週四. 4 月 11th, 2024

世界看台灣》美準駐中大使抗中挺台、日輿論籲表明對台態度 國際關注

美國《NBC》報導,中國想讓世界知道其在台灣議題不會任人擺布。日本《產經新聞》社論呼籲,各黨應在衆議院選舉時闡述如何因應台灣危機。

昨天(21)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駐中國大使被提名人勃恩斯(Nicholas Burns)出席參議院人事聽證會,明確抨擊中國是侵略者,表明美國應協助台灣;台灣在國際上扮演更積極角色,各國盼與台灣增加互動,日本《產經新聞》呼籲日本朝野政黨在國會改選之際,表明對台灣遭受中國威脅的態度,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應對中國的威脅方面。美國《NBC》報導,中國想讓世界知道其在台灣議題不會任人擺布。報導指出,自由潛水世界錦標賽在第7天,主辦單位在中國壓力下,把台灣選手的國旗給移除;10國選手隨後聲援台灣,也要求移除他們的國旗。國際自由潛水發展協會(AIDA)事後致歉,稱未準備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處理這個問題。中國也在10月一開始派遣數十架戰機飛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兩岸間的衝突已超出軍事姿態,且遠離台灣海峽,將世界各地的國家和組織捲入。專家指出,中國軍機頻繁擾台可能是針對更廣泛的國際社會,因國際社會更強力支持台灣。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戴維森學院政治系教授任雪麗(Shelley Rigger)表示,北京正試圖讓每個人都知道,他不會容忍台灣更遠離中國。任雪麗肯定蔡英文是謹慎的領導人,不會讓北京有藉口採取軍事行動,但不會以任何方式投降。對北京更不安的是,華府的不可預測。拜登政府對台灣的支持,得到愈來愈多美國人民的支持。

「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8月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多數美國人認為美國應該承認台灣是國家,而若中國侵台,認為應該派兵保衛台灣的美國人首度佔多數。兩黨國會議員也表示,美國應該結束「戰略模糊」政策,並致力於台灣的防禦。

「鮑爾亞洲集團」(BowerGroupAsia)資深主任馬翊庭(Tiffany Ma)表示,對各國家、組織稱台灣的方式提出異議,是中國試圖孤立台灣的關鍵方法。全球航空公司、連鎖飯店應北京的要求更改其網站,以免失去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對中國來說,沒有什麼是小事。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國安會秘書長陳明通指出,1年內發生戰爭的機率很低。報導指出,陳明通20日在立法院外委會指出,一年內發生戰爭的機會很低。只要不發生任何突發狀況,未來在蔡英文總統任內都不會有事。他舉例,就像武漢肺炎根本改變世界,但沒有人能預料。

國防部長邱國正上週表示,台灣不會主動啟戰,但會全面應戰。並指出,兩岸軍事緊張局勢為40多年來最為嚴峻的時刻,中國在2025年前將具備全面犯台能力。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均報導陳明通對1年內戰爭機率很低的談話。

在台的國際外交方面。捷克《事件報》(Ťíseň)報導,台灣外交部長及經貿團即將訪問布拉格。德國《德國文化電台》(Deutschlandradio Kultur)報導,台積電舉足輕重,使台灣安全牽動全球經濟。奧地利《奧地利通訊社》(Austria Presse Agentur)報導,奧地利人民黨議員建議強化與台灣的政治關係。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刊登專文指出,渥太華須擬訂符合當代的台灣政策。

日本《產經新聞》社論呼籲,各黨應在衆議院選舉時闡述如何因應台灣危機。社論指出,國會選舉是自民、公明聯合政權,與立憲民主黨、共產黨爲主軸的在野黨聯合的決戰。需說清防衛方面的安全保障政策。其中台灣局勢危機感急速升高,10月1日起的5天內,中國共150架次軍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是赤裸裸的軍事威脅。台灣與尖閣諸島、先島群島近在咫尺,台灣有事與日本有事直接相關。美、日、澳、英、法及印度等理念相近國家攜手合作提高對中遏制力量,對守護台灣和釣魚台等地區非常有效。爲「台灣海峽的和平與穩定」,在防衛努力方面如何進行?不能將未來託付給不討論具體方案的政黨。

社論抨擊在野黨與市民團體簽署的政策協議中,同意要廢除安倍內閣時期所制定的安保相關法律等違憲部分,等於向美國傳達「停止保護你們,但要保護我們」,美國人和美軍會作何感想?美日同盟可能會瓦解。在野陣營的協議不僅取悅中國、北韓,而是危害日本國民的危險政策。

日本《神戶新聞》刊登專文分析,因應台海發生事端,日本的準備是否萬全?馬來西亞《光芒日報》(Sinar Harian)刊登專文探討,CPTPP的政治問題。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拜登提名的駐北京大使人選強調,美國應對自身實力抱持信心。報導指出,勃恩斯在華府及海外有數十年外交經驗,他20日出席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人事任命聽證會。勃恩斯表示,中國不是至高無上、無人能與之匹敵的強權,其在政治、經濟、人口問題上面臨重大的弱點與挑戰。美國應自信看待本身的實力、遙遙領先的軍力,以及有別於專制政權的價值觀。只要在外交上展現出美國實力,就能成功。

勃恩斯強調,在印太地區建立聯盟是與中國抗衡的關鍵;肯定拜登上月宣布與澳洲、英國合組的防衛聯盟。同時譴責中國的許多作為,稱中國對維吾爾穆斯林進行種族滅絕,並在台灣、香港面臨中國的軍事與政治壓力,表達美國對台、港一貫的支持。

《路透》報導,美國駐中大使提名人對北京採取強硬態度。加拿大《特洛伊媒體新聞社》(Troy Media)刊登專文呼籲,加拿大及盟邦須合力阻止中國經濟宰制。加拿大《國會山莊時報》(Hill Times)報導,加拿大國會議員認為應重組針對加中關係及加美關係之特別委員會。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刊登專文分析,中國是否會終止與澳洲之極凍關係以期加入CPTPP?另探討,應學習管理中國威脅。

《美聯社》報導,陳同佳案的受害者母親抨擊香港當局進行政治操弄。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