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2 月 5th, 2024

印太戰略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追隨美加英法德荷 義大利將派航艦赴印太

中國近來不斷窮兵黷武,侵占南海、威嚇台灣,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等國先後派軍艦至印太區域。原本親中的義大利在梅洛尼(Giorgia Meloni)擔任總理後,轉向抗中;現已準備派艦赴印太,更擬於年底派遣航空母艦「加富爾號」(CVH550)赴日。

義媒報導,義大利海軍參謀總部副參謀長貝果托上將(Giuseppe Berutti Bergotto)在米蘭的大學會議上證實,2023年底至2024年初之間,將派遣航空母艦打擊群前往印太區域與盟國進行合作,包括「加富爾號」及驅逐艦、巡防艦、補給艦各1,計畫航行至日本再返回義大利。

在此之前,義大利海軍會先派遣「迪雷韋爾級」巡防艦(Classe Thaon di Revel)「莫洛西尼號」(P431)至印太進行4個月的巡航訓練。

而「加富爾號」將搭載F-35戰機,任務與遏制中國有關。並將在5月先赴義大利造船商芬坎蒂尼(Fincantieri)位在西西里島的巴勒摩造船場進行維護。

義大利近期加強與日本的國安合作。日、義、英去年12月共同宣布,將聯手展開名為「全球空戰計畫」(GCAP)的新一代匿蹤戰機研發行動,預計2035年前正式服役。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英法峰會 協調在印太輪派航艦

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10日在法國總統府愛麗榭宮(Elysee Palace)舉行峰會。達成在印太區域輪派航空母艦的共識。

英國首相府預告,高峰會預計討論的議題包括協調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R08)、「威爾斯親王號」(R09)、法國「戴高樂號」(R91)等航艦在印太區域輪流部署,以利理念相近歐洲國家能在印太水域維持常態存在。

英國2021年首次在印太區域進行航艦打擊群行動部署,沿途與印度、日本、韓國、澳洲等盟友舉行聯合演訓。英國海軍同年首次在印太區域展開常態部署,為期至少5年,目前部署的是兩艘「河級」(River class)巡邏艦。如今英、法將聯手接替部署航艦,將強化歐洲-大西洋與印太區域的安全網絡。

蘇納克在記者會宣布,英、法將合作打擊非法移民背後的跨國犯罪網絡,包括在法國北部設立新的拘留站、建立聯合執法指揮中心、增加部署500名法國沿岸的英法巡邏警力,以及投入更多無人機和其他監測科技,並強化情資分享。

英、法將加強合作確保能源安全,包括發展核能、低碳能源,以及天然氣等能源跨境運輸系統。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北約秘書長訪日韓 強調印太事務極為重要

原為應對蘇聯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現已把重點轉移到中國身上。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29日起接連訪問韓國、日本。他表示,亞洲及整個印度-太平洋地區所發生的事,對歐洲和北約至關重要。

《路透》報導,史托騰伯格29日抵達韓國,預計與外交部長朴振(박진)、國防部長李鐘燮(이종섭)等高階官員會晤。韓國總統府表示,總統尹錫悅不排除會見史托騰伯格。

史托騰指出,堅信應深化韓國與北約之間的合作,因為亞洲、印太地區的風吹草動,都對歐洲和北約有很大影響。例如,在此次烏俄戰爭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俄國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就接受北韓的彈藥和飛彈供應,北韓不僅對印太地區構成威脅,更對全球構成威脅。

他認為,以此次訪韓為契機,北約可與韓國加強合作的領域,包括網路威脅、軍事控制、技術領域。他直言,可直搗北約所有成員國領土的遠距飛彈、核力量已明顯膨脹。

史托騰伯格提到,儘管北約的重心仍將擺在歐洲和北美,但其成員國受到全球各項因素影響,必須處理全球的威脅和挑戰,包括中國帶來的挑戰。

史托騰伯格將在今(30)飛抵東京,預計與日本首相案田文雄等官員會面。

記者鄭信貞

安倍遇刺身亡》國際輿論高度肯定 率全球做好準備應對中國

長期友台的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日在奈良替黨籍候選人助講時,遭槍擊身亡,震驚全球。國際主流媒體均高度肯定安倍的貢獻,讚揚他及早示警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對全球長期應對此難題作出重大貢獻。

《華盛頓郵報》刊登專文指出,安倍是最早意識到北京下定決心憑藉逐漸增強的國力和影響力,削弱區域和平、繁榮和安全體系,並為此作出應對的國際領袖。當美國和其他世界領袖仍堅持與中國往來的策略時,安倍重新調整日本的外交政策,著重在與中國的長期競爭,「安倍經濟學」(Abenomics)就是其策略之一。

安倍外交政策顧問谷口智彥曾透露,安倍了解日本長期下來若想抵擋中國崛起的影響,必須強化經濟、、提升與美國的同盟關係、與澳洲及印度拓展外交關係。安倍之所以能與美國兩位前總統歐巴馬、川普建立友好關係,也是基於上述的務實考量。

《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當前對東亞政策的概念架構,可追溯至安倍提出的倡議和言論,「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即為一例。安倍努力推進日本、美國、澳洲、印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逐步成形。

安倍生前最後的外交舉動,就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不斷向世界示警中國威脅台灣,表明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分析,安倍耐心地引導政治冷感的日本大眾,對崛起的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提高日本防衛支出、強化日本國防能力,同時也為Quad奠定合作基礎,是使日本成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真正的安全夥伴。

安倍開啟日本宏觀的戰略思維,已對日本的安全姿態帶來深遠影響,這層貢獻將比安倍的生命更綿長。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日本安全政策專家霍農(Jeffrey Hornung)指出,安倍是在Quad、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等機制和理念上,跨出第一步的人;將印度拉入印太安全思維的對話中。不用在口頭上表明對抗中國,就達到對抗中國的效果。

《時代》報導,日本天普大學亞洲研究主任金斯頓(Jeff Kingston)形容,安倍是日本政治界的巨人,影響力舉足輕重。安倍恢復日本人的自信,讓日本成為更樂觀、有活力的國家。

記者鄭信貞

台歐外交大突破》歐洲議會通過印太報案告 關切台海安全、視台為重要夥伴

歐洲議會昨(7)以474票贊成,60票反對,80票棄權,通過「歐盟與印太地區之安全挑戰」報告案。報告除關切台海安全,並視台灣為印太地區重要夥伴及民主盟友。外交部表示,這是歐洲議會2022年第5度通過友台報告,我方對此表達高度歡迎及感謝。

歐洲議會全會通過的「歐盟與印太地區之安全挑戰」報告案,多處表達對台海安全的關切,強調中國對台灣領土完整構成威脅,不利區域安全與穩定,反對任何脅迫及破壞台海現狀的單邊行動,並強烈駁斥中國企圖將俄烏戰爭與台灣安全局勢相提並論的宣傳。

報告同時歡迎台灣在促進印太區域和平與安全發揮積極作用,並視台灣為歐盟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夥伴和民主盟友,敦促歐盟與台灣在多元議題加強交流合作,以及重申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包括世衛組織(WHO)在內的國際組織。

外交部表示,歐洲議會今年已連續通過「香港違反基本人權情勢」緊急決議案、「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CFSP)、「共同安全暨防禦政策」(CSDP)年度執行報告、「外來勢力干預歐盟民主程序(含假訊息)」政策建議報告等4項友我文件,這是第5度通過友台報告。

外交部說,歐洲議會以實際行動強力支持台灣,不僅呼應全球民主陣營高度重視台海安全穩定的共識,也再次彰顯歐洲議會對中國日益獨斷並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的高度警覺。外交部對歐洲議會通過報告表示高度歡迎與誠摯感謝,也樂見歐洲議會延續國際社會在世衛大會(WHA)的挺台行動,持續聲援台灣的國際參與。

台灣作為印太地區負責任的成員,將持續積極與歐盟、歐盟會員國及理念相近夥伴在多元領域緊密合作,維護台海及印太區域的和平與穩定,共同對抗威權體制對國際秩序進行複合式威脅。台灣將繼續堅定捍衛共享的民主、自由、法治及人權等普世價值。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台啟動經濟對話 中國擴大深入南太 國際關注

昨天(30)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雖然排除台灣參與IPEF,但將與台灣起動經濟對話;拜登軍援台灣的談話,持續引發討論,多方建議改變戰略模糊、一中政策;美國務卿布林肯宣布新對中政策,計畫圍堵中國,但表明非打造新冷戰;中國大動作伸入南太10國,澳洲。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防疫與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疫情確診數來到高原期。另報導,受到疫情、中國封控、俄烏戰爭等影響,台灣調降2022年GDP預測值。

在美台關係方面。日本《讀賣新聞》刊登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所長曼肯(Thomas Mahnken)專文,稱美國軍事介入台灣係正確之舉。曼肯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此次亞洲訪問,顯示烏克蘭局勢的緊迫性並不能掩蓋亞洲在政治、經濟及軍事上是最重要的地區。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QUAD),就建立重要框架,4國間的同多於異。

拜登稱中國犯台時美國將軍事介入的發言,是正確的。北京領導人也應該假定美國將介入。日本應該就台灣地緣政治對自身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進行更廣泛的討論,日本在西南諸島部署自衛隊、地對空導彈、反艦導彈等行動將成爲支持台灣的強烈信號。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專文,美國有準備好防衛台灣嗎?《基督教科學箴言週刊》(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Weekly)刊登評論指出,烏克蘭戰爭改變美國對台灣的看法。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資深國防分析師葛羅斯曼認為,台灣在自我防衛上左顧右盼。《大阪日日新聞》報導,美前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建議美國改變「一個中國」政策。《日本時報》刊登評論,稱這是「戰略模糊」政策的極端手段。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美國計劃與台灣經濟對話,對中國構成最新挑戰。報導指出,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和台灣正計劃宣布就深化經濟關係展開談判,將著重於加強經濟合作和供應鏈韌性,而不是傳統的自由貿易協定。協議內容可能包括貿易便捷化、供應鏈作業、農產品貿易等領域。類似「印太經濟架構」(IPEF),超越「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現有討論。

美國貿易代表署發言人拒絕就深化美台雙邊經濟接觸展開會談的計畫發表評論,駐代表處也未回應。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說,之前與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在泰國會晤時進行非常正面的對話。戴琪、鄧振中同意未來幾週再次會面。預計台灣政府、企業代表團將於6月下旬參加在華府郊外舉行的「選擇美國」(SelectUSA)投資高峰會,讓雙方有機會面對面交流。

美國《CNN》也報導美台將於數週內展開談判以深化經貿關係。《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專文批評,拜登錯失的機會及台灣議題的戰略模糊,強調台灣對確保美國供應鏈韌性至關重要。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IPEF未納入台灣的真正原因。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義大利《明日報》(Domani)報導,中國切斷台灣與國際組織之聯繫。日本《產經新聞》社論抨擊WHO排除台灣,強調不容在防疫對策上製造出空白地帶。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外交部指出,韓國未正式邀請台灣出席尹錫悅總統就職典禮。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包括美國《ABC News》、《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法國《世界報》(Le Monde)、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真實新聞》(Real.gr)、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哥倫比亞《足球現場》(Futbol en Vivo)、《新世紀報》(elnuevosiglo.co)、《時報電子報》(ELTIEMPO.COM)、印度《印度人報》(The Hindu)、日本《讀賣新聞》均報導,美國務卿布林肯宣布對中政策,美國將將透過聯盟、貿易、投資對抗中國,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秩序,而非尋求新冷戰。

《環球郵報》另刊登專文指出,北約應擴至亞洲,並增加東北亞成員。

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國的太平洋計畫恐改變區域戰略局勢。報導指出,中國除了與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現擴大與其他南太9國簽署涉及廣泛的安全協議。希望為太平洋國家員警提供培訓、在「傳統與非傳統安全事務上」進行協作、擴大執法合作、共同為漁業制定海洋計畫、提高與太平洋國家劃設自由貿易區的可能性。專家及各國政府憂心,在此表象下,中國在此戰略重要地區擴大影響力的企圖昭然若揭。

密克羅尼西亞總統帕努埃洛(David Panuelo)提醒他國切莫簽署協議,稱該協議恐帶來新冷戰;可能促使北京決定攻打台灣時,而與澳洲、日本、美國、紐西蘭發生衝突。

北京著眼合作的國家包括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薩摩亞、斐濟、東加、萬那杜、巴布亞紐幾內亞、庫克群島、紐埃、密克羅尼西亞,排除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等4國承認台灣的國家。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前往訪問其中7個島國,並與其餘3國舉行視訊會議。

新加坡「國際戰略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葛蘭姆(Euan Graham)表示,中國若能在部分太平洋島嶼上部署軍力,便更有能力在衝突發生時拖延美國海軍資產並干擾其補給線。北京或許決定趁澳洲剛改朝換代,給洲新總理艾伯尼斯(Anthony Albanese)措手不及。

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Penny Wong)上任馬上前往斐濟。艾伯尼斯表示,必須對此有所回應。中索協議只是北京的第一步。

紐西蘭梅西大學(Massey University)安全研究資深講師鮑爾斯(Anna Powles)表示,各界已開始憂心中國的提議將使其大批商業捕魚船隊得以不受阻地進入這座脆弱的漁場。還有人擔心中國在吉里巴斯所建立的任何商業捕魚船隊基地,也可能作為北京監視活動中心。

日本《讀賣新聞》、智利《水星日報》(El Mercurio)均報導,中國大動作伸入南太各國。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新任外長黃英賢告訴太平洋國家,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記者鄭信貞

日美領袖會談 不容武力片面改變現狀

美國總統拜登訪日,今(23)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會面。岸田表示,不容許藉由武力片面改變現狀,表達由日美主導國際社會。

拜登表示,為與地區各國強化合作,並為印度太平洋地區的人們帶來利益,美國將啟動印太經濟架構(IPEF)。美日同盟長期來已成印度太平洋地區和平與繁榮基礎,美國對有助日本防衛之事絕無動搖。

拜登肯定,日本作為世界領導人、G7之一,共同向俄羅斯追究入侵烏克蘭的責任。為此表達謝意。

岸田表示,拜登此行訪問日本,展現出美國對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參與。並以俄侵烏克蘭為例指出,像這樣藉由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嘗試,不論在世界何處絕對不被容許。並表達由日美兩國主導國際社會的想法。

兩人在發表公開談話後,隨進行閉門會議。預料下午發表共同聲明;並宣布啟動IPEF,公布參與國家名單。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索中安全協議敲警鐘 歐盟強化印太戰略

中國與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合作協議,不只引發美國、澳洲、紐西蘭的高度關切,就連歐盟也因此決定強化印太地區的防禦戰略。歐盟印太事務特使維森廷(Gabriele Visentin)指出,歐盟擔心以多邊規則為基礎的秩序不會獲得充分尊重,這是捍衛歐盟利益、增強歐盟能力和信譽的方式。

有鑑於中國影響力日益擴大的疑慮,加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國際秩序可能失衡的隱憂。維森廷表示,破壞以多邊規則為基礎的秩序的代價高昂,對於那些企圖以暴力方式打破多邊秩序的人來說,歐盟強化印太防禦戰略是警訊,可以讓他們知道會面臨何種反應。

歐盟太平洋區域大使席姆(Sujiro Seam)表示,索中安全合作協議表明,歐盟需要加強在太平洋地區的行動。但歐盟在太平洋地區安全與防務方面的經驗非常有限,這是對未來的挑戰,中國和索羅門群島的安全合作協議,必須在制定歐盟關於該區域安全和防衛的行動時加以考量。

歐盟3月批准至2030年加強其全球安全和防務政策的計畫。該「戰略指南」(Strategic Compass)由行動、投資、合作夥伴、安全等4大支柱組成。歐盟將籌組規模約5000人的聯合快速部隊,以便在爆發危機時迅速應對,並在陸地和海上定期舉行軍事演習。

合作夥伴方面,歐盟將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聯合國(UN)等戰略夥伴,以及美國、加拿大、挪威、英國、日本等理念相同的國家進一步合作。

席姆指出,基於烏克蘭戰爭,強化印太戰略更有意義。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尋求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中國與索羅門簽署安全協議島 國際關注

昨天(20)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尋求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台灣3月出口訂單有望連25紅;中國在索羅門群島擴軍,美國、日本、紐西蘭、澳洲關切,美派要員訪索,澳洲反對黨抨擊這是澳洲外交政策最大失敗。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3月出口訂單有望連25紅。《路透》統計15位經濟學家對於台灣3月外銷訂單的預測值,中位數顯示將比去年成長15.5%,預測值範圍介於9.5%至25%。台灣2月外銷訂單較去年成長21.1%,遠超外界預期。

台灣外銷訂單係高科技產品、亞洲出口的重要指標,通常比實際出口早2、3個月。3月外銷訂單數據將於20日公布。

韓國《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挹注120兆韓元投資半導體產業宣告失敗,絞盡腦汁搶奪台灣半導體人才。

在台灣的防疫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台灣武漢肺炎疫情攀升,重新檢視防疫策略。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台灣向美國要求正式加入印太經濟架構。報導指出,美國貿易代表戴琪上個月拒絕表明台灣是否將獲邀加入拜登政府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引發參議院批評。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辦公室指出,鄧振中18日與戴琪視訊通話,重申台灣支持此架構並希望加入。

戴琪辦公室發布的簡短聲明中並未提及此架構,表示雙方談及雙邊貿易事務進展、共同關切的議題、彼此進行合作的共同利益,包括在區域和在世貿組織等多邊組織中。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台灣要求美國支持將其納入印太經濟架構。荷蘭《忠誠報》(Trouw)報導,中國舉行軍演,抗議美國參眾議員團訪台。

《路透》另報導,台灣詢問俄羅斯債券持有人,是否考慮採取法律行動。智利《Infogate》報導,台灣提供人道援助與資金給烏克蘭及東歐收容的難民。韓國《Money Today》報導,TVBS踰越分寸,報導中採用太極旗與冠狀病毒合成影像。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國對中國與索羅門安全協議表達關切。報導指出,中國19日表示,已與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索羅門國會公共撥款委員會主席艾特(Douglas Ete)曾告訴同僚,中方官員將在5月中旬來訪,簽署合作協議;增加兩國在貿易、教育、漁業的合作,但反對讓中國建立軍事基地。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對國會表示,擬議中的安全協議不包括中國軍事基地。

白宮表示,對於該協議缺乏透明度及其渾沌不明的本質感到關切。這反映北京一貫做法,讓各國在幾乎未與區域諮商的情況下,與中國簽署內容晦暗不明、模稜兩可的協議,範圍含括安全演練。美國派遣高階代表團前往荷尼阿拉(Honiara),與索方討論中國相關顧慮及重啟美國大使館事宜;並將在海上安全、經濟發展、氣候危機、疫情等議題與區域加強交流。

澳洲官員表示,中國似乎想在美國代表團抵達荷尼阿拉前先發制人;憂心該協議可讓中國有機會在距離澳洲不到2000公里處部署軍隊。長潘恩(Marise Payne)表示,澳洲相當失望且會繼續了解協議條款細節。這可能危害本區域的穩定。澳洲國際發展暨太平洋事務部長賽索嘉(Zed Seselja)上週前往荷尼阿拉,要求蘇嘉瓦瑞不要簽署協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指出,中國國務委員王毅及索羅門群島外長近日簽署了安全合作框架協議。並斥責美國代表團訪問索羅門,這是蓄意渲染緊張氛圍。

索羅門群島官員先前曾與中國大使館草簽安全協議,准許中國派員警保護其基礎設施並維持社會秩序,但雙方部長尚未正式簽署該協議。社群媒體流傳的外洩備忘錄顯示,北京在去年12月荷尼阿拉發生動亂時告訴索羅門群島,希望能派遣由10名員警組成的小隊,攜帶狙擊步槍和機槍等武器及監聽設備前往保護其大使館人員。外流的協議草案,同意讓中國員警保護其在索企業及基礎設施、讓中國軍艦在荷尼阿拉進行補給。

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的亞洲海事安全專家波林(Greg Poling)表示,外流的草擬文件措辭相當模糊,所以只要縮減執行方法,仍有很多空間可以減輕傷害。

法國《法新社》(AFP)、紐西蘭《國家廣播電》(RNZ National)均報導,中國表示已與索羅門群島簽署安全協議。澳洲《ABC》、日本《NHK》均報導,美國高度關切中索安全協議。澳洲《ABC》另報導,澳洲反對黨表示,中索安全協議是二戰以來澳洲太平洋外交政策最大失敗。

哥倫比亞《美洲對談》(Dialogo Americas)刊登專文探討,中國拉攏拉丁美洲對美國構成危機。加拿大《國家郵報》報導,加拿大全球事務部官員指出,應師法台灣,回應俄國網軍之假訊息操作。

記者鄭信貞

美台友好》未鬆口邀台加入印太經濟架構 參議員抨擊戴琪

美國200位跨黨派聯邦眾議員30日聯名致函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呼籲拜登政府邀請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首輪名單。戴琪31日於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表示,尚未就成員資格做出決定。參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指出,若排除台灣將錯失良機。

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質詢時指出,台灣是美國關鍵貿易夥伴,與美國的戰略與經濟安全密切相關,尤其在半導體方面。台灣是太平洋經濟共同體的關鍵利益相關者,是充滿活力、尊重法治的民主體制,正是美國應努力達成高標準貿易協定的合作伙伴類型。

對於台灣提出希望參與印太經濟架構,梅南德茲詢問戴琪有何回應。戴琪認同台灣是美國的重要貿易與合作夥伴,強調美台去年重啟閒置5年之久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並表示,印太經濟架構是仍在制定中的架構,必須反映所有人與利益相關者的觀點,美方正與有興趣參與架構的各方進行對話,但目前尚未做出任何決定。

梅南德茲認為這意味不會邀請台灣參與。抨擊這會錯失良機,期望行政部門能考慮邀請台灣,在雙邊基礎上擴大利益。

美國聯邦眾議院2000位跨黨派眾議員30致函雷蒙多、戴琪,呼籲邀請台灣參與印太經濟架構。這顯示美國與盟友夥伴站在一起,不會被中國霸凌;有鑒於俄羅斯與烏克蘭情勢,美國更應清楚展現對台灣的支持。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從烏克蘭學習抗中模式 中國短期不致侵台 國際關注

昨天(31)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從烏克蘭戰爭觀察若中國侵犯台灣,將如何抵禦;中國也學到教訓,短期內不致犯台;外界高度期待美國更深入印太局勢,制止中國。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專文指出,台灣借鑑烏克蘭戰爭思索抵禦中國的方法。專文指出,台灣多年來不斷探索抵禦中國侵犯的方法,烏克蘭戰爭為此增添動力。包括義務役期限可能延長,將在今年作出決定。立委、國防專家正考慮建立攻擊型無人機,並對便攜式武器,如標槍飛彈、刺針飛彈做更多訓練。烏克蘭的經驗凸顯武器儲備的重要性,烏克蘭很快完庫存的移動型武器。在衝突中向台灣提供額外武器將更具挑戰性,因為台灣是島嶼。台灣預計今年開始生產自殺型攻擊無人機。

「2049計畫研究所」資深主任易思安(Ian Easton)表示,台灣的武器必須具有夠強的震懾力,也需要擴大軍隊規模。台灣實質駐美大使蕭美琴在《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撰文指出,烏克蘭人民的堅毅鼓舞了台灣,捍衛家園和民主生活方式的意志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

《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國安局長陳明通表明,若中國侵台,美國將介入更深。報導指出,陳明通28日表示,北京會對西方經濟制裁俄羅斯的程度感到驚訝,因此將想辦法強化人民幣並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中國會更謹慎,因為烏克蘭戰爭顯示,實際上美國以其他手段介入。沒有「烏克蘭關係法」都可以介入到這種程度,更何「台灣關係法」受到高度重視。

五角大廈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9日在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表示,如果台海發生突發事件,美國的回應會有所不同。印太司令阿基里諾上將(Adm. John Aquilino)表示,台灣危機有可能會發生,他要執行國防部長交的任務,那就是防止這場衝突。

《新聞週刊》另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受訪指出,中國擔憂俄羅斯垮台。包括英國《路透》(Reuters)、《泰晤士報》(泰晤士報)、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均報導,台灣政府認為烏克蘭戰爭將使中國對台態度更趨謹慎,延後侵台時程。德國《第二電視台》(ZDF)報導,烏克蘭戰爭給台灣高度警示,擔心中國的進攻。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報導,中國的宣傳生效,許多中國人視普廷為英雄。

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刊登「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資深研究員克拉克(Bryan Clark)專文,稱中國正在威脅亞洲鄰國,但美國可以制止它。專文指出,中國正在南海借鑑莫斯科於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的做法,沿著國際海運航道和飛行航線,在多個國家的專屬經濟特區建造和軍事化人工島。這使中國在任何對抗中都佔有優勢。且正如俄羅斯在東烏克蘭一樣。美國及其盟國軍隊在對抗或抵制中國的灰色地帶運動上幾無作為,自由航行行動未能阻止北京在該地區日益增加的控制和影響力。

專文認為,美國提供的戰役威脅,可能難以嚇阻中國;經濟制裁也不易生效。美國軍方可透過進行持續的行,例如電子戰和水下戰。使用MQ-9B無人機對中國南海島礁和海上民兵船艦進行電子戰,干擾和欺騙他們的雷達和無線電,並收集電子情報。無人水下航行器可切斷連接中國島礁與本土之間的通訊電纜、損壞挖泥船、纏住或損毀中國海警船和民兵船隻。

包括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荷蘭《忠誠報》(rouw)、南非《公民日報》(The Citizen)均報導,中國在索羅門群島的軍事擴張,引發區域關注。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澳洲重要企業領袖表示,中國對澳洲籍記者成蕾之審判完全錯誤。加拿大《國家郵》(National Post)報導,加拿大國會表示,中國等威權國家投資加國應接受國家安全審查。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仍於烏克蘭戰爭暗捅西方 索羅門堅持與中軍事合作 國際關注

昨天(30)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從烏克蘭戰爭學習到澤倫斯基的領導模式;中國表面不駐俄,但本質上還是對內宣傳,抹黑西方世界;中國在南太平洋的軍事擴張,引發美紐澳關切,但索羅門群島仍堅持與中軍事合作。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倘兩岸發生衝突,台灣領導人將效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報導指出,資深官員透露,若中國入侵台灣,台灣總統需效法澤倫斯基。澤倫斯基讓人民看到他未逃跑或躲藏,台灣總統亦須效法,絕不能躲躲藏藏。

中國攻台行動將從逮捕、殺害台灣總統等政治及軍事領導人展開。台灣特種部隊則定期演練「反斬首」行動。但從烏克蘭的例子可以看到,領袖必須站出來,才能提振士氣、號召各國支持。官員表示,起初台灣民眾對俄羅斯發動攻擊感到害怕,但烏克蘭奮勇抵抗並成功阻止俄羅斯快速攻佔家園的舉動鼓舞了台灣人民,尤其是民進黨支持者。

民進黨上週民調結果顯示,逾65%受訪者願意在中國犯台時加入作戰行列,較去年10月高出3%;表明不願意戰鬥為25%,較去年10月下降4%

希臘《焦點報》(ESTIA)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在專訪中表示,台灣面臨中國強大軍事威脅。日本《每日新聞》報導,烏克蘭局勢引發台灣危機感,開始檢討徵兵制。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國安局長陳明通表示,中國3年內不會攻擊台灣。另報導,台灣特戰部隊演訓以英文傳達指令,似為與美國進行訓練做準備。

在中國的疫情方面。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加拿大《CBC》均報導,中國封鎖上海,為兩年來最大疫情封鎖,再度引發供應鏈憂慮。

在烏克蘭戰爭的中國態度方面。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中國以中立姿態,卻在國內推動普廷的烏克蘭戰爭議程。報導指出,中國《人民日報》大篇幅宣傳,烏克蘭危機背後藏著美式霸權的陰影,美國主導的北約東擴是烏克蘭危機的根源,美國是烏克蘭危機的始作俑者;並嗆聲美國應反思自身可鄙的角色,徹底摒棄其冷戰思維和霸權行徑。

這種輿論戰,是北京與華府領導的戰後國際秩序進行鬥爭的最新戰線。中國官員公開表示中立,但官媒卻不斷挺俄。中國與俄羅斯結盟,早在3月的烏克蘭戰爭之前已經開始;兩國在2月4日發表5000字的聯合聲明後,這已是不可避免。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肯定亞洲遵守對俄羅斯出口管制,甚至發起自主制裁。報導指出,美國商務部負責出口管理的副助理部長鮑曼(Matthew Borman)29日表示,對俄制裁已約1個月,尚未看到不遵守的跡象,還有許多在俄羅斯經營的跨國企業發起自主制裁。若有任何不遵守的情況,商務部就是要追溯其源頭。

日本、韓、新加坡、台灣都已加入西方主導的制裁行動。中國則公開表態反對制裁,鮑曼表示,美國已和中國政府官員舉行對談,稱有可能針對任何違反美國禁令的中國公司採取執法作為,面臨嚴重後果。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刊登評論指出,冷戰迷霧亦籠罩亞洲。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將推動更強硬對華政策。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索羅門群島聲稱與中國簽署協議是多方發展安全關係的必要之舉。報導指出,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表示,會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是不再認為澳洲等傳統夥伴能滿足其所有安全需求。但他拒絕透露協議內容,僅澄清無意請中國在當地建立軍事基地。

索羅門群島2019年與台灣斷交,轉與中國建交。如今它願意與中國簽署協議,說明美國及其盟國自二戰以來在太平洋地區的主導地位面臨挑戰。南太平洋國家傳統上向澳洲及紐西蘭尋求發展援助,但這些國家也不樂於被頤指氣使,包括在安全事務方面做決定的能力。

蘇嘉瓦瑞表示,索羅門將與任何願意協助解決其國家風險的國家合作。有關索羅門意圖捲入地緣政治權力鬥爭的說法是無稽之談,與中國擬議中的協議並非開放式的邀請,只能根據索羅門群島的需要啟動。傳統安全夥伴始終很重要,但為滿足未來的安全需求,需要多方發展索羅門群島與夥伴的安全關係。

澳洲外交部長潘恩(Marise Payne)表示,太平洋國家最適合向索羅門群島提供安全援助。澳洲總理莫里森表示,這提醒了澳洲,國安在該地區持續面臨壓力和威脅。

《CNN》、法國《意見報》(L’Opinion)、澳洲《ABC》、《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均報導,中國與索羅門的軍事合作,引發區域的高度緊張。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積電盼參與美晶片計畫 美菲進行數年最大規模演習 國際關注

昨天(29)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將投入520億美元晶片計畫,台積電、三星均表態參與;中國在南太平洋的軍事擴張,引發美紐澳關切;美菲在中國聲索的南海,進行7年來最大規模聯合軍演。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國際財經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積電、三星籲美允許外國公司參與520億美元晶片計畫。報導指出,拜登政府已將擴大國內晶片生產能力列為優先事項,英特爾(Intel)曾建議,美國納稅人的錢只應補助國內公司,而英特爾的技術至少落後台、韓對手一個世代。

美國商務部台積電請協助其規劃和實施聯邦資助晶片產業,台積電回應時表示,基於總部所在地做出的任意偏袒和優惠待遇並非有效的方式,美國應該專注於開發先進技術以提高競爭力;呼籲美國改革移民政策,以便吸引外國人才推動創新。三星則附和台積電說法。

台積電正在亞利桑那州建造價值120億美元的晶圓廠,目標在2024年開始生產5奈米晶片。三星則正在德州建造價值170億美元的工廠。英特爾在俄亥俄州新建價值200億美元的晶片中心,並在亞利桑那州新建兩座工廠。美國眾議院、參議院立法版本正在協商,但不太可能在5月底前敲定。

在烏克蘭戰爭下的中國態度方面。美國《CNBC》刊登「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主席肯普(Frederick Kempe)專文,稱習近平押注普廷是其任內最危險且短視近利的決定。專文指出,如果普廷在這場戰爭撤軍、失利或下台,將威脅到習近平在20大的地位。習近平必須開始考慮普廷垮台的後果。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在布魯塞爾稱習近平縱容普廷。

對習近平來說,所有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尤其在採取一系列行動整肅其潛在對手後,已經累積足夠的改變情緒。普廷的失敗,可以見證到,習近平更加自信和強硬的全球作法,習近平加強打壓中國私營部門的權力和自由。如果習近平獲得第3任期,中共菁英將會擔心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命運。有傳言指出。中國控制疫情的神話正在破滅。

而這些不利因素,碰上習近平和普廷於2月4日簽署長達5300字的聯合聲明;任何辯解習近平事前不知俄國將入侵烏克蘭的說法,都是天真的。習近平需要確保北方邊境的安全、繼續獲得俄羅斯的能源、藉俄羅斯在各地擾亂分散美國注意力。即使剩下虛弱的普廷也好過沒有普廷。但普廷確實已對中國全球利益造成挫敗。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專文探討,中國將因俄烏戰爭受益。日本《讀賣新聞》刊登前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專文,稱美日應強化戰時指揮及武器合作。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紐、澳對中國及索羅門的協議感到憂心。報導指出,上週外洩的文件顯示,中國可能在索羅門群島加強軍事部署,包括軍艦訪問。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表示,週末已與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通話討論,計劃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總理商議此議題。阿爾登表示,中國軍隊可能部署在索羅門群島令人深感憂心,這類舉動可能造成區域軍事化,以太平洋地區的安全而言,看不出這類需求和部署的理由。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指出,這只會讓地方、區域與國際社會憂心北京將其內部安全機構片面擴張至太平洋。

草擬協議的內容顯示,中國能以協助維持社會秩序等理由,在索羅門群島派駐軍警人員和其他武裝部隊,也能派軍艦至索國停靠或進行補給。目前尚不清楚此安全協議何時定案、簽署或生效。

索羅門群島2019年將對台外交承認轉至北京,2020年11月發生暴動。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Manasseh Sogavare)援引條約向澳洲求助,短短數小時內,澳洲警方即飛往馳援。索羅門群島反對陣營領袖瓦爾(Matthew Wale)表示,早於去年8月就向澳洲駐索羅門群島高級專員史崔翰(Lachlan Strahan)示警,其政府正與北京就安全協議展開協商,可能導致中國建立軍事基地。

澳洲《ABC》、法國《世界報》(Le Monde)均報導中國意圖於索羅門群島軍事擴張。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菲美舉行近年來最大規模聯合軍演。報導指出,美國、菲律賓28日展開自2015年以來規模最大的聯合軍演,今年的「肩並肩」(Balikatan)共8900士兵參與,包含實彈演習、兩棲攻擊車訓練。菲國防部長羅倫沙納(Delfin Lorenzana)在聲明中表示,這向世界傳達訊息,兩國同盟關係堅定更勝以往。

應菲律賓總統杜特蒂要求,2017年肩並肩演習部署的士兵被削減至5500名,幾乎腰斬,並取消所有戰鬥相關演習。2018年、2019年恢復實彈演習。2020年因疫情取消。去年僅640人參加演習。美國指揮官巴格倫上校(Major General Jay Bargeron)表示,最新舉行的演習旨在提高該國的防禦能力和應對危機的備戰能力,不應被視為武力的展示。

菲律賓現轉而對中國的作為提出更多批判,包括民兵船在具爭議的南沙群島外「大批集結」,以及對菲律賓軍事補運任務進行阻撓。馬尼拉最近也因中國海軍船艦非法闖入並徘徊不去,召見中國大使。

《美聯社》、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均報導,美菲在台灣附近海域展開軍演。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中國將於31日開始審理主播成蕾間諜案。

記者鄭信貞

不袖手中國武力犯台 印太司令示警:美國隨時做好準備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也引發國際高度關注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基里諾(John Aquilino)指出,在中國逐步升高軍事施壓台灣之際,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行動,凸顯了中國對台灣構成的嚴峻威脅,他提醒,必須針對中國對台動武的可能性,隨時做好準備。

《金融時報》專訪阿基里諾。他指出,中國從在台灣周邊、南海愈加咄咄逼人的軍事活動,到迅速擴張核武軍力、試射高超音速武器;他說,不認為有人會在5個月前預料到侵略烏克蘭行動,因此得到的教訓是,美國必須隨時做好準備。

阿基里諾說,北京肯定已經改變其軍事活動,適用於在台灣周邊,海上、空中活動增加,都在對台灣施壓。所以美國要做好準備,確保萬一有任何行動,將與盟邦一起行動。

阿基里諾提及中國的高超音速武器,強調這是攻擊性武力,有很多用途,肯定是在破壞區域穩定,因為這種武力能夠用來對付該區域任何對象。

阿基里諾也提醒,中國核武非常大幅增加,五角大廈預測中國的核彈頭數量將在這個10年內超過1000枚。印太司令部正與主管美國核武的戰略司令部共同提供整合嚇阻力,因應這項威脅。

記者鄭信貞

國際挺台不斷》歐洲議會外委會通過印太報告 肯定台灣為重要夥伴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昨(22)通過「歐盟與印太地區安全挑戰」報告,指台灣為重要夥伴、民主盟友,駁斥中國企圖將烏克蘭戰事與台海局勢類比,指兩者情勢有巨大差異。

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以56票贊成、8票反對、12票棄權通過「歐盟與印度太平洋地區安全挑戰」報告。強調印太地區擁全球6成人口,是重要地緣政治區域,歐盟應強化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及航行自由,敦促歐盟與合作夥伴更密切地合作。

報告點名中國軍事快速擴張,日益強硬的行為、蓄意反覆侵犯台灣防空識別區及愈來愈激進的言論及媒體宣傳,導致印太地區緊張局勢加劇。呼籲歐盟在印太地區應與美國、英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等其他自由民主國家盟友密切合作。

報告點名台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的重要夥伴和民主盟友,支持台灣民主發展。另歡迎台灣在促進印太地區特別是台灣海峽的和平安全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重申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

報告也駁斥中國企圖將烏克蘭戰事與台海安全局勢相提並論,強調兩者在歷史背景以及在當前區域及全球情勢中存在明顯差異。

報告草案接續會再送歐洲議會全體會議討論。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