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1 月 16th, 2023

世界看台灣》台灣經濟表現亮眼、美國挺台擴展外交空間 國際關注

《路透社》報導,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強調美國支持立陶宛抵制中國「脅迫」作為。並報導,台灣出口強勁揚升,今年經濟成長有望達十餘年來最快增速。

昨天(16)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在本土疫情肆虐下,經濟表現仍創十年新高;美國不顧中國的惱羞成怒,霸凌立淘宛與台灣發展關係,直接聯繫立淘宛表達支持。持續獲得全球的關注。

在中國霸凌立陶宛的餘波。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強調美國支持立陶宛抵制中國「脅迫」作為。報導指出,針對中國對立陶宛的脅迫,雪蔓對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表示,美國與立陶宛堅定團結在一起。立陶宛是美國的北約盟友,也是歐盟夥伴。雪蔓重申對白俄羅斯民主運動的支持,並呼籲白俄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立即停止策劃非法移民湧入立陶宛的行動。

比利時《標準報》(De Standaard)刊登評論,大酸立陶宛是中國毛皮中的蝨子。義大利《宣言報》(Il Manifesto)刊登評論指出,立陶宛親近台灣,北京召回駐使。《環球時報》的狂言,俄羅斯《獨立報》(Nezavisimaya Gazeta)看到了,報導中國呼籲俄國共同懲罰立陶宛。韓國「中央日報電視台」評論,北約新兵立陶宛,打出台灣牌的理由何在?

在台灣的財經表現。《路透社》報導,台灣出口強勁揚升,今年經濟成長有望達十餘年來最快增速。報導指出,主計總處13日上修台灣GDP成長率,從6月預測的5.46%,上調至5.88%,為2010年擴張10.25%後,最高的年度。明年則可能較溫和成長3.69%。因為疫情促成遠距商機加速全球企業數位轉型,且全球對科技產品需求強勁;受惠於全球經濟復甦,尤其是國內半導體尖端製程正進入量產。

主計總處預測2021年出口將比2020年增加28.15%,高於先前預測的20.45%。明年出口,則將擴張5.22%。今年5月突然爆發本土疫情,則讓第二季GDP成長預測從7.47%降至7.43%。

美國《彭博》(Bloomberg)也報導,在出口、投資強勁下,台灣上修經濟成長率創2010年來新高。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彭博》刊登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Hal Brands)專文,稱中國常用「切香腸」策略來逐步改變現狀,為「薩拉米香腸戰術」(Salami Slicing)或「漸進戰術」;以南海為例,中國逐步將島礁變成人工島,再興建軍事基地,避免直接與美國發生衝突。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因此在2018年就承認,中國現在有能力在戰爭以外的所有情況下控制南海。

不過美國川普、拜登政府也採用了漸進的方式,提升台美關係。包括川普政府增加、加速對台軍售,軍售愈頻繁,每次的軍售爭議也就愈小;川普、拜登政府擴大對台灣的高層訪問,承諾幫助台灣加強在世界衛生大會的地位,宣布將針對台美自由貿易協定進行談判;還呼籲其他國家,特別是G7集團、澳洲,公開反對中國侵略台灣。這樣漸進式的政策,努力扭轉台灣長期惡化的全球地位,可能會在幾年後達到顛峰,屆時台灣的國際地位將大幅提升。但這需要時間,就看台灣還剩下多少時間。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刊登專文指出,中國尋求統一台灣之際,台灣認同持續增強。法國《法新社》(AFP)報導,香港藝術家為何選擇在台灣「自我流放」。日本《時事通信社》、《日本經濟新聞》均報導,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與駐日代表謝長廷會談。澳洲《雪梨晨驅報》(Sydney Morning Herald)稱台灣是民主國家陣營的最前線,正爭取納入自由貿易協定。

海地的多家媒體,包括「Haiti24」、《海地公報》(Gazettehaiti)、「西北網路」(Rezo nodwes)、「Trip Foumi」、「Triboland」均報導,台灣關切海地震災,捐贈50萬美元。

在中國與武漢肺炎的關係。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中國在病毒資訊戰偽造令人懷疑的非瑞士籍生物學家。加拿大《溫哥華商業週報》(Business in Vancouver)報導,安全專家指出,中國已展示將病毒武器化的可能。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社論指出,日本正面臨新的中國現實。社論指出,日本對中國軍事崛起的擔憂聲浪愈來愈大,副首相麻生太郎警告,中國入侵台灣可能威脅到日本的「生存」;防衛大臣岸信夫直言坦承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地位相對來說正在衰落,日本需要透過自身軍力填補空白。若中國針對台灣發生戰爭,已很大程度偏向對中國有利。日本必須建立一個可以保護自己的結構。

日本的防禦主要仰賴美國,而在眼下的海權重組中,美國的軍事預算遭到削減,日本觀察人士懷疑美國能否維持二戰以來對太平洋安全的承諾。如果要防止中國在亞洲稱霸,更加自信的日本是無可避免和必要的。如果美國威攝失敗,太平洋爆發戰爭,美國和日本都將付出代價。

《華爾街日報》另刊登專文分析,美國海軍削減軍力的危險。專文指出,前美軍印太司令戴維森(Adm. Phillip Davidson)3月向國會表示,中國可能在6年內入侵台灣。其繼任者阿基里諾上將(Adm. John Aquilino)春天提出的類似評估,暗示美國戰鬥力的任何重大削減,都會誘使中共發動攻擊。

專文指出,美國「撤資以投資」(divest to invest)計畫具危險性。這無法保證海軍能夠如預期地節省經費。還不清楚國防工業基地執行海軍擬議「投資」的速度,是否能夠快到得以避免艦隊數量大幅下降。無人載具的情況也沒有比較好,沒有快速投入服役的跡象。海軍可能在2024年至2026年間撤資,但投資可能會要5年後才能到位,美國將有非常脆弱的過渡期。因此,維持300艘,將使國防工業基地能夠趕上大國競爭的需求。加快潛艦建設也必須列為優先事項。

《美聯社》(AP)報導,中國將釋放建立病毒新聞檔案庫的兩名程式人員。《路透社》報導,新任中國駐美大使會晤美國副國務卿,強調台灣重要性。日本《沖繩時報》報導,日海上保安廳警告,於釣魚台周邊海域違法作業的中國漁船累計達80艘。《雪梨晨鋒報》報導,日本呼籲澳洲帶頭抵制中國之區域影響。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