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2 月 4th, 2024

世界看台灣》台灣出口有望23紅 中國持續深入南太 國際關注

日文版《Newsweek》刊登評論分析,美國是真心要防衛台灣嗎?《CNN》報導,為何人煙稀少的南太平洋成為美中較勁場。

昨天(7)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5月出口可能創連23月成長;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明確表態,持續引發國際探討,日本也因此加強防衛準備;中國持續伸入南太平洋,澳洲新任政府強調會持續推動核子動力潛艇案。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該社民調顯示,台灣5月出口可望連23月成長,但增速減緩。報導指出,《路透》對17位分析家做民調,5月出口估計較去年同期成長13%,漲幅低於4月的18.8%。可望達連23個月成長,但中國疫情封控及烏克蘭戰爭效應影響,增速放緩。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估計較去年同期成長3.3%,增幅略低於4月的3.38%。

《路透》另報導,越南因銀行安全漏洞問題逮捕台籍人士。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日本日文版《Newsweek》刊登評論分析,美國是真心要防衛台灣嗎?專文指出,美國總統拜登5月23日在東京的記者會上表明,若中國攻打台灣,美國願加以協防。這已非拜登首次這樣說;過去9個月中,拜登3度針對美國對台防衛義務發表與戰略模糊政策迥異的言論。為回應中國近年來強化軍力,美國保守派呼籲捨棄「戰略模糊」,明確承諾出現緊急事態時會防衛台灣。拜登在東京的發言,顯然從「戰略模糊」跨出一步。拜登每次類似發言後,美國政府當局便急著滅火。說明政策並未改變。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白蘭斯(Hal Brands)指出,1次或許是失言,3次就是政策。並認為這樣是正面的。

美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亞洲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認為,這會發出被誤認政策變更的信號,很危險;習近平會將此視為對中國核心利益之挑戰,或許會提早對台灣發動攻擊。她認為,美國從「模糊」階段性地移往「清晰」不是壞事,但拜登聽起來像是脫口而出。

美國或許應捨棄「戰略模糊」,更明確表達自身立場,至少應該要開始進行公開的討論,絕不能陷入自我矛盾。

《路透》報導,朱立倫訪美,極力撇清國民黨的親中標籤。捷克《今日日報》(MF Dnes)報導,台灣民眾表明不屬於中國,而是主權國家。保加利亞《Fakti》報導,到2027年,中國軍隊將有能力攻擊台灣和盟軍部隊;台灣將繼續為民主而戰,反對威權擴張。

美國《Fox》報導,日本增加國防預算在遏制中國上奏效。保加利亞《Fakti》報導,日本加強台日軍事關係。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CNN》報導,為何人煙稀少的南太平洋成為美中較勁場。報導指出,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完成為期10天的南太8國訪問,想推動全面區域安全及經濟倡議。引發澳洲、紐西蘭、美國爭先恐後地採取行動。中國的圖謀最終失敗。

美國在南太有軍事基地,並與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帛琉簽署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澳洲在該地區派駐海軍,長期與鄰近的島國政府保持著國防和安全關係,包括維和及軍事訓練。澳洲和紐西蘭都有參與太平洋地區和雙邊安全條約。

對於美國和澳洲來說,對地區現狀的威脅與二戰相似,當時這些島嶼被日本帝國用來威脅澳洲,然後成為美國「跳島」攻勢的部分。美國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資深研究員希斯(Timothy Heath)表示,這些島嶼橫跨美國和澳洲海軍艦艇和商船往來的重要通道。

中國2000年代初期開始走上成為太平洋島國經濟和外交夥伴的道路,尤其是在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2019年改而與中國建交後,14個南太國家,只有4個正式承認台灣。中國在部分太平洋島國支持的著名計畫包括,索羅門群島舉辦太平洋運動會的國家體育場、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速公路、斐濟的橋樑;中國也派高層官員到該地區,也成為太平洋島國經濟體的主要貿易夥伴。

在中國和索羅門群島4月簽署安全協議後,人們對北京可能在該地區有軍事野心的擔憂加劇。中國學者和戰略家經常討論,中國擔心被美國及其盟友包圍。中國試圖加強打破被視為包圍中國的「島鏈」概念。

中國日益擴大的影響力讓其他大國深感不安。2018年澳洲的「強化」(Step-up)政策、紐西蘭的「重設太平洋戰略」(Pacific reset),2019年後華府的「太平洋承諾」(Pacific Pledge)。

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太平洋島國研究副教授卡布陶拉卡(Tarcisius Kabutaulaka)表示,太平洋島民對全球地緣政治競爭並不陌生。1800年代,這些島嶼是殖民競爭的焦點,到冷戰時期,太平洋島國面臨迴避蘇聯進攻的壓力,這可能是為什麼北京構思的全面協議上週最終並未成真的因素;另個可能是該地區的「藍色太平洋」概念,它強調透過與所有成員協商來對地區進行集體決策。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太平洋地區國家敦促美國加強與該地區交往。另發表社論指出,中國測試澳洲新總理。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報導,王毅呼籲澳洲重啟關係。《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澳洲新任國防部長表明,會成功推動核子動力潛艇案。

加拿大《加拿大廣播》(CBC)報導,加拿大批抨中國戰機威嚇本國飛機後,北京反控加拿大進行挑釁行為。《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報導,烏克蘭戰爭持續百日後,立陶宛與加拿大外長面對有關中俄侵略性行徑的艱難問題。「國際治理創新中心」(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Innovation)發表專文提醒,如果俄羅斯是風暴,中國就是氣候。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