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4 月 12th, 2024

國際輿論

世界看台灣》中國打壓台灣洽購BNT、日歐峰會提及台海和平 國際高度關注

昨天(28)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持續升溫的疫情,蔡政府公開指控中國打壓台灣取得BNT疫苗,並進一步揭露談判細節,引發國際高度關注。台灣為疫情提出紓困特別預算,以及中國對台灣的疫苗戰,日歐峰會首度提及台海和平,也是國際重點新聞。

美國《美聯社》(AP)報導,台灣爆發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疫情,篩檢量能吃緊,以致登錄不及。《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提議加倍紓困預算,搶救經濟。《彭博》另報導,輝瑞疫苗卡在中國與台灣間,進退兩難。

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台灣提高中小企業紓困貸款額度,支撐經濟穩定。

《路透社》也報導台灣與BioNTech的談判過程。相較於中國想透過上海復星的代理權,以象徵擁有主權的方式,透過復星代理BNT疫苗,台灣傾向直接和BioNTech交涉。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表示,在歷經數月協商後,台灣寄回最終版本合約給BioNTech,原訂在1月8日發布新聞稿。但BioNTech突然來函,建議調整中文版新聞稿中的「我國」。台灣同意改為「台灣」。但台灣政府一週後接到BioNTech通知,稱由於「重新評估全球疫苗供應量及調整時程」,延後簽約時程。陳時中說,這是合約外的問題。BioNTech拒絕回應。還在此同時,台灣向美國洽購的莫德納疫苗中,首批15萬劑疫苗已於28日運抵台灣。

《路透社》另報導,台灣認為中國提供疫苗係進行政治戰。官員表示,中國是基於政治因素,試圖阻止台灣在疫情升溫時取得疫苗。台灣表示,不會接受上海復星的疫苗。而國台辦在發給《路透社》的聲明中指出,台灣有關中國阻撓其採購BNT疫苗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台灣官員說,台灣進口疫苗有一定流程,如果中國有心,就知道該怎麼做。台灣已經隱忍幾個月,現但現在覺得有必要將中國如何干涉BNT疫苗採購公諸於世。疫苗不是政治,但中國大陸最了解怎麼把疫苗政治化。國台辦則稱,台灣繞過上海復星購買疫苗,就是違反商業原則。而國民黨則附和中國主張,要求透過復星購買BNT疫苗。鄭麗文強調,大家都向代理商買過產品,蔡英文只是面子掛不住而拒絕聽中國的話。

而就在同時,中國還在WHA打壓台灣入會,軍機也天天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

英國《衛報》(Guardian)、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希臘「liberal.gr」、土耳其《報牆》(Gazete Duvar),均報導中國打壓台灣獲取BNT疫苗。

比利時「Business AM」刊登評論指出,在台灣爆發新疫情後,中美疫苗競爭亦加劇。

日本《每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均報導,台灣指控中國阻撓台灣進口疫苗。

美國《Monocle》雜誌專訪駐美代表蕭美琴,稱其為眾所矚目人物。

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中國部署大量採砂船,加重對台施壓力道。荷蘭《忠誠報》(Trouw)刊登評論,稱WHO最終應該接納台灣。加拿大「加拿大廣播電視公司」(CBC)報導,因吳釗燮接受「CBC」專訪,而崩潰叫罵。

在其他台灣新聞,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出生率急速下降,向「超高齡」社會邁進。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灣企業現遭8大苦侵襲。包括缺水、缺電、疫情、缺疫苗、缺工、缺半導體零件、缺包裝材料、海外生產基地受創等。

在中國與國際的關係。《彭博》報導,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宣告,美中交往時代已經結束,兩國進入激烈競爭。在史丹佛大學的視訊活動指出,過去被普遍稱作交往(engagement)的時代已告終。美國對中政策的主要模式將是競爭,習近平就是美國政策轉變的原因。中國的行為象徵其朝蠻力、硬實力轉變。

而是這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與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舉行首度通話前,坎貝爾的清楚評論。拜登也下令美國情報界「加倍」努力,確認武肺病毒是否來自中國實驗室。

美中也在南海、新疆人權、台灣、香港、5G科技、全球半導體短缺等問題交峰。坎貝爾形容習近平意識形態強烈,但不感情用事,且對經濟也不是很感興趣。在美國未來幾年對抗中國的行動中,「盟國將是核心」。美國已試圖提高與澳洲、印度、日本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日本首相菅義偉、韓國總統文在寅,則是拜登上任後在白宮接見的頭兩位外國元首。美國必須消除盟友對美國在亞洲影響力下降的擔憂,並為該地區提供積極的經濟願景。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西班牙《ABC日報》(ABC)、《國家日報》(El Pais)均報導,拜登要求美國情報單位調查武肺病毒起源。

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報導,美國演員約翰希南(John Cena)因稱台灣為國家,以中文向中國道歉。

日本媒體,包括《讀賣新聞》、《產經新聞》、《每日新聞》均大篇幅報導,日本歐盟峰會,在共同聲明首度提及台海和平。《產經新聞》另報導,薩摩亞新政權改變親中路線。《琉球新報》報導,日本政府擬新設經濟安保強化會議,建立中長程經濟戰略,以因應中國崛起。

韓國《朝鮮日報》(Chosun)社論強調,韓美協議對韓國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爲何要向中國辯解?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中國不准澳洲駐中國大使旁聽楊恆均案。「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澳洲葡萄酒業者準備就中國加徵關稅案,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訴訟。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打壓台灣取得疫苗 國際矚目

昨天(27)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持續升溫的疫情,因中國阻撓而被WHA拒於門外,持續遭到關注。而蔡政府公開指控中國打壓台灣取得BNT疫苗,也獲國際高度矚目。美國開始究責中國是否人工製造武漢肺炎病毒,世界都在看。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病毒檢測通報塞車,最長9日,增加疫情不確定性。《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台灣疫情已影響文化生活。

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台灣指控中國阻礙購買BioNTech疫苗。報導指出,台灣之前只暗示,無法與BioNTech簽訂最終合約係中國施壓所致。不過蔡英文總統26日在民進黨中常會表明,就是因為中國的介入才破局。BioNTech拒絕就此評論。

中國不但否認,還說要提供中國產製疫苗給台灣。外交部主任秘書徐儷文在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 of the United States)主辦的線上活動上表示,台灣正向美國、歐盟尋求協助。

雖然中國上海復興表示,願意供貨台灣。蔡英文強調,台灣只願意直接向原廠購買。這才可以獲得原廠在品質與安全的直接保證跟負擔責任,避免法律與政治的雙重風險。陳時中則表示,復星先拿出藥證再說。

《路透社》也報導,AIT處長酈英傑卸任談話,表示有信心台灣能控制疫情。

法國《法新社》(AFP)也報導,蔡英文指控中國阻撓疫苗簽約。報導指出,蔡英文在26日明確點名中國介入台灣與德國原廠的簽約。而台灣態度很明確,只與德國原廠洽談,不會透過復星。

報導指出,台灣已向AZ公司、莫德納(Moderna)、COVAX、國內疫苗廠預訂,取得約3000萬劑疫苗,預計在未來的幾個月內分批到貨。

西班牙《道理日報》(La Razon)評論,應以台灣為鑑,切勿過早宣告戰勝疫情。波蘭「WNP.PL」報導,台灣疫情未見好轉,宣布延長第三級警戒。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報導,台灣政府呼籲民眾減少出門次數,每次出門增加採購量。

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報導,台灣指控中國阻撓購買輝瑞疫苗。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除報導台灣指控中國阻撓與BNT的採購協議外,還報導酈英傑暗示美國不急於配發疫苗給台灣。

越南《年輕人報》(Bao Tuoi tre)報導,台灣10日內超過4000例社區感染。越南《VNExpress》報導,台灣拒絕中國疫苗。澳洲《ABC》報導,台灣和新加坡新冠疫情蔓延的情形,可作為澳洲之警訊。

對於中國與台灣的關係。美國「公共電視網」(PBS)專訪外交部長吳釗燮,稱中國正在為戰爭作準備。吳釗燮對於北京軍機幾乎每日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指出,這是北京長期準備對台動武。

報導指出,中國去年侵犯台灣防空識別區次數高達約2900架次,甚至越過台海中線。中國也阻止台灣參與國際社會。還發動認知戰,利用網路攻擊與假訊息干擾台灣民主進程,製造台灣政府與社會間之衝突。

吳釗燮說,台灣自我防衛能力正在提升。身為民主前線國家,有對抗威權主義擴張之責任。

對於美國的角色。吳釗燮說,過去數年來,台灣均能從美國獲得所需裝備以提升自我防衛能力。從宏觀角度而言,美國對於區域內情勢發展益加嚴肅看待;每月至少派遣一次海軍艦艇巡邏或通過台灣海峽,這是美國展現其軍事實力的強烈決心。

對於美國拜登政府是否確實放寬台美交往限制。吳釗燮予以肯定,而且還結合理念相近國家如日本、澳洲、G7、韓國,共同關切台海和平與穩定,台灣至為感謝。

吳釗燮認為,中國進行對台動武準備,純粹是為了自身情勢考量。當台灣處於較脆弱狀態,如面對疫情升高時,中國亦會增加對台假訊息攻擊。

日本《讀賣新聞》、《NHK》、韓國《東亞日報》均報導,台灣駐日代表謝長廷在官邸宴請美國駐日本代理大使楊舟。

在台灣參與WHA部分。比利時《法語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報導,台灣抨擊北京阻撓其參與WHA。

日本媒體則高度關注。《朝日新聞》、《朝日新聞》、《NHK》、《產經新聞》均報導,中國蠻橫阻撓台灣,引發台灣抗疫。《產經新聞》社論還呼籲世衛,停止明目張膽地向中國靠攏。

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globalnation.inquirer.net)報導,蔡英文稱排擠台灣,是全世界的損失。

而中國與世界的關係。美國《CNN》報導,佛奇(Anthony Fauci)開始質疑中國製造武漢肺炎病毒,引發中國的反擊。《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批評佛奇道德墮落,因為佛奇已認定武肺病毒是武漢實驗室洩漏的,指責他「背叛中國科學家」。

佛奇過去認為病毒可能是動物向人類傳播的結果,現在卻認為應該調查出水落石出。美國輿論也因此開始質疑病毒與武漢實驗室的連結。中國官媒抨擊佛奇,說他參加了「針對中國的鴉片戰爭」。

美國《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為何中國武漢實驗室外洩病毒理論再次成為焦點。《華府自由燈塔報》(The Washington Free Beacon)則揭露,《中國日報》支付美國報紙、雜誌數百萬美元廣告費,進行大外宣。

美國《紐約時報》、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都報導,「玩命關頭」演員John Cena因稱台灣為國家,公開向中國道歉。

加拿大《溫哥華太陽報》(The Vancouver Sun)刊登評論,警示中國如何在幕後操縱私校。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歐洲不重視「南方共同市場」(南美洲為主),拱手讓給中國;也指出「歐中投資協定」的經濟利潤構成其最大的政治風險。

土耳其「土耳其國家通訊社」(Anadolu Ajansi)報導,美國呼籲對武肺病毒來源啟動第二階段調查。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疫情、WHA排台 國際關注

昨天(25)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持續升溫的疫情,因為牽涉到世界半導體業、晶片的供應,當然還是重點。WHA開幕,台灣在中國的壓力下,儘管有G7等主流國家支持,仍被拒於門外,也是國際輿論焦點。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全球晶片供應陷危機,要台灣獲疫苗才有解。報導指出,早在台灣尚未爆發本土疫情的2月,陳時中就揭露,因為不是透過中國區代理商上海復星,中國施壓阻止台灣直接向德國BioNTech採購500萬劑疫苗。3個月後,台灣因為缺乏疫苗而付出代價,至今僅1%的接種率,這可能破壞台灣的晶片產業。駐紐約辦事處長李光章直言,如果無法取得更多疫苗,將出現後勤問題。報導指出,台灣的困境凸顯位於美中緊張局勢交匯下的脆弱地位,但世界性的晶片短缺問題,已為台灣帶來全球性的籌碼。

華府憂心,台灣可能成為中國取得技術的後門。共和黨籍國會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柯頓(Tom Cotton)呼籲美國政府與台北合作採取更多行動,降低台灣公司向中國提供服務、技術的風險。台灣政府也努力起草針對軍事用途技術的出口管制清單,以加強對向中國出口的管制,加重對違規行為的懲罰。台灣也嚴加偵辦中國對台灣的獵才行為,禁止相關廣告。執政黨立委也準備修法,提高對竊取智慧財產權的處罰。

加上停電、缺水的問題,讓外界憂心疫情爆發可能進一步危害半導體供應。上海復星22透過《新華社》放話,將提供台灣疫苗。但台灣較可能接受歐、美疫苗。前台灣衛生政策顧問、奧勒岡州立大學全球衛生中心(Center for Global Health at Oregon State University)主任紀駿輝表示,台灣屢屢出現晶片換疫苗的聲音;儘管台灣政府不願明確利用此籌碼,但如果美國擔心台積電的晶片供應,就會有誘因提供疫苗給台灣。

美國《CNN》報導,台灣指責中國阻撓其獲得疫苗,但實際情況更加錯綜複雜。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撤銷金門的強制快篩令;另報導,中國表示願提供台灣疫苗,政府面臨開放中國疫苗的壓力。英國 《衛報》(Guardian)報導,台灣指控中國對台進行認知戰,散播疫情假訊息。

波蘭「FORSAL」報導,台灣因疫情陷入封鎖威脅,恐影響半導體供應。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匈牙利「24.hu」報導,台灣疫情持續升溫。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灣持續修正確診人數。

在台灣參與WHA遭中國阻礙。美國《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報導,台灣遭WHA排除,台灣抨擊這是對台灣民眾健康權益的漠不關心。美國《Quartz》報導,台灣的疫情爆發,凸顯其擴大參與世衛之訴求。《路透》、法國《法新社》(AFP)均報導,台灣遭WHA排除,抨擊台灣的健康人權遭中國所踐踏。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WHA就台灣與會事宜展開激烈攻防。報導指出,台灣透過友邦敦促大會秘書處允許台灣參與,並表明「不到最後關頭絕不輕言放棄」,但前景並不樂觀。如果允許追加提案,WHA將進行表決,但中國已鞏固到多數派支持;也可能在會前會階段就被駁回。美國7日向WHO要求邀請台灣以觀察員身分與會,日本台灣交流協會20日在臉書上表示,在因應國際健康保障議題上,不應該出現地理空白,澳洲駐台代表21日也發表聲明,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但中國砲轟,這是以疫謀獨。

加拿大《CBC》專訪外交部長吳釗燮。吳釗燮指出,在2019年底中國爆發武漢肺炎後,台灣就試圖向WHO傳送訊息,來警告世界各國,但未獲回應。台灣願意透過WHO向需要援助的其它國家提供援助,儘管台灣沒從WHO獲得任何幫助。吳釗燮說,理念相近國家,這幾年都支持台灣,包括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加拿大國會。

對於記者質疑,加拿大可能顧忌公民遭中國逮捕,而在與中國有關的事務上,包括華為5G案、台灣等都小心翼翼。吳釗燮說,他不適合評論友好國家的外交政策;他肯定加拿大一直在與其他理念相近的國家合作,共同推動台灣參與WHO,這正是可以採取的模式。如果加拿大感覺獨自對付中國時較為脆弱,那可以與美國、歐洲國家、日本、澳洲等國家共同努力。美國、加拿大、歐洲國家、日本、澳洲共同支持台灣,任何國家就不至於成為中國政府鎖定的單一目標。吳釗燮認為,在這種結合國際友人的模式下,中國不可能單獨對付加拿大。民主國家夥伴應該團結一致,共同解決攸關全世界的若干問題。

對於台灣的旱象。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台灣以半導體業為優先,農作物因乾旱而枯死

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彭博》報導,參議院仍在辯論中國法案細節,恐拖延法案獲批時程。報導指出,因為共和黨參議員里施(Jim Risch)要求更改和增補條文,導致辯論可能受到拖延。該立法總額近2000億美元,520億美元用於加強國內半導體生產。

民主黨參議員舒默(Chuck Schumer)與共和黨籍參議員楊恩(Todd Young)共同提案,強調這是讓美國產業創新、富競爭力迫切法案。共和黨籍參議員戴恩斯(Steve Daines)表示,該法案獲得兩黨支持。但結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法案的最終內容。必須觀察條文做了哪些修正。

就算參議院通過後,也要送到眾議院。眾議院科學委員會正在討論重新授權「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部分想法與前述法案契合,但範圍沒這麼廣泛。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專文評論,美韓峰會顯示拜登仍缺乏對中、對朝政策。波蘭「WNP.PL」則報導,中國外交部警告美韓勿干涉台灣問題。韓國《朝鮮日報》(Chosun)指出,韓國的「走鋼絲外交」,朝近美遠中邁進。

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Toronto Sun)刊出評論,對武漢病毒研究所提出質疑。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疫情升溫、是否波及半導體業 各國關注

昨天(21)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持續升溫的疫情、短缺的疫苗,持續獲得各國的高度關注,而台灣在世界晶片、半導體的關鍵地位,更是各國憂心台灣何時能成功抗疫的焦點。

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刊出專文探討台灣的防疫策略。專文指出,台灣相信能像過去成功阻絕小型群聚感染的病毒擴散,因此不實施封鎖,採取全面戴口罩、廣泛消毒、針對性檢測、隔離、封鎖。專文認為,台灣應該採取嚴格的封鎖、禁止室內用餐;現在的做法,需要檢測及追踪更多居民,並採取更多措施減輕病毒在室內的傳播。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則刊登以「這天遲早會到來」為標題的專文,分析台灣的防疫。專文指出,台灣的確診數仍是很低,每日新增200至350例確診,但已撼動台灣人民。比較擔心的是疫苗接種率僅1%。台大醫學院教授蔡甫昌指出,很多人早已不戴口罩且不保持社交距離,加劇此一風險。

而這一切是從華航機師在確診前,曾光顧台北的酒吧和餐廳。萬華區的茶室員工與顧客陸續傳出確診。對於暴增的篩檢需求,台灣官員希望對有症狀、可能與確診者有過接觸者進行檢測,建議無症狀、無接觸史的民眾不要去篩檢站,以免被感染。但親中派的王任賢認為應該封鎖萬華區,普篩所有居民。

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何美鄉則指出,台灣很早就開始研發疫苗;即便取得首批AZ疫苗後,台灣的病例數仍然很少,使得很多人認為沒有急著接種疫苗的必要。她肯定台灣人民的自率極高,大家都會戴口罩,是與眾不同的地方。

《彭博》(Bloomberg)報導獲取疫苗對台灣的重要性。台灣官員指出,美國若能協助提供更多疫苗,有助於防護關鍵的半導體產業。駐紐約處長李光章說,若疫情持續過久,會對台灣產生問題,希望國際社會可以協助儘速釋出疫苗以協助控制疫情。且這攸關美國政府及企業都非常關注晶片短缺的問題。

報導指出,晶片製造高度集中於台灣,加上疫情引發的全球晶片短缺,已快速成為地緣政治議題。儘管台灣因應疫情的表現在全球名列前茅,但其取得和分配疫苗的進度較為緩慢。駐美代表蕭美琴已表示,正在努力確保政府已洽購的Moderna疫苗於6月抵台。已向白宮爭取部分拜登總統承諾捐贈的2000萬劑美國疫苗。

《彭博》另報導,台灣目前還不考慮升級警戒等級。並報導台灣的股市因疫情而下跌。

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總統官邸志工確診引發恐慌,蔡英文總統採檢結果為陰性。《泰晤士報》(The Times)、《蘇格蘭泰晤士報》(The Times Scotland)均報導,台灣因疫情,採取更嚴格的防疫禁令。

其他歐洲國家,包括荷蘭《忠誠報》(Trouw)、德國《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瑞士《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波蘭《波蘭國家通訊社》(PAP)、西班牙「Yahoo Noticias」、土耳其《土耳其國家通訊社》(Anadolu Ajansi),都報導台灣的疫情與升級防疫警戒。

捷克《權利報》(Pravo)、希臘「運輸資訊網」(naftemporiki.gr)則關切台灣的疫苗不足。

墨西哥《墨西哥太陽報》(El Sol de Mexico)、澳洲《坎培拉時報》(The Canberra Times)均報導台灣的疫情升溫。加拿大「加拿大電視台」(CTV)報導亞洲各國疫情都升溫。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總統官邸志工確診,蔡英文總統採檢結果為陰性。

日本《世界日報》以蔡英文就任特輯,報導台灣遭受中國的「兩種威脅」,正全力因應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以及國家安全保障。《京都新聞》報導,蔡英文表示7月前提供國產疫苗。《神戶新聞》報導,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各國,都出現疫情升溫危機,致力於邊境管制。《沖繩時報》報導,台灣有組頭拿武漢肺炎確診人數當賭盤。

韓國《朝鮮日報》(Chosun)報導,台灣因疫情而停課。「聯合新聞電視台」(News Y)報導台灣因疫情而再度封鎖。

蒙古《蒙古新聞通訊社》(Montsame News Agency)報導台灣疫苗可能在7月問市。蒙古「NEWS.MN」報導,包含台灣在內的亞洲各國,都出現疫情升溫危機重啟防疫限制。

菲律賓《商業鏡報》(Business Mirror)報導,台灣與紐西蘭都面臨疫苗接種的挑戰。印尼《雅加達日報》(Koran Jakarta)、「熱門話題新聞網」(Tagar.id)也報導台灣的防疫作為。

在台灣的經濟表現。《彭博》報導,台灣的經濟正面臨疫情及乾旱風險。《路透社》報導,台灣4月外銷訂單再度上揚,但未來展望因疫情籠罩陰霾。

在美中台關係方面。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刊登專文指出,美國正等待一場台灣議題的嚴肅辯論。

美國《CNN》、《路透社》、法國《法新社》(AFP)、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希臘「Sputniknews.gr」均報導美國驅逐艦航經台灣海峽後,又進入南海,挑戰中國,引發中國的強烈反彈。

荷蘭《艾塞維爾雜誌》(Elsevier)刊登評論指出,拜登以安靜外交對抗中國,台灣是否已從中獲益?

日本《北海道新聞》刊登評論,探討「台灣有事」成為日本難題。《每日新聞》報導,台灣為未來可能的事端,強化防衛力預做準備。

其他有關台灣的新聞,《法新社》則關注蔡英文特赦原住民獵人。

對於中國在世界的角色。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刊登評論指稱,抵制北京2022冬奧可能無法改變中國,但可使北京失色。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疫情升溫、終獲疫苗 各國高度關注

昨天(20)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持續升溫的疫情、短缺的疫苗,持續獲得各國的高度關注,而美國驅逐艦通過台海引發中國暴怒,也是主流媒體的焦點。

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登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佛格森(Niall Ferguson)專文指出,擔心受怕是防制疫情準備的關鍵。他提到,許多西方國家理論上能為大流行病做好準備。然而是台灣、韓國、以色列做得更好。因為這些國家有普遍的憂慮,有區域性的敵對勢力,因此能快速應變。

他稱讚台灣對疫情的應對措施,效果卓著,因應疫情的限制在已開發國家中算是最不嚴格的,但死亡人數僅12人;本週爆發的疫情導致台北採取部分封城已引起關注,但這只是因為台灣病例數首次超過兩位數。佛格森說,剛好在2020年1月訪問台灣,當時武漢傳出來的大規模生物威脅尚未明確,官員更著重中國干預選舉的威脅,他對唐鳳的工作印象深刻,啟發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將民主視為面對多種威脅,並將科技視為新型態的群眾外包式防禦。

佛格森讚許,唐鳳的方法是賦予普通人民權力,台灣現在使用開放資源軟體工具,透過「參與機制設計」來使用民間社會的「集體智慧」。台灣的方式與目前中國正在建設、透過人工智慧打造的全景監獄相反,唐鳳使用科技保護而非侵蝕個人自由。

《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CBS》均報導,台灣曾是防疫指標,現正努力因應首次嚴重的疫情爆發。《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導台灣在內的東南亞國家,過去都成功擊敗病毒,現卻紛紛展開封城。

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台灣獲取到國外疫苗。報導指出,台灣及時從COVAX取得超過40萬劑AZ疫苗。目前台灣僅獲30多萬劑疫苗,均來自AZ。而台灣已訂購2000萬劑疫苗,多數來自阿斯特捷利康公司,但也來自莫德納,但全球缺貨已使供應減少。台灣疾管署18日與美國、英國、日本、澳洲進行線上研討會,強調疫苗必須公平分配。台灣也透過外交官途徑,試圖加速取得更多疫苗,盼拜登總統計劃寄送國外的疫苗中取得一部份。

法國《突尼西亞論壇報》(Tunisie Tribune)、西班牙《艾菲社》(EFE)、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也報導,台灣及時獲得40萬劑疫苗。土耳其「土耳其新聞網」(Haberler.com)報導,台灣國產疫苗可望於7月底前提供。

匈牙利「Infostart.hu」、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艾菲社》(EFE)、葡萄牙《觀察者報》(Observador)、希臘《財星雜誌》(Fortune Greece)均關注台灣的本土疫情升溫。

海地《海地自由報》(HaitiLibre)、墨西哥《經濟人報》(El Economista)則報導台灣因疫情而暫時關閉國門。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因為台灣、新加坡疫情都惡化,原定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論壇」恐生變。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蔡英文執政第二任週年,防疫出現陰影。

對於台灣的經濟環境。《路透社》報導,台灣可能在旱象未解下,加強限制半導體科技園區用水。

在中國、台灣情勢上。《路透社》、波蘭《防衛網路新聞》(Defence 24)、匈牙利「金融新聞網」(portfolio.hu)均報導,美國驅逐艦今年第5度穿越台灣海峽,引發中國的暴怒。《美聯社》(AP)則報導,Netflix出現台灣國旗,讓中國網民超級崩潰。

在中國與世界的關係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 Businessweek)報導,中國目前在全球疫苗出口競賽中,暫時取得優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美國考慮投資1200億美元於科學創新,迎戰中國。

加拿大《溫哥華商業週報》(Business in Vancouver)社論指出,加拿大需要更積極的亞太政策。加拿大《愛蒙頓紀事報》(Edmonton Journal)刊登專文,呼籲政府徹底檢視中國與加拿大大學間的協議。西班牙《ABC日報》(ABC)報導,肺炎疫情導致歐中投資協定降溫。日本《東洋經濟週刊》刊登專文分析,中國意圖分化美日的理由。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本土疫情升、疫苗不足 各國密切關注

昨天(18)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持續升溫的疫情,加上長期被忽略的疫苗不足等問題,已獲各國高度關注;而台灣1週內限電兩次,因牽動半導體產業,也獲高度重視。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財星雜誌》(Fortune)、《CNN》、《富比世》(Forbes)均高度重視,防疫表現曾是全世界楷模的台灣,最近身陷本土疫情升溫的困擾,並注意到台灣疫苗的缺乏。《彭博》(Bloomberg)則關注,連日的疫情,導致台股經歷近年來最大跌幅。

英國《路透》(Reuters)多篇新聞報導台灣疫情,包括台積電為了降低染疫風險,實施分組營運模式;台灣股市因疫情爆發而下跌;台灣所等待的疫苗,COVAX表示能在6月底抵台。《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衛報》(Guardian)也報導,台灣遭遇前所未見的疫情,實行新的防疫措施。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灣、新加坡都面臨本土疫情升溫挑戰,新加坡停課,台灣則禁止外籍人士入境。

比利時「法語國家廣播電視台」(RTBF)、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希臘「資本電子報」(capital.gr)、「運輸資訊網」(naftemporiki.gr)、巴西《財經日報》(Valor Economico)、瓜地馬拉「焦點新聞」(Centranews)、紐西蘭「斯達夫新聞網」(Stuff)、菲律賓《馬尼拉標準報》(Manila Standard)、日本《朝日新聞》也都高度關注台灣的本土疫情、實施更嚴格的防疫措施、暫停外國人入境、缺乏疫苗等問題。

在台灣遭中國打壓,以及中國對區域的威脅。日本《產經新聞》社論批評,中國排除台灣參與WHA是不當之舉。《西日本新聞》、《讀賣新聞》均報導,2021年防衛白皮書將首次明記「台灣」。《讀賣新聞》同時表露出,中國擴大對台灣的軍力,日美兩國皆有同樣的危機感。

澳洲《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刊登評論指出,中國未贏得對澳洲的貿易戰。「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則刊出專文,分析澳洲國防支出、國軍作戰準備應提升,以符合衝突風險。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刊出專文分析,中國經濟恐嚇的侷限性 。

而對於台灣的財經問題。《路透》報導,台灣因用電量陡升,一週內兩度停電。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專文探討,台灣身處科技與地緣政治的交匯處。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疫情升溫、供電吃緊 國際超關切

昨天(17)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持續升溫的疫情,供電出現不穩,都是國際媒體高度關注的議題。

台灣難抵武漢肺炎全球第四波疫情,爆發本土疫情,引發各主流媒體關注、討論。美國《美聯社》(AP)專文探討,防疫有成的台灣,正面臨迄今最嚴重的疫情。《彭博》(Bloomberg)則關注,台灣在疫情爆發之際,仍極力避免封城,維護抗疫模範地位。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儘管疫情升溫,台灣經濟前景仍是樂觀;台灣在升級防疫警戒後,也呼籲物資絕對充足,盼民眾勿恐慌性搶購。德國《每日新聞》(tagesschau)報導,台灣民眾坦言,過去確實是有點輕忽了。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台灣的疫情升溫,是澳洲的警訊

在台灣的供電吃緊方面。《彭博》報導,台灣供電吃緊加上人為疏失導致停電,引發全球對晶片供應的擔憂。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報導,13日的大停電,造成全台600萬人缺電。

在中國利用疫情胡作非為方面。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美國譴責中國的疫苗外交。報導指出,中國利用疫苗拉攏宏都拉斯、瓜地馬拉,引發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包括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Juan Orlando Hernandez)曾在11日的電視演說表示,如果有必要,將在中國開設商務辦事處並考慮與中國擴大交往關係。巴拉圭也在3月證實,中國以與台灣斷交作為獲取疫苗之條件。美國擬向COVAX提供40億美元,支援提供發展中國家疫苗,就包括台灣邦交國。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法國輿論對中強硬,除參議院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也對中國人權及應對武漢肺炎疫情感到不滿。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又以另群18位科學家,要求深入調查,武漢肺炎病毒是否自實驗室外洩。

在各國的對中關係。奧地利《新聞報》(Die Presse)報導,奧地利軍方與中國孔子學院合作現況。澳洲《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美國國務卿表示,不會讓澳洲單獨面對中國的「經濟脅迫」。《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則對國內的親中派提出質疑,包括質疑前總理陸克文,為什麼看不清習近平的真面目?新南威爾斯州環境廳長則批評,現任總理對台灣議題採取中立立場。

加拿大《溫哥華太陽報》(The Vancouver Sun)則抨擊,當地的卑詩省仍對反中默不作聲。

在台灣其他的政經議題。韓國《中央日報》(Joongang)認為,台積電的成功,是台美長期的軍事外交蜜月所致。

《美聯社》則報導台灣《蘋果日報》紙本停刊。 《路透》報導,台灣對於黎智音在香港的資產遭凍結提醒,這是對全球投資者發出警訊。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爆發本土疫情 全球密切關注

昨天(13)世界怎麼看台灣?在台灣爆發本土疫情後,即便確診數量遠遠少於世界各國,但因高規格的防疫作為、股市劇烈的震盪,讓國際密切關注台灣的疫情發展。

美國《華爾街日報》(WSJ)報導,本土疫情升溫、晶片類股拋售,導致台股重挫。《美聯社》(AP)報導,台灣日增16起確診病例,引發外界擔憂。《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股市下跌的主因何在。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可能升高疫情警戒,台股收盤下挫。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本土疫情升溫、晶片類股拋售,導致台股重挫。比利時「法語國家廣播電視台」(RTBF)報導,台灣以禁止大型集會因應疫情升溫。

而中國藉疫苗展開外交戰,甚至圖謀台灣邦交國,也獲國際重視。美國《CNN》報導,中俄搶先西方各國,向開發中國家提供疫苗。《路透》報導,中國企圖販售宏都拉斯疫苗,以換取政治利益。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中國在疫情期間,將對拉丁美洲的改貸款為投資。海地《風訊新聞》(Vant Bef info)報導,中國利用疫情提升媒體形象。

另方面,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打壓,世界也高度矚目。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中國國台辦狂言,要將外交部長吳釗燮列為「終身追責」黑名單。瑞典《每日新聞報》(Dagens Nyheter)專文譴責,中國無權併吞民主台灣。《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報導,蔡英文總統出席哥本哈根民主高峰會,竟引發中國憤怒。荷蘭《亞洲焦點》(Trefpunt Azië)報導,台灣可以幫忙,但世衛漠然視之。韓國《中央日報》(Joongang)評論,台灣因為脫離中國、半導體、防疫等因素,得以展翅高飛。

在中國引發世界疑慮的部分。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出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的沃克(Christopher Walker)、路德維克(Jessica Ludwig)專文,兩人也是「銳實力」(sharp power)的提出者。

專文指出,中國、俄羅斯不斷發揮影響力,企圖讓全世界走向專制。如同他們2017年提出的「銳實力」,專制國家利用民主體制的開放性,破壞獨立民主機構來施展「銳實力」。而傳統新聞媒體的數位顛覆(Digital Disruption)為專制政權提供機會,使其得以擴大輿論影響力。

專制行為者還可以利用商業、金融關係來破壞民主制度的完整性。透過審查向私營企業施壓。例如新疆棉事件,中國對H&M等國際服裝公司發動攻勢。專制政權也希望制定新興科技的規範、標準。

專文提醒,在抵禦專制主義威脅時,民主國家的關鍵機構領導人應該找到自己在數量上的優勢。大學、出版商、智庫應制定產業指導方針,以避免對專制政府做出臨時讓步。民營企業必須考慮,採用不允許專制政權強迫其修改公開立場、制裁職員、更改地圖等商業策略。

中俄政權都尋求透過在其他國家部署資本來贏得影響力。瞭解這些專制政權及其代理人之間複雜關係的公民社會活動人士、智庫分析師、調查記者,有充分能力追蹤這些財務流動。

包括澳洲、捷克、台灣是最早對抗專制政權銳實力的國家;但民主國家必須共同採取行動,才能取得成功。而民主國家若要防止專制對手為專制體制創造更為暢行無阻的世界,那麼就必須同時解決自身的弱點,並以相輔相成的方式保護其機構免受外部威脅。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企圖主導全球區塊鏈版圖。德國「第二電視台」(ZDF)專題報導,統治經貿及好萊塢的中國,儼然是新世界霸權。愛沙尼亞《Postimees》報導,中國駐愛沙尼亞大使館祭出瘋狗外交,發電郵駁斥愛沙尼亞重要人士的反中聲明。

紐西蘭「斯達夫新聞網」(Stuff),刊登紐西蘭威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傑森楊(Jason Young)的專文,指出紐西蘭該如何面對美中戰略競爭。

專文直指,處理這個競爭的現狀,是紐西蘭未來數十年外交的最終考驗。美國陸續堆出抗中路線,中國所關注的「遏制」、「圍攻」、「冷戰思維」、「霸權」也圍繞著美國打轉。中國憑藉經濟、軍事力量,支持中國的霸道行為;但美國決心維持其亞洲安全提供者的主要地位,中國則決心將影響力提升到符合大國的程度。

競爭思維如今已形塑美國、中國互動的方式。傑森楊提醒,紐西蘭必須面對,要有作戰計畫才能熬過去。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因中國打壓而無法參與WHA 世界主流媒體重視

昨天(11)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確定收不到WHA邀請函後,世界主流媒體紛紛重視此一問題。而台灣疫情的升溫,也引發世界高度關切。

美國《華爾街日報》(WSJ)社論介紹台灣與世衛的關係。社論指出,重回川普退出的WHO,是拜登的要務之一。而今年WHA的焦點,就是台灣能否參與?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已於7日表明,沒持續將台灣排除於此論壇外的正當理由,G7亦在上週表態支持台灣與會。社論指出,到上週為止,台灣武漢肺炎僅12起致死病例,去年曾逾8個月沒有境內感染案例,都是全球稱羨的數字。社論提醒,中國或許有能力繼續阻撓台灣與會,但這會是全球衛生的損失,對拜登政府更是難堪。

英國《路透》(Reuters)也報導,中國宣稱關心台灣人健康,也安排台灣參與國際。遭外交部長吳釗燮反批,這種說法是「無恥的謊言」,正顯示中共「不能說實話」。

《路透》也報導,台灣友邦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Juan Orlando Hernandez),為了取得中國疫苗,不排除在中國設立商務辦事處;還要求台灣說服美國分享庫存的疫苗,並有意透過墨西哥、智利、阿根廷、薩爾瓦多獲得中國疫苗。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則刊登專文,建議英國應該邀請台灣參與G7及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刊登專文,呼籲在台灣與中國的衝突,荷蘭應幫助台灣這個民主、進步政體。澳洲「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也刊登專文,呼籲澳洲政府,應支持台灣加入CPTPP。

韓國 《文化日報》(Munhwa)刊登評論提醒,美國可以為了守護台灣而拋棄韓國。

在與中國的關係方面。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刊登日前訪台的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專文,辯護拜登的中國政策。史坦柏格引述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說法指出,美國的政策沒有改變,兩岸爭端必須和平解決,不支持任何一方透過武力改變現狀。如果要說誰「魯莽」,那不是美國或台灣,而是北京,它似乎意圖破壞一個中國政策背後的原則。

史坦柏格讚揚蔡英文總統不斷對中國拋出善意,卻遭北京回絕,甚至面臨更強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壓力;而台灣有效的防疫,卻持續被中國阻礙參與WHO與WHA。為了加強對中國的威懾,美國必須強調,在1979年通過「台灣關係法」時的態度。所以他才會與前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一起訪台。

史坦柏格強調,拜登政府在維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同時,也會因應現時,進行調整。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則刊登哈德遜研究中心研究員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的評論,強調美國應強化亞洲以弱化中國。文章砲轟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及國際關係教授葛拉瑟(Charles Glaser)的棄台論,包括「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也敦促華府正式承諾將捍衛台灣,布林肯還響應龐皮歐(Mike Pompeo)的說法,稱北京對新疆維吾爾人進行「種族滅絕」。

米德直指,今日美國對中政策辯論最大的問題,是討論過於簡化;渲染戰爭的危險、貶低華府和平實現目標的可能、誇大北京的軍事資產,把中國膨脹為難以戰勝;但美國的前景事實上是要光明許多。當今的中國,就像1930年代的日本,不過是試圖利用暫時開啟的機會之窗來改造該地區,確保其長期的主導地位。當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全面發展時,東京的優勢之窗將會關閉。

今天的北京就是進入偶然的時刻、而非時代;隨著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孟加拉、緬甸各自發揮潛能,美國的目標不該是摧毀中國,而是要促進亞洲崛起。中短期內,華府需要與盟國合作,防止北京利用其機會之窗。只要北京理解軍事途徑無益,和平就有可能維繫。除美國以外,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將中國的機會之窗牢牢關閉。長期來看,前景更是一片光明。隨著亞洲其他國家崛起,北京成為霸權的機會開始縮小,而華府在印太地區的盟友將能夠承擔更多維持和平的代價。

米德說,就算退縮和姑息也會有風險;只要中國發現自己的霸權之窗即將關閉,就可能採取當年日本的做法;美國及其盟友必須謹防此事。蓬勃發展的亞洲,能為美國的中國問題帶來解答,美國的任務就是協助亞洲的茁壯。

德國《世界報》(Die Welt)專文,批評梅克爾的中國幻覺。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歐盟正面迎擊中國、俄國在巴爾幹半島之投資。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分析,香港在北京的加緊控制下,吸引力漸失。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專文分析,拜登在對付中國與俄羅斯時,必須謹慎行事。

對於台灣的疫情,美國《彭博》報導,台灣、新加坡疫情正回升。《路透》報導,台灣在疫情升溫後,提升防疫等級。也報導,華航展開「清零2.0」,將衝擊一成貨運運能。《法新社》(AFP)報導,台灣在爆發小規模疫情後,禁辦大型活動。

而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關切,台積電在身陷全球晶片慌下,需要承受全球地緣政治的角力。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拜登對中政策 備受美媒檢視

昨天(3)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主要媒體出現多篇評論,檢討美國總統拜登的中國政策,是否對中國足夠強硬,或害美國被中國壓著打。

美國《國家評論雜誌》(National Review)刊出專文評論拜登對中政策的困境,指拜登政府強調與盟國合作,以增強華府回應中共惡行的能力;成功號召歐盟、英國、加拿大,共同就參與維吾爾族種族滅絕行動,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因此導致中國的報復。但拜登的親中,仍然令人憂慮。

《彭博》(Bloomberg)刊出專文指出,美中競爭必須在多邊框架下進行,美國必須努力更多邊化,才能聯合歐洲,贏得與北京的競爭;美國的挑戰是如何讓北京為其侵略舉措付出最大代價,這需要歐洲有全球化的防禦遠見,而非只專注於自家後院。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報導,中國的目的就是要迫使台灣投降,盡一步稱霸東亞;雖美國也祭出與同盟國軍事演習等行動,但想要成功嚇阻中國恐怕不容易。

《CNBC》報導,中國正不斷虛張聲勢,想測試拜登政府實際採取行動的意願,包括技術控制、人權等議題,但最重要的是關於台灣的問題。如果拜登只是嘴巴說說,那未來4年,中國會更跋扈。

加拿大《溫哥華太陽報》(The Vancouver Sun)評論,呼籲加拿大好應該對中國硬起來。韓國「韓聯社」關注,美國是否保持台海的戰略模糊政策。澳洲《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澳洲國防部將審查達爾文港的中國租約案。

關於台灣的經濟,也是各國矚目。美國《國家評論雜誌》(National Review)專文報導,台積電是當今全球最重要的公司。《彭博》報導,台灣首季GDP成長8.16%,創十年新高。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也關注台積電,身處地緣政治勢力的交界。

而各國疫情再起,以及世衛大會即將召開,也提高台灣能見度。《彭博》報導,美國政府呼籲讓台灣參與WHA。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物資援助印度。法國「法新社」(AFP)也報導,美國敦促WHA納入台灣。

西班牙《世界日報》(El Mundo)刊登駐西班牙代表劉德立投書,描述台灣的防疫成就。捷克《今日日報》(MF Dnes)報導捷克參議院籲請政府支持台灣參與WHO;「捷克通訊社」(CTK)則報導,中國大使館對於參議院決議的不滿。

貝里斯《貝里斯快報》(Breaking Belize News)報導台灣對當地的醫療援助,以及政府肯定台灣的幫忙,呼籲WHO各類活動納入台灣。

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Toronto Sun)刊登駐加拿大代表陳文儀與前加拿大聯邦衛生部長Tony Clement聯名投書,,描述台灣的防疫成就。阿根廷「美洲電視台」(America TV)肯定台灣在未實施強制隔離下成功防疫。

其他還包括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報導台灣的鳳梨外交。日本《產經新聞》報導駐日代表謝長廷受邀出席自民黨青年局研修會,就台灣海峽不安局勢發表演說。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關注台積電,身處地緣政治勢力的交界。報導指出,台積電掌握了84%的市場,提供全球最小、最有效率的晶片給蘋果、阿里巴巴等科技大廠。面對中美角力,台積電也展現出精明手腕;2020年台積電營收,有62%來自北美客戶、17%來自中國客戶。

台積電獲得蘋果信任後,成為iPhone 6的晶片製造商、大賣2.2億支的iPhone 6讓台積電聲勢大漲。後來甚至取代英特爾,競爭對手只剩韓國三星。

台積電的領先幅度持續擴大,也不斷挹注資金打造尖端晶圓廠;2021年資本支出,將由2020年的170億美元提高至250億到280億美元間。4月再加碼,拉高到300億美元;未來3年預估砸下1000億美元。

而台積電最大危機來自中美衝突。台積電97%根留台灣,9成員工在台灣工作。但為安撫美中,台積電在南京設立落後兩、三代的廠區;將於2024年開張的美國廠,雖比南京廠先進,但屆時台積電已經在台灣生產更高階晶圓。拜登政府就可能對台積電施壓,迫使台積電在美國建立最先進的廠房。

報導指出,如果台積電的重要程度繼續攀升,中美其中一方可能會認為該企業太過重要,無法置之不理。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