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 月 10th, 2024

世界看台灣》台灣擬重開國境 美國帶領全世界圍堵中國 國際關注

《路透》報導,台灣盼3月縮短檢疫天數,重新向世界敞開大門。澳洲ASPI刊登專文,探討立陶宛緊盯中國不斷升級之威脅。

昨天(15)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可望鬆綁防疫政策,對世界重開國境;對於中國的威脅,歐盟協助立陶宛,美國帶頭的QUAD鞏固台海安全,並承諾確保印太安全;歐盟在非洲防範中國,澳洲點名中國介入國會大選;中國是否趁烏克蘭危機侵犯台灣。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防疫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盼3月縮短檢疫天數,重新向世界敞開大門。報導指出,台灣政府表示,盼自3月起放寬嚴格的檢疫政策,向世界敞開大門。台灣在爆發疫情以來,成功將確診人數控制在2萬人以下,所有入境旅客必須檢疫2週。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雖然國內可能還會出現確診案例,但政府對於防疫措施有信心,也必須兼顧生計及發展經濟,逐步恢復正常生活,走向世界;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就商務人士隔離政策和入境等規範,研議是否需進行合理適當的調整。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目標是在3月中前將檢疫天數縮短至10天。但能否在暑假前完全取消檢疫措施,陳時中坦言可能性不高。

台灣在疫情期間並未實施過完全封城,也從未關閉邊境;但入境旅客限於其國民、持有居留證的外籍人士。陳時中表示,商務人士未來可以入境,也將適用同樣的10天檢疫規範。

土耳其《IHA》報導,台灣研發Omicron變種病毒疫苗。

在台灣的生活方面。土耳其《民族報》(Milliyet)、哥倫比亞《視野》(Pantallazos)、《新聞片》(El Nodo)均報導,高雄的燈會啟動1500架無人機點亮夜空。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允許進口福島產食品,係日本與韓、中協商恢復進口之良機。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刊登專文,探討立陶宛緊盯中國不斷升級之威脅。專文指出,立陶宛獨立30年後,再次處於自由民主世界和共產專制主義之間緊張關係的前線。這次,立陶宛和中國對抗,面臨中國創新經濟手段的恐嚇。中國試圖利用該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和經濟依賴性,這使問題變成這個年輕民主國家的危險政治危機。

立陶宛允許在維爾紐斯設立「台灣代表處」,被中國海關從原產國名單中刪除時,中國公司正取消來自立陶宛的訂單;關鍵在12月,德國「馬牌集團」(Continental)受到進口限制的威脅,因為其供應鏈涉及立陶宛。福斯(Volkswagen)、馬牌集團等嚴重依賴中國市場,是立陶宛的重要雇主。

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us Landsbergis)與澳洲外長潘恩(Marise Payne)的聯合記者會表示,中國長期把經濟和貿易作為政治工具、政治武器,澳洲是主要苦主,現在立陶宛加入了。藍斯柏吉也在澳洲重申,立陶宛不會退縮。

歐盟已向立陶宛伸出援手,在1月份宣布將在WTO採取行動。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台灣均尋求加入磋商。美國兩黨正在努力建立「反經濟脅迫工作小組」,以探索如何加強與盟國合作,以因應脅迫性措施,並對侵略國施加代價。在坎培拉和華盛頓都有支持者的想法是集體經濟安全協定,類似於北約第5條,將對成員的攻擊視為對所有成員的攻擊。最近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外長會議,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稱俄羅斯和中國組成的「專制國家聯盟」正在企圖霸凌和脅迫其他國家。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刊登評論指出,面對中國威脅,小國的智慧。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立陶宛案考驗歐盟處理中國經濟脅迫決心。荷蘭《荷蘭日報》(Nederlands Dagblad)報導,台灣爭議觸動歐洲神經。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社論指出,美國強化承諾,支持南太。保加利亞《Fakti》報導,美國承諾投入更多資源確保印太安全,挫敗中國野心平洋國家的自由。日本《讀賣新聞》報導,QUAD外長會談,澳洲在嚇阻中國方面將是關鍵。《沖繩時報》報導,美國印太戰略旨在牽制中國,闡明將嚇阻其對台侵略行動。韓國《文化放送電視》(MBCTV)韓美日外長譴責北韓試射飛彈,並提及台灣與烏克蘭問題。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登專文探討,如何對抗中國建立國際新秩序。澳洲《ABC》報導,工黨參議員點名,周澤榮是外國勢力干涉陰謀之傀儡師。《荷蘭日報》報導,歐盟想在非洲對中國釜底抽薪。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中國掌控歐盟戰略礦產資源。

美國《彭博》(Bloomberg)刊登專文評論,北京奧運加深世界分歧。評論指出,北京冬奧向全球觀眾展示共產黨體系的權力和控制,可能是加深與民主世界分歧的澄清時刻。這是首場完全依靠人造雪的冬奧會,疫情使舉辦這樣的活動更具挑戰性。

冬奧也在民族主義的背景下展開。習近平與普丁在開幕前會晤,發布相當於為新的世界秩序制定藍圖的聯合聲明。中國挑選曾在2020年參與印度邊境致命衝突的士兵擔任火炬手,另名火炬手是維吾爾人。但美國的收視率下降約43%,創冬奧史上最低。

中國還安排彭帥受訪,再次證明其無法暢所欲言。谷愛凌(Eileen Gu)在中國、美國的發言則顯然有別,在中國避免與政治有所牽扯。美國《NBC》已面臨在轉播期間提及中國人權紀錄的壓力。

與民主國家相比,這種民族精神讓執政黨有更多空間來干涉公民的生活和企業的行動。與2008年相比,這種趨勢更加展露無遺。「北京2022」是一個分裂世界的主題。

在烏克蘭危機方面。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 刊登專文探討,為何將烏克蘭與台灣相提並論不合理。《Fakti》報導,台灣成立烏克蘭危機應對小組。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