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11 月 24th, 2023

世界看台灣》美台啟動經濟對話 中國擴大深入南太 國際關注

《彭博》報導,美國計劃與台灣經濟對話,對中國構成最新挑戰。《美聯社》報導,中國的太平洋計畫恐改變區域戰略局勢。

昨天(30)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雖然排除台灣參與IPEF,但將與台灣起動經濟對話;拜登軍援台灣的談話,持續引發討論,多方建議改變戰略模糊、一中政策;美國務卿布林肯宣布新對中政策,計畫圍堵中國,但表明非打造新冷戰;中國大動作伸入南太10國,澳洲。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防疫與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疫情確診數來到高原期。另報導,受到疫情、中國封控、俄烏戰爭等影響,台灣調降2022年GDP預測值。

在美台關係方面。日本《讀賣新聞》刊登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所長曼肯(Thomas Mahnken)專文,稱美國軍事介入台灣係正確之舉。曼肯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此次亞洲訪問,顯示烏克蘭局勢的緊迫性並不能掩蓋亞洲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是最重要的地區。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就建立重要框架,4國間的同多於異。

拜登稱中國犯台時美國將軍事介入的發言,是正確的。北京領導人也應該假定美國將介入。日本應該就台灣地緣政治對自身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進行更廣泛的討論,日本在西南諸島部署自衛隊、地對空導彈、反艦導彈等行動將成爲支持台灣的強烈信號。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專文,美國有準備好防衛台灣嗎?《基督教科學箴言週刊》(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Weekly)刊登評論指出,烏克蘭戰爭改變美國對台灣的看法。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資深國防分析師葛羅斯曼認為,台灣在自我防衛上左顧右盼。《大阪日日新聞》報導,美前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建議美國改變「一個中國」政策。《日本時報》刊登評論,稱這是「戰略模糊」政策的極端手段。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美國計劃與台灣經濟對話,對中國構成最新挑戰。報導指出,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和台灣正計劃宣布就深化經濟關係展開談判,將著重於加強經濟合作和供應鏈韌性,而不是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協議內容可能包括貿易便捷化、供應鏈作業、農產品貿易等領域。類似「印太經濟架構」(IPEF),超越「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現有討論。

美國貿易代表署發言人拒絕就深化美台雙邊經濟接觸展開會談的計畫發表評論,駐代表處也未回應。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說,之前與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在泰國會晤時進行非常正面的對話。戴琪、鄧振中同意未來幾週再次會面。預計台灣政府、企業代表團將於6月下旬參加在華府郊外舉行的「選擇美國」(SelectUSA)投資高峰會,讓雙方有機會面對面交流。

美國《CNN》也報導美台將於數週內展開談判以深化經貿關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專文批評,拜登錯失的機會及台灣議題的戰略模糊,強調台灣對確保美國供應鏈韌性至關重要。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IPEF未納入台灣的真正原因。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義大利《明日報》(Domani)報導,中國切斷台灣與國際組織之聯繫。日本《產經新聞》社論抨擊WHO排除台灣,強調不容在防疫對策上製造出空白地帶。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外交部指出,韓國未正式邀請台灣出席尹錫悅總統就職典禮。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包括美國《ABC News》、《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法國《世界報》(Le Monde)、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真實新聞》(Real.gr)、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哥倫比亞《足球現場》(Futbol en Vivo)、《新世紀報》(elnuevosiglo.co)、《時報電子報》(ELTIEMPO.COM)、印度《印度人報》(The Hindu)、日本《讀賣新聞》均報導,美國務卿布林肯宣布對中政策,美國將將透過聯盟、貿易、投資對抗中國,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而非尋求新冷戰。

《環球郵報》另刊登專文指出,北約應擴至亞洲,並增加東北亞成員。

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國的太平洋計畫恐改變區域戰略局勢。報導指出,中國除了與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現擴大與其他南太9國簽署涉及廣泛的安全協議。希望為太平洋國家員警提供培訓、在「傳統與非傳統安全事務上」進行協作、擴大執法合作、共同為漁業制定海洋計畫、提高與太平洋國家劃設自由貿易區的可能性。專家及各國政府憂心,在此表象下,中國在此戰略重要地區擴大影響力的企圖昭然若揭。

密克羅尼西亞總統帕努埃洛(David Panuelo)提醒他國切莫簽署協議,稱該協議恐帶來新冷戰;可能促使北京決定攻打台灣時,而與澳洲、日本、美國、紐西蘭發生衝突。

北京著眼合作的國家包括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薩摩亞、斐濟、東加、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庫克群島、紐埃、密克羅尼西亞,排除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等4國承認台灣的國家。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前往訪問其中7個島國,並與其餘3國舉行視訊會議。

新加坡「國際戰略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葛蘭姆(Euan Graham)表示,中國若能在部分太平洋島嶼上部署軍力,便更有能力在衝突發生時拖延美國海軍資產並干擾其補給線。北京或許決定趁澳洲剛改朝換代,給洲新總理艾伯尼斯(Anthony Albanese)措手不及。

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上任馬上前往斐濟。艾伯尼斯表示,必須對此有所回應。中索協議只是北京的第一步。

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安全研究資深講師鮑爾斯(Anna Powles)表示,各界已開始憂心中國的提議將使其大批商業捕魚船隊得以不受阻地進入這座脆弱的漁場。還有人擔心中國在吉里巴斯所建立的任何商業捕魚船隊基地,也可能作為北京監視活動中心。

日本《讀賣新聞》、智利《水星日報》(El Mercurio)均報導,中國大動作伸入南太各國。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新任外長黃英賢告訴太平洋國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