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4 月 16th, 2024

歐盟

世界看台灣》吳釗燮盼強化台歐關係 布林肯會習近平無重大突破 國際關注

昨天(20)世界怎麼看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訪歐,希望在中國議題上能聽見更多歐洲聲音;美國務卿布林肯訪中,會見習近平,但沒有重大進展。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比利時《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報導,吳釗燮希望在中國議題上能聽見更多歐洲聲音。吳釗燮在布魯塞爾接受專訪時指出,台灣一直在努力,希望有更多來自歐洲的聲音能提醒中國,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是非常重要的。台灣、歐洲之間有非常密切的經濟利益,也希望歐盟各國認知若台灣遭到侵略,對全球可能產生哪些影響。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6月初公布民調顯示,假設美國和中國因台灣爆發衝突,受訪的11個歐盟國家人民大多數都傾向希望自己國家保持中立。吳釗燮說,歐洲國家都想著在國際事務中保持戰略中立。但隨著現實發展,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當國際社會討論重要國際原則時,歐洲將很難說出「不在乎」。

台灣也希望推動與歐盟的雙邊投資協定。吳釗燮憂心,台歐盟投資協定會受制。如果看見台灣與歐盟在經濟層面的密切關係,那歐盟應該找到替代方案,強化雙邊經貿關係,而不是被毆中CAI綁手綁腳。

歐盟貿易總署發言人費瑞(Miriam Garcia Ferrer)表示,台灣是區域重要經濟夥伴,台灣與歐盟定期舉行經貿諮商。但與台灣談判雙邊投資協議,目前還不可能。

吳釗燮對台積電的海外投資表示,沒有設定先決條件。當國家缺乏晶片的時候,就會來向台灣說應該如何做,但這些國家似乎沒有想到大局,沒有想到要跟台灣在經濟或是其他層面維持更好關係。

比利時《最新消息報》(Het Laatste Nieuws)、《公共廣播電視台》(VRT/RVI)、《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標準報》(De Standaard)均報導吳釗燮訪問布魯塞爾。韓國《文化日報》報導,英國安全事務國務大臣與台灣部長舉行會談,中國強烈反對。秘魯《一號報》(Uno)報導,台、美、日、澳GCTF會議在台舉行,探討反貪與假訊息。

瑞士《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專文探討,台灣非分裂省份,兩岸也非重新統一,西方絕不能相信中國的戰略宣傳。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習近平、布林肯同意穩定美中關係。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布林肯19日在人民大會堂與會面。同意穩定緊繃的對立關係,避免雙方陷入衝突,但未催生任何重大突破。

中國拒絕華盛頓恢復軍事溝通管道的提議,稱美國制裁構成阻礙。雙方在台灣、貿易、人權、俄烏戰爭等議題上似乎都固守立場。

布林肯表示,華盛頓已達成此行目標,包括直接表達關切,試圖建立對話管道,並探索合作領域。布林肯係2018以來首位訪中的美國國務卿。

中國外交部高階官員楊濤在布習會後向記者表示,美國對中制裁阻礙兩國改善軍事溝通管道的進展。中共外委會書記外交官王毅稱,中國沒有任何妥協退讓的餘地。

智利《水星日報》(emol)、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日本《讀賣新聞》均報導,布林肯與習近平會,但無重大進展。

西班牙《ABC》、《國家日報》(El Pais)、秘魯《商報》(El Comercio)、《秘魯21報》(Peru 21)、《一號報》、日本《朝日新聞》、《讀賣新聞》、韓國《東亞日報》、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adio New Zealand)均報導,布林肯訪中,兩國僅同意持續對話,但無重大進展。

美國《美聯社》(AP)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敦促歐洲自行研發防空系統,勿依賴美國。法國總統馬克宏19日呼籲歐洲各國在防空上更加獨立,反對過度依賴美國。

20個歐盟國家防長及代表在巴黎出席研討會,馬克宏發表閉幕演說時主張歐洲應建立自己的空中防禦戰略。馬克宏表示,必須知道威脅情勢為何,歐洲國家可以生產甚麼?警告切勿立即購買在商品陳列架上的東西。

馬克宏力促歐洲國防設備製造商打造獨立軍事系統,並將產線移回歐洲。也呼籲加強歐洲標準。為何仍須頻繁向美國購買?因為美國標準化程度遠高於歐洲,他們也有聯邦機構提供其製造商巨額補助。

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報導,德中政府會談,政府該勇敢點。紐西蘭《郵報》(The Post)報導,紐西蘭總理將與中國國家主席會面。

記者鄭信貞

歐洲議會外委會副主席率團訪台 蔡英文明接見就台海安全等議題交換意見 |

正能量 74%

26% 負能量

總統府發言人 Kolas Yotaka 今(20)日表示,總統府誠摯歡迎歐洲議會外委會安全暨防衛小組(SEDE)副主席茱娜薇(Rasa JUKNEVIČIENĖ)率團訪問台灣,蔡英文總統將於明(21)日下午,於總統府接見訪問團,就全球經貿、台海安全等議題交換意見。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歐盟將加強審查 阻中獲關鍵技術

不只美國帶頭圍堵中國,歐盟也對中國有高度戒心。歐盟執委會計畫在今年稍後提出新措施,以因應境外投資帶來的安全風險,並加強對軍民兩用商品的出口管制。明顯是針對中國而來。

《路透》報導,歐盟執委會將於20日公布「歐洲經濟安全戰略」(European Economic Security Strategy),闡述歐盟如何使其經濟更具韌性、如何識別新風險的看法。

文件指出,風險可能來自於出口、投資,這些出口、投資使具有軍事意義的一小部分關鍵技術洩露給外國對手,包括量子計算、人工智慧、6G、生物科技、機器人等。

文件並未提到中國,但強調將和那些與歐盟有共同關切的國家合作,並使用去風險化之說,意即歐盟減少對中經濟依賴的政策。

且發放出口許可證和權衡安全利益,是歐盟各成員國政府希望保留的國家權限。例如荷蘭的1項計劃禁止中國企業購買艾斯摩爾(ASML)最先進的半導體製造設備。

歐盟已管控可能具有軍事用途的特定「兩用」物品出口。歐盟執委會計劃進一步與歐盟各成員國共同編制1份對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技術清單。

歐盟執委會將向歐洲議會和各成員國提交這份文件,並將於下週在布魯塞爾討論與中國的關係。

記者鄭信貞

歐洲議會外委會安全防衛小組訪台 蔡英文21日總統府接見 | ETtoda

正能量 77%

23% 負能量

總統府發言人 Kolas Yotaka 20日表示,總統府誠摯歡迎歐洲議會外委會安全暨防衛小組(SEDE)副主席茱娜薇(Rasa JUKNEVIČIENĖ)率團訪問台灣,總統蔡英文將於21日下午,於總統府接見訪問團,就全球經貿、台海安全等議題交換意見。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世界看台灣》吳釗燮、唐鳳訪歐成功 布林肯訪中沒突破 國際關注

昨天(19)世界怎麼看台灣?數發部長唐鳳訪英,會見國安全事務大臣,中國強烈反彈。外交部長吳釗燮訪歐,推銷台灣半導體產業鏈;美國務卿布林肯訪中,沒有進展。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將持續與美國就匯率政策進行溝通。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吳釗燮稱台灣盼藉由投資歐洲半導體,建立更緊密關係。報導指出,吳釗燮訪問歐洲時表示,歐洲各國若希望台灣繼續投資其半導體生產,應加強台歐關係。吳釗燮說,政府並未對台積電投資設立先決條件,由該公司自行決定投資計畫是否有利可圖;台灣不會阻擋企業在歐洲投資,但這是哲學問題,希望得到台灣幫助的國家,需要從更廣泛的角度考慮與台灣的關係。

吳釗燮希望想要吸引台積電的其他國家,可以考慮台灣現在的處境。若可以用正面的態度思考此事,台灣與歐洲各國、歐洲大國的關係將比以前要好得多。

由於事涉敏感,吳釗燮要求媒體不要報導他身處的國家。他表示,歐盟領袖比過去更明確地呼籲維繫台海和平及保持現狀。歐盟應考慮增加與台灣的合作,例如雙邊投資協定。

《路透》另報導,台英官員會面,中國表達強烈不滿。報導指出,英國內政部安全事務國務大臣杜耿涵(Tom Tugendhat)上週與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會面,兩人討論共同安全利益。雖杜耿涵並非內閣正式部長,但會以負責反恐、境內國家威脅及經濟犯罪等事務的安全事務國務大臣身分出席內閣會議。杜耿涵兩年前因公開抨擊新疆存在侵害人權情事而遭到中國制裁。

中國駐英國使館17日譴責,稱此舉違反國際關係準則。叫囂這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嚴重錯誤信號,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拜登期盼未來數月內再度會晤習近平。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希望未來幾個月內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

拜登17日告訴記者,不認為中國領導階層知道氣球在哪或裡面有什麼,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與其說中國蓄意為之,不如說他們更感難堪。拜登說,希望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能再次與習近平會面。

拜登的評論恰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北京會見中國資深官員,以緩和緊張局勢並避免全球兩大經濟體直接爆發衝突。布林肯最初的行程因間諜氣球引起的騷動而延後。

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NBC News》、紐西蘭《郵報》(The Post)、《國家廣播電台》(adio New Zealand)、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或探討,布林肯訪問北京未有太多突破,只能期待減低緊張情勢。

記者鄭信貞

台歐關係大突破》歐洲議會高規格迎訪吳釗燮 意外訪義創驚奇

外交部長吳釗燮上週展開訪歐行程,屢創外交突破,除與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同台外,17日更意外造訪義大利;吳釗燮稍早訪問歐洲議會時,更獲高規格接待,共與12位跨國議員熱烈交流。

吳釗燮此行已先後訪問波蘭、捷克、比利時、義大利。16日訪問歐洲議會時,與副議長畢爾(Nicola Beer)、外交委員會議員兼安全暨防禦小組副主席茱娜薇(Rasa Juknevičienė)、比利時國會友台小組共同主席達爾曼(Georges Dallemagne)、盧森堡國會議員魏斯勒(Claude Wiseler)、英國上議院議員布林頓女爵(Baroness Brinton)等12位跨國議員會晤交流。

曾任立陶宛國防部長的茱娜薇表示,在中國展露野心向外擴張之際,台灣展現捍衛民主自由的勇氣,歐洲議會對台灣的支持在近年達到新高點,加強台歐盟關係已成為歐洲議會跨黨派議員的共識,並特別代表歐洲議會友台小組頒贈感謝狀,肯定吳釗燮對促進雙方友好關係的努力。

達爾曼呼籲,歐洲應續堅定支持台灣自由民主及台灣的國際參與,並將比利時國會友台小組6位共同主席簽署的聯名謝函親贈吳釗燮。魏斯勒感謝台灣在疫情初期慨贈盧國及歐洲國家迫切需要的口罩,並肯定台灣在全球公衛領域的貢獻。布林頓則讚許台灣政府及民間自發性援助烏克蘭的善舉,呼籲歐洲與台灣共同團結因應威權國家的挑戰。

吳釗燮感謝歐洲議會、比、盧國會對於維持台海和平穩定、深化台歐合作關係及力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支持行動,證明台灣並不孤單,台灣將續對全球健康作出貢獻,呼籲歐盟及歐洲理念相近國家持續關注台海情勢及來自威權國家的複合式威脅,防止威權主義擴張。

吳釗燮17日訪問義大利米蘭,當地選出的義大利眾議員耶奇(Igor Iezzi)、眾議院外交委員會副主席佛曼提尼(Paolo Formentini)均熱烈迎接。

義大利《蟻報》(Formiche)報導。吳釗燮經過米蘭,與佛曼提尼、耶奇這兩位執政聯盟眾議員會面。佛曼提尼表示,這是個重申必須維持台灣海峽現況、必須捍衛航行自由的機會。

佛曼提尼正面肯定與吳釗燮的會談非。吳釗燮當面感謝義大利政府對印太區域所做出的貢獻,包括派遣義大利軍艦「莫洛西尼號」(Francesco Morosini)等作為。

記者鄭信貞

專論》歐洲智庫民調:如果爆發台海戰爭 只有5%歐洲人挺中國 | 政治

正能量 50%

50% 負能量

「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ECFR)在 6 月 7 日公布一份針對 11 個歐盟國家的成年人所做的調查報告,嘗試理解歐洲人如何看待在地緣政治上,尤其是與美俄中等大國之間的關係。其中一題問到關於台海戰爭爆發,歐洲人如何選邊站?有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世界看台灣》唐鳳訪問英國 中國在古巴設立竊聽站 國際關注

昨天(12)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訪問英國;中國在古巴設立竊聽美國的基地;民調顯示歐洲人不願對中國「去風險」;宏都拉斯在中國設立大使館。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Fox News》、英國《路透》(Reuters)、《泰晤士報》(The Times)、荷蘭《廣播電視協會》(NOS)、瑞士《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西班牙《ABC》、哥倫比亞《新世紀報》(elnuevosiglo.co)、緬甸《標準日報》(The Standard Time Daily)報導,中國軍機大舉侵擾台灣空域,台灣升空攔截。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軍隊舉行海岸演習。韓國《韓國日報》報導,美國與台灣、日本共享偵察無人機數據,加強對中國海軍的監視。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台灣部長唐鳳本週將罕見地訪問英國。報導指出,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將罕見地對英國進行部長級高層訪問,除拜會英國政府部門,也參訪低軌道衛星公司。

唐鳳英語流利且時常使用推特,是台灣在國際上最知名的部長。唐鳳將出席倫敦科技週,拜會英國科學、創新和技術部,及商業與貿易部。雙方將就數位治理與數位產業合作相關議題交換意見。唐鳳也將參訪專門生產低軌道衛星的OneWeb公司,並期盼強化台灣的通訊韌性計畫。

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也預計於本週訪問歐洲,出席布拉格的安全論壇。上位訪問英國的台灣官員是台灣總談判代表鄧振中,去年6月訪英。

保加利亞《保加利亞通訊社》(Bulgarian News Agency)報導,吳釗燮將訪問歐洲。捷克《捷克通訊社》(CTK)報導,中國警告歐洲國家避免與台灣官員接觸。韓國《世界日報》報導,台灣捷運將增加韓語廣播服務,韓國遊客比去年增加128倍。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探討,中國在古巴設立竊聽基地。社論指出,拜登總統試圖改善與中國的關係,但習近平主席卻欲擒故縱。最新證據是中國正在古巴建置竊聽設施。北京將向古巴支付數十億美元,以在距離美國約100英里處建立竊聽基地。

此消息提醒大家,中國的野心並不侷限於太平洋。北京的目標是成為全球大國,並涉足每個大陸。吉布地的軍事基地、阿根廷的太空研究設施、紐約的秘密警察局,都是其力量投射戰略的一環。

美國也不能再認為可以毫無後果地將太平洋勢力範圍讓給中國。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上週末要美國管好自己的事,而北京卻在美國後院開展間諜活動。

白宮發言人柯比(John Kirby)稱報導不準確,但該篇報導對急於改善美中關係的政府而言相當不利。之前的友好舉措,在中國間諜氣球飄越美國大陸後遭到破壞。

中國或古巴的反美合作是否會面臨任何後果?拜登團隊可以重新審視已對古巴放寬的旅行限制及其他支持古巴政權的措施。至於中國,拜登可以透過加強美國的硬實力來提升其外交優勢。要求國會提供更多船艦和彈藥。調動更多部隊到太平洋地區。暫停氣候變遷特使的職務,讓美國不再處於向中國求情的處境。

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哥倫比亞《La FM.com》報導,中國有意在古巴興建間諜設施。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民調顯示歐洲人不願對中國「去風險」。報導指出,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uropean 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對11歐盟成員國所做的民調顯示,46%的受訪者視中國為「盟友或必要合作夥伴」,而認為北京是「競爭對手或敵手」的只有35%。

大多數受訪者(62%)表示,希望不要捲入美中因台灣問題發生的衝突。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施壓已促使美國禁止中國取得高科技晶片,並導致美中關係進一步惡化。

儘管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建議各國與中國「去風險」、而不是「脫鉤」來緩和這些緊張局勢,但該民調顯示歐洲民眾並不認為要撤離中國。歐盟成員國更認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將中國視為「戰略和全球夥伴」的看法。

然而,民調顯示歐洲人對中國的一些經濟行為感到擔憂。有65%的受訪者對中國擁有橋樑或港口等關鍵基礎設施所有權感到不安,59%的受訪者不希望中國公司收購本國報紙,而52%的受訪者反對中國企業收購本國科技公司。41%表示,如果中國向俄羅斯供應軍火,會同意歐盟制裁北京,即便這會傷及西方經濟。

「歐盟外交關係協會」4月對奧地利、保加利亞、丹麥、法國、德國、匈牙利、義大利、荷蘭、波蘭、西班牙、瑞典這11個歐盟國家的民眾展開調查,共取得1萬6168份有效樣本。

西班牙《ABC》報導,多數歐洲民眾不視中國為潛在敵人。美國《美聯社》(AP)報導,與台灣斷交後,宏都拉斯在中國設立大使館。加拿大《國際治理創新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Innovation)專文呼籲西方國家必須警惕,中國的國際宣傳益趨侵略性,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台日將共享無人機數據 台灣外長將訪歐 國際關注

昨天(9)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台、日無人機將共享即時數據;台灣外長下週將訪問歐洲。宏碁被抓包暫停對俄業務後,仍往當地運送電腦硬體。最新民調發現,若美中衝突,歐洲人傾向保持中立。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路透》(Reuters)報導,海關資料顯示台灣宏碁稱暫停對俄業務後,仍往當地運送電腦硬體。報導指出,根據海關資料,宏碁(Acer)在表明將暫停對俄業務後,仍於2022年4月8日至2023年3月31日間,由其在瑞士註冊的全資子公司及該子公司訂購的多項送貨服務辦理,提供俄羅斯價值至少7040萬美元的電腦硬體。這些產品源自台灣境外,未違台北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未包含瑞士當時對俄制裁的限制出口名單品項。

反觀戴爾、惠普,是分別於2022年2月、4月停止將產品輸往俄羅斯。

台灣宏碁發布聲明表示,嚴格遵守有關適用於對俄羅斯出口的國際規範和貿易法律。該瑞士子公司自2022年4月8日起就停止運送任何筆電或桌機至俄羅斯,但出於民生日用需求,在保證遵循國際制裁的情況下,確實供應了有限數量的顯示器及配件等到俄國市場。瑞士對俄制裁與歐盟同步,至2022年12月16日以前仍允許對俄出口筆電及電腦配件。

俄羅斯海關數據顯示,自2022年4月8日至2023年3月31日為止,共計至少744件宏碁產品輸入俄羅斯,該公司同年稍早輸俄產品件數為3735件,總值為2億4430萬美元。

台灣2022年2月25日宣布將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經濟部表示,截至2023年3月底,宏碁並未申請這類許可,台灣海關紀錄也未顯示宏碁對俄出口產品。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路透》報導,美台日無人機將共享即時數據。報導引述《金融時報》指出,知情人士表示,美國、台灣及日本軍隊將共享偵察無人機即時數據,以加強合作。台灣國防部表示,對此事並無所悉,稱該報導為臆測。

川普任期後段,美國宣布逾50億美元對台軍售,包括4架總值6億美元的無人機,旨在提升台灣戰力,並嚇阻中國入侵。華盛頓將允許這些無人機整合進駐亞洲美軍及日本自衛隊使用的系統。這將使美國及夥伴同時取得無人機蒐集到的所有資訊。

《路透》、比利時《晚訊報》(Le Soir)、瑞士《公共廣播電視台》(RTS)、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希臘《資本電子報》(capital.gr)、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貝里斯《貝里斯快報》(Breaking Belize News)、哥倫比亞《週刊政論》(Semana)報導,台灣抗議37架中國戰機飛越其空域。

《貝里斯快報》報導,白宮擔心中國在台灣海峽的軍事侵略性。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台灣外長下週將訪問歐洲。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指出,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下週將訪問歐洲,且預計與捷克總統帕維爾(Petr Pavel)出席同場活動。除梵蒂岡外,台灣與其他歐洲國家均無正式外交關係。但歐洲與台灣的非正式關係相當廣泛,中東歐國家尤其積極展現對台支持,特別是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後。

兩名未獲授權與媒體談話而要求匿名的消息來源指出,吳釗燮料造訪歐盟總部布魯塞爾,但拒絕提供細節。另兩名消息來源表示,吳釗燮也會訪問布拉格。

吳釗燮將出席6月14日在布拉格舉行的安全會議,且預計在帕維爾主持開幕儀式後立即發表演說。台灣外交部拒絕評論吳釗燮的出訪計畫。帕維爾辦公室未回應採訪要求。歐盟對外事務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拒絕評論布魯塞爾的計畫,表示不回應有關第三方的訪問行程及活動。

吳釗燮曾於2021年低調訪問布魯塞爾,途中亦前往捷克與斯洛伐克。吳釗燮也曾於2019年訪問歐洲,在丹麥的「哥本哈根民主峰會」上發表演說。

捷克《捷克通訊社》(CTK)、加拿大《梭特新聞社》(SALT WIRE)報導,台灣外長下週將訪問歐洲。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與斯洛伐克簽署8項合作備忘錄與協定,雙邊關係更緊密。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中為布林肯可能訪中做準備。《路透》報導,美參院外交委員會取消中國「開發中」國家地位。紐西蘭《郵報》(The Post)報導,美國官員承諾不追求新冷戰。

西班牙《ABC》報導,中國關閉在英國的非法警察局。美國《時代雜誌》(Time)、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最新民調發現,若美中衝突,歐盟11國62%民眾傾向於台灣有事時「保持中立」。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古巴將建中國間諜基地,哈瓦那否認。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積電有助穩定地緣政治 歐盟同意建立經濟武器 國際關注

昨天(7)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積電表示,在台灣生產機片,具穩定地緣政治效果。美國、加拿大譴責中國在南海、台海騷擾美國軍機、軍艦。華府高層官員稱已在北京進行坦誠且具成效的會談。 面對與中國貿易爭端,歐盟同意建立經濟武器。法國反對北約在日本設立辦公室。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晶片巨擘台積電稱半導體產業具「穩定」地緣政治效果。報導指出,台積電總裁魏哲家6日表示,史上最小的微晶片製造將持續根留台灣,盼該重要產業能在全球地緣政治衝突上發揮穩定作用。

台積電近幾年經歷美中地緣政治角力。美中在科技、貿易及台灣等眾多議題上對立。外界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未來已有警覺,擔憂中國入侵台灣。

魏哲家在股東會保證,3奈米、2奈米將在台灣生產。更小的產品1.4奈米晶片,將幾乎全程在台灣製造。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地緣政治緊張中,扮演發揮穩定作用的角色。不論是中國或美國,他們都希望台積電繼續存在。希望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地緣政治衝突上能發揮很好的穩定作用。台積電正與德國當局就德勒斯登設廠事宜進行協商,惟擔憂當地人才供應及供應鏈系統。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積電談德國設廠感覺不錯,正協商補助事宜。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德國《商業日報》(Handelsblatt)探討,台灣如何做好軍事準備,應對中國攻擊。美國《彭博》(Bloomberg)、《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時代雜誌》(Time)、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環球電視台》(Global News)、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報導,美國、加拿大譴責中國在南海、台海騷擾美國軍機、軍艦,稱中國日益激進。

美國《訊息者》(The Messenger)報導,烏克蘭飛行員需訓練多久方能駕駛F-16戰機?應請教台灣。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加拿大《尼加拉獨立報》(The Niagara Independent)報導,加拿大國會議員提醒,台灣對全球經濟至關重要,面對中國威脅,渥太華現在就須捍衛加國利益。荷蘭《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報導,台灣與布吉納法索,有段合作與疏離的混亂歷史。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CNN》、《美聯社》(AP)、《彭博》、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賽普勒斯《Sigmalive》報導,美國表示已與中國進行坦誠且富有成效的對話。《路透》報導,布林肯未來幾週內有望訪中。

《法新社》報導,面對與中國貿易爭端,歐盟同意建立經濟武器。報導指出,在中國鎖定立陶宛後,歐盟6日同意建立貿易工具,旨在懲罰試圖施壓歐盟成員國的國家。歐盟將能針對其認定為進行經濟勒索的國家實施關稅、限制投資,並限縮該國競標公家合約的管道。

歐盟執委會貿易執委Valdis Dombrovskis表示,這傳遞出歐盟拒絕任何形式的經濟脅迫之強烈訊號。我們會更堅決地捍衛我們的合法權益。

在立陶宛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後,中國對該歐盟成員國實施貿易限制,引發中歐爭端,並促使歐盟增強經濟力道。為前述限制,歐盟在世界貿易組織對其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採取行動。歐盟成員國及議員在歷經1年協商後,同意建立這項新工具。

在歐洲議會及27個歐盟成員國正式批准後,新工具料將於今年稍晚生效。法國貿易部長Olivier Becht表示,這是我們在採取較不天真的歐盟貿易策略時,又1個可以使用的工具。

該工具如今賦予歐盟行政部門歐盟執委會更多權力。然而,動用此經濟懲罰將是調解無效後的最後選項。

實務上,歐盟成員國將向執委會申訴,執委會有4個月時間裁決是否涉及脅迫。接著簽署該裁決的歐盟成員國須達條件多數。若成員國同意該裁決,將進入調解階段,執委會將試圖說服該涉及脅迫的第3國停止令人不快的措施。只有在這些嘗試無效後,歐盟才能借助前述新權力。

《法新社》報導,法國反對北約在日本設立辦公室。匿名法國官員6日表示,法國並不熱衷於北約在日本設立聯絡處的提議,因「北大西洋公約」明定條約範圍限於北大西洋。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上週表示,亞洲局勢對歐洲影響重大,反之亦然,因此更加凸顯出北約盟友與印太夥伴強化夥伴關係的重要性。《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法國總統馬克宏個人反對設立聯絡辦事處。他上週警告,擴大北約涵蓋區域將是一大錯誤。

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中國「中礦資源集團」盼與韓國LG合資,在加拿大緬尼托巴省建造鋰提煉廠。《法新社》報導,中俄在日本海及東海上空聯合巡航。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下半年出口回升 美國審理中國海外警察行為 國際關注

昨天(1)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央行預期下半年出口動能回升;台灣嚴查中國竊取企業機密。美國就中國疑似強行遣返海外公民,展開審理。美國、歐盟同意堅決對抗中國的非市場經濟作為。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央行預期下半年出口動能回升。報導指出,央行31日表示,全球通膨壓力居高,上半年經濟成長恐低緩,惟下半年出口動能有望回升。台灣出口放緩,第1季陷入經濟衰退。台灣政府上週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為2.04%,低於先前的預估值2.12%。

央行年度金融穩定報告指出,全球通膨壓力續存之際,大國緊縮貨幣政策、氣候變遷、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將導致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都增添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強調其致力於適時採取因應措施,以確保台灣經濟穩定。央行將於6月15日舉行第2季理監事會議。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澳洲《月報》(The Monthly)評論,台灣處於危急存亡時。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韓國《國民日報》報導,台灣搜查8家涉嫌竊取其尖端技術與人才的中國企業。巴拉圭《ABC彩色報》(ABC Color)評論,台灣以進步科技與自給自足抵抗中國侵擾。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中國透過對台灣鳳梨養、套、殺,對台統戰。

比利時《歐洲商業評論》(European Business Review)、斐濟《斐濟時報》(The Fiji Times)報導,中國再次將台灣排除在WHA之外。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中國疑似強行遣返海外公民,美國展開審理。報導指出,中國透過「獵狐行動」強行遣返海外公民,美國紐約聯邦法院31日首度針對此案展開審理。

曾任紐約市警官的私家偵探麥克馬洪(Michael McMahon)、皇后區居民朱勇(Yong Zhu)、布魯克林居民鄭從英(Congying Zhen)2020年遭到起訴。他們面臨充當中國非法特務及州際跟蹤等4項指控,若罪名全數成立,最高可處10年刑期。審理預計將持續2至3週。

美國司法部稱麥克馬洪受雇調查並密切監控受害人。當時中國官員逼迫1名受害人年事已高的父親返國。麥克馬洪行動失敗後,便騷擾被害人女兒,並留下要傷害其家屬的恐嚇訊息。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多倫多太陽報》(Toronto Sun)報導,加拿大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前黨魁歐圖爾(Erin O’Toole)表示,中國將其鎖定為目標。

《路透》報導,美國與歐盟同意堅決對抗中國的非市場經濟作為。報導指出,美國與歐盟31日誓言合力對抗中國的非市場經濟作為及假訊息操作,尤其是針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

美國、歐盟在瑞典「貿易與技術委員會」(Trade and Technology Council)第4次部長級會議上試圖尋求共同利益,例如在人工智慧及環境友善產品的未來貿易方面。聯合聲明指出,已準備好以多邊方式共同因應中國的非市場經濟作為。

他們特別提到中國醫療裝置產業的政策,及這些政策對歐盟和美國勞工的負面影響,將努力與G7合作協調出一致的行動,以反制經濟脅迫作為,包括歐盟聲稱中國對其成員國立陶宛實施的貿易管制。

聲明表示,俄國在侵略烏克蘭發布假訊息,及中國宣揚俄國的假訊息論述,均彰顯了危險。布魯塞爾表示,中國是某些領域的夥伴,也是經濟競爭者和戰略對手。歐盟計劃微調其中國政策,並認知到有必要與更鷹派的美國協調共同立場。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表示,歐盟和美國對中國的看法漸趨一致,並強調美歐均無意尋求衝突。與其中國脫鉤,更聚焦於降低風險,各位都從大西洋兩岸的領袖口中聽過類似說法。

《路透》報導,美國準備限制投資中國晶片、人工智慧及量子運算。《法新社》報導,習近平等中國官員要求加強管理人工智慧。

美國《美聯社》(AP)、《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哥倫比亞《週刊政論》(Semana)報導,美國防部稱中國戰機在南海上空接近並騷擾其偵察機,中國反咬美國是危險挑釁。哥倫比亞《Canal 1》、《週刊政論》報導,中國拒絕與美國國防部長會面。

荷蘭《忠誠報》(Trouw)報導,北京不滿鹿特丹建築雙年展上展出再教育營地圖。《路透》報導,中國將參與印尼主辦的多國海軍演習。

記者鄭信貞

蔡英文:盼協商台歐雙邊投資協定 共榮迎安全未來 | 政治 | 三立新聞網

正能量 79%

21% 負能量

去年歐商來台投資金額累計550億美元,為台灣最大外資來源,總統蔡英文今(25)日表示,這證明雙邊經貿關係蓬勃發展,也預示其巨大潛力,希望透過協商雙邊投資協定,持續拓展合作,迎向更安全、繁榮的未來。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歐商來台投資破550億美元 蔡英文:維護兩岸和平是全球發展關鍵 | ET

正能量 59%

41% 負能量

總統蔡英文25日最後一次以總統身份出席「歐洲日晚宴」時表示,歐商來台投資金額累積超過550億美元,這證明雙邊貿易關係蓬勃發展;而在台海安全方面,她表示,歐盟領導者也意識到,台灣海峽是世界上最具戰略性的海域,每年約有超過一半的貨運量從台灣海峽通過,因此支持台灣堅韌發展、以及維護兩岸和平,是全球繁榮發展的關鍵。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國際挺台潮》韓歐峰會提台海穩定 反對片面改變現狀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出席G7峰會後,隨於22日在韓國接見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峰會聯合聲明再次提及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以及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印太區域現狀的企圖。

外交部指出,韓國官方自2021年5月以來,已多次在國際場合公開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包括尹錫悅今年4月的媒體專訪、韓美4月領袖峰會等。馮德萊恩也於今年4月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三邊會談後,在記者會中公開表示,歐盟認為台海安全至關重要,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對歐盟有明確利益,任何一方均不應以武力或威脅方式,改變台海安全現狀。

外交部強調,台灣與韓國同為理念相近國家,也是印太區域民主陣營的重要成員,韓國近年多次在國際場合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歐盟近年也多次呼應美、日等理念相近國家,在雙邊及多邊場域強調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與支持。在當前威權國家公然挑戰國際秩序的關鍵時刻,我國樂願與理念相近國家緊密合作,配合國際社會的決議,共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對抗威權體制的脅迫,維護台海、韓半島及印太區域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調整中國政策 歐盟要降低對中依賴

歐盟對外事務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12日於斯德哥爾摩歐盟外長會議提案,針對中國外交關係進行最新調整。報告表示,歐盟仍需持續與北京接觸,但又不能太過依賴中國,要降低風險;在保持接觸中國下,歐盟要在美中競爭裡取得平衡。

《路透》報導,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表示,本次重新調整對中政策,至少有3個原因。中國民族主義與意識型態興起的改變程度、美中競爭對於所有政策的影響加劇、中國在區域事務與全球事務扮演關鍵角色。

報告提到,合作、競爭、對抗,仍然會是歐盟對中國的政策核心方針;歐盟近年來對中政策很明顯比較偏向「對抗」。

針對美國、中國、歐盟關係。歐盟認為,持續與美國合作是必須的,但歐盟並不應該將美中競爭視為零和遊戲。至於歐盟要如何降低對中國依賴的風險?應該要更嚴格地篩選投資與加強出口管制等,並在關鍵領域朝供應鏈多元化邁進,如半導體、5G、6G、電池、關鍵礦物等。

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敦促歐盟採取更強硬立場。他以俄羅斯侵犯烏克蘭為例指出,歐盟需要為中國侵略台灣這種風險做好準備,有人得設想發生脫鉤的可能性。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