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5 月 2nd, 2024

歐盟

風評:歐盟碳關稅上路,效益未知但台灣拉警報-風傳媒

正能量 54%

46% 負能量

歐盟的「碳關稅」本月生效上路,這是一項涵蓋面更廣、更全面性的碳關稅實施前的「過度措施」,依照經濟部估計台灣預計有3500家業者受影響。這項碳關稅措施旨在推進全球減碳進程,雖然未必對南方國家的減碳有助益,但台灣卻可能要拉警報,不可不慎。[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這項被簡稱

新聞來源:風傳媒

世界看台灣》台灣關切以色列危機、促歐盟加速投資協議進展 國際關注

昨天(13)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關切哈瑪斯-以色列戰爭以吸取經驗,台灣示警中國加強軍事恫嚇。美國海軍反潛機飛越台灣海峽,中國跳腳。台灣敦促歐盟加速投資協議進展。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等待美國宣布其是否再獲對中晶片出口禁令豁免。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面對中國威嚇,台灣密切關注哈瑪斯-以色列戰爭以吸取經驗。報導指出,加薩武裝團體哈瑪斯對以色列發動史無前例的攻擊,引發中東戰爭。國防部長邱國正12日表示,哈瑪斯-以色列戰爭突然爆發,促使台灣提升其預期威脅的能力。已成立專案小組進行研析,並強化情蒐的重要性。

如同以色列,台灣與美國維持密切的外交與軍事關係,且拒絕接受中國共產黨統治。

台灣外交部對遭受哈瑪斯攻擊的以色列表達支持,並強烈譴責針對平民的暴力行為。當局正和130多名在以居住或旅遊的台灣公民保持聯繫。台灣敦促公民避免前往以國,並提醒已在當地的國人採取安全措施。

《NBC News》報導,台灣成立專案小組研析以色列與哈瑪斯戰爭。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在以色列危機中,發表牽制中國言論。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灣國防部長稱中國對台加強軍事恫嚇。報導指出,邱國正12日表示,中國今年已加強對台軍事恫嚇,除增派軍機侵擾,還加速部署彈道飛彈。他提及中國部署東風17飛彈,且其海軍為第3艘航母「福建號」加速進行海試,預計2025年前服役。中國軍機侵擾頻率已增至每月約380架次,升高台海緊張。

邱國正被問及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爭時,稱國防部已成立專案小組,以研析這場衝突。大家共同的期望就是避免戰爭。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美國海軍反潛機飛越台灣海峽,中國跳腳。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敦促歐盟加速投資協議進展。報導指出,台灣國發會主委龔明鑫12日在台北「2023投資歐盟論壇」表示,希望歐盟針對擱置已久的投資協議談判推動有效進展。

台灣不斷推動與歐盟洽簽「雙邊投資協定」(BIA),稱其有助於鼓勵更多台商赴歐投資,尤其是晶片公司。歐盟2015年將台灣列為可能簽署對象,但迄未進行相關協商。在「歐洲晶片法」(European Chips Act)下,儘管台歐並無正式關係,歐盟以理念相近的可能合作夥伴為名拉攏台灣,以促進歐洲提升半導體產能並降低對亞洲的依賴。

龔明鑫表示,台灣與歐盟共享民主與自由價值,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或困難。

蔡英文總統說,台灣在歐洲的投資確實有改善空間,現正在努力,只要給多點時間,最終會達到目標。

日本《讀賣新聞》、《每日新聞》報導,萩生田光一與蔡英文會談,確認台日合作以共同因應中國。《產經新聞》報導,富士產經集團代表日枝久獲台灣頒贈勳章。菲律賓《人民日報》(People’s Journal)刊登評論指出,菲律賓應與台灣加強關係。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 報導,美國會報告指出,美國須準備好同時與中俄作戰。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中國邀請美國防長參加國防論壇,顯示美中關係出現升溫跡象。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歐盟提4大敏感且急迫科技清單 阻中獲軍事能力

就是衝著中國來!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3日提出4項最敏感且急迫的科技清單,盼優先取得成員國共識以評估風險及因應;為確保某些國家不能借用這些技術來增強軍事能力。

此為歐盟6月宣布的經濟安全戰略之部分,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當時表示,歐盟要限制有限的、小規模的尖端技術,為確保某些國家不能借用這些技術來增強軍事能力。

執委會向成員國提出10個對歐盟經濟安全至為關鍵的科技領域名單,其中4項因發展快速,具變革性,且對科技安全和科技洩漏具敏感、急迫性的風險,應被列為優先討論項目。

包括先進半導體、生物科技、人工智慧、量子科技。先進半導體又包括微電子、光子、高頻晶片和半導體製造設備,生物科技包括基因改造技術、新興基因體技術、基因驅動、 合成生物學等。

人工智慧部分包含高效能運算、雲端和邊緣運算、資料分析、電腦視覺、語言處理、物體辨識等,最後適量子科技,包括量子運算、量子密碼學、量子通訊、量子感測與雷達等。

剩餘的6個領域為網路安全、監測科技、太空科技、能源、機器人和製造相關科技等。

歐盟執委會主管價值和政策透明的副主席喬霍瓦(Vera Jourova)表示,歐盟要成為地緣政治競爭下的玩家,而不是其他玩家的遊樂場,對於風險評估,歐盟應該要有一套共同作法,團結立場。

歐盟內部市場和產業政策執行委員布勒東(Thierry Breton)表示,必須持續監測關鍵技術、評估曝險程度,並在必要時採取措施以維護歐盟的戰略利益與安全。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培植無人機產業、歐洲議會立法報復經濟脅迫 國際關注

昨天(4)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國造潛艦首艘下水,並且就洩密展開調查。台灣培植無人機產業 為強化自衛能力整建供應網。中國因為立陶宛與台灣交往進行報復,歐洲議會立法報復經濟脅迫。歐盟擬採取措施保護敏感技術,以防流向中國等對手。美國對與芬太尼有關的中國公司和人員採取行動。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灣培植無人機產業,為強化自衛能力整建供應網。報導指出,台灣當局正在培植無人機產業,配合希望強化自衛能力的國防部的調度,支援民間企業整建供應鏈。國防部推動採購無人機是為了對抗中國軍事壓力,軍事技術研究機關「中科院」與民間企業合作,推動量產自主開發且符合軍規的5款無人機。

國防部投入500億元,預定於2028年前採購3000架以上民間規格無人機供軍方使用。經濟部設置針對此類無人機研究開發費的補助金制度,最多能補助企業50%經費。2022年8月,嘉義縣設置集合企業及大學等據點的無人機開發中心,大廠及大學等約20家公司或機構在此設置據點。

無人機產業備受期待。民生用方面由中國DJI坐擁7成全球市占率,但由於各國政府機關等逐漸採取限制使用的行動,因此還有新參與市場的空間。

台灣無人機大廠經緯航太科技今年陸續與土耳其及歐洲等在開發及生產上合作。負責情資安全的主管資安長李重志表示,將中國製零件換成台灣製零件的需求非常強。集邦科技(Trend Force)預測,與2022年相比,2027年的全球無人機市場可增長56%,約478億美元。要加入此市場,與台灣半導體及電子零件產業的合作將是關鍵。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首艘國造潛艦機密疑外洩中國,台灣檢調展開調查。比利時《晨報》(De Morgen)、法國《迴聲報》(Les Echos)報導,台灣國造潛艦首艘下水。阿根廷《國家日報》(La Nacion)報導,雖認為台海兩岸戰爭並非一觸即發,台灣仍全力備戰。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台灣亞運選手無法使用國旗參賽。《馬利安納商業雜誌》(Marianas Business Journal)報導,台灣致力維繫緊密夥伴關係—將步步為營迎向未來。

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台灣盼澳洲支持其加入CPTPP。比利時《歐洲動態新聞網》(EurActiv)報導,台灣鼓勵企業投資立陶宛以深化雙邊合作。貝里斯《記者報》(The Reporter)報導,台灣協助貝里斯洪災早期預警。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Reuters)報導,歐洲議會立法報復經濟脅迫。報導指出,歐洲議會3日以578票同意、24票反對,表決通過「反脅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ACI),允許對向歐盟國家施加經濟壓力的國家採取報復行動,以迫其改變政策,例如中國對立陶宛實施的貿易限制。此法案旨在反制政治緊張外溢至貿易,儘管外界原則上將其視為威懾手段。

歐盟報告提及美國前總統川普、中國、土耳其政府都曾把貿易當作政治工具。近期最知名的案例是立陶宛允許台灣設立實質大使館後,中國採取對立國不利的貿易手段。根據該歐盟執委會提出的新法案,歐盟各國政府將針對第三國作為是否構成脅迫以及歐盟的回應方式進行投票。若對話失敗,歐盟得以實施管制,例如更高的進口關稅,或是限制其參與歐盟公開標案,整個過程可能長達1年。若達到「合格多數」(Qualified Majority),即獲得至少15個歐盟成員國、65%歐盟人口支持,歐盟便可以採取行動,此不同於個別歐盟國家政府擁有否決權的制裁。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歐盟擬採取措施保護敏感技術,以防流向中國等對手。

《路透》報導,美國對與芬太尼有關的中國公司和人員採取行動。報導指出,在拜登政府關注致命藥物芬太尼的販運議題之際,美國3日宣布對中國公司和人員採取行動,對數十個目標加以起訴並實施制裁。

司法部長賈蘭德(Merrick Garland)表示,知道誰應該為以芬太尼毒害美國人民負責。全球芬太尼供應鏈,經常始於中國的化學公司。目前沒有被告遭捕,中國政府也未與美國當局就這些調查進行合作。

美國財政部透過聲明表示,對28個涉及非法藥物國際擴散的個人和實體實施制裁,包括位於中國的龐大網絡。司法部也公布8份起訴書,以涉及芬太尼及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製造、合成類鴉片藥物(Synthetic Opioids)分銷及源自先驅化學品的販售的相關罪名起訴8家中國公司和12名旗下員工。

財政部指控位於中國的網絡應為製造及分銷芬太尼、甲基安非他命、亞甲二氧甲基安非他命(MDMA)先驅原料負責。此網絡有能力合成數千公斤的芬太尼、甲基安非他命、亞甲二氧甲基安非他命(MDMA)先驅原料等非法化學製品。

《美聯社》報導,參院多數黨領袖舒默下週將率跨黨派代表團訪問中韓日。《法新社》報導,美菲展開年度海軍演習。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中國「一帶一路」顯示,為取得北京資金須付出高昂代價。

記者鄭信貞

中國惹人嫌》侵犯兒童隱私 TikTok遭歐盟重罰3.45億歐元

負責執行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定」(GDPR)監管機構愛爾蘭資料保護委員會(DPC),15日以未能保護兒童隱私為由,重罰TikTok 3.45億歐元(約117億台幣)。此為TikTok首度因違反歐洲嚴格的資料隱私規定而受罰。

DPC兩年前開始調查TikTok在平台設置和18歲以下用戶個人資料處理方面是否符合GDPR。DPC指出,兒童註冊TikTok帳號被默認設置為公開帳號,意味任何人都可查看或評論內容;TikTok的家庭配對模式雖將父母的帳號與青少年子女的帳號聯繫起來,但並未驗證父母或監護人的身分;在註冊和發布影音時,還誘導青少年用戶選擇更多侵犯隱私選項。

TikTok表明無法接受,強調早在調查開始前就已經做出改變,包括將16歲以下青少年的所有帳號默認為隱私帳號,並禁止13至15歲者直接發送訊息。TikTok也密切監控用戶年齡,今年前3個月全球刪除近1700萬個帳號,原因是懷疑這些帳號屬於13歲以下用戶。

DPC現仍對TikTok將用戶個人資訊轉移到其母公司「字節跳動」所在地中國時是否遵守歐盟規定,進行第2次調查。TikTok為此啟動歐洲用戶資料本地化計畫︰本月在愛爾蘭首府都柏林開設資料中心,是該公司在歐洲3個資料中心的第1個。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歐雙邊投資協定機會低 日相在東協峰會批評中國 國際關注

昨天(8)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與歐盟簽署雙邊投資協定機會渺茫,台灣尋求與歐盟簽署其他貿易協定。拜登盼藉G20峰會與越南行凸顯美國比中國是更值得信賴的選擇,習近平則拒絕出席;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協+3峰會中說明處理水的安全,批評中國的因應作為。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韓國《韓國放送電視》(KBSTV)報導,台灣進行可打擊中國之集束彈實彈射擊。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雙邊投資協定「機會渺茫」,台灣尋求與歐盟簽署其他貿易協定。報導指出,台灣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7日表示,由於台灣長期力求與歐盟洽簽的投資協定「機會渺茫」,台灣現正尋求與其簽署其他貿易協定。台灣多次呼籲推動台歐雙邊投資協定(BIA)進展,歐盟2015年將台灣列入雙邊投資協議對象,但迄今未啟動談判。

陳正祺出席在SEMICON Taiwan場邊舉行的台歐晶片活動時表示,台灣想要與其他民主國家合作,但必須要有適合企業的制度環境。台灣長期目標是洽簽台歐雙邊投資協定,但知道機會渺茫。中程而言,期待簽署貿易協定,藉此向企業展現出當地有設立好的制度,可以提供保障、促進雙邊投資,共同打造非常具韌性的供應鏈。

歐盟實質駐台大使高哲夫(Filip Grzegorzewski)提及,這對台灣企業和投資者傳遞出極度強有力的信號,以肯定的觀點看待歐洲。

韓國《京鄉新聞》報導,台灣要求修改「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解釋,中國勃然大怒。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蔡英文總統訪問非洲唯一友邦史瓦帝尼。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禁止中國等外籍人士購買總統選舉廣告。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拜登盼藉G20峰會與越南行凸顯美國比中國是更值得信賴的選擇。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想要藉由出席在印度召開的G20峰會及訪問越南的機會,向世界展現美國及理念相近的盟友是更好的經濟和安全夥伴,而非中國。

白宮官員表示,拜登將善用年度G20峰會的機會,強調其向發展中及中等收入國家提出的主張,該主張將使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貸款額度增加逾2000億美元。此提議試圖提供取代中國規模龐大的「一帶一路」基礎建設倡議的替代方案。G20峰會結束後,拜登將在河內與越南共產黨總書記阮富仲會面,料將宣布加強兩國經濟合作的計畫。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全球中國中心(Global China Hub)副主任柯特(Colleen Cottle)表示,如果習近平真的缺席G20,將使中國錯失大好機會。讓拜登政府更有機會主動出擊。

熟悉內情的官員透露,美國、印度、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在新德里峰會期間也將努力談妥一項大型聯合基礎建設協議。該計畫將協助打造連接波灣及阿拉伯國家的鐵路網。此計畫也將連接印度及該區域港口的船運航道。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表示,中低收入國家應該要有高標準、不具脅迫性質的貸款選項。

美國《彭博》(Bloomberg)、《路透》、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習近平缺席G20峰會印證北京將西方拒於門外的趨勢。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東協+3峰會中說明處理水的安全,批評中國的因應作為。報導指出,9月6日舉行的東協峰會,是福島核電廠處理水自8月24日開始排放至海洋後,日中兩國首腦首度會面的場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強調已確保處理水的安全性,批評中國未依據科學根據的因應作為。

岸田首相在6日舉行的「東協+3」峰會,以冷靜的語氣說明日本迅速且高度透明地公布監控數據,強調已確保安全性,目的是要反駁中國的批評。在會議之前,日本也提出向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求中國撤除禁止進口措施的反駁文件等,事先進行布局。

中國外長王毅等政府高官每次在出席國際會議時,都會批評日本政府將處理水排放至海洋的處理方式。但中國位階排名第2的中國總理李強以上層級在表面上並未見有所批評。為此日本政府視「李強的發言內容將是判斷今後日中關係的分歧點」。李強這次在會中要求日本「忠實地盡到國際義務」,克制批評的聲調。根據東協相關人士透露,在6日中國與東協各國的峰會中,李強並未提起處理水的問題。

岸田在會議召開前聽到李強進入休息室的通報後,立即放下嘴邊的便當而急於前往休息室。岸田向李氏要求撤除中國禁止進口措施,並主張日本政府的因應作為並無瑕疵。

美國、法國、澳洲等國際社會對於日本政府因應作為的理解正逐漸擴大,中國的「孤立化」極為鮮明。

日本政府高官說,形勢很顯然對中國不利,即使中國對國際原子能委員會(IAEA)的見解提出質疑也無法獲得認同。岸田首相在會議後對記者們說,今後將會在國際會議等各種場合懇切地說明日本在IAEA的參與下因應此問題之立場和方針。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探討,中國正在全球進行軍事部署。《彭博》報導,美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敦促減少對中依賴。《美聯社》報導,澳中關係微解凍,睽違3年首度舉行高層對話。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印尼在東協峰會上警示,對立加劇恐引發新衝突。

記者鄭信貞

終於!歐盟全面解除日本水產品進口管制

國內的親中陣營,屢以歐盟仍管制為由,抹黑、污名化日本福島等縣食品。不過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13日宣布,基於日本政府和歐盟成員國的檢查取得積極成果,將全面解除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福島核電廠事故後,對福島等10縣水產品等實施的進口管制措施。

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馮德萊恩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布魯塞爾舉行雙邊峰會後,共同宣布這項消息。歐盟27個成員國可望從8月起陸續解除對福島縣水產品等的進口管制。

自地震和海嘯摧毀福島第一核電廠,引發多個反應爐核心熔毀的重大核災以來,歐盟開始要求對日本食品進行出口前放射性檢測。歐盟自2021年起,要求提供來自福島縣和其他9縣的野生菇類、部分魚類、水產品,以及竹筍等食用野生植物的放射性銫同位素未超過容許上限的憑證。其他日本食品則必須證明並非來自這些地區,才能輸入歐盟。

歐盟執委會表示,這些限制將全面取消,但要求日本繼續監測輻射,而且公布檢測結果。

岸田表示,此舉有助於推動災區重建,對此表示讚賞和歡迎。

馮德萊恩表示,雙方還同意致力於消除日本對歐盟牛肉、水果、蔬菜的貿易壁壘。岸田則說,日本將比照歐盟解除日本食品管制的作法,根據科學做出判斷。

馮德萊恩強調,太平洋和歐洲的安全密不可分,我們都需要對供應鏈去風險(de-risk),目標是減少對若干供應商的過度依賴,其中許多供應商位於中國。

記者鄭信貞

不只會德國司法部長!法務部長蔡清祥首訪歐洲檢察官組織

法務部長蔡清祥率團訪歐,4日剛與德國司法部長布施曼(Marco Buschmann)會面;7日更拜會位於荷蘭海牙的歐洲檢察官組織(EUROJUST),由西班牙籍對外關係部主席阿瑪雅(José de la Mata Amaya)親自接見,為台灣史上進入該組織的最高層級。

蔡清祥由駐荷蘭代表陳欣新陪同,拜會歐洲檢察官組織,由阿瑪雅親自接見。此為台灣進入該組織的最高層級,也是部會首長首次拜會該組織。

阿瑪雅對於蔡清祥來訪甚表歡迎,親自介紹歐洲檢察官組織的目的、組成、任務。前對外關係部主席斯塔里(Lukáš Starý)說明該組織與歐盟國家以外第三國間的司法合作情形。

阿瑪雅還請蔡清祥在貴賓紀念冊上提詞。蔡以「讓我們共同追求公平、正義!」(Let’s pursue JUSTICE and ORDER together!)中、英文提詞,強調台灣願善盡國際社會之責,協力偵查犯罪的態度。

蔡清祥感謝歐洲檢察官組織長期以來的支持,也強調我國關於資恐、洗錢防制的法規完備,亦有優秀法律人才,隨時準備好提供協助,與各國並肩打擊犯罪。

法務部說明,歐洲檢察官組織是依據歐盟理事會的決定所成立,主要目的及任務在於促進及協調歐盟各會員國間或會員國與歐盟國家以外之第三國間的司法合作,組成以檢察官、治安法官、具有同等職權之警官為限。

法務部自2012年開始指派檢察官在該組織擔任聯絡窗口後,多次接獲歐洲多國檢察官來信洽詢我國司法互助管道及相關資訊,亦曾透過視訊會議向該組織瞭解歐洲特定國家司法互助的要件,雙方互動良好,法務部更已透過歐洲檢察官組織與歐洲國家完成數件司法互助案件。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賴清德向國際表態維持現狀 中國指責美國軍售台灣 國際關注

昨天(6)世界怎麼看台灣?副總統賴清德英文投書,宣示會繼承蔡英文維持現狀路線;中國指責美國軍售台灣;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強調,日美澳韓強化合作非常重要。中國取消波瑞爾訪中。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日本金融集團思佰益(SBI)將協助台灣力積電在日本建廠。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國指責美國最新銷售軍事裝備,將台灣變成火藥庫。報導指出,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譚克非5日指責,美國對台軍售,是加速台灣變成火藥庫,使台灣人民陷入災難的深淵。

美國國務院批准30毫米彈藥、相關設備、台灣車輛的零件、小型武器、戰鬥武器系統和後勤物品備件的出售。美國採取「一個中國」政策,不承認台灣正式獨立,且出於對中國方面的考慮,與台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然而美國法律要求對台灣提供可靠的防禦,可將台灣面臨的所有威脅視為「嚴重關切」的問題。

中國定期派軍艦和飛機越過台灣海峽中線,及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以威嚇台灣2300萬人口。台灣國防部5日表示,在台灣周邊發現26架解放軍飛機和4艘中國海軍艦艇。

美國國務院在宣布此次軍售時表示,此舉基於美國國家、經濟和安全,支持台灣持續努力實現武裝部隊現代化,維持可靠的防禦能力。

希臘《自由新聞網》(liberal.gr)、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報導,中國強烈反對美國對台出售軍火。

美國《NBC News》專訪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中國侵台威脅雖非迫在眉睫,台灣仍準備因應。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要成為烏克蘭還是香港,是台灣的艱難選擇。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探討,台灣離島影響習近平統一的意圖。

韓國《KBSTV》報導,防範境外勢力介入總統大選,台灣將檢舉獎金提高至韓幣8億元。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金融制裁或無法嚇阻中國侵台。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印度《亞洲時代報》(The Asian Age)報導,台灣偵獲中國軍機、艦侵擾。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向美國傳達訊息,承諾維持對中現狀。報導指出,台灣執政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4日投書《華爾街日報》表示,將強化台灣國防防衛、提升經濟安全,與全世界民主國家建立夥伴關係,並進行穩定而有原則的兩岸關係,將支持兩岸現狀,始終為台灣人民和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而努力。其投書向美國及其盟友表明,他與他們在台灣議題上擁有同樣的關鍵立場。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上個月表示,美國仍堅定致力於維持台海現狀,G7峰會5月發布的聲明中也有類似的表態。

中國已拒絕與蔡英文總統舉行任何會談,除非蔡總統接受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中國還透過舉行大型軍演回應蔡與美國眾議院議長的會面,自去年8月以來,已2次繞台演習。

《西日本新聞》報導,台灣立法院長訪問與那國島。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讀賣新聞》專訪美國前國務卿龐皮歐,強調日、美、澳、韓強化合作非常重要,援助烏克蘭符合美國國家利益。龐皮歐指出,為阻止中國進攻台灣等事態發生,日、美與韓國、澳洲等國強化合作關係非常重要。他肯定日、美、澳、印度的四方合作框架「QUAD」、以及美、澳、英的安保合作框架「AUKUS」等強化合作,這勢必讓中國認清進攻台灣的風險極高,日本強化防衛力則是攸關存亡的重要問題。

龐皮歐也說,美國國內大家皆認同繼續援助烏國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否認美國共和黨內對長期提供武器有不同意見之看法。

對於龐皮歐2020年發表演說時表示,與中國的交往政策是錯誤。龐皮歐說,過去50年來致力要將中國納入世界經濟體系,讓其成為正常的國家。但習近平政府一直強調並不關心此事。川普政府為此必須要明確地強調中國竊取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剝奪美國人的就業機會。

龐皮歐認為中國會嘗試武力侵台,但美國並不是沒有牌可以打。「QUAD」框架有所成長,「AUKUS」框架也非常好。而日本正在進行的強化防衛力也是攸關存亡之問題。中國想必看清進攻台灣的風險已經升高。日本在短期間內就接受戰略性變化,其實是非常深思熟慮,與澳洲、韓國、菲律賓、台灣等夥伴合作,可以減輕各自的負擔,創造出嚇阻中國的模式。

龐皮歐對最近日本和韓國強化關係感到振奮,北韓所企盼的日韓反目就愈不會實現。

《彭博》探討,中國應張開雙臂歡迎葉倫。《美聯社》、《歐洲通訊社》報導,因與歐盟在諸多議題上立場分歧,北京2度取消波瑞爾中國行。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韓中恢復高層溝通,彌合因台灣問題產生的分歧,尋求穩定關係。

《路透》報導,德國總理蕭茲暗示,有更多企業在德國投資生產晶片。另報導,中國金屬出口管制,促使全球企業重新找尋穩定供應來源。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歐盟峰會首提台灣 反對武力改變現狀

歐盟成員國領袖峰會30日發表結論,對台海緊張情勢升高表達關切,反對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之企圖,為歐盟首度在峰會表明對台立場。並認定中國是夥伴、競爭者,也是體制對手。

峰會就中國議題發表6點結論,其中有關台灣部分指出,東海、南海對區域和全球繁榮與安全都具有戰略重要性,歐盟關切台海緊張升高,歐盟理事會反對任何企圖以武力或脅迫改變現狀,同時重新確認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此為歐盟27國峰會結論首次寫入對台海情勢的立場。

歐盟理事會重新確認歐盟對中國的多面向政策方針,中國同時是夥伴、競爭者、體制對手。在與中國貿易經濟關係上,將尋求確保公平競爭,平衡、互惠、互利的經貿關係,持續降低關鍵依賴和脆弱性,包括在供應鏈上,以及在必要和適當情況下去風險和分散化。

結論文件並指出,中國身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特別責任維護基於規範的國際秩序、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呼籲中國施壓俄羅斯停止侵略戰爭,立即、完全和無條件地從烏克蘭撤軍。歐盟也依舊堅定致力於提倡尊重人權和基本自由,重申對強迫勞動、人權捍衛者和少數族裔所受待遇,以及西藏、新疆、香港情況的關切。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指出,歐盟將設法切斷對中國的戰略依賴,但同時也需要維持經濟和氣候政策、糧食安全等領域的合作,重點不在於脫鉤,而是去風險;去風險非短期計畫,是企業需要做的決策,現在也正在進行。

拉脫維亞總理卡林斯(Krišjānis Kariņš)表示,歐洲視中國愈來愈是體制對手。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很高興看到歐盟各國對於去風險化的概念達成共識。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吳釗燮盼歐強化對台關係 美國對台政策不變 國際關注

昨天(21)世界怎麼看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訪歐,直言想要台積電去投資,應先加強與台灣關係。美國務卿布林肯訪中,會見習近平,但沒有重大進展,強調對台政策不變。民調顯示,若台灣遭中國攻擊,澳洲人願有限度提供支援。德國總理蕭茲接見中國總理李強,稱與中國對話至關重要。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台灣將與歐洲在半導體進行合作,外交部長吳釗燮出訪歐洲,強化對中國嚇阻。報導指出,吳釗燮6月出訪歐洲,包括捷克、波蘭、的歐洲議會。他與12位議員會談時,呼籲各界關心台灣海峽情勢。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經濟部長王美花也分別在英國、法國訪問。

歐盟原本為避免中國的反彈,對與台灣強化關係持否定態度。但對於中國強化霸權主義行徑以及俄羅斯持續侵略烏克蘭的危機感升高,因此開始踏出與台灣交往的一步。歐盟本月底將通過的全新對中戰略裡,預料也會首度納入關於台灣海峽穩定之內容。

吳釗燮表示,歐盟領袖反對中國片面改變現狀,對此發出強烈言詞;歐洲對台支持升高,在台灣也能感受到。防衛台灣是自己的責任,不會要求歐洲幫助。對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計劃在東京開設聯絡辦事處。吳釗燮認為,這象徵NATO關注第一島鏈內的穩定,而表示歡迎。他呼籲,歐洲明確表明反對訴諸武力的行為,此聲音得以傳至中國。

韓國《文化日報》報導,吳釗燮表示,想要台積電去投資,應先加強與台灣關係。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5月外銷訂單連9月下滑。

在台灣遭受中國軍事威脅方面。《路透》報導,民調顯示,若台灣遭中國攻擊,澳洲人願有限度提供支援。報導指出,「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21日發布的年度民調顯示,若中國攻打台灣,澳洲民眾願透過實施經濟制裁、供應武器、派遣海軍防止封鎖來提供援助,但不支持派兵協防。

82%受訪者支持與美國合組安全聯盟,但3/4認為,這表示澳洲將被捲入亞洲戰爭。64%受訪澳洲民眾表示,美中為台灣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是嚴峻威脅,此為兩年前的兩倍。68%認為,最大的威脅是來自其他國家的網路攻擊。87%擔心中國可能在太平洋島嶼設立軍事基地。

在台灣面臨軍事威脅且美國涉入的特定情境下。80%民眾支持收容台灣難民、76%民眾支持對中國實施經濟與外交制裁、64%民眾支持提供台灣政府武器和軍需品、61%支持出動澳洲海軍防止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封鎖,僅42%支持派遣澳洲部隊赴台抵禦中國。

「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公眾輿論領域負責人利偉恩(Ryan Neelam)指出,民調顯示澳洲民眾小心避免衝突,但在自身不成為戰場的前提下願提供台灣協助。

「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執行董事弗里洛夫(Michael Fullilove)指出,澳洲對中國的信任程度仍相當低,有15%民眾相信中國會在世界上以負責任態度行事,低於5年前的50%。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智庫指出,台灣防衛日本的協助不可或缺,建言儲備軍事物資。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當談及台海戰爭議題時,許多中國人敦促需謹慎行事,包含狂熱的民族主義者。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Fox News》報導,布林肯訪問中國時表示,對台政策不變。報導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9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後,重申美國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獨立。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繼續期待和平解決兩岸分歧,也將致力履行「台灣關係法」明定的責任,包括確保台灣擁有自我防衛能力。

布林肯指出,對中國近年來採取的一些挑釁行動深感擔憂,這些挑釁行動可以追溯到2016年。若台灣爆發危機,很可能引發一場影響全世界的經濟危機。全球每天有50%貨運通過台海、70%半導體在台灣生產,台海危機將在全球造成可觀的經濟後果,無一國能倖免。

布林肯承認,中國不同意建立美中軍事溝通管道,這一直是美國往訪會晤的目標之一。我們支持降低風險與多元化,亦即投資於我們自身的能力及安全且具韌性的供應鏈,為我國企業的勞工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我們必須抵禦有害的貿易作為並保護我國的關鍵技術,以免它們被用來對付我們。將繼續採取必要的針對性行動來維護美國國家安全。

比利時《荷語時報》(De Tijd)探討,台灣是世界政治棋盤上之重要棋子,是中國眼中釘。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秘魯《一號報》(Uno)報導,吳釗燮訪問歐洲議會,暢談台歐關係。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CNN》、《彭博》(Bloomberg)、《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荷蘭《改革日報》(Reformatorisch Dagblad)、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ABC》、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警報新聞》(OnAlert.gr)、保加利亞《觀點電子報》(Pogled.info)、加拿大《加拿大廣播》(CBC)、秘魯《商報》(El Comercio)、《共和報》(La Republica)、《快報》(Expreso)、《經營報》(Gestion)、《秘魯21報》(Peru 21)、紐西蘭《郵報》(The Post)、《紐西蘭廣播》(Radio New Zealand)、韓國《韓國放送》均探討,布林肯的意義與成效。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北京計劃在古巴建立軍事訓練設施。《路透》、西班牙《ABC》報導,德國總理蕭茲會晤來訪的中國總理李強。

記者鄭信貞

歐洲議會安全小組副主席見蔡英文 台灣人捍衛民主決心對歐洲很重要 | ET

正能量 81%

19% 負能量

總統蔡英文21日接見「歐洲議會跨黨派友我議員訪問團」,歐洲議會外委會安全暨防禦小組副主席茱娜薇(Rasa Juknevičienė)在致詞時表示,台灣人民為捍衛民主生活方式展現出的無比決心,對歐洲而言尤其重要,因為民主就是歐洲的生活方式,雖然彼此相隔千里,但感覺台灣就像是歐洲的鄰居。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