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 3 月 19th, 2024

世界看台灣》賴清德出訪會美副總統 歐盟就立淘宛申訴WTO 國際矚目

《法新社》報導,美台副總統在宏都拉斯總統就職典禮上簡短寒暄。《華盛頓郵報》社論指出,立陶宛與台協力抗中,歐美應支持立陶宛。

春節連假期間世界怎麼看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宏都拉斯,無論是鞏固兩國邦誼、會見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會見貝里斯總理、過境美國與重量級國會議員聯繫,均獲國際媒體高度重視;美國會跨黨派推動友台政策、歐盟就中國打壓立淘宛申訴WTO、中國對台武力威脅不斷攀升、俄中就打壓台灣站同陣線,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賴清德出訪,與賀錦麗會面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台副總統在宏都拉斯總統就職典禮上簡短寒暄。報導指出,在宏都拉斯總統卡蕬楚(Xiomara Castro)的就職典禮上,賴清德、賀錦麗簡單寒暄致意,並進行簡短交談,賴清德感謝美國堅若磐石的支持。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叫囂,台灣只是中國的一省,哪來的什麼副總統。台灣師範大學范世平表示,兩人的對話係華府自1979年改變外交承認以來,美台副總統之間首次的公開互動。

包括美國《彭博》(Bloomberg)、《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比利時《竅門周刊》(KNACK)、義大利《中國檔案》(China Files)、葡萄牙《1分鐘新聞》(Noticias ao Minuto)、宏都拉斯《新聞報》(La Prensa)、巴西《大礦州報》(Estado de Minas)、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日本《產經新聞》、《每日新聞》、《共同社》、韓國《京鄉新聞》、《文化日報》、菲律賓「Rappler.com」、《馬尼拉標準報》(Manila Standard)、越南《年輕人報》(Bao Tuoi tre)均報導,賴清德與賀錦麗在宏都拉斯簡短會面。

包括瑞士《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義大利《新星通訊社》(Agenzia Nova)、波蘭《TVN 24》、希臘《頭條報》(Proto Thema)、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宏都拉斯《過程網報》(Proceso Digital)、《新聞報》(La Prensa)、《論壇報》(La Tribuna)、《前鋒報》(El Heraldo)、《國家日報》(El Pais)、《HCH》、阿根廷《德蘭通訊社》(Telam)、《商業紀事報》(El Cronista)、《(Pagina 12》、智利《Tele13》、阿曼《阿曼國營觀察家日報》(Oman Daily Observer)、日本《NHK》、《讀賣新聞》、《每日新聞》、紐西蘭《紐西蘭廣播》(Radio New Zealand)、菲律賓《Rappler.com》、《自由商業報》(Malaya Business Insigh)、印尼《羅盤報》(Kompas)、印度《印度時報》(The Times of India)均報導,賴清德出訪,強力鞏固住台灣與宏都拉斯的邦誼。

貝里斯《貝里斯快報》(Breaking Belize News)、《Channel 7》均報導,賴清德與貝里斯總理布里仙紐(Johnny Briceño)會面,邀請其訪台。

在賴清德過境美國的互動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賴清德在結束出訪前會見美國眾議院議長。報導指出,賴清德在1月28日出訪回程過境透過視訊方式與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會談,實質上的台灣駐美國大使蕭美琴亦出席該會議。而在賴清德於洛杉磯轉機期間,也與十數位美國國會議員進行視訊會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繼續崩潰大罵,堅決反對美台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

日本《共同社》也報導,賴清德與多位美國議員會談。

在台美關係方面,《路透》報導,美參眾兩院推動台灣駐華府實質大使館更名。報導指出,美國參眾議院跨黨派議員3日推動內容相同的法案,要求政府就台灣駐華府實質大使館更名為「台灣代表處」展開交涉,這能為其他較小國家提供保護傘,使其得以採取類似舉措與台灣強化關係。

參院版法案由共和黨參議員魯比歐(Marco Rubio)、民主黨籍的參院外委會主席孟南德茲(Bob Menendez)共同提案,眾院版則由共和黨眾議員匡希恆(John Curtis)、民主黨眾議員巴帕斯(Chris Pappas)領銜提案。魯比歐表示,美國必須表明,即便中國共產黨無所不用其極地恫嚇及脅迫台灣,敵對強權無權對民主國家提出主權主張。孟南德茲表示,前述法案與定義美台非官方關係的「台灣關係法」一致,展現華府對台灣自行決定其未來的支持。

《共同社》則報導,中國駐美大使牽制台美關係,稱台灣若獨立可能發生軍事衝突。

在台灣與立陶宛的關係方面。美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社論指出,立陶宛與台協力抗中,歐美應支持立陶宛。社論指出,立陶宛是波羅的海小國,於1991年獲得獨立與政治自由,2021年11月18日同意台灣在其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設立代表處,且以台灣為名。立陶宛從台灣身上看到過去歷史中之自己,為民主奮鬥之小國,與覬覦其領土之共黨大國毗鄰。

北京勃然大怒並大肆報復維爾紐斯,對立陶宛施加實質上的經濟禁運。中國也召回駐立國大使,並迫使立國外交官員撤離北京,此與中國之前對付加拿大與澳洲之作法類似,由於立陶宛係歐盟成員國,中國霸凌立國對歐盟而言也是場考驗。歐盟到目前為止都力挺立陶宛,提醒中國歐盟為單一實體,對付27個歐盟成員國中的任何一國,即針對整個歐盟。歐盟已要求「世界貿易組織」(WTO)注意本案。

問題關鍵在於中國的立場和其霸凌兩個在實力和面積上都遠不如自身的國家之行徑。無論情勢如何演變,立陶宛切莫放棄對台開放政策,美國支持立國係正確決定。對立陶宛及其大西洋兩岸的盟國而言,堅持民主團結是更好的選項。

包括荷蘭《忠誠報》(Trouw)、德國《商業日報》(Handelsblatt)、法國《迴聲報》(Les Echos)、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印度《印度人報》(The Hindu)、日本《共同社》均報導,歐盟對於中國全面打壓立陶宛,向世貿申訴。

在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方面。美國《公共廣播網》(NPR)報導,台海兩岸緊張情勢達數十年來高峰。《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專文呼籲,美國必須防止中國武力犯台。德國《第二電視台》(ZDF)專訪外交部長吳釗燮,稱意外的戰爭是可能的。

而在中俄聯手恫嚇台灣方面。美國《彭博》報導,中俄就對抗西方、烏克蘭及台灣問題達成一致立場。《路透》、俄羅斯《伊塔塔斯社》(ITAR-TASS)均報導,台灣譴責普丁與習近平在冬奧開幕前有關「一個中國」原則的聯合聲明。

在烏克蘭情勢方面。包括美國《美國之音》、《外交家》、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保加利亞《Fakti》、加拿大《國家郵報》均報導,台灣國安高層會議對此高度警戒,成立專案小組監控烏克蘭局勢。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