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3 月 2nd, 2024

世界看台灣》美國朝野都挺台 就戰略清晰、模糊激辯

美國朝野都高度挺台,但就戰略清晰或模糊,分別在國際媒體展開激辯。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刊登前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科科長包士可(Joseph Bosco)投書,質疑美國的戰略模糊雖然在過去26年嚇阻中國犯台,但卻沒有阻止中國未來發動攻擊的計畫和準備。《路透》報導美國印度太平洋地區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的觀點,認為「戰略清晰」有些重大缺點,維持和平穩定最好的方法,是結合外交、國防向中國傳遞一致的訊息,美日決心提升嚇阻力,確保台灣能活在和平之中。

昨天(5)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朝野都高度挺台,但就戰略清晰或模糊,分別在國際媒體展開激辯。衛福部長陳時中介紹台灣防疫成就、呼籲WHO納台的投書,也陸續在世界各國刊登。而台灣的晶片、半導體業,也是全球矚目焦點。

美國《國會山莊報》(The Hill)刊登前美國國防部長辦公室中國科科長包士可(Joseph Bosco)投書。他質疑美國的戰略模糊雖然在過去26年嚇阻中國犯台,但卻沒有阻止中國未來發動攻擊的計畫和準備。並批評美國政策缺乏清晰度,早就造成嚴重破壞穩定的走向,即使面對中國升級的威脅和挑戰,蔡英文總統與她所屬的民進黨仍然非常負責,避免給北京任何侵略藉口。他呼籲美國應該劃下紅線,表明不僅會捍衛台灣免受攻擊或遭到封鎖,而且將立即承認台灣是國際社會中主權獨立的一份子。

《路透》(Reuters)則報導美國印度太平洋地區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的觀點。他在《金融時報》的討論會表示,美中都同意台海情勢維持某種程度的現狀最符合兩國利益。認為「戰略清晰」有些重大缺點,維持和平穩定最好的方法,是結合外交、國防向中國傳遞一致的訊息,美日決心提升嚇阻力,確保台灣能活在和平之中;在美中軍隊如此接近下,美中必須建立信任,在危機時刻保持溝通,類似冷戰期間的機制,但中國不願採用。

美國《彭博》(Bloomberg)則報導,隨著歐中緊張關係擴大,歐盟已漸往拜登靠攏。《外交家》(The Diplomat)報導,拜登政府能如何支持台灣。《新聞週刊》(Newsweek)則認為日前台日是共同監控中國軍艦。

英國《BBC》關注中國偷渡客駕駛橡皮艇橫渡台灣海峽。

《讀賣新聞》專訪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他指出,日本無須刻意挑釁中國,但有必要協助台灣確保其國際地位,建議日本外務省可派出一定層級的官員,與台灣方面舉行會談。對於拜登政府是否會改變以往「戰略模糊」的台海政策,阿米塔吉認為,現階段應該不會改變,但中國若不審慎而為,美國的「戰略模糊」恐將告終。他也認為,美國現階段沒必要加強與台灣的軍事關係,因為中國要採取具體行動,應該還有一段時間。《產經新聞》則報導,台灣期待日本能有具體行動。

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報導,美國務卿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警告,中國已愈發咄咄逼人。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報導,大洋洲對中國不安升溫。

愛爾蘭《週日泰晤士報》(The Sunday Times)指控,中國間諜企圖竊取愛爾蘭國防機密。葡萄牙《大眾報》(Publico)關切,紐西蘭與中國歧異難以和解。南非《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指出,倘台灣遭受中國軍事攻擊,還不確定誰會馳援。

對於台灣的晶片,美國商務部的態度受到各國矚目。《路透》、《法新社》(AFP)均報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4日公開表示,商務部正在向台積電和其他台灣廠商施壓,要求將美國汽車製造商的需求視為首要任務。

《華爾街日報》(WSJ)則評論,聯發科是另個不容忽視的台灣晶片廠。《密爾瓦基前哨紀事報》(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則報導,富士康所簽新約顯示,自2017以來的投資計畫,已產生變化。

對於台灣的防疫與參與WHO。除了陳時中投書陸續刊登於各國媒體外。《路透》關注最近的華航染疫案,指出陳時中畢竟也不是神仙。菲律賓「UNTV電視台」報導,美國政府支持台灣被納入WHA。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蔡英文總統獲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Halifax International Security Forum,HFX)頒贈「馬侃獎」(John McCain Prize)。《CNN》則報導,加拿大傳出曾試圖阻撓蔡英文獲獎。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