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4 月 12th, 2024

世界看台灣》不再關注疫情 國際重視台灣的地緣政治角色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東沙可能引發美中衝突。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議員擬推出挺台法案。

昨天(17)世界怎麼看台灣?在台灣本土疫情回穩後,國際輿論焦點已不再是台灣的疫情,而是伴隨國際社會愈發重視的台海和平議題,以及中國對台的軍事威脅;中國把侵犯台灣視為理所當然,引發世界高度關注。

在疫情方面,西班牙「Yahoo」報導,台灣連3日新增確診人數低於200例。

在台灣的區域戰略角色。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東沙可能引發美中衝突。報導指出,28架共機15日侵犯台灣西南空域,已讓美國和台灣的軍事戰略人員有所警覺。部分轟炸機、戰鬥機、偵察機繞過台灣南端向東飛行,其餘飛機短暫向南飛至東沙島後再折返。中國頻繁地在東沙附近繞行,表明北京對台北成功爭取到美國更多支持不滿,美國也因此增加在東沙島周邊的偵察飛行次數,升高對抗或衝突的風險。中國聚焦東沙島,可在試探台灣防禦力的同時,突顯出台灣遭受攻擊的脆弱性,也考驗華府安全承諾的極限,是否願意開戰保衛距美國最近基地數百英里遠的島礁。佔領比台灣更靠近香港的東沙島,可在不與美國發生全面衝突的情況下,為中國未來的軍事行動提供一個新的起始點。

雪梨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安全研究暨犯罪學系主任史瑞爾(Ben Schreer)表示,中國試圖佔領外島的可能性很大,國際社會會怎麼做?

雖然台灣軍方對其捍衛東沙島的能力深具信心,但它將作戰的地方距其海岸線400多公里;台灣已緊急升級該環礁周邊的防禦,派200名海軍陸戰隊員駐防、部署反裝甲火箭,並重啟升級當地簡易跑道的計畫。而另項擔憂是永久失去台灣本島與其南海領土之間的制空權。

「伊諾多經濟公司」(Enodo Economics)將美中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提高到65%,高於2019年1月預測的10%。「伊諾多經濟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楚列瓦(Diana Choyleva)表示,中國雖有可能對台發動突襲,但更有中國特色的做法是在削弱台灣反抗意願,並在事後為其行為提供正當理由的前提下,對台加強威脅力道。

位於西太平洋的美軍艦艇若試圖在東沙島附近介入,須通過巴士海峽。而解放軍自去年9月以來已9次派遣軍機進入巴士海峽,為轟-6開闢通往公海的路徑。中國去年也在南海試射反艦飛彈,時任美國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 Davidson)稱此舉表明中國把重點放在,發生地區危機時反制任何可能的第三方干預。

美國已試圖證明其致力於確保第一島鏈內關鍵航線的安全。北京大學的「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畫」顯示,五角大廈今年在南海上空的偵察飛行次數倍增。所有這些軍事活動都會增加衝突風險。曾任職美國國會研究服務處(U.S.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的獨立亞洲安全專家簡淑賢表示,中國正在玩一場危險的遊戲。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議員擬推出挺台法案。報導指出,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洲小組的民主黨領袖貝拉(Ami Bera)、共和黨領袖夏波(Steve Chabot)將提出「台灣和平與穩定法案」(Taiwan Peace and Stability Act),提供台灣外交、經濟及實質空間上的支持。

貝拉期盼法案最終能納入「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地位及參與法案」(EAGLE Act)。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上月提出這個因應中國的全面性法案。參議院6月8日通過「美國創新及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規模高達2500多億美元,旨在提升美國對中國競爭力。眾議院委員會正自行起草法案,若獲眾議院通過,接著再與參議院法案合併,再雙雙獲兩院批准,才能成為法律。

眾議院提出的新台灣法案,未改變美國長期採行的「戰略模糊」立場。此法案強調穩定的重要性,要求拜登政府在90天內提出報告,揭示政府總體策略,增進對海峽兩岸爆發衝突的嚇阻力。貝拉表示,儘管美國關切台灣議題,但不該向北京釋放華府傾向台灣獨立的訊號。該法案認可台灣為全球社會的重要貢獻者,並要求拜登政府提交旨在促進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彭博》另報導,中國派遣28架軍機擾台,係今年最大規模。《路透》則報導,中國稱派軍機擾台,是要對外國勢力干預台灣問題這類「勾連」,做出強而有力的回應。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泰晤士報》(he Times)均報導,中國軍機擾台創歷史新高。瑞士《瑞士資訊》(Swissinfo)、西班牙《道理日報》(La Razon)、土耳其《星新聞》(Star News)也報導,中國派遣大規模軍機擾台,還稱這是對「勾連」有所回應。

《路透》、法國《法新社》(AFP)則報導,中國繼關閉香港駐台辦事處後,再關閉駐台辦事處。

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報導,中國嗆聲,不會容忍台灣尋求獨立。希臘「In.gr」發表評論,探討中國、台灣和美國之間的疫苗角力。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刊登專文探討,美國應如何提升與台灣的經濟關係。

在中國的對外關係與東亞局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中國反控北約,派出戰機入侵台灣空域。報導指出,中國以憤怒和蔑視回應北約的抗中聲明,指控該聯盟重複使用過時的冷戰戰略。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Ronald Reagan)打擊群此時駛入南海,中國則派28架軍機侵擾台灣空域。

G7和北約的聲明,部分是拜登欲建立抗中聯盟的戰略成果。北京憂心,對美關係的危機感,是否會擴展到歐洲。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就在北約峰會閉幕詞表示,中國正向我們逼近。這是北約首度將中國推到安全議程的首位

報導指出,拜登當選總統以來,這類緊張局勢已經加劇,特別是在台灣議題上。台海的軍事平衡,近來已經嚴重朝向中國;前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海軍上將(Philip S. Davidson)曾在3月警告,中國可能在6年內武力犯台。

中國外交部則批評北約,軍費開支總額遠超過中國,還批評北約成員國在伊拉克、敘利亞戰爭扮演的角色。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最近才要塑造中國「可信、可愛、可敬」的形象。不過實際的解決方法卻是更加積極地反擊。

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社論指出,美國的歐洲盟友在抗中立場上,猶豫不決且興致缺缺。《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國趁機填補亞洲開發中國家的疫苗短缺,強化區域關係。

奧地利《新聞報》(Die Presse)社論提醒,歐洲必須界定與中國合作領域,同時為中國劃定明確的紅線。波蘭《波蘭國家通訊社》(PAP)報導,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駛入南海海域。加拿大《金融郵報》(The Financial Post)報導,加拿大與歐盟已達成原物料協議,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澳洲《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中國反擊G7,一個國家集團號令天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G7計劃反制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普丁和習近平之友誼,係受到對西方國家之仇恨所驅動。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