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1 月 23rd, 2023

世界看台灣》延長第三級緊戒、國際疫苗即將運抵台灣

加拿大「加拿大廣播電視公司」(CBC)專訪外交部吳部長釗燮家,探討中國對香港反對力量的摧殘,台灣擔憂成為下一個目標。

昨天(26)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持續升溫的疫情,讓三級警戒、停課持續延長;而台灣外購的疫苗總算要大量運抵,獲得各國的高度關注。WHA屈從於中國政治壓力,打壓台灣的參與,繼續是國際關切的焦點。

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 報導,台灣取得疫苗的國際政治因素。報導指出,中國趁台灣出現本土疫情時,說要提供中國產製疫苗,但台灣有數十年不開放中國製藥品進口的禁令,陳時中已表明,中國製疫苗不是選項。而台灣之前也曾表明,中國阻礙台灣採購疫苗。雖然台灣已經採購足量的疫苗,但只有小部分運抵台灣。

台灣衛福部已表示,預計6月收到200萬劑疫苗,到8月再收到800萬劑疫苗,這可能包括國產疫苗。陳時中21日也向美國衛生部長貝塞拉(Xavier Becerra)表明,希望美國釋出額外的疫苗給台灣。部分台灣人則呼籲與北京協商,獲取更多疫苗。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國研究所主任曾銳生(Steve Tsang)表示,蔡英文幾乎肯定會拒絕北京的提議。而在中國,提供台灣疫苗成為百度最熱門話題,還憤怒台灣為什麼要拒絕中國。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公開推文,呼籲中國如果真心想幫忙,就別擋路。陳時中曾於2月提到,北京當局阻礙台灣向德國BioNTech購買500萬劑疫苗,「有人不想讓台灣太開心」。但中國予以否認。上海復星則積極向台灣推銷德國製造的BNT疫苗,但不清楚復星代理的德國製疫苗是否能夠規避中國產製疫苗的禁令。

英國《路透社》(Reuters)也報導,陳時中表明6月會有200萬劑疫苗抵台,8月底前再收到800萬劑疫苗。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用多篇報導凸顯台灣的疫苗問題,包括將有數百萬劑疫苗運抵台灣,中國利用疫情對台進行疫苗戰,國內也出現接受中國疫苗的聲音。

荷蘭《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報導,台灣因為長期抗疫成功而自滿,現在爆發國內疫情。斯洛伐克《斯梅報》(SME)報導,連非洲島國塞席爾疫苗接種率都能領先全球,過去疫情控制良好的台灣,現在是出了什麼問題。

巴拉圭《最新時刻報》(Ultima Hora)專文分析,台灣高度戒備本土疫情,是警覺疫情、防範疫情、對抗疫情的典範。南非《商業日報》(Business Day)報導,台灣缺少疫苗,可能影響半導體供應。

日本《讀賣新聞》、《每日新聞》均引述遭調侃的「折線圖民調」(台灣民意基金會),稱蔡英文總統因疫情升溫,支持度急遽下滑。蒙古《蒙古新聞通訊社》(Montsame News Agency)報導,台灣延長防疫警戒。

在台灣遭WHA拒於門外。美國《CNN》、《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富比世》(Forbes)、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均報導,WHA排擠台灣,台灣譴責此舉漠視台灣的健康人權,並屈服於中國。

日本《讀賣新聞》、《沖繩時報》、南非《公民日報》(The Citizen)、《越南》「VNEXPRESS」同樣報導,台灣因遭中國排擠,向WHA表達不滿。

對於台灣的產業環境,《彭博》報導,台灣因氣候變遷帶來的乾旱問題,就被疫情給掩蓋掉了。報導指出,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表示,中期來看,能源和水對台灣是關鍵因素,不僅是對糧食安全,還是對抓住半導體產業和相關投資的成長都很重要。

根據台灣氣候變遷調適平台(TAP)數據,從1957年到2006年,台灣夏天已延長近1個月,冬天則縮短1個月。平均溫度在過去一世紀上升約1.3度,大約是全球上升溫度的兩倍。台灣仰賴每年5、6月的雨季補充水庫蓄水量。但今年的梅雨季可能會低於平均降雨量,要到6月上旬才會有較大降雨。台灣過去近12個月,水庫區僅只807毫米的降雨,還不到年平均值的半數。

凱基投顧經濟學家劉建志表示,缺水問題已存在一段時間,如果供電無法滿足主要產業需求,那麼台灣的投資和出口表現將受到影響。雖然水力發電占比不到2%,但水力發電能在數秒內開始運作。台灣現在沒有無備用電力能彌補水力發電量的下降。而對於超過七成的農業用水,台灣政府實施稻作停灌休耕。目前台灣的稻米庫存,相當8個月的消耗量。2020年也是台灣50年多來首度沒有任何颱風過境,也是乾旱的原因之一。另個原因則是反聖嬰現象。

報導指出,缺電可能使台灣在2025年前廢除核電的計畫延後。凱基投顧經濟學家劉建志表示,再生能源無法在短期內取代傳統發電,可能無法像政府所預期的那麼快就廢除核電。台灣最終會陷入成本愈來愈高的困境。用水、用電、氣溫、極端氣候事件都在增加,但降雨卻沒有增加。銳思碳管理(Reset Carbon)資深顧問Nate Maynard表示,只有透過獎勵措施和提高價格,以及採取節水措施來抑制消耗,台灣最終才能夠因應乾旱,並取得更多水資源。

對於中國,《路透社》報導,美國眾議院提出全面性抗中法案。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中國的「戰狼」外交官在世界各地四處挑釁。

法國《法新社》(AFP)引述《金融時報》報導,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三度嘗試與中國對口溝通,三度碰壁。,原因是奧斯汀要求與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許其亮對話,而非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比利時《荷語標準報》(De Standaard)刊登評論,疫苗短缺讓中國拉丁美洲看見機會。西班牙《ABC》報導,美國對武漢肺炎病毒是否起源自武漢實驗室,展開辯論。

加拿大「加拿大廣播電視公司」(CBC)專訪外交部吳部長釗燮,探討中國對香港反對力量的摧殘,台灣擔憂成為下一個目標。吳釗燮指出,台灣在武漢肺炎爆發初期,有過SARS的經驗,嚴格看待邊境管制。但國際不認為台灣有疫苗的急需,現在反而沒有足夠數量的疫苗。他指出,疫情如果影響到台灣,不僅是台灣人民,還會影響台灣高科技生產,進一步影響全球其它地方的經濟。但台灣不適合向仍缺乏疫苗的加拿大提出要求。

吳釗燮說,台灣目前再次關閉邊境,以便集中精力處理國內疫情。也尚未開始處理施打過疫苗的入境問題,目前還不是時候。

吳釗燮肯定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頒發馬侃獎給蔡英文總統,是告訴全世界其它地方,只要堅守共同的基本價值觀,國際社會就會團結在一起,繼續捍衛此共同價值觀。他說,中國政府非常懂得運用影響力操弄或滲透民主社會,可能會利用假訊息或混合戰術來對付民主國家,台灣就承受相當多這種侵略。澳洲、紐西蘭、美國也經歷過。需要政府、國會、全國都團結起來,抵擋中國的侵略。

吳釗燮說,看待中國的侵略,不要只看台灣,應該看中國在過去幾年的所作所為。中國擴大對其人民的威權控制,例如在西藏、新疆、香港,剝奪了香港公民的一切自由。對台灣人而言,這是現代的悲劇,不該讓此事重演。中國在東海、台灣海峽、南海的軍事活動,是威權政權試圖把影響力擴大到第一島鏈之外。台灣就站在對抗中國的第一線。

台灣遭受中國影響力操作策略、滲透、假訊息攻勢、網路攻擊、軍事威脅、外交孤立。絕對不能允許民主台灣被中國接管,這是台灣的責任。台灣的國防部,正盡一切可能確保足夠的防衛能力;台灣也與美國等國家合作,確保台灣有能力自衛。台灣更希望理念相近國家多關注台灣,正視台灣作為防範中國擴張主義的第一線國家。如果加拿大政府能繼續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台灣會不勝感激。

日本《朝日新聞》刊登專文分析,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可以美日安保牽制中國武統台灣。韓國《文化日報》(Munhwa)報導,在台灣、核電、6G合作等議題,文在寅政府修正「親中遠美」路線 。紐西蘭《道明郵報》(The Dominion Post)報導,薩摩亞新政府將暫停中資計畫案。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