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2 月 16th, 2024

鐵桿盟友!美NASA科研機密集環繞台灣上空 助台執行空品觀測

環境部正在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及其他跨國學術研究單位合作進行一項亞洲空氣品質飛航實驗。昨天,NASA的兩架科研飛機在台灣中南部及東部上空進行了大約四小時的空氣品質觀測。這次的觀測利用3D方式來分析南部地區的空氣污染成因及污染物濃度的垂直變化,引起了航空愛好者的極大興趣。

環境部監資司長謝炳輝說明,這項亞洲空品飛航實驗是由NASA與台灣、南韓、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家共同參與,涵蓋了國內外20個學術研究單位和40多位學者的合作。昨日,兩架科研飛機G-III和DC-8從菲律賓起飛至南韓,在飛越台灣中南部、東部空域時執行了約四小時的空氣品質觀測任務。

DC-8科研飛機裝載了精密的空氣品質監測設備,在飛行過程中對雲林、嘉義、南部到高雄地區的空氣污染物濃度進行即時分析,涵蓋從地面15公尺至3300公尺高度的垂直變化。而G-III科研飛機則配備了光達裝置,在8600公尺的高度上從台中至屏東進行區域空氣品質的量測。

這兩架科研飛機與地面空氣品質監測站協同作業,對臭氧(O3)、揮發性有機物(VOCs)、細懸浮微粒(PM2.5)等空氣品質指標進行測量。與地面監測站相比,這些科研飛機能夠每幾分鐘就產生一筆數據,提供更即時的污染物濃度變化資訊,使研究人員能夠更精確地了解空氣污染的動態。

環境部監資司科長游智淵進一步說明,NASA的科研飛機在執行空氣品質觀測任務時,飛行的高度大約在六千英尺(約1828公尺)以下的對流層範圍內,這使得飛機能夠近距離觀測地面的污染物及大氣中污染物的垂直變化。當飛機經過嘉義、台南、恆春、花蓮機場時,其飛行高度會降至四十六英尺(約十五公尺),進行非常低空的飛行。

此外,軍事愛好者社群「TaiwanAdiz」及其他軍事迷對於DC-8在台南機場和嘉義機場進行的觸地重飛(touch and go)行為表達了高度的好奇。他們推測這是否含有模擬飛機進場的軍事用途,這種行為在軍事訓練中常見,用於訓練飛行員的降落技巧及應急反應能力,因此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猜測。

促使台灣參與NASA亞洲空氣品質飛航實驗的關鍵人物,中央大學大氣系教授林能暉,揭露了台灣首次被納入該實驗監測範圍的背景。林教授指出,NASA在五年前就已經開始規劃此項實驗,並考慮將台灣列入其中。然而,由於科研飛機上印有美國國旗,當時擔憂飛越台灣上空可能帶來的政治敏感性,因此最初放棄了這一計畫。

隨後,由於台灣與NASA進行的另一項地面觀測合作計畫「七海計畫」,該計畫致力於研究東南亞污染物的跨境傳輸,今年雙方決定啟動針對高雄和屏東空氣品質的大型跨國實驗。在此背景下,林能暉在會議中提議讓台灣參與NASA的亞洲空氣品質飛航實驗,將原有的地面空氣品質觀測與高空飛航觀測結合起來。

林能暉進一步透露,明年台灣將派遣團隊前往越南和泰國,進行跨區域的空氣品質實驗,展開所謂的科研外交,這顯示了台灣在國際空氣品質研究領域的積極參與與貢獻。

記者楊宇傑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