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4 月 13th, 2024

世界看台灣》中國插旗南太失敗 拜登軍援台灣說續討論 國際關注

《路透》報導,中國軍機大舉飛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洛杉磯時報》刊登專文表示,為了在台灣議題上威懾中國,拜登需要消除疑慮。

昨天(31)世界怎麼看台灣?拜登軍援台灣的談話,持續引發討論,呼籲拜登消除外界的疑慮;中國軍機又大舉擾台;中國大動作伸入南太10國,最後失敗收場。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中國軍機大舉飛入台灣防空識別區。報導指出,台灣30日通報有30架中國軍機飛入其防空識別區,已派戰機緊急升空警告驅離。此次共計22架中國戰機參與侵擾任務,另外還有電戰機、預警機和反潛機。這是今年度自1月23日的39架中國軍機侵擾以來,最大規模的侵擾行動。

台灣稱中國頻頻在其周遭進行軍事活動的做法為「灰色地帶」作戰,意在使台灣頻繁地出動戰機應處以消耗其軍力,同時藉此測試台灣的應變能力。

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AZ)報導,法蘭克福的台灣人表示,非常憂心中國侵犯台灣。《NTV》專訪駐德大使謝志偉,強調來自中國的攻擊危險是真實存在的。哥倫比亞《脈動電子報》(Pulzo)報導,中國威脅要在台灣附近進行軍事部署。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國防部公布飛彈演訓。

在拜登軍援台灣談話的後續討論方面。美國《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刊登專文表示,為了在台灣議題上威懾中國,拜登需要消除疑慮。專文指出,拜登9個月內3度使用相同的語言談論台灣,這幾乎就具有官方意涵。這是公開說出幾年來模糊的話語,美國願意以武力威脅來嚇阻中國入侵台灣。過去被隱含在「戰略模糊」中,現在變得不那麼模糊。

戰略模糊在中國較弱時,這種平衡相對容易維持。但中國已經變得強大,嘲弄美國是國力式微的強權。而這是拜登首度公開表示美國承諾防衛台灣的時候,很像美國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友的義務那般。但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認為,這種混淆沒有幫助。

因此,要讓對台灣的承諾成立,拜登還有工作要做。目前已得到日本、澳大利亞和其他盟國的支持。政府正敦促台灣升級防禦。但拜登也需要向中國保證,美國並未暗中鼓勵台灣宣布獨立。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刊登評論指出,拜登有關台灣的發言幫了加拿大大忙。日本《AERA》刊登專文指出,拜登稱台灣有事時美軍會介入是為避免發出錯誤信號,也確認日美間不可動搖之關係。韓國《首爾經濟新聞》刊登評論指出,美國的對台政策有所變化,韓國準備好了嗎?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中國和太平洋諸島國未能就區域協議達成共識。報導指出,王毅30日在斐濟舉行視訊會議,原先規劃的全面貿易和安全協定被迫延後,王毅呼籲太平洋地區,不要對中國的目標過於焦慮。

中國在會前向受邀國家發送公報草案、5年行動計畫。這經《路透》報導後,引發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反對,也有國家希望修改公報或延後決定。紐埃表示,希望有時間考慮中國的提議,因為其涉及地區戰略利益。斐濟總理巴依尼馬拉馬(Frank Bainimarama)會後向媒體表示,太平洋島國正在優先考慮達成共識。

中國駐斐濟大使錢波聲稱,與會國家已同意討論公報草案和5年計畫,直到達成協議為止。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 Forum)秘書長普納(Henry Puna)敦促中國,與該地區就其優先事項(氣候變遷、武漢肺炎復甦),並透過其商定的機制共同合作。

日本《NHK》報導,王毅訪問太平洋島國,或意在消除彼等戒心。哥倫比亞《時報電子報》(ELTIEMPO.COM)報導,中澳為什麼要爭奪南太平洋島嶼?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新任自由黨黨魁表示,面對北京不會退縮。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中正安排兩國國防部長於香格里拉對話面對面會晤。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專文探討,俄羅斯還是中國?美國必須做出選擇。

英國《The Spectator》專訪立陶宛外長,指控中國對其火力全開。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中國限制日本產食品進口作為外交籌碼。

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報導,中國官方媒體試圖影響有關敏感議題的搜尋結果。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訪問中國行程結束,避免深入談論有關對維吾爾族之鎮壓。並以社論抨擊,中國對維吾爾族的滅絕。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