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11 月 16th, 2023

世界看台灣》台灣經濟表現暢旺、美國是否坐視中國犯台 國際關注

美國《Fox》刊登專文分析,拜登政府能否在台灣需要時派兵馳援?《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美台議員首度召開會議討論防堵中國,前首相安倍晉三與會。

昨天(2)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第2季起雖遭受本土疫情衝擊,但製造業、出口反而表現出色,Q2的經濟成長率達7.47%,高於外媒預期,獲得矚目。台灣在國際上的地位愈發重要,日美台國會議員首度舉辦戰略對話,聚焦於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美國輿論也提醒,若拜登政府對於台灣的支持,如同對香港一樣,只出口不出兵,將重創澳洲、日本、韓國等盟友的信心,美國將遭致史無前例的羞辱。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第二季經濟成長率超乎預期,出口抵銷疫情影響。報導指出,主計總處30日公佈第二季GDP成長7.47%,遠高於《彭博》預估的中位數6.65%。這樣超乎預期的數據可能會促使台灣上修2021年全年成長率預估,政府原先的預估為5.46%。主計總處表示,如果下半年經濟成長符合政府最新預測,全年成長率將可達5.58%。

而出口優於6月預測,主因是疫情並沒有對製造業活動構成明顯衝擊。台灣5月起的軟封鎖,衝擊國內消費,零售、旅宿業首當其衝。這導致台灣失業率創十多年來新高,無薪假人數也創歷史新高。法國興業銀行經濟學家Michelle Lam表示,疫情整體的影響並沒有很大;下半年經濟展望主要需觀察的是,防疫限制鬆綁和政府可能推出消費券是否能讓消費馬上好轉,以及出口是否能夠繼續強勁增長。

英國《路透》(Reuters)也報導,台灣第二季GDP成長放緩,出口仍強勁。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Fox》刊登專文分析,拜登政府能否在台灣需要時派兵馳援?專文指出,全世界高度好奇美國將在中國軍事犯台時做出何種反應。歷屆美國政府都未表態,保持模糊空間。如果到時候美國僅止於外交抗議而沒有直接的戰鬥援助,世界將其視為美國的屈辱性退縮,對於澳洲、日本、韓國等盟友造成毀滅性後果。最近在阿拉斯加安克拉治舉行的小型峰會,並沒有傳達出美國對中國野蠻謾罵的自信反應,因此很難相信拜登政府在這種情況下會有所作為。

文章批評,美國對中國在香港的暴行反應遲鈍,以中國對維吾爾人實施的種族滅絕活動的軟弱無力反應,都不令人鼓舞。而中國要成功入侵台灣,將是巨大的挑戰,目前尚無這樣的渡海能力。若將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置於中國導彈射程範圍內,是不可原諒的危險;但大量美國飛機、無人機、導彈的介入,應足以阻止成功的襲擊。如果美國只是虛偽地聳聳肩,允許戰事發生,那麼美國將承受更大的恥辱。

《路透》報導,國際奧委會保證,台灣、香港一定可以參加2022北京冬奧。 法國《人道報》(L’Humanite)報導,台灣奧運參賽的名稱之爭。聖露西亞的《聖露西亞時報》(St. Lucia Times)、《聖露西亞迴圈報》(Loop Saint Lucia)均報導,台灣恭賀新任總理的當選。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美台議員首度召開會議討論防堵中國,前首相安倍晉三與會。報導指出,日美台國會議員7月29日首次就安全保障等議題,利用視訊方式舉行「戰略對話」。安倍晉三針對中國打壓香港民主派運動表示,在香港發生的事情絕不容許在台灣發生,並關切中國在東海及南海意圖片面變更現狀之行動;安倍呼籲美國與台灣參加CPTPP,支持台灣參與WHA。

防衛大臣岸信夫也傳達,期待藉由大家強固的友誼持續進行對話之訊息。古屋圭司批評,中國藉由力量片面地變更現狀已脫離常軌。前美國駐日本大使、參議員海格提(Bill Hagerty)肯定安倍提出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盼拜登政權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

日本《NHK》也報導日美台國會議員戰略對話。《日本經濟新聞》另報導,蔡英文對於李登輝前總統辭世週年的感念。日本《東京新聞》報導,香港中斷與台官方交流,台灣駐港機構最後的職員調任回國。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示警,中國正在建造更多核導彈發射井。美國《CNN》報導,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打擊群已進入南海。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報導,德國派遣軍艦前往遠東,維護以規則為基礎之國際秩序。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美國警示,中國正強化核武力。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菲律賓「全面恢復」美菲軍隊互訪協定。報導指出,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7月29日訪問菲律賓,菲律賓國防部長羅倫沙納(Delfin Lorenzana)30日表示,「美菲軍隊互訪協定」(VFA)已「全面恢復」。

菲律賓總統杜特蒂去年2月表示,打算撤銷VFA,不過事後已3度延期。羅倫沙納說,杜特蒂見過奧斯汀後,決定撤回VFA的終止信。1998年簽署的VFA,是美菲聯合軍演、美軍在菲律賓執行任務提供法律架構。

奧斯汀說,更強健、更具韌性的美菲聯盟,對印太地區的安全、穩定與繁榮至關重要。北京在南海的專斷已令各國提高警覺。今年3月,數百艘中國船隻出現在菲律賓專屬經濟海域內,令馬尼拉怒不可遏。即使親中的杜特蒂也表態,堅持菲律賓對南海的主權不容妥協。

澳洲「澳洲戰略政策研究」(ASPI)發表專文分析,日本國防白皮書展現更積極防禦姿態。

《彭博》、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均報導,美國指控中國騷擾外國記者。

美國「Quartz」報導,中國新任駐美大使不太可能全面採取戰狼外交作風。不過《新聞週刊》(Newsweek)也報導,中國警告美國「切香腸式」增加對台支持,只會切到自己的手。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西方政府重拾產業補貼政策以反制中國。匈牙利「telex.hu」報導,美國駐匈大使館對中匈合作表示擔憂。澳洲《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薩摩亞新元首將擱置「一帶一路」的港口合約。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