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1 月 14th, 2024

世界看台灣》美準助卿擬強化對台灣關係、共機繞台破紀錄 國際矚目

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刊登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希爾曼(Jennifer Hillman)的專文,稱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 現在正是時候。《路透》(Reuters)報導,準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表示,美國應在所有領域與台灣發展更緊密關係。

昨天(16)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務院亞太助卿被提名人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在參議院聽證會強調美台關係至關重要,將進一步發展與台灣的強健關係;共機再次刷新紀錄,單日28架次擾台,都受到國際矚目。而G7峰會聲明挺台、北約峰會聲明抗中,也是國際新聞焦點。

在台灣的疫情方面,日本《Wedge》專訪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談協助台灣疫苗內幕,包括台灣期待能獲300萬劑疫苗,而日本是把當時能取得的124萬劑全給台灣。印尼《《余世甘日刊》(DI’S Way Harian)刊登評論指出,蒙古疫苗仰賴中、俄供應,台灣則自行研發疫苗。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刊登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希爾曼(Jennifer Hillman)的專文,稱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 現在正是時候。專文指出,美台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還不夠,應該談判簽署。台灣是美國第9大貿易夥伴、第7大農產品出口國,2020年貿易總額達900億美元;與台灣的貿易為美國提供超過20萬個就業機會;台灣在全球技術供應鏈中也佔據中心地位,尤其是半導體。美台貿易重於與印度、法國、義大利;且台灣還有重要的地緣關係、也是全球議題夥伴。

專文指出,自2007年來,美台貿易關係未能跨越台灣對美國進口農產品設置的壁壘;主要障礙是台灣禁止進口美豬、美牛,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為此暫停TIFA談判,在台灣有條件進口美牛後,2013年至2016年恢復談判,川普政府2017年再次暫停。蔡英文總統認知到上述障礙,於2020年8月宣布將取消美豬、牛禁令,引發國內政治強烈反彈,並將於8月舉行全民公投。儘管川普政府強調美台關係的重要性,但可能因中國退出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而未與台灣展開貿易談判。

美國貿易代表署已確定可能在談判中解決的其他問題,包括米、基因改造食品、牛肉末、動物副產品的壁壘;還可能力促台灣降低蒸餾酒、大型摩托車、蘇打粉的關稅,並在製藥、醫療器械領域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台灣還有空間更有效地打擊著作權侵權,特別是在網路盜版。

儘管美國國會對簽署新的自由貿易協定缺乏興趣,但在很大程度上支持與台灣達成協議。2020年秋,跨黨派50名參議員致函,呼籲時任美國貿易代表賴海澤(Robert Lighthizer)朝與台灣達成全面貿易協定努力。眾議院於2020年通過「台北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呼籲美國貿易代表署加強與台灣的雙邊貿易和經濟關係。 .

隨著中國軍力和信心增強,美國需要找出更多方式來繼續嚇阻中國的冒進舉措。除經濟利益之外,貿易協定將向中國發出重視與台灣關係的強烈訊號,增強台灣的信心,使其在應對中國時具有優勢。

專文指出,台灣僅與新加坡、紐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中國已向其他國家施壓。如果沒能力參與貿易自由化,台灣經濟將會落後,而增加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美台貿易協定可為其他國家與台北展開談判提供政治掩護。專文認為TIFA還不夠,應該採取更具野心的作法,讓蔡英文可促成與美國的貿易協定。

美國《CNN》、《新聞週刊》(Newsweek)則報導,中國創紀錄地單日派遣28架次軍機擾台。《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刊登專文表示,美國與台灣應在能源與外交政策上團結合作。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準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表示,美國應在所有領域與台灣發展更緊密關係。報導指出,康達認為華府應該展現決心與承諾,落實對台灣「堅若磐石的責任」,抗衡中國壓力。美國必須在所有領域與台灣進一步發展堅實的關係。

被問到是否改變「戰略模糊」的立場,改而更明確承諾在中國武力犯台時防衛台灣。康達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數十年來確保台海的穩定與台灣的安全;現狀和安全局面的維持可視情況調整,在北京對台灣的強勢與霸凌行為日益增加,美國的回應也必須隨之調整。康達稱拜登政府採行的對台關係新準則「已大幅鬆綁」,顯然是為了進一步發展台美關係和雙邊夥伴關係。

康達也指出,華府應採取行動,讓對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進行種族滅絕行動的中國領導人負責;利用美國政府所有可用工具,讓犯下此等暴行的領導人負責。

《路透》也報導,台灣通報至今最大規模的共機侵擾行動。報導指出,中國在15日出動28架次軍機侵擾台灣空域,打破4月12日有25架共機入侵的紀錄;這發生在G7峰會聯合聲明挺台之後。

美國資深官員表示,為因應日漸增加的中共威脅,將持續深化非官方安全關係,確保台灣有充足的自衛能力。五角大廈發言人稱,此舉破壞穩定,並增加誤判風險。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康達表明應拉近台美關係,但對新架構持保留態度。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日本《讀賣新聞》均報導,破紀錄的28架次共機侵擾台灣。

在與中國相關的國際外交新聞。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國駁斥北約聲明,辯護其國防政策。報導指出,中國駐歐盟使團駁斥北約(NATO)宣稱北京係「安全挑戰」的聲明,瞎扯中國是和平的力量;抨擊這是冷戰思維延續和集團政治心理作祟。

華府已點名中國為特別的威脅,尤其是在南海,還企圖恐嚇自治台灣。中國使團稱,北京的軍事支出遠低於北約盟國,中國將堅決不移地捍衛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北約領袖表示,中國正在努力破壞全球秩序,中國的目標和獨斷的行為,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及與聯盟安全相關的領域構成系統性的挑戰。中國使團辯稱,北京的軍隊純粹是出於防禦目的,而其軍事現代化則是正當合理、公開透明。還嗆聲,中方不會對任何人構成系統性挑戰,但如果誰要對中方進行系統性挑戰,中國不會無動於衷。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G7與北約相繼譴責中國,顯示反制中國的集體行動逐漸成形。《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北約視中國為全球安全挑戰。

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The Toronto Sun)社論認為,G7在對抗中國劣行上光說不練。「加拿大廣播電視公司」(CBC)報導,北約戰略轉向,強硬對付中國。

《路透》報導,日本將於16日向越南提供100萬劑疫苗。

《法新社》報導,中國反擊北約的「中國威脅論」。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刊登評論指出,想對抗中國的話,G7須改變思維模式。

西班牙《ABC》、《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北約對中、俄軍事關係感到不安,升高抗中論調。《世界日報》(El Mundo)報導,中國抨擊G7政治操縱。墨西哥《財經日報》(El Financiero)報導,中國痛批華府籌組反中聯盟。

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報導,中國否認北約的指控。希臘《國家報》(Ethnos)報導,北約對中、俄發出明確訊息。南非《公民日報》(The Citizen)報導,G7劍指中國。智利「Infogate」報導,美國針對台灣議題、武漢肺炎起源,向中國施壓。

澳洲《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專家指出,中國對澳洲鐵礦石之依賴,是習近平的「戰略弱點」。《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澳洲民眾不信任習近平領導的中國。紐西蘭《紐西蘭廣播公司國家廣播電台》(National Radio, Radio New Zealand)報導,中國指控北約國家抱持冷戰心態。《道明郵報》(The Dominion Post)報導,大部分紐西蘭人視中國為敵人而非朋友。

日本《讀賣新聞》社論指出,民主國家藉G7共同聲明,展現團結姿態。《每日新聞》社論則認為,G7對中政策不應招致世界分裂。《朝日新聞》報導,G7峰會聯合公報提及台灣,是對中國之強烈警告;這是中國自食「戰狼外交」惡果,可能重新調整外交戰略。《日本經濟新聞》指出,G7聯合公報藉台灣、基礎建設議題團結抗中,能否贏得開發中國家信任將是課題。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