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3 月 21st, 2024

世界看台灣》美如何助台抵禦中國 日歐峰會就自由印太達共識 國際關注

《Fox》報導,美國會議員示警,台灣未具備足夠軍備以抵禦中國入侵。《NBC》報導,兵棋推演顯示,若中國侵台,美國須準備長期對戰。

昨天(16)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美國如何抵禦;中國文革式防疫引發種種問題;中國尋求在世界各地反制包圍,日歐峰會就自由印太達共識。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Fox》報導,美國會議員示警,台灣未具備足夠軍備以抵禦中國入侵。報導指出,聯邦眾議員麥考爾(Michael McCaul)在米爾肯研究院全球大會(Milken Institute Global Conference)示警,美國軍售台灣武器延宕,使台灣易遭中國入侵。想得到台灣的習近平,非常仔細關注在烏克蘭發生的事,以決定他應採取的下一步行動。

麥考爾說,他在兩到三年前已簽署向台灣交付武器系統的協議,但其尚未抵達台灣。這些對台灣防禦至關重要的武器已經陷入官僚的政府採購程序中。美國應該在秋天就運送武器給烏克蘭,而現在正在趕進度。所以也需要交付台灣武器,以對習構成威懾力。

麥考爾,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失敗,可能讓習近平考慮採取更像是欺瞞的路線,可能會推翻選舉,試圖找到在不進行軍事入侵的情況下在經濟上拿下台灣的方法。90%的先進半導體晶片是在台灣製造,從 iPhone到汽車再到我們最先進的武器系統,一切都會處於險境中。

美國《NBC》報導,兵棋推演顯示,若中國侵台,美國須準備長期對戰。報導指出,《NBC》與「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共同策劃兵推,花費5小時。北京軍事戰略策劃者說,不會讓台灣撐過首波軍事攻擊。甚至先發制人地攻擊美國在日本和關島的基地;美國以轟炸中國港口回應,澳洲則調動軍隊對抗北京。

「新美國安全中心」專家表示,北京和華府都不太可能在首週占上風,終將成為曠日持久的衝突。現在外界對俄羅斯軍隊實力的質疑,也會發生在中國。相較於烏克蘭,美國要捍衛及援助台灣難度更高。北約較美國在印太的同盟強大,烏克蘭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比台灣更易獲得協助。

這場兵棋推演的另個關鍵點,是美國應否考慮在台海發生戰爭前先行武裝台灣。結論還包括建議美國、澳洲、日本進一步強化自身能力,以快速因應中國犯台,同時建議美國加強其在該地區的基地,並採購更多遠程、精準導引武器、水下武器。

美國前國防部次長佛洛諾伊(Michele Flournoy)表示,這場兵推顯示美國與台灣現在就需要採取行動,例如應預先部署軍需品、協助台灣準備應戰、預先部署台灣武裝部隊等。否則勢會全程處於劣勢。

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中國「遼寧號」在台灣海峽進行艦載機起降演練逾100次。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澳洲《特別服務廣播網》(SBS)專訪外交部長吳釗燮,呼籲澳洲應更加關注中國在印太地區擴張的「威權主義」

在中國的防疫方面。美國《CNN》報導,中國緊縮「非必要」出境禁令。荷蘭《忠誠報》(Trouw)、緬甸《新光報》(Global New Light)均報導,世衛抨擊中國的清零戰略將無法持續。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刊登專文探討,中國如何對立陶宛進行經濟脅迫。《國際商業時報》(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刊登專文指出,譴責俄羅斯才符合中國利益。《CNBC》報導,前新加坡外交部常次考斯甘(Bilahari Kausikan)認為,中國應留意西方對俄羅斯的強硬制裁。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報導,拜登苦於其中國戰略。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刊登專文探討,笑臉外交不代表習近平有意解凍澳中僵局。紐西蘭《道明郵報》(The Dominion Post)報導,中國外交部長將訪問索羅門群島。

日本《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報導,日本與歐盟決議致力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報導指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2日與來訪的歐盟領袖達成共識,將共同合作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加強經濟和能源安全,同時採取強力措施阻止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在這個蓬勃發展的區域同時也是緊張情勢的舞台,歐盟27個會員國希望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表示,日本與歐盟有以民主和法治基本價值觀相結合的深刻而活躍的關係;俄國攻打烏克蘭的戰爭,顯示深化合作並非奢侈品,而是至關重要的必需品。

岸田文雄表示,俄羅斯國侵略烏克蘭,也撼動包括亞洲的國際秩序基礎,決不可容忍。

雙邊達成共識,將建立夥伴關係,致力於開發數位科技、使半導體等材料的供應鏈多樣化和強化、以及在基礎建設上共同合作。

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日歐達成協議,對俄強力制裁、合作支援烏克蘭、定期舉行領袖會議。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區域緊張升高之際,沖繩紀念回歸日本50週年。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