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5 月 31st, 2024

吐瓦魯

吐瓦魯邦交傳不穩?駐澳代表徐佑典揭密:中國收買吐瓦魯政媒圈發假新聞

吐瓦魯傳出將檢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駐澳洲代表徐佑典向澳媒表示,中國正試圖利誘吐瓦魯政界與媒體散佈錯假訊息,大帶兩國邦誼不穩的風向。他同時指出,期盼台灣能與澳洲有更多資訊共享,並表達加入「非正式」太平洋聯盟的意願。

吐瓦魯駐台大使潘恩鈕(Bikenibeu Paeniu)上月引述吐瓦魯消息人士表示,吐瓦魯將仿效諾魯做出外交轉向的決定;接著他的姪子、將角逐新總理的吐瓦魯財政部長塞夫.潘恩紐(Seve Paeniu)稱,吐國選後將重新檢視與台邦誼;再加上吐瓦魯1月26日選舉,挺台總理拿塔諾落馬,台吐關係拉警報的揣測四起。

對於吐瓦魯選後組閣情形,外交部昨(5)指出,相關程序刻正進行中,我方不便對外評論,避免干涉吐國內政。

徐佑典接受澳洲《ABC》採訪時指出,儘管中國正試圖利誘吐瓦魯政界人士,但吐國新國會中的16名議員,大部分成員都與台灣有穩固的友誼,據我方分析,確信兩國將維持穩定的雙邊關係。

徐佑典指出,我方掌握各方情資發現,中國正無所不用其極地利誘吐瓦魯政界,利用各種方式藉由特定人士收買媒體來散布錯假訊息。

關於台澳未來合作。徐佑典期望雙邊能進行更多資訊共享,且台灣也希望能參與藍色太平洋夥伴(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不管是以正式成員或是觀察員的身分,有意義地參與這些對話討論。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親中派當選立法院長、中國擬挖腳台灣的太平洋友邦 國際關注

昨天(2)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片面宣布啟用攻擊性航道,引發台灣憤怒。中國支持的親中派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中國鎖定台灣僅剩的3個太平洋小邦交國。菲律賓擬採購潛艦捍衛南海主權。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親中派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對賴清德形成挑戰。報導指出,台灣主要反對黨國民黨獲得立法院控制權,凸顯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未來在推行重大改革時可能面臨挑戰。國民黨主張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而中國視台灣為其領土的一部分,這與民進黨的立場相牴觸,民進黨認為台灣是事實上的獨立國家。

新任立法院長韓國瑜在台灣被廣泛視為爭議性人物。2018年,韓國瑜出人意料地當選高雄市長,高雄通常被視為民進黨票倉。韓國瑜在2020年大選中憑藉強大的支持度挑戰爭取連任的總統蔡英文,最後蔡英文取得壓倒性勝利。同年稍晚,時任高雄市長的韓國瑜遭罷免下台。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日本《產經新聞》、《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時事通信社》、《西日本新聞》、《東京新聞》報導,,親中派韓國瑜當選立法院長。

日本《AERA週刊》、《朝日新聞》報導,台灣為什麼有大量的第三勢力支持者。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美前防長於中國委員會聽證會警告中國,倘侵台將付出代價。報導指出,前美國國防部長潘內達(Leon Panetta)、前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30日在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聽證會上,對中國發出嚴厲警告。強調面對中國不斷升級的侵略,美國迫切需要加強對台灣的支持。

潘內達強調全球安全動態的相互關聯性,他將美國聲援烏克蘭抗俄與阻止中國侵台的必要性進行類比。繼續支持烏克蘭對於確保中國領導人重新考慮任何對台灣的侵略行動至關重要。

眾議員蓋拉格(Mike Gallagher)指出,中國、俄羅斯、北韓合作向哈馬斯等伊朗支持的組織提供包括無人機在內等武器。稱其為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擴張之一。

眾議員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強調美國及其盟友必須增強防禦能力以應對這些威脅。他主張加強集體防禦,以保護全世界的民主制度。

龐皮歐在其書面證詞中將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及委內瑞拉定位為「新邪惡軸心」,批評中國在衝突中採取機會主義立場,特別是拒絕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哈瑪斯襲擊以色列,同時透過上海合作組織與金磚國家(BRICS)等組織推動替代性全球秩序。

哥倫比亞《多網路電子》(RED MAS.com)、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政治家報》(The Statesman)報導,台灣模擬中國「由演轉戰」。

《朝日新聞》、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中國片面宣布啟用攻擊性航道。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中國鎖定台灣僅剩的3個太平洋小邦交國。報導指出,吐瓦魯親中財政部長潘恩紐(Seve Paeniu)贏得連任,且有意角逐總理職位,對於承認中國持開放態度。中國對諾魯這類亟需經援之島國提供大筆援助,並賄賂當地官員。

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受訪時表示中國感到有機可乘,在本年11月選舉之前,帛琉將持續承受來自北京巨大壓力。在其任內不會轉向北京,惟擔心未來他人擔任總統時可能生變。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諾魯外交部長曾稱該國承受巨大財政壓力。他曾提議願與美、澳研議,盼能補足諾魯財政缺口,但中國已暗中開始採取行動。並很快獲悉北京開出超過1億美元價碼,比台灣年度援助金額高出10餘倍。

吐瓦魯新當選國會議員將決定新任總理人選,除潘恩紐外,多數聲勢領先者公開反對與北京建交。

台灣駐吐瓦魯大使林東亨表示,台灣每年提供吐國約1200萬美元直接預算援助,另輔其他如以1000萬美元興建吐國新國會大樓之其他計畫。

上週甫贏得連任之柯飛(Simon Kofe)表示,他2022年擔任外長期間訪問斐濟,中國官員曾試圖與其接觸,他則拒絕了與中國大使會面的提議。

馬紹爾總統海妮(Hilda Heine)表示,與台灣關係強勁,目前無中國逼迫外交轉向之壓力。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FBI稱中國正以美國基礎建設為攻擊目標,意圖在台海衝突時製造混亂。加拿大《CBC》、《環球新聞》(Global News)報導,加拿大情報局發布報告稱中國試圖影響最近兩次聯邦選舉。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菲律賓擬採購潛艦捍衛南海主權。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日舉行聯合海軍演習。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韓強化關係、美加反制中國滲透 國際關注

昨天(30)世界怎麼看台灣?吐瓦魯大選,挺台總理在大選中落敗。台灣尋求與韓國強化關係。美國成功破壞鎖定重要基礎設施的中國駭客網絡。加拿大驅逐滲透的中國女性。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阿根廷《布省資訊報》(Infobae)報導,台灣如何打擊錯誤訊息並維護選舉公正。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能源恐對晶片製造業實現綠能目標構成風險。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CNBC》、《新聞週刊》(Newsweek)、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瑞士《20 Minuten》、《晨報》(Le Matin)報導,中國軍機、艦、氣球頻繁擾台。巴林《海灣每日新聞報》(Gulf Daily News)報導,中國批評美國軍艦通過台海。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紀思道評論,憂心台灣對中作戰能力。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彭博》報導,吐瓦魯選舉後台灣面臨失去另個太平洋盟友的風險。報導指出,現任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在26日的大選中未獲得議員席次,導致台灣失去重要的支持者。

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太平洋島國計畫主任基恩(Meg Keen)表示,選舉結果令台灣及澳洲感到失望。中國將提出很吸引人的提案,但這還遠未成定局。澳洲早已預期吐瓦魯與澳洲的安全協議將掀起反對聲浪。

下任總理的候選人包括前財政部長潘恩紐(Seve Paeniu),他投票前表示,需要重新審視與台灣的關係。過去支持台灣的前總理索本嘉(Enele Sopoaga)也是潛在候選人。

吐瓦魯外交部前官員馬哲詩(Jess Marinaccio)表示,不認為台灣目前的處境較選前更為不利,議員們希望在週末之前組成內閣。

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報導,吐瓦魯親台總理在選舉中落敗。

韓國《世界日報》報導,美中競爭下,斷交32年的台灣向韓國祭出合作攻勢。報導指出,1992年8月,韓國與中國建交並與台灣斷交;1980年代韓國推展北方政策,台灣仍是韓國在經濟、貿易和民間交流方面的重要盟友。32年後的今天,世界再度關注台灣;台灣處於印太地區美中戰略競爭核心,並擁有世界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韓國應與「老朋友」台灣建立什麼樣的關係呢?

即便斷交後,台灣仍是韓國的經濟夥伴。截至2023年,約有5000名韓國人在台灣居住,透過民間航空協議等方式,持續進行間接合作。然而受一中原則限制,台灣與韓國之間並無太多明顯的對外合作。

賴清德最近透過媒體採訪等方式,不斷向韓國發出半導體等供應鏈合作的訊息。慶熙大學國際研究院教授朱宰佑在1月28日的電話採訪中表示,台灣對台韓半導體合作非常關注,在某些領域,從事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和記憶體領域實力雄厚的三星可以互補。「晶片四方聯盟」(Chip4)韓國、美國、日本、台灣之間的合作空間大於競爭。

未來台灣可能會提出更強烈的要求,如在安保和經濟領域逐漸增加國與國關係。韓國國立外交院教授表娜俐在電話採訪中表示,台灣方面的立場,似乎是希望美國、日本和台灣之間達成安保協議或體系,或台灣作爲觀察員參與韓美日安保合作等。

台灣對韓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地區。據2023年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資料,通過台灣海峽或其附近的海上交通占韓國海上運輸量的33.27%。若該交通線路出現問題,單是主要資源及產品就造成每天4452億韓元的經濟損失。

問題在於韓國與中國的關係,韓國與台灣擴大實質合作並非易事。韓國若與台灣增加合作,將不可避免地與中國升高緊張。2023年上半年,尹錫悅反對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發言引起中國強烈反對,導致韓中關係冷卻。表娜俐指出,就台灣議題表明立場時,韓國必須向中國強調,現在是從印太合作等整個地區合作的角度出發,以避免該地區發生緊張和衝突。

美國《Fox News》專訪美國聯邦參議員達克沃絲及蘇利文,強調民主共和兩黨在台灣政策上取得共識。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立陶宛銀行董事長透露,台灣有興趣在立陶宛設立銀行。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成功破壞鎖定重要基礎設施的中國駭客網絡。報導指出,2名西方安全官員及1名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近幾個月發起行動,打擊中國的大規模駭客行動,成功破壞數千台連網設備。

近期發動行動的主要駭客組織為「伏特颱風」(Volt Typhoon),特別引發情報官員警覺,認為此係破壞西方海軍港口、網路服務供應商及公共設施等關鍵基礎設施的更廣泛行動一環。此駭客行動範圍廣泛,促使白宮及科技業界展開系列會議,美國政府在過程中請這些企業協助追蹤駭客相關活動。

國家安全專家指出,這類駭客行動恐使中國有能力遠端破壞印太區域的重要設施,這些設施以某種形式支持美國軍事行動,或使其順利進行。消息人士表示,美國官員擔心這些駭客試圖在中國入侵台灣時,削弱美國的戰備能量。

《彭博》報導,美中高層官員討論下一輪拜習通話。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報導,王毅向蘇利文叫囂,台灣為雙邊關係最大威脅。

加拿大《環球電視新聞台》(Global News)報導,加拿大當局以參與中國對外干預活動為由,下令驅逐一中國女子。

《路透》報導,巴布亞紐幾內亞外長表示,正與中國討論警務及安全合作。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布林肯會晤北約秘書長,並稱美國倘未持續援烏,烏戰事成果恐功虧一簣。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中高層會面、吐瓦魯大選 國際關注

昨天(29)世界怎麼看台灣?吐瓦魯大選,挺台總理在大選中落敗。美中表示雙方在曼谷進行對話。台灣正式恢復1年役期。中國持續大規模軍機擾台。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Fox News》報導,台灣選舉結果並非中國樂見。《CNBC》報導,民眾黨可能在分裂的立法院中成為造王者。匈牙利《全球政經》(HVG)介紹總統當選人賴清德。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自行建立人工智慧語言模式以對抗中國影響。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在周邊空域偵獲33架次中國軍機。報導指出,台灣國防部27日表示,過去24小時內在其周邊空域偵獲中國軍機33架次、軍艦7艘次在台海周邊活動,其中13架次逾越海峽中線。也偵獲兩只中國氣球飛越台灣海峽。係台灣關鍵選舉後,中國在其周遭最大規模的武力展示。

賴清德當選兩日後,太平洋島國諾魯宣布外交轉向至北京,使原已不多的台灣友邦減少至12國。各界正密切關注吐瓦魯,其親台總理在本次選舉失去國會席次。

約旦《阿拉伯聖城報》(Alquds Alarabi)報導,中國派出33架軍機繞台次。比利時《晨報》(De Morgen)、緬甸《標準日報》(The Standard Time Daily)報導,台灣開始實施1年義務役。

比利時《晨報》報導,確保晶片供應須防止台海戰爭。韓國《朝鮮日報》報導,因為半導體,中國無法輕易地打侵台牌。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探討,台灣有辦法維持現狀嗎。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法新社》報導,吐瓦魯挺台總理在大選中落敗。報導指出,吐瓦魯大選27日揭曉,挺台總理納塔諾(Kausea Natano)未能取得國會席次。另位吐國前總理索本嘉(Enele Sopoaga)亦在其選區勝出,將加入吐國總理大位之角逐。

稍早,諾魯突宣布與台灣中止外交關係,改與中國建交。外界盛傳,吐瓦魯或將成為下個與台斷交的太平洋島國。

在吐瓦魯大選前,財政部長潘恩紐(Seve Paeniu)便主張,應重新檢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吐瓦魯總理更迭在即,亦將為該國近期與澳洲的「氣候暨安全協議」投下不確定性。

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adio New Zealand)、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吐瓦魯挺台總理選舉失利。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圍繞台灣的外交角力正在上演,可能為中國侵台提供更好的法律依據。

秘魯《一號報》(Uno)報導,美國「國會台灣連線」共同主席訪台,重申對台支持。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新社》報導,美中表示雙方在曼谷進行實質性對話。報導指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及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在泰國首都曼谷進行對話,聚焦討論台灣及葉門叛軍「青年運動」(Huthi)在紅海的攻擊事件等敏感議題。

白宮稱此次會議是兩國維持溝通管道暢通及負責任管理競爭的一部分作為。蘇利文在曼谷要求王毅向德黑蘭施壓,以終結葉門叛軍「青年運動」對紅海貨運的攻擊。蘇利文指出,北京須利用其對伊朗的影響力,呼籲並促成攻擊事件劃下句點。

中國外交部指出,王毅與蘇利文談話時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台灣地區選舉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

白宮表示,蘇利文強調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但未詳加說明。白宮指出,兩人認知到近來雙方恢復軍事溝通的進度,並強調維持這些管道的重要性。

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日本《產經新聞》、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中國外長將與拜登國安幕僚討論台灣問題。

美國《美聯社》(AP)、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中國在東海布署重兵,驅離日本漁船、阻止美軍接近。

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入境中國的韓國人因持有標明台灣是國家的地圖,遭到扣留。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立陶宛外長證實:中國駐立代辦處停止向其公民發放簽證。

《法新社》報導,北約秘書長指出,中國關注美國援烏僵局。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將宣布投入數十億美元補貼先進晶片。

記者鄭信貞

吐瓦魯大選揭曉!友台派議員占多數 中國操弄假新聞欲壞吐台邦交

台灣友邦吐瓦魯26日舉行國會大選,選出16位國會議員;儘管當選者多為友台派,但挺台的現任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不幸落選,極親台的前吐瓦魯總理索本嘉(Enele Sopoaga)則有意角逐新任總理。中國為破壞吐台邦交,竟收買媒體造假新聞,澳洲也密切關心吐瓦魯的後續發展。

外交部昨(27)表示,據目前掌握吐瓦魯選舉結果,已知的當選人大部分都與台灣大使館互動頻繁,立場友善,並支持維護兩國邦誼。駐吐瓦魯國大使林東亨已於第一時間代表政府與人民,向總督法拉尼(Tofiga Falani)及所有當選人表達誠摯祝賀,並轉致蔡英文總統賀電。

包括索本嘉、前通訊暨外交部長柯飛(Simon Kofe)、公共工程及環境部長田互魯(Ampelosa Tehulu)、農業部長提阿法(Saaga Talu Teafa)、教育部長梅雷依(Timi Melei)等當選人都相當友台,氣候議題倡議家塔利亞(Maina Talia)則曾是台灣獎學金學生。

除了索本嘉,財政部長潘恩紐(Seve Paeniu)、前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OFC)秘書長泰歐(Feleti Teo)都可能競逐新任總理。

涉外人士說明,16位議員有10位連任、6位新任,多與台灣大使館有良好互動,也對與我國之邦誼表達支持。吐瓦魯預計在兩週內選出新總理,我也會密切關注吐國政情發展。

部分媒體拿塔諾落選,而曾表態選後應重新檢視對台關係的潘恩紐卻當選。涉外人士說明,兩人並非同選區。潘恩紐的選區為同額競選,而拿塔諾選區則在首都富那富提(Funafuti),多人競爭激烈,最後以些微票數之差落選,其落選與「友台」毫無關聯。

涉外人士揭露,中國也介選吐瓦魯;吐國駐台大使、潘恩紐對外媒所做的評論,消息源頭是來自於不久前斷交的諾魯相關人士。中國在對諾魯出手後不久,馬上針對吐瓦魯釋放不實訊息。

中國先透過《中央電視台》接觸吐瓦魯當地媒體,再透過《環球電視網》開出每篇450美元價碼,要求杜撰「選後可能與台灣斷交」的報導。然該提議被拒絕。

涉外人士說,潘恩紐的發言有其希望達成的政治目的,外界不宜全面聚焦於其意見。我國密切觀察並與各方保持溝通,期盼為增進兩國共同福祉與邦誼繼續攜手努力。

記者鄭信貞

下一個擁抱北京的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大選為何廣受矚目-風傳媒

正能量 60%

40% 負能量

太平洋島國吐瓦魯週五(1月26日)舉行全國選舉,由於吐瓦魯財長日前公開表示將在選後重新審視與台灣的外交關係,可能與台灣斷交、建交中國,引起中國、台灣、美國及澳洲關注。台灣外交部25日則回應該國財長的說法,「背後顯然有中國因素影響」。[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吐瓦魯財政部

新聞來源:風傳媒

世界看台灣》美國會訪團抵台、台灣與吐瓦魯外交的未來 國際關注

昨天(24)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會跨黨派議員團抵台訪問。台灣與吐瓦魯外交傳出有變,台灣澄清相關疑慮。台灣重新部署防空系統以應對中國威脅,台積電擴大對台投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薩爾瓦多《中美洲360度》(Centro América 360)報導,哥斯大黎加報紙讚揚台灣民主,惹惱中國大使。日本《東洋經濟週刊》探討,台海局勢不穩定及美中關係動盪。韓國《中央日報》側寫台灣2024大選。馬來西亞《星洲日報》探討,民進黨勝選及台灣的新南向政策。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電動車電池製造商輝能科技預計2027年在法國量產。秘魯《一號報》(Uno)報導,台灣民眾對未來景氣展望樂觀;並報導,台積電擬在嘉義縣太保市科學園區設1奈米廠。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台灣重新部署防空系統以應對中國威脅。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印度《先鋒報》(The Pioneer)報導,台灣偵獲中國軍機艦、6顆中國氣球飛入其空域。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國會代表團抵台訪問。報導指出,美國眾議員貝拉(Ami Bera)、迪馬里(Mario Diaz-Balart)24日抵達台北,在日前利害攸關的總統大選落幕後,對台灣展現支持。

兩人是本月第2批訪台的美方官員。貝拉辦公室發布聲明指出,兩位議員將與當地政府及企業高層會面。盼藉此行重申美國對台支持、在共同致力於追求民主價值上展現團結,並探索機會以進一步強化美台堅實的經濟與防衛關係。

貝拉是民主黨籍加州眾議員,迪馬里是共和黨籍佛州眾議員。

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報導,美國戰略模糊即將結束。

《法新社》報導,台灣澄清恐再失太平洋友邦的疑慮。報導指出,台灣駐吐瓦魯大使林東亨23日表示,對於維繫與重要夥伴吐瓦魯的「穩固邦誼」有信心。

吐瓦魯26日將舉行選舉,部分太平洋觀察家懷疑北京可能也會逼迫吐國外交轉向。外界普遍認為吐國現任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係台灣堅定友人。然而選舉結果及總理人選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吐瓦魯高階外交官潘恩紐(Bikenibeu Paeniu)近期向《澳洲人報》透露,國內傳出吐國可能很快「追隨」諾魯「腳步」。

林東亨在吐國首都富那富提透過電話表示,非常有信心我們會維持穩固邦誼。

台灣外交部官員陳俊吉23日澄清,稱潘恩紐的言論不代表政府官方立場。外交部嚴密關注中國試圖破壞我國與南太平洋友邦的作為。

《路透》報導,吐瓦魯財政部長表示,選後將重新檢視與台灣關係。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吐瓦魯若決定與台斷交,澳洲不會加以阻止。

比利時《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探討,為何歐盟對台灣選舉結果保持沉默?瓜地馬拉《共和國電子報》(Republica)報導,台灣與瓜地馬拉邦誼堅定。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日本官房長官林芳正感謝台灣對能登半島震災捐款,稱之為「台日友情的證明」。《路透》報導,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表示不支持台灣獨立,盼避免衝突。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軍火大廠洛克希德馬丁預期,供應鏈困境將使其2024獲利前景黯淡。報導指出,「洛克希德馬丁」23日發布2024年獲利前景,低於華爾街預期,因這家美國軍火承包商生產F-35戰機、規模最大的航空部門,面臨供應鏈斷鏈困境。

隨著中、菲南海局勢升溫、烏俄及中東衝突持續,美國軍火公司的訂單顯著增加。但因疫情造成的供應鏈斷鍊及勞動力短缺,軍火產業正面臨沉重壓力。洛克希德馬丁去年10月表示,由於處理器組件、固體火箭引擎、鑄件及鍛件短缺,其生產率銳減。其中,F-35戰機的產量遭受最大衝擊。

截至2023年12月的第4季,該公司最具規模的航空部門銷量減少0.3%,總銷量下降0.7%至188.7億美元。生產海馬斯火箭系統的飛彈及火控部門,營收亦下滑3.5%至31.7億美元。洛克希德馬丁的營收被視為國防產業的領頭羊。其競爭對手諾斯洛普·格魯曼(Northrop Grumman)及通用動力(General Dynamics)本週稍晚亦會發布其季度營收。

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中國發表反恐白皮書,將其統治合理化並批評西方國家干涉。《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加速大國外交,王毅訪問非洲及拉美,劍指美台拉攏前述地區。《路透》報導,馬爾地夫表示中國科考船不會在其水域進行研究。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adio New Zealand)報導,外洩電郵揭露中國如何干預索羅門群島媒體。

記者鄭信貞

馬紹爾新任總統堅挺對台邦誼 吐瓦魯斷交風聲竟是來自諾魯的假訊息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新任總統海妮(Hilda Heine)22日就職,並向以總統特使身分到場祝賀的外交部次長田中光強調,將堅定支持兩國邦誼。至於吐瓦魯駐台大使潘恩鈕(Bikenibeu Paeniu)接受澳洲媒體專訪時聲稱,吐瓦魯26日大選後,恐與台灣斷交。外交部昨(23)表示,這只是潘恩鈕個人言論;涉外人士更透露,潘恩鈕的消息是從諾魯來的,可能是中國刻意的假訊息操作。

外交部指出,馬紹爾新任總統就職儀式中逐一宣讀各國元首賀詞,台灣排上第一順位,次為帛琉、密克羅尼西亞、日本、美國;田中光於典禮後晉見海妮遞交特使國書,並轉致蔡英文總統親簽賀函。

海妮則強調,兩國建交26年,雙邊關係歷久彌新;感謝台灣一路相挺,協助馬國推動農業、醫衛、基礎建設、婦女賦權等各項有利民生福祉的合作計畫,並特別感謝台灣在疫情期間與馬國並肩防疫,充分彰顯Taiwan can help的良善精神。

海妮強調,將持續堅定支持兩國邦誼。並對台灣再次成功舉辦民主選舉表達祝賀,祝賀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蕭美琴。

潘恩鈕在接受《週末澳洲人報》(Weekend Australian)專訪時,稱吐瓦魯26日大選後,恐與台灣斷交。不過台灣駐吐瓦魯大使館隨即向吐瓦魯高層查證,吐瓦魯政府馬上澄清,這是潘恩鈕的個人評論,並非政府的立場。

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副司長陳俊吉表示,吐瓦魯政府也重申,將堅定與台灣的邦誼。

涉外人士指出,外交部查證對象都非常高層,包括總督、總理、外交部長、國會議長,並沒潘恩鈕所說的邦交危機。甚至潘恩鈕的消息是剛與台灣斷交的諾魯所釋出,可能是中國的外宣操作。

涉外人士指出,吐瓦魯16位議員中,至少10位以上支持台灣;但有兩位態度較搖擺,我方很早就有所掌握。

記者鄭信貞

兩岸外交戰》吳釗燮揭露中國給諾魯這好處 將大選的吐瓦魯會是下個目標?-風

正能量 57%

43% 負能量

2019年9月,吐瓦魯在選出新總理的前後幾日,索羅門群島和吉里巴斯先後與我國斷交。這次吐瓦魯將於1月26日選舉,則遇到諾魯外交轉向。《澳洲人報》20日獨家報導,吐瓦魯駐台大使潘恩紐透露,有聽到自己國家要外交轉向的傳聞;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則說,我國和澳洲要更加互相合作。[啟動LIN

新聞來源:風傳媒

世界看台灣》美國會議員將陸續訪台 太平洋友邦表態挺台 國際關注

昨天(19)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挖角台灣邦交國諾魯,其他太平洋友邦表態挺台。美國除白宮代表團訪台,國會議員將陸續組團訪台。韓國、菲律賓、芬蘭等國關切未來與台灣的關係。中國衰退可能對世界的影響。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瑞典《尼瑞克日報》(Nerikes Allehanda)、《北博滕信使報》(Norrbottens-Kuriren)、加拿大《加拿大亞太基金會亞洲觀察日訊》(APF Canada Asia Watch)、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澳洲廣播公司》(ABC)、《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日本《產經新聞》、泰國《泰民報》(Prachathai)均關注台灣的大選結果。面向包括台灣拒絕中國、國際事務可能的走向、中國怒斥世界對台灣的恭賀、賴清德宣示維持蔡英文路線、台灣守護住自由民主、民進黨喪失國會優勢。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韓國《韓國日報》探討,倘中國入侵台灣,韓國是全球受害最嚴重的國家。專文指出,台灣問題走向國際化有兩個原因,包括台灣壓倒性的尖端半導體製造能力,以及中國對台政策基調的轉變。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台灣問題可能是國內問題,但兩岸關係不穩定可能會對周邊國家產生軍事和經濟影響。中國以擴散台灣不能單獨抵抗中國之認知、增加緊急狀況發生時美、日等國不會援助台灣的不安、加深與中國統一將給台灣和平與經濟繁榮的期待感,正提高軍事威脅、心理戰及資訊戰、經濟強壓的使用頻率。

然而台灣半導體對中國出口占67%,中國若想對台灣經濟造成最大打擊,必須停止台灣半導體的進口,但此將對中國本身造成更嚴重打擊。如果中國草率採取軍事措施等高壓應對措施,也必須擔心國際聲譽惡化。在全球供應鏈脫離中國的趨勢下,導致其經濟惡化。

如果兩岸發生全面戰爭,全球GDP將損失10%。據分析,台灣經濟受到衝擊程度為40%,中國為16.7%,日本為13.5%,美國為6.7%,韓國則高達23.3%,韓國將成為全球受害最嚴重的國家。韓國必須更加關注台灣議題,並思考為地區局勢的穩定能做出何種的努力。

比利時《晚訊報》(Le Soir)報導,賴清德當選總統後,中國大秀武力。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國會議員將於未來幾週陸續訪台。報導引述《金融時報》指出,未來幾週若干美國國會議員將陸續訪問台灣,以對新當選總統的賴清德表達支持。美眾院外委會印太小組民主黨首席貝拉(Ami Bera)、共和黨的巴爾(Andy Barr)、迪馬里(Mario Diaz-Balart)將於下週訪台。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料在首批代表團訪台後,接著赴台訪問。

美國《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哥倫比亞《節拍電子報》(Revista Metronómo)、日本《東京新聞》報導,美國高階代表團訪台,支持賴清德。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美國駐日大使樂見台灣總統選舉結果。

《路透》報導,太平洋友邦力挺台灣。報導指出,在諾魯15日與台灣斷交後,其他太平洋友邦已表態力挺台灣。台灣如今在太平洋地區剩3個邦交國。其中馬紹爾群島、帛琉長期與美國簽署防務及資金協約,吐瓦魯則於去年11月與澳洲簽署安全及移民協定。

馬紹爾群島18日透過聲明表示,與台邦誼「堅若磐石」,且符合該區域最佳利益。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重視與台灣的穩固關係,將其視為促進民主原則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台灣外交部17日表示,政務次長田中光將以蔡英文總統特使身分前往馬紹爾群島,出席新任總統海妮(Hilda Heine)的就職典禮。

台灣也透露,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致函台灣駐富那富提大使館,再度確認兩國關係。吐瓦魯政府已於臉書祝賀賴清德當選。吐國將於1月26日舉行全國選舉,目前正處於看守政府時期。

帛琉在臉書上寫道,該國與台灣這個好友站在一起。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辦公室表示,惠恕仁致函賴清德,稱該國盼強化我們本已堅若磐石的盟友關係。

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New Zealand)報導,台灣太平洋邦交國承諾支持。希臘《希臘經濟電子報》(economico.gr)探討,諾魯的舉動如何使台灣在總統大選後更加孤立。

芬蘭《民主雜誌》(Demokraatii)探討,須把目光投向台灣,也就是太平洋的芬蘭。印度《興都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探討台印中關係。日本《Newsweek》探討,民進黨與安倍派的影響力式微,是否會讓台日蜜月關係籠罩陰霾。韓國《亞細亞經濟報》探討,韓國與台灣的可能擴大合作方案。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國眾議院委員會對海軍在印太的後勤提出質疑。《路透》另報導,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將去職。

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菲同意降低南海緊張。《新聞週刊》(Newsweek)、立陶宛《立陶宛新聞網》(DELFI)報導,中國因為菲律賓總統祝賀台灣選舉結果而辱罵,兩國交惡。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紐西蘭《郵報》(The Post)報導,中國迫在眉睫的衰退可能對世界構成威脅。

記者鄭信貞

善盡世界責任!台灣與太平洋友邦簽署聯合聲明 共抗氣候變遷

外交部昨(19)舉辦「2023太平洋氣候變遷論壇」,與吐瓦魯、帛琉、馬紹爾群島、諾魯等太平洋友邦簽署「對抗氣候變遷聯合聲明」。此次論壇也邀美、日、法、歐相關單位出席,展現台灣作為太平洋區域國家一員,與盟友和國際夥伴團結合作應對氣候變遷的決心。

外交部長吳釗燮與吐瓦魯總督Tofiga Falani、帛琉國務部長Gustav N. Aitaro、馬紹爾群島天然資源暨商務部長John Silk、諾魯氣候變遷部長Rennier Gadabu,共同簽署「聯合聲明」。

吳釗燮指出,氣候變遷是當今時代最大的挑戰之一,太平洋區域國家擁有充滿活力的文化、多樣化的生態和具韌性的社群,但太平洋國家也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群體,我們的生存正受到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和海洋酸化的威脅。

吳釗燮提到,蔡英文總統於2021年宣布「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台灣也於今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是全球第18個將這此目標寫入法律的國家。為實現這目標,台灣必須與盟友和國際夥伴站在一起,以團結、公平和包容的做法,透過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遷,共同邁向永續未來。

環保署長張子敬說明,「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主要部份就是納入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調適措施部分,台灣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徵碳費,也會推動碳權交易,碳權交易所8月7日將於高雄成立,積極推動減碳措施。環保署也將改制環境部,並特別成立氣候變遷署和資源循環署這兩個專責單位,都是希望更有效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無任所大使簡又新強調,國際倡議能提高人們對氣候危機的認識,國際合作能更有效推動因應氣候變遷的措施。支持友邦面對相關挑戰至關重要,也因此透過聯合聲明,進一步強化台灣應對全球氣候危機的承諾。

記者鄭信貞

吐瓦魯外長會蔡英文 強調無論如何都與台灣同在

吐瓦魯外長柯飛(Simon Kofe)訪台,昨(2)會見蔡英文總統,強調無論順境或逆境,吐瓦魯會持續與台灣站在一起。並與法務部長蔡清祥、外交部長吳釗燮簽署司法互助條約、外交人員訓練及交流合作協定、技術合作協定,強化雙方合作關係。

蔡英文感謝柯飛去年6月在聯合國海洋大會支持台灣的參與;在上個月舉行的世界衛生大會中,吐瓦魯也再次為台灣發聲。她指出,兩國不僅在醫療衛生領域交流密切,在農業、教育、能源合作、資通訊方面也都有豐碩成果;面對氣候變遷,台灣將協助吐瓦魯建立應變體系。

蔡英文說,柯飛此次來訪,兩國將簽署3項文件,以增進雙方的刑事司法互助、外交人員訓練及基礎合作。兩國關係應本於共享價值及相互尊重,台灣和吐瓦魯共享民主及自由的價值,也珍惜彼此的堅實友誼,未來將繼續追求共榮發展。

柯飛強調,吐瓦魯與台灣的邦交是基於保護國家主權、維護民主原則及追求區域和平穩定、經濟發展、環境永續等共同價值之上,台灣是吐瓦魯非常重要的夥伴,支持吐瓦魯的發展,並共同因應許多全球的挑戰,彼此的夥伴關係就是兩國堅強邦誼的重要基礎,也可說是外交的典範。無論順境或逆境,吐瓦魯會持續與台灣站在一起,也會持續強調和平解決爭端的重要性。

柯飛並與蔡清祥、吳釗燮簽署「台吐刑事司法互助條約」、「台吐外交人員訓練及交流合作協定」以及「台吐技術合作協定」,建立兩國在司法、外交、農業、公共衛生、氣候變遷等領域的合作。

柯飛說,兩國透過醫療衛生合作計畫,正逐步強化吐國醫衛能量,在吐國推動國家永續發展之際,兩國合作項目也涵蓋數位轉型、資通訊、氣候變遷等領域,技術合作協定可有效涵蓋兩國既有與新興的合作領域,順應吐國發展所需。

外交部表示,吐瓦魯國是我國在太平洋地區重要友邦,與我國建交至今邁入第44年,長期堅定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世衛組織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並與我國在氣候變遷、資通訊、農漁業等領域密切合作,兩國邦誼穩固友好。

記者鄭信貞

日外相訪巴拉圭 關切中國挖台灣外交牆腳

中國不斷砸重金大挖台灣外交牆腳,日本也關注。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昨(6)出訪巴拉圭,與總統當選人貝尼亞(Santiago Peña)會面,關切巴拉圭與台灣的邦交。外務副大臣武井俊輔則出訪台灣的太平洋友邦吐瓦魯。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林芳正與貝尼亞都認為,將維持及強化基於法治的自由且開放的國際秩序,並就烏克蘭、中國等國際情勢交換意見。

林芳正也與巴拉圭外交部長阿里歐拉(Julio Arriola)會談;阿里歐拉同意日本提出的「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

根據日本外務省公布的資料,岸田文雄政府上任1年7個月以來,包括首相、外務大臣、外務副大臣,至少已與台灣9個友邦的總理或部長協商過。林芳正去年日本黃金週長假期間,也出訪帛琉。

外務副大臣武井俊輔今年黃金週長假則出訪吐瓦魯。

日本在與台灣關係深化的國家進行對話時,重視共享「法治」及「自由且開放的印度太平洋」,並考量到中國擴張主義行動而與這些國家確認團結,希望這些國家能協助台灣的國際參與。也期待在中國侵略台灣時,這些友台國家能在國際上為台灣發生。

記者鄭信貞

台吐簽聯合聲明 游錫堃:深化兩國國會交流 | 政治 | 中央社 CNA

正能量 88%

13% 負能量

立法院長游錫堃今天與吐瓦魯國會議長泰歐共同簽署「中華民國(台灣)立法院與吐瓦魯國國會有關合作事項聯合聲明」。游錫堃說,簽訂這項聲明,除可深化兩國國會交流,也能促進雙方產業合作和經驗分享。

新聞來源:中央社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