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 月 31st, 2024

國際媒體

世界看台灣》日再贈疫苗、日副相禦台說 持續引發關注

昨天(7)世界怎麼看台灣?日本外相茂木敏充宣布再贈台113萬劑疫苗,以及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示,中國若侵犯台灣,日本應將此視為的「存立危機事態」,依安全保障相關法制行使集體自衛權,日、美就必須一起防衛台灣。兩則日本與台灣的互動,持續引發世界媒體的高度關注。

美國《美聯社》(AP)報導,日本將再運送110萬劑AZ疫苗給台灣。報導指出,茂木敏充6日表示,8日將再送台灣AZ疫苗,是繼上次贈台124萬劑AZ疫苗後。日本自身研發疫苗的前景未定,故為其國人施打輝瑞、莫德納疫苗,並無立即使用AZ疫苗的計畫。日本的AZ疫苗係經授權在當地生產。日本也已各捐贈100萬劑AZ疫苗給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在中國對聲稱為領土的台灣日益增加壓力之際,東京贈台疫苗的舉動,亦象徵對這座島嶼的支持。

英國《路透》(Reuters)也報導,日本再送110萬劑AZ疫苗給台灣。報導指出,日本已洽購1.2億劑AZ疫苗,大部分將由本土企業生產。日本監管單位5月批准使用該疫苗,但國內主要施打輝瑞、莫德納。日本表示會透過COVAX捐贈10億美元、3,000萬劑疫苗,但迄今的疫苗捐贈都不是透過COVAX。因為世衛尚未批准透過COVAX捐贈日本製AZ疫苗,故日本改採雙邊協議的方式,因應疫苗供應急迫需求。茂木敏充表示,日本預計於本月中旬透過COVAX機構捐贈首批疫苗,約贈1100萬劑疫苗給南亞國家、太平洋島國。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亦報導日本贈送台灣及亞洲鄰邦疫苗。

再台灣的國際外交,日副相禦台說持續引發關注。《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指出,首相菅義偉、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副首相麻生太郎相繼有強烈的親台發言,有人分系是想利用親台情緒在10月大選前爭取選票。「2049計畫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Ian Easton)表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特別熱衷於吞併台灣,並已下令解放軍採行脅迫行動;這已破壞台灣海峽的安全局勢,並加劇與美國及其盟友的緊張關係。他認為,拜登總統及其外交政策團隊應審慎地假設中共在所有領域的侵略行為將持續存在,並做好最壞的打算。

《路透》報導,麻生太郎的言論已經激怒中國官方。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日本《大阪日日新聞》、《神戶新聞》均報導麻生太郎的挺台言論。

澳洲《澳廣》(ABC)報導,在習近平誓言「和平統一」之際,台灣正尋求與美、澳簽署自由貿易協議。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專欄作家Bret Stephens的專文,稱中國和蘇聯一樣無法埋葬自由世界。專文引述西洋棋冠軍卡斯帕洛夫(Garry Kasparov)的話表示,中國給我們病毒,而自由世界給我們疫苗。不管病毒是否自實驗室外洩,中國在疫情之初不斷說謊,以犧牲世界各地的公共衛生為代價,還向世界出售無效的疫苗。

Stephens說,沒有人想欺負、壓迫、奴役中國,百年屈辱早已成為過去。北京並未利用其不斷增加的經濟財富創造更大的政治自由,加入全球秩序卻不想遵守規則,承諾香港的「一國兩制」沒做到;無法相信中國在不竊取智慧財產權下,尊重商業和學術夥伴關係;從厄瓜多到蒙特內哥羅,中國的開發計畫並未變成互存善意的持久基礎,而是單方面的剝削。

Stephens說,北京的裂痕,就是其政權是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比如習近平避談中國大饑荒、文化大革命等歷史災難,也掩飾對新疆維吾爾族的人權暴行。不停對別人撒謊的政權最終也會對自己撒謊。北京自己的謊言機器將最終如何拖垮整個體制是無法預測的,它將嚴重削弱整個體制。

習近平可能認為,一個有紀律、有指導的中國體制將埋葬漫無目標、不認真的自由世界。但赫魯雪夫也有過類似的想法。在世在西方自我懷疑的時代,應該記住的事。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中國何時會成為世界第一?也許永遠不會。報導指出,根據「彭博經濟」預測,中國最快在2031年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但中國的改革議程停滯不前,關稅和其他貿易限制措施正打亂進入全球市場和獲得先進技術的管道。說不定可能步上日本的後塵,日本曾被捧為美國潛在的競爭對手,但在30年前一蹶不振。3個因素決定經濟成長率:勞動力的規模、資本存量、生產力。

中國的低生育率代表其勞動年齡人口已經達到頂峰。資本支出的前景可能沒這麼黯淡,但中國工業產能過剩、遍地空樓鬼城、6車道高速公路穿越人煙稀少的農田,都是問題。

中國的全球關係也開始出現磨損。皮尤最近的調查發現,76%的美國人對中國持負面看法;武漢肺炎溯源、新疆人權和香港國安法問題,都讓全球對中國崛起的看法蒙上陰影。歐洲正在退出投資協議,印度也對中國科技關上大門。如果國內改革停滯並被國際社會孤立,可能會帶來金融危機。改革停滯、全球關係破裂、勞動力萎縮、金融危機,可能使中國無限期地位居第二。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拜登將重新檢視美國懲罰式制裁作為。《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登專文指出,美國支持半導體供應鏈的努力,需要各國合作夥伴的協助。《路透》報導,白宮稱美中可和平共處,但挑戰極為龐大。

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美國科技巨擘GOOGLE等,威脅撤離香港。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刊登專文指出,美國應清楚告知中國,攻擊任何盟邦,必遭美國還擊。《澳洲人報》另專訪前情報局長,呼籲正式澳洲大學與中國之聯繫。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延長第三級緊戒、國際疫苗即將運抵台灣

昨天(26)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持續升溫的疫情,讓三級警戒、停課持續延長;而台灣外購的疫苗總算要大量運抵,獲得各國的高度關注。WHA屈從於中國政治壓力,打壓台灣的參與,繼續是國際關切的焦點。

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 報導,台灣取得疫苗的國際政治因素。報導指出,中國趁台灣出現本土疫情時,說要提供中國產製疫苗,但台灣有數十年不開放中國製藥品進口的禁令,陳時中已表明,中國製疫苗不是選項。而台灣之前也曾表明,中國阻礙台灣採購疫苗。雖然台灣已經採購足量的疫苗,但只有小部分運抵台灣。

台灣衛福部已表示,預計6月收到200萬劑疫苗,到8月再收到800萬劑疫苗,這可能包括國產疫苗。陳時中21日也向美國衛生部長貝塞拉(Xavier Becerra)表明,希望美國釋出額外的疫苗給台灣。部分台灣人則呼籲與北京協商,獲取更多疫苗。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中國研究所主任曾銳生(Steve Tsang)表示,蔡英文幾乎肯定會拒絕北京的提議。而在中國,提供台灣疫苗成為百度最熱門話題,還憤怒台灣為什麼要拒絕中國。總統府發言人Kolas Yotaka公開推文,呼籲中國如果真心想幫忙,就別擋路。陳時中曾於2月提到,北京當局阻礙台灣向德國BioNTech購買500萬劑疫苗,「有人不想讓台灣太開心」。但中國予以否認。上海復星則積極向台灣推銷德國製造的BNT疫苗,但不清楚復星代理的德國製疫苗是否能夠規避中國產製疫苗的禁令。

英國《路透社》(Reuters)也報導,陳時中表明6月會有200萬劑疫苗抵台,8月底前再收到800萬劑疫苗。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用多篇報導凸顯台灣的疫苗問題,包括將有數百萬劑疫苗運抵台灣,中國利用疫情對台進行疫苗戰,國內也出現接受中國疫苗的聲音。

荷蘭《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報導,台灣因為長期抗疫成功而自滿,現在爆發國內疫情。斯洛伐克《斯梅報》(SME)報導,連非洲島國塞席爾疫苗接種率都能領先全球,過去疫情控制良好的台灣,現在是出了什麼問題。

巴拉圭《最新時刻報》(Ultima Hora)專文分析,台灣高度戒備本土疫情,是警覺疫情、防範疫情、對抗疫情的典範。南非《商業日報》(Business Day)報導,台灣缺少疫苗,可能影響半導體供應。

日本《讀賣新聞》、《每日新聞》均引述遭調侃的「折線圖民調」(台灣民意基金會),稱蔡英文總統因疫情升溫,支持度急遽下滑。蒙古《蒙古新聞通訊社》(Montsame News Agency)報導,台灣延長防疫警戒。

在台灣遭WHA拒於門外。美國《CNN》、《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富比世》(Forbes)、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均報導,WHA排擠台灣,台灣譴責此舉漠視台灣的健康人權,並屈服於中國。

日本《讀賣新聞》、《沖繩時報》、南非《公民日報》(The Citizen)、《越南》「VNEXPRESS」同樣報導,台灣因遭中國排擠,向WHA表達不滿。

對於台灣的產業環境,《彭博》報導,台灣因氣候變遷帶來的乾旱問題,就被疫情給掩蓋掉了。報導指出,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表示,中期來看,能源和水對台灣是關鍵因素,不僅是對糧食安全,還是對抓住半導體產業和相關投資的成長都很重要。

根據台灣氣候變遷調適平台(TAP)數據,從1957年到2006年,台灣夏天已延長近1個月,冬天則縮短1個月。平均溫度在過去一世紀上升約1.3度,大約是全球上升溫度的兩倍。台灣仰賴每年5、6月的雨季補充水庫蓄水量。但今年的梅雨季可能會低於平均降雨量,要到6月上旬才會有較大降雨。台灣過去近12個月,水庫區僅只807毫米的降雨,還不到年平均值的半數。

凱基投顧經濟學家劉建志表示,缺水問題已存在一段時間,如果供電無法滿足主要產業需求,那麼台灣的投資和出口表現將受到影響。雖然水力發電占比不到2%,但水力發電能在數秒內開始運作。台灣現在沒有無備用電力能彌補水力發電量的下降。而對於超過七成的農業用水,台灣政府實施稻作停灌休耕。目前台灣的稻米庫存,相當8個月的消耗量。2020年也是台灣50年多來首度沒有任何颱風過境,也是乾旱的原因之一。另個原因則是反聖嬰現象。

報導指出,缺電可能使台灣在2025年前廢除核電的計畫延後。凱基投顧經濟學家劉建志表示,再生能源無法在短期內取代傳統發電,可能無法像政府所預期的那麼快就廢除核電。台灣最終會陷入成本愈來愈高的困境。用水、用電、氣溫、極端氣候事件都在增加,但降雨卻沒有增加。銳思碳管理(Reset Carbon)資深顧問Nate Maynard表示,只有透過獎勵措施和提高價格,以及採取節水措施來抑制消耗,台灣最終才能夠因應乾旱,並取得更多水資源。

對於中國,《路透社》報導,美國眾議院提出全面性抗中法案。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中國的「戰狼」外交官在世界各地四處挑釁。

法國《法新社》(AFP)引述《金融時報》報導,美國防長奧斯汀(Lloyd Austin)三度嘗試與中國對口溝通,三度碰壁。,原因是奧斯汀要求與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許其亮對話,而非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比利時《荷語標準報》(De Standaard)刊登評論,疫苗短缺讓中國拉丁美洲看見機會。西班牙《ABC》報導,美國對武漢肺炎病毒是否起源自武漢實驗室,展開辯論。

加拿大「加拿大廣播電視公司」(CBC)專訪外交部吳部長釗燮,探討中國對香港反對力量的摧殘,台灣擔憂成為下一個目標。吳釗燮指出,台灣在武漢肺炎爆發初期,有過SARS的經驗,嚴格看待邊境管制。但國際不認為台灣有疫苗的急需,現在反而沒有足夠數量的疫苗。他指出,疫情如果影響到台灣,不僅是台灣人民,還會影響台灣高科技生產,進一步影響全球其它地方的經濟。但台灣不適合向仍缺乏疫苗的加拿大提出要求。

吳釗燮說,台灣目前再次關閉邊境,以便集中精力處理國內疫情。也尚未開始處理施打過疫苗的入境問題,目前還不是時候。

吳釗燮肯定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頒發馬侃獎給蔡英文總統,是告訴全世界其它地方,只要堅守共同的基本價值觀,國際社會就會團結在一起,繼續捍衛此共同價值觀。他說,中國政府非常懂得運用影響力操弄或滲透民主社會,可能會利用假訊息或混合戰術來對付民主國家,台灣就承受相當多這種侵略。澳洲、紐西蘭、美國也經歷過。需要政府、國會、全國都團結起來,抵擋中國的侵略。

吳釗燮說,看待中國的侵略,不要只看台灣,應該看中國在過去幾年的所作所為。中國擴大對其人民的威權控制,例如在西藏、新疆、香港,剝奪了香港公民的一切自由。對台灣人而言,這是現代的悲劇,不該讓此事重演。中國在東海、台灣海峽、南海的軍事活動,是威權政權試圖把影響力擴大到第一島鏈之外。台灣就站在對抗中國的第一線。

台灣遭受中國影響力操作策略、滲透、假訊息攻勢、網路攻擊、軍事威脅、外交孤立。絕對不能允許民主台灣被中國接管,這是台灣的責任。台灣的國防部,正盡一切可能確保足夠的防衛能力;台灣也與美國等國家合作,確保台灣有能力自衛。台灣更希望理念相近國家多關注台灣,正視台灣作為防範中國擴張主義的第一線國家。如果加拿大政府能繼續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社會,台灣會不勝感激。

日本《朝日新聞》刊登專文分析,台灣問題的和平解決,可以美日安保牽制中國武統台灣。韓國《文化日報》(Munhwa)報導,在台灣、核電、6G合作等議題,文在寅政府修正「親中遠美」路線 。紐西蘭《道明郵報》(The Dominion Post)報導,薩摩亞新政府將暫停中資計畫案。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從抗疫資優生爆發本土疫情 嚇驚全世界

昨天(19)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持續升溫的疫情,持續獲得各國的高度關注,甚至連中東、南美等與台灣互動不密切的國家也緊盯台灣疫情發展。

美國「彭博電視網」(Bloomberg TV)專訪前副總統陳建仁,強調台灣「十分有把握」能控制疫情。陳建仁指出,台灣遭遇的是英國變種病毒,從國外傳入台灣,在台北萬華區的成人娛樂場所蔓延開來。因疫情快速升高,台灣迅速升級為第三級警戒,也關閉學校及幼稚園。他說,要控制這次疫情可能需要10天或兩週,更重要的是,台灣正進行非常嚴格的疫調。台灣要求確診者誠實報告其旅遊史(Travel)、職業史(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群聚史(Cluster)。

對於疫苗進度。陳建仁以2009年的H1N1新型流感疫苗接種計畫為例,有信心能在4、5個月內有高接種率。但台灣遭遇疫苗無法準時交貨的問題,所幸兩家國內疫苗研發和生產商的臨床試驗進展順利。

《彭博》(Bloomberg)另以「茶室、獅子王和台灣防疫泡泡破滅」報導台灣的本土疫情爆發。文章指出,雖然台灣對入境者實施嚴格的14天檢疫,但航空公司機組人員僅需隔離5天,有名返台機師在第6天去了酒吧和餐館,隨後採檢呈陽性。4月23日,華航機師與同事也確診,直到5月3日,陳時中就提醒台灣已在社區感染邊緣,當時僅有24例確診。5月11日,台灣新增7個本土病例,隔天新增16例,多與國際獅子會的地方分會有關。前會長去過萬華區的「阿公店」茶室,被台灣媒體戲稱為獅子王,他與後來染疫的數十個病例有關,包括宜蘭遊藝場的個案。

確診數此後一路攀升,15日180例、16日206例、17日是333例。當局只能宣布進入第三級警戒,關閉台北的所有健身房、酒吧、夜店和電影院。禁止未持有居留證的外國人入境,直到6月18日。雖未封城,但升級戴口罩規定。文章點出,老人違規不戴口罩的比例特別高,雖有重罰,但未必能執法。

文章認為,台灣長期防疫成功而出現自滿心態。有關AZ疫苗的負面報導,連醫護人員接種速也緩慢。現在施打意願暴增後,重新限制給醫護人員優先施打。文章感嘆,如果機師能避免去酒吧、老年人能遵守規定,台灣也許能夠成功控制住疫情。

美國《石英數位媒體》(Quartz)報導,台灣偏好實體上班的工作文化,有損抗疫作為。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宣布全國停課,但病例增速已減緩。《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台灣暫時對外封閉國境。

奧地利《新聞報》(Die Presse)、「奧地利電視台」(ORF On News)也都報導台灣疫情的嚴峻。比利時《荷語標準報》(De Standaard)報導,台灣因確診病例增加而實施嚴格限制措施。荷蘭《電訊報》(De Telegraaf)、《改革日報》(Reformatorisch Dagblad)、《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同樣高度關注台灣疫情。丹麥《貝林時報》(Berlingske)稱台灣過去表現讓人難以置信,目前正爆發前所未有疫情。

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形容台灣從模範生到令人憂心的兒童。波蘭「WNP.PL」、《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也報導台灣強硬的防疫作為。俄羅斯《俄羅斯日報》(Rossiyskaya Gazeta)、《RBC新聞社》(RosBusinessConsulting)報導,台灣因疫情升溫,加強管制,並關閉國界。

芬蘭《赫爾辛基日報》(Helsingin Sanomat)報導,台灣從防疫模範國,現進入警戒。西班牙《世界日報》(El Mundo)稱,病毒正嘲笑台灣免疫系統。希臘「In.gr」、《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post.gr)也報導台灣從完美防疫,到疫情大爆發。匈牙利《匈牙利民族報》(Magyar Nemzet)詢問,台灣的成功故事結束了嗎?

約旦《七日報》(Youm7)報導台灣因疫情嚴峻而停課10天。科威特《科威特時報》(Kuwait Times)報導,台灣、新加坡疫情都升溫。墨西哥《宇宙日報》(El Universal)、巴拉圭《ABC彩色報》(ABC Color)也報導台灣嚴峻的疫情。

日本《讀賣新聞》、《沖繩時報》、《日本經濟新聞》都報導台灣疫情的攀升。韓國《《朝鮮日報》(Chosun)報導台灣、越南疫情都拉警報。

澳洲《時代報》(The Age)、《雪梨晨鋒報》(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則報導,台灣疫苗施打率低,面臨封城危機。《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社論提醒,防止疫情沒有放鬆空間。紐西蘭《紐西蘭先驅報》(New Zealand Herald)報導台灣面臨武漢肺炎以來,最嚴重的疫情。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加拿大電視台」(CTV)均報導,台灣透過外交管道,急尋疫苗。

在台灣的經濟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儘管台灣疫情擴散,仍努力維持晶片生產。《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在兩度停電後,蔡英文總統將檢討電力調度,而台灣疫情對其經濟、半導體業衝擊有限。南非《商業日報》(Business Day)也關切,台電的人為疏失導致停電,將影響半導體業。

有關台灣局勢。《路透》(Reuters)報導,美艦再度通過台灣海峽。芬蘭《赫爾辛基日報》(Helsingin Sanomat)則解釋,為何該報駐亞洲特派員是在台灣,而非中國。

日本《每日新聞》刊出防衛研究所研究員門間理良專文,分析中國有可能於2023年後奪取台灣的離島。門間指出,現在不同於1996年,中國佈滿反艦飛彈,美軍已不會輕易出動航空母艦。而中國在2022年2月辦完冬奧,秋天召開黨代表大會,若習近平連任總書記就危險了。中國有可能對距離較近、投入戰力較為容易的離島發動奪取作戰,無一般民眾居住的離島更有可能成為目標,例如東沙島。

門間認為,中國會研判美國沒干涉他們在南海的軍事化,所以不會對他們奪下東沙島而動武。但若失敗,這會讓共產黨政權面臨瓦解。中國不想冒險,又想要達成某種成果。奪取離島是有可能的劇本。

《路透》(Reuters)、日本《朝日新聞》、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則報導,香港在中國壓力下,暫停駐台辦事處運作。

《彭博》(Bloomberg)則報導,當初為了排除中國而成立CPTPP,中國卻積極爭取加入。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拜登特使團訪台成國際焦點

世界各國的新聞,昨天(15)怎麼看台灣?果然美國總統拜登特使團訪台,都是各報焦點,另包括台灣的國際戰略地位、中國對台灣的威脅,都都到高度重視。

包括《華爾街日報》、《美聯社》、《路透》、《法新社》、《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印尼《印尼媒體報》(Media Indonesia)、《NHK》、《CNN》、《新聞週刊》(Newsweek)、《拉斯維加斯太陽報》(The Las Vegas Sun),均報導拜登特使團訪台。

西班牙《道理日報》(La Razon)、瓜地馬拉《時報晚報》(La Hora)、匈牙利《金融新聞網》(portfolio.hu)、希臘《運輸資訊網》(naftemporiki.gr)、《朝日新聞》則將中國的軍演,定調為對台美交往的威脅。

國造兩棲船塢運輸艦「玉山艦」,則有《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NHK》、紐西蘭《道明郵報》(The Dominion Post)、《蘇格蘭泰晤士報》(The Times Scotland)關注。

巴西《Terra》、匈牙利《塞爾維亞今日新聞》(Danas)則是關注台灣出色的防疫表現。

加拿大國會通過決議,支持蔡英文總統獲頒「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Halifax Security Forum,HFX)的「約翰‧馬侃公共服務領導獎」(John McCain Prize for Leadership in Public Service),加國政府也不得因此減少對HFX的贊助。則獲加國媒體大幅報導,包括《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CBC》。

日本媒體則關注即將展開的美日峰會,對台灣議題的聚焦。包括《每日新聞》、《沖繩時報》。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