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2 月 27th, 2024

世界看台灣》吐瓦魯無異議推選友台派戴斐立任總理 全球展開晶片競賽 國際關注

《路透》報導,吐瓦魯無異議推選友台派戴斐立任總理。《彭博》探討,為何製造晶片已成新的全球軍備競賽。

昨天(26)世界怎麼看台灣?吐瓦魯無異議推選友台派戴斐立任總理。台積電熊本廠開幕,製造晶片已成新的全球軍備競賽。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訪台,並高度關注SpaceX 可能停止對台灣提供衛星網路服務。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巴林《每日論壇報》(Daily Tribune)報導,晶片巨擘台積電脫離熱點台灣,轉向日本設廠。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日本《產經新聞》探討,台灣「維持現狀」的現狀是什麼?由拓殖大学顧問渡辺利夫撰寫的專文指出,賴清德以對等立場與中國交涉的態度很鮮明。

國民黨侯友宜表示堅持中華民國憲法、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民眾黨柯文哲表示會擔任美中的橋樑,沒有任何候選人為尋求活路而主張兩岸統一。在現在的台灣,親中的候選人幾乎沒有可以發揮的政治空間。台灣仍會採取「維持現狀」路線與中國互相對峙。

但「現狀」是什麼?要從3個面向來談。

首先,當美日與中國建交的時候台灣究竟被定位為什麼樣的存在?日中建交的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中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並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此一立場」。這裡的「理解並尊重」的意思,時任外務省條約局條約課長參與交涉的栗山尚一其後說明。「如果接受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中國的主張的話,將會把中國對台行使武力正當化為國際法上內戰的一環,也會讓日本失去支援美國為防衛台灣而採取軍事行動的法理依據。」

美國總統尼克森與中國交換的美中聯合聲明「上海公報」如此描述:「美國認識到台灣海峽兩岸所有的中國人都主張中國只有一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裡的「認識到」是acknowledge,是中性的外交用語,並非「承認」recognize或「同意」agree。

日本的「理解並尊重」與美國的「認識到」相比,是稍微再跨近一步的表現,但也完全沒有包含「承認」或「同意」的意思。

再者,兩岸直接就統一問題進行討論的結果,有人說是「九二共識」,似乎是指兩岸雙方尋求「一個中國」,但台灣認為是「中華民國」,中國認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沒有寫成合意文書。但是中方卻將此「夢幻的合意」視為兩岸交流的基礎,認為不承認就會對兩岸同胞的利益造成莫大損失,堅決不肯退讓。

中國則將九二共識記載於2021年11月的六中全會的重要文件「歷史決議」中。「九二共識」的「現狀」對台灣不利,但只能堅強的應對。

在台灣出生,人格形成期在民主化時代度過的人們看到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變得毫無生氣,對於走向極端專制的習近平體制感到絕望,這也許是強化台灣認同不可逆的力量。維持「現狀」的最大力量毫無疑問來自於「天然獨」。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韓國《KBSTV》報導,美國宣布對台軍售後,中國稱將採取「堅決有力」回應措施。美國《Fox News》報導,人工智慧技術或可幫助美國及其盟國監控中國侵台意圖。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吐瓦魯無異議推選友台派戴斐立任總理。報導指出,前檢查總長、漁業官員戴斐立(Feleti Teo)獲得16位國會議員一致同意,出任吐國總理。戴斐立曾於紐西蘭及澳洲接受教育,並成為該國第一位檢察總長。他長年擔任吐瓦魯漁業部門的高層官員,該部門為區域內最大的收入來源。

吐瓦魯國會議員柯飛(Simon Kofe)表示,這是吐瓦魯史上首次,在無任何議員反對的情況下任命總理。在26日上午吐瓦魯議員投票選任總理之前,吐國總督僅收到1位提名。吐瓦魯總理選舉已延遲3週,因惡劣的天氣,甫當選的吐瓦魯議員無法乘船至首都選任總理。在吐瓦魯前財政部長潘恩紐日前表示,新政府應重新審視兩岸外交承認議題後,台灣即密切關注吐瓦魯選舉。目前,吐瓦魯總理當選人尚未公開表示其對台關係之立場。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表示,SpaceX 可能停止對台灣提供衛星網路服務。韓國《NEWSis》、秘魯《一號報》(Uno)報導,蓋拉格率團訪台,拜會蔡英文總統。

盧森堡《盧森堡言報》(Luxemburg Wort)評論,台灣也必須對川普感到擔憂。加拿大《麥當諾-勞雷爾研究院》(MacDonald-Laurier Institute)專文評論,加拿大可向台灣學習有關增強民主韌性的10件事。

秘魯《一號報》報導,台灣食藥署成為「國際藥政主管機關聯盟」(ICMRA)準會員,外交部稱是法規環境獲肯定。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探討,為何製造晶片已成新的全球軍備競賽。專文指出,半導體製造一直是企業巨頭之間的競爭,如今也成為各國政府之間的競賽。隨著美國加大對中國的出口限制以遏制其經濟競爭對手的崛起,晶片的取得也已成為一種地緣政治武器。

全球領先的晶片技術大部分源自美國。中國則是最大的電子零件市場,並且愈來愈渴望自行生產更多晶片,北京已投入數十億美元建立自己的晶片產業,並減少對日益受到美國限制的進口產品的依賴。同時,歐洲及美國正撥出巨額政府資金,將晶片生產帶回國內,減少他們對東亞少數晶片廠的危險依賴。

晶片已成為與石油一樣重要的經濟命脈。

晶片製造成為日益不穩定且獨佔的產業。新廠的造價超過200億美元,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完成,並且需要24小時全天候運作才能獲利。其所需的規模已使擁有領先技術的公司數量減至僅有3家,台積電、三星電子、Intel。台積電、三星是所謂的晶圓代工商,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外包製造服務。 最佳晶片製程技術大部分位於台灣。德州儀器(Texas Instruments)、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 NV)等公司是控制那些按鈕操作和設備中電源轉換組件的領先製造商。由於無法取得製造尖端零件所需的許多機器,中國正在瞄準這一領域,加大投資以提高產量並搶佔市占率。

儘管中國花費巨額資金,但該國的晶片製造商仍然依賴美國技術。美國2023年對部分晶片和晶片製造設備實施更嚴格的出口管制,以阻止中國發展華府認為可能存在軍事威脅的能力,例如超級電腦和人工智慧。美國2023年10月與日本及荷蘭達成限制對中晶片技術出口協議,預計於2024年生效。

美國2022年「晶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將提供約50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支持在美國國內生產半導體並培養該產業所需的熟練勞動力。台積電、三星電子、Intel都宣布在美國建造新廠的計畫。

歐洲也加入降低晶片生產集中在東亞的競賽。歐盟各國於2023年11月同意價值約460億美元的計畫,以推動其半導體產能。目標係在2030年前將該地區的產量倍增,達到全球市場的 20%。

日本政府已撥出約4兆日圓的資金用於振興其半導體產業,並希望該領域的支出能達到10兆日元。目標在2030年前,將國產晶片銷量增加兩倍。

台灣之所以成為外包晶片製造領域的主導者,部分原因是政府在1970年代決定推動電子產業發展。台積電幾乎是獨自創造出「晶圓代工」商業模式,現在全世界都依賴台積電,該公司的收入在2022年超過英特爾。要達到台積電的規模及技術水平需要花費數年時間及大量資金。美國暗示將繼續努力限制中國取得在台灣代工生產的美國設計晶片。

法國《普羅旺斯日報》(La Provence)報導,中國公司被控駭入北約及外國政府網路系統。

《路透》報導,政府停擺在即,拜登會見兩黨國會領袖。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