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12 月 22nd, 2023

世界看台灣》美民意挺軍事援台、前澳洲總理莫里森訪台 國際關注

《法新社》報導,「歐亞集團基金會」民調顯示,多數美國民眾支持軍事介入台海衝突。《路透》報導,前澳洲總理莫里森訪台,稱援烏武器有遏阻中國之意。

昨天(12)世界怎麼看台灣?「歐亞集團基金會」民調顯示,多數美國民眾支持軍事介入台海衝突。部分共和黨議員反對拜登將援以、援烏、援台資金預算包裹處理。前澳洲總理莫里森訪台,稱援烏武器有遏阻中國之意。蔡英文總統表示和平是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唯一選項,籲與中國平等對話。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歐亞集團基金會」民調顯示,多數美國民眾支持軍事介入台海衝突。報導指出,「歐亞集團基金會」(Eurasia Group Foundation)研究發現,42%美國民眾有些支持軍事介入以協防台灣,18%民眾強烈支持介入。共計1000名美國成年人受訪,調查期間為8月28日至9月6日。美國對台有廣泛支持,但共和黨人尤其力挺軍事介入。

拜登總統曾公開表示,他支持派兵防衛台灣。美國官方在是否介入方面採模糊立場,著重於提供台灣自我防衛武器。

資深研究員韓納(Mark Hannah)指出,民眾支持對台進行軍事干涉,可能與國內對中國的負面觀感有部分關係。中國因貿易及人權等議題面臨廣泛批評。中國被視為壞蛋,若北京侵略長期作為美國夥伴的民主小島,可能會產生聚旗效應(rally-around-the-flag effect)。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部分共和黨議員反對拜登將援以、援烏、援台資金預算包裹處理。報導指出,拜登政府官員指出,白宮正在衡量是否結合援以、援烏、援台的資金向國會申請預算,以提升為烏克蘭爭取資金以擊退俄國侵略者的機會。

因為哈瑪斯武裝團體7日從加薩走廊對以色列發動史無前例的攻擊,導致1200名以人喪生,並促使以國對加薩走廊進行報復。拜登及兩黨議員均承諾,將竭盡所能支持以色列。但美國國會仍需解決加碼軍援烏克蘭的問題。拜登8月要求國會批准240億美元預算以援助烏克蘭及相關國際需求,國會尚未通過。

挺烏人士建議拜登統合對以色列、烏克蘭、台灣的援助,向國會提出新的預算方案,因台灣面臨中國日益強大的壓力。美國持續強化台灣防衛,招致中國不滿。

共和黨眾議員貝肯(Don Bacon)說,以色列尚未提出要求,但想做好準備以提供協助。他支持軍援以色列,也支持軍援烏克蘭,但認為兩者應分開考量。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前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訪台,稱援烏武器有遏阻中國之意。報導指出,莫里森在台北出席論壇時表示,他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決定資助基輔致命防衛武器,會這麼決定不僅是因為俄國,在同等程度上也考慮到北京。尤其是在北京默默支持俄國侵略的情況下。他對北京的憂慮不亞於對莫斯科。

莫里森表示,中國對台主張威脅整個區域,因北京亦涉入其他領土爭端,如南海。區域內人士可能會問,若台灣受害,下一個遭殃的是誰?

莫里森2018至2022年執政期間頻頻與中國發生爭端,包括2020年呼籲對武漢肺炎疫情起源展開獨立調查。中國以對葡萄酒和大麥等商品課徵關稅,及限制進口澳洲牛肉、煤炭與葡萄等措施回敬澳洲。美國稱此舉為「經濟脅迫」。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中國抗議前澳洲總理訪台。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比利時《南新聞》(Sudinfo)、《即時消息報》(Het Nieuwsblad)、瑞士《20 Minuten》、葡萄牙《葡新社》(Lusa)報導,蔡英文總統稱,兩岸和平是唯一選項,台灣將世世代代實現民主。

《彭博》報導,立陶宛議長即將訪台。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邦眾議員蓋拉格專文呼籲,行政部門與金融界須齊心因應中國威脅。《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登專文探討,中國發動晶片戰攻勢,美國應如何保持領先。日本《日本經濟新聞》評論,不屈服於中國經濟壓力之策。《讀賣新聞》社論指出,中國強化對外輿論操作,國際社會須合作防止假訊息滲透。

《路透》報導,日本與世界銀行共同推動計畫,將能源供應鏈多元化。《法新社》報導,中國下週將舉行「一帶一路」論壇,普廷料出席。另報導,尹錫悅及美參院訪團譴責哈瑪斯「無差別攻擊」。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