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5 月 10th, 2024

馬紹爾群島

世界看台灣》中國亂嗆蕭美琴訪歐、布林肯讚許美菲防務關係的擴展 國際關注

昨天(20)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需要大型的武器或許多不對稱武器?蕭美琴訪問捷克、台灣獲邀出席民主峰會均惹中國不滿。布林肯讚許美菲防務關係的擴展。美國國會同意資助具戰略重要地位的太平洋3島國,華府官員高度肯定。香港通過「基本法23條」。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秘魯《一號報》(Uno)報導,台積電將在嘉義科學園區設立2座先進封裝廠,首座預計於5月動工、2028年量產。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積電研議在日本設置先進封裝廠。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探討,台灣面臨如何遏阻中國的艱難抉擇,更大型的武器或許多便宜武器。報導指出,美國官員十多年來均鼓勵台灣將資金投入相對便宜的小型武器,比如肩射式火箭筒、無人機、水雷等,目的是要透過數千次小規模打擊,近距離攔截中國兩棲部隊入侵。這種不對稱作戰是游擊隊及弱國面對強大對手時的首選戰術。烏克蘭在俄烏戰爭之初成功使用標槍(Javelin)飛彈等不對稱武器摧毀俄國坦克,切斷俄軍補給車隊,用實際行動展示此戰術。

然而烏克蘭開始熱切渴望美國最強大的重型武器,如F-16戰機、M1坦克等。烏克蘭去年在突破俄軍建立的防禦陣地時遭遇困難。如果中國在台灣周邊集結軍隊封鎖台灣島,或者中國軍隊在台灣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台灣恐將面臨與烏克蘭類似的困境。小型短程武器可能無法有效削弱敵人,台灣需要更大型的武器。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前執政黨外交官員賴怡忠表示,有些人主張的不對稱戰略會把整個台灣置於絞肉機中。美國官員及軍事學者長期認為,昂貴的重武器容易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進攻初期被摧毀。

賴怡忠表示,除非台灣擁有強大的海軍艦艇及最新型的戰機來突破封鎖,否則實際上就相當於把自己的水域讓給中國。刺針飛彈在突破中國集結於海岸的艦隊時並無太大用處。如果中國軍隊成功登陸台灣,屆時台灣所面臨的情形就會和烏克蘭差不多。

前美國空軍軍官、現台灣國立政治大學研究員的吉耐獅(Guermantes Lailari)表示,不對稱武器是必要的,但尚不足以應對台灣面臨的挑戰。

加拿大《加拿大北約協會》(The NATO Association Canada)探討,台灣如何在賴清德主政下維護台海和平。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中國海警罕見聯合解放軍進行海空演練。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蕭美琴訪問捷克引發中國不滿。報導指出,台灣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19日表示,候任副總統、前駐美大使蕭美琴在低調訪問華府後,接受捷克智庫「解析中國」(Sinopsis)邀請,前往捷克與該智庫進行交流,並在520就職前會晤該國其他「朋友」,交換意見。捷克參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也發布與蕭美琴會面暢談的照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表示,捷克政府應嚴格約束個別政客,並採取有效措施消除事件的負面影響。

台灣未與梵蒂岡外的任何歐洲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但中東歐國家近來熱衷表達對台支持,特別是在俄國侵烏之後,全然無視北京怒火,減輕台灣國際外交孤立。

韓國《NEWSPIM》報導,台灣數發部長唐鳳視訊參與韓國主辦的民主峰會。《YTN》報導,韓國回絕中國抗議台灣參與民主峰會,強調這不是針對特定國家。

《新聞週刊》報導,台灣回擊普廷在演說中支持台灣為中國領土之說。史瓦帝尼《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報導,史瓦帝尼總理戴羅素訪台。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布林肯讚許美菲防務關係的擴展。報導指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9日訪問菲律賓,肯定美菲近來強化防務關係實屬非凡,另提及中國在南海的行為觸發更廣泛的國際反應,美國密集透過外交手段重申國際法的重要性。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19日叫囂,美國無權介入中菲爭端,北京將採取必要行動捍衛其領土。

依據1951年簽署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任一方遭到攻擊,另一方都須助其防禦。菲國總統小馬可仕去年成功讓美國明確闡述該安全承諾的程度。布林肯強調該條約「如鐵般堅不可摧」,其啟動時機包括菲國軍隊、國有船舶及飛行器(包括菲國海巡隊)在南海任何一處受到武力攻擊的情況。他也稱美菲經濟關係將有所拓展,願透過支持菲國製造業,達成供應鏈多樣化的目標。

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國會同意資助具戰略重要地位的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帛琉,國務院肯定此彰顯美國對其承諾。法國《法新社》(AFP)報導,輝達不預期美中緊張會造成世界末日。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溫尼伯微生物實驗室」解僱的傳染病科學家現身中國。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香港通過「基本法23條」,向北京屈服。德國《世界報》(Die Welt)報導,普廷勝選將使中國得利。

記者鄭信貞

美台友好》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國會保證:密切合作太平洋3島國、助台固邦交

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14日在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美國在太平洋島嶼區域戰略」聽證會宣示,美國將與台灣在該地區的邦交國,吐瓦魯、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切合作,避免中國有機可乘,繼續打壓台灣的外交空間。

共和黨議員芮基茲(Pete Ricketts)關切國務院對台灣邦交狀況的掌握程度。康達在回應諾魯1月與我斷交、轉與中國建交時表示,中國以經濟手段利誘諾魯,並以曲解「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論述的方式加以拉攏,做法令人失望。美方雖事先掌握,並與合作夥伴努力因應,但諾魯還是決定「翻轉」。

康達表示,每個國家都有權做出自己的決定,但鑑於北京過往紀錄,美方已示警諾魯及台灣在南太平洋僅存的邦交國,包括吐瓦魯、帛琉、馬紹爾群島,北京經常做出承諾卻未兌現,與中國往來應睜大眼睛,包括警務合作協議。康達補充說,華盛頓正與前述3國非常仔細和密切地合作,以確保他們的需求得到滿足。

參院外委會共和黨籍副主席里契(Jim Risch)批評,華盛頓行動太官僚、太緩慢,無法讓美國外交官永久駐紮南太平洋國家,以抵制中國影響力。

康達回應,美國首要任務是在所有南太平洋國家積極行動,如今已在索羅門群島、東加開設大使館,萬那杜設館也已箭在弦上,目前還在努力取得地理位置相對靠近夏威夷的吉里巴斯國會同意設大使館。

美國防部印太事務助理部長瑞特納(Ely Ratner)、國際開發總署官員也列席作證,指控中國透過賄賂、對台灣邦交國經濟施壓等方式拓展影響力,美國將採取應對措施。瑞特納特別提到,美國將繼續與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加等國保持軍事關係,包括舉行聯合軍演。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在台灣周邊軍演常態化、太平洋島國強化與美國聯繫 國際關注

昨天(12)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稱中國企圖使其在台灣周遭的軍演「常態化」。太平洋島國領袖樂見與美國簽訂安全協定。美國參議員盼重新配置政府頻譜以強化5G網絡。中國、俄國、伊朗等流氓國家強化軍事合作。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國安高層稱中國企圖使其在台灣周遭的軍演「常態化」。報導指出,國安局長蔡明彥11日對立法院表示,中國平均每7到10天就派遣約10架軍機和3、4艘軍艦至台灣附近「聯合戰備警巡」,試圖將台灣周邊軍演「常態化」。加上經濟脅迫和假訊息操作,對台「多管齊下」施壓。

蔡明彥稱,對方有時在外國國會議員訪台等外交交流時進行巡航。台北與國際盟友「密切討論」中國入侵是否迫在眉睫,並稱台海緊張並未急劇升高。未發現台海將爆發戰爭的任何跡象。在新總統發表520就職演說前,北京可能會繼續對台採取軟硬兼施的兩面手法,例如在加強展現武力同時,與台灣友中人士強化關係。

希臘《EPTNews》報導,國安局長蔡明彥表示,中國正試圖使台灣附近的軍事演習「常態化」。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示警中國可能會加大對新政府施壓。阿根廷《布省資訊報》(infobae)報導,蔡明彥不認為兩岸有「迫在眉睫」的開戰危機。

韓國《韓國日報》、《中央日報》探討,如何避免「台灣災難」對韓國的衝擊。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國參議員盼重新配置政府頻譜以強化5G網絡。報導指出,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圖恩(John Thune)11日提出「頻譜管道法案」(Spectrum Pipeline Bill),提案要求將美國政府擁有的部分頻譜開放競標,以強化商用5G無線網絡。

2023年3月,有關國防部所使用的哪些頻譜可以重新利用或釋出的爭論沸沸揚揚,國會30年來首度廢止聯邦通訊委員會將頻譜開放競標的權力。而無人機、自駕車、登月任務、精準農業等領域的進展,急遽推動頻譜的需求。

法案要求商務部國家電信暨資訊管理局自聯邦政府的頻譜中至少選定2,500兆赫中頻頻譜,未來5年重新配置給非政府機構或共同使用。並要求聯邦通訊委員會6年內至少拍賣1,250兆赫頻譜、3年內至少拍賣600兆赫,以用於5G等滿功率商用無線網路服務。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太平洋島國領袖樂見與美國簽訂安全協定。太平洋島國領袖對與美國簽署新的經濟安全協定表達肯定。此協定簽署延宕5個月,美國總統拜登週末在華府簽署與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

國務卿布林肯表示,美國期待在未來20年與太平洋夥伴攜手合作,並稱該協定提供3個太平洋國家總計達71億美元資金。

馬紹爾群島總統海妮(Hilda Heine)認為達成協議,代表我們在加強和改進「自由聯合協定」而共同做出的持久努力上邁出一大步」。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西米納(Wesley Simina)稱此協定的簽署係開啟我們與美國持久夥伴關係新篇章的重要里程碑。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辦公室則稱此為很棒的消息。

《路透》報導,中國精心規劃的政治會議隱含控制的訊息。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探討,中國陷經濟困境,習近平恐遭非議。

《法新社》報導,中國、俄國及伊朗舉行聯合海軍演習。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探討,若中國與俄羅斯合流,將是美國霸權的重大威脅。日本《時事通信社》探討,中國重視海洋、太空及網路,運用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強化軍力。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美國會及時通過開支法案 太平洋3島國獲20年、71億美元援助

太平洋最親美的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帛琉等3國,原已與美國簽署為期20年的資助計畫,但因相關預算因美國國內的政黨之爭而延宕,讓中國有蠢動的機會。所幸,美國聯邦參議院8日及時通4675億美元的包裹開支法案,並夾帶給予「自由聯合條約」(COFA)的71億美元資金,使太平洋3國獲得對抗中國影響力所需的資金。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帛琉去年同意與美國續簽為期20年的資助計畫;華府將提供經濟援助,換取中國亦垂涎的太平洋戰略水域獨家軍事使用權。但國會多月來卻遲遲未加以批准。3國總統在2月6日聯名參院領袖,強調欲強化聯盟並確保聯盟關係永續,就必須批准法案。法案拖延的情況使國民惶惶不安,且讓太平洋地區蠢動的政治對手得以藉機從事經濟剝削,這是他們不樂見的情況。

總算,聯邦參議院趕在8日大限前以75票贊成、22票反對,通過開支包裹預算案,其中夾帶71億美元供3國未來20年之用。聯邦眾院已於6日通過法案,現將送交總統拜登簽署立法。

《金融時報》報導,共和黨參議員蘇利文(Dan Sullivan)強調,資助「自由聯合條約」很重要,這是美國相對於北京、莫斯科、德黑蘭獨裁政權的最大相對優勢之一,這項投資符合美國抵制中國共產黨激進地區計畫的共同利益。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將引進印度勞工 帛琉總統示警中國收買邦交 國際關注

昨天(17)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同意引進印度移工以緩解勞動力短缺。帛琉總統致函美參議員就中國收買邦交提出警告。美資深議員矢言支持太平洋島國援助預算。布林肯與王毅會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同意引進印度移工以緩解勞動力短缺。報導指出,勞力短缺的台灣,試圖在東南亞傳統勞力來源之外擴大引進外勞,16日與印度簽訂引進印度移工協議。

台灣社會老齡化,當地約70萬名移工大部分來自越南、印尼、菲律賓、泰國。勞動部表示,雙方在台北和新德里的實質大使館分別簽署瞭解備忘錄,但實施細節猶待進一步討論。

台灣製造業、建築業、農業等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持續擴大,但台灣自身無力填補勞力缺口,因此對移工的需求逐年增加。勞動部表示,印度勞工素質穩定、評價良好。將先啟動小規模試行方案,若進展順利將開放引進更多印勞。

印度與中國主張擁有主權的台灣並無正式關係,但雙方經貿關係密切,且印度期盼吸引更多台灣科技公司前往投資生產。印度也與中國關係緊張,尤其是在邊界爭端方面。

希臘《運輸資訊網》(naftemporiki.gr)報導,台積電市值相當於台灣GDP的90% ,是什麼推升了它的股價?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積電將在熊本興建第二廠房。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探討,如果中國奪取台灣,美國及全球將遭受何等損失。希臘《新聞讀報站》(newsbeast.gr)探討,中國計劃用商船隊秘密入侵台灣。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帛琉總統致函美參議員就中國收買邦交提出警告。報導指出,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 非常駐資深研究員帕斯卡爾(Cleo Paskal )發文揭露,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致函給不具名的美國參議員,稱中國試圖要帛琉放棄與台灣的邦交,轉而承認北京,並削減與美國的關係。

惠恕仁2月9日寄出的信件中指稱,中國已經提出要在帛琉以旅遊業為基礎的民間部門訂滿每個飯店房間,並提議每年以2000萬美元的價格,營運當地占地兩英畝的客服中心。

惠恕仁2月6日才聯名致函美國國會,敦促美國簽署懸而未決的「自由加盟協約」(Compacts of Free Association)。他們表示,延遲批准該協議已在其民間播下不確定性的種子,並面臨被競爭對手國經濟剝削的風險。讓部分親中帛琉人士得逞,接受中國看似有吸引力的經濟倡議,犧牲台灣,轉變聯盟陣營。

儘管美國兩黨就「自由加盟協約」的關鍵部分達成一致,但國會尚未批准該協議,因國會內部就如何撥款仍有爭議。

惠恕仁表示,帛琉能使美國能對夏威夷及亞洲之間的海域及空域進行戰略控制,其中包括中國覬覦的航道,可有效把美國基於軍事目標的邊界延伸至亞洲。

帕斯卡爾2月8日在《外交家雜誌》(The Diplomat)發表文章表示,這些協議對於建立美國與自由聯繫邦間的經濟與國防關係至關重要,為美國在太平洋的一條關鍵走廊提供重要的防禦及安全通道。

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帛琉總統揭露中國金錢外交。

美國《全美公共廣播網》(NPR)專訪駐美代表俞大㵢,討論兩岸關係。德國《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探討,兩岸緊張關係不可避免。

阿根廷《Canal 26》、《布省資訊報》(Infobae)、哥倫比亞《Minuto 30》報導,蔡英文總統喊話,持續尋求兩岸對話。

德國《明鏡週刊》(Spiegel Online)報導,台灣將更多高科技產品列入對俄羅斯及白俄羅斯的制裁清單中。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資深議員矢言支持太平洋島國援助預算。報導指出,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共和黨籍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16日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主辦的早餐會表示,支持援助太平洋島國盟邦的預算提案,以抗衡中國影響力,並將致力推動將該提案納入任何追加預算。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帛琉去年與美國達成了新的20年資助計畫。根據該計畫,美國將提供太平洋島國經濟援助,同時獲得中國覬覦已久該戰略地區的獨家軍事使用權。儘管兩黨皆支持「自由聯合協定」(COFA)的資助計畫,且23億美元的預算規模相對較小。國會尚未批准該筆資金的事實,讓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感到擔憂。

麥考爾表示,他支持總值9億美元的包裹預算案,但對其他金額也持開放立場。眾議院希望自行批准,不只是作為參議院追加預算的橡皮圖章。

日本《朝日新聞》報導,日外相上川陽子出訪太平洋島國,隨行記者見證無處不在的「中國援助」。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布林肯與王毅對談。美國《波士頓環球報》(Boston Globe)報導,訪問劍橋的美國議員示警,中國對美國生技業的威脅不斷升高。

加拿大《國會山莊時報》((Hill Times)、《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中國花錢收買國會議員旅行。

《路透》報導,美眾院可能3月中旬後才會表決援烏法案。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漁民因違法越界落海溺斃 太平洋島國盼美強化經營 國際關注

昨天(16)世界怎麼看台灣?兩位中國漁民因違法越界而落海溺斃,中國中央不敢大作文章。台灣大選前夕突遭遇大量網攻。帛琉稱對台關係不變,惟國務部長對美國經援延宕表達憂心。太平洋島國提醒美國勿拖延經援,而讓中國乘虛而入。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美國《時代雜誌》(Time)報導,為何中國未就漁民溺斃事件大作文章。報導指出,兩名中國漁民14日在金門海域遭台灣海巡隊追趕後溺斃,台灣海巡署表示,此為該署執法行動首次造成人員死亡。有些人認為這起事件恐加劇兩岸緊張局勢,但中國對這場悲劇的反應卻一反常態地克制。

中國對此不悅。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向台灣表達強烈譴責,怪罪台灣民進黨當局長期以來不當對待中國漁民,並強行危險地查扣中國漁船。

台灣海巡署表示本次涉案船舶係屬無船名、無船舶證書、無船籍港登記,為兩岸協同執法共同關注對象。陸委會15日表示,對於本次中籍船員拒絕配合執法,發生不幸事件,深表遺憾。

新加坡拉惹勒南國際研究學院(S. 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Singapore)中國計畫協調員何子恩(Benjamin Ho)表示,鑒於該事件涉及台灣,中國官方的反應相對「溫和」。他指出,不太可能讓此事升級。漁民傷亡並非中國最在意的優先事項,可能不像中國的飛機被擊落,甚至無人機被擊落那般受到重視。

《中國崛起的力量與克制》(Power and Restraint in China’s Rise)作者、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黃欽浩(Chin-Hao Huang)說,中國的反應較為克制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該漁船的非法行為獲得默許。有錯的一方是誰是很明確,中方也理解且承認他們無法就此案採取更進一步行動,因為他們欠缺法律依據來發表嚴厲聲明。

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法國《法新社》(AFP)、瑞士《20 Minuten》、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日本《時事通信社》、《日本經濟新聞》、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報導,兩位中國漁民因違法越界而落海溺斃。

希臘《軍事安全》(Militaire)、加拿大《雷琴納領導人郵報》(Regina Leader-Post)、智利《Infogate》、阿根廷《Canal 26》、秘魯《秘魯記者協會》(FPP)、《一號報》(Uno)、日本《朝日新聞》、《產經新聞》、韓國《文化日報》、泰國《熱門新聞》(TOP News Online)、印尼《群島潛能新聞網》(potensinusantara.co.id)報導,中國片面宣布啟用攻擊性航道,引發台灣憤怒,取消開放團客赴中。

美國《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報導,台灣大選前夕突遭遇中國大量網攻。希臘《飛航網》(flight)報導,台灣完成迄今最大規模F-16V戰機升級。比利時《公共廣播電視台》(VRT/RVI)、《晨報》(De Morgen)、秘魯《真理報》(La Razon)報導,台灣國防部稱中共8枚空飄氣球逾越台海中線。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帛琉稱對台關係不變,惟國務部長對美國經援延宕表達憂心。報導指出,帛琉國務部長艾古斯(Gustav N. Aitaro)12日在斐濟首都蘇瓦接受本刊專訪時談及友邦台灣,表示兩國關係不變。

艾古斯強調,與台灣在觀光、醫療及教育等領域的連結非常緊密,這對帛琉而言也是經濟生命線。中國未向帛琉提供經援。

帛琉與美國簽有「自由聯合協定」,由美國提供經援,換取帛琉的軍事合作。帛琉2023年甫與美國就更新2024年到期的經援一事達成共識,但美國共和黨對於經援態度謹慎,以致國會批准有所拖延。美國正在評估是否在帛琉部署防空飛彈。

艾古斯對美國遲遲未能批准援助資金表達憂慮,稱可能影響軍事合作。機場跑道不足導致能接納的觀光客有限,現正委託美日台評估跑道擴建,展現對合作的期待。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國會議員團21日訪台,將與候任總統賴清德會談。美國《富比世》(Forbes)報導,美國參議員貝拉及巴拉特呼籲兩黨支持台灣。

日本《NHK》、《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時事通信社》、《朝日新聞》、《產經新聞》報導,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訪台會晤蔡總統及下任總統賴清德。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台積電將在熊本建設第二廠。《產經新聞》探討,中國對台軟硬兼施。

《時代雜誌》探討,為何菲律賓日益密切關注台灣。

阿根廷《國家日報》(La Nacion)、《布省資訊報》(Infobae)、日本《時事通信社》報導,瓜地馬拉外交部研議與中國建立貿易關係,並重申持續與台灣維持邦交。

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烏克蘭《國家通訊社》(Ukrinform)報導,台灣工具機流入俄羅斯,台灣嚴格禁止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出口約80種高科技機器。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憂心經援拖延,太平洋島國提醒美國勿讓中國乘虛而入。報導指出,與美國戰略結盟的太平洋島國領袖日益憂心美國國會預算卡關拖延對其至關重要的新援助計畫,並就中國正積極拉攏各國轉換陣營提出警示。

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帛琉去年同意與美國續簽為期20年的資助計畫;華府將提供經濟援助,換取中國亦垂涎的太平洋戰略水域獨家軍事使用權。但國會多月來卻遲遲未加以批准,即便目前所需的新增預算相對較少,僅23億美元。

參院外委會共和黨資深議員里契(James Risch)領導由24名參議員組成的跨黨小組,準備提出修訂案,將「自由聯合協定」資金納入備受爭議的補充預算;不過,該筆資金未寫入參院批准後送往眾院表決的預算案。

共和黨議員堅持任何軍事和人道方面的國際援助,都須與美墨邊境安全措施綑綁,因此未放行補充預算案。

三國總統在2月6日致參院領袖的聯名信中指出,欲強化聯盟並確保聯盟關係永續,就必須批准法案。法案拖延的情況使國民惶惶不安,且讓太平洋地區蠢蠢欲動的政治對手得以藉機從事經濟剝削,這是他們不樂見的情況。

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在日期標示為2月9日的信函警告,法案拖延正中中國及帛琉政壇部份人士下懷,這些政壇人士有意接受北京經濟利誘,將對台外交承認轉向北京。

馬紹爾群島總統海妮(Hilda Heine)在日期標示為2月12及13日的信件中,也提出類似警告。中國軟硬兼施,希望他們轉換陣營,包括從此不再支持台灣。預算案繼續延宕,恐怕會損及對華府的信心,促使部分人士接受北京利誘。

拜登政府頻頻敦促國會批准「自由聯合協定」預算,並強調中國正伺機而動。白宮東亞事務資深主任芮普胡伯(Mira Rapp-Hooper)15日對「美國和平研究所」(U.S. Institute of Peace)表示,通過「自由聯合協定」預算確實是今年必須完成的首要戰略工作。

美國《彭博》(Bloomberg)、《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哥倫比亞《Minuto 30》報導,菲律賓陸軍將在台灣附近關鍵島嶼增兵。

記者鄭信貞

馬紹爾新任總統堅挺對台邦誼 吐瓦魯斷交風聲竟是來自諾魯的假訊息

馬紹爾群島共和國新任總統海妮(Hilda Heine)22日就職,並向以總統特使身分到場祝賀的外交部次長田中光強調,將堅定支持兩國邦誼。至於吐瓦魯駐台大使潘恩鈕(Bikenibeu Paeniu)接受澳洲媒體專訪時聲稱,吐瓦魯26日大選後,恐與台灣斷交。外交部昨(23)表示,這只是潘恩鈕個人言論;涉外人士更透露,潘恩鈕的消息是從諾魯來的,可能是中國刻意的假訊息操作。

外交部指出,馬紹爾新任總統就職儀式中逐一宣讀各國元首賀詞,台灣排上第一順位,次為帛琉、密克羅尼西亞、日本、美國;田中光於典禮後晉見海妮遞交特使國書,並轉致蔡英文總統親簽賀函。

海妮則強調,兩國建交26年,雙邊關係歷久彌新;感謝台灣一路相挺,協助馬國推動農業、醫衛、基礎建設、婦女賦權等各項有利民生福祉的合作計畫,並特別感謝台灣在疫情期間與馬國並肩防疫,充分彰顯Taiwan can help的良善精神。

海妮強調,將持續堅定支持兩國邦誼。並對台灣再次成功舉辦民主選舉表達祝賀,祝賀正副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蕭美琴。

潘恩鈕在接受《週末澳洲人報》(Weekend Australian)專訪時,稱吐瓦魯26日大選後,恐與台灣斷交。不過台灣駐吐瓦魯大使館隨即向吐瓦魯高層查證,吐瓦魯政府馬上澄清,這是潘恩鈕的個人評論,並非政府的立場。

外交部亞東太平洋司副司長陳俊吉表示,吐瓦魯政府也重申,將堅定與台灣的邦誼。

涉外人士指出,外交部查證對象都非常高層,包括總督、總理、外交部長、國會議長,並沒潘恩鈕所說的邦交危機。甚至潘恩鈕的消息是剛與台灣斷交的諾魯所釋出,可能是中國的外宣操作。

涉外人士指出,吐瓦魯16位議員中,至少10位以上支持台灣;但有兩位態度較搖擺,我方很早就有所掌握。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國會議員將陸續訪台 太平洋友邦表態挺台 國際關注

昨天(19)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挖角台灣邦交國諾魯,其他太平洋友邦表態挺台。美國除白宮代表團訪台,國會議員將陸續組團訪台。韓國、菲律賓、芬蘭等國關切未來與台灣的關係。中國衰退可能對世界的影響。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瑞典《尼瑞克日報》(Nerikes Allehanda)、《北博滕信使報》(Norrbottens-Kuriren)、加拿大《加拿大亞太基金會亞洲觀察日訊》(APF Canada Asia Watch)、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澳洲廣播公司》(ABC)、《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日本《產經新聞》、泰國《泰民報》(Prachathai)均關注台灣的大選結果。面向包括台灣拒絕中國、國際事務可能的走向、中國怒斥世界對台灣的恭賀、賴清德宣示維持蔡英文路線、台灣守護住自由民主、民進黨喪失國會優勢。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韓國《韓國日報》探討,倘中國入侵台灣,韓國是全球受害最嚴重的國家。專文指出,台灣問題走向國際化有兩個原因,包括台灣壓倒性的尖端半導體製造能力,以及中國對台政策基調的轉變。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台灣問題可能是國內問題,但兩岸關係不穩定可能會對周邊國家產生軍事和經濟影響。中國以擴散台灣不能單獨抵抗中國之認知、增加緊急狀況發生時美、日等國不會援助台灣的不安、加深與中國統一將給台灣和平與經濟繁榮的期待感,正提高軍事威脅、心理戰及資訊戰、經濟強壓的使用頻率。

然而台灣半導體對中國出口占67%,中國若想對台灣經濟造成最大打擊,必須停止台灣半導體的進口,但此將對中國本身造成更嚴重打擊。如果中國草率採取軍事措施等高壓應對措施,也必須擔心國際聲譽惡化。在全球供應鏈脫離中國的趨勢下,導致其經濟惡化。

如果兩岸發生全面戰爭,全球GDP將損失10%。據分析,台灣經濟受到衝擊程度為40%,中國為16.7%,日本為13.5%,美國為6.7%,韓國則高達23.3%,韓國將成為全球受害最嚴重的國家。韓國必須更加關注台灣議題,並思考為地區局勢的穩定能做出何種的努力。

比利時《晚訊報》(Le Soir)報導,賴清德當選總統後,中國大秀武力。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國會議員將於未來幾週陸續訪台。報導引述《金融時報》指出,未來幾週若干美國國會議員將陸續訪問台灣,以對新當選總統的賴清德表達支持。美眾院外委會印太小組民主黨首席貝拉(Ami Bera)、共和黨的巴爾(Andy Barr)、迪馬里(Mario Diaz-Balart)將於下週訪台。眾院中國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料在首批代表團訪台後,接著赴台訪問。

美國《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哥倫比亞《節拍電子報》(Revista Metronómo)、日本《東京新聞》報導,美國高階代表團訪台,支持賴清德。日本《共同通信社》報導,美國駐日大使樂見台灣總統選舉結果。

《路透》報導,太平洋友邦力挺台灣。報導指出,在諾魯15日與台灣斷交後,其他太平洋友邦已表態力挺台灣。台灣如今在太平洋地區剩3個邦交國。其中馬紹爾群島、帛琉長期與美國簽署防務及資金協約,吐瓦魯則於去年11月與澳洲簽署安全及移民協定。

馬紹爾群島18日透過聲明表示,與台邦誼「堅若磐石」,且符合該區域最佳利益。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重視與台灣的穩固關係,將其視為促進民主原則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台灣外交部17日表示,政務次長田中光將以蔡英文總統特使身分前往馬紹爾群島,出席新任總統海妮(Hilda Heine)的就職典禮。

台灣也透露,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致函台灣駐富那富提大使館,再度確認兩國關係。吐瓦魯政府已於臉書祝賀賴清德當選。吐國將於1月26日舉行全國選舉,目前正處於看守政府時期。

帛琉在臉書上寫道,該國與台灣這個好友站在一起。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辦公室表示,惠恕仁致函賴清德,稱該國盼強化我們本已堅若磐石的盟友關係。

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New Zealand)報導,台灣太平洋邦交國承諾支持。希臘《希臘經濟電子報》(economico.gr)探討,諾魯的舉動如何使台灣在總統大選後更加孤立。

芬蘭《民主雜誌》(Demokraatii)探討,須把目光投向台灣,也就是太平洋的芬蘭。印度《興都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探討台印中關係。日本《Newsweek》探討,民進黨與安倍派的影響力式微,是否會讓台日蜜月關係籠罩陰霾。韓國《亞細亞經濟報》探討,韓國與台灣的可能擴大合作方案。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國眾議院委員會對海軍在印太的後勤提出質疑。《路透》另報導,美國副貿易代表畢昂奇將去職。

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菲同意降低南海緊張。《新聞週刊》(Newsweek)、立陶宛《立陶宛新聞網》(DELFI)報導,中國因為菲律賓總統祝賀台灣選舉結果而辱罵,兩國交惡。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紐西蘭《郵報》(The Post)報導,中國迫在眉睫的衰退可能對世界構成威脅。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誇稱具攻台能力 中國南海滋擾菲律賓 國際關注

昨天(7)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推出電視紀錄片,展現解放軍具備犯台能力。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訪台。菲律賓指控中國海警隊朝其船隻發射水砲;美國參議員支持與太平洋島國加強協調以對抗中國。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台積電同意亞利桑那州以更高標準監督工廠施工。《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台積電仍會扎根台灣的原因。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聯社》報導,中國推出電視紀錄片,展現解放軍具備犯台能力。報導指出,中國官媒《央視》在解放軍建軍屆滿96週年之際推出全長8集的紀錄片「逐夢」,片中著重軍事演習和數十位官兵的愛國言論,其中幾人稱若中國對台灣發動攻擊,不惜犧牲性命。

中國官媒及解放軍經常釋出宣傳素材,宣揚共軍現代化成果,還有經過精美剪輯的軍演影片。旨在煽動中國升高的民族主義,並展現共軍在軍事上對於戰勝台灣及對抗台美關係的信心。

「逐夢」出現解放軍「聯合利劍」軍演畫面。台灣總統蔡英文訪美後,中國4月在台灣周遭舉行該軍演,期間模擬對台精準打擊。紀錄片出現許多富有戲劇張力的橋段,包括解放軍各單位官兵稱願在中國對台發動攻擊時犧牲性命。該片也出現中國3艘航艦之一「山東號」與其他戰艦編隊航行的畫面。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秘魯《一號報》(Uno)報導,政委鄧振中與美副貿易代表開會,可能決定「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下階段啟動時間。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訪台。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菲律賓指控中國海警隊朝其船隻發射水砲。報導指出,菲律賓6日譴責中國海警隊在爭議南海朝其船隻發射水砲,稱此舉非法且危險。菲國海巡隊5日正護航載運糧水、燃料等補給品的船隻,以運補物資予駐紮南沙群島仁愛暗沙(Second Thomas Shoal)的軍事人員。這是2021年11月以來,中國海警隊首次向前往仁愛暗沙進行補給任務的菲國船隻發射水砲。

美國國務院發布聲明譴責中國的行為,稱中國海警隊和「海上民兵」的舉動直接威脅區域和平穩定。

菲律賓海巡隊發布聲明指出,強烈譴責中國海警隊向我國海巡船非法發射水砲的危險舉動。並稱中國海警及海軍船艦時常封鎖或尾隨在該爭議海域巡航的菲國船隻。此類行動不僅無視菲國海巡隊與補給船的安全,亦違反國際法。

菲律賓軍方發言人艾吉拉(Medel Aguilar)透過聲明指出,中國海警隊攔截其中一艘菲國特許補給船並對其「發射水砲」,使另艘補給船無法卸下物資給輪值部隊及進行補給任務。呼籲中國海警隊和中央軍委會謹慎負責行事,以防誤判及意外危及民眾性命。

菲國6月進行例行補給任務時,也遭遇類似事件。當時奉命伴航的兩艘菲國海巡船在航近仁愛暗沙時,兩艘中國海警船向其駛來。另起事件發生在4月,當時載送記者的菲國巡邏艦「馬拉帕茲瓜號」(BRP Malapascua)在仁愛暗沙附近遭中國海警船攔截,《法新社》記者目擊幾乎相撞的過程。該艦指揮官耶南德茲(Rodel Hernandez)表示,中國海警船距離該艦45公尺,所幸他迅速採取行動,使兩艘鋼殼船免於相撞。

《路透》報導,美國參議員支持與太平洋島國加強協調以對抗中國。報導指出,美參院跨黨派議員提案支持在太平洋島國成立國安會。相關條款被列入包羅廣泛的「國防授權法案」(NDAA)。讓美國安全機構與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強化聯繫。

3國依所謂「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s of Free Association)與美國維持關係。華府有責任提供防衛與經濟援助,同時獲取該戰略海域的專屬使用管道。美國日前同意更新與密克羅尼西亞和帛琉的協議,與馬紹爾群島的協議則在協商中。

共和黨參議員恩斯特(Joni Ernst)談及北京與索羅門群島強化關係和中國船隻入侵帛琉水域,強調中國構成的挑戰。為反制中國惡意影響力操作、阻止中國購買島上美國設施周邊土地,或防範中國滲透及監視美國活動,美國須與「自由聯合協定」國家相互協調,但目前協調有限。

NDAA條款由民主黨參議員廣野慶子(Mazie Hirono)、凱恩(Tim Kaine)、范霍倫(Chris Van Hollen)共同提出。帛琉已成立國安會,另兩國也積極考慮跟進。美國在這些島上有重要的軍事設施,包括帛琉的高功率雷達、馬紹爾群島的遠程飛彈試射場。國安會成員將納入3國人士,並使用五角大廈核准的通訊設備,以防中國間諜行為且利於情報分享。

《紐約時報》報導,中國的全球宣傳網絡指向一位美國科技大亨。《路透》美國、蒙古商議以具創意方式出口蒙古稀土。加拿大《北國真相新聞社》(True North Wire)報導,加拿大安全情報局文件揭露中國控制加國華文媒體。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拒中滲透、脅迫 參院跨黨派挺美攜手太平洋島國

中國不斷在太平洋島國擴張版圖,美國則積極與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更新「自由聯合協定」。美跨黨派聯邦參議員提案,支持與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太平洋島國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機制。

《路透》報導,參議員提案,凡是有設立關鍵美軍設施或有遭中國滲透、脅迫威脅的太平洋島國,美國應與之建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機制,包括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等,擴大彼此的安全合作。

美國於1980年代與帛琉、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簽署「自由聯合協定」,由美國承擔3國的防衛責任,並提供經濟上的支援。目前美國已與密克羅尼西亞、帛琉達成協定更新共識,另與馬紹爾群島協商中。

共和黨參議員恩斯特(Joni Ernst)強調中國所造成的挑戰,包括與索羅門群島建立關係,並以船艦侵犯帛琉水域等;在應對中國的有害影響,限制中國收買美國設施周邊的土地,或是避免中國監控、滲透美國在這些島國的活動方面,目前美國與「自由聯合協定」國家的合作是有其限制的。這些島嶼的戰略地點與美國國家安全是一體的,缺乏直接的安全溝通管道將產生風險。

記者鄭信貞

善盡世界責任!台灣與太平洋友邦簽署聯合聲明 共抗氣候變遷

外交部昨(19)舉辦「2023太平洋氣候變遷論壇」,與吐瓦魯、帛琉、馬紹爾群島、諾魯等太平洋友邦簽署「對抗氣候變遷聯合聲明」。此次論壇也邀美、日、法、歐相關單位出席,展現台灣作為太平洋區域國家一員,與盟友和國際夥伴團結合作應對氣候變遷的決心。

外交部長吳釗燮與吐瓦魯總督Tofiga Falani、帛琉國務部長Gustav N. Aitaro、馬紹爾群島天然資源暨商務部長John Silk、諾魯氣候變遷部長Rennier Gadabu,共同簽署「聯合聲明」。

吳釗燮指出,氣候變遷是當今時代最大的挑戰之一,太平洋區域國家擁有充滿活力的文化、多樣化的生態和具韌性的社群,但太平洋國家也是最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的群體,我們的生存正受到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和海洋酸化的威脅。

吳釗燮提到,蔡英文總統於2021年宣布「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台灣也於今年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是全球第18個將這此目標寫入法律的國家。為實現這目標,台灣必須與盟友和國際夥伴站在一起,以團結、公平和包容的做法,透過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遷,共同邁向永續未來。

環保署長張子敬說明,「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法」修改為「氣候變遷因應法」,主要部份就是納入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調適措施部分,台灣預計明年下半年開徵碳費,也會推動碳權交易,碳權交易所8月7日將於高雄成立,積極推動減碳措施。環保署也將改制環境部,並特別成立氣候變遷署和資源循環署這兩個專責單位,都是希望更有效達到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無任所大使簡又新強調,國際倡議能提高人們對氣候危機的認識,國際合作能更有效推動因應氣候變遷的措施。支持友邦面對相關挑戰至關重要,也因此透過聯合聲明,進一步強化台灣應對全球氣候危機的承諾。

記者鄭信貞

真心好朋友!馬紹爾總統接見蔡英文特使 強調要當台灣最堅實盟友

蔡英文總統指派外交部政務次長田中光率團訪問馬紹爾群島,慶賀馬紹爾44週年國慶。田中光昨(30)向馬紹爾總統柯布亞(David Kabua)呈遞特使國書;柯布亞重申兩國邦誼穩固,馬紹爾做為台灣最堅實的盟友,將持續與台灣共為印太區域和平、穩定及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田中光抵達後先拜會外貿部長柯布雅(Kitalang Kabua),就兩國各項合作及共同關切議題廣泛交換意見。田中光指出,兩國是「兄弟之邦」,兩國邦誼是雙向且互利互惠的合作夥伴關係;感謝馬紹爾歷來堅定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台灣將持續與馬紹爾攜手合作,在各領域深化雙邊合作關係,協助馬紹爾國家發展。

柯布雅強調,台、馬關係是建立在自由、民主及尊重人權等共享價值之上,感謝台灣歷年來對馬紹爾的各項援助,包括氣候變遷、潔淨能源及人力建構等計畫。馬紹爾將持續堅定在國際場域為我國發聲,支持台灣參與聯合國(UN)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等國際組織。

田中光在柯布雅、前馬紹爾總統暨現任總統助理部長羅亞克(Christopher J. Loeak)見證下,向柯布亞呈遞國書,轉達我國政府及人民祝賀馬紹爾第44週年國慶及台馬建交25週年紀念。

柯布亞代表馬紹爾誠摯歡迎特使團到訪,並重申兩國邦誼穩固。馬紹爾作為台灣最堅實的盟友,將持續與台灣共為印太區域和平、穩定及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田中光另代表蔡英文款宴及慰問我國駐馬國大使館、技術團、台灣衛生中心同仁及旅居馬國的各界僑胞,感謝他們多年來對台馬邦誼及當地民生社會的貢獻。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證實蔡英文將出訪 美投入太平洋圍堵中國 國際關注

昨天(10)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證實蔡英文總統將出訪,並過境美國;台灣宣布開放更多中國航點。荷蘭擴大對中出口禁令;美國擴大支援太平洋島國,圍堵中國。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美國情報機構報告指出,解放軍有意嚇阻美國,不讓其介入台海。北大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嗆聲,武力犯台「無時間表」。韓國《國民日報》報導,美國情報機構報告指出,若中國獲台灣控制權,將威脅半導體晶片之全球供應鏈。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台灣證實蔡總統將過境美國。報導指出,台灣僑委會8日向立法院表示,蔡英文計劃在前往中美洲的途中過境紐約、加州,他們將會舉辦僑宴。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8日表示,蔡英文此行過境美國與之前台灣領導人過境沒有不同,也不代表美國對中國或台灣的政策出現變化。這不是什麼突破。

英國《路透》(Reuters)、瑞士《觀點報》(Blick)、比利時《布魯塞爾時報》(The Brussels Times)、《最新消息報》(Het Laatste Nieuws)、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均報導,蔡英文即將出訪,並過境美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刊登專文探討,中國將如何回應蔡英文訪美。

《路透》報導,台灣開放更多兩岸航點,對中國釋出善意。報導指出,台灣陸委會9日表示,將開放中國10個定期航班航點,包括深圳、廣州、南京;另有13個航點得申請包機。陸委會說明,以台商密集地區優先為原則,選出10個城市。這是台灣在軍事緊張升溫之際,對北京釋出善意。

《朝日新聞》報導,中國意圖以懷柔政策攏絡台灣,習政府智囊任統戰工作要職。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中關係重回顛簸道路。

美國《美聯社》(AP)報導,拜登提撥聯邦預算援助太平洋島國以抗衡中國。報導指出,拜登政府警覺到中國順利拉攏太平洋島國,提議投入71億美元讓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留在美國陣營。

拜登提出的聯邦預算案9日發布,列在國務院和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USAID)編列的631億美元預算中。該筆資金將在20年內分批撥付,且延長美國與3國的協議。美國提供3國必要的服務與經濟支持,以換取駐軍權和其他優惠待遇。

1960年代簽署的「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s of Free Association)將於今年底至明年間失效,美國提供3國郵政、氣象預報、航空管制及緊急管理等服務,以換取在當地設置軍事、情報、電信及太空探索設備之權利。美國與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的協議將於今年失效,與帛琉的協議則是明年失效。拜登政府1月與馬紹爾群島、帛琉就更新協議簽署瞭解備忘錄,4月將與密克羅尼西亞洽簽。

白宮指出,中國是美國唯一的競爭者,同時具備重塑國際秩序的企圖,及日益強大的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力量來實現其意圖。該筆預算需自主與強制提供的資源,以在美中競爭中勝出,並在全球推進美式繁榮。

若國會通過預算,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帛琉將在2024至2044年間分別獲得33億、23億、8.9億美元。有6.34億美元撥給美國郵政管理局,以持續為3國提供郵政服務。

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電訊報》(De Telegraaf)報導,荷蘭擴大中國的出口禁令。德國《每日日報》(taz)報導,中國抨擊德國可能對華為實施之禁令。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中國干預加拿大選舉風暴,政府的調查不受信任。《環球新聞網》(Global News)報導,加拿大皇家騎警要調查魁北克的中國秘密警察局。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中國提烏戰仲裁隱含自身盤算。《美聯社》報導,習近平窮兵黷武,建立絕對忠誠的統治系統。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將協助烏克蘭數位重建 美日強化軍事同盟 國際關注

昨天(16)世界怎麼看台灣?美華府智庫CSIS進行24次兵推,中國無法攻佔台灣,且損失慘重,國際持續關注台灣的防守優勢;台灣表態將協助烏克蘭數位重建;台美貿易談判進入第2輪。美國和日本強化軍事同盟,印太國家加強對抗中國。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副總統賴清德當選執政黨主席,為總統選戰奠定基礎。韓國《韓國經濟新聞》報導,台積電2022年第4季淨利潤超乎預期,成長78%。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比利時《商業時刻》(Business AM)報導,為何中國入侵台灣的可能性不大,即使美國不介入,台灣也能撐1至3個月。報導指出,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兵推顯示,中國軍隊將無法迫使台灣屈服。

根特大學中國文化教授Jasper Roctus向Business AM Radio說明,侵犯台灣的代價將非常高,短期內不必擔心這樣的事;中國目前透過軍事演習對台灣和西方施加壓力,主要為回應各種不滿。他認為美國應該進行干預,如果美國不介入,這將意謂著美國作為單極世界大國之終結,損害該形象。

韓國《NEWSPIM》報導,台灣首度證實,正與北約進行軍事訓練交流。加拿大《溫哥華星報》(The Star Vancouver)報導,風電如何將台灣能源短缺轉變為對抗中國的防禦優勢。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台灣準備好協助烏克蘭進行數位重建。報導指出,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於訪問立陶宛維爾紐斯期間表示,台灣準備好協助烏克蘭在遠距學習等領域升級數位基礎設施,此係戰後重建工作一環;台灣教育系統數位化是該島可以提供協助的地方。

唐鳳表示,台灣已在發電機和設備等方面提供人道救援,現也在考慮數位層面;想要提供促使形形色色的台灣人民得以超越不同背景,成為跨文化學習社群的東西。但未與烏克蘭政府就數位合作展開官方對話,正透過私人關係進行聯繫。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台美表示盼望達成貿易協議。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日相告訴拜登,因應新時代需壯大軍力。報導指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3日在美國總統拜登身旁矢言日本將進行軍事現代化;俄羅斯侵略烏克蘭開啟了危險的新時代,可能讓中國肆無忌憚。

拜登在白肯定,日本政府上月宣布未來5年內將把國防預算倍增,並建立新能力;包括購置數百枚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發展反擊能力,以打擊可能對其造成威脅的飛彈發射場。拜登強調美國全心全意致力於聯盟的防衛,更重要的是日本的防衛。

岸田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指出,俄國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標示後冷戰世界的完全終結。假如放任這種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的情況,其他地方也會發生,包括亞洲;並強調,與中國的關係,對美、日來說都是最重大的挑戰。暗指中國將入侵台灣。

美、日也在國防與外交部長會議上均同意,在太空遭到攻擊的情況下可能啟動「美日安保條約」。拜登和岸田發表的聯合聲明指出,美日安全聯盟從未這般強大,再度呼籲維持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日本也計劃與美國和澳洲舉行聯合軍事演習,並協調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的外交作為。

包括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新聞週刊》(Newsweek)、《彭博》(Bloomberg)、《路透》、哥倫比亞《週刊政論》(Semana)均報導,美日強化彼此的軍事合作聯盟,應對中國挑戰。

《華爾街日報》另報導,亞歐國家尋求軍事合作以集體行動制約中國。加拿大《環球新聞網》(Global News)報導,杜魯道矢言貿易使命,在艱難的世界中與日本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即將與太平洋國家達成新合作協議。報導指出,拜登政府即將與馬紹爾群島、帛琉簽署合作備忘錄,以延長彼此關係。希望這將為迅速達成未來20年指引兩島國與華盛頓關係的更廣泛協議鋪平道路。美國政府認為續簽「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s of Free Association)對於美國在印太維繫力量,並削弱中國強硬作為的行動至關重要。美國正與密克羅尼西亞就類似的合作備忘錄展開協商。

太平洋島國居民長期抱怨過去簽署的協定並未妥善處理美國1950及1960年代在當地核試所引發的需求或長期環境及健康問題。議員最早自2021年便開始關切美國政府不夠重視此議題。

主掌前述談判的美國總統特使尹汝尚(Joseph Yun)強調,馬紹爾群島將因這類損失獲得補償,也有權決定這筆金錢的用途。且馬紹爾群島、帛琉也在外交上承認台灣,他們承受中國壓力。

中國穩步奪取台灣在太平洋的盟友,吉里巴斯、索羅門群島皆於2019年改而承認北京。美國去年宣布重啟索羅門群島大使館的計畫。美國在馬紹爾群島中國特別活躍的區域開發軍事、情報、太空設施。許多島國居民把握機會前往美國生活及工作,搬到阿肯色州、關島、夏威夷、奧勒岡州、奧克拉荷馬州。

記者鄭信貞

得道多助!12友邦駐聯合國發聲 關切中國危害台海和平

針對中國近來蓄意升高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破壞兩岸現狀。台灣12個友邦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聯合撰寫聲明,表達嚴重關切,並讚許台灣冷靜應對中國威脅。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昨(25)誠摯感謝友邦為台灣仗義發聲。

聯名友邦包括貝里斯、史瓦帝尼、瓜地馬拉、海地、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巴拉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吐瓦魯,12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於8月23日,就中國對台灣升高軍事威脅,發布聯合聲明致聯合國各代表團及聯合國秘書處。

聖文森總理龔薩福(Ralph E.Gonsalves)日前訪台時就曾透露,聖文森正與台灣其他邦交國起草聲明,將在聯合國發表,譴責中國不合理、不成比例及完全錯誤的行徑。

歐江安轉述友邦在聯合聲明中重申對和平穩定的重視,並共同承諾繼續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強調「聯合國憲章」揭櫫維護國際和平與穩定的宗旨與原則,任何國際爭端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友邦嚴正呼籲聯合國及國際社會敦促中國立即停止對台軍演行動及改變現狀的企圖,現狀是兩岸互不隸屬,中國尤其應遵守台灣海峽中線。

歐江安重申,外交部呼籲國際社會認清中國破壞現狀的不負責任行徑,共同譴責並敦促中國應遵守「聯合國憲章」禁止使用武力原則,中國應立即停止對台灣及國際社會任何形式的脅迫作為。我國目前有14個邦交國,經常在各國際場域為台灣仗義執言。宏都拉斯、教廷未參與此次聯合聲明,教廷為聯合國觀察員而非會員。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