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11 月 26th, 2023

世界看台灣》台灣因中國打壓而無法參與WHA 世界主流媒體重視

美國《華爾街日報》(WSJ)社論提醒,中國或許有能力繼續阻撓台灣與會,但這會是全球衛生的損失,對拜登政府更是難堪。

昨天(11)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確定收不到WHA邀請函後,世界主流媒體紛紛重視此一問題。而台灣疫情的升溫,也引發世界高度關切。

美國《華爾街日報》(WSJ)社論介紹台灣與世衛的關係。社論指出,重回川普退出的WHO,是拜登的要務之一。而今年WHA的焦點,就是台灣能否參與?美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已於7日表明,沒持續將台灣排除於此論壇外的正當理由,G7亦在上週表態支持台灣與會。社論指出,到上週為止,台灣武漢肺炎僅12起致死病例,去年曾逾8個月沒有境內感染案例,都是全球稱羨的數字。社論提醒,中國或許有能力繼續阻撓台灣與會,但這會是全球衛生的損失,對拜登政府更是難堪。

英國《路透》(Reuters)也報導,中國宣稱關心台灣人健康,也安排台灣參與國際。遭外交部長吳釗燮反批,這種說法是「無恥的謊言」,正顯示中共「不能說實話」。

《路透》也報導,台灣友邦宏都拉斯總統葉南德茲(Juan Orlando Hernandez),為了取得中國疫苗,不排除在中國設立商務辦事處;還要求台灣說服美國分享庫存的疫苗,並有意透過墨西哥、智利、阿根廷、薩爾瓦多獲得中國疫苗。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則刊登專文,建議英國應該邀請台灣參與G7及COP26(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刊登專文,呼籲在台灣與中國的衝突,荷蘭應幫助台灣這個民主、進步政體。澳洲「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也刊登專文,呼籲澳洲政府,應支持台灣加入CPTPP。

韓國 《文化日報》(Munhwa)刊登評論提醒,美國可以為了守護台灣而拋棄韓國。

在與中國的關係方面。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刊登日前訪台的前副國務卿史坦柏格(James Steinberg)專文,辯護拜登的中國政策。史坦柏格引述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說法指出,美國的政策沒有改變,兩岸爭端必須和平解決,不支持任何一方透過武力改變現狀。如果要說誰「魯莽」,那不是美國或台灣,而是北京,它似乎意圖破壞一個中國政策背後的原則。

史坦柏格讚揚蔡英文總統不斷對中國拋出善意,卻遭北京回絕,甚至面臨更強大的軍事、政治、經濟壓力;而台灣有效的防疫,卻持續被中國阻礙參與WHO與WHA。為了加強對中國的威懾,美國必須強調,在1979年通過「台灣關係法」時的態度。所以他才會與前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一起訪台。

史坦柏格強調,拜登政府在維持「一個中國政策」的同時,也會因應現時,進行調整。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則刊登哈德遜研究中心研究員米德(Walter Russell Mead)的評論,強調美國應強化亞洲以弱化中國。文章砲轟喬治華盛頓大學政治學及國際關係教授葛拉瑟(Charles Glaser)的棄台論,包括「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也敦促華府正式承諾將捍衛台灣,布林肯還響應龐皮歐(Mike Pompeo)的說法,稱北京對新疆維吾爾人進行「種族滅絕」。

米德直指,今日美國對中政策辯論最大的問題,是討論過於簡化;渲染戰爭的危險、貶低華府和平實現目標的可能、誇大北京的軍事資產,把中國膨脹為難以戰勝;但美國的前景事實上是要光明許多。當今的中國,就像1930年代的日本,不過是試圖利用暫時開啟的機會之窗來改造該地區,確保其長期的主導地位。當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全面發展時,東京的優勢之窗將會關閉。

今天的北京就是進入偶然的時刻、而非時代;隨著印度、印尼、越南、菲律賓、泰國、孟加拉、緬甸各自發揮潛能,美國的目標不該是摧毀中國,而是要促進亞洲崛起。中短期內,華府需要與盟國合作,防止北京利用其機會之窗。只要北京理解軍事途徑無益,和平就有可能維繫。除美國以外,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扮演如此關鍵的角色,將中國的機會之窗牢牢關閉。長期來看,前景更是一片光明。隨著亞洲其他國家崛起,北京成為霸權的機會開始縮小,而華府在印太地區的盟友將能夠承擔更多維持和平的代價。

米德說,就算退縮和姑息也會有風險;只要中國發現自己的霸權之窗即將關閉,就可能採取當年日本的做法;美國及其盟友必須謹防此事。蓬勃發展的亞洲,能為美國的中國問題帶來解答,美國的任務就是協助亞洲的茁壯。

德國《世界報》(Die Welt)專文,批評梅克爾的中國幻覺。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歐盟正面迎擊中國、俄國在巴爾幹半島之投資。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分析,香港在北京的加緊控制下,吸引力漸失。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專文分析,拜登在對付中國與俄羅斯時,必須謹慎行事。

對於台灣的疫情,美國《彭博》報導,台灣、新加坡疫情正回升。《路透》報導,台灣在疫情升溫後,提升防疫等級。也報導,華航展開「清零2.0」,將衝擊一成貨運運能。《法新社》(AFP)報導,台灣在爆發小規模疫情後,禁辦大型活動。

而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關切,台積電在身陷全球晶片慌下,需要承受全球地緣政治的角力。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