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2 月 14th, 2024

世界看台灣》台灣內閣改組 美中可能開戰 捷克新總統友台 國際關注

《法新社》報導,捷克新任總統計劃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路透》報導,美共和黨高層認為,美中軍事衝突可能性極高。

世界在農曆連假期間怎麼看台灣?台灣進行內閣改組,陳建仁擔任閣揆;台灣遭受中國軍事威脅,外交部長吳釗燮、駐美代表蕭美琴向世界喊話、示警。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可能訪台,捷克新任總統計劃與蔡英文總統通話。美國高階將領提醒,美中軍事衝突可能性極高;澳洲為嚇阻中國侵略,將購買強大水雷。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財經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日本《朝日新聞》、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均報導,台灣進行內閣改組,蔡英文指派陳建仁出任閣揆。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任命之新國安局長具英國留學背景。

荷蘭《忠誠報》(Trouw)報導,民進黨新任主席賴清德曾公開談論台獨。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探討,台灣選戰充滿假訊息亂舞。韓國《亞細亞經濟報》報導,台北是全球遊客選擇的最安全城市是。

哥倫比亞《新聞片電子報》(El Nodo)報導,台灣自行車業連續第2年創下產量紀錄。韓國《朝鮮日報》報導,台積電開工建置11條尖端半導體生產線,全台灣成為巨大生產基地。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評論,誰將贏得台海戰爭。《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專文探討,台灣的當務之急,是建立嚇阻中國的新戰略。日本《產經新聞晚報》專訪台灣前參謀總長,探討何為國防關鍵的「豪豬戰略」? 加拿大《義務報》(Le Devoir)專文探討,中國要如何從內部拿下台灣。

韓國《中央日報》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示警,中國可能2027年侵台。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阿根廷《布省資訊報》(Infobae)、《國家日報》(La Nacion)均報導,《美聯社》專訪蕭美琴,表示台灣正防止烏克蘭悲劇在台重演。

比利時《晚訊報》(Le Soir)報導,台灣如何備戰。美國《大紀元時報》(The Epoch Times)、秘魯《真理報》(La Razon)報導,台灣首度試行女性教召。

美國《彭博》刊登專文評論,美國可以保衛台灣抵抗中國入侵,但成本高昂。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美軍前印太司令演講,對中國可能犯台的認知不變。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印度《金融快報》(The Financial Express)報導,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警告中國勿改變台海現狀。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擴大訓練台灣軍隊 活用國民兵、種類多元化 加速嚇阻中國腳步。

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荷蘭《改革日報》(Reformatorisch Dagblad)、比利時《消息報》(Het Nieuwsblad)、《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日本經濟新聞》、韓國《NEWSPIM》均報導,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計劃訪問台灣。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捷克新任總統計劃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報導指出,捷克總統當選人帕維爾(Petr Pavel)的團隊表示,帕維爾在勝選隔天已與烏克蘭領袖澤倫斯基通話,並計劃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帕維爾將於3月9日宣誓就職,接替極具爭議性的現任總統澤曼(Milos Zeman)。

分析人士表示,帕維爾將採取與澤曼截然不同的路線,將大力向西方靠攏。帕維爾週日與澤倫斯基通話,澤倫斯基在推特上表示,親自恭賀帕維爾贏得捷克總統大選。帕維爾在投票前的電視辯論中表示,若順利當選,將按照慣例以斯洛伐克作為海外訪問首站,接著訪問烏克蘭。帕維爾有意在春季與斯洛伐克總統卡普托娃(Zuzana Caputova)共同訪問基輔。

各國元首紛紛向帕維爾表達祝賀之意,包括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台灣總統蔡英文。

帕維爾的發言人芮哈科娃(Marketa Rehakova)表示,已安排30日與蔡英文通話。帕維爾表示,將支持捷克與台灣的關係。帕維爾表示,與台灣建立特定關係沒有甚麼不對,台灣是另一種制度,與台灣維持活躍的商業甚或技術關係絕對符合捷克利益。

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歐盟半導體法草案將台灣納入戰略夥伴。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共和黨高層認為,美中軍事衝突可能性極高。報導指出,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Air Mobility Command)司令米尼漢(Mike Minihan)27日對領導階層表示,直覺認為會在2025年開戰。美國、台灣都將於2024年舉行總統大選,或為中國創造採取軍事行動的機會。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新任主席麥考爾(Mike McCaul)28日表示,希望米尼漢說錯了,但他認為說的沒錯。若中國無法在毫無傷亡的情況下控制台灣,研判他們會考慮進行軍事侵略,美國必須為此作好準備。

民主黨籍眾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史密斯(Adam Smith)表示,不認同米尼漢的評估。雖然目前美中局勢非常危險,但軍事將領談及開戰時必須相當謹慎,戰爭是可以避免的。美國必須遏阻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有信心只要採取正確方式,必能避免衝突。

《法新社》報導,美高階軍事將領警示美中戰爭可能逼近。《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在關島建能威懾中國的新基地。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美決定擱置在日部署中程飛彈計畫,重新檢討美日角色分擔。報導指出,美國原計劃在日本至菲律賓的第一島鏈上部署陸基中程飛彈,但現已決定不在日本部署。因為日本將引入長程飛彈,駐日美軍毋須另外部署中程飛彈。

基於1988年生效的美蘇「中程核飛彈條約」(2019年失效),美國長期被禁止擁有射程500至5500公里的陸地發射型飛彈。然中國目前約有1900枚射程涵蓋日本的中程彈道飛彈,使美中出現大幅的「飛彈落差」。

美國為對抗中國正加緊研發中程飛彈,美軍印太司令部起初計劃將前述飛彈部署於第一島鏈上,日本是很有可能的部署地點。但日本政府去年12月決議的「國家安全保障戰略」指出,日本將引入長程巡弋飛彈以培養反擊能力,因此美國決定擱置在駐日美軍部署飛彈的計畫。

日本的「防衛力整備計畫」中明確記載將取得美製「戰斧」巡弋飛彈(射程超過1250公里),並推動研發射程更遠的國產「12式陸地反艦飛彈」。日本打算購置約500枚戰斧飛彈、1000枚12式改良型飛彈,並計劃研發極超音速飛彈。

以往認為美軍擔任攻擊的「矛」,自衛隊擔任防衛的「盾」。但在修訂3項文件決定導入反擊能力後,日本也開始部分承擔「矛」的角色。拜登政府支持日本擁有反擊能力。而提升反擊能力的最大課題,在於提升美日相互協作能力。若欲鎖定敵人的飛彈發射據點等目標,便須建立情資蒐集系統。

美國國防部分析中國將在2027年具備侵略台灣的強大軍事能力。中國所構思的戰略為「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阻止美軍進入第一島鏈以及在伊豆列嶼至關島的第二島鏈內進行作戰任務。此戰略的關鍵在於有航母殺手稱號的「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以及被稱為關島殺手的「東風26型」等中程彈道飛彈。

除長程極音速武器外,美軍也正在開發各種中程飛彈,包括將主要從海上發射的戰斧巡弋飛彈改為陸上發射。美軍新開發的飛彈,配合日本為擁有反擊能力而部署的戰斧飛彈及改良型「12式陸上反艦飛彈」,美日兩國將藉此強化合作以增強對中國的嚇阻力。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中國在索羅門群島的作為招致當地居民怨恨。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報導,荷蘭國防部建議不要出口ASML先進晶片設備到中國。

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刊登評論,強調澳洲不能繼續依賴中國牌。《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荷蘭《忠誠報》(Trouw)報導,澳洲打算部署智能水雷以阻止中國。

《彭博》報導,美國關切中國企業協助俄羅斯戰事。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