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11 月 18th, 2023

世界看台灣》英澳國會議員訪台 台積電美國廠動工 國際關注

《每日鏡報》刊登評論指出,德國經濟部中國攻擊台灣的警告,是正確的訊息、錯誤的措辭。《路透》報導,英國國會下議院外委會主席訪台,討論防務合作。

昨天(5)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反彈英國下議院外委會、澳洲跨黨派國會議員相繼訪台;台積電亞歷桑那廠開工,未來會在美國生產更多晶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中;中國清零政策即將失守。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富比世》(Forbes)、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報導,台積電在美國的首家晶圓廠破土動工。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刊登評論指出,德國經濟部中國攻擊台灣的警告,是正確的訊息、錯誤的措辭。評論指出,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制定包括台灣警告在內的中國戰略,德國需要變得更加獨立於中國之外,但戰爭絕非不可避免,2027就是關鍵數字;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將是人道主義和全球經濟災難。

鑑於北京對鄰國的軍事行為,哈柏克的中國戰略是好的,也有道理。但把2027年攻打台灣視為不可避免的命運是致命的。因為世界政治沒有必然性,戰爭不是命運。任何散佈這種言論的人,包括民主台灣的字面上最後期限,都在考慮降低損害而非預防戰爭的發生

評論指出,中國境內的軍事、經濟、社會因素已經複雜化可能入侵台灣的行動,可藉由外部威懾予以阻止。美國發揮的作用最大,但德國作為世界第4大經濟體,也不該妄自菲薄。德國應該為入侵台灣做好準備,但不要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哈柏克推動這些步驟的事實值得歡迎,最近派經濟部次長布蘭特納(Franziska Brantner)前往台灣也是。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英國國會下議院外委會主席訪台,討論防務合作。報導指出,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柯恩詩(Alicia Kearns)率團訪台,,和台灣討論防務合作。她2日拜會蔡英文總統後表示,他們的會議聚焦於如何維護印太的和平穩定,以及英國如何以民主國家的身分對此做出貢獻;並談到雙方都各自面對來自不同敵人的網路威脅,討論不實訊息,也討論傳統軍事衝突。防務合作也是討論的內容,因為這本該是整個對話的一部份。

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11月28日表示,英中關係的「黃金時代」已經結束,並稱北京對英國利益和價值構成的體制性挑戰日益嚴峻。中國駐倫敦大使館1日譴責英國議員代表團訪台係干涉中國內政。

韓國《韓國日報》報導,中國指責英國議員訪問台灣是「粗暴干涉內政」。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澳洲國會代表團將訪問台灣。報導指出,澳洲國會代表團將於4日啟程前往台灣進行為期5天的訪問,這將是3年多來首次有跨黨派國會團訪問台灣,疫情擾亂了這段期間的航空旅遊。

代表團共6人,成員包括立場中間偏左的執政工黨國會議員,以及保守派的在野自由黨與其盟友國家黨。保守黨議員巴克霍茲(Scott Buchholz)發言人指出,前副總理、國家黨議員喬伊斯(Barnaby Joyce)也是訪團成員。

澳洲總理艾伯尼斯(Anthony Albanese)試圖淡化此行的重要性。他稱,長期以來都有後座議員訪問台灣,這次也是。

《路透》報導,澳洲總理表示,將不隨國會議員團訪台。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Fox News》報導,美國防部長奧斯汀稱美國「不會讓」中國重塑印太地區。美國《美聯社》(AP)、西班牙《ABC》均報導,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訪中,呼籲尊重人權。加拿大《CBC》報導,中國特使多次被傳喚去見部長以回應有關「警察局」之指控。

包括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ABC》均報導,中國因嚴格封控引發反彈,清零政策即將破功。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