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2 月 1st, 2024

世界看台灣》中國片面宣布啟用攻擊性航道 國際關注

《路透》報導,台灣對中國片面宣布改變台灣海峽航線感到憤怒。《彭博》探討,美國應重新評估對台戰略模糊政策。

昨天(31)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片面宣布啟用攻擊性航道,引發台灣憤怒。台灣美國商會認為台灣地緣政治風險有所緩和,但仍值得擔憂。輿論探討美國應重新評估對台戰略模糊政策。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台灣如何成功對抗假訊息及維護選舉公正。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探討,台灣選舉結果為何能緩和與中國的衝突。韓國《文化期刊21》探討,2024年台灣選舉的意義。秘魯《一號報》(Uno)報導,中經院發布最新經濟預測預估2024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達3.10%。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對中國片面宣布改變台灣海峽航線感到憤怒。報導指出,中國民航局30日片面發布聲明,自2月1日起,取消M503航線自北向南飛行偏置措施。也稱將啟用兩條由西向東飛行的航線。這兩條航線出發點分別為中國廈門及福州市,這兩座城市鄰近金門及馬祖。中國國台辦將此舉形容為常規工作,有助於緩解航班壓力,也有利於改善兩岸航班運營。

台灣政府表示憤怒,稱此舉具有軍事不當企圖,並有改變台海現狀的疑慮。台灣民航局及陸委會都將此舉稱為「片面」行動,並予以強烈抗議。陸委會表示,中國罔顧飛安,不尊重台灣,且是刻意以民航「包裝」對台政治,乃至軍事的不當企圖。

《路透》報導,台灣美國商會認為台灣地緣政治風險有所緩和,但仍值得擔憂。報導指出,台灣美國商會調查,近半數在台美商認為地緣政治考量是阻止其在台灣擴展業務或進行投資的原因之一,但即便兩岸緊張依舊,持此看法的企業已大幅減少。

台灣美國商會30日公布11月20日至12月15日進行的調查,稱46%受訪者認為「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是阻止其在台擴展業務或進行投資的最重要原因。所占比例已較前次調查減少20%,仍高於官僚主義和高技能勞工短缺等因素。逾半數受訪者表示,未來3年,台灣政府應將兩岸關係列為優先要務。

444名符合資格的會員中,有223家企業回覆問卷,其中92%計劃今年維持或擴大在台投資,並稱對台信心高漲。該會呼籲透過新成立的台美貿易對話架構設定具雄心的議程以加速經濟合作,以利最終簽訂台灣政府亦極力推動的雙邊貿易協定。

《美聯社》報導,面對中國威脅,台灣在總統大選後啟動春季軍事演習。《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中國部署軍艦,加強對台施壓。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兵推報告顯示,防區外飛彈之攻擊力,為嚇阻中國侵台的關鍵。荷蘭《艾塞維爾》(Elsevier)報導,台灣成為亞洲防禦力最強的國家。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彭博》(Bloomberg)探討,美國應重新評估對台戰略模糊政策。評論指出,台美關係中,正因美國是超級強國,不難理解都是美國說了算。台灣依賴美國的國防裝備、嚇阻、外交,且需要「戰略模糊」維持現狀。這在外交層面上有效果,但最終損失最多的是人民,因為他們在國際場合未獲承認,還要每天承受來自中國的威脅。

這種刻意混淆的外交政策源自於和崛起的中國合作的必要性,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變得斬釘截鐵,他欲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目標,必要時不惜動武。

台灣2300萬人的生存取決於美國未說出口的承諾。但中國剝奪邦交國,使台灣變得益發孤立。

川普任內商務部助理部長尼卡塔(Nazak Nikakhtar)表示,重新定義美台關係會是明智做法。她建議美國更深思熟慮地定義台灣主權,並適當評估結束戰略模糊政策的益處。

台灣有常備軍隊、蓬勃的政治體制,且是全球一些最強科技公司的所在地,可是在聯合國這樣的國際場合沒有發言權,也不具有世界衛生組織會員資格。這種半真實的存在愈來愈沉重,特別是對台灣年輕人而言。美國和台灣的情境式戀愛關係很省事,但無法永久維持,且需要調整。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積電來了,九州喧囂鼎沸。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台》(LRT)報導,立陶宛總統相信與中國的關係將會正常化,但這需要時間。加拿大《CBC News》報導,對外國干預的調查始於一個重要問題,需要保守多少秘密?

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探討,中情局因應大國競爭時代調整其作法。《路透》報導,中情局長指出,基輔今年面臨苦戰,美國援助至關重要。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