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3 月 26th, 2024

北約

世界看台灣》台灣北約軍事交流 美強化沖繩駐防 國際關注

昨天(12)世界怎麼看台灣?美華府智庫CSIS進行24次兵推,中國無法攻佔台灣;美國與日本達協議,將在沖繩各島強化軍事部屬;台灣與北約進行軍事交流;德國執政黨警告,若中國犯台,德中關係恐發生根本性變化。英國和日本簽署防衛協議。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軍官透露與北約進行罕見交流之細節。報導指出,空軍中校吳邦彥11日在新竹空軍基地向媒體表示,曾於2021年赴羅馬北約防衛學院參加為期6個月的課程,並於去年1月返回台灣。他說這是學術交流,而不是軍事交流。他們需要知道台灣的情況及能力。國防部表示,吳邦彥不是首位派往該防衛學院的官兵。

雖台灣和美國軍方確實進行合作,但台灣與其他外國軍隊的交流有限。在6月通過的新戰略概念中,北約將中國描述為對聯盟的「利益、安全和價值」構成挑戰,是經濟和軍事強權,但其戰略、意圖和加強軍事實力仍然不透明。

台灣矢言一旦遭到攻擊將自我捍衛,並表示,唯有台灣人民能決定自己的未來。中國8日再度在台灣附近進行打擊演練;去年8月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大規模軍演,對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問台北表達憤怒。台灣空軍訓練有素,但規模比中國空軍小得多,因必須緊急應處中國戰機幾乎每日侵擾台灣和其防空識別區而承受壓力。

《路透》另報導,美國防部長嚴重懷疑,中國是否即將入侵台灣。美國《美聯社》(AP)、《彭博》(Bloomberg)、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news.bg《週刊政論》(Semana)、秘魯《真理報》(La Razon)、阿根廷《號角日報》(Clarin)均報導,中國在8日起對台灣的軍事騷擾。

《美聯社》報導,美日準備就駐沖繩之海軍陸戰隊轉型達成協議。報導指出,美國官員表示,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11日與日本對口官員會面,並計劃發布聯合聲明,將調整但不增加美國部隊在沖繩島的部署,聲明也將在兩國長期的共同防禦條約正式提及太空。新協議在「2+2」會議上簽署。

美國國防部發言人賴德(Pat Ryder)准將10日表示,中國一定會成為美日在本週的諮詢會議期間討論的話題。

美國官員表示,駐沖繩的海軍陸戰隊第12作戰團(12th Marine Regiment)將轉型為更小更快速的機動單位,即第12團濱海作戰團。新的作戰團旨在於擁有更好的能力及裝備,以和對手作戰,並保衛美國及該地區的盟友。該決策將不會增加沖繩島上的海軍陸戰隊人數。指揮官柏格(David Berger)將軍的目標在於使服役官兵在有爭議地區更能作戰和戰鬥,特別是在敵方的打擊範圍內。此項元素對印太地區至關重要。

1個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已經在夏威夷成立,第2個將在沖繩,另個計劃在本10年的後半段成立,可能的地點是關島。細節還在敲定,但海軍陸戰隊濱海作戰團約有2000名海軍陸戰隊隊員,包含1個配備反艦飛彈連、個後勤營、1個防空營。取代沖繩目前的海軍陸戰隊作戰團,包含約3400海軍陸戰隊隊員和海員。

《路透》報導,美國將在日本增加部署反艦飛彈。德國《世界報》(Die Welt)、哥倫比亞《時報電子報》(ELTIEMPO.COM)、日本《讀賣新聞》、韓國《新聞人》(PRESSian)均報導,美華府智庫CSIS進行24次兵推,中國無法攻佔台灣。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德國社民黨領袖警告,若中國犯台,德中關係恐發生根本性變化。報導指出,《時代》週報11日刊出德國社民黨領導人克林拜耳(Lars Klingbeil)的言論,稱若中國攻擊台灣,將迫使德國如對待俄羅斯那般,斷絕與中國的關係。面對中國,德國必須更加獨立,開拓其他市場,尋找其他夥伴進行原料貿易。此為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所屬的執政黨。

德國國會國防委員會主席史琪曼(Marie-Agnes Strack-Zimmermann)在訪問台北期間表示,德國在台灣扮演的軍事成分較少。是個經濟問題。

柏林計劃研擬新的對中策略。近年來,德國政治人物和商界領袖主張亞洲貿易多元化,以因應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社會和經濟加緊掌控。梅克爾在卸任前夕也透露,在若干與中國合作的領域上,她起初可能太過天真。

希臘《頭條報》(Proto Thema)報導,德國執政黨警告,若中國攻打台灣,可能不得不與中國斷絕關係。德國《先鋒播客》(The Pioneer Briefing)、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德國會自民黨議員史琪曼訪台,呼籲要重新平衡對中依賴。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聯社》報導,對中顧慮日增,英國和日本簽署防衛協議。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鑒於中國疫情現況,世衛建議搭機應佩戴口罩。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北約、歐盟升級合作 應對中國挑戰

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愈來愈強烈,也引發國際的高度關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歐盟昨(10)簽署聯合宣言,宣示雙方合作將升級到新水平,利用歐洲經濟實力、美國軍事力量的綜合影響力打擊莫斯科,並應對中國的挑戰;是北約、歐盟合作聯合宣言首次提到中國威脅。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在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Ursula von der Leyen)簽署宣言後表示,一定要持續強化北約和歐盟之間的夥伴關係,要進一步強化對烏克蘭的支持。

該聯合聲明指向北約和歐盟將著手共同應對「日漸升高的地緣戰略競爭」,保護關鍵基礎設施,並處理來自新興科技及在太空的威脅,作為雙方深化合作的重要領域;這些領域明顯指向中國、俄羅斯帶來的新興威脅和挑戰。

聯合聲明指出,中國日益獨斷態度和政策,帶來我們必須應對的挑戰。馮德萊恩也脫稿指出,俄羅斯不是唯一的威脅。

歐洲官員表示,與2018年通過的宣言相比,這是更具政治性的宣言。北約和歐盟承諾,將其夥伴關係提高到新的水平,並進一步動員其所掌握的政治、經濟、軍事力量,以保護成員國10億公民。

記者鄭信貞

台歐外交大突破》前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今訪台 支持台灣自由選擇未來

前丹麥總理、前北約(NATO)秘書長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今(3)抵台訪問,為首位訪台的卸任北約秘書長,並將會見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拉斯穆森表示,將藉此行表達對台灣及其自由、和平、獨立選擇自己未來的支持。

拉斯穆森自2001年至2009年擔任丹麥總理,自2009年至2014年擔任北約秘書長,於2017年創立「民主聯盟基金會」(AoD)。「民主聯盟基金會」2018年起每年舉辦「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邀請全球民主國家元首及政要與會。外交部長吳釗燮曾於2019年親赴丹麥與會,蔡英文自2020年起每年受邀發表演說,大幅提高國際社會對民主台灣、台海安全及區域穩定的關注與支持。

「民主聯盟基金會」在拉斯穆森訪台前夕發布新聞稿。拉斯穆森指出,前次訪台是1994年,當時還是年輕的國會議員。台灣30年來發生巨大改變,不僅成為經濟強國,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關鍵角色,且是蓬勃發展的民主國家,是區域和世界的自由燈塔。

拉斯穆森強調,台灣的民主轉型已讓人印象深刻,每天更得面對核武鄰國的威脅和挑釁。他將藉此行表達對台灣及其自由、和平、獨立選擇自己未來的支持。

外交部日前表示,拉斯穆森不僅是國際聲譽卓著的政治家,也是台灣堅定的國際友人。外交部對拉斯穆森來訪表達誠摯歡迎,期盼未來持續與國際民主夥伴加強交流合作,共同守護彼此共享的自由民主價值。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正視中國犯台風險 北約9月首度開會專談台灣

中國近年不斷擴大對台灣的武力威脅,就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也不得不正視。消息人士披露,北約主要政治決策機構北大西洋理事會(North Atlantic Council)9月首度為台灣議題舉行專門會議。

北約今年6月公布戰略,形容中國對北約是挑戰。而中國8月發起大規模軍演,針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因而促成9月的對台專門會議。

《金融時報》報導,美國退將、前北約盟軍最高指揮官史塔伏瑞迪斯(James Stavridis)表示,北約首度討論台灣地位及其民主政府,以及台灣在全球晶片生產方面的關鍵角色,這值得注意、具有特殊意義。

消息人士說,各國駐北約大使們討論最新情報,內容關於台灣面臨的威脅,以及台海衝突可能帶給北約成員國的影響。並未討論如果發生軍事行動,北約將扮演何種角色;而是討論軍事行動可能為歐洲-大西洋地區安全造成的多種衝擊,以及對北約更廣泛層面的影響。

與會人士也討論,北約應該如何讓北京知道軍事行動的潛在後果。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這種討論的重要性已然提升。

美國已敦促歐洲等地盟邦更重視台灣面臨的威脅。美國國務院最近向盟邦分享經濟分析,提到中國若封鎖台灣,可能使全球經濟1年損失2.5兆美元。

北約外長目前正齊聚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討論來自中國的挑戰。消息人士提醒,別高估北約在台海衝突會採取的行動。北約不太可能直接捲入台灣危機或戰爭。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美國促歐洲盟邦 對中更強硬

北約外長29日起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舉行為期兩天的會議。美國正力促歐洲盟邦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立場,試圖以拜登政府在應對烏克蘭戰爭的西方陣營領導地位,爭取北約盟邦對美國在印太地區致力對抗中國,給予更大支持。

《金融時報》報導,聽取美國與北約盟邦對話簡報的消息人士指出,近幾週以來,華府開始遊說北約成員國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措辭,並著手擬訂具體行動來約束北京。拜登政府上任以來,便將對抗中國列為主要外交政策目標,但今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成為全球焦點後,拜登的抗中行動變得更複雜。現隨烏克蘭戰爭進入第10個月,華府正積極將中國放回北約議程。

北約外長將討論針對中國、旨在使北約立場更強硬的新報告,內容涉及中國的軍事發展、企圖對北約成員國及第三國施加影響的行動、北京和莫斯科的關係。

由於美國是烏克蘭最大武器與援助供應國,華府正試圖以援烏行動為籌碼,說服盟邦更具體支持美國的印太政策。北約6月間通過因應中國「體制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的新戰略概念,北約外長會議將就如何強化韌性和應對中國帶來挑戰的方式,展開討論。

美國駐北約大使史密斯(Julianne Smith)28日表示,開始在北約聯盟內部做的是,思考聯盟可以如何具體因應中國挑戰;北約將討論執行其所認同事項,盟邦從所稱的評估問題,轉向處理問題。

然而,德國、法國等大多數北約國家並不願意徹底採取和美國完全一致的對中立場。歐盟高階官員指出,美國有特定的規範傾向,不只在有關中國方面、也在其他事項,歐洲最終會使本身向美國立場更靠近。

記者鄭信貞

俄侵烏克蘭》G20聯合聲明 要求俄無條件撤軍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遭遇守軍強烈抵抗,未有突破性進展;烏克蘭在9月起大量收復失土,並具備反攻克里米亞的能力,且於11月11日收復赫爾松市(Kherson)。俄羅斯因此持續空襲烏克蘭首都基輔,波蘭鄰近烏克蘭邊界的小鎮普熱沃多(Przewodow)則於15日遭池魚之殃。G20峰會昨(16)發布聯合聲明,譴責俄羅斯的侵略行動,要求俄國無條件撤軍;北約認為襲擊波蘭村莊的飛彈可能是烏克蘭的防空系統,但俄羅斯還仍須負最終責任。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波蘭村莊遭襲擊的意外,很可能是烏克蘭防空飛彈為守衛國土,抵擋俄羅斯巡弋飛彈攻擊時造成的。這不是烏克蘭的錯,俄羅斯對此負有最終責任。

G20峰會昨結束後,發出17頁聯合聲明。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予以強烈譴責,並要求俄軍完全且無條件撤出烏克蘭。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15日肯定,美國首批2套「國家先進防空系統」(NASAMS)運行良好:10次發射、命中10次;截至目前,已有70多枚飛彈、10架攻擊無人機被擊落。感謝所有的美國和歐洲朋友的幫助。

烏克蘭軍方宣布,在俄羅斯對烏克蘭領土發動的大規模飛彈襲擊中,烏克蘭防空部隊總共擊落了90枚飛彈中的73枚;在基輔地區,來襲的21枚飛彈其中18枚遭擊落。

瑞典昨宣布將軍援烏克蘭30億克朗(約90億元台幣),為該國至今最大筆軍事援助。軍援內容包含防空系統和其配套彈藥。但不包括烏克蘭最希望獲得的「弓箭手輪式自走砲」(Archer Artillery System)。

記者鄭信貞

俄2飛彈炸入波蘭境內釀2死! 總理召開緊急國安會議 | ETtoday國

正能量 57%

43% 負能量

俄羅斯15日發射逾百枚飛彈襲擊烏克蘭首都基輔及各大城市、能源設施,波蘭邊境與烏克蘭接壤的村莊當天發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若證實北約成員國波蘭真的遭到俄羅斯飛彈襲擊,俄烏戰爭情勢將會更加複雜,目前美國與北約已展開調查,波蘭當局緊急召開會議,俄羅斯則聲稱,「爆炸事件與俄羅斯無關」。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塞翁失馬?英媒爆強生下台後可能角逐北約秘書長職務 | 國際 | Newt

正能量 65%

35% 負能量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因醜聞纏身與黨內逼宮等多重壓力,已於日前宣布等黨內新黨魁選舉結果出爐即下台,新首相預計將於9月接替職位。而關於強生日後的動向,有英國媒體聲稱,他不排除將轉戰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一職。被外界譏為「英國川普」的強生,在短短三年的執政期間多次傳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世界看台灣》香港回歸中國喪失自由 北約關注中國威脅 國際關注

昨天(4)世界怎麼看台灣?西方國家持續關注中國對台灣的威脅;中國在聯合國海洋大會打壓台灣;香港回歸中國後,不到承諾50年的一半就喪失自由;北約關注中國威脅。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積電等公司股價大跌,台灣籲投資人保持冷靜。報導指出,台灣股市上週大跌,今年截至1日共跌21%。財政部次長阮清華表示,台灣經濟基本面良好,投資人應保持冷靜與理智,不要驚慌。以目前的經濟狀況,沒有理由跌成這樣,會跌得比韓國、美國多,是因為心理性恐慌。必要時國安基金可召開臨時委員會研議穩定股市對策。

台灣受到全球通膨、烏克蘭戰爭、供應鏈混亂、科技相關產品需求下降的衝擊。雖5月份出口訂單的年度成長強勁,但政府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提出示警。美光30日的財報大幅低於預期,引發外界關切。這讓台灣部分科技股1日出現拋售。聯發科甚至下跌6%。

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表示,半導體產業的基本面沒問題。電子、智能汽車仍有大量需求,以及未來對5G和高速運算的內建需求。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BBC》報導,英國外長呼籲西方國家,必須採取更多措施加強台灣防衛能力。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共和黨眾議員夏波,表示台美應共享戰術情資,尤其是中國機艦所在位置。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在南海太平島進行實彈射擊演習。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報導,廈門民眾聲稱對台戰爭會很快結束,但為什麼要打仗?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加勒比海全球報》(Caribbean News Global)社論指出,應讓台灣加入「印太經濟架構」。《政治報》(Politico)報導,台灣視與美貿易協定攸關民主之維繫。紐西蘭《Stuff》報導,有台灣人因感受中國威脅,加入烏軍抵抗俄羅斯。

《路透》報導,帛琉抨擊聯合國阻撓台灣代表出席海洋大會。報導指出,帛琉代表在1日聯合國海洋大會閉幕典禮抨擊聯合國,拒絕讓台灣參與對話;既拿不到識別證,也不能加入他們的代表團,就因為持有台灣護照。這違反帛琉的主權權利,因為海洋議題攸關全球。

美國代表指出,會員可自行決定代表團成員,這是行之有年的慣例;是否將台灣人納入代表團,應由帛琉和吐瓦魯自行決定。資格審查委員會(Credentials Committee)不應要求帛琉、吐瓦魯的代表團剔除台灣成員。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社論指出,北約警告中國在太平洋地區之侵略行為。北約聲明中國是安全威脅,中國追求野心,並採取脅迫行動,對北約之利益、安全與價值觀構成挑戰。這對澳洲等亞太國家來說是利多。這也是很重要的認知。現在是自由世界擊退習近平主導國際秩序之重要時刻。

鑒於澳洲對中國在太平洋地區所扮演的角色甚為關切,因此總理艾伯尼斯(Anthony Albanese),與日本、韓國、紐西蘭領袖共同出席在馬德里舉行的北約峰會著實重要。艾伯尼斯總理向北約領袖演講所稱,中國政府也想增加友邦數量,以破壞印太等地區國家與西方國家之傳統聯盟;中國應記取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失敗之教訓,並譴責俄羅斯這種行為。

《中國日報》則發布社論表示,艾伯尼斯政府沒有想改變前任政府所設定路線的跡象,並抨擊艾伯尼斯不瞭解中國對烏克蘭危機之立場。

包括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荷蘭《荷蘭廣播基金會》(NOS)、西班牙《ABC》均報導,中國激烈反擊北約的指控。荷蘭《忠誠報》(Trouw)報導,中國會是北約更大的新挑戰。

《路透》、法國《法新社》(AFP)、《股市區新聞》(Zone Bourse)均報導,台灣抨擊中國,讓香港自由蕩然無存。美國《時代雜誌》(Time)、《紐約時報》、《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均報導,習近平宣稱香港已浴火重生,並以威權專制展現其勝利。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評論,一國兩制走向另個25年?

美國《美聯社》(AP)報導,北京在港設立故宮文化博物館以激發愛國主義。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英國挺台批中 北約首度劍指中國 國際關注

昨天(1)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與台灣在經面緊密合作;英國外相呼籲西方正視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美國對台灣的軍售方針可能有變化;北約首度在戰略概念強調中國是挑戰,G7也強化對中國的圍堵,加拿大、紐西蘭均對中國有高度負面印象。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英外相提醒西方,應自烏俄戰爭吸取教訓以維護台海和平穩定。報導指出,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30日表示,西方必須自遏阻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失敗經驗中吸取教訓,原本是可以更早確保烏克蘭具備防衛能力;並將此拒止性嚇阻的經驗套用在其他主權國家,包括台灣。必須確保自由世界共同保障台灣具備所需的防衛能力。

特拉斯29日在北約峰會表示,中國利用經濟脅迫和打造強大軍力來擴張其影響力,他們有可能會得出錯誤的想法,從而導致災難性的誤判,例如侵略台灣。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暴怒抨擊,希望她以後不要再發表這樣不負責任的言論,還說用意識形態、小圈子人為割裂世界供應鏈是不會得逞的。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美國對台軍售方針轉而重視機動性。報導指出,美國拜登政權參考烏克蘭戰爭,對台灣軍售也改為重視因應中國登陸作戰的反裝甲飛彈、反艦飛彈等武器;而取消台灣要求購買的反潛直升機、自走砲等軍售案。台美國安高層官員剛完成定期舉行的「蒙特瑞會談」,雙方在會談中就今後的對台軍售案將強化小型、高機動性、價格低廉之「非對稱能力」方針進行磋商。

美國蘭德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霍農(Jeffrey Hornung)表示,面對中國壓倒性多數的戰鬥機與戰車,台灣在此投入大量的資源並非良策。

美台商會會長韓伯儒(Rupert Hammond-Chambers)說,美國政府告訴他取消反潛直升機等軍售案的理由,是認為價格太高,而且不符合非對稱能力的需求。但在烏克蘭東部的地面戰鬥,各國提供的自走砲、榴彈砲發揮了效果。韓伯儒批評美國政府只想定登陸作戰,卻不考慮海上封鎖及平時因應共軍威脅的必要能力。

台灣國防部在5月中旬也認為,非對稱作戰是為打亂敵人速戰速決作戰目標之作戰型態,並非是武器或裝備選項,而提出疑義。去年11月所公布的「國防報告書」也列舉自走砲是強化攻擊力所必要之武器。

英國《衛報》(Guardian)、保加利亞《news.bg》均報導,英國警告中國,入侵台灣將是災難性的誤判。哥倫比亞《TDI COLOMBIA》報導,為什麼中國增加飛近台灣沿海的軍機數量?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韓國《PAXNETNEWS》報導,台美持續加強半導體領域合作,擴大產學合作關係。菲律賓《馬尼拉公報》(Manila Bulletin)、《GMA》均報導,菲律賓反對台灣在太平島附近舉行實彈演習。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北京抨擊北約對中國警告完全徒勞。報導指出,北約首度表示,中國的力量對該軍事聯盟構成挑戰。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抨擊,中國大幅拓展軍力,包括核武器,欺凌鄰國及威脅台灣,必須看清楚該國構成的嚴重挑戰。

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地區夥伴領導人也首次參加北約峰會,顯示對中國日益關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暴怒痛斥,北約說法不負責任,北約才是雙手沾滿了世界人民的鮮血。並恐嚇北約,渲染、炒作所謂中國威脅完全是徒勞的。

包括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ABC》、希臘《資本電子報》(capital.gr)、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均報導,北約對中國的警告,以及中國的暴怒回嗆。《讀賣新聞》報導,本次G7峰會,提出中國問題是很大的成果。

《路透》報導,紐西蘭總理稱中國專斷,遭中國大使館駁斥。報導指出,紐西蘭總理阿爾登(Jacinda Ardern )在北約峰會上稱中國專斷,且更樂於挑戰國際秩序與規範。

中國駐紐大使館發言人發布聲明抨擊,這是對中國的不實指責,無助於深化兩國互信。並駁斥紐西蘭指控中國干擾與破壞太平洋穩定,叫囂若太平洋緊張升高,絕不是因為中國與島國夥伴開展可持續發展合作造成的。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加拿大對中國的負面印象創下2002年以來新高。

《路透》、《環球郵報》均報導,習近平前往香港,出席新任特首就職、香港主權移交25週年活動。日本《每日新聞》報導,G7高峰會閉幕,對俄制裁似無計可施。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北約首提中國野心和脅迫 外交部樂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峰會29日通過新版戰略概念,首度列入中國議題,直指中國構成嚴重威脅,霸凌台灣等鄰居。外交部昨(30)表示,樂見北約展現全球視野,正視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統性挑戰,台灣將持續與國際民主夥伴加強合作,維護台海及印太區域和平穩定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北約首度將中國列為未來十年的戰略優先要務,並就其日益增長的軍事野心、對台灣和其他鄰國咄咄逼人的措辭,以及和俄羅斯深化的關係示警。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中國大幅提升其武裝力量、霸凌鄰國、威脅台灣、透過先進科技監視並控制其人民、散布俄羅斯提出的謊言和不實資訊。必須看清中國所構成的嚴重挑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是中國正在做的事,若中國以任何方式挑戰它,我們將起身對抗。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在馬德里出席的北約活動表示,除非中國受阻,否則他們得出錯誤想法,並做出災難性的誤判,像是入侵台灣的風險是實際存在的。

西班牙、法國外交高層表示,他們堅持應將中國視為「挑戰」,而非與俄羅斯一樣的「威脅」。

外交部副發言人崔靜麟表示,注意到北約領袖峰會於6月29日通過新版「戰略概念」(Strategic Concept),首度將中國議題列入,並以大篇幅提及中國對北約利益、安全及價值的系統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強調中國的脅迫政策、惡意網路及複合式作戰及假訊息操作、尋求控制關鍵戰略科技及供應鏈,以及中俄深化戰略夥伴關係等,損害北約成員安全,並企圖顛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崔靜麟說,外交部樂見北約展現全球視野,正視中國對歐洲–大西洋安全造成的系統性挑戰,並強調與歐盟及印太區域等其他理念相近夥伴合作共同應對的重要性。

崔靜麟強調,台灣作為印太地區負責任的成員,將持續與國際民主夥伴加強合作,共同對抗威權政體帶來的混合式威脅,共同維護台海及印太區域和平穩定以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北約首度劍指中國 美台晶片緊密合作 國際關注

昨天(30)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與台灣在經面緊密合作,台灣呼籲美國盡速通過「晶片法案」;北約首度在戰略概念強調中國是挑戰,日韓紐澳首度參與北約;G7也強化對中國的圍堵。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財經方面。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台灣官員呼籲美國通過晶片法案。報導指出,台積電已在亞利桑納州動工興建晶片製造廠,並表示建廠進度端視美國國會同意聯邦補助進度而定。英特爾(Intel)、格芯(GlobalFoundries)也為其在俄亥俄州、紐約州的新廠發出類似呼籲。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7日在華府接受專訪時表示,台積電相信「晶片法案」(Chips Act)將獲得國會通過,其建廠速度取決於補貼的發放。現約有250位工程師赴台受訓,除講習外,亦包含現場參與與操作。

龔明鑫闡述,台灣盼在電動車、生技、5G技術等領域強化與美方合作,台灣是全球供應鏈中的可靠夥伴。全球晶片供應,尤其是汽車業,在未來1至2年內維持緊繃,而隨著愈來愈多設備及消費者商品轉為數位化,對各種晶片的需求將在未來10至20年將持續增加。

《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企業加大對美投資以緩解晶片供給之擔憂。韓國《G-ENEWS》報導,台灣4年來首次上調電費。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首批Novavax疫苗將抵台。另報導,國安會秘書長顧立雄、外交部長吳釗燮確診。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富比世》(Forbes)刊登專文指出,中國對台灣海峽的主張為非法。法國《觀點周刊》(Le Point)刊登專文分析,台灣是否會下個烏克蘭?日本《靜岡新聞》刊登專文指出,美國對台灣的模糊戰略已經變質。韓國《東亞日報》報導,美、台不排除中國使用核武器之可能性,台灣擁核論浮出檯面。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台美貿易新架構召開首度會議。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報導,中國阻撓吐瓦魯代表團內3名台籍專家出席聯合國海洋大會。

在中國的內政與財經方面。《路透》報導,中國放寬武肺限制使旅遊諮詢度激增,但民眾仍持謹慎態度。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報導,外國公司打算離開中國,因為這已經不是同個國家。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北約首度在戰略概念強調中國是挑戰。報導指出,北約首度將中國列為未來十年的戰略優先要務,並就其日益增長的軍事野心、對台灣和其他鄰國咄咄逼人的措辭,以及和俄羅斯深化的關係示警。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中國大幅提升其武裝力量、霸凌鄰國、威脅台灣、透過先進科技監視並控制其人民、散布俄羅斯提出的謊言和不實資訊。必須看清中國所構成的嚴重挑戰。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表示,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是中國正在做的事,若中國以任何方式挑戰它,我們將起身對抗。英國外交大臣特拉斯(Liz Truss)在馬德里出席的北約活動表示,除非中國受阻,否則他們得出錯誤想法,並做出災難性的誤判,像是入侵台灣的風險是實際存在的。

西班牙、法國外交高層表示,他們堅持應將中國視為「挑戰」,而非與俄羅斯一樣的「威脅」。

而這次出現在馬德里北約峰會和場邊的全球領袖,有首度獲邀的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亞太領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9日抨擊,北約這是製造局勢緊張,挑動矛盾;不要在搞亂歐洲後,企圖再搞亂亞洲,搞亂全世界。

包括法國《法新社》(AFP)、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均報導,北約擬強化對抗中國。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英國在北約峰會前呼籲需對中國格外警惕。

《彭博》報導,日韓紐澳首度參與北約會議,觸發習近平最深恐懼。報導指出,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首次出席北約峰會,北約擬在其未來十年的新政策指導方針中將中國列為「系統性挑戰」,反映地緣政治格局已出現轉變。

美國雖否認正在籌建亞太版北約,但拜登政府已加強與該地區夥伴的關係,以反擊中國在爭議領土上的強硬舉措,並制裁涉嫌在新疆和香港等地侵犯人權的重要官員。外界也日益擔心習近平會在未來幾年內入侵台灣,這可能會在亞洲引發更廣泛的戰爭。

美國在亞洲的盟友和安全夥伴並不相信中國的崛起是和平的。近年來,北京在台灣附近增加軍事活動,並更強硬地處理與日本、菲律賓的領土爭端。中國還與澳洲附近的太平洋島國加強安全合作,並與印度爆發幾十年來傷亡最慘重的邊境衝突。

日本新潟縣立大學安全問題教授畠山京子表示,日本都無法獨自對抗中國,即便有美國支持也很困難,所以必須讓歐洲參與。

韓國新任總統尹錫悅已試圖更靠往美國及歐洲。前青瓦台安全戰略官員全景勳表示,若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影響力長期下滑,與北約建立聯繫或能保護韓國的利益免受北京影響。

澳洲新任總理艾伯尼斯(Anthony Albanese)警告中國,在權衡如何處理台灣問題時,要從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略失敗」中汲取教訓。

日本眾議員、前防衛副大臣長島昭久表示,只有像中國侵略台灣這樣的區域危機,才會促使亞洲國家克服分歧,並成立一個安全集團。

包括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德國《每日日報》(taz)、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均報導,G7對中國採取強硬立場,向中國提出警告,提供全球基礎設施,並納入台海穩定重要性。

澳洲《解讀家》(The Interpreter)、《澳洲財經評論報》均報導,澳洲最新民調顯示,民眾憂慮中國及其對因台灣問題展現武嚇威脅;澳洲外長黃英賢表示,這樣擔心中國是正確的。

記者鄭信貞

日韓首次受邀參加北約峰會成亮點 學者:美國視中國為系統性威脅-風傳媒

正能量 52%

48% 負能量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將於29日至30日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峰會,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於節目《財經起床號》中分析,本次北約峰會有2項重點,包括加強東線戰力部署與新戰略文件,日韓首次受邀參與北約峰會也是1大亮點,亞太國家日韓紐澳領導人出席北約峰會或許會成為慣

新聞來源:風傳媒

俄侵烏克蘭》國際刑事法院組團赴烏查俄行 芬蘭瑞典赴北約遞交申請書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遭遇守軍強烈抵抗,未有突破性進展,轉而強化對頓巴斯(Donbas)、烏南的控制。國際刑事法院(ICC)已派史上最大團隊赴烏調查俄軍涉及的戰爭罪行;芬蘭、瑞典駐北約大使也共同向北約遞交加入申請書。俄羅斯則是自我放棄,打算自動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世界衛生組織(WHO)。

英國律師、ICC首席檢察官卡里姆汗(Karim Khan)17日表示,國際刑事法院已於17日派出由調查人員、法醫專家、檢察官共42人調查團隊前往烏克蘭,是ICC自2002年成立至今規模最大的實地部署。

首名遭到烏克蘭法庭審判的俄軍21歲士兵希希馬林(Vadim Shishimarin),18日承認,曾於蘇梅(Sumy)地區,槍殺無武裝的62歲烏克蘭平民。

芬蘭駐北約大使科爾霍寧(Klaus Korhonen)、瑞典駐北約大使溫霍夫(Axel Wernhoff)在18日於北約布魯塞爾總部,向北約秘書長史托騰伯格(Jens Stoltenberg)遞交申請書,史托騰伯格表示熱烈歡迎。

面臨國際強烈抵制。俄羅斯下議院副議長托爾斯泰(Peter Tolstoy)17日表示,俄國外交部已向下議院提交退出WTO、WHO的建議。他宣稱,目前待在這兩組織所應遵守之條約對俄羅斯沒有任何好處,反而是直接的傷害。

記者鄭信貞

俄侵烏克蘭》確定了!芬蘭瑞典送件申請加入北約 烏克蘭宣布暫停談判

俄羅斯2月24日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遭遇守軍強烈抵抗,未有突破性進展,轉而強化對頓巴斯(Donbas)、烏南的控制。芬蘭、瑞典17日宣布,兩國將在18日共同送出加入北約的申請表。烏克蘭總統顧問波多利雅科(Mykhailo Podolyak)表示,俄羅斯的心態還當自己是主導者,因此雙方的談判已經暫停。

土耳其總統艾多根(Recep Tayyip Erdogan)16日表示,反對芬蘭、瑞典加入北約,因為兩國都沒有明確反恐怖主義立場。

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17日訪問瑞典,表示對獲得土耳其支持仍感到樂觀。

芬蘭、瑞典決定在18日送出加入北約的申請表。瑞典總理安德森(Magdalena Andersson)、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將於19日訪問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拜登討論加入北約、烏克蘭和歐洲安全等問題。

對於俄羅斯官方指控烏克蘭單方面退出談判,雙方和談進度已全面停擺。波多利雅科坦言,於俄羅斯心態仍舊抱持著刻板印象,尚未理解這場戰爭已不再根據規定、其計畫和行程發展,而烏克蘭反抗的專業度正在增長。

波多利雅科強調,烏克蘭不可能尋求放棄土地來停止戰爭。

馬立波(Mariupol)亞速鋼鐵廠(Azovstal)在撤出264名傷兵後,17日再有7輛巴士載烏克蘭守軍駛出鋼鐵廠。巴士開進俄羅斯所占領的奧列尼夫卡(Olenivka)。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