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11 月 14th, 2023

NATO

強力表態! 北約:將力阻中國改變台灣現狀

北約負責新興安全挑戰的助理秘書長范韋爾(David van Weel)明確指出,北約無意在印太地區成為區域軍事聯盟,但將強烈阻止中國採取任何改變台灣現狀的行動。

《日本經濟新聞》專訪范韋爾。范韋爾表示,不認為負責歐洲與大西洋安全的北約,將在印太地區發揮軍事作用。但至關重要的是,中國了解不應採取任何改變台灣現狀的片面行動,這是我們在此方向上釋出的最強烈訊息。

范韋爾沒有提到北約將如何讓中國共產黨打消其併吞台灣的野心,也沒有說明北約將在台海爆發任何衝突時,將採取什麼行動。北約正深化與亞洲夥伴國家,包括日本的同盟關係,這部份是基於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考量,比如網路攻擊與假消息行動。

北約與日本7月達成「個別針對性夥伴關係計畫」(ITPP),在緊急疏散、網路防禦、戰略通訊、新興與干擾技術、太空安全、氣候變遷、海上安全與武器管制等16個領域進行合作。

范韋爾現正訪問東京,尋求深化與日本的合作關係,特別是在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等尖端技術領域。至於北約在東京設立聯絡處的可能性,目前則遭遇法國的反對。

范韋爾預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將與韓國、澳洲、紐西蘭元首,共同受邀出席明年夏天舉行的北約年度高峰會,這將是這些國家連續第3次出席該峰會。

范韋爾說,獨裁政權正團結起來,這些政權迷信強權即正義,而非基於規則、規範的正義。對於志同道合的民主國家,為我們的信念:自由、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挺身而出是非常重要的,而這是北約與印太夥伴國家合作的核心。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積電有助穩定地緣政治 歐盟同意建立經濟武器 國際關注

昨天(7)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積電表示,在台灣生產機片,具穩定地緣政治效果。美國、加拿大譴責中國在南海、台海騷擾美國軍機、軍艦。華府高層官員稱已在北京進行坦誠且具成效的會談。 面對與中國貿易爭端,歐盟同意建立經濟武器。法國反對北約在日本設立辦公室。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晶片巨擘台積電稱半導體產業具「穩定」地緣政治效果。報導指出,台積電總裁魏哲家6日表示,史上最小的微晶片製造將持續根留台灣,盼該重要產業能在全球地緣政治衝突上發揮穩定作用。

台積電近幾年經歷美中地緣政治角力。美中在科技、貿易及台灣等眾多議題上對立。外界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已有警覺,擔憂中國入侵台灣。

魏哲家在股東會保證,3奈米、2奈米將在台灣生產。更小的產品1.4奈米晶片,將幾乎全程在台灣製造。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中,扮演發揮穩定作用的角色。不論是中國或美國,他們都希望台積電繼續存在。希望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衝突上能發揮很好的穩定作用。台積電正與德國當局就德勒斯登設廠事宜進行協商,惟擔憂當地人才供應及供應鏈系統。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積電談德國設廠感覺不錯,正協商補助事宜。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德國《商業日報》(Handelsblatt)探討,台灣如何做好軍事準備,應對中國攻擊。美國《彭博》(Bloomberg)、《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時代雜誌》(Time)、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環球電視台》(Global News)、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報導,美國、加拿大譴責中國在南海、台海騷擾美國軍機、軍艦,稱中國日益激進。

美國《訊息者》(The Messenger)報導,烏克蘭飛行員需訓練多久方能駕駛F-16戰機?應請教台灣。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加拿大《尼加拉獨立報》(The Niagara Independent)報導,加拿大國會議員提醒,台灣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面對中國威脅,渥太華現在就須捍衛加國利益。荷蘭《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報導,台灣與布吉納法索,有段合作與疏離的混亂歷史。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CNN》、《美聯社》(AP)、《彭博》、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賽普勒斯《Sigmalive》報導,美國表示已與中國進行坦誠且富有成效的對話。《路透》報導,布林肯未來幾週內有望訪中。

《法新社》報導,面對與中國貿易爭端,歐盟同意建立經濟武器。報導指出,在中國鎖定立陶宛後,歐盟6日同意建立貿易工具,旨在懲罰試圖施壓歐盟成員國的國家。歐盟將能針對其認定為進行經濟勒索的國家實施關稅、限制投資,並限縮該國競標公家合約的管道。

歐盟執委會貿易執委Valdis Dombrovskis表示,這傳遞出歐盟拒絕任何形式的經濟脅迫之強烈訊號。我們會更堅決地捍衛我們的合法權益。

在立陶宛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後,中國對該歐盟成員國實施貿易限制,引發中歐爭端,並促使歐盟增強經濟力道。為前述限制,歐盟在世界貿易組織對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採取行動。歐盟成員國及議員在歷經1年協商後,同意建立這項新工具。

在歐洲議會及27個歐盟成員國正式批准後,新工具料將於今年稍晚生效。法國貿易部長Olivier Becht表示,這是我們在採取較不天真的歐盟貿易策略時,又1個可以使用的工具。

該工具如今賦予歐盟行政部門歐盟執委會更多權力。然而,動用此經濟懲罰將是調解無效後的最後選項。

實務上,歐盟成員國將向執委會申訴,執委會有4個月時間裁決是否涉及脅迫。接著簽署該裁決的歐盟成員國須達條件多數。若成員國同意該裁決,將進入調解階段,執委會將試圖說服該涉及脅迫的第3國停止令人不快的措施。只有在這些嘗試無效後,歐盟才能借助前述新權力。

《法新社》報導,法國反對北約在日本設立辦公室。匿名法國官員6日表示,法國並不熱衷於北約在日本設立聯絡處的提議,因「北大西洋公約」明定條約範圍限於北大西洋。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上週表示,亞洲局勢對歐洲影響重大,反之亦然,因此更加凸顯出北約盟友與印太夥伴強化夥伴關係的重要性。《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法國總統馬克宏個人反對設立聯絡辦事處。他上週警告,擴大北約涵蓋區域將是一大錯誤。

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中國「中礦資源集團」盼與韓國LG合資,在加拿大緬尼托巴省建造鋰提煉廠。《法新社》報導,中俄在日本海及東海上空聯合巡航。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出現反戰聲音 美中對話續挺台 國際關注

昨天(12)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面對中國侵犯風險,中國開始出現反戰、厭戰聲音。美中高層對話,強調續挺台灣;北約計劃在東京設置辦事處,強化對中政策上的合作。加拿大、中國本週互相驅逐外交官後關係緊張。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日本《產經新聞》探討,中國網路開始浮現的反戰、厭戰聲音。評論指出,4月下旬開始,中國國內網路上突然浮現關於台海生變的「反戰」、「厭戰」聲音。首現出現若侵略台灣,中國將被迫面臨四方作戰,還要面對美日聯合部隊戰鬥,韓國也會挑釁,印度也恐在中印國境展開戰爭,澳洲聯手在南海發動對中軍事行動的可能性也極高。這對中國而言,十分危險。

直接主張「反對台灣戰爭」的文章也在網路上流傳。並嚴詞批評煽動武統的人。相關文章至今未遭到中國當局審查部門刪除,難道中國政府內部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嗎?

網路上也浮現「不想上戰場」的聲音。大量留言紛紛贊成,過半數留言是同以「社會底層」的立場展開共鳴。

西班牙《機密電子報》(El Confidencial)報導,台灣是可能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之禁地之國。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中國官員稱尋求與台灣擴大交流。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中國對台工作會議確認要影響台灣總統大選。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中高層在維也納對話。報導指出,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中國最高外交官王毅10、11日在在維也納會面會8小時,終結美國擊落中國間諜氣球後高層接觸非正式暫停的狀態。

美國政府官員向媒體進行背景簡報時強調,單是蘇利文和王毅會面,已是向前邁進一大步。重點在於試著尋找雙方利益重疊的少數議題。蘇利文要求王毅在打擊毒品走私上與美方更密切合作。在台灣問題方面,美國強調雙方在過去40多年來未發生衝突的情況下管理此議題,華府不希望台灣現狀出現任何片面改變。

《彭博》報導,儘管可能減損影響力,拜登政府正尋求與中國恢復溝通管道。日本《每日新聞》探討,習近平能否效法鄧小平?美中對立與「台灣有事」。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北約計劃在東京設置亞洲首個辦事處,以強化在對中政策上的合作。報導指出,日本駐美國大使冨田浩司5月9日在美國華府演講時,證實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計劃在東京開設聯絡辦事處。將是北約在亞洲所設置的首個聯絡辦事處。

冨田指出,這是與北約強化合作之一環,目前尚未定案,但正朝此方向進行中。北約在烏克蘭、瑞典等其他非會員國也設有辦事處。

岸田文雄去年6月首度以日本首相身分參加在西班牙召開的北約峰會,推動日本與北約強化關係。而北約之所以計劃在東京設置聯絡辦事處,是因為對中國影響力擴大日益警戒,期待夥伴國日本能在確保印太地區穩定上做出更大貢獻。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探討,加拿大可利用驅逐中國外交官事件重新調整對中關係。並指出,中國對付加拿大的經濟籌碼被過度誇大。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報導,奧地利禁止官方裝置使用TikTok,以避免敏感資訊外流。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中國持續打壓海外異議人士。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協訓烏軍坦克提早送達德國。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北約將赴東京設辦事處

當然是衝著中國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計劃明年在日本東京開設聯絡辦事處;未來能藉此與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區域重要夥伴定期磋商,因應中國威脅。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北約明年將於東京開設聯絡辦事處。用來與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區域重要夥伴定期磋商;北約與日本也將升級合作關係,預計於7月中旬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召開北約峰會前,簽訂「個別化夥伴計畫」。

北約、日本將深化合作因應網路威脅,協調彼此對於新興與破壞式技術的立場,並就打擊不實資訊進行交流。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1月底訪問東京,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首度談及開設辦事處的想法。北約31個成員國間4月中旬傳閱相關草案,至於由日本提供辦公室空間,或是由北約出錢,還在協商中。

北約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維也納的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OSCE),以及喬治亞、烏克蘭、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摩爾多瓦、科威特,都有類似的聯絡辦事處。若東京出資讓西方軍事聯盟在日本立足,象徵彼此防禦合作邁入新階段。

預計日、韓、澳、紐4國領導人,今年也會出席7月的舉辦的北約峰會,象徵北約更深入參與印太事務。

記者鄭信貞

第31國!芬蘭正式加入北約 俄嗆在西北部擴軍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宣布,昨(4)正式納入芬蘭,為北約第31個成員國。俄羅斯副外交部長格魯希科(Alexander Grushko)反嗆,將增強西北部的軍力部署,以確保俄羅斯的軍事安全。北約軍事委員會主席包爾(Rob Bauer)表示,赫爾辛基當局並未要求北約成員國在芬蘭領土駐軍。

芬蘭昨起加入北約,其與俄羅斯的邊界長達1300公里。格魯希科嗆,將加強俄羅斯境內西部和西北部的軍力部署,並強調若其他北約成員國在芬蘭領土部署部隊和資源,並採額外措施,以確實地確保俄羅斯的軍事安全。

包爾表示,目前芬蘭當局並未要求北約成員國在芬蘭領土駐軍。雖然未來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要求,但屆時也將不得不仔細考慮。包爾打臉俄羅斯,目前尚未看到何確定的部隊調動;俄國多數部隊都需要放在烏克蘭,無法負擔在沒威脅的芬蘭邊境部署大量軍隊。

包爾指出,若俄國真的發起攻擊,北約國家也將依照計畫,透過戰略增援來幫助及保衛芬蘭。

記者鄭信貞

芬蘭加入北約在望!史托騰柏格:數日內升起芬蘭國旗

在土耳其國會通過支持芬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後,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31日表示,芬蘭會在幾天內正式成為北約成員國,強調芬蘭的加入將對北約貢獻良多。

史托騰柏格發文向芬蘭恭喜。他指出,期待未來幾天內,在北約總部升起芬蘭國旗,我們就更強大、更安全。

土耳其國會遲遲未同意芬蘭加入北約,終於在3月30日通過。

史托騰柏格發表聲明指出,芬蘭擁有高度有能力的軍隊、先進的實力、強而有力的民主制度,芬蘭將對北約貢獻良多。北約國家外交部長將在布魯塞爾總部開會,預期芬蘭屆時可正式加入。

同時申請加入北約的瑞典,目前仍遭土耳其、匈牙利抵制。史托騰柏格喊話,所有盟國都同意,迅速結束批准瑞典的程序,將符合各方利益。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防範中國軍擴威脅台灣 日本、北約安保合作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昨(31)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談,確認加強雙方在安全保障的合作。史托騰伯格在聯合記者會批判中國,大幅增強包括核武器在內的軍事力量,威脅台灣,認為北約、日本有必要共同應對。

岸田在會談中歡迎歐洲加深對印太地區的參與。雙方就安全合作發表聯合聲明,考慮到由中國引發的「台灣有事」風險,強調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任何地方都不允許憑藉武力改變現狀。

對於中國急速加強軍事力量和擴大軍事活動等,雙方也強烈敦促中國在提高透明度並進行裁軍方面的合作。

史托騰伯格表示,在歐洲發生的事,也會對亞洲的安全保障造成影響,雙方對歐洲大西洋與印度太平洋安全保障不可分有共識。並高度肯定日本去年底修訂國家安全戰略3文件。

日本、北約也確認加強安保合作,且要提高層次,包括網路、宇宙、假消息等「混合戰」的應對合作;日本還考慮定期參加北約的理事會、參謀長會議。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提高北約對亞洲安全連結的重視,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領袖2022年6月首次獲邀參加北約的領袖會議,岸田向歐洲各國提出警告,今天的烏克蘭或許會成為明天的東亞。北約發表的「2020戰略概念」,稱中國對基於規則的世界秩序構成「系統性挑戰」,並指印太地區對北約極為重要。

記者鄭信貞

中國侵台日遽》打臉藍白 前北約秘書長直言:別妄想畫美中三角形

前丹麥總理、前北約(NATO)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昨(5)在外交部舉行訪台記者會。對於歐洲,乃至於國民黨、民眾黨以中立、等距、三角形掩飾其親中本質,拉斯穆森直言,這樣的想法太天真了,在民主、獨裁之間無法中立、須選邊站,而歐盟必須站在民主陣營這邊,共同對抗專制國家。對於北約可與台灣合作的領域,拉斯穆森認為有3大面向,包括網路能力的知識及經驗等交流、軍事訓練或聯合軍演、國防高科技運用。

拉斯穆森表示,他成立民主聯盟基金會(AoD)的目的,就是要讓民主國家之間更加緊密,特別是在面對威權主義擴張,而支持台灣的民主即為此目標的核心。民主國家在應對普廷犯過的錯,不能在對習近平時重蹈覆轍。台灣必須具備自衛能力,並讓中國知道任何侵略行動代價都將無比高昂。美國總統拜登已多次聲明,中國若攻擊台灣,美國會幫忙;蔡英文總統宣布義務役役期恢復為1年,也非常重要。

拉斯穆森強調,確保烏克蘭的勝利以遏止中國極其重要。姑息獨裁者不會帶來和平,反而會導致衝突與戰爭的發生。支持台灣民主與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兩者的國家,必須共同確保烏克蘭的勝利,讓台灣與烏克蘭人民能自由地決定自己的未來。

拉斯穆森指出,美國仍是軍援台灣的主要來源,歐洲國家能以不同方式「超前部署」,例如聯合訓練或聯合演習。不過,歐洲首先能做的還是加入美國全面經濟制裁中國的行列。

拉斯穆森指出北約與台灣有3大領域可以加強合作,首先是網路方面,北約與台灣交流網路知識、情報以及經驗或許會有所助益。其次,聯合訓練或是聯合演習是另個可能的領域。最後則是在國防高科技領域,可嘗試探索合作的可能性。

斯穆森提到,歐洲社會長久以來仰賴的發展模式,建立在3大支柱,包括美國提供安全保障、中國提供廉價商品、俄羅斯供應低價天然氣。普廷侵略烏克蘭為此敲響警鐘,許多歐洲人意識到這樣的模式再也行不通了,必須做出改變。

拉斯穆森直言,歐洲長久以來與俄羅斯這類獨裁者打交道的方式太天真了。最仰賴俄羅斯能源的德國,現在也改變態度。歐洲與中國打交道的方式,也過於天真,必須做出改變;現仍有歐洲人認為,在與美國、中國的三角關係之間,歐洲能扮演調解者的角色,但這樣的想法太天真了。當下民主與獨裁陣營的對抗日趨激烈,我們無法對此中立、必須選邊站。與獨裁者走太近是與虎謀皮,歐洲人也對這樣的未來圖像有所意識。

記者鄭信貞

前北約秘書長會蔡英文、賴清德 全球民主盟友合作共抗威權主義

前丹麥總理、前北約(NATO)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昨(4)接連拜會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拉斯穆森表示,台灣是強勁的民主國家,屬全球民主陣營大家庭的一份子,此行訪台就是要支持台灣人民有權利決定自己未來及生存在自由民主環境下,相信全球民主盟友的力量,也會對威權主義國家,包括中國,形成嚇阻作用。

拉斯穆森自2001年至2009年擔任丹麥總理,自2009年至2014年擔任北約秘書長,於2017年創立「民主聯盟基金會」(AoD)。「民主聯盟基金會」2018年起每年舉辦「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拉斯穆森此行來訪,是首位訪台的卸任北約秘書長。

蔡英文表示,這是她與拉斯穆森首次見面,感謝拉斯穆森連3年邀請她參加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在會議上分享台灣民主經驗,並與多位理念相近的國家領袖共同呼籲全球民主盟友加強合作,因應威權主義挑戰。

蔡英文強調,台灣和許多成功的民主國家一樣都經歷過威權統治,深知民主自由來之不易,不是理所當然,因此我們更加珍惜這個寶貴的資產,台灣守在全球民主防線最前線,面對威權主義不斷擴張,我們將持續提升整體國防戰力,並與更多民主陣線盟友攜手合作,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安全及穩定。

賴清德說,台灣願扮演正面、積極的角色,為國際民主秩序做出貢獻。期待訪團透過此次訪問更了解台灣,並給予寶貴意見,讓台灣有機會在民主聯盟中發揮力量。

拉斯穆森表示,此行訪問展現強力支持台灣人民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未來,也要強烈支持台灣有權利生存在自由民主的環境之下。他5年前成立民主聯盟基金會,就是加強全世界民主盟友的合作,對抗威權主義的不斷擴張;相信這股令人敬畏的力量,也會對威權主義國家、政府包括北京政府形成嚇阻作用。

拉斯穆森說,台灣是個強勁的民主國家,屬於全球民主陣營大家庭的一份子,1994年他首次訪台時,台灣正進行民主轉型;此行再度訪台,他對於台灣民主的進步且已成為自由燈塔感到印象深刻。非常榮幸過去3年每年都能邀請蔡英文在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上致詞,期待今年高峰會能再度聆聽蔡英文智慧的建言。

記者鄭信貞

日台友好》日相岸田將首度出席北約峰會 續表明台海安全重要性

中國近來以極為惡霸之態度,恐嚇他國不得干預台灣問題,揚言武力侵犯台灣到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昨(15)重申,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的安全繁榮不可或缺,未來仍將會繼續直接向中國表達這項態度。同時表明,有意參加6月底於西班牙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成為首位出席的日本首相。

岸田昨召開國會休會記者會,說明本屆國會的成果。對於媒體詢問,中國警告不允許他國介入台灣問題。

岸田表示,日本對台灣的基本立場並未改變,與台灣維持非政府間實務關係的同時,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極為重要,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期待台灣問題以和平方式解決是日本一貫的基本立場。

岸田進一步表示,日本將繼續向中國直接表達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他認為這也是各國共同的立場,明確的傳達這項立場也非常重要。未來將繼續與盟國和志同道合的國家緊密合作,持續關注兩岸關係。

岸田同時表明,將出席6月底在西班牙舉行的NATO峰會,並在之前出訪德國參加G7峰會。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親中極端暴徒槍擊台灣人教會 美商會促加速軍售台灣 國際關注

昨天(18)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促統組織幹部在南加州持槍對台灣人教會進行種族屠殺,震驚全球;多國提案挺台出席今年度的WHA,美國重申挺台立場;美商會促加速軍售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透露台灣與北約對話愈來愈多。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關於中國促統組織幹部在南加州持槍對台灣人教會進行種族屠殺事件。美國《美聯社》(AP)報導,蔡英文總統譴責加州教堂槍擊案。報導指出,蔡英文總統辦公室17日發布聲明,譴責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對於死者的不幸罹難表達誠摯哀悼,對於受傷的僑民表達由衷關心,並指派台灣駐美代表赴加州提供協助。

嫌犯周文偉將在加州州法院出庭,罪名是涉嫌謀殺和謀殺未遂。警方表示,在15日的槍擊事件發生前,周嫌在洛杉磯郊外的橘郡(Orange County)教堂裡藏匿汽油彈,教會中聚會的多數是年長的台裔信眾。1名男子喪生、5人受傷,年齡最長者為92歲。在當局發現的手寫筆記中,周嫌記錄了對台灣的仇恨。

民進黨立委林靜儀表示,這是意識形態成為種族屠殺的理由。台灣人必須中國支持的仇恨言論和組織,點名統戰部。台灣駐美實質大使蕭美琴表示,感到震驚和悲傷。與受害者家屬和台裔美國人社群都深感悲痛,並祈禱傷者早日康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輕描淡寫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解決國內日益嚴重的槍支暴力問題。

在中國共產黨1949年統治中國前,有100萬難民移居台灣。與在地的台灣人關係經常緊張,許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年輕外省人加入與軍隊、犯罪幫派。而長老教會是台灣最重要的基督教教派,與數十年戒嚴時期的民主運動、後來的台灣獨立活動密切相關。

包括美國《CNN》、《ABC New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拉斯維加斯太陽報》(The Las Vegas Sun)、《聖荷西水星報》(San Jose Mercury News)、英國《衛報》(Guardian)、法國《法新社》(AFP)、加拿大《CTV》、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頭條報》(Proto Thema)、《天空電視》(ΣΚΑΪ)、哥倫比亞《觀察家報》(El Espectador)、《時報》(ELTIEMPO.COM)、《經濟報》(Economia.com)均報導加州台灣人教會槍擊案,且著重嫌犯的仇台意識形態。

在台灣遭受中國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商業團體批評拜登的對台軍售政策。報導指出,台灣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wan)、「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16日致函美國政府資深官員,抨擊拜登政府對台灣軍售太嚴格,僅同意對台出售符合因應「中國全面入侵」的項目。稱過度集中在不對稱,未能提升台灣的嚇阻力,恐造成政策混亂,並大幅拖緩整體軍售進度。

美國國務院表示,強力支持台灣採取不對稱防禦戰略的努力。持續購買對於有效防禦戰略不具備有意義貢獻的系統,與台灣所面臨演變中的安全威脅相悖。

西班牙《ABC》報導,中國強化軍隊以期在10年內侵犯台灣。韓國《朝鮮日報》報導,台灣展開兵棋推演。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AZ)專訪吳釗燮,稱台灣與北約的對話愈來愈多。對於烏克蘭戰爭,吳釗燮指出,台灣與烏克蘭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之處。地緣政治上,台灣很可能更重要,超過90%的優質半導體產自台灣。若中國侵犯台灣,保家衛國是自己的責任。不應該要求其他國家為台灣犧牲,但希望美國提供必要的防禦軍備、機敏情資。

對於台灣最迫切需要的武器。吳釗燮說,台灣與美國意見可能不全然一致,目前的討論確實專注於不對稱戰爭,對於價格太高昂、容易遭受中國攻擊、或未必有利於不對稱戰爭的軍售,美國會有所保留。目前正密集討論如何盡快交付台灣需要的品項。

吳釗燮說,還不能稱北約為合作夥伴,但台灣與北約之間的會談愈來愈多,看到更多潛在的合作機會,細節不便透露。

對於立陶宛。吳釗燮表示,台灣透過購買更多的立陶宛產品,設法加以彌補。對於出訪捷克、波蘭、斯洛伐克,吳釗燮說他們對中國相當失望。發現台灣是非常可靠的合作夥伴。他們有過被蘇聯佔領的可怕經歷,很能理解台灣的處境。

就中國因為防疫的經濟惡化。吳釗燮憂心,威權國家需要製造外部危機轉移焦點,,或許他們想讓台灣成為替罪羔羊。

《路透》報導,美國呼籲即將舉行的世衛大會納入台灣。報導指出,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17日表示,台灣有獨特的專業和方法,可以造福全球;當我們持續和疫情奮戰、對抗其他公衛威脅時,把台灣孤立在全球最重要的國際論壇之外是沒有道理的,其本身就是嚴重的公衛隱憂。

世衛16日表示,已接獲來自13個成員國的提案,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下週的大會,且將在23日做出決定。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均報導,有13國提案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出席世衛大會。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中國誓言阻擋美國干擾二十大。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刊登專文探討,中國、索羅門「海上合作協議」暗示中國可能在索國設立軍民兩用港口。

記者鄭信貞

國際友台不斷》英外長籲北約對印太威脅先發制人 確保台灣能自衛

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27日針對國際情勢發表談話。她警告中國必須遵守國際規則,呼籲北約應確保像台灣這樣的民主國家能夠自衛。

《路透》報導,特拉斯表示,若中國不遵守國際規則,中國就不會繼續崛起;中國需要與G7貿易,而G7就代表全球經濟的半數版圖。當俄羅斯違反國際規則時,我們已向俄羅斯展示了選擇。

特拉斯呼籲,北約需要對印太地區威脅先發制人,將全球視野擴展到北約成員國以外的民主國家,例如與日本、澳洲等盟國合作,確保印太地區受到保護。並強調,必須確保像台灣這樣的民主國家能夠自衛。

記者鄭信貞

烏克蘭危機》澤倫斯基美國會演說 北約、美國大舉軍援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遭遇守軍強烈抵抗,未有突破性進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昨(16)接連對加拿大、美國國會演說,獲熱烈的歡迎與支持。美國總統拜登宣布增援8億美元,捷克國防部宣布軍援3000萬美元,荷蘭國防部長歐龍仁(Kajsa Ollongren)也表示,荷蘭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將持續提供烏克蘭武器。

捷克總理費亞拉(Petr Fiala)、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奇(Mateusz Morawiecki)、斯洛維尼亞總理楊薩(Janez Janša)、波蘭副總理卡欽斯基(Jarosław Kaczyński),15日代表歐盟搭乘火車抵達基輔(Kyiv);先後會見澤倫斯基、烏克蘭總理什米加爾(Denys Shmyhal)。展現歐盟對對烏克蘭的強烈支持。

在捷克總理返國後,捷克國防部發聲明表示,已募得3000萬美元的武器資金,將用於購買烏克蘭防禦性武器、軍用物資。捷克至今已提供1.85億美元價值的軍用物資給烏克蘭。

歐龍仁則於出席北約防長會議時表示,荷蘭與其他國家將持續向烏克蘭運送武器。

澤倫斯基昨對美國國會發表視訊演說。強調烏克蘭正遭遇二戰後最慘烈的戰爭,俄羅斯正把烏克蘭變成死亡地獄;呼籲美國應該在烏克蘭上空設立禁航區,不然就是提供更多防禦系統,協助烏克蘭對抗俄國。最後還用英文向拜登喊話,作為世界領袖的領導者,就請引領大家走向和平。

美國參、眾議員全部起立鼓掌,向澤倫斯基致敬。

拜登隨後宣布,再增加軍援烏克蘭8億美元,包括800套防空系統、9000套反裝甲系統、7000套霰彈槍、榴彈發射器等輕型武器、無人機;確保烏克蘭軍方能繼續攔阻襲擊其人民的戰機與直升機,並捍衛其人民。加上之前的2億美元,美國累積軍援烏克蘭10億美元。

拜登警告,俄烏戰爭可能是場漫長且艱困的戰鬥。面對俄羅斯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對平民的不道德攻擊,美國會堅定不移地支持烏克蘭,持續支持他們為自由、民主和生存而戰。

記者鄭信貞

中國惹人嫌》北約峰會公報點名 中國野心、獨斷 挑戰國際秩序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會員國昨(14)舉行高峰會後發表公報,點名中國中國的行徑愈來愈具侵略性,包括進行網路戰、建造核彈頭等,對國際法和國際安全構成「系統性挑戰」。

《BCC》報導,公報提及,俄羅斯的侵略行徑對歐洲-大西洋安全構成威脅;而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及其國際政策,可能構成大家必須聯合共同應對的挑戰。北約將以捍衛聯盟安全利益為目的,與中國交涉。

公報直指,中國的明確野心和獨斷行為,對於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和北約安全相關區域構成系統性挑戰。

北約憂心中國行為經常缺乏透明性,並常利用不實資訊;呼籲中國謹守國際承諾,在國際體系中負責任地行事,包括在太空、網路、海上等領域,以符合其作為重要強權的角色。

北約並敦促中國就其核子能力與原則,與北約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建立信心和透明化措施,因為互相保持公開透明和理解,對北約和中國都有益。

北約公報也提到,將加強與亞太長期夥伴的政治對話與實質合作,包括澳洲、日本、紐西蘭、韓國等,藉此促進安全合作、支持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但公報並未比照甫落幕的G7峰會,強調對台灣海峽和平穩定的關切。德媒披露,北約內部對中國如果對台灣發動攻擊,個別成員國是否應該、甚至必須協助美軍防衛台灣,意見分歧,相關討論仍在進行中,預計2022年下次峰會通過新的「戰略概念」(Strategic Concept)時,才會有答案。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