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2 月 23rd, 2024

世界看台灣》美重量級參眾議員訪台 美警告中國促俄結束戰爭 國際關注

《美聯社》報導,美國資深議員訪台。瑞典《尼瑞克日報》刊登評論呼籲社會民主黨,不要忘記民主台灣。

昨天(15)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面對中國的威脅,美國重量級跨黨派參、眾議員突襲訪台;安倍晉三投書美媒,再籲美國表態保台;美國財長葉倫呼籲中國敦促俄羅斯結束戰爭;美國就與中國的軍事合作,警告索羅門群島。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資深議員訪台。報導指出,由共和黨籍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率領的6人美國議員訪團14日抵達台灣,展開為期兩天的行程。外交部發布聲明表示,訪團預計會見蔡英文總統、國防部長,在烏克蘭情勢嚴峻之際,再度彰顯美國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支持與承諾。

同行的還有參議員孟南德茲(Robert Menendez)、參議員波爾(Richard Burr)、參議員波特曼(Robert Portman)、參議員賽斯(Benjamin Sasse)、眾議員傑克森(Ronny Jackson)。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上週宣布將訪問台灣,但因確診而延後行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4日譴責美議員訪台,叫囂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美台官方往來。聲稱中方將繼續採取有力措施,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包括英國《路透》(Reuters)、法國《法新社》(AFP)、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均報導,6名美國國會議員抵達台灣,進行事前未公布的訪問行程。

瑞典《尼瑞克日報》(Nerikes Allehanda)刊登評論呼籲社會民主黨,不要忘記民主台灣。評論指出,就在瑞典國會議員代表團刻訪問台灣並拜會蔡英文總統、行政院蘇院長貞昌時,為何綠黨、左翼黨、社會民主黨未隨同訪台?

評論指出,台灣1980年代開始民主化改革,瑞典完全沉浸在蘇聯及東歐發生的巨變;瑞典將台灣視為「右翼議題」,但台灣應該獲得更廣泛的支持,因台灣經驗亦可為瑞典環保主義者、自由左翼活動家、勞工運動提供參考。且中國不斷威脅台灣的民主,而台灣是成熟民主國家,可以成為瑞典借鏡。

評論指出,極具外交手段的社會民主黨,應該派代表赴台;就垃圾分類、長照護理、對抗鄰近獨裁政權等議題交換意見。不要忘記當年勇於與世界接觸的瑞典社會民主黨。

就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方面。韓國《NOWNEWS》報導,安倍投書再籲美國,闡明會否出兵保護台灣。瑞典《TV4》、俄羅斯《獨立報》(Nezavisimaya Gazeta)均報導,台灣對中國入侵的擔憂加劇,正在為戰爭做準備。南非《公民日報》(The Citizen)報導,台灣備妥戰時生存須知。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中國官媒貶低台灣軍事演習。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葉倫呼籲中國敦促俄羅斯結束烏克蘭戰爭。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L. Yellen)13日敦促中國說服俄羅斯結束在烏克蘭的戰爭,她並警告中國,坐視不管可能會危及其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

葉倫表示,未來會愈來愈難以將經濟與國家安全等更廣泛的國家利益問題脫鉤。呼籲對俄羅斯採取堅決行動,中國的回應會影響世界對於中國的態度及其進一步經濟整合的意願。她強調,美國不打算在扼殺俄國經濟的做法上削弱力道。

葉倫還表示,兩年來的疫情已打亂全球經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後果,又使全球經濟蒙上陰影。不過,葉倫堅持美國及其盟國將繼續共同努力,以削弱經濟的制裁方式對抗俄羅斯,實施制裁的國家聯盟不會無視破壞制裁的行動。

國際貨幣基金(IMF)前中國區主管普拉薩(Eswar Prasad)表示,美國正試圖利用葉倫的言論讓中國難堪。美國揭穿中國政府試圖兩者兼得。

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探討,國際體系能如何制衡中國和俄羅斯。荷蘭《改革日報》(Reformatorisch Dagblad)也報導,葉倫就俄羅斯議題警告中國。《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評論,中國盤算如何幫助俄羅斯,但又不得罪西方。

加拿大《CBC》、《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均報導,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擔憂烏克蘭戰爭引發制裁,可能撤出加拿大,他們在加拿大的重大投資如何在10年內成為巨大負擔。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美國就中國事宜向索羅門群島發出警訊。

在中國的防疫方面。加拿大《環球郵報》探討,中國掉入自設的武漢肺炎疫情陷阱中。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