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5 月 9th, 2024

吐瓦魯

美台友好》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國會保證:密切合作太平洋3島國、助台固邦交

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14日在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美國在太平洋島嶼區域戰略」聽證會宣示,美國將與台灣在該地區的邦交國,吐瓦魯、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切合作,避免中國有機可乘,繼續打壓台灣的外交空間。

共和黨議員芮基茲(Pete Ricketts)關切國務院對台灣邦交狀況的掌握程度。康達在回應諾魯1月與我斷交、轉與中國建交時表示,中國以經濟手段利誘諾魯,並以曲解「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論述的方式加以拉攏,做法令人失望。美方雖事先掌握,並與合作夥伴努力因應,但諾魯還是決定「翻轉」。

康達表示,每個國家都有權做出自己的決定,但鑑於北京過往紀錄,美方已示警諾魯及台灣在南太平洋僅存的邦交國,包括吐瓦魯、帛琉、馬紹爾群島,北京經常做出承諾卻未兌現,與中國往來應睜大眼睛,包括警務合作協議。康達補充說,華盛頓正與前述3國非常仔細和密切地合作,以確保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

參院外委會共和黨籍副主席里契(Jim Risch)批評,華盛頓行動太官僚、太緩慢,無法讓美國外交官永久駐紮南太平洋國家,以抵制中國影響力。

康達回應,美國首要任務是在所有南太平洋國家積極行動,如今已在索羅門群島、東加開設大使館,萬那杜設館也已箭在弦上,目前還在努力取得地理位置相對靠近夏威夷的吉里巴斯國會同意設大使館。

美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國際開發總署官員也列席作證,指控中國透過賄賂、對台灣邦交國經濟施壓等方式拓展影響力,美國將採取應對措施。瑞特納特別提到,美國將繼續與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加等國保持軍事關係,包括舉行聯合軍演。

記者鄭信貞

田中光代表總統賀吐瓦魯新任總理就職 助推潔淨能源、力促班班有冷氣

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以總統特使身分,6日至8日率團訪問太平洋友邦吐瓦魯,祝賀新任總理戴斐立(Feleti Teo)宣誓就職、組成新政府;並出席兩國合作亮點計畫,包括協助吐瓦魯推動潔淨能源、班班有冷氣、海岸調適,彰顯台灣以實際行動協助吐國及提升弱勢民眾福祉。

外交部昨(9)指出,田中光訪問吐國期間與新政府高層互動密切,除出席吐國新政府成立相關慶祝活動外,也會晤總督法拉尼(Tofiga Falani)、總理戴斐立、副總理暨財政部長倪樂索尼(Panapasi Nelesone)、外長帕納巴(Paulson Panapa)、衛生部長圖爾發(Tuafafa Latasi)等所有閣員與國會議員,代表蔡英文總統、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外交部長吳釗燮向新政府表達祝賀。

田中光當面邀請戴斐立組團參加我國520正副總統就職大典,戴斐立已經欣然同意應邀。雙方另就台吐兩國合作領域及吐國新政府優先施政計畫等,深入交換意見。

田中光也代表政府出席台吐合作亮點計畫活動,其中包括「潔淨能源」、「班班有冷氣」、「吐國海岸調適」等計畫設備及援款捐贈儀式,以及「愛心物資撥交典禮」,彰顯台灣以實際行動協助吐國強化對抗氣候變遷韌性及提升弱勢民眾福祉。

駐吐瓦魯大使館指出,雙邊於潔淨能源之合作項目,包括協助吐瓦魯採購小型家用太陽能供電系統、太陽能路燈等設備,自2023年也開始佈建「班班有冷氣」。

外交部表示,今年適逢台吐建交45週年,兩國邦誼情同手足、歷久彌新。田中光特別感謝吐國長期支持台灣國際參與,並以「勇氣與愛、忠實及承諾」詮釋台吐真誠友誼,獲吐方熱烈迴響。

吐國新政府則多次強調,此次組閣後首個到訪致賀的就是台灣代表團,未來仍將秉持一貫友台立場,持續支持台灣國際參與,深化兩國長期永續的邦誼。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艦巡弋台海 美國菲律賓將於台灣附近軍演 國際關注

昨天(6)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召開兩會,增加國防預算7.2%,未多台灣多著墨。美國軍艦通行台灣海峽。台灣派外交次長前往吐瓦魯鞏固邦誼。中國衝撞菲律賓船艦,致4名菲籍船員受傷。美國與菲律賓將在朝向南海及台灣的島嶼舉行軍演。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中國兩會開幕,美國軍艦通行台灣海峽。報導指出,美國海軍證實,美軍伯克級飛彈驅逐艦「芬恩號」(DDG-113)5日例行性通過台灣海峽。此際正值中國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

第七艦隊表示,船艦通過的台海水道,非屬任何國家領海。在該水道內,所有國家均享有公海航行、飛越自由,以及其他受國際法保障的相關權利。

台灣國防部表示,全程掌握美軍通過期間周遭海、空域活動,一切正常。北京譴責美方此次通行,稱其為公然炒作,並表示解放軍全程監控美艦。中共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陸軍大校施毅在聲明中表示,戰區部隊時刻保持高度戒備,隨時應對一切威脅挑釁。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日本《NHK》報導,美國軍艦通行台灣海峽。英國《路透》(Reuters)、日本《讀賣新聞》、《NHK》報導,中國人大公布,增加國防預算7.2%。

瑞士《瓦森網路版新聞》(watson.ch)報導,台灣島嶼每天被中國船隻「包圍」。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Fakti)報導,軍事專家對中國間諜活動威脅提出警示,稱台灣並非唯一面臨中國騷擾的國家。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法新社》報導,台灣外交次長前往吐瓦魯鞏固邦誼。報導指出,外交次長田中光4日以蔡英文總統特使身分前往吐瓦魯,向吐國新政府表達祝賀及支持。

田中光將出席新政府就職大典,並與新總理戴斐立(Feleti Teo)等高層官員會面討論雙邊合作,並於9日返國。台灣外交部指出,未來台吐將持續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印太區域的永續、和平與繁榮。

吐瓦魯新政府上週矢言維持與台灣的「特殊」關係,打破此太平洋島國擬轉而給予北京外交承認的揣測。世上僅有12國仍與台北而非北京維持正式外交關係,包括3個太平洋國家,吐瓦魯是其一。

吐瓦魯資深國會議員潘恩紐(Seve Paeniu)曾在選舉期間拋出新政府可能重新檢討與台灣關係的想法。以致美國及中國均密切關注其大選。台灣現任副總統賴清德於1月贏得總統大選,兩天後吐瓦魯鄰國諾魯將對台外交承認轉予北京。

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印度《政治家報》(The Statesman)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讚台印關係成長,不受中國干擾。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國與菲律賓將在朝向南海及台灣的島嶼舉行軍演。報導指出,菲律賓與美國4月將在朝向南海及台灣的菲國島嶼等重要地點舉行年度軍演。

菲國陸軍上校洛希科(Michael Logico)5日指出,「肩並肩」(Balikatan)軍演將轉移陣地至北部及西部地區舉行。今年演訓規模可能大於去年的1.7萬人。

今年軍演可能再度於離台灣最近的巴丹群島(Batanes)舉行,但他強調,演訓活動不會以台灣為重點。軍演地點還包括位於南海的巴拉望省(Palawan)。美菲兩國軍隊將如同去年進行沉船演訓。澳洲部隊也會加入演練,法國海軍則是首次參與。

菲律賓武裝部隊發言人巴迪亞(Francel Margareth Padilla)指出,軍演期間為4月第3週至5月第1週。

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菲船艦在爭議南海發生碰撞,4名菲籍船員受傷。

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報導,歐盟主要政黨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加拿大礦商SRG Mining在工業部長公開譴責後取消與中國買家的融資協議。《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自由黨、新民主黨取消「政府科學家向中國洩密後遭解職案」之調查委員會會議。

希臘《爆新聞》(Newsbomb.gr)報導,中國外交政策聚焦於帛琉。

美國《NBC News》、《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中國召開兩會,台灣議題未多著墨。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試圖改變台海現狀 吐瓦魯新任總理宣示維持與台灣邦誼 國際關注

昨天(4)世界怎麼看台灣?M503、漁船越界事故,中國想透過造成既定事實來改變現狀。駭客從台灣中華電信竊走機敏數據。吐瓦魯新任總理稱民主與忠誠係與台維持邦誼的理由。中國大使館不滿南海擴張遭菲律賓批評,澳洲宣布增資挹注東協。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荷蘭《國家新聞台》(NOS)報導,晶片是台灣對抗中國的保險,但能維持多久。秘魯《Peru 21》報導,美智庫評估全球經濟自由指數,台灣位居第4史上最佳。《一號報》(Uno)報導,報導,台經院預估,景氣回暖加快。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日本《每日新聞》報導,中國在台海步步進逼,持續在「領海」及民航機航路造成既定事實。報導指出,中國持續在台灣海峽的空域及海域出現試圖變更現狀的動作,目的係為造成「既成事實」,為兩岸統一鋪路。對此台灣正加強警戒。

中國海警局於2月25日發布消息指出,已派遣船隊前往福建省南方海域台灣離島金門島附近巡邏並實施執法訓練,並公開相關影像與照片。台灣當局則回應,2月26日1艘中國海警船進入等同於台灣領海的「禁止水域」,4艘進入等同於台灣鄰接區之「限制水域」。

今年2月14日,1艘中國漁船在金門東方海域遭台灣海巡署船隻追緝而翻覆,造成2名船員死亡後,中國海警船自2月中旬起,便在金廈水域頻繁活動。事故發生在台灣所劃定、中國船隻未經許可不准進入的「禁止水域」內。台方表示,該漁船未標示船名,其追緝具正當性。中國海警局則於2月18日表示,將經常性巡邏金門周遭水域,並強制登上台灣觀光船實施檢查。

中國民用航空局2月1日變更行經台灣海峽上空之「M503」航路,讓從北向南飛行之民航機,較以往更靠近台灣方向飛行。「M503」航路係2015年兩岸協議後設立。根據該協議,行經該航路之南下民航機,須朝中國偏移約11公里飛行,而北上航路則不啟用。惟民進黨取得政權後,中國於2018年改變先前方針,開放北上民航機使用M503航路。此次更推翻2015年南下航路「偏移大陸11公里」之規定,讓民航機迫近台灣方向。結果是造成民航機往來於離台海中線最短距離僅7.8公里的航路上。

國台辦發言人針對強化金廈水域巡邏任務及M503航路變更表示,禁止水域原本就不存在,台海上空也不存在所謂的中線。

台灣政府則表示強烈反彈,認為中國種種舉措將威脅區域安全穩定。海委會主委管碧玲27日表示,中國海警船在限制水域的活動實為主張主權的政治性動作,並強調對中國持續入侵釣魚台周遭海域之手法,絕對無法接受。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彭博》(Bloomberg)、《每日前鋒報》(Daily Herald)報導,中國試圖改變現狀為台海帶來新風險。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國防部稱駭客從台灣電信巨頭竊走機敏數據。報導指出,台灣國防部1日證實,駭客竊取軍方及政府文件等「機敏資料」,並於暗網兜售。

根據截圖,駭客宣稱正出售中華電信1.7TB的數據,其中包括政府合約。國防部指出,該案初步分析結果顯示,駭客取得中華電信機敏資料,並於暗網兜售,內容包括軍方、外交部,海巡等單位的文件。

國防部續稱,中華電信資料外洩案所包含的空軍基地合約並非機密資訊,不存在資料外洩的問題。海軍部門及中華電信間的通訊資料也非機密資訊,國防部已要求相關承包商加強資訊安全管控,以防任何進一步事件的發生。

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報導,台灣電信業者敏感資料遭駭。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吐瓦魯新任總理稱民主與忠誠係與台維持邦誼的理由。報導指出,吐瓦魯新任總理戴斐立(Feleti Teo)1日表示,吐國與台灣共享民主價值,並重申其政府將維持與台邦誼,不考慮改而承認北京。他表示,與台灣的關係完全基於民主原則,台灣對吐瓦魯非常忠誠。

此係戴斐立在其政府本週稍早上台後,首度接受國際媒體採訪。戴斐立續稱,看不出有任何理由,需要花時間討論或參與兩個中國的討論。戴斐立表示,對該國人民而言,改變外交承認「絕對不是」議題,但盼與台灣重新協商發展援助協議,並強調因應氣候變遷及海平面上升仍是該國首要之務。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新聞週刊》報導,地圖顯示美國在中國周邊投射軍力。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中國大使館不滿南海擴張遭菲律賓批評。印度《每日鏡報》(Daily Mirror)報導,中國對斯里蘭卡禁止其科研船進入表達強烈不滿。

《路透》報導,澳洲在東協峰會中歡迎東協各國領袖,並宣布增資挹注東協「海洋安全協議」。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CBC》報導,加拿大頂級病毒實驗室與中國的研究合作仍在繼續。《環球電視台》(Global News)報導,加拿大政府將價值數十億快篩採購合約委託中國製品進口商,而非交由國內生產。《美聯社》報導,北京銀行前董事長涉貪遭到調查。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國民黨承諾當中國爪牙 美國調查中國汽車科技 國際關注

昨天(1)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想藉機漁船越界事故改變台海現狀,國民黨竟附和中國,承諾要當中國的耳目。吐瓦魯新任總理表示,將專注國家發展。美國調查中國汽車科技是否構成安全風險。日本就外交政策採訪川普前幕僚。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灣太陽花學運10周年,年輕人政治參與提高。《產經新聞》報導,立法院新的攻防戰。

韓國《亞細亞經濟報》報導,台灣台積電因為輝達合作夥伴,1月份出口訂單出現驚人成長。希臘《科技戰》(techWar.gr)報導,新創企業期待台灣下任總統找尋台灣新創產業發展的完美節奏。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日本《時事通信社》、《朝日新聞》報導,中國想藉機漁船越界事故改變台海現狀,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竟專程訪中,承諾要當中國的耳目。《時事通信社》報導,中國藉漁船翻覆事件威脅台灣,再度強調將採取反制措施。瑞士《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報導,中國正在收緊台灣金門群島的絞索。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吐瓦魯新任總理表示,將專注國家發展而非對台關係。報導指出,吐瓦魯新任總理戴斐立(Feleti Teo)28日表示,他政府將聚焦於這個海島國家面臨的關鍵發展優先事項,而非外界高度關注有關對台關係的辯論。除非與台灣關係存在重大議題,否則不值得花時間評估與重新檢視這段關係。眼下,與台灣關係並不存在任何重大爭議。

戴斐立亦提及,無意廢除與澳洲標誌性的「氣候暨安全協議」,但確實希望與澳洲重新研議該協議的若干條款。根據「氣候暨安全協議」,澳洲在吐瓦魯面臨天然災害、公衛危機、軍事侵略時,將對其提供援助。然而,當吐瓦魯欲與他國簽署任何國防協議時,「氣候暨安全協議」亦賦予澳洲發言權,引發吐國人民對該國出讓主權的擔憂。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報導,跨黨派聯邦參議員肯定瓜地馬拉維持與台灣邦誼。

韓國《金融消費者新聞》報導,台灣自中國進口辣椒粉中發現致癌物。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新社》報導,美國調查中國汽車科技是否構成安全風險。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2月29日宣布對中國汽車科技是否構成國家安全風險展開調查,警告這些科技可能被用來蒐集敏感數據。拜登表示,中國下定決心要主導汽車市場的未來,包括使用不公平的做法。白宮稱連網汽車蒐集大量有關駕駛及乘客的數據,透過攝影機和感應器紀錄美國基礎設施資訊,可以遠端駕駛或使車輛熄火。

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表示,中國「堅決反對」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濟及貿易議題「武器化」。

日本《NHK》專訪川普任內國安會幕僚長葛瑞(Alexander Gray)。葛瑞表示,倘若川普在今年秋季的總統大選中捲土重來,會延續其擔任總統4年期間的外交政策,持續重視美日同盟。

葛瑞指出,川普過去透過與日本、韓國、世界各盟國的合作關係,以各種手段處理國際議題。第1任期的這種路線應將持續。川普應會持續重視美日同盟及對台關係。川普雖然會維持嚴厲的交涉態度,但應該也會持續強化與NATO的關係。

葛瑞認為,讓烏克蘭最後能與俄國成功交涉的唯一方法,是讓烏克蘭具備能夠在戰場上獲勝的武器及能力,以強勢的立場進行交涉。若軍事援助持續,美國不僅將獲得戰略利益,也將實現經濟利益。

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中國資訊公司「安洵信息」對多國進行網路攻擊的資料外洩,該資料顯示,中國軍警皆使用該公司盜得的資訊。《讀賣新聞》報導,海外對中投資急遽減少,中國強權政策能否度過危機。

《法新社》報導,中國駁斥英、美對其擬修訂香港「基本法」之批評。另報導,巴西G20會議落幕,對全球衝突意見分歧陷入僵局,未能發表聯合聲明。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加拿大情報機構報告指出,溫尼伯實驗室被解僱的科學家與中國政府密切合作。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想藉漁船越界事故改變台海現狀 吐瓦魯承諾維持與台邦交 國際關注

昨天(29)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想藉機漁船越界事故改變台海現狀,在台灣近海大秀軍事肌肉,國民黨卻附和中國;中國研究船在台海附近活動頻率大增。台灣首艘國產潛艦下水。吐瓦魯新政府承諾維持與台邦交。菲律賓駐美大使表示,即便川普當選,美國印太政策不會改變。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日本《西日本新聞》、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台積電日本廠開幕,當地廠商仍在摸索。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中國聲稱海警在台離島附近巡邏「無可厚非」。報導指出,中國政府28日表示,海警在台灣離島附近巡邏「無可厚非」,不理會登檢台灣觀光船造成恐慌的抱怨。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重申,不承認金門周圍存在任何漁民的禁止或限制水域,並稱海警登檢台灣觀光船不會帶來什麼恐慌的問題,僅是在「自家海域」依法執行公務。並續稱,中國海警執法文明,公開透明,無可厚非。

台灣國防28日透露,在台周圍偵獲15架中國軍機,配合共艦執行聯合戰備警巡。

奧地利《新聞報》(Die Presse)、瑞士《觀點報》(Blick)、日本《朝日新聞》、《產經新聞》、《日本經濟新聞》、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中國想藉機漁船越界事故改變台海現狀,在台灣近海大秀軍事肌肉,國民黨卻附和中國。

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瑞士《20 Minuten》報導,台灣周遭發現11艘次中國海軍艦艇。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報導,中國研究船在台海附近活動頻率大增。

美國《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刊登台灣駐美代表俞大㵢專文,批中國危害台灣海峽飛航安全。希臘《國防觀點》(Defence Point)報導,

美國《彭博》(Bloomberg)、約旦《阿拉伯21新聞》(Arabi21 News)報導,美國眾議員蓋拉格批馬斯克未對台開通Starshieled,Space X否認。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吐瓦魯新政府承諾維持與台邦交。報導指出,吐瓦魯新政府28日承諾維持與台邦交,不會改與中國建交,但稱將針對吐國與澳洲為因應中國區域影響力日增,而於近期簽署的安全協議重啟協商。

吐國上月舉行大選,新任總理戴斐立(Feleti Teo)與7位閣員28日宣誓就職。吐國新政府表示,支持去年11月公布的吐澳雙邊安全協議之「廣泛原則及目標」,但也坦承協議「缺乏透明度及磋商」,盼以「捍衛吐瓦魯主權完整」為重點,與澳洲重新協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6日敦促吐瓦魯改而承認中國。她叫囂,極少數仍與台灣地區保持所謂邦交的國家,應當選擇站在歷史正確一邊,做出真正符合自身根本和長遠利益的正確決斷。

日本《產經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東京新聞》、韓國《京鄉新聞》報導,吐瓦魯新政府承諾維持與台邦交。

日本《NHK》、《共同通信社》、《時事通信社》報導,台灣正副總統出席台北天皇生日酒會,為斷交後首見現任總統出席。韓國《世界日報》報導,成功連任的台灣民進黨,將擴大與美、日關係。泰國《泰叻報》(Thai Rath Daily)報導,台灣駐泰國代表提出合作構想。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台製硝化纖維素流入俄羅斯軍方手中。丹麥《政治報》(Politiken)報導,丹麥對台政策逐漸趨於中國對台政策。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日本《東京新聞》探討,中國在台灣大選後加強施壓,引來民意反彈。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菲律賓駐美大使表示,即便川普當選,美國印太政策不會改變。報導指出,菲律賓長期駐美大使羅慕德斯(Jose Manuel Romualdez)28日表示,他與川普親近的顧問取得聯繫,對方向羅慕德斯透露,即便川普當選,美國對印太地區的立場亦不太會改變。

羅慕德斯為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的表弟,他上週接受《路透》訪問時表示,菲律賓正密切關注美國總統大選,並將任何領導階層的變動視為賡續強化美菲兩國聯盟的機會。在美國總統拜登與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任內,美菲安全協議大幅向前邁進,兩國領導人皆積極對抗中國在南海及台灣周遭的侵略行為。

小馬可仕任內,菲律賓已幾乎將美軍可使用的菲律賓海軍基地加以倍增。根據1951年簽署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MDT),兩國在任何一方遭受攻擊時,負有協助防禦的義務,小馬可仕去年更成功說服華府,明確定義條約涵蓋的義務範圍。羅慕德斯表示,南海可能發生重大意外事件,導致該條約被援引,但希望這個情況不要發生。

《路透》另報導,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呼籲加強與美經貿關係。《彭博》報導,習近平計劃訪問巴爾幹半島之際,塞爾維亞總統稱台灣是中國領土。

加拿大《金融郵報》(The Financial Post)、《麥當諾-勞雷爾研究院》(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探討,加拿大金礦商同意出售予中國公司,或將為渥太華防堵中國政策帶來考驗。

記者鄭信貞

吐瓦魯新政府成立!與台灣維持堅定友好關係列首要任務

台灣南太友邦吐瓦魯26日選出前檢察總長戴斐立(Feleti Teo)出任新總理。友台立場明確的新任交通、能源、通訊和創新部長柯飛(Simon Kofe)昨(28)發布聲明公布新政府21項首要任務,就包含與台灣、澳洲維持堅定友好關係。而曾向媒體透露吐瓦魯選後將「重新檢視與台關係」的前財政部長潘恩紐(Seve Paeniu),並未進入吐瓦魯的9人內閣。

台灣駐吐瓦魯大使林東亨26日表示,已得到吐國新任總理的保證,稱兩國關係「堅若磐石、持久且永恆」。

柯飛昨也公告新政府的21項首要任務,希望重申吐瓦魯與中華民國台灣之間長期和持久特殊關係的承諾,並重新評估加強和提升兩國關係的選項,以建立更扎實、持久和互利的關係。


吐瓦魯同時表態對「澳洲好鄰聯盟協定」(Australia Falepili Union)的支持,肯定這是維護吐瓦魯主權的協議。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想藉機改變台海現狀 吐瓦魯新任總統對台友善 國際關注

昨天(27)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想藉機改變台海現狀,引發美國輿論高度關切;台積電熊本廠開幕,日本二廠也在醞釀中。吐瓦魯無異議推選友台派戴斐立任總理。美國海岸防衛隊在吉里巴斯附近登檢中國漁船。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刊登評論,稱給予台灣道德支持是對中國侵略的嚇阻力量。韓國《先鋒經濟日報》報導,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比率僅2%。

日本《讀賣新聞》、《時事通信社》、《共同通信社》、《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西日本新聞》報導,台積電熊本廠開幕,日本政府另決定補助第二廠。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刊登評論,台灣應效法馬尼拉反制中國做法,不能允許北京改變周邊海域現狀。評論指出,隨著中國在台海的「灰色地帶活動」升級,台灣應放棄謹慎的策略,借鑑菲律賓的經驗。上週,載有4人的中國快艇因拒絕檢查遭台灣海巡人員追捕,造成2名中國漁民死亡,這個問題變得更加緊迫。

起初,中國的反應相對溫和。最初的樂觀情緒是短暫的。事故發生數日之後,中國宣布派遣更多艦艇巡邏有爭議的水域。隨後,中國海警人員對台灣旅遊船進行登檢,引發了對觀光客可能被強行帶到中國大陸的擔憂。

這樣的騷擾升級,正巧與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率團訪台、展現對台灣堅定支持立場的時機重疊,使得原本就已高度複雜的美、中、台三邊關係更趨難解。美國前駐北約大使達爾德(Ivo Daalder)指出,「切香腸」活動是與「直接入侵」截然不同的威脅及挑戰。這使北京當局在美、台各方不願升級衝突的情況下,得以緩步但堅定地進行絞殺,一步步地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

台灣應該向菲律賓學習。菲律賓在應對中國在南海的灰色地帶活動方面擁有豐富經驗,並且會公開展示中國在其水域的騷擾活動。這具有雙重作用。

「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所所長沈明室表示,應該讓國際社會了解真相,擴大國際媒體的影響力,削弱中國外宣的成效。金門和馬祖雖然與中國距離過近,對台灣整體防禦戰略並不具顯著重要地位,但仍需強化海巡執法能量,阻絕中國「灰色地帶」行動。

菲律賓海岸防衛隊發言人塔瑞耶拉(Jay Tarriela)等官員經常反駁中國在菲律賓水域的主張,發布中方越界與襲擊的影片,帶領記者親眼見證北京的戰術。儘管菲律賓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遠不如中國與台灣的敏感,但近年來卻有所升級。台北應該有所借鏡。

躲在謹慎的措辭背後並沒有任何幫助。菲律賓政府的行動已然彰顯,積極捍衛領土可以獲得回報,至少對外發聲可將世界的焦點重新聚焦在北京正在進行的事情上。揭露真相並不容易,但卻是必要的。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讀賣》報導,中國藉機擴大在台海的動作。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探討,中國在台海已幾無可跨越的界限。評論指出,2020年,台海軍事力量平衡開始逐漸、但深刻地朝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展。

2020年8月,時任美國衛生部長阿扎爾 (Alex Azar) 成為40多年來訪台層級最高的美國內閣官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回應卻是在台灣周邊舉行大規模軍演,並派遣軍機越過海峽中線,這是共機20多年來僅第3次越過中線。 此後,中國已透過出動超過4800 架次軍機擾台來回應此類訪問及其他被視為挑釁的行動,並在台灣周遭舉行了數10次日益複雜的空中和海上軍事演習。

2020年,在中國開始加大壓力後不久,台灣國防部開始每天發布有關中國在台灣防空識別區內軍事活動的報告。在過去幾年裡,中國很少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然而,在 2020 年,解放軍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近400次。光2023年,這個數字超過1700次。如今,中國軍機幾乎每日持續跨越中線,中國也在台灣周遭建立了永久性的海事活動。

這種氣氛也導致政策上的混亂。中國自今年年初以來已向台灣領空發射至少27枚氣球,以測試台灣的政策,迫使台北在採取行動和不採取行動之間做選擇,不採取行動將默許北京繼續侵犯台灣領空,而擊落氣球可能會激怒中國。 到目前為止,台灣尚未對進入其領空的氣球採取任何行動。

賴清德的勝選為其政府提供採取與菲律賓類似、更加透明作法以應對北京軍事侵略的機會,菲律賓已展示出,讓人們關注中國在南海的行動有助於在國內、地區和國際上建立支持,以反制這種侵略。

美國的戰略注意力正被烏克蘭及中東戰爭所分散。然而,倘若美國對台灣面臨的危險局勢置之不理,中國可跨越的界線可能很快就所剩無幾。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吐瓦魯任命新總理,台灣駐吐瓦魯大使稱台吐關係「永恆」。報導指出,吐瓦魯大選期間,國會議員及時任財政部長潘恩紐曾拋出新政府應重新審視對台關係之議題,引發外界對於吐國政策即將轉向的瘋狂揣測。

台灣駐吐瓦魯大使林東亨嘗試消除外界疑慮,稱其26日獲邀與吐國總理當選人戴斐立(Feleti Teo)及新科吐國議員共進午餐,席間我與每位議員皆有交談,並獲在場每位議員保證,台吐關係牢固、堅若磐石,持久且永恆。

近年來,中國急劇擴張其對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重金利誘太平洋小國,向其提供貸款、投資、安全援助及其他誘惑。迄今,中國已成功挖走台灣若干太平洋盟友,並在2019年說服索羅門群島及吉里巴斯外交轉向中國。鄰國諾魯亦在今年1月與台灣斷交。在這樣的背景下,吐瓦魯此次選舉與往年相比受到外界更多關注,選出新總理的過程也比預期漫長。

《彭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吐瓦魯選出戴斐立為新任總理,是否與台灣維持邦交成為焦點。

泰國《泰叻報》(Thairath Online)專訪台灣駐泰國代表,提出合作構想。印尼《觀點》(Sudutpandang.id)報導,台灣交通部觀光署署長周永輝稱印尼是台灣之友。

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報導,台灣領導人極度擔心美國可能放棄烏克蘭。美國《NBC》、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國會議員要求馬斯克,確保台灣的通信順暢。

韓國《Dailian》探討,韓半島危機與台海危機緊密關聯,韓國的立場是什麼?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海岸防衛隊在吉里巴斯附近登檢中國漁船。

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探討,加拿大及其他美國盟友正緊張地設想川普再度上台的情況。美國《美聯社》(AP)報導,聯合國秘書長警告,全球日益不安全。

記者鄭信貞

恭喜!吐瓦魯挺台派戴斐立獲全票通過任總理 台灣大使隨獲邀出席午宴

因為惡劣的氣候延誤3週,台灣的太平洋友邦吐瓦魯昨(26)舉行總理選舉,國會議員全票支持戴斐立(Feleti Teo)出任總理。外交部表示,戴斐立友台立場明確,選前及選後均多次重申兩國邦誼穩健。台灣駐吐瓦魯大使林東亨也獲邀與所有議員及新任總理共進午餐,獲得每位在場人士的保證。

《路透》報導,吐瓦魯1月26日選出16位新國會議員,昨無異議通過由戴斐立擔任新任總理。戴斐立為吐瓦魯首任檢察總長,過去10年則任高階區域漁業官員,以及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OFC)秘書長;其父為吐瓦魯獨立後首任總督。

吐瓦魯國會議員、前外長柯飛(Simon Kofe)指出,這是吐瓦魯首次出現總理的「無異議」提名,預計總理與內閣首長就職典禮將於本週登場。

外交部表示,林東亨已於第一時間代表我國政府與人民向吐國總督法拉尼(Tofiga Falani)、戴斐立表達誠摯祝賀,並轉致蔡英文總統賀電;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也將以總統特使身分於近期率團出訪吐國。

外交部指出,戴斐立立場友台,曾多次訪台,他選前及選後均多次重申兩國關係持續穩健發展,台吐邦誼穩固,支持台吐外交關係是長期以來吐國各界的共識,兩國政府未來將持續攜手推動各項實質合作,以創造雙方人民福祉。

《法新社》報導,林東亨26日出席戴斐立的任命儀式後表示,他獲邀與所有議員及新任總理共進午餐,並得到了每位在場人士的保證。

林東亨強調,新政府向他保證,台灣和吐瓦魯之間的關係牢固、堅若磐石、持久且永恆。林東亨說,選前出現很多謠言,也許由中國在幕後操縱,但這就是假訊息。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吐瓦魯無異議推選友台派戴斐立任總理 全球展開晶片競賽 國際關注

昨天(26)世界怎麼看台灣?吐瓦魯無異議推選友台派戴斐立任總理。台積電熊本廠開幕,製造晶片已成新的全球軍備競賽。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訪台,並高度關注SpaceX 可能停止對台灣提供衛星網路服務。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巴林《每日論壇報》(Daily Tribune)報導,晶片巨擘台積電脫離熱點台灣,轉向日本設廠。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日本《產經新聞》探討,台灣「維持現狀」的現狀是什麼?由拓殖大学顧問渡辺利夫撰寫的專文指出,賴清德以對等立場與中國交涉的態度很鮮明。

國民黨侯友宜表示堅持中華民國憲法、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民眾黨柯文哲表示會擔任美中的橋樑,沒有任何候選人為尋求活路而主張兩岸統一。在現在的台灣,親中的候選人幾乎沒有可以發揮的政治空間。台灣仍會採取「維持現狀」路線與中國互相對峙。

但「現狀」是什麼?要從3個面向來談。

首先,當美日與中國建交的時候台灣究竟被定位為什麼樣的存在?日中建交的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中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並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此一立場」。這裡的「理解並尊重」的意思,時任外務省條約局條約課長參與交涉的栗山尚一其後說明。「如果接受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中國的主張的話,將會把中國對台行使武力正當化為國際法上內戰的一環,也會讓日本失去支援美國為防衛台灣而採取軍事行動的法理依據。」

美國總統尼克森與中國交換的美中聯合聲明「上海公報」如此描述:「美國認識到台灣海峽兩岸所有的中國人都主張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裡的「認識到」是acknowledge,是中性的外交用語,並非「承認」recognize或「同意」agree。

日本的「理解並尊重」與美國的「認識到」相比,是稍微再跨近一步的表現,但也完全沒有包含「承認」或「同意」的意思。

再者,兩岸直接就統一問題進行討論的結果,有人說是「九二共識」,似乎是指兩岸雙方尋求「一個中國」,但台灣認為是「中華民國」,中國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沒有寫成合意文書。但是中方卻將此「夢幻的合意」視為兩岸交流的基礎,認為不承認就會對兩岸同胞的利益造成莫大損失,堅決不肯退讓。

中國則將九二共識記載於2021年11月的六中全會的重要文件「歷史決議」中。「九二共識」的「現狀」對台灣不利,但只能堅強的應對。

在台灣出生,人格形成期在民主化時代度過的人們看到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變得毫無生氣,對於走向極端專制的習近平體制感到絕望,這也許是強化台灣認同不可逆的力量。維持「現狀」的最大力量毫無疑問來自於「天然獨」。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韓國《KBSTV》報導,美國宣布對台軍售後,中國稱將採取「堅決有力」回應措施。美國《Fox News》報導,人工智慧技術或可幫助美國及其盟國監控中國侵台意圖。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吐瓦魯無異議推選友台派戴斐立任總理。報導指出,前檢查總長、漁業官員戴斐立(Feleti Teo)獲得16位國會議員一致同意,出任吐國總理。戴斐立曾於紐西蘭及澳洲接受教育,並成為該國第一位檢察總長。他長年擔任吐瓦魯漁業部門的高層官員,該部門為區域內最大的收入來源。

吐瓦魯國會議員柯飛(Simon Kofe)表示,這是吐瓦魯史上首次,在無任何議員反對的情況下任命總理。在26日上午吐瓦魯議員投票選任總理之前,吐國總督僅收到1位提名。吐瓦魯總理選舉已延遲3週,因惡劣的天氣,甫當選的吐瓦魯議員無法乘船至首都選任總理。在吐瓦魯前財政部長潘恩紐日前表示,新政府應重新審視兩岸外交承認議題後,台灣即密切關注吐瓦魯選舉。目前,吐瓦魯總理當選人尚未公開表示其對台關係之立場。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表示,SpaceX 可能停止對台灣提供衛星網路服務。韓國《NEWSis》、秘魯《一號報》(Uno)報導,蓋拉格率團訪台,拜會蔡英文總統。

盧森堡《盧森堡言報》(Luxemburg Wort)評論,台灣也必須對川普感到擔憂。加拿大《麥當諾-勞雷爾研究院》(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專文評論,加拿大可向台灣學習有關增強民主韌性的10件事。

秘魯《一號報》報導,台灣食藥署成為「國際藥政主管機關聯盟」(ICMRA)準會員,外交部稱是法規環境獲肯定。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探討,為何製造晶片已成新的全球軍備競賽。專文指出,半導體製造一直是企業巨頭之間的競爭,如今也成為各國政府之間的競賽。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出口限制以遏制其經濟競爭對手的崛起,晶片的取得也已成為一種地緣政治武器。

全球領先的晶片技術大部分源自美國。中國則是最大的電子零件市場,並且愈來愈渴望自行生產更多晶片,北京已投入數十億美元建立自己的晶片產業,並減少對日益受到美國限制的進口產品的依賴。同時,歐洲及美國正撥出巨額政府資金,將晶片生產帶回國內,減少他們對東亞少數晶片廠的危險依賴。

晶片已成為與石油一樣重要的經濟命脈。

晶片製造成為日益不穩定且獨佔的產業。新廠的造價超過200億美元,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並且需要24小時全天候運作才能獲利。其所需的規模已使擁有領先技術的公司數量減至僅有3家,台積電、三星電子、Intel。台積電、三星是所謂的晶圓代工商,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外包製造服務。 最佳晶片製程技術大部分位於台灣。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NV)等公司是控制那些按鈕操作和設備中電源轉換組件的領先製造商。由於無法取得製造尖端零件所需的許多機器,中國正在瞄準這一領域,加大投資以提高產量並搶佔市占率。

儘管中國花費巨額資金,但該國的晶片製造商仍然依賴美國技術。美國2023年對部分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以阻止中國發展華府認為可能存在軍事威脅的能力,例如超級電腦和人工智慧。美國2023年10月與日本及荷蘭達成限制對中晶片技術出口協議,預計於2024年生效。

美國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將提供約50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支持在美國國內生產半導體並培養該產業所需的熟練勞動力。台積電、三星電子、Intel都宣布在美國建造新廠的計畫。

歐洲也加入降低晶片生產集中在東亞的競賽。歐盟各國於2023年11月同意價值約460億美元的計畫,以推動其半導體產能。目標係在2030年前將該地區的產量倍增,達到全球市場的 20%。

日本政府已撥出約4兆日圓的資金用於振興其半導體產業,並希望該領域的支出能達到10兆日元。目標在2030年前,將國產晶片銷量增加兩倍。

台灣之所以成為外包晶片製造領域的主導者,部分原因是政府在1970年代決定推動電子產業發展。台積電幾乎是獨自創造出「晶圓代工」商業模式,現在全世界都依賴台積電,該公司的收入在2022年超過英特爾。要達到台積電的規模及技術水平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及大量資金。美國暗示將繼續努力限制中國取得在台灣代工生產的美國設計晶片。

法國《普羅旺斯日報》(La Provence)報導,中國公司被控駭入北約及外國政府網路系統。

《路透》報導,政府停擺在即,拜登會見兩黨國會領袖。

記者鄭信貞

邦交國吐瓦魯下周一選新總理 他被視為可能人選-風傳媒

正能量 59%

41% 負能量

隨著當選的國會議員陸續抵達首都富那富提,《法新社》23日引述吐瓦魯選舉委員會主席帕納帕說法指出,將於當地時間26日上午11時(台灣時間26日上午7時)進行總理選舉。《太平洋新聞通訊社》先前提到,新當選的國會議員、原國會議長手足費勒提.戴伊歐被視為可能的總理人選。[啟動LINE推播

新聞來源:風傳媒

吐瓦魯邦交傳不穩?駐澳代表徐佑典揭密:中國收買吐瓦魯政媒圈發假新聞

吐瓦魯傳出將檢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駐澳洲代表徐佑典向澳媒表示,中國正試圖利誘吐瓦魯政界與媒體散佈錯假訊息,大帶兩國邦誼不穩的風向。他同時指出,期盼台灣能與澳洲有更多資訊共享,並表達加入「非正式」太平洋聯盟的意願。

吐瓦魯駐台大使潘恩鈕(Bikenibeu Paeniu)上月引述吐瓦魯消息人士表示,吐瓦魯將仿效諾魯做出外交轉向的決定;接著他的姪子、將角逐新總理的吐瓦魯財政部長塞夫.潘恩紐(Seve Paeniu)稱,吐國選後將重新檢視與台邦誼;再加上吐瓦魯1月26日選舉,挺台總理拿塔諾落馬,台吐關係拉警報的揣測四起。

對於吐瓦魯選後組閣情形,外交部昨(5)指出,相關程序刻正進行中,我方不便對外評論,避免干涉吐國內政。

徐佑典接受澳洲《ABC》採訪時指出,儘管中國正試圖利誘吐瓦魯政界人士,但吐國新國會中的16名議員,大部分成員都與台灣有穩固的友誼,據我方分析,確信兩國將維持穩定的雙邊關係。

徐佑典指出,我方掌握各方情資發現,中國正無所不用其極地利誘吐瓦魯政界,利用各種方式藉由特定人士收買媒體來散布錯假訊息。

關於台澳未來合作。徐佑典期望雙邊能進行更多資訊共享,且台灣也希望能參與藍色太平洋夥伴(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不管是以正式成員或是觀察員的身分,有意義地參與這些對話討論。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親中派當選立法院長、中國擬挖腳台灣的太平洋友邦 國際關注

昨天(2)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片面宣布啟用攻擊性航道,引發台灣憤怒。中國支持的親中派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中國鎖定台灣僅剩的3個太平洋小邦交國。菲律賓擬採購潛艦捍衛南海主權。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親中派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對賴清德形成挑戰。報導指出,台灣主要反對黨國民黨獲得立法院控制權,凸顯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未來在推行重大改革時可能面臨挑戰。國民黨主張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而中國視台灣為其領土的一部分,這與民進黨的立場相牴觸,民進黨認為台灣是事實上的獨立國家。

新任立法院長韓國瑜在台灣被廣泛視為爭議性人物。2018年,韓國瑜出人意料地當選高雄市長,高雄通常被視為民進黨票倉。韓國瑜在2020年大選中憑藉強大的支持度挑戰爭取連任的總統蔡英文,最後蔡英文取得壓倒性勝利。同年稍晚,時任高雄市長的韓國瑜遭罷免下台。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日本《產經新聞》、《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時事通信社》、《西日本新聞》、《東京新聞》報導,,親中派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

日本《AERA週刊》、《朝日新聞》報導,台灣為什麼有大量的第三勢力支持者。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美前防長於中國委員會聽證會警告中國,倘侵台將付出代價。報導指出,前美國國防部長潘內達(Leon Panetta)、前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30日在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聽證會上,對中國發出嚴厲警告。強調面對中國不斷升級的侵略,美國迫切需要加強對台灣的支持。

潘內達強調全球安全動態的相互關聯性,他將美國聲援烏克蘭抗俄與阻止中國侵台的必要性進行類比。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於確保中國領導人重新考慮任何對台灣的侵略行動至關重要。

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指出,中國、俄羅斯、北韓合作向哈馬斯等伊朗支持的組織提供包括無人機在內等武器。稱其為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擴張之一。

眾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強調美國及其盟友必須增強防禦能力以應對這些威脅。他主張加強集體防禦,以保護全世界的民主制度。

龐皮歐在其書面證詞中將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及委內瑞拉定位為「新邪惡軸心」,批評中國在衝突中採取機會主義立場,特別是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哈瑪斯襲擊以色列,同時透過上海合作組織與金磚國家(BRICS)等組織推動替代性全球秩序。

哥倫比亞《多網路電子》(RED MAS.com)、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政治家報》(The Statesman)報導,台灣模擬中國「由演轉戰」。

《朝日新聞》、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中國片面宣布啟用攻擊性航道。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中國鎖定台灣僅剩的3個太平洋小邦交國。報導指出,吐瓦魯親中財政部長潘恩紐(Seve Paeniu)贏得連任,且有意角逐總理職位,對於承認中國持開放態度。中國對諾魯這類亟需經援之島國提供大筆援助,並賄賂當地官員。

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受訪時表示中國感到有機可乘,在本年11月選舉之前,帛琉將持續承受來自北京巨大壓力。在其任內不會轉向北京,惟擔心未來他人擔任總統時可能生變。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諾魯外交部長曾稱該國承受巨大財政壓力。他曾提議願與美、澳研議,盼能補足諾魯財政缺口,但中國已暗中開始採取行動。並很快獲悉北京開出超過1億美元價碼,比台灣年度援助金額高出10餘倍。

吐瓦魯新當選國會議員將決定新任總理人選,除潘恩紐外,多數聲勢領先者公開反對與北京建交。

台灣駐吐瓦魯大使林東亨表示,台灣每年提供吐國約1200萬美元直接預算援助,另輔其他如以1000萬美元興建吐國新國會大樓之其他計畫。

上週甫贏得連任之柯飛(Simon Kofe)表示,他2022年擔任外長期間訪問斐濟,中國官員曾試圖與其接觸,他則拒絕了與中國大使會面的提議。

馬紹爾總統海妮(Hilda Heine)表示,與台灣關係強勁,目前無中國逼迫外交轉向之壓力。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FBI稱中國正以美國基礎建設為攻擊目標,意圖在台海衝突時製造混亂。加拿大《CBC》、《環球新聞》(Global News)報導,加拿大情報局發布報告稱中國試圖影響最近兩次聯邦選舉。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菲律賓擬採購潛艦捍衛南海主權。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日舉行聯合海軍演習。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韓強化關係、美加反制中國滲透 國際關注

昨天(30)世界怎麼看台灣?吐瓦魯大選,挺台總理在大選中落敗。台灣尋求與韓國強化關係。美國成功破壞鎖定重要基礎設施的中國駭客網絡。加拿大驅逐滲透的中國女性。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阿根廷《布省資訊報》(Infobae)報導,台灣如何打擊錯誤訊息並維護選舉公正。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能源恐對晶片製造業實現綠能目標構成風險。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CNBC》、《新聞週刊》(Newsweek)、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瑞士《20 Minuten》、《晨報》(Le Matin)報導,中國軍機、艦、氣球頻繁擾台。巴林《海灣每日新聞報》(Gulf Daily News)報導,中國批評美國軍艦通過台海。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紀思道評論,憂心台灣對中作戰能力。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彭博》報導,吐瓦魯選舉後台灣面臨失去另個太平洋盟友的風險。報導指出,現任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在26日的大選中未獲得議員席次,導致台灣失去重要的支持者。

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太平洋島國計畫主任基恩(Meg Keen)表示,選舉結果令台灣及澳洲感到失望。中國將提出很吸引人的提案,但這還遠未成定局。澳洲早已預期吐瓦魯與澳洲的安全協議將掀起反對聲浪。

下任總理的候選人包括前財政部長潘恩紐(Seve Paeniu),他投票前表示,需要重新審視與台灣的關係。過去支持台灣的前總理索本嘉(Enele Sopoaga)也是潛在候選人。

吐瓦魯外交部前官員馬哲詩(Jess Marinaccio)表示,不認為台灣目前的處境較選前更為不利,議員們希望在週末之前組成內閣。

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報導,吐瓦魯親台總理在選舉中落敗。

韓國《世界日報》報導,美中競爭下,斷交32年的台灣向韓國祭出合作攻勢。報導指出,1992年8月,韓國與中國建交並與台灣斷交;1980年代韓國推展北方政策,台灣仍是韓國在經濟、貿易和民間交流方面的重要盟友。32年後的今天,世界再度關注台灣;台灣處於印太地區美中戰略競爭核心,並擁有世界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韓國應與「老朋友」台灣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

即便斷交後,台灣仍是韓國的經濟夥伴。截至2023年,約有5000名韓國人在台灣居住,透過民間航空協議等方式,持續進行間接合作。然而受一中原則限制,台灣與韓國之間並無太多明顯的對外合作。

賴清德最近透過媒體採訪等方式,不斷向韓國發出半導體等供應鏈合作的訊息。慶熙大學國際研究院教授朱宰佑在1月28日的電話採訪中表示,台灣對台韓半導體合作非常關注,在某些領域,從事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和記憶體領域實力雄厚的三星可以互補。「晶片四方聯盟」(Chip4)韓國、美國、日本、台灣之間的合作空間大於競爭。

未來台灣可能會提出更強烈的要求,如在安保和經濟領域逐漸增加國與國關係。韓國國立外交院教授表娜俐在電話採訪中表示,台灣方面的立場,似乎是希望美國、日本和台灣之間達成安保協議或體系,或台灣作爲觀察員參與韓美日安保合作等。

台灣對韓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地區。據2023年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資料,通過台灣海峽或其附近的海上交通占韓國海上運輸量的33.27%。若該交通線路出現問題,單是主要資源及產品就造成每天4452億韓元的經濟損失。

問題在於韓國與中國的關係,韓國與台灣擴大實質合作並非易事。韓國若與台灣增加合作,將不可避免地與中國升高緊張。2023年上半年,尹錫悅反對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發言引起中國強烈反對,導致韓中關係冷卻。表娜俐指出,就台灣議題表明立場時,韓國必須向中國強調,現在是從印太合作等整個地區合作的角度出發,以避免該地區發生緊張和衝突。

美國《Fox News》專訪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及蘇利文,強調民主共和兩黨在台灣政策上取得共識。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立陶宛銀行董事長透露,台灣有興趣在立陶宛設立銀行。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成功破壞鎖定重要基礎設施的中國駭客網絡。報導指出,2名西方安全官員及1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近幾個月發起行動,打擊中國的大規模駭客行動,成功破壞數千台連網設備。

近期發動行動的主要駭客組織為「伏特颱風」(Volt Typhoon),特別引發情報官員警覺,認為此係破壞西方海軍港口、網路服務供應商及公共設施等關鍵基礎設施的更廣泛行動一環。此駭客行動範圍廣泛,促使白宮及科技業界展開系列會議,美國政府在過程中請這些企業協助追蹤駭客相關活動。

國家安全專家指出,這類駭客行動恐使中國有能力遠端破壞印太區域的重要設施,這些設施以某種形式支持美國軍事行動,或使其順利進行。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官員擔心這些駭客試圖在中國入侵台灣時,削弱美國的戰備能量。

《彭博》報導,美中高層官員討論下一輪拜習通話。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報導,王毅向蘇利文叫囂,台灣為雙邊關係最大威脅。

加拿大《環球電視新聞台》(Global News)報導,加拿大當局以參與中國對外干預活動為由,下令驅逐一中國女子。

《路透》報導,巴布亞紐幾內亞外長表示,正與中國討論警務及安全合作。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布林肯會晤北約秘書長,並稱美國倘未持續援烏,烏戰事成果恐功虧一簣。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中高層會面、吐瓦魯大選 國際關注

昨天(29)世界怎麼看台灣?吐瓦魯大選,挺台總理在大選中落敗。美中表示雙方在曼谷進行對話。台灣正式恢復1年役期。中國持續大規模軍機擾台。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Fox News》報導,台灣選舉結果並非中國樂見。《CNBC》報導,民眾黨可能在分裂的立法院中成為造王者。匈牙利《全球政經》(HVG)介紹總統當選人賴清德。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自行建立人工智慧語言模式以對抗中國影響。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在周邊空域偵獲33架次中國軍機。報導指出,台灣國防部27日表示,過去24小時內在其周邊空域偵獲中國軍機33架次、軍艦7艘次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13架次逾越海峽中線。也偵獲兩只中國氣球飛越台灣海峽。係台灣關鍵選舉後,中國在其周遭最大規模的武力展示。

賴清德當選兩日後,太平洋島國諾魯宣布外交轉向至北京,使原已不多的台灣友邦減少至12國。各界正密切關注吐瓦魯,其親台總理在本次選舉失去國會席次。

約旦《阿拉伯聖城報》(Alquds Alarabi)報導,中國派出33架軍機繞台次。比利時《晨報》(De Morgen)、緬甸《標準日報》(The Standard Time Daily)報導,台灣開始實施1年義務役。

比利時《晨報》報導,確保晶片供應須防止台海戰爭。韓國《朝鮮日報》報導,因為半導體,中國無法輕易地打侵台牌。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探討,台灣有辦法維持現狀嗎。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法新社》報導,吐瓦魯挺台總理在大選中落敗。報導指出,吐瓦魯大選27日揭曉,挺台總理納塔諾(Kausea Natano)未能取得國會席次。另位吐國前總理索本嘉(Enele Sopoaga)亦在其選區勝出,將加入吐國總理大位之角逐。

稍早,諾魯突宣布與台灣中止外交關係,改與中國建交。外界盛傳,吐瓦魯或將成為下個與台斷交的太平洋島國。

在吐瓦魯大選前,財政部長潘恩紐(Seve Paeniu)便主張,應重新檢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吐瓦魯總理更迭在即,亦將為該國近期與澳洲的「氣候暨安全協議」投下不確定性。

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adio New Zealand)、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吐瓦魯挺台總理選舉失利。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圍繞台灣的外交角力正在上演,可能為中國侵台提供更好的法律依據。

秘魯《一號報》(Uno)報導,美國「國會台灣連線」共同主席訪台,重申對台支持。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新社》報導,美中表示雙方在曼谷進行實質性對話。報導指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及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在泰國首都曼谷進行對話,聚焦討論台灣及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uthi)在紅海的攻擊事件等敏感議題。

白宮稱此次會議是兩國維持溝通管道暢通及負責任管理競爭的一部分作為。蘇利文在曼谷要求王毅向德黑蘭施壓,以終結葉門叛軍「青年運動」對紅海貨運的攻擊。蘇利文指出,北京須利用其對伊朗的影響力,呼籲並促成攻擊事件劃下句點。

中國外交部指出,王毅與蘇利文談話時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台灣地區選舉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

白宮表示,蘇利文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但未詳加說明。白宮指出,兩人認知到近來雙方恢復軍事溝通的進度,並強調維持這些管道的重要性。

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日本《產經新聞》、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中國外長將與拜登國安幕僚討論台灣問題。

美國《美聯社》(AP)、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中國在東海布署重兵,驅離日本漁船、阻止美軍接近。

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入境中國的韓國人因持有標明台灣是國家的地圖,遭到扣留。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立陶宛外長證實:中國駐立代辦處停止向其公民發放簽證。

《法新社》報導,北約秘書長指出,中國關注美國援烏僵局。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將宣布投入數十億美元補貼先進晶片。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