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2 月 12th, 2023

世界看台灣》美艦穿越台海、台灣解旱象 各國關注

《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降雨緩解旱象,但暴雨淹水風險上升。《路透》報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指控,台、韓、泰傷害美國輪胎業。

昨天(24)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相對不算嚴重的疫情,仍嚴陣以待,宣布三級警戒延長兩週;以及台灣遭遇異常氣候,百年大旱剛解除,馬上要防範洪水;以及美艦定期穿越台灣海峽,恫嚇中國的武力威脅,是各國討論台灣時的焦點。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報導指出,陳時中23日宣布,疫情還未達可鬆懈的地步,將延長三級警戒至7月12日為止。雖然整體趨勢在這段時間有改善,但沒有達到要求,所以再延長兩週,希望在7月12日之後疫情比較平穩。儘管台灣確診數字迄今相對較低,當局表示正出現社區傳播和群聚感染的情形。

《路透》另報導,慈濟加入爭奪BNT疫苗的戰場。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台灣科技廠為防疫嚴禁移工外出。希臘「capital.gr」報導,立陶宛向台灣提供2萬劑AZ疫苗。墨西哥《快報》(Expreso)報導,台灣政府宣布允許晶片業者台積電採購疫苗。日本《讀賣新聞》則引述在國內被譏笑的「折線圖民調」,報導蔡英文的「不支持率」超越「支持率」。

在台灣的財經動態。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降雨緩解旱象,但暴雨淹水風險上升。報導指出,台灣的大雨已緩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旱象,官員們現在改以防汛為重點。這些雨水對於使用台灣70%以上水資源的農民,和不得不以卡車運水的晶片廠來說,是好消息。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用了緊急海水淡化機組、抗旱水井等措施因應乾旱後,近期降雨增添了水庫蓄水量。接下來從以抗旱為主,轉向防汛兼抗旱。

央行表示,氣候變遷導致台灣發生10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這導致電力供應短缺,並可能影響國內製造業和生計。而氣候問題不會馬上消失。台灣的平均氣溫在過去100年已上升約1.3度,大約是全球速度的兩倍;在1957至2006年間,夏季延長1個月,冬季則縮短1個月。

《路透》報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指控,台、韓、泰傷害美國輪胎業。報導指出,ITC在23日指控,自韓國、台灣、泰國進口的客車、小貨車輪胎,令美國製造商受到重大傷害,越南補貼的客車輪胎傷害美國國內製造商。ITC稱商務部將對韓、台、泰發布反傾銷令,並對來自越南發布反貼補稅令。但美國商務部拒絕發表評論。

商務部2020年對進口自韓、台、泰、越的輪胎展開調查,以回應美國聯合鋼鐵工會(USW)的申訴。工會理事長康威(Tom Conway)感謝ITC確認工會會員每天所見到的景象。美國聯合鋼鐵工會橡膠/塑膠產業會議主席強森(Kevin Johnsen)說道,目前的體系已經崩壞,必須以流失的就業機會、減少的市占率呈現他們受到的傷害。

美國2020年從韓、台、泰、越進口44億美元的輪胎。USW表示,自2017年以來,美國自這4國進口的輪胎價值已增加近20%。

在台灣的兩岸外交方面。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美艦穿越台海,拜登維持對中國的壓力。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刊登評論指出,台灣海峽是否會是今日的世界火藥庫。匈牙利「Infostart.hu」報導,何時中國會入侵台灣。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capital.gr」、「liberal.gr」、《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均報導,中國指責美國軍艦通過台灣海峽。

中國的對外關係,美國《CNN》報導,美中在對方首都都將沒有大使。報導指出,崔天凱在派駐8年後宣布卸任,為美、中關係再添不確定性。68歲的崔天凱,見證美中關係的深刻轉變。崔天凱22日的公開辭別信中寫道,當前中美關係正處在關鍵十字路口,美國對華政策正經歷新一輪重構,面臨在對話合作和對抗衝突之間作出選擇。

美國前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Terry Branstad)在2020年11月大選前卸任。前外交官勃恩斯(Nicholas Burns)目前最有可能擔任駐中國大使,但拜登政府尚未正式宣布。

崔天凱是典型的中國老派外交官,善於以溫和的態度和有節制的語氣表達堅定的立場,有別於北京不斷壯大的「戰狼」外交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去年宣揚陰謀論,稱武漢肺炎病毒起源於美國軍事實驗室,引來崔天凱譴責。崔天凱在2013年奉派華府前,曾出任執掌美洲和大洋洲事務的外交部次長,在4年任期間已與歐巴馬政府有過密切交往。

外界普遍認為繼任者是主管歐洲事務的副外長秦剛。但秦剛從未擔任過大使,也無直接對美經驗。對秦剛而言,現在與華府建立溝通管道更為困難,因為美國兩黨都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評論,指中國不再韜光養晦。《華爾街日報》另報導,微軟旗下的「Linkedin」,封鎖多名學者在中國的帳號,但未說明原因。遭質疑,「Linkedin」在中國必須遵守中國箝制言論之標準。

美國《美洲日報》(Diario Las Americas)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警告中國使用強迫勞動。荷蘭《忠誠報》(Trouw)發表評論,呼籲歐盟必須自我武裝,對抗中國威脅。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刊登評論,呼籲政府要保護本土關鍵礦業,避免遭中國掌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總理杜魯道呼籲調查中國對維吾爾人之虐行,北京反擊加拿大的原住民和解紀錄。「政治電子報」(iPolitics)報導,加拿大外長表示,加中關係錯綜複雜。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北京的封閉心態,損害其全球地位。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