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4 月 12th, 2024

國際輿論

世界看台灣》日副相禦台說引發關注 中國霸道全球反感

昨天(6)世界怎麼看台灣?日本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表示,中國若侵犯台灣,日本應將此視為的「存立危機事態」,依安全保障相關法制行使集體自衛權,日、美就必須一起防衛台灣。這番說法引起日本國內高度關注。而中國長期的霸道行徑、對台施壓,則引發各國反感。

在台灣的疫情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台灣國產疫苗緊急授權流程,引發親中派反彈。《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台灣彰化的防疫旅館失火,造成4人死亡。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隨著疫情緩解,台灣打算放寬限制。報導指出,行政院5日認為台灣有放寬限制的空間。台灣在5月以前,連續好幾個月沒有或僅有少數社區傳染發生;之後本土病例激增,台灣發布對群聚的限制措施,包括關閉娛樂場所、限制餐館不得內用。行政院長蘇貞昌認為,目前尚未滿足完全解除三級警戒條件,但各行各業的限制措施都有合理調整的空間。請有關部門提前規劃和準備。

報導指出,台灣從未全面封城,關鍵的半導體業大致未受影響。但邊境仍對所有人關閉,旅客都必須接受嚴格的隔離措施。相較其他國家,台灣本土感染的爆發規模較小,但政府採取極為謹慎的作為。

在台灣的財經新聞。德國「新聞電視台」(NTV)報導,台積電稱霸晶片市場,是台灣對抗中國的盾牌。阿根廷《ABC世界日報》(ABC Mundial)報導,美國再度認同台灣打擊人口販運表現。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封面。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中國公布以彈道飛彈襲擊台灣的模擬影片。報導指出,由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出版的雜誌《艦船知識》發表短片,匯集導演、編劇、網路使用者針對「解放台灣」所展現的「智慧和創新想法」。包括發射數百枚導彈,台灣戰機尚未起飛即被摧毀、破壞台灣防空導彈之後、擊沉台灣軍艦。而習近平也在百年黨慶表示,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台灣民選總統蔡英文則拒絕承認「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若中國想攻台,還是要顧慮美國的反應,因為美國對台有安全協議。

法國《解放日報》(Libération)專訪外交部長吳釗燮,他指控中國企圖在台灣製造混亂。吳釗燮在專訪中說,台美近期重啟TIFA協商,台美經貿可望出現更多合作機會,進一步深化台美雙邊互補利益。

針對中國對台的軍事及假訊息威脅,吳釗燮表示,中共軍機近年在台灣周邊頻繁演訓,也透過內容農場或中國網民大量散播假訊息,以混合戰方式持續對台發動攻擊,依據瑞典哥德堡大學的研究顯示,台灣遭受假訊息攻擊程度是世界第一。台灣除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外,也獲得理念相近國家及國際社會的支持,兩岸議題現已成為區域及全球的關注焦點。

台灣政府始終秉持「維持現狀」的立場,強調我方願意在平等基礎上,與對岸展開對話;台灣盡最大努力維持台海現狀及區域的和平及穩定,也期盼對岸承擔應有的責任,未來並將持續捍衛民主及自由價值,與美、英、法及歐盟等理念相近國家合作,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吳釗燮也提到,近年香港局勢證明,中國政府承諾的「一國兩制」實為強行推動「一國一制」;目睹香港情勢發展,台灣人民將更加堅定捍衛自身的民主自由體制,我國政府會守護台灣的民主自由而奮戰到底。

日本《讀賣新聞》、《西日本新聞》、《朝日新聞》均報導,麻生太郎表示,中國若侵犯台灣,日本應將此視為的「存立危機事態」,依安全保障相關法制行使集體自衛權,日、美就必須一起防衛台灣。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中國充耳不聞式的外交,讓歐洲國家展現強硬態度。報導指出,中國在歐洲失去朋友的速度,可能比獲得朋友的速度要快。主要源自3月份對歐洲制裁的報復。布魯塞爾智庫「俄歐亞研究中心」(CREAS)主任方嫻雅(Theresa Fallon)表示,北京透過其「充耳不聞式的戰狼外交」猛烈辯護其政策造成了反效果,導致整個歐洲採取進一步強硬的立場。北京的回應是對「民主國家結構」的攻擊。如果他們認為這樣不會受到反擊,那就大錯特錯。

美國總統拜登6月在G7封會、北約封會,結盟歐洲對抗中國。方嫻雅表示,歐盟採取緩慢但協調的方式,確保其成員國及其關鍵基礎建設免於受到來自中國或其他人過度的外部影響。中國在歐洲最大的障礙之,可能是精英與公眾輿論之間的「巨大分歧」,這種不信任的程度很高。

「皮尤研究中心」6月30日公布的民調結果發現,包括歐洲在內的大多數先進經濟體對中國的負面看法仍「接近歷史高點」,中位數為66%。倫敦大學亞非學院中國研究所主任曾銳生表示,當北京決心表現出無視英國、背棄「中英聯合聲明」的義務,在香港、新疆問題「恣意妄為」時,英國政府意識到黃金時代談話「無法延續的本質」。但中國對英國的外交政策並無根本性的變化;發生變化的是英國對中國政策的看法及理解。

《福斯》(Fox News)報導,美國媒體報導中共百年黨慶的慶賀語氣示警。報導指出,《CNN》最近被嘲笑為「習NN」,因為它宣稱習近平是慶典中的明星;《ABC》則在「推特」稱中共黨慶是「派對時間」。

作者章家敦認為,這是因為很多新聞機構都想在中國做生意,所以他們願意輕描淡寫地報導。而習近平對其他國家有領土意圖、想要發動戰爭,這點並沒有被指出。相較於中國有共產黨主導的中國媒體,美國的媒體卻不愛國。

前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的史達偉(David Stilwell)說,中國專注於政治戰、訊息戰、進入美國的系統、推動中國的訊息。確實因為經濟上的誘因,致許多新聞機構對中國採溫和態度,但部分是記者單純沒有好好準備。以及擔心簽證問題,這會影響駐北京記者的報導。史達偉還批判《NBC》主持人陶德(Chuck Todd)要求對批中言論自我審查的態度,這是最糟糕的迎合方式。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社論提醒,全球應嚴正看待習近平之「頭破血流」警告。社論指出,習近平的發言表明,中國將對全球民主國家及鄰國構成與日俱增的威脅,特別是台灣。美國前總統川普、國務卿龐皮歐讓外界誤以為美國無端升高與中國的言詞交鋒,並發動失焦的貿易戰。習的演說就提醒世人,中國確實對全球秩序及世界和平構成威脅。

社論說,習堅稱「中國從未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這否認中國在西藏、新疆地區的行為。其「必將在中國人民用血肉築成的鋼鐵長城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之言論,在台灣議題尤不容漠視。習似將併吞台灣、鎮壓維吾爾人、香港自治視為其政治遺緒。

《紐約每日新聞報》(New York Daily News)社論指出,中共百年,留下長期壓迫的遺產。

比利時《 法語國家廣播電視台》(RTBF)報導,中共百年,是否過度沉醉於經濟上的成功?西班牙《ABC》報導,中國囤積原物料,對全球工業發展造成致命影響。愛爾蘭《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刊登評論,中共百年的壓迫沒有什麼好宣傳的。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社論指出,面對自己當年對原住民的罪惡,並不意謂必須在獨裁者面前退縮。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社論指出,區域盟邦應齊心協力。《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中國指責澳洲阻撓巴紐疫苗協助事宜。「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刊登專文諷刺,這個偉大、光榮、正確的共產黨。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威脅台灣日盛 美日都有可能改變戰略模糊立場

昨天(5)世界怎麼看台灣?在中國展現更霸道的態度,且對台武嚇從未鬆手之際,美國、日本都有可能改變原先的戰略模糊立場,以更積極的態度防止中國介入台灣,出兵協助台灣。至於台灣在國際疫苗採購,能見度更高,國際媒體多關心台灣是否能排除中國的干擾,順利採購。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Novavax公司表示,台灣有透過COVAX取得該公司疫苗。報導指出,台灣採購的疫苗包括向COVAX訂購的476萬劑,迄今僅自COVAX獲取略多於60萬劑,全為AZ疫苗。Novavax透過email發布的聲明表示,台灣選擇透過COVAX取得NVX-CoV2373疫苗。但未提供更多細節。

《路透》另報導,鴻海與台積電已就BNT疫苗達成初步採購協議。報導引述3名消息人士指出,郭台銘、台積電2日與上海復星達成協議,並簽署法律文件,各自採購500萬劑BNT疫苗。簽署的協議包含相關法律文件,但沒具體的交貨日期,因為全球疫苗仍供應不應求;但疫苗將從德國製造廠直接運往台灣。消息人士指出,德國政府在努力幫助台灣獲得BNT疫苗,加快談判速度。德國政府不想留下因中國壓力,而不出售疫苗給台灣的印象,因此持續推動BioNTech與台灣的談判。BioNTech拒絕回應;鴻海和上海復星因在非營運時間內,均未回應報導內容;德國外交部不願評論;台積電簡短聲明說,目前仍在進行洽談。

《路透》、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均報導,台灣因為疫情的考量,延後公投選舉。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數百名台灣民眾預訂關島疫苗觀光行程。立陶宛「15 min.lt」報導,台灣民眾因感謝立陶宛捐贈疫苗,紛紛捐款給該國的社福機構,各機構都非常驚喜,並讚嘆國家捐贈少數的疫苗,能獲得這樣的回報。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房市續熱,不受疫情及中國軍事擾台影響。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刊登深專欄作家威爾(George F. Will)的專文指出,「戰略模糊」不再是美國審慎的對台政策。威爾指出,50年前,季辛吉以胃痛為由,從巴基斯坦飛往北京會晤周恩來,盼中國能邀請尼克森訪問中國。周恩來表示,前提必須是美國承諾台灣屬於「一個中國」。50年後,台灣成為蓬勃繁榮的民主國家,中國則成為歌頌習近平之平台。現在的中共,已與馬克斯無關,而與列寧密切相關。在刪除任期限制後,習近平以監控統治國家,其剝奪人民隱私之程度遠超乎列寧所能想像。

威爾指出,最近《經濟學人》引述某「美國資深國防官員」說法表示,全球從未見過如此大規模、與衝突無關的軍事擴張。台灣政府深刻體認到,捍衛台灣良善成功之民主,本質上並非其他人之重大利益。該文也引述歷史學者佛格森(Niall Ferguson)看法,稱倘台灣為中國所侵吞,將係美國之「蘇伊士運河」危機。

威爾指出,共和黨籍眾議員瑞森紹爾(Guy Reschenthaler)、共和黨參議員史考特(Rick Scott)共同提出之「防止台灣遭侵略法案」(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提到,敦促美國與台灣舉行聯合軍演,呼籲總統或國務卿訪台,並邀請台灣總統赴美國國會演講。儘管這種直接干預外交政策的法案不會通過,挺台國會議員可宣稱,「戰略模糊」不再是美國的對台政策。其中的原則為國家須知悉自身意志,並確保敵人也清楚明白。

《富比士》(Forbes)則刊登美國軍事記者艾克塞(David Axe)的專文,稱日本愈來愈可能為台灣而戰。他分析,美國明顯地需要日本支持,才能嚇阻中國犯台;美國在日本的沖繩、本州都有空軍基地,橫須賀、佐世保港也有美軍進駐,理想狀況下,日本政府不僅得允許美軍從駐日基地起飛,且日本軍隊也得參戰。文章觀察日本官方的說辭,這種可能性正逐漸增加。日本防衛大臣中山泰秀在6月28日的線上活動提到,與台灣是一家人,台灣的領土完整性和「保護沖繩具有清楚的連結」,沖繩與台灣的關係就像「鼻子與眼睛」。

若解放軍犯台有兩套劇本。首先是繞過巴士海峽,台灣正在打造的200架F-16,就是針對巴士海峽巡邏。再者,就是穿越宮古海峽,這就是中共航艦遼寧號4月對菲律賓和南海嚴加部署的原因。若日本參與台海戰事,宮古海峽將成為全世界最危險的水域之一。日本已在宮古海峽附近島嶼部署新雷達與反艦飛彈,也添購F-35B戰鬥機;日本潛水艇也可能在此等候中國戰艦,巡邏的日本戰鬥部隊群也將在日本新航艦的保護下,加入反艦與地對空飛彈協防。

瑞士《德文公共廣播電視》(SRF)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百年黨慶發言,威脅台灣。希臘「ALT.gr」報導,台美展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土耳其《國家通訊社》(AA)報導,台灣展現出自我防衛的決心,敦促中國以史為鑑。日本《西日本新聞》也報導,台灣表示堅定捍衛國家主權與民主自由。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專欄作家Joseph C. Sternberg的專文,稱北京百年來僥倖躲過危險,但此並非持久穩定的保證。文章指出,北京在政治上厚顏無恥地撐過許多大事,包括日本佔領、內戰、毛澤東統治、國際貿易夥伴和戰略對手的不滿,一再破除中國崩潰的預言。現在習近平統治的中國,比過去數十年更加強勢。

然而,若干挑戰正陸續出現,這些問題都不會即刻導致該政權滅亡,但是抵制中共將永久統治這種假設的充分理由。包括經濟成長收益的分配問題,不平等的本質可能正在發生變化,較貧窮的父母不太可能將子女提升為中產階級;這種發展將會如何改變人民對中共經濟管理的看法。另外是國際社會對北京的態度迅速改變,全球對中國的耐心正消磨殆盡。然而。

在中國開始想像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之際,貿易夥伴還會如此容忍其在經濟改革、人權和其他問題上的過失?而中國對出口的依賴引發尷尬的問題,這個經濟總量本身是否在很大程度上是世界其他地區忍耐的結果,而這是可以被撤銷的。

美國《美聯社》(AP)、法國《費加洛日報》(Le Figaro)、比利時「Business AM」、西班牙《ABC》均報導,習近平在百年黨慶的強硬發言,對全世界發出的恐嚇。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中國在沙漠新建飛彈發射井,強化其核武能力。「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刊登專文分析,如何回應中國在南海的灰色地帶戰術。

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The Toronto Sun)社論批評,加拿大參議院在中國問題上犯下大錯。《加拿大廣播電視公司》(CBC)刊登專文指出,為何抵制北京奧運,將給予中國政府獨特的文化打擊。

日本《產經新聞》社論砲轟,自民黨居然向中國共產黨發出賀電,黨幹事長二階俊博不知恥嗎?《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共產黨須努力縮小與世界的鴻溝。

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中國增加核子武器「令人憂慮」。《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刊登專文分析,中國在澳中關係中,以像老虎般的咆哮,掩飾其危險脆弱性。《澳洲人報》另報導,日澳強化軍事合作以防禦中國。

紐西蘭《紐西蘭廣播公司國家廣播電台》(RNZ)報導,工黨議員違背黨規,公開指責中國摘取器官。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自購疫苗到貨、TIFA討論放寬疫苗貿易 國際關注

昨天(30)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向美國自購的莫德納疫苗到貨,加上TIFA復談將討論台美間放寬疫苗貿易,美國白宮公開表示台灣疫苗供應管道被切斷,都是世界關注的焦點。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強調台灣的重要性,陸續在各國輿論引發迴響。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更多莫德納疫苗將運抵台灣。報導指出,副指揮官陳宗彥29日證實,41萬劑莫德納疫苗將於30日抵台。台灣已訂購505萬劑莫德納疫苗,政府先前證實將於30日到貨,但未直接說明將有多少疫苗。台灣迄今已收到485萬劑疫苗,其中124萬劑為日本捐贈、250萬劑則為美國捐贈;日本承諾加贈100萬劑疫苗,立陶宛也將提供台灣2萬劑疫苗。

台灣已訂購1000萬劑AZ疫苗、476萬劑COVAX疫苗,亦向兩家國內研發本土疫苗的廠商訂購1000萬劑疫苗。台灣爆發的本土疫情已逐漸受到控制,但政府仍擔心少數具高度傳染力的Delta病毒株個案。

荷蘭《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專訪前副總統陳建仁,他表示台灣全力應對疫苗問題。

在台美TIFA重啟,《路透》報導,台灣將在與討論放寬疫苗貿易。報導指出,蔡英文總統29日表示,台灣將在TIFA與美國討論放寬疫苗進出口,這將有助於控制疫情。就是簡化疫苗和其他醫療物資的進出口程序,這些實質合作對現階段的疫情控制將會帶來重要的助力。已經請談判團隊務必全力以赴。如果台灣的疫情得到控制,經濟波動減少,就能夠為印太地區的和平繁榮多一分貢獻。

報導指出,台灣是主要半導體生產國,半導體的全球短缺已在全世界造成迴響,不過台灣的本土疫情爆發並未對供應產生實質性影響。而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表明,台灣的疫苗供應管道被切斷了。拜登政府曾表示,中國利用疫苗在全球進行政治脅迫,包括企圖「低劣地」阻撓民主台灣的疫苗採購能力。

陳時中則表示,台灣不會放棄任何機會,目前正檢視自身為國際藥廠生產疫苗的能力;正盤點國內廠商的產能、意願、分工,之後談的時候會比較順暢。

在台灣的外交方面。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白宮發言人莎琪強調,美國對台支持堅若磐石。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在中國假訊息猛攻下,台灣的團結出現裂痕。

包括美國《彭博》(Bloomberg News)、《CNN》、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塞爾維亞「kurir.rs」、希臘《每日報希文版》(H KAΘHMEPINH)、印尼《應時日報》(Kontan)均報導,日本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28日在「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演說時,質疑包括美日等多國遵循的「一中」政策。並表示,民主國家必須保護彼此,所以我們必須保護作為民主國家的台灣。

德國「GermanZ」刊登外交部長吳釗燮專文,期待G7及北約峰會後,西方能更大力挺台。越南《法律報》(Bao Phap luat)引述吳釗燮的專訪,強調台灣須為可能與中國發生的軍事衝突做好準備。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代表因「一個中國」爭執,離開澳門。日本《每日新聞》報導,中國統一台灣之企圖,因美國加強對台軍事關係而陷入瓶頸。

在中國的政治、外交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國想要外交戰狼收斂言行,但民族主義構成阻礙。報導指出,中國高層正竭力緩和其強硬的「戰狼」外交,但中國的民族主義熱情已削弱這項努力,隨著中共慶祝建黨百週年,這熱情只會加劇。

中國4月即召開高層會議討論緩和中國的強硬外交作法,擔心該戰略已疏遠美國和其他國家,從而使中國經濟遭到孤立。他們還討論在10月的G20峰會安排拜習會,盼能緩和美中緊張。中國外交部正採取措施撤回強硬作風,包括草擬關於外交官使用「推特」的指導原則,但擔心過於明顯的軟化則會激怒大批民族主義網民。

習近平本人則發出混雜訊號。5月與資深中共官員會面時,敦促努力在國外為中國樹立「可信、可愛和受人尊敬」的形象;卻也要求外交官在捍衛中國免遭屈辱時表現出「戰鬥精神」。

這凸顯出,北京在駕馭共產黨在國內的聲譽和國外對其看法之間日益強烈的對比時,所面臨的困難。在川普執政期間呈現的人權、技術、疫情起源的雙邊衝突,在拜登上任後仍持續,拜登已尋求與盟友建立更為協調的關係以向北京施壓。而美國人對中國的看法變得越來越負面,10個美國人中,就有9人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或敵人。

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副教授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表示,中共培養民族主義的方式使北京難以在與其核心利益相關的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黨可以控制這種民族主義,但這麼做將需要付出他們可能不願或無法支付的政治資本。一些以強烈支持北京優先要務而著稱的中國媒體人士,已經歷收回其措辭的困難。民族主義式的黨營小報《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批評某國營「微博」似在嘲笑印度疫情危機後,就成為中國社群媒體的謾罵目標。

《彭博》刊出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Hal Brands評論,認為拜登正在重組打贏冷戰的民主聯盟,但對中國可能無效。《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也刊出Hal Brands評論,稱拜登的外交政策定調為民主與專制之爭。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The Toronto Sun)報導,中共政權正利用加拿大原民寄宿學校事件,掩飾自身種族滅絕行為。匈牙利「portfolio.hu」報導,亞洲是否正在形成新的反中聯盟?

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傲慢與自信可能是習近平致命弱點。報導指出,習近平自視為現代中國第3位「改革派」領導人,不必與胡錦濤、江澤民遵循同樣規定,這能破壞過去40年來中國經濟成功的基礎。澳洲《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人權觀察組織揭露,留澳中國學生遭中國政府支持者騷擾和監視。紐西蘭「」(紐西蘭廣播公司國家廣播電台)(RNZ)報導,前白宮國安顧問指出,紐西蘭不願陷入美中之爭,但可能因此奉送給中國經濟脅迫的力量。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叫囂台灣只剩統一之途 吳釗燮反嗆台灣會讓中國付出代價

昨天(25)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國防部對於上週派出28架次軍機擾台,叫囂台灣的未來在於「統一」;開嗆美國,中國的發展和成長不會被任何力量所阻止。外交部長吳釗燮則接受《CNN》專訪,表明台灣需要為與中國的軍事衝突做好準備,台灣無法接受與中國統一,也會讓中國明白,如果他們想對台灣發動戰爭,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正在討論疫苗護照。報導指出,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表示,台灣正就新疫苗護照事宜與國際機構討論,這可能有助於鬆綁長期實施的旅遊限制。台灣為了避免更多的境外移入個案,對於開放其嚴格管制的邊境,目前正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周志浩希望,能夠儘快與國際社會接軌,但未提供細節。

雖然台灣已允許郭台銘、台積電代表政府,與德國BNT藥廠進行談判。但國際上用此方式採購是非常少見的。報導稱台灣染疫人數逐漸穩定、疫情爆發規模也相對較小,但目前的感染案依然讓政府感到不安。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台灣延長防疫措施至下月。比利時《歐盟政治報》(Politico.eu)、《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均報導,立陶宛在中國壓力下,向台灣捐贈疫苗。

在台灣的兩岸外交新聞。《CNN》專訪外交部長吳釗燮,表明台灣需要為與中國的軍事衝突做好準備。報導指出,吳釗燮在中國大規模軍機擾台1週後的23日接受專訪,強調台灣需要為可能發生的軍事衝突做好準備。吳釗燮說,台灣不能抱持僥倖心理,必須做好準備,要相信中國可能犯台。他說,自己很「榮幸」成為共產黨的目標,威權主義不能容忍真相,他不在乎被攻擊。

報導指出,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長期拒絕所謂「九二共識」。吳釗燮表示,台灣無法接受與中國統一,尤其是香港的事件顯示,維護台灣主權至關重要。台灣人民希望維持現狀,現狀就是不受中國管理或統治。吳釗燮指出,除了武力,中國也利用混合戰破壞民眾對台灣民主的信心。透過假訊息宣傳、軍事恐嚇造成台灣人民的高度焦慮。包括誇大台灣的肺炎死亡人數、稱美國寧願為寵物接種而非送台灣更多疫苗。

吳釗燮說,在中國對南海擴張的野心,台灣有其重要性。台灣必須進行不對稱戰爭,讓中國明白,如果他們想對台灣發動戰爭,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代價。

匈牙利「匈牙利金融新聞網」(portfolio.hu)、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均引述《CNN》對吳釗燮的專訪。

《路透》報導,美國駐台副代表谷立言表示,美方不再將台灣視為其與中國關係的問題。報導指出,美國像多數國家一樣,與台灣並無正式外交關係,但卻是其最重要的國際支持者;雖北京非常不滿,拜登政府則以行動重申這種支持。谷立言(Raymond Greene)表示,過去3年數不清與台灣夥伴舉行過多少次會議,其中甚至不曾提到過「中國」,這反映美台關係的根本變化;美國不再將台灣視為美中關係的「問題」,視為是對全球人民渴望更正義、安全、繁榮和民主世界的一座燈塔。

《路透》另報導,中國在大規模演訓後表示,台灣的未來在於「統一」。報導指出,中國國防部發言人任國強24日回應上週派遣28架軍機擾台時叫囂,台灣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其未來在於與中國「統一」,且台灣不能依賴美國。任國強說,這樣的演訓是對當前台海安全形勢和維護國家主權需要採取的必要行動。任國強還嗆美國,中國的發展和成長不會被任何力量所阻止。

不過多數台灣民眾對於被中國統治毫無興趣。儘管沒有官方的外交承認,美國是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最強大的支持者和主要軍武供應國。

波蘭《共和日報》也報導任國強的癡人說夢。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將中國新疆5公司列黑名單,禁止自其進口部分涉及強迫勞動的太陽能板材料。美國《貿易內情》(Inside U.S. Trade)報導,眾議院的包裹法案,是否會納入台灣貿易措施。《基督教科學箴言網路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刊登評論指出,制衡中國軍力是拜登接下來的挑戰。《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不顧外界對新疆的關切,有65國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支持中國。

《路透》報導,太平洋島國諾魯拒絕中國提案,轉向澳洲求助鋪設海底電纜。報導指出,美國和其太平洋盟國擔心中國鋪設的電纜會損害區域安全。而諾魯與澳洲有堅實關係,今年稍早曾協助阻止由世界銀行主導的電纜標案,擔心合約會落到低價搶標的華海通信(現中國華海通信)手中。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透露,諾魯現在正接洽另個替代方案提供資金。新計畫擬在諾魯和1250公里外的索羅門群島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鋪設海底電纜。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2日表示,中國企業在網絡安全方面始終保持著良好記錄,所謂中國間諜活動毫無依據。華府施壓各國政府擠壓華為等中國企業在供應敏感通訊設備的生存空間,指控華為可能將數據交給中國政府作為情報蒐集之用。但北京和中國電信公司對此都予以否認。

諾魯和台灣維持外交關係,使其與中國關係緊張。諾魯2018年主辦太平洋論壇時,總統瓦卡(Baron Waqa)曾痛斥中國代表「非常無禮」,形同「惡霸」。

加拿大「環球電視新聞台」(Global News)報導,中國與俄羅斯以「混合戰法」剝削高科技,加拿大每年損失高達千億美元。南非《斐京新聞報》(Pretoria News)報導,中國提議調查加拿大原住民200位孩童之死。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均報導,中國對澳洲向世貿控訴,反告澳洲對中實施反傾銷。《澳洲財經評論報》另報導,若中國對台動武,可能造成澳洲1600件進口商品消失。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國援台250萬劑疫苗、中國以一中逼台離港 各國看在眼裡

昨天(22)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大手筆捐贈台灣250萬劑疫苗,繼續受到各國討論。中國、香港以逼簽「一中承諾書」要脅台灣駐港辦,最後驅離駐港人員,持續是各國媒體焦點。

美國《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報導,美國提供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將隨確診人數下降,全面檢討疫情因應措施。報導指出,自5月以來,由於台灣國內染疫人數增加,加強對私人聚會的限制措施,並關閉娛樂場所,蔡政府也因此受到反對派的嚴厲批評。現在台灣出現令人鼓舞的跡象,顯示此波疫情已接近尾聲,21日的新增本土案例剩75例,是5月15日以來首度降至百例以下。報導指出,政府正試圖加快因供應延遲而受阻的疫苗接種計畫,但是否能夠解封,陳時中表示無法推測。

英國《衛報》(Guardian)、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波蘭「24小時新聞台」(TVN 24)、塞爾維亞《今日新聞》(Danas)、土耳其《晨報》(Sabah)、土耳其《IHA》、瓜地馬拉《時報晚報》(La Hora)均報導,美國贈台250萬劑疫苗送達,是原先承諾的3倍,雙方定調良善的力量將勝出。

在台灣的財經新聞,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5月出口,較去年同期成長34.5%達523億美元,但低於《彭博》預估的42.1%,可能是原料短缺而減緩成長速度。

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駐港辦人員被逼離,持續獲得各國重視。包括美國《美聯社》(AP)、《路透》、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匈牙利「匈牙利世界經濟新聞網」(vg.hu)、墨西哥《經濟人報》(El Economista)、澳洲《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均有報導,且都強調是中國設下不合理的「一中」條件。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專欄作家EDWARD LUCAS撰寫專文,稱台灣對中國侵犯的準備不足。他說,上週28架中國戰機對台灣防空識別區進行迄今最大規模的侵擾行動,是北約、G7姍姍來遲地強調對台灣安全與自由的支持後,北京所做出的回應。究竟該如何、是否應防衛台灣,不只在華府引發激烈爭論;隨著英國皇家海軍艦隊今年夏天航向太平洋區域,也成為英國須重視的問題。

他認為,中國不太可能直接對台灣發動軍事攻擊,最好的選項是透過近乎戰爭的手段來耗損並破壞台灣的防禦,例如侵入其空域、非法挖砂。若台灣始終無法對中共的挑釁做出反應,將暴露其自我防禦僅是虛有其表;一旦台灣及其盟友開始認為台灣無法防禦,中國就贏了。最好的做法是擴大台灣背後的聯盟,今年「倫敦金融城市長遊行」(Lord Mayor’s Show)將是英國挺身而出的機會。結合個別微小的力量,就能打破中國共產黨萬能的觀念;使其他國家更容易採取類似的舉措,可能促使中國三思而後行。

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前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的沃佛維茲(Paul Wolfowitz)的專文,稱美國應反制習近平改寫黨史的行徑。他指出,習近平的新中國共產主義史幾乎沒有批評毛澤東的空間。習近平淡化毛的罪行令人感到震驚,或許是因為習近平現在正在仿效毛澤東的作法,尋求成為終身總書記,希望中國人民不知毛澤東長期執政最後混亂的十年歷史。中共4月開設電話熱線、線上平台,受理民眾舉報不遵守中共官方路線的「歷史虛無主義者」;習近平自2013年上任國家主席以來,就一直譴責蘇聯歷史虛無主義者對史達林的否定,同時警告黨員避免批評毛澤東或文化大革命。

沃佛維茲提醒美國,這種審查不僅限於中國。中國政府已扭曲美國對中國的討論,類似的壓力也使美國電影業噤聲。中國青年多年來被灌輸外國列強對中國「百年屈辱」的思想,但毛澤東對人民的傷害卻被隱藏,也忽視因美國的西生才讓中國於二戰打敗日本帝國。中國這一代年輕人的好戰態度有天可能會讓中國走向戰爭之路,抵制抗議中國棉的民粹,已成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平相處的壞預兆。

沃佛維茲強調,反擊中共的謊言是必要之舉。美國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為真相辯護。更重要的是,需要瞭解歷史並知道其為何重要的美國人。

《美聯社》報導,拜登政府21日宣布新的全球疫苗分享計畫時表示,由於遭遇監管等困難,拜登總統料將無法兌現於6月底運送8000萬劑疫苗到海外的承諾。《福斯》(Fox News)報導,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提醒,中國若對病毒溯源調查不合作,將遭國際社會孤立。墨西哥《財經日報》(El Financiero)也報導蘇利文對中國的警告。

西班牙《先鋒報》(La Vanguardia)報導,現在中國的大海軍主義,宛如百年前日本,建置帝國戰艦。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全方面打壓台灣 從疫苗採購、軍武、突關澳門駐台辦 全球高度關注

昨天(18)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無所不在的對台打壓,從阻礙台灣採購疫苗、突然關閉澳門駐台辦事處、派出史上最大規模的軍機擾台行動,都獲國際高度矚目。對於台灣的安危,五角大廈印太助理部長提名人瑞特納(Ely Ratner)認為美軍應在印太地區維持「具有作戰可信度」的態勢;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則認為,中國近期內攻台可能性低。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台灣盼購買德國疫苗,遭中國從中作梗。報導指出,這是「疫苗外交」的時代,也是極其苦澀、混亂的年代。台灣始終無法購買BNT疫苗,台灣譴責中國介入,中國稱該指控是無中生有。關鍵在於,中國公司聲稱擁有BNT疫苗在台灣的獨家代理權。對於這個自治民主國家的許多人來說,從中國企業購買疫苗讓人難以接受。

北京阻礙台灣與更廣泛世界聯繫的努力,從很久以前就蔓延到公共衛生領域。中國一直阻止台灣參加WHA。因BNT與上海復星合作,取得中國、香港、澳門、台灣代理權。中國稱台灣無視這個安排,試圖直接從BNT購買疫苗,台灣則希望他們的關係不要妨礙台灣購買疫苗。

在日本表示捐贈120萬劑AZ疫苗給台灣後,北京也警告稱別干涉中國內政。3位美國參議員訪台,宣布捐贈75萬劑疫苗,同樣引來中國的怒火。中國官媒還凸顯「台灣同胞」在中國接種疫苗。

國防安全研究院李哲全表示,在疫苗或疫情的問題,中國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機會,不准台灣從別的國家採購疫苗,因為這顯示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雖然台灣已向AZ、莫德納和兩家本土疫苗廠下訂單,但出貨速度緩慢。至今的接種率不到5%。

陳時中曾透露,台灣2020年8月開始與BNT商討購買500萬劑疫苗,雙方在12月基本上已就簽約達成共識;BNT在1月8號同意台灣宣布該項交易的中英文新聞稿草稿,但4小時後請求將中文新聞稿中的「國家」換成「台灣」。北京對任何有關台灣是國家的說法都極為敏感。陳時中說,台灣同意修改,但自此以後,這筆交易擱置至今。這是合約外的問題。

因台灣法律禁止進口中國製疫苗。陳時中表示,如果復星僅是其經銷商而非製造商,台灣將對進口BNT疫苗持開放態度。

柏林自由大學教授克萊門特(Elena Meyer-Clement)說,中國的疫苗戰略不僅考慮經濟利益,而是地緣政治問題;她相信BNT曾真誠地想直接賣疫苗給台灣,但BNT最初認可用「國家」稱呼台灣的新聞稿太過天真,這是與台灣有打交道經驗的人應該要知道的事。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刊登評論指出,應提供台灣疫苗以反制中國野心。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努力「在很短的時間內」向台灣提供疫苗。報導指出,中國認為台灣是叛離一省,多次表示向台灣贈送疫苗的意願,台灣對中國生產的疫苗安全性表達顧慮。負責協調中國、蒙古和台灣事務的美國國務院亞太副助卿費德瑋(Jonathan Fritz)在參議院聽證會上表示,期待美國宣布的75萬劑疫苗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送往台灣。在被問及是否會在數周內交貨時,費德瑋表示,「也許比這個更快」。

費德瑋表示,中國積極地利用疫苗捐贈作為籌碼,吸引更多的台灣外交夥伴轉換承認。共和黨聯邦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指出,向台灣提供更多疫苗的急迫性,希望能有200萬劑,對抗中國散播美國並不關心台灣的假消息。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路透》均報導,台灣央行利率連5凍,並調升經濟成長預測。

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中國突關澳門駐台辦、派出史上最大陣仗軍機擾台,持續獲得關注。美國《美聯社》(AP)、西班牙《歐洲新聞通訊社》(Europa Press)、阿根廷《國家日報》(La Nacion)均報導,中國對台灣施壓,繼香港之後,突然關閉澳門關閉駐台辦事處。

荷蘭《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匈牙利《匈牙利民族報》(Magyar Nemzet)、西班牙《ABC》、海地《海地公報》(Gazettehaiti)均報導,中國以史上最大規模的28架次軍機侵擾台灣空域。

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網路報》(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社論讚賞,台灣以創造力對抗中國霸凌。《富比世》(Forbes)刊登評論,形容美、中軍隊在台灣附近的演練,是未流血的空戰。

《彭博》報導,五角大廈印太助理部長提名人瑞特納(Ely Ratner)16日在參議院任命聽證會指出,美軍應在印太地區維持「具有作戰可信度」的態勢,以嚇阻中國可能的侵略。瑞特納說,該戰略還包括新的作戰概念、現代化且高階的戰備部隊、有能力且精通自身作戰角色的盟友和合作夥伴。

瑞特納對於中國15日派遣28架軍機擾台,稱中國人民解放軍以任務為中心;他表示,解放軍資源充足,且正快速發展對台灣直接施加軍事壓力,以及目的在威嚇、拖延或阻擋第三方干預之能力。若提名獲批准,他將仔細檢討台海軍事平衡,以確保台美國防合作與中國構成的威脅相稱。

《路透》報導,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Mark Milley)認為,中國近期內攻台可能性低。密利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現在沒有理由採取軍事行動,中國也很清楚。所以短期內中國武力犯台的可能性低。他表示,中國若想透過軍事行動奪取台灣全島,那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

報導指出,眾議院民主、共和兩黨議員將提出法案,尋求加強美國對台支持。北約領袖也在14日的峰會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立場,警告中國對其構成「系統性挑戰」。

阿根廷《不妥協網路報》(El Intransigente.com)報導,美國與中國進行貿易戰之際,加強與台灣關係。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防衛大臣岸信夫在歐洲議會指出,台灣安定對國際社會的重要性。《朝日新聞》報導,美國跨黨派議員考慮提出「台灣安定法」,強化對台之外交、經濟支援。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國與歐盟加強新興科技合作,對抗俄羅斯和中國。加拿大《加拿大廣播電視公司》(CBC)報導,西方國家採取行動孤立中國,加拿大可能因此受益。國家郵報《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加拿大國會議員在X光機交易案遭取消後,禁止中國國營企業取得安全設備合約。

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刊登評論,指出中國自信滿滿,甚至嘲諷拜登的政治聯盟。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北京支持西澳州長麥高恩(McGowan)對澳洲總理的抗中政策進行批判。「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澳洲朝野均呼籲,禁止中國新疆商品以及使用強迫勞動力生產之所有進口商品。《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澳洲民眾希望政府處理澳中關係時應「堅持澳洲價值觀」。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中國在擴大東協防長會議要求尊重國家利益,擴大與東協合作關係。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不再關注疫情 國際重視台灣的地緣政治角色

昨天(17)世界怎麼看台灣?在台灣本土疫情回穩後,國際輿論焦點已不再是台灣的疫情,而是伴隨國際社會愈發重視的台海和平議題,以及中國對台的軍事威脅;中國把侵犯台灣視為理所當然,引發世界高度關注。

在疫情方面,西班牙「Yahoo」報導,台灣連3日新增確診人數低於200例。

在台灣的區域戰略角色。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東沙可能引發美中衝突。報導指出,28架共機15日侵犯台灣西南空域,已讓美國和台灣的軍事戰略人員有所警覺。部分轟炸機、戰鬥機、偵察機繞過台灣南端向東飛行,其餘飛機短暫向南飛至東沙島後再折返。中國頻繁地在東沙附近繞行,表明北京對台北成功爭取到美國更多支持不滿,美國也因此增加在東沙島周邊的偵察飛行次數,升高對抗或衝突的風險。中國聚焦東沙島,可在試探台灣防禦力的同時,突顯出台灣遭受攻擊的脆弱性,也考驗華府安全承諾的極限,是否願意開戰保衛距美國最近基地數百英里遠的島礁。佔領比台灣更靠近香港的東沙島,可在不與美國發生全面衝突的情況下,為中國未來的軍事行動提供一個新的起始點。

雪梨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安全研究暨犯罪學系主任史瑞爾(Ben Schreer)表示,中國試圖佔領外島的可能性很大,國際社會會怎麼做?

雖然台灣軍方對其捍衛東沙島的能力深具信心,但它將作戰的地方距其海岸線400多公里;台灣已緊急升級該環礁周邊的防禦,派200名海軍陸戰隊員駐防、部署反裝甲火箭,並重啟升級當地簡易跑道的計畫。而另項擔憂是永久失去台灣本島與其南海領土之間的制空權。

「伊諾多經濟公司」(Enodo Economics)將美中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提高到65%,高於2019年1月預測的10%。「伊諾多經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楚列瓦(Diana Choyleva)表示,中國雖有可能對台發動突襲,但更有中國特色的做法是在削弱台灣反抗意願,並在事後為其行為提供正當理由的前提下,對台加強威脅力道。

位於西太平洋的美軍艦艇若試圖在東沙島附近介入,須通過巴士海峽。而解放軍自去年9月以來已9次派遣軍機進入巴士海峽,為轟-6開闢通往公海的路徑。中國去年也在南海試射反艦飛彈,時任美國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 Davidson)稱此舉表明中國把重點放在,發生地區危機時反制任何可能的第三方干預。

美國已試圖證明其致力於確保第一島鏈內關鍵航線的安全。北京大學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顯示,五角大廈今年在南海上空的偵察飛行次數倍增。所有這些軍事活動都會增加衝突風險。曾任職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U.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獨立亞洲安全專家簡淑賢表示,中國正在玩一場危險的遊戲。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議員擬推出挺台法案。報導指出,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洲小組的民主黨領袖貝拉(Ami Bera)、共和黨領袖夏波(Steve Chabot)將提出「台灣和平與穩定法案」(Taiwan Peace and Stability Act),提供台灣外交、經濟及實質空間上的支持。

貝拉期盼法案最終能納入「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及參與法案」(EAGLE Act)。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上月提出這個因應中國的全面性法案。參議院6月8日通過「美國創新及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規模高達2500多億美元,旨在提升美國對中國競爭力。眾議院委員會正自行起草法案,若獲眾議院通過,接著再與參議院法案合併,再雙雙獲兩院批准,才能成為法律。

眾議院提出的新台灣法案,未改變美國長期採行的「戰略模糊」立場。此法案強調穩定的重要性,要求拜登政府在90天內提出報告,揭示政府總體策略,增進對海峽兩岸爆發衝突的嚇阻力。貝拉表示,儘管美國關切台灣議題,但不該向北京釋放華府傾向台灣獨立的訊號。該法案認可台灣為全球社會的重要貢獻者,並要求拜登政府提交旨在促進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彭博》另報導,中國派遣28架軍機擾台,係今年最大規模。《路透》則報導,中國稱派軍機擾台,是要對外國勢力干預台灣問題這類「勾連」,做出強而有力的回應。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泰晤士報》(he Times)均報導,中國軍機擾台創歷史新高。瑞士《瑞士資訊》(Swissinfo)、西班牙《道理日報》(La Razon)、土耳其《星新聞》(Star News)也報導,中國派遣大規模軍機擾台,還稱這是對「勾連」有所回應。

《路透》、法國《法新社》(AFP)則報導,中國繼關閉香港駐台辦事處後,再關閉駐台辦事處。

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報導,中國嗆聲,不會容忍台灣尋求獨立。希臘「In.gr」發表評論,探討中國、台灣和美國之間的疫苗角力。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刊登專文探討,美國應如何提升與台灣的經濟關係。

在中國的對外關係與東亞局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中國反控北約,派出戰機入侵台灣空域。報導指出,中國以憤怒和蔑視回應北約的抗中聲明,指控該聯盟重複使用過時的冷戰戰略。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Ronald Reagan)打擊群此時駛入南海,中國則派28架軍機侵擾台灣空域。

G7和北約的聲明,部分是拜登欲建立抗中聯盟的戰略成果。北京憂心,對美關係的危機感,是否會擴展到歐洲。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就在北約峰會閉幕詞表示,中國正向我們逼近。這是北約首度將中國推到安全議程的首位

報導指出,拜登當選總統以來,這類緊張局勢已經加劇,特別是在台灣議題上。台海的軍事平衡,近來已經嚴重朝向中國;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海軍上將(Philip S. Davidson)曾在3月警告,中國可能在6年內武力犯台。

中國外交部則批評北約,軍費開支總額遠超過中國,還批評北約成員國在伊拉克、敘利亞戰爭扮演的角色。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才要塑造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不過實際的解決方法卻是更加積極地反擊。

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社論指出,美國的歐洲盟友在抗中立場上,猶豫不決且興致缺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國趁機填補亞洲開發中國家的疫苗短缺,強化區域關係。

奧地利《新聞報》(Die Presse)社論提醒,歐洲必須界定與中國合作領域,同時為中國劃定明確的紅線。波蘭《波蘭國家通訊社》(PAP)報導,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駛入南海海域。加拿大《金融郵報》(The Financial Post)報導,加拿大與歐盟已達成原物料協議,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澳洲《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中國反擊G7,一個國家集團號令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G7計劃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普丁和習近平之友誼,係受到對西方國家之仇恨所驅動。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準助卿擬強化對台灣關係、共機繞台破紀錄 國際矚目

昨天(16)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務院亞太助卿被提名人康達(Daniel Kritenbrink),在參議院聽證會強調美台關係至關重要,將進一步發展與台灣的強健關係;共機再次刷新紀錄,單日28架次擾台,都受到國際矚目。而G7峰會聲明挺台、北約峰會聲明抗中,也是國際新聞焦點。

在台灣的疫情方面,日本《Wedge》專訪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古屋圭司,談協助台灣疫苗內幕,包括台灣期待能獲300萬劑疫苗,而日本是把當時能取得的124萬劑全給台灣。印尼《《余世甘日刊》(DI’S Way Harian)刊登評論指出,蒙古疫苗仰賴中、俄供應,台灣則自行研發疫苗。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刊登研究員塞克斯(David Sacks)、希爾曼(Jennifer Hillman)的專文,稱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 現在正是時候。專文指出,美台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還不夠,應該談判簽署。台灣是美國第9大貿易夥伴、第7大農產品出口國,2020年貿易總額達900億美元;與台灣的貿易為美國提供超過20萬個就業機會;台灣在全球技術供應鏈中也佔據中心地位,尤其是半導體。美台貿易重於與印度、法國、義大利;且台灣還有重要的地緣關係、也是全球議題夥伴。

專文指出,自2007年來,美台貿易關係未能跨越台灣對美國進口農產品設置的壁壘;主要障礙是台灣禁止進口美豬、美牛,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為此暫停TIFA談判,在台灣有條件進口美牛後,2013年至2016年恢復談判,川普政府2017年再次暫停。蔡英文總統認知到上述障礙,於2020年8月宣布將取消美豬、牛禁令,引發國內政治強烈反彈,並將於8月舉行全民公投。儘管川普政府強調美台關係的重要性,但可能因中國退出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而未與台灣展開貿易談判。

美國貿易代表署已確定可能在談判中解決的其他問題,包括米、基因改造食品、牛肉末、動物副產品的壁壘;還可能力促台灣降低蒸餾酒、大型摩托車、蘇打粉的關稅,並在製藥、醫療器械領域創造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台灣還有空間更有效地打擊著作權侵權,特別是在網路盜版。

儘管美國國會對簽署新的自由貿易協定缺乏興趣,但在很大程度上支持與台灣達成協議。2020年秋,跨黨派50名參議員致函,呼籲時任美國貿易代表賴海澤(Robert Lighthizer)朝與台灣達成全面貿易協定努力。眾議院於2020年通過「台北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and Enhancement Initiative Act),呼籲美國貿易代表署加強與台灣的雙邊貿易和經濟關係。 .

隨著中國軍力和信心增強,美國需要找出更多方式來繼續嚇阻中國的冒進舉措。除經濟利益之外,貿易協定將向中國發出重視與台灣關係的強烈訊號,增強台灣的信心,使其在應對中國時具有優勢。

專文指出,台灣僅與新加坡、紐西蘭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而中國已向其他國家施壓。如果沒能力參與貿易自由化,台灣經濟將會落後,而增加中國對台灣的影響力。美台貿易協定可為其他國家與台北展開談判提供政治掩護。專文認為TIFA還不夠,應該採取更具野心的作法,讓蔡英文可促成與美國的貿易協定。

美國《CNN》、《新聞週刊》(Newsweek)則報導,中國創紀錄地單日派遣28架次軍機擾台。《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刊登專文表示,美國與台灣應在能源與外交政策上團結合作。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準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表示,美國應在所有領域與台灣發展更緊密關係。報導指出,康達認為華府應該展現決心與承諾,落實對台灣「堅若磐石的責任」,抗衡中國壓力。美國必須在所有領域與台灣進一步發展堅實的關係。

被問到是否改變「戰略模糊」的立場,改而更明確承諾在中國武力犯台時防衛台灣。康達表示,美國的「一中政策」,數十年來確保台海的穩定與台灣的安全;現狀和安全局面的維持可視情況調整,在北京對台灣的強勢與霸凌行為日益增加,美國的回應也必須隨之調整。康達稱拜登政府採行的對台關係新準則「已大幅鬆綁」,顯然是為了進一步發展台美關係和雙邊夥伴關係。

康達也指出,華府應採取行動,讓對新疆維吾爾族、穆斯林進行種族滅絕行動的中國領導人負責;利用美國政府所有可用工具,讓犯下此等暴行的領導人負責。

《路透》也報導,台灣通報至今最大規模的共機侵擾行動。報導指出,中國在15日出動28架次軍機侵擾台灣空域,打破4月12日有25架共機入侵的紀錄;這發生在G7峰會聯合聲明挺台之後。

美國資深官員表示,為因應日漸增加的中共威脅,將持續深化非官方安全關係,確保台灣有充足的自衛能力。五角大廈發言人稱,此舉破壞穩定,並增加誤判風險。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康達表明應拉近台美關係,但對新架構持保留態度。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日本《讀賣新聞》均報導,破紀錄的28架次共機侵擾台灣。

在與中國相關的國際外交新聞。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國駁斥北約聲明,辯護其國防政策。報導指出,中國駐歐盟使團駁斥北約(NATO)宣稱北京係「安全挑戰」的聲明,瞎扯中國是和平的力量;抨擊這是冷戰思維延續和集團政治心理作祟。

華府已點名中國為特別的威脅,尤其是在南海,還企圖恐嚇自治台灣。中國使團稱,北京的軍事支出遠低於北約盟國,中國將堅決不移地捍衛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北約領袖表示,中國正在努力破壞全球秩序,中國的目標和獨斷的行為,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及與聯盟安全相關的領域構成系統性的挑戰。中國使團辯稱,北京的軍隊純粹是出於防禦目的,而其軍事現代化則是正當合理、公開透明。還嗆聲,中方不會對任何人構成系統性挑戰,但如果誰要對中方進行系統性挑戰,中國不會無動於衷。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G7與北約相繼譴責中國,顯示反制中國的集體行動逐漸成形。《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北約視中國為全球安全挑戰。

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The Toronto Sun)社論認為,G7在對抗中國劣行上光說不練。「加拿大廣播電視公司」(CBC)報導,北約戰略轉向,強硬對付中國。

《路透》報導,日本將於16日向越南提供100萬劑疫苗。

《法新社》報導,中國反擊北約的「中國威脅論」。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刊登評論指出,想對抗中國的話,G7須改變思維模式。

西班牙《ABC》、《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北約對中、俄軍事關係感到不安,升高抗中論調。《世界日報》(El Mundo)報導,中國抨擊G7政治操縱。墨西哥《財經日報》(El Financiero)報導,中國痛批華府籌組反中聯盟。

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報導,中國否認北約的指控。希臘《國家報》(Ethnos)報導,北約對中、俄發出明確訊息。南非《公民日報》(The Citizen)報導,G7劍指中國。智利「Infogate」報導,美國針對台灣議題、武漢肺炎起源,向中國施壓。

澳洲《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專家指出,中國對澳洲鐵礦石之依賴,是習近平的「戰略弱點」。《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澳洲民眾不信任習近平領導的中國。紐西蘭《紐西蘭廣播公司國家廣播電台》(National Radio, Radio New Zealand)報導,中國指控北約國家抱持冷戰心態。《道明郵報》(The Dominion Post)報導,大部分紐西蘭人視中國為敵人而非朋友。

日本《讀賣新聞》社論指出,民主國家藉G7共同聲明,展現團結姿態。《每日新聞》社論則認為,G7對中政策不應招致世界分裂。《朝日新聞》報導,G7峰會聯合公報提及台灣,是對中國之強烈警告;這是中國自食「戰狼外交」惡果,可能重新調整外交戰略。《日本經濟新聞》指出,G7聯合公報藉台灣、基礎建設議題團結抗中,能否贏得開發中國家信任將是課題。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高端疫苗解盲成功 國際關注

昨天(11)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國產的高端疫苗解盲成功,且副作用極小、成效顯著,獲得世界的高度關注。而在美國務卿部林肯預告後沒幾天,美國貿易代表署就與台灣連繫,並主動告知將重啟TIFA談判,也獲重視。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高端疫苗解盲成功,將尋求緊急使用授權。報導指出,發展本土疫苗是台灣政府的主要目標,但也已向莫德納、AZ、COVAX訂購2000萬劑疫苗。台灣只有約3%接種過首劑疫苗,因全球疫苗生產問題,台灣訂購的疫苗大都延遲交貨。高端總經理陳燦堅表示,對第二階段測試的結果感到滿意,近期將向食藥署申請緊急使用授權。他強調,高端疫苗非常安全,樂觀能獲緊急使用授權。最終目標是生產1億劑,並獲國際監管單位認可後,出口到台灣邦交國。

台灣政府上月與高端、聯亞簽約,分別採購500萬劑疫苗,並將再採購500萬劑疫苗,總共是2000萬劑疫苗。高端疫苗採用重組蛋白技術,是與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合作研發。蔡英文總統表示,會依照國際科學規範,嚴格檢視疫苗審核過程,並以安全為最高優先。

《路透》另報導,台灣透露曾與AZ談代工生產卻破局。報導指出,陳時中10日表示,台灣與AZ公司協商生產該公司的疫苗,但談判破局,因為政府認為無法生產3億劑。陳時中說,台灣希望能代工1億劑,3億劑有困難,會把整個生產線都佔滿。AZ公司拒絕評論。

比利時《比利時荷語時報》(De Tijd)刊登評論,指出台灣在疫情與中國壓力下掙扎。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高端解盲成功,將向政府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匈牙利「168 Ora」報導,台灣疫情可能導致全球晶片短缺。

在台灣的外交、財經方面,多聚焦在TIFA即將重啟。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台美貿易高層將於10日恢復對話。

《路透》報導,美國貿易代表署表明,幾週內將召開TIFA會議。報導指出,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10日與台灣總談判代表鄧振中討論貿易與投資問題。戴琪辦公室表示,兩人同意幾週內召開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美國貿易代表署聲明,戴琪強調台美貿易與投資關係之重要性,並說明拜登政府以勞工為中心的貿易優先事項。鄧振中辦公室則表示,兩人對話氣氛融洽且具建設性。

貿易代表署聲明指出,屆時雙方談判將由美國在台辦事處、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主辦,但載明談判的確切時間。川普政府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因對中國課徵關稅,擱置TIFA談判。台灣政府去年解除對含瘦肉精美豬的進口禁令,解除了台美協議的重大障礙。不過,台灣將在8月下旬就是否恢復萊豬進口禁令舉行公投,公投結果可能影響台北與華府的貿易談判。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中國在台灣海峽展開兩棲登陸演習,回擊美國。法國《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e)也報導,拜登政府不理會北京,致力與台灣建立貿易關係。

荷蘭《忠誠報》(Trouw)報導,前荷蘭眾議員在新張開的民宿設立「台灣套房」。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澳「2+2會談」提及台灣。

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美國《CNN》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英國首相強生在G7峰會搶當好人,但可能面臨殘酷現實考驗。報導指出,G7峰會本週召開,東道主強生和拜登都渴望扮演好人;強生想要全球化的英國,拜登則希望在對抗中國上獲得所有人的支持。

德國總理梅克爾重視美國的領導地位,但不像以前那樣重視;法國總統馬克洪希望在非洲沙赫爾(Sahel)獲得國際的支持;日本首相菅義偉與拜登對中國的許多擔憂抱持同樣想法,並盼望盟友支持奧運;義大利總理德拉吉將指望G7支持利比亞的穩定、對地中海移民路線的控制;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可能對2018年川普拒絕批准聯合公報有陰影。

7國財長已達成重要共識,同意支持拜登推動對企業盈利徵收最低15%的全球稅。G7領袖2月已召開虛擬峰會,目標是打敗疫情並重建世界、加速全球疫苗開發和配送、全球共同對抗氣候變遷。

最讓拜登擔心的是中國展現其力量,派戰鬥機和轟炸機在台灣四周飛行、在南海伸張主權。強生因此有意邀請印度、韓國、澳洲參加G7峰會。拜登與強生10日先行會面,簽署的「新大西洋憲章」。繼承邱吉爾和小羅斯福在1941年的「大西洋憲章」。儘管峰會討論主題包羅萬象,疫情仍是各國領導人最優先事項。

《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國防部加速推動反制中國行動。《華爾街日報》另報導,拜登對中政策逐漸成形,與川普非常類似。

美國《美聯社》(AP)報導,北京稱美國撤銷中國應用軟體禁令,是邁出積極一步。《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登專文指出,美國尚未準備好與中國開戰。《彭博》(Bloomberg)報導,美中商業部長再度通話,同意加強貿易投資關係。

英國《蘇格蘭泰晤士報》(The Times Scotland)報導,西方國家與北京交戰的風險非常真實。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拜登希望在與普丁會面前,鞏固美國聯盟,並在G7、北約峰會推進民主。《CBC》刊登評論指出,拜登表示要對抗中國,杜魯道願意跟進嗎?《溫哥華商業週報》(Business in Vancouver)報導,儘管脫中的呼聲甚囂塵上,加拿大貿易仍緊依中國。

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聯手對抗中國科技威脅。《國家日報》另報導,歐盟支持拜登要求深入研究武肺病毒起源。《國家日報》也報導,拜登首度出訪,尋求強化抗中聯盟。

墨西哥《宇宙日報》(El Universal)報導,美國投入千億計畫,與中國進行科技競爭。

日本《沖繩時報》報導,日澳「2+2」會議劍指中國,會後宣言首度明載台灣海峽和平穩定。《每日新聞》報導,G7在面對中國上展現一體,但各國在經濟上多少需依賴中國而出現落差。

韓國《文化日報》(Munhwa)社論指出,美國建立「台日韓供應鏈」與G7會議的重要性。「NEWS1」報導,文在寅政府擔心台灣成為東北亞「熱點,導致北韓問題邊緣化。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日本支持澳洲對抗中國的經濟脅迫。《ABC》刊登專文指出,澳洲總理之外交政策轉變引人注目,但G7峰會即將召開,澳洲需要支持。《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澳洲國防部長擬同意美國增加北領地駐軍案。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日美相繼贈台疫苗 國際矚目

昨天(7)世界怎麼看台灣?日本、美國相繼贈台疫苗,美國更由跨黨派參議員達克沃絲 (Ladda Tammy Duckworth,民主黨)、蘇利文 (Daniel Scott Sullivan,共和黨)、昆斯 (Christopher Andrew Coons,民主黨)專程搭美軍C-17運輸機抵台宣布,引發國際高度矚目。而蔡英文總統持續譴責中國當年在六四事件的暴行,也獲世界的重視。台灣在疫情當下,經濟成長率持續調升,也讓世界驚豔。

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參議員承諾提供台灣疫苗。報導指出,美國參議員達克沃絲、昆斯、蘇利文訪台進行3小時訪問。凸顯美國兩黨對民主台灣的支持。達克沃絲強調,美國不會讓台灣孤軍奮戰,確保台灣人民擁有戰勝疫情所需的一切。

報導指出,台灣指控中國阻撓其與德國BNT簽訂疫苗採購協議;北京則表示,願意透過BNT的中國代理商上海復興提供疫苗,並指責進口中國製造藥物。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機場接待三位美國參議員時表示,當台灣全力爭取疫苗進口的同時,又必須排除萬難,確保救援物資在運送過程中不致受到北京阻擾。

蔡英文總統在與參議員會面時,感謝拜登政府將台灣納入首批疫苗捐贈名單,並表示這些疫苗將在關鍵時刻抵達台灣。達克沃絲和蘇利文表示,台灣在疫情初期捐贈數百萬張口罩等物資給美國,展現對美國的支持,美國這次贈台疫苗,亦反映美國對台灣的感謝。蘇利文戴的口罩上寫著「來自台灣的愛」,說這也是來自美國的愛。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近期的疫情挑戰,讓蔡英文支持度下滑。《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台灣確診病例增加,讓當地醫院面臨資源吃緊。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日本的捐贈,使台灣疫苗供應倍增;另報導,嬌生與台灣商談提供疫苗事宜。《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也報導,與中國爭執中的台灣,從日本取得疫苗。

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美國派參議員訪台捐贈疫苗,為台灣對抗疫情提供助力。報導指出,達克沃絲強調,對美國而言,將台灣納入首批接受疫苗的國家非常重要,因為認識到台灣迫切的需要,且重視這份夥伴關係。

蔡英文則表示,連同日本捐贈的疫苗,這些疫苗是台灣對抗疫情的一大助力。表示台灣會對各位的幫忙銘記在心。

而不尋常的是,參議員搭乘美國空軍C-17運輸機,而非美國高層訪客一般會搭乘的私人噴射機。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日本不顧中國批評,運送120萬劑新冠疫苗至台灣。

法國《法新社》(AFP)也報導,美國參議員在台灣宣布捐贈疫苗。

荷蘭《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匈牙利「Mandiner」、希臘「In.gr」、《雅典之音》(Athens Voice)、「naftemporiki.gr」、土耳其《伊斯坦堡通訊社》(Istanbul Haber Ajansi),均報導日本捐贈台灣逾百萬劑疫苗。

葡萄牙《經濟報》(Jornal Economico)報導,台灣抨擊中國欲以疫苗謀取政治利益。南非《公民日報》(The Citizen)報導,台灣科技業者需要疫苗。

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NHK》、《世界日報》,均報導日本贈台疫苗,以及台灣的感謝。

《產經新聞》、《朝日新聞》則報導美國參議院訪台,承諾提供台灣疫苗。《朝日新聞》再以內幕報導,指出是美日合作檯面下協調,提供台灣疫苗。

《讀賣新聞》、《產經新聞》報導,瓜地馬拉總統明白表示將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不採購中國製疫苗。

在台灣的其他政經新聞。《路透社》、美國《彭博》(Bloomberg)均報導,台灣遭受本土疫情風暴,仍調升經濟成長預測。

在「六四事件」的相關報導,包括《路透社》、加拿大《國家郵報》、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匈牙利「vg.hu」、日本《世界日報》均報導,蔡英文表明,台灣永遠不會忘記北京的六四天安門鎮壓。

在中國對外關係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的艾舍(David Asher)的專文,強調世界需要知道武漢肺炎病毒的起源。他強調,美國領導人必須要對中國施加新的壓力。讓全球知道疫情是如何開始,以及北京的謊言在多大程度上助長這場全球危機的角色,這種違法亂紀的行為是不被容忍的。

艾舍說,中國自始就想隱瞞,散布病毒是由造訪武漢的美國士兵傳入中國的錯誤訊息。還在世衛(WHO)效率低下的疫情起源調查中,扮演操控者。但西方精英卻對此不加批判,但現在已經有更多呼聲要深入調查。

如果拜登政府真的想要維護國際秩序,就必須讓不遵守規則的國家承擔後果。美國國會應該授權獨立的調查委員會深入追查,不靠世衛,使用聯邦政府掌握的所有資訊,還要了解括該病毒作為中國生化武器的可能性。拜登政府也要禁止歐巴馬時期的「功能增益」(gain of function)研究合作。

艾舍說,中國必須披露其病毒研究計畫是否遵守「生物武器公約」的和平條款。拜登政府應開始準備制裁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及其商業夥伴。美國國會應更新「化學和生化武器控制與戰爭消除法案」,對不當維護其生化設施或隱瞞有關危險病毒學事件資訊的實體實施制裁。如果中共未能迅速提供有關疫情的鐵證,美國國會可以撤回中國的主權豁免保護,並支持美國公民對中共索賠。

《華爾街日報》也報導,拜登擴大禁止美國投資的中國企業黑名單。《法新社》報導,美國譴責中國軍機逼近馬來西亞和台灣,升高緊張局勢。 加拿大《國家郵報》刊登專文,呼籲民主國家必須團結阻止中國的野心。《NHK》則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對中國加強軍事壓力的憂心。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打壓台灣獲取疫苗 持續為國際矚目焦點

昨天(4)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外購疫苗遭受中國打壓,隨著日本提供台灣疫苗,成為檯面上熱議的話題,媒體也積極詢問輝瑞、嬌生與台灣接洽的過程。國際也關切,台灣的半導體業是否會受疫情影響?美日對中國疫苗戰的聯手反擊,也獲世界重視。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日本計劃本月向台灣提供疫苗。報導指出,台灣一直努力確保疫苗供應,並指責中國阻其礙疫苗採購。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3日向國會表示,強調台灣在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的協助,希望安排多出的疫苗給現在疫苗不足的國家及地區。而提供疫苗給台灣可能會激怒中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5月31日稱日本的計畫,受到外界包括台灣很多媒體和民眾質疑。

報導指出,台灣政府一再抗拒來自國內、中國要求與北京合作取得疫苗的壓力。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在與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舉行的視訊記者會中表示,政府歡迎任何個人或組織與政府合作為台灣取得疫苗。

美國《美聯社》(AP)報導,台灣指控中國利用疫苗換取政治利益。報導指出,外交部長吳釗燮3日與「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視訊會議時,批評中國進一步利用這次疫情,將他們的政治議程強加到許多國家上。特別是中國的「疫苗外交」在中南美洲製造國家內部分裂,讓北京有機會在西半球施加影響力。讓中國在「一帶一路」影響部分亞洲、非洲、歐洲國家後,再用缺乏透明度的中國疫苗,影響更多國家。吳釗燮指出,中國阻擋台灣參與的國際組織數量愈來愈多,亦阻止台灣與該聯合國組織合作抗疫,包括COVAX倡議。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則要求,讓台灣盡快使用被世衛認可的中國疫苗。但台灣禁止中國製醫藥產品進口,吳釗燮說,台灣不久後將開始施打國產疫苗。報導指出,中國同時透過在台灣周圍舉行軍演、派遣戰機近台等舉動,加重武力犯台威脅力道。吳釗燮說,台灣政府和人民絕對致力於自我防衛,積極藉由對美軍購提升軍事實力。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正與輝瑞、嬌生等廠商洽談疫苗供應。報導指出,外交部長吳釗燮3日與「日本外國特派員協會」視訊會議時指出,台灣正與輝瑞(Pfizer)和嬌生(Johnson and Johnson)等就提供更多疫苗進行協商,同時對日本考慮捐贈迫切需要的疫苗表示感謝。迄今台灣僅收到AZ、莫德納(Moderna)兩家公司的疫苗。

嬌生沒立即發表評論。但事後在另則報導證實,去年以來就與台灣政府私下討論有關提供疫苗一事,但嬌生並未說明更多細節。輝瑞表示,台灣不在輝瑞與BioNTech的疫苗合作協議範圍內,這類問題要由BioNTech答覆。但BioNTech並未立即回應。

吳釗燮證實,在今年稍早的交易破局之後,德國政府已協助台灣與BioNTech公司進行協商。中國則表示,願意提供中國製疫苗,以及透過上海復星醫藥提供BioNTech疫苗。

《路透》另報導,台灣表示現在討論封城為時過早,但疫情趨勢「不容樂觀」。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加強科技業病毒檢測。報導指出,新竹市已經在竹科設立快篩站。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工廠都在竹科,新竹市不僅要保護市民,也必須保護全球最重要半導體產業的總部所在地。新竹市醫師公會表示,已徵集120名志願醫師組成快篩團隊,計劃未來幾天內設立4個疫苗接種站。台灣政府還計劃未來幾個月進行大規模疫苗接種,廣設數千個社區疫苗接種站,若疫苗足夠,預計每週施打100萬劑。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台灣表示現在討論封城為時過早,但疫情趨勢「不容樂觀」。《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報導,台灣指出,中國利用疫苗取得政治利益。

德國《世界報》(Die Welt)報導,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Thomas Prinz)即便出面澄清,德國對台灣獲取疫苗,盡了好一番努力。但他說到「台灣疫苗短缺」,將面臨「政治衝突風險」,因為台灣總統蔡英文近日指責中國,阻礙台灣與BNT原廠簽署疫苗合約;王子陶的發言似與其呼應,可能冒犯中國。

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報導,台灣會不會為了疫苗而接受政治挫敗?法國《世界報》(Le Monde)社論指出,亞洲國家因為過去的零感染策略,現遭到反撲。

日本《世界日報》社論稱,援助台灣、提供疫苗為當務之急。韓國《文化日報》(Munhwa)刊登評論指出,若台灣一旦崩潰,韓國也將面臨危機。

在台灣的政經新聞方面。《路透》報導,央行3日重申對經濟有信心。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央行必須觀察第二季和第三季的消費狀況,但出口表現依舊強勁,外國銀行和經濟學家都預測台灣今年經濟成長將突破5%。雖然台灣因為疫情,娛樂場所關閉,但關鍵的晶片產業未受影響。楊金龍表示,台灣的股市,跟基本面很吻合,外資並未撤離台灣。

土耳其《土耳其國防新聞》(savunmaTR)報導,台灣通過「太空發展法」。

日本《讀賣新聞》、《產經新聞》均報導,台灣致贈鳳梨給大阪的千早赤阪村,成為當地營養午餐食材。

在與中國相關的新聞。《彭博》報導,拜登將修訂川普的「中國企業黑名單」,保留迴旋空間。《CNN》報導,拜登政府宣布分享首批2500萬劑疫苗給外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登專文分析,美國應如何嚇阻中國武力犯台。

《路透》報導,台灣就天安門事件,呼籲中共還權於民。

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報導,習近平強調恢復中國在國際舞台之角色並改善面對媒體時之表達方式。墨西哥《財經日報》(El Financiero)報導,美國堅持武漢肺炎病毒可能自實驗室流出,讓美中辯論加劇。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與中國貿易戰爭,只是澳洲貿易困境的一部分。《ABC》報導,對中國「灰色管道貿易」再次盛行,讓澳洲龍蝦重新出現於菜單上。《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習近平指示官員應樹立中國「可愛」的形象。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繼日本之後 美國也出現疫苗援台的聲音

昨天(3)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外購疫苗遭受中國打壓,日本提供台灣疫苗,都是國際矚目的話題,台灣則為疫苗到來做好大量施打準備。美國也出現應該助台取得疫苗的聲音。而美國準備對付中國,也帶動各國對中國的覺醒。

。而台灣企業、團體紛紛發起自購疫苗,也獲重視,但嬌生強調只與政府簽約,不與私人接洽。令中國引發全世界的反彈,不只歐盟聯手美國抗中,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的國際新聞重點,還是對中關係。

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刊登美國前國務院資深顧問惠頓(Christian Whiton)專文,稱台灣應成為美國疫苗外交的目標。惠頓指出,2020年4月間,當美國應付首波武肺疫情高峰時,台灣空運200萬個高品質醫療口罩給美國,這是及時雨,沒人知道在研究人員發現有效藥物與疫苗以前,台灣的捐贈拯救多少醫護人員的性命。他說,如今情勢逆轉,台灣與其他太平洋夥伴需要美國援助,武漢肺炎正在台灣社區傳播。確實台灣確診數字較低,但封鎖狀態已對經濟帶來傷害,且疫苗接種率不到1%。

惠頓將疫苗取得困難歸咎中國干擾,原欲與德國公司BNT討論購買疫苗,卻因新聞稿使用「我國」,遭到北京壓力而破局。他指出,在美中競爭、南海軍事對峙、亞太地區的盟友,美國都應優先將疫苗提供給印太地區盟友,包括台灣、日本、澳洲、菲律賓、越南等。這不僅有助於削弱中國影響力,也將有助確保這些與中國抗衡的重要經濟體,不會在他國經濟活動重啟之際,因封鎖而損失半年時間,

他建議,華府應向美國藥廠施壓,敦促釋出多餘疫苗並優先考慮台灣。且在美國正值經濟復甦的緊要關頭,缺少台灣半導體等關鍵商品將造成阻礙。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德國駐台代表澄清,德國政府,特別是聯邦經濟部部長阿特麥爾(Altmaier)本人,努力協調台灣與BioNTech,但契約簽訂與否最終仍取決於契約雙方。而阿特麥爾1月曾致函台灣經濟部長,盼她說服台灣製造商紓緩全球晶片短缺的問題。台灣當時的回應是,已請德國協助其取得疫苗。《路透》也報導,台灣已經準備好大規模的疫苗接種計畫。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台灣宣布大規模疫苗接種計畫。

德國「第二電視台」(ZDF)邀社民黨議員、公衛專家勞特巴赫(Karl Lauterbach)討論台灣疫苗採購觸礁問題。勞特巴赫說,台灣有財力也願意購買疫苗卻不可得,顯然受到政治角力。如果以台灣如此完善的醫療體系卻無法取得疫苗,除了政治理由,難有其他解釋;台灣醫事人員聰穎且有極佳訓練,顯然遭遇困難而僅取得數十萬劑疫苗。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蔡英文總統呼籲民眾團結抗疫。《產經新聞》社論呼籲,請盡快提供台灣疫苗。日本《每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預定6月下旬提供台灣疫苗。

在其他台灣政經相關的新聞。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晶片廠已按進度動工興建。法國《普羅旺斯日報》(La Provence)報導,台灣捐贈法國紅十字會20萬防疫口罩。日本《選擇月刊》,從廢除徵兵制、美軍對台不信任等層面,探討台灣軍隊真的沒問題嗎。《產經新聞》報導,日本首相與新任美國印太司令討論台灣局勢。

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美國《彭博》報導,美國重新調查武漢肺炎源頭,牽動美中關係。報導指出,因為澳洲最先要求對病毒起源展開獨立調查,中國對澳洲實施貿易戰,拋出病毒是進口冷凍食品傳播、美國生物實驗室釋出等理論,轉移焦點。拜登的病毒溯源調查正值美中關係的敏感時機點,調查結果可能使習近平受到限制,若報告正好在習近平與拜登有望於10月的G20峰會碰面前發布,更是如此。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S.)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不期望中國會更加透明,它會毫不留情地抵抗。但中國不太可能用對付澳洲的經濟脅迫形式來對付美國,。

前中情局中國問題資深分析師強生(Christopher Johnson)表示,雖然拜登公開宣布調查病毒起源的舉措,似乎是政治考量;但世衛祕書長譚德塞對世衛病毒溯源報告的批評,更讓中國難以置之不理;中國不太可能再允許外界取得會進一步揭示病毒起源的資訊。要在這件事上找到確鑿的證據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降低緊張的唯一方法就是對話,否則可能進一步激化美中關係。風險諮詢公司「維里斯科楓園」(Verisk Maplecroft)分析師布瑞南(Hugo Brennan)表示,若美國情報界斷定「武漢實驗室外洩病毒」是造成此次大流行病的最可能原因,美中關係將跌至新低。

美國《國家評論雜誌》(National Review)刊登專文指出,美國會對中國竊取智財權有所行動。專文指出,中國透過收購外國科技戰略及計畫、外國人才延攬計畫、資助美國大學、鎖定美國企業和政府、軍民融合計畫、投資美國科技公司等方式,竊取智財。

專文抨擊,中國致力以犧牲美國利益來取得科技上的進展,立法提升美國研究事業勢在必行。而中共正密切追蹤「美國創新與競爭法」的進度,並將釋放其科技竊賊來偷取美國的新計畫。「美國創新與競爭法」最終必須充分地解決中共大規模竊取外國技術計畫,使其能夠制裁中國最嚴重的智慧財產權盜竊行為,懲罰侵犯者,並加強控制所有為竊取技術在美營運的中共組織和企業。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社論抨擊,中國是在世衛的獨裁國家;因為由於中國成功阻止台灣參與,並讓美國在此過程中感到難堪,本屆WHA開幕即出師不利。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沒有正當理由持續將台灣排除於這場論壇之外,G7也支持台灣參與。但企圖將台灣排除於所有國際機構外的中國,最終戰勝西方民主國家。

《CNN》報導,雖習近平稱要和全世界「交朋友」,但北京無法擺脫戰狼習性。《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前國務卿龐皮歐表示,川普政府曾盼加強對台關係、希望日本更積極抗中。

《路透》報導,馬來西亞擬為中共軍機闖越空域的活動,召見中國大使。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反對黨要求執政黨應提供,高安全層級實驗室與中國軍事研究人員關係之相關文件。《CBC News》也報導,保守黨黨魁歐圖爾(Erin O\’Toole)要求調查溫尼伯病毒實驗室與中國的關係。《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加拿大去年駁回43件對中國出售軍品的申請案。《溫哥華商業週報》(Business in Vancouver)報導,港裔加人揭露中國宣傳機器的運作方式。

日本《東洋經濟週刊》刊登專文探討,美國「對中強硬政策」,蘊含著在台灣問題上,期待日本有所貢獻。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阻台購疫苗 嬌生強調只與政府簽約

昨天(2)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外購疫苗遭受中國打壓,仍讓到國際的高度矚目。而台灣企業、團體紛紛發起自購疫苗,也獲重視,但嬌生強調只與政府簽約,不與私人接洽。令中國引發全世界的反彈,不只歐盟聯手美國抗中,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的國際新聞重點,還是對中關係。

美國《CNBC》報導,台灣過去防疫太成功,反而對變種病毒毫無抵抗力。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Benjamin Cowling)表示,過去台灣防疫太成功,確診者太少,沒有免疫力,以致疫情爆發後,篩檢能量不足、疫苗接種進展緩慢,才需要採取更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這也警示,尋求零確診的的做法,難以持久。

報導也指出,台灣指控中國阻止台灣與德國BNT疫苗的交易。但北京否認。高本恩認為,台灣能夠取得疫苗,但現在還是無法有足夠的疫苗,而需要採行社交距離和封鎖措施。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疫情持續,死亡人數攀升。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郭台銘申請引進BioNTech疫苗至台灣。報導指出,許多台灣的企業、宗教團體、地方政府紛紛喊出自購疫苗。郭台銘表示,希望從德國空運疫苗到台灣,不透過任何中間商;並已遞交政府要求的所有文件。

而上海復星與BioNTech簽約,負責大中華地區疫苗銷售。但台灣政府直接和德國BioNTech簽約,不相信中國。復星未回應有關郭台銘的計畫求。中國國台辦則強調,向台灣販售BioNTech疫苗是復星的商業權利;中國政府正與島內「有關單位」協調。

佛光山也有意引進高達50萬劑嬌生疫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長趙怡表示,嬌生曾表態有意販賣疫苗給國際佛光會。但嬌生表示,只和政府機關和像是歐盟執委會等超國家組織洽談疫苗採購事宜。

嬌生強調,在現今疫情緊急期間,不會與第三方合作或透過第三方處理疫苗取得事宜。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郭台銘申請購買BNT疫苗給台灣。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報導,中國譴責日本表態要提供台灣疫苗。日本

其他關於台灣的經濟新聞。美國《富比世》(Forbes)刊登評論指出,台灣因為缺水,晶片製造出現危機。因為去年沒有颱風登陸,台灣去年夏天幾乎沒有降雨。

評論指出台積電用水量高,每日用水量超過15萬噸;自2015年至2019年的總用水量增加70%,佔工業用水總量的3.4%。台積電今年在水車上的花費將超過5億元,超出原先預算。台積電和其他晶片公司也因此提高工業水循環利用率,台積電自2015至2019年循環利用率約為87%,但總用水量仍增加7成。

「瑞士再保險集團」(Swiss Re)分析,台灣屬於高氣候風險群。中研院的研究也預測,台灣北部地區所面臨的缺水風險將急劇增加。

荷蘭《改革日報》(Reformatorisch Dagblad)、日本《北海道新聞》均報導,日本與台積電合作投資億2.7億歐元開發晶片產業,日本經產省提供台積電190億日圓的補助。

在台灣的主權與外交方面。美國《富比世》報導,專家建議台灣應用空中加油機支援F-16,防止中國的圍堵。法國《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adio France Internationale)專訪駐法國代表吳志中,介紹台灣目前處於風暴中心的現況。菲律賓《商業鏡報》(Business Mirror)社論指出,台灣是一個國家。

在中國與國際的關係方面。美國《彭博》報導,隨著川普卸任、疫情趨緩,歐盟尋求與盟友美國聯合抗中。報導指出,歐盟本週主動向拜登示好,向白宮發送擬議的聯合聲明,緩和雙邊近來衝突,並進一步推進跨大西洋聯盟,對抗中國及俄羅斯。這是為了6月15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美國高峰會所準備;聲明指出,美歐共享的價值與利益,將有助於雙方應對「前所未有的全球挑戰」。

本次峰會是拜登就任以來的首次歐洲訪問,美歐將承諾在各個經濟領域上加強合作。過去因為川普的「美國優先」,製造與歐盟的緊張;拜登就任後,美國暫時擱置貿易爭端,重新加入應對氣候變遷的作為,迅速緩和美歐緊張關係。

中國此時為報復西方就新疆人權問題對其實施的制裁,於3月宣布對歐盟10位個人和4個實體祭出制裁,加劇歐中緊張局勢。歐洲議會5月因此決議,中國對歐盟維持「無根據且任意」的制裁,即不批准歐中投資協定。

《彭博》也報導,習近平盼建立中國「可愛」形象,推測中國有意緩和強勢外交作風。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揭露新報告,顯示北京在加拿大的滲透行動。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評論,加拿大應對與武漢實驗室的關係保持透明。

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社論指出,應以「澳紐軍團」區域合作模式對抗中國。《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刊登評論指出,大家不應相互批評,問題的根源在於北京強迫建立新世界秩序。《ABC》報導,澳洲總理莫里森與紐西蘭總理阿爾登舉行會談,澳洲歡迎紐西蘭支持澳洲對抗中國。《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紐西蘭總理阿爾登強調,紐澳的中國政策步調一致。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擴大特別預算規模、採購本土疫苗 國際關注

昨天(1)世界怎麼看台灣?立法院修法,提高紓困特別預算額度、政府預採購國產疫苗,都獲國際高度關注。而中國持續打壓台灣獲取疫苗,連日本有意轉送疫苗給台灣也要干涉,以及美國重新調查武漢肺炎起源於中國實驗室,仍有熱烈迴響。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因本土疫情升溫,修法將紓困特別預算額度從4200億元倍增到8400億元。

英國《路透》(Reuters)也報導,台灣修法擴增152億美元的新預算規模,因應疫情衝擊。《路透》另報導,台灣確診數出現下降趨勢,並致力取得疫苗。

《路透》還報導中國對台灣的疫苗戰。報導指出,北京稱疫苗不應淪為政治工具,台灣則稱中國是阻撓取得國際疫苗的幕後黑手。在日本宣布有意轉贈台灣疫苗後,中國馬上宣稱擁有台灣主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注意到」日本目前尚無法確保自身疫苗的充足供給,許多台灣民眾對於日本有意提供疫苗抱持懷疑態度,還大罵疫苗援助不應淪為圖謀政治私利的工具。

中國曾提議提供疫苗給台灣,但台灣質疑中國的疫苗,也指控中國阻礙其與德國BioNTech簽訂合約。民進黨表示,中國稱台灣藉疫苗謀獨將不會得逞的說法,就顯示中國是阻擋台灣取得國際疫苗的「幕後黑手」。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台灣政府與國內廠商簽訂2000萬劑疫苗採購合約。比利時《荷語標準報》(De Standaard)刊登評論,稱台灣渴望獲得疫苗,但受中國鉗制。

希臘「Zougla.gr」、「capital.gr」均報導,台灣修法擴增152億美元的新預算規模,因應疫情衝擊。

保加利亞「Fakti」報導,北京向台灣發動假新聞攻勢,大搞錯誤資訊。塞爾維亞「politika.rs」報導,台灣億萬富翁想買500萬劑「輝瑞」疫苗,而非中國疫苗。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灣因疫苗不足陷入爭論,但強調拒絕中國疫苗。而日本考慮提供疫苗予台灣,遭中國抨擊是政治利用。《西日本新聞》、《大阪日日新聞》均報導,日本願提供台灣AZ疫苗。

在台灣的對外關係。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蔡明彥與歐洲議會議員柯契夫(Andrey Kovatchev)聯名投書《今日歐盟》(EU Today)、《歐盟通訊員》(EU Reporter)、《歐盟政治報導》(EU Political Report),強調現在是推動歐盟與台灣連結及供應鏈合作之時機。

瓜地馬拉的《中美洲日報》(www.dca.gob.gt)、《大都會半月刊》(elmetropolitano)、《自由新聞報》(Prensa Libre.com)均報導,台灣與瓜國簽署「優質企業相互承認協議」,瓜地馬拉優質企業將獲台灣承認。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專訪駐布里斯本辦事處長陶令文,強調台灣盼與澳洲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在台灣的國內經濟。《路透》報導,這波鋒片給台灣帶來豐沛降雨,台灣暫緩進一步限水。

對於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專家呼籲中國開放對疫情起源進行更深入調查。貝勒醫學院國家熱帶醫學院(BCM)院長暨德州兒童醫院疫苗開發中心(Texas Children’s Hospital Center for Vaccine Development)聯合主任霍泰茲(Peter J. Hotez)在《NBC》的「Meet the Press」表示,除非完全瞭解Covid-19的起源,否則還會有Covid-26與Covid-32。

霍泰茲表示,這次的調查可能不會帶來太多新資訊,因美國已盡可能地推動情報工作。但世界需要重新進行一場大刀闊斧的科學調查,以尋找疫情爆發的原因,尤其是在中國。他認為這項調查必須有中國的配合,所以要對中國施壓,包括實施制裁。

而《環球時報》以社論嘲笑拜登尋求新情報的做法,稱不管結果如何,都會「預設」病毒來自於武漢的實驗室。

前副國安顧問的博明(Matthew Pottinger)則在「Meet the Press」樂觀認為,會出現大量資訊。如果這東西是從實驗室出來的,中國可能有人知道。拜登的新倡議會給中國許多有良知的科學家帶來道德上的勇氣。

德州共和黨眾議員、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首席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在《CNN》的「State of the Union」表示,擷取到的情報溝通內容,提供一些耐人尋味的線索,指向是實驗室洩出。有訊號情報、人員情報、其他形式的情報,都表明病毒「很有可能」自實驗室外洩。

包括荷蘭《改革日報》(Reformatorisch Dagblad)、西班牙《ABC》、南非《斐京新聞報》(Pretoria News)都報導,武肺病毒可能是人造,且自武漢實驗室外洩。

加拿大「加拿大電視台」(CTV)報導,加國外長賈諾表明,加拿大支持美國調查病毒起源。

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病毒之調查將加劇中美磨擦。《ABC》報導,西班牙使用中國不良快篩,錯誤率達75%。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刊登評論強調,質疑政府的中國政策並不是在煽動種族主義。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打壓台灣獲取疫苗 日本擬贈台AZ疫苗 國際關注

昨天(31)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指控中國干擾台灣外購疫苗後,世界媒體也關注,台灣除了外購,也積極研發國產疫苗。在日本,則是高度討論日本政府有意助台獲取AZ疫苗。而在美國重新打響武漢肺炎起源於中國實驗室之說後,這也成全世界熱烈討論的議題。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死亡病例上升,已發陳時中的憂慮。

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台灣已與2家本土企業洽簽2000萬劑疫苗採購合約。高端、聯亞都還在二期試驗階段,台灣政府透露,臨床試驗結果相當不錯。雖然上海復星稱是BNT的大中華代理商,但台灣政府強調,只會與德國BNT直接簽約。《路透社》也報導,台灣盼10月前達到6成的接種率。另報導,郭台銘表示有意採購BioNTech疫苗。

對於日本有意贈台疫苗。《路透社》報導,日本確定會取得逾4億劑疫苗,是全國所需數量的兩倍。日本內閣官房長官加藤勝信表示,確保各國和各地區能公平取得安全和有效的疫苗,對於達到全民健康覆蓋至關重要;將探討如何把超過國內所需數量的疫苗提供給其他國家和地區。自民黨台灣關係小組召集人佐藤正久28日表示,日本應盡快提供台灣疫苗。

AZ疫苗在日本的合作廠商為第一三共製藥廠,3月開始疫苗裝瓶作業,預計有3000萬劑疫苗會在9月過期。而日本國內主要施打BNT疫苗,後再施打莫德納(Moderna)疫苗。慶應義塾大學研究員坂元晴香表示,日本可能會保留部分AZ疫苗給對mRNA疫苗過敏的人士,送走其他的AZ疫苗。AZ發言人表示,要怎麼使用疫苗由日本決定。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台灣盼10月前,疫苗接種率達6成。並報導,台灣認為中國透過疫苗進行認知戰。

德國《時代周報》(Die Zeit)報導,台灣本土疫情是如何爆發的。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報導,台灣指控中國阻礙台灣獲取BNT疫苗。荷蘭《電訊報》(De Telegraaf)、捷克「訊息新聞網站」(Seznam Zprávy)、土耳其《Sozcu》也都報導,中國阻礙台灣獲取BNT疫苗。

希臘「叢林新聞網」(Zougla.gr)報導,日本有意援台疫苗。

日本《Newsweek》專文探討台灣如何爆發本土疫情。《奈良新聞》報導,台灣親善團體捐贈奈良市防護衣。

日本各大媒體則大篇幅報導疫苗援台新聞。《產經新聞》報導,日本政府擬於6月提供台灣AZ疫苗,外相茂木敏充表示「將確實檢討」提供台灣AZ疫苗一事;並用及時雨形容日本援助台灣AZ疫苗。《讀賣新聞》、《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也都有相關新聞。《讀賣新聞》另報導,中國對台灣進行疫苗認知戰。

在台灣其他的財經新聞。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台灣期待雨水降臨,並努力節水。日本《日刊工業新聞》報導,索尼與台積電傳合資1兆日圓於熊本設廠。

在台灣與中國關係方面。駐紐約辦事處投書《國家評論雜誌》(National Review),強調台灣是自由民主國家 ,不是演員約翰希南被逼道歉所稱的屬於中國。《CNBC》報導,約翰希南的道歉像是「被迫認罪」。日本《每日新聞》報導,自民黨外交部會通過提案,支持台灣參加國際會議。

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專文分析,中國現在已經沒有習近平所自豪的優勢,人民不斷受害,擴大社會不公,遲早會讓中國夢變為惡夢。《彭博》(Bloomberg)刊出專文認為,中國威脅被誇大,美國不應把中國視為生存威脅。

加拿大《喬治亞週報》(The Georgia Straight)評論,拜登聲稱武肺病毒自中國實驗室外洩,將助長反亞裔仇恨。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中國AI公司,仍資助安大略省兩所大學。

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報導,拜登授權情報機關調查武肺病毒起源;並報導國際透明組織指責WHO,他們的病毒報告存在嚴重缺陷。西班牙《ABC》報導,中國對於美國的挑戰,拒絕退讓;並報導,缺乏透明的中國,加劇外界對武漢實驗室之質疑。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社論直指,武肺病毒溯源,須更深入調查。

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解放軍抨擊澳洲的涉台言論,是在挑釁。《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刊登專文質疑,紐西蘭是選擇與中國貿易,而不是澳洲情誼嗎?不過 紐西蘭《道明郵報》(The Dominion Post)報導,紐西蘭將加入澳洲行列,就中國徵收大麥關稅向世貿提出申訴。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