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5 月 3rd, 2024

英國

世界看台灣》巴拉圭外長宣示與台外交不變、美眾院通過禁TikTok法案 國際關注

昨天(14)世界怎麼看台灣?巴拉圭外長接受日媒專訪,宣示與台灣邦交不變。國民黨副主席頻頻訪中,是否意味中國影響台灣政權?美眾議院輕鬆通過禁TikTok法案。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下週與布林肯會面。英國將加入歐盟半導體研發計畫。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日本《西日本新聞》報導,肥後銀行與台灣投資企業成立併購公司。印度《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報導,力積電在印度多萊拉設立的晶圓廠預期2026年啟動生產。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讀賣新聞》專訪巴拉圭外長,稱將出席台灣總統就職儀式,兩國邦交不變。報導指出,巴拉圭外長拉米雷斯(Ruben Ramirez)3月12日在東京接受專訪,並證實5月將陪同總統貝尼亞(Santiago Peña Palacios)前往台灣出席賴清德的總統就職儀式。拉米雷斯說,與台灣共享民主、自由、人權以及國家利益等信念,兩國自1957年7月所建立的外交關係「不變」,並強調今後會堅持此立場。

針對由巴拉圭和巴西等國所組成的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拉米雷斯說,已準備好和日本自4月後開始進行對話,展現出將強化與日本關係的意願。拉米雷斯此次訪日將待到16日,並預定與日本外相上川陽子會談。

泰國《泰國新聞通訊社》(Thai News Agency)報導,台灣候任副總統蕭美琴私訪美國。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台灣立法院副院長會晤日華議員懇談會會長。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中國利用經濟援助逼迫南太平洋3島國與台斷交。

日本《NHK》報導,國民黨副主席頻頻訪中,是否意味中國影響台灣政權?《產經新聞》報導,中國為促進統一對台灣加強施壓。比利時《現代外交》(Modern Diplomacy)探討,兩岸關係變得更加動盪的4大原因。

印尼《印尼之窗》(indonesiawindow.com)、《共和日報》(republika.co.id)、《編輯新聞網》(Theeditor.id)、《雅加達日報》(Koran Jakarta)報導,台灣積極拓展印尼赴台觀光市場。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國眾院輕鬆通過禁TikTok法案,目光焦點轉向參院。報導指出,美國眾議院12日以352比65的比數高票通過禁TikTok法案,法案將迫使TikTok排除中資持股,否則將被禁止在美國使用。

這係政治光譜向來分歧的華府出現少見的團結時刻。眾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表示,跨黨派的投票結果,顯示美國國會對共產中國試圖監視、操控美國人的意圖投下反對票,並象徵美國人民嚇阻我們敵人的決心。」然而,法案是否亦能在較為審慎的參院獲得通過仍是未知數,部分參議員對於採取激烈行動得罪擁有1.7億美國用戶的應用程式的後果感到憂心。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對此諱莫如深,他僅表示參院將在眾院通過該法案後,對其進行審查。

TikTok執行長周受資正在華盛頓,試圖阻止該法案進程。川普盟友、眾議員梅斯(Nancy Mace)則表示,禁抖音法案將不會在參議院通過。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為何TikTok涉及國安問題而面臨美國禁令。《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中國外交部痛批美眾院推動法案強制出售TikTok係霸權行徑。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美國呼籲加拿大共同遏止自中國進口強迫勞動產品。另探討,加拿大保護研究以防敵對國家傷害的作法無效且有風險。《金融郵報》(Financial Post)報導,加拿大港口使用美國國會認定具安全疑慮的中國製起重機。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南海緊張升高之際,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下週與布林肯會面。報導指出,菲律賓總統府13日發布聲明指出,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總統將於3月19日會晤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討論合作及安全議題。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敦促部隊就海上軍事衝突做好準備後,小馬可仕亦矢言捍衛菲國的海洋主張。小馬可仕本週訪問柏林時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如今更積極地企圖吞併我國領土,對此我並不訝異,但我們必須繼續竭盡所能地捍衛我國海上領土。

《路透》另報導,英國將加入歐盟半導體研發計畫。中國與馬爾地夫、斯里蘭卡、尼泊爾深化雙邊防衛關係。

記者鄭信貞

中國惹人嫌》憂共諜入境 英國擬限中國公務護照入境人數

全世界都在防堵中國間諜。英國政府正考慮限制以官方公務為由,繞過正常簽證審查程序而入境的中國公民人數,擔心中國濫用此機制偷渡間諜。

《彭博》報導,英國內閣官員和安全機構正在辯論,是否全面修訂適用於外交人員和其他所謂公務人員的邊境規定,目的是讓中國和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細節,並容許更多時間進行審查。

相關選項包括限制依外交或類似規則抵達英國的人數,或限制通常不需要簽證的官方或政府贊助活動的範圍,並進行更嚴格的事先審查。

英國的安全機構支持更嚴格的規定,以降低風險。因為擔心中國在英國日益增強的影響力,包括從大學校園到對關鍵產業的涉入。

英國國會去年曾警告,英國應對中國構成的國安威脅的方法極度不足,過於聚焦於短期經濟利益,而非長期風險。部分官員擔憂,公務服務管道可能被訪客濫用,從事工業、貿易、學術間諜活動。

但部分英國官員認為,值此英中關係敏感時刻,任何限制外交活動的措施,都有加劇與中國緊張關係的風險。

英國內政部和外交部都拒絕對此發表評論。中國駐倫敦大使館也未回應。中國外交部去年否認中國對英國進行間諜活動,聲稱這項說法毫無根據。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阻中橫行南海 菲律賓與18國簽安全協議

中國將整個南海當內海,頻頻逞凶、毫無忌憚地侵犯菲律賓領海。馬尼拉積極拉攏美國等多個國家簽署安全協議。據菲國防部說法,自去年中國海警船朝菲國海岸防衛隊船隻照射軍事級雷射後,已簽署或正在進行協商的國家至少18國。

《華盛頓郵報》報導,菲律賓近來加緊腳步擴大安全同盟陣線,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 Jr.)去年頻繁出訪,目的多半是尋求安全協助和軍事裝備。今年的行程包括向澳洲國會發表演說,以及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對話」發表主題演說,積極建立同盟網絡對抗中國。

菲律賓於2022年陸續與歐盟、印度、英國達成新防衛協議,並尋求與日本、加拿大、法國簽署訪問部隊互訪協議,讓外國部隊能夠派員進駐菲國軍事基地。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去年7月,訪問菲律賓,是歐盟領袖近60年來首次訪問馬尼拉,表明歐盟願與菲律賓在海上安全方面加強合作。

越南2月也和小馬可仕政府簽署新的協議,包括針對海上事務建立熱線電話,以及簽署海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升級兩國海巡隊合作。

菲律賓也爭取外國協助打造軍武庫,包括美國每年提供1.2億美元安全資助,印度預定今年交付首批超音速巡弋飛彈,捷克、德國、義大利、瑞典也將提供無人機和潛艦。

中國海警船5日向菲律賓補給船發射水砲,造成菲方人員受傷,被視為迄今菲中在南海最嚴重的衝突。馬尼拉與華府1951年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承諾任一方本土或在太平洋轄區的島嶼領土、軍隊、公務船舶或飛機遭到武力攻擊時,雙方將共同採取行動。

菲律賓德拉薩爾大學國際研究系教授狄卡斯楚(Renato De Castro)指出,若情勢升級,更多菲國軍人因中國的行動受傷,馬尼拉和華府可能進入第4條,對菲律賓的攻擊同時被視為對美的攻擊,菲美兩國將依憲法採取行動應對共同危險。

記者鄭信貞

中國惹人嫌》英國安智庫示警:中、俄5G、衛星合作 危及烏克蘭及台灣

英國國安智庫「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1日發布報告示警,中國、俄羅斯提正就5G、衛星技術擴大合作,且已用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考量中國對台灣的侵略計畫,這些能力意義重大。

報告指出,新興技術在烏俄衝突中發揮關鍵作用,交戰雙方都以前所未見的速度擴大無人機和其他網路武器的使用規模,從情報蒐集到空襲行動,無人機和先進通訊設備的廣泛部署。為讓這些設備在前線有效運作,需要穩定的連線和地理空間支援,而中國正向俄國提供這類幫助。

中國華為與俄國電信商MTS、Beeline達成協議,儘管兩間俄國電信商已遭制裁,但中國提供的技術合作,已在侵烏戰爭得到豐富的應用。

且中俄早在2018年就各自的衛星導航系統「北斗」、「格洛納斯」(GLONASS)的聯合應用達共識,2022年決定在彼此國內各建3座監測站。格洛納斯系統因此能促俄軍飛彈、無人機能夠對烏克蘭進行打擊。

中國預計在莫斯科以南奧布寧斯克鎮(Obninsk)建造的監測站,協助俄國擴大利用中國衛星以打擊烏克蘭。

RUSI研究分析師克勞福德(Jack Crawford)表示,這層合作也有助於中國的5G、衛星能力,考量中國對台灣的侵略計畫,這些能力意義重大。

記者鄭信貞

鄧振中WTO連會英美貿易首長 盼助台參與CPTPP

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昨(29)利用出席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布達比舉行的世界貿易組織(WTO)第13屆部長會議期間,接連會晤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英國商業貿易部貿易政策副部長韓斯(Greg Hands);除對台美21世紀貿易協定談判廣泛交換意見,責成談判人員加速勞工、農業、環境3項議題技術層面之討論;也盼英國協助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

鄧振中向戴琪表示,台灣正在鼓勵其他理念相近的國家參考台美協定內容,與台灣簽署具法律效力的貿易協定,藉以帶動國際貿易體制朝向更公平、開放的方向進展。

雙方也就非市場經濟國家經由不公平政府補貼造成若干產業生產過剩,嚴重妨害世界貿易體系,及各國產業發展空間的問題深入討論,並交換彼此在分散市場上之努力及經驗。

而韓斯正是「台英經貿對話會議」的英方主席。韓斯表示,英方十分看重雙方於去年簽署的台英「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是雙方經貿關係的重大里程碑,期盼透過該協議,促成台英之間的貿易與投資快速地成長。

鄧振中指出,我方視台英「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為建立雙邊制度性交往的基礎,在完成目前在該協議架構下關於投資、數位貿易、再生能源與淨零碳排等3項議題的談判後,能夠繼續擴大包含更多其他有助雙方關係的議題,進一步深化台英之間的經貿關係。

鄧振中也請英國協助我國加入CPTPP。韓斯表示,在英國入會過程中,英國深切感受到CPTPP成員對高標準之要求,一旦英國正式成為成員,自會堅持新申請國需符合高標準方能入會。

記者鄭信貞

中國擅改M503航線惹眾怒! 美日英法加齊相挺、反對中國改變現狀

中國民航局1月30日片面宣布,2月1日起取消M503航路自北向南飛行偏置,並啟用連接M503航路的W122、W123航路由西向東飛行。外交部昨(22)彙整,至今已有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發聲挺台,對於國際社會基於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切,以及飛航安全的重視發出正義之聲,外交部由衷歡迎與感謝。

中國在2015年片面劃設M503、W121、W122、W123等航路,由於M503距離海峽中線僅有4.2浬(7.8公里),後經兩岸協商,W航路暫不實施,另M503向西平移6浬,僅開放南下飛航。

然而,中國1月30日片面宣布,M503航路由北向南飛航不再偏西飛航,以及啟用W122、W123航路由西向東飛行。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甚至叫囂,不存在海峽中線,無需與台灣方面協商。

外交部國際組織司長孫儉元昨於例行記者會表示,有關中國於1月30日片面宣布改變M503航線飛行偏置等措施,經過我駐外館處積極向國際社會說明,已經獲得相當重視。

孫儉元指出,美國務院發言人曾公開敦促中方停止對台進行軍事、外交與經濟施壓,並呼籲兩岸以對話解決台海民航及安全議題;日本外相上川陽子也表示高度期待本案當事者能透過對話獲得適當解決;法國外交部長塞儒內(Stéphane Séjourné)、英國外交部則明確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作為,及以武力與脅迫改變現狀。

他接著說,荷蘭外交部呼籲兩岸應透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並尊重台灣人民意願;加拿大交通部鼓勵飛航情報區(FIR)間分享資訊,所有ICAO成員也應該遵守相關標準及建議措施。

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義大利、愛爾蘭、瑞典、阿根廷計58名國會議員均分別發聲助我,並已有20國逾百家媒體報導我方立場。針對國際社會基於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關切及飛航安全的重視發出正義之聲,外交部由衷歡迎與感謝。

記者鄭信貞

五眼聯盟情報機構認證 中國駭客組織潛伏美基礎設施至少5年

中國駭客網攻猖獗。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五眼聯盟」的網路安全機構7日發表聯合聲明,直指中國支持的駭客組織「伏特颱風」(Volt Typhoon)長期鎖定美國運輸、能源、通訊系統等關鍵基礎設施,至少已潛伏5年;並警告,一旦地緣政治局勢升溫或爆發衝突,中國恐進一步發動破壞性網攻,構成更大威脅。

聲明由美國國家安全局、網路監管機構「網路安全和基礎設施安全局」(CISA)、聯邦調查局、運輸安全局,以及英、加、澳、紐等國的網路安全機構共同簽署。

內容指出,「伏特颱風」數年來多次鎖定美國本土與關島等地的通訊、能源、交通運輸及水資源系統,並透過資安漏洞發動攻擊、獲取使用者權限,足以在必要時癱瘓系統運作。

「伏特颱風」並未使用傳統網攻或網路情蒐手段,而是透過在系統網路中進行預先部署,透過伺服器、防火牆、虛擬私人網路中的漏洞潛入,以利後續必要時刻全面網攻,造成破壞性影響。「伏特颱風」至少已潛伏5年,意圖透過長期監控設施內部監控系統與水電設備,視需求調整攻擊程序或策略。

CISA高級官員高德斯坦(Eric Goldstein)表示,大多數受害者,都沒有合法的間諜價值。

美國聯邦調查局長雷伊(Christopher Wray)上週出席國會聽證會時表示,駭客鎖定水廠、電網、運輸系統與汽油、天然氣管線等美國基礎設施,只待北京一聲令下,在美中爆發衝突時,對美國民眾和社會造成重大且實際的傷害。

加拿大網路安全中心(CCCS)直言,雖「伏特颱風」對加國基礎設施的威脅小於美國,但美加在地理等領域密切相關,一旦美國設施受攻擊,加拿大也難以倖免。

記者鄭信貞

打臉紅藍白唱衰!英國在台辦事處:78%英企看好台灣未來3年經濟

台灣經濟表現亮眼,深獲國際肯定。不只台灣美國商會「2024年商業景氣調查」報告,81%會員對2024年經濟抱持樂觀態度,92%計劃維持原有的僱員規模或增加僱員。英國在台辦事處代理代表嚴濤暮(Tom Burn)、英國商業貿易部駐亞太地區貿易公使肯特(Martin Kent)1日共同公布英國在台辦事處的最新年度英國企業調查初步結果,78%受訪企業對台灣經濟抱持正向看法,並樂觀看待未來1至3年在台灣業務發展前景,對台灣市場信心較往年增加。

英國在台辦事處發布新聞稿指出,肯特日前正在台灣訪問,與嚴濤暮在台北出席英僑商務協會主辦的相關活動,共同公布最新年度英國企業調查的初步結果。數位發展部次長李懷仁、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副總談判代表楊珍妮也蒞臨現場。

嚴濤暮表示,2023年為台英合作締造了許多新的第1,包括11月簽署第1份台英提升貿易夥伴關係協議(Enhanced Trade Partnership Arrangement,ETP)、7月簽署台英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7月舉行第一屆台英半導體對話會議、9月台灣國際半導體展首度展示英國主題館,以及啟動新的台英創新研發合作計畫。相信2024年將會看到台英貿易投資關係更進一步成長。

最新年度英國企業調查收到76份英國企業回覆,59%從事能源和半導體相關產業,78%對台灣經濟抱持正向看法,並樂觀看待未來1至3年在台灣業務發展前景,對台灣市場信心較往年增加;83%對於能源和淨零產業商機持高度期望。受訪企業也肯定台灣持續改善數位貿易和投資環境。

受訪的英國企業期望台灣行政機構提升數位化程度並提高效率,同時呼籲相關當局制定更明確的再生能源政策。受訪企業關心的其他議題還包括能源供應是否充足、兩岸關係對商務的影響。

50%受訪英國企業表示,台灣在先進科技的強項是吸引他們來台投資的主因,其中半導體、能源、先進工程是受訪企業認為台灣最具成長潛力和投資機會的產業。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穩健維持現狀 中國覬覦東海南海 國際關注

昨天(22)世界怎麼看台灣?駐美代表俞大㵢向華府及北京保證,新總統不會讓兩岸關係惡化。台積電日本廠將啟用。中國意圖在東海及南海取得軍事優勢。台灣對美國疑慮與日俱增,或將引起危險。英國嚴肅看待中國介選威脅 。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美聯社》(AP)專訪駐美代表俞大㵢,保證新總統不會讓兩岸關係惡化,甚或將美國捲入衝突。俞大㵢18日接受專訪時指出,賴清德計劃維持兩岸現狀。此為俞大㵢去年12月抵美後首次接受國際媒體訪問。

俞大㵢說,台灣想維持現狀,保持目前的狀態,不統也不獨。目前的狀態是我們想要的生活方式,此立場在國內普遍受到支持,也會作為新政府執政的指引。

俞大㵢受訪前五日,賴清德以逾四成選票,在三強鼎立的總統大選中勝出。賴清德將接替現任總統蔡英文,於5月就職。

北京拒絕與蔡英文進行任何對話,因其政黨反對中國對台主權主張,且在選前暗示選民這是戰爭與和平的抉擇。賴清德當選兩天後,中國以利誘受段掠奪太平洋小島國諾魯,使台灣在全球的友邦剩下12國。不過,中國並未如同以往緊張升高時那般,在台灣周邊舉行大型軍演。

俞大㵢表示,賴清德盼蕭規曹隨,與蔡英文總統採取相同路線,但同時向中國遞出橄欖枝,表示願意與中國大陸接觸。台灣將與美國合作,以強化自身防衛及深化台美經濟文化關係。他指出,台美關係是最重要的面向。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高級顧問暨中國商務與經濟董事項目主任甘思德(Scott Kennedy)認為,在賴清德執政下,緊張局面料維持不變。北京將繼續發展其軍事能力,並挑戰軍事威脅及經濟脅迫的極限。美國則是會繼續協助台灣做好防禦準備,並敦促台灣更果斷強化有效自我防衛所需的各種要素。

俞大㵢說,維持台海和平,有賴北京與台北共同努力。台灣並非侵略的一方,在台海興風作浪、讓局勢緊張的不是台灣。台灣決心捍衛鄉土,稱台灣正增加防衛預算,且已將4個月的義務役延長為1年。北京以利誘方式掠奪諾魯,是為了懲罰台灣人民選擇他們想要的領袖,這麼做只會適得其反。但台灣已成為國際社會熟悉的名字,全球許多國家愈來愈樂於和台灣交往。

俞大㵢曾在台灣大選前不久拜會美國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稱民主、共和兩黨的支持令他備受鼓舞。他說,走進美國國會讓人心頭一暖,因為舉目所及都是朋友。

民主黨籍參院外委會主席卡登(Ben Cardin)稱台灣為美國在印太地區等地的重要夥伴,並表示他將「與新當選的台灣領導階層密切合作,以深化台美經濟、安全及人與人關係。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美國中參館網》(ChinaFile)、秘魯《真理報》(La Razon)、韓國《朝鮮日報》、印度《商業標準報》(Business Standard)均關注台灣的大選結果。面向包括台灣拒絕中國、國際事務可能的走向、中國怒斥世界對台灣的恭賀、賴清德宣示維持蔡英文路線、台灣守護住自由民主、民進黨喪失國會優勢。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積電日本廠將啟用,美國二廠進度落後。希臘《科技戰》(techWar.gr)報導,台灣總統當選人面臨晶片產業日益增長的挑戰。印度《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報導,富士康將投資3,700萬美元與HCL集團合資進行晶片封測,取得40%的股權。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日本《朝日新聞》探討,中國意圖在東海及南海取得軍事優勢,是否考慮封鎖台灣海域?報導專訪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中國研究室室長飯田將史,分析中國的跨域行為,包括東海、南海及朝鮮半島。

飯田指出,中國海軍的主要水上艦艇數量已超越美國海軍,未來料繼續拉開差距。中國空軍的戰機數量已增至1,500架。其無人機亦頻繁地在日本周邊飛行。但解放軍是要進行登陸及佔領台灣的準備,2027年幾乎是來不及。美軍會投入其他區域的戰力,澳洲、日本及菲律賓應該也會支援美軍。解放軍尚不具備足夠能力來運送佔領台灣的人員及裝備,要維持補給線也非常困難。

中國目前對台實行兩種作法。一是對台施加軍事壓力。另一是透過經濟誘因與台灣合作,以吸引台灣人民到中國,例如支援台灣年輕人在中國創業,或允許台灣人優先到中國大學留學。中國也自台灣南部等地區擴大進口農漁產品,意圖藉此提高台灣農漁民對中國經濟的依賴。

中國接近日本的目的在於「離間美日」。由於日本是美國的同盟國,並不存在那樣的可能性,中國接近日本必然有所極限。以強硬路線為基調的中國對日政策應該不會改變。應要認知中國海警在尖閣諸島的日本領海中的活動會更加頻繁。

最近中國與菲律賓的對立變得激烈。對中國而言,確保在東海及南海的軍事優勢,對於犯台而言是必須的。若能軍事支配東海及南海,便能封鎖台灣海域。

美國《彭博》(Bloomberg)探討,防衛金馬對新政府至關重要。荷蘭《忠誠報》(Trouw)赴金門採訪,認為台灣太自由了,這樣也不太好。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紐約時報》探討,台灣對美國疑慮與日俱增,或將引起危險。丹麥《JyllandsPosten》探討,台灣不應被遺忘。秘魯《一號報》(Uno)報導,台灣政府與人民合作賑濟日本地震災民。

韓國《金融消費者新聞》探討,為何韓國對台灣總統選舉保持沉默?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中國經濟衰退讓習近平失去對台關鍵武器。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新社》報導,英國非常嚴肅看待介選威脅。報導指出,英國國防部長夏普斯(Grant Shapps)21日表示,當局非常嚴肅地看待今年稍後舉行的大選可能面臨外國勢力干預威脅。他指出,反恐機構及其他單位都將非常仔細地審視這個問題。

英國反恐負責人朱克斯(Matt Jukes)19日表示,目前來自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等外國間諜的威脅,係冷戰時期以來比較嚴重的時候。中東衝突導致伊斯蘭主義活動激增,英國正面臨激進化時刻。流經警察系統的恐怖主義和暴力極端主義相關訊息增加25%,與正常水準相較,有顯著的上升。

英國預計今年稍晚舉行大選。朱克斯透露,警方已成立一個新部門,以因應選前的干擾威脅。根據微軟去年11月公布的報告,俄羅斯、伊朗、中國可能在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及全球其他重要選舉前,採取複雜的影響力及介選行動。

《新聞週刊》報導,中國在太平洋贏得新盟友,損及美國利益。菲律賓《商業鏡報》(Business Mirror)探討,對不干涉令人詫異的尊重。《菲律賓星報》(The Philippine Star)探討,中國對菲國總統多讀書的羞辱。

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探討,中國是如何逐步接管全球會議?《美聯社》報導,北韓強調續與俄羅斯共抗美國,稱普廷將早日訪問平壤。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阻中俄介選 英國警方成立特種部門

法務部調查局為因應中國認知作戰而設立「認知戰研究中心」,卻引發親中政媒的不滿。不過同樣為因應中國、俄羅斯、伊朗等邪惡軸心的威脅,英國警方19日宣布成立新部門,並強調非常擔心今年全國大選受到境外勢力干擾。據悉,該部門與英國對內情報機關「軍情五處」(MI5)、對外的英國秘密情報局(MI6)密切聯繫。

英媒報導,英國警局負責特別行動的助理局長朱克斯(Matt Jukes)將這個特種部門稱為「調查小組」,並表示因中國、俄羅斯、伊朗的威脅,英國面臨著冷戰以來最嚴重的敵對國家威脅。

英國去年通過國家安全法案,試圖讓各國更難從事間諜活動、竊取商業機密和干預政治體系。

朱克斯直言,正在談論中國、俄羅斯、伊朗國家機器的一部分。新的專家調查部門將利用法案的新權力。這將成為英國安全界最公開的部分,加強回應這些敵對國家行動。

朱克斯表示,當前網路上錯誤訊息數量,比英國以往任何選舉年都要多。自2018年前俄國籍間諜斯克里帕(Sergei Skripal)在索爾茲伯里(Salisbury)遭毒殺以來,英國警方在打擊間諜活動的工作量增加4倍。新部門將與英國情報機構MI5、MI6攜手回應這些威脅。

英國政府2023年6月下令關閉在英國領土活動的中國非官方「秘密警察局」,直言中國在英國領土上對外國人進行任何恐嚇,都是不可接受的。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用選舉結果展現拒絕中國併吞意志 國際關注

昨天(15)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選舉結果,民進黨勝利,國際解讀是台灣民主的勝利、對中國無所畏懼,台灣也呼籲中國正視現實;中國不滿世界各國祝賀中國。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社論指出,這是台灣民主的勝利。社論指出,台灣選出北京最不喜歡的候選人當選總統。賴清德先生在勝選演說中表示,作為2024世界大選年矚目的大選,台灣締造了民主陣營的第一場勝利。這是執政的民進黨連續第3次在總統大選中獲勝,該黨已表明了相對中國維持政治自治的立場。

中國不會高興,但這對賴清德的選戰有所幫助。習近平和他的宣傳機構不斷加強口頭和軍事威脅的強度。這次他們的策略適得其反,他們在選舉臨近時向台灣上空施放多個間諜氣球。其目的是用入侵或海上封鎖的威脅來恐嚇台灣人,但事與願違。台灣選民目睹中國如何違背對香港自治的承諾,以及如何嚴厲對待那些為民主發聲的香港人。他們知道北京關於台灣自治的任何承諾都是不可信的。

民進黨失去立法院的多數,選民沒有給賴清德開空白支票。國民黨贏得最多席次。拜登計劃在大選後派出由美國前高層官員組成的代表團前往台北,這是有效表達支持的方式。中國將一如既往地提出抗議,但中國必須看到美國在支持民主盟友方面不會退縮。

習近平不會放棄以任何必要手段收復台灣的野心。這意謂著美國必須緊急採取行動,加強在西太平洋的軍事防禦,並用最能阻止中國入侵可能性的武器,以升級台灣防禦能力。

美國《彭博》(Bloomberg)探討,選舉結果顯示,台灣對中國無所畏懼。報導指出,台灣民主活力在民進黨總部的勝選音樂會上氣氛達到頂峰,歡迎新的正副總統賴清德和蕭美琴。賴清德對外國媒體表示,已經向世界展示,我們是多麼珍惜我們的民主。人民已經發聲,不怕中國,民主將繼續存在。

艱苦的工作現在開始。賴清德為自己的政黨贏得歷史性的第3個任期,但得票率僅略高於40%。這不是北京想要的結果。它將賴、蕭和民進黨視為分離主義者,尤其是因為其勝選違背中國人民與多黨民主政體不相容之說。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陳斌華表示,中方「完成國家統一的立場一以貫之」。但鑒於美國情報部門日前對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能力的評估,目前尚無跡象顯示中國會採取任何重大軍事行動。倫敦國王學院中國研究教授暨中國研究所主任布朗(Kerry Brown)指出,兩岸再靜默4年會破壞穩定。

賴清德表示將繼續執行蔡英文的政策,並承諾維護台海和平與穩定。美國在發給賴清德的賀詞中強調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的必要性 但也提及「一個中國政策」;拜登總統在台灣大選結束後告訴記者,他不支持台灣獨立。

而立法院的組成意謂著擁有51席的民進黨將不得不與競爭對手國民黨(52席)、民眾黨(8席)合作,而民眾黨在其中扮演造王者的角色。

此次選舉最大的輸家,是一直押注親中的國民黨獲勝的北京。無論北京多麼盼望,台灣的民主都不會消失。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在選後呼籲中國「面對現實」。報導指出,台灣14日呼籲中國「面對現實」。北京再度發出警告,稱台灣做出任何尋求獨立的舉動必將「受到嚴懲」。

台灣選民拒絕北京有關切勿投給賴清德的多次呼籲,讓這位被中國視為危險台獨分子的人士輕鬆拿下勝利。外交部透過聲明呼籲北京當局尊重選舉結果,同時面對現實,放棄對台壓迫,才能使兩岸良性互動早日回到正軌。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指出,此次選舉並未改變台灣地位,並警告台灣切勿採取邁向正式獨立的舉措。他叫囂,台灣島內誰想搞台獨,就是分裂中國國土,必將受到歷史和法律的嚴懲。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不是。

拜登政府派出的非官方代表團將於週日抵達台北,料將引發北京譴責。該團將晉見蔡英文總統,並將停留16日。

美國《華爾街日報》、《彭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亞特蘭大新聞憲政報》(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CNN》、《時代雜誌》(Time)、《CBS News》、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德國《明鏡週刊》(Der Spiegel)、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標準報》(De Standaard)、《現實週刊》(Le VIF)、《晚訊報》(Le Soir)、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匈牙利《全球政經週刊》(HVG)、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安大略省倫敦人自由報》(London Free Press)、《加拿大電視台》(CTV)、阿根廷《側影日報》(Perfil)、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新世紀報》(El Nuevo Siglo)、《W電台》(W Radio)、《哥倫比亞人報》(El Colombiano)、《團聚電子報》(corrillos.com)、《新天地電子報》(El Nuevo Dia)、智利《BioBio.cl》、《理由電子報》(La Razon )、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紐西蘭《紐西蘭廣播》(Radio New Zealand)、《郵報》(The Post)、日本《產經新聞》、《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讀賣新聞》、《NHK》、《東京新聞》、《時事通信社》、《共同通信社》、韓國《NEWSis》、印度《興都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蒙古《www.ikon.mn》、《GOGO.MN》、科威特《科威特時報》(Kuwait Times)均關注台灣的大選結果。

面向包括台灣拒絕中國、國際事務可能的走向、中國怒斥世界對台灣的恭賀、賴清德宣示維持蔡英文路線、台灣守護住自由民主、民進黨喪失國會優勢。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德國《世界報》(Die Welt)探討,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為中國征服台灣之樣板。芬蘭《國家廣播公司》(YLE)分析,大國博弈台灣係數上升,影響全球的衝突危險加大。西班牙《世界日報》(El Mundo)報導,福建311基地是中國對台戰爭武器。智利《理由電子報》報導,習近平誓言加強對台施壓。日本《東京新聞》探討,如何避免台灣有事。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台灣總統當選人對中國採取和解論調。英國《路透》(Reuters)Reuters瓜地馬拉準總統就職典禮前與台灣官員會面。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阿根廷《政治線上報》(Politica Online)、《阿根廷外交部》報導,中國希望米雷依償還兌換貨幣,並威脅停止購買阿根廷大豆及牛肉。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蔡英文重申國家未來台灣人民決定 台灣副總統辯論 國際關注

昨天(2)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選舉陷入激戰。蔡英文總統稱兩岸關係必須由台灣人民的意志決定。台灣副總統辯論會。中國否認介選台灣。習近平向全世界恐嚇台灣不容分裂。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蔡英文重申兩岸關係必須由台灣人民的意志決定。報導指出,蔡英文在總統府舉行的新年記者會上被問及習近平的賀詞時表示,兩岸關係要何去何從,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民主的原則。台灣與中國的關係應透過台灣人的共同意志來做決定,和平也必須以「尊嚴」為基礎。中國應該尊重台灣選舉的結果,而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是兩岸共同的責任。

蔡英文將國防的提升及現代化列為優先要務,包括推動潛艦國造計畫。她說,每個人家裡都會安裝門和鎖,這不是為了挑釁隔壁鄰居,而是為了讓自己更安全。家門如此,國家也是一樣,台灣人民要和平,但我們要的是有尊嚴的和平。台灣企業必須放眼全球,多元布局。台灣不是再次走回依賴中國這條路,且中國不穩定的市場存在著不可測的風險。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蔡英文呼籲中國在選前維持和平。《Fox News》報導,習近平向全世界恐嚇台灣不容分裂。韓國《tvchosun》報導,中國批評台兵役延長為1年。

《路透》報導,台灣副總統辯論會,台積電被捲入舌戰。報導指出,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在辯論會上煽動戰爭恐嚇牌,稱民進黨執政害台灣不安全,不會有人敢來投資,台積電還要往外跑,這是掏空台灣。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駁斥,民進黨執政下外資創紀錄。台積電是台灣的驕傲,不該被用於政治競爭跟消費,是台灣共同的護國神山。台積電依自身產業布局及客戶需求,往全世界擴張布局。希望所有台商在全球布局的過程中都有大家的祝福。

《彭博》報導,台灣選民將如何選擇下一任總統。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報導,北京指責台灣誇大中國對選舉的干預。印度《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報導,中國於台灣選前再度軍事恫嚇及施壓台灣樂團發表親中言論。

秘魯《一號報》(Uno)報導,台灣碳權交易所啟動國際碳權交易,首批交易總金額逾80萬美元。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國在台灣政治環境面臨新現實是沒有盟友。韓國《朝鮮日報》報導,中國也在美國與台灣操弄假訊息。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中建交45周年,拜習互致賀意。《彭博》報導,習近平稱美中應和平共處。另評論,美中軍事熱線有助於避免太平洋戰爭。《路透》報導,中國與尼加拉瓜自貿協定於元旦生效。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英國警告,擬對胡塞武裝組織在紅海進行襲擊採取直接行動。報導指出,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1日指出,英國將對持續在紅海襲擊商船、由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組織採取直接行動。

約有10名胡塞武裝份子死亡或失蹤。胡塞武裝組織於2014年佔領葉門首都沙那,並控制包含紅海海岸線在內的該國大部分地區。胡塞武裝組織一再對通過紅海水道之船隻發射無人機及飛彈。宣稱其行動係為支持身陷以哈戰爭的巴勒斯坦人。

去年12月中旬,英國驅逐艦擊落1架疑似屬於胡塞組織武裝無人機。夏普斯表示,英國願採取直接軍事行動,並將毫不猶豫採取進一步行動遏止危害紅海自由航行的任何威脅。如果英國不保衛紅海,那些對南海、克里米亞等地區虎視眈眈者將更加大膽。

英國與華府正研擬針對胡塞武裝組織的軍事打擊計畫,據稱即將發布對武裝份子下達最後通牒的共同聲明。

美國《美聯社》(AP)報導,金正恩叫囂,北韓軍隊將全面殲滅美、韓。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高度介選台灣 美再軍售台灣 國際關注

昨天(18)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介選,認定台灣對中國商品的禁令是貿易壁壘。美國警告中國不要干預台灣選舉。美國務院批准售台價值3億美元的戰術資訊系統。英國防大臣告訴中國,英國軍艦有權通過台灣海峽。日本、東協同意增進海上安全合作,防堵中國。。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財經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國警告中國不要干預台灣選舉。報導指出,美國駐中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15日警告中國,切莫干預台灣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呼籲各方展現負責任的行為。

台灣係美、中之間最主要的衝突點。而美國係台灣最重要的盟友。中國宣稱對自治台灣擁有主權,並不斷矢言不排除武力統一。

伯恩斯表示,美國未介入,也不會介入台灣選舉。中國希望成為印太地區最大國,他列舉中國近期在南海的活動。美國與中國在政治、經濟方面,存在競爭關係。伯恩斯亦呼籲兩國加強民間交流。他指出,6、7年前,中國約有15,000名美國學生,這個數字在去年降至350名。疫情前,兩國每週約有354趟直飛航班,目前降至70趟。

美國《NBC News》報導,世界關注台灣即將舉行的關鍵總統大選。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中國認定台灣對中國商品的禁令是貿易壁壘。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距離台灣總統大選1個月 ,習近平的焦慮可見。韓國《文化日報》報導,台灣總統大選民調領先的賴清德與日本關係密切。

《彭博》報導,TikTok為習近平在台贏得罕見的軟實力。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務院批准售台價值3億美元的戰術資訊系統。報導指出,五角大廈國防安全合作署15日表示,國務院已批准售台價值3億美元裝備,以協助維護台灣的戰術資訊系統。此為美國協助台灣防衛的最新舉措。

美國依法須提供台灣自我防衛武器,美對台軍售時常成為華府與北京的衝突來源。

五角大廈國防安全合作署表示,該筆軍事係用於後續生命週期支援,以維持台灣的指揮、控制、通訊、電腦(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s,又稱C4)能力。這項援助將藉由強化任務戰備來改善台灣應對當前與未來威脅,並維持目前安全傳輸戰術資訊的C4能力。

台灣國防部表示,本次軍售有助維持其聯戰指管系統效能,俾利提高戰場覺知。中國在台灣周邊頻密的軍事行動,已形成嚴峻的威脅,稱該筆軍售可望在1個月後正式生效,並向美方致謝。

台灣總統府表示,此為拜登政府第12次對台軍售,展現美國政府對其國防需求高度重視。

泰國《經理日報新聞網》報導,美國務院批准售台價值3億美元的戰術資訊系統。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英國防大臣告訴中國,英國軍艦有權通過台灣海峽。報導指出,英國國防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與日本及義大利簽署建造第6代戰鬥機聯合協議時,就台灣海峽航行自由向中國發出警告。

夏普斯證實,皇家海軍2025年將派航艦至遠東,並稱分隔中國與台灣之水域是公海。不過航艦確切航線將在未來進一步規劃。

被問及英國軍艦是否有權航經台海時,夏普斯稱航行自由是全球、國際普遍承認的自由,也涵蓋台海及其他全球各國普遍承認的公海水域。英國上次是在2021年出動航母打擊群至遠東地區,當時北京譴責英國派遣23型巡防艦穿越台灣海峽。

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報導,台灣駐美國大使指出,西方需要呼籲中國,以防其入侵台灣。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歐洲政治報》、韓國《中央日報》報導,台灣外交部長明年卸任,僅外國媒體採訪就達300次,是世界上最艱鉅的工作。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駐中國大使表示,美中關係雖界定為對立,但仍需納入交流。《彭博》報導,葉倫2024年將再訪中,聚焦艱難議題。《路透》報導,香港民主派領袖黎智英之子表示審判結果早已決定。

《法新社》報導,日本、東協同意增進海上安全合作。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 Online News)報導,在南海議題上要小心行事。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