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5 月 4th, 2024

太平洋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日本出動出雲、加賀兩航艦組成4戰鬥編隊 遠航太平洋

日本海上自衛隊昨(17)宣布,兩艘可供F-35B戰機起降的出雲級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DDH-183)、加賀號(DDH-184)將於5月3日率6艘水面艦、2架P-1海上巡邏機、數艘潛艦組成4個戰鬥編隊,展開7個月的「2024年印太遠征」(IPD24),為史上最大規模遠征部署。

《美國海軍研究協會新聞》(USNI News)報導,IPD24行動旨在實現「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突顯日本對區域安全的關切,以及與盟友合作的決心。出動出雲級護衛艦彰顯日本在印太地區的存在和影響力,以及其積極參與維護區域安全的承諾。

此為日本首次同步出動兩艘出雲級護衛艦。加賀號已於3月完成首階段改裝,能夠在甲板上起降F-35B戰機,出雲號預計稍後進行類似改裝。

遠征期間,日本艦隊將分赴澳洲、斐濟、法屬玻里尼西亞、印度、吉里巴斯、帛琉、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東加、美國、萬納杜等地,參與包括「馬拉拉」(Marara )、「環太平洋」(RIMPAC)、「太平洋之龍」(Pacific Dragon)、「太平洋先鋒」(Pacific Vanguard)、「卡卡杜」( Kakadu)、「太平洋夥伴」(Pacific Partnership)以及「馬拉巴爾」(Malabar)等聯合演習,目標是增進與區內盟友的聯合作戰能力。

軍事專家分析,日本此次大規模遠征部署,旨在向國際社會傳達維護自由開放航行的決心,並透過與美德等盟友的聯合演訓,增強共同威懾和因應區域安全威脅的能力,反制中俄在印太地區日益擴張的影響力。

記者鄭信貞

江啟臣迎國會外交處女秀 將率跨黨派立委出席亞洲太平洋國會議員聯合會-風傳

正能量 44%

56% 負能量

2024年總統與立委選後,國民黨拿下立院多數,並由黨籍立委韓國瑜、江啟臣拿下立院正副院長,當時就強調會讓以外交見長的江啟臣主責國會外交事宜,比如2月16日,韓國瑜、江啟臣2人就一起接見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而據《風傳媒》了解,江啟臣將在3月10日至14日率領跨黨派立委訪問團前往

新聞來源:風傳媒

世界看台灣》美國會代表團訪賴清德 台灣正式恢復1年役期 國際關注

昨天(25)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會跨黨派議員團會見賴清德。美國海軍船艦在台灣選後首度通過台海,中國憤怒。台灣正式恢復1年役期。太平洋小島是美中冷戰的主要戰線。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國國會代表團於台灣大選後首度訪台,重申對台跨黨派支持。報導指出,美國眾議院跨黨派代表團在台灣總統大選落幕後於25日訪台,重申對台支持。

眾議員迪馬里(Mario Diaz Balart)表示,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是堅定、真實且100%跨黨派的,為台灣人民感到驕傲,也很自豪台美關係一如既往地牢固,並將持續強化。他是佛州共和黨眾議員,

同行的是加州民主黨眾議院貝拉(Ami Bera)。貝拉表示,不能再容忍任何侵略性行為,我們都應該要學習共同生活、共同貿易、共同合作,及共同解決世界上的各種問題。期待未來持續攜手合作,確保和平與繁榮。台灣的未來,要由台灣人民自己來決定。

賴清德感謝美國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兩位共同主席來訪,並稱現在的台灣已經成為世界的台灣。並談及美國持續提供軍事協助,及擬議中的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迪馬里在25日晚間的記者會上表示,了解中國共產黨施加的壓力和脅迫型態,但台灣人民仍清楚明確地表達自己的聲音。台灣是希望、生命及自由民主的燈塔,和中國共產黨有天壤之別。貝拉則指出,台灣的未來不應由任何外部強權決定,而是應該由台灣人民來決定。

阿根廷《布省資訊報》(Infobae)、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時事通信社》、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美國國會跨黨派共同主席訪問團在賴清德勝選後首次訪台。

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探討,台灣選舉沒有輸家,還有兩位贏家。泰國《泰民報》(Prachathai)報導,吳釗燮稱,台灣選舉反映出在中國影響下的人民力量。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探討,在美國複製台積電的晶片製造能力將比美國人想像的要困難得多。韓國《金融消費者新聞》探討,台灣搶先採取1奈米,韓國以3方面支援半導體應對。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武力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將義務役恢復至1年,以應對中國威脅。報導指出,台灣為因應中國日增的軍事威脅,將義務役役期由4個月恢復至1年,首梯1年制義務役25日入營。

在台中營區,年輕男子在寒冷的早晨等待入伍,現場有緝毒犬檢查背包,理髮師則在他們換上軍服前替役男理髮。

軍官連志威表示,兵力結構調整,完成戰力提升目標,是我們的共同責任,也是維持強韌作戰能力的基礎。陸軍司令部表示,首梯1年制義務役預計徵集670人。這不僅能提升守備部隊的即戰力,退伍後亦能精進後備兵員素質,強化動員能量,提升國防整體戰力。

不過,台灣義務役役期仍不及韓國的18個月。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時事通信社》、《共同通信社》報導,台灣首批1年制役男入伍。

《美聯社》(AP)報導,中國指責美國濫用國際法在台灣海峽和南海航行。報導指出,美國海軍伯克級飛彈驅逐艦「芬恩號」(DDG-113)24日通過台海。中國指控美國濫用國際法,在西太平洋採取軍事行動。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25日表示,美國在中國家門口的軍機艦活動係兩軍問題的根源。叫囂美方應停止濫用國際法,停止危險挑釁行徑,嚴格約束一線兵力活動,這才是避免海空意外事件的根本之策。並嗆,在緩和南海緊張局勢這個問題上,有關大國,也就是美國停止插手、停止挑釁是非常必要的。

美國稱其行動符合國際法賦予的航行自由。美軍此舉的部分目的是阻止中國對台灣發動任何攻擊,或在與菲律賓等較小鄰國的爭端中利用其實力強加其領土主權主張。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Fakti)報導,美國海軍船艦在台灣選後首度通過台海。《時事通信社》報導,中國軍在台灣周邊進行巡邏 以行動展示威脅之意。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經濟新聞》探討台灣總統大選後的東亞,法政大學教授福田円稱中國在國際社會展開認知戰;JETRO亞洲經濟研究所資深主任調查研究員川上桃子討論兩岸經濟、合作與反彈共存。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探討,太平洋小島是美中冷戰的主要戰線。哥倫比亞《Minuto 30》、印度《政治家報》(The Statesman)、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中國與諾魯正式恢復外交關係。

《彭博》探討,中國如何應對川普當選總統。《路透》報導,中國外交部代表團抵達平壤。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財界訪中 雙方同意在經濟領域合作。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吳釗燮提醒中國對世界的危害 拜登拉攏太平洋國家 國際關注

昨天(26)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屏東大火釀巨災;吳釗燮提醒國際,中國對台灣的危害將影響全世界。台灣學者相繼遭中國調查。拜登拉攏太平洋國家,關切氣候變遷;菲律賓譴責中國在南海設置漂浮障礙物。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美聯社》(AP)、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希臘《資本電子報》(capital.gr)、《天空電視》(ΣΚΑΪ)、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Fakti)、日本《西日本新聞》報導,台灣屏東的高爾夫球具廠火災造成10人死亡、至少100人受傷。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希臘《頭條報》(Proto Thema)、《公共電視台》(ERT)報導,台灣透過國產潛艦研發及生產加強防禦威懾。貝里斯《記者報》(The Reporter)、韓國《KBS NEWS》報導,中國連日在台海周邊聯合軍演,台灣國防部長表示擔憂。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國電視台第5台》(FRANCE 5)專訪吳釗燮,詢問法國準備好明日之戰嗎?面對主持人詢問,台海戰爭可能於2027年發生。吳釗燮答覆,儘管緊張局勢只會加劇,但由於中國的軍事威脅和經濟壓力,這是所謂混合戰爭。戰爭並非迫在眉睫,也並非不可避免。台灣與美國完美配合,目標保持不變,必須盡一切努力避免中國和台灣之間爆發戰爭。但這並不妨礙美國人盡一切努力提高台灣的軍事能力。美國為台灣提供軍事援助,為台灣提供保衛國家所需的武器,也幫助台灣訓練軍事人員。

吳釗燮說,很難預測中國領導人的想法,中國的決策過程是的從上而下垂直性的,一切權力都集中在習近平手中。在這種背景下,台灣試圖透過雙邊關係來確定他們的真正動機和目標。他認為中國的目標是走向與台灣的戰爭,中國將會為此付出代價。

吳釗燮指出,台灣人民親眼目睹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造成的破壞和暴行。對台灣人民來說是如此,對政府來說也是如此。世界上任何國家都無權對另個國家進行軍事攻擊,沒有任何藉口可被接受。台灣完全反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譴責俄羅斯、支持制裁、向烏克蘭人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如果將來台灣要面對中國軍隊,必須向烏克蘭人學習。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台灣學者相繼遭中國調查。報導指出,近來發生多起台灣學者為學術交流訪問中國卻遭中國治安當局調查之案例。有看法認為此因兩岸關係惡化,中國正強化蒐集情報。台灣當局呼籲學者,若無必要暫勿訪問中國。陸委會表示,1台灣學者7月訪問中國時,在機場遭受近4小時調查,手機、筆電全被查扣,據說可能被植入得以從遠端操控的軟體。該名學者曾在陳水扁時代擔任國安會諮詢委員,此次是應上海市研究機關之邀前往進行學術交流。兩岸學術交流一般都是台灣接受中國邀請。

該名學者疫情前也曾為學術交流訪問中國,故對此次遭到調查相當意外。台灣媒體高層認為,或許因為兩岸對立日趨尖銳,中國治安當局不理會邀請單位,而欲刺探台灣機密情資或政策動向。

以研究兩岸關係著稱的台灣某大學人士6月應中國之邀往訪時,也在機場被拘留約30分鐘。這是過去訪中時從未發生之事,他返台後立即向台灣當局報告。

中國法院2020年曾以違反間諜罪為由,將前台灣師大副教授判處有期徒刑4年。儘管因疫情中斷的兩岸大學交流有重新恢復的跡象,但親近執政民進黨的大學教授表示,暫時不會前往中國。

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韓國《韓國經濟新聞》報導,習近平在中國接見敘利亞總統後,共同聲明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嚴正駁斥。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拜登聽見太平洋島國對氣候變遷的擔憂。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25日對「太平洋島嶼論壇」領袖承諾,會協助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遷。太平洋島國領袖此行備受矚目,除出席白宮峰會,也會觀看美式足球賽事。但與北京過從甚密的索羅門群島總理蘇嘉瓦瑞缺席峰會,體現中國的影響力。

拜登宣布華府將與庫克群島、紐埃建交,以在迅速成為重要戰略地區的太平洋拓展美國足跡。拜登宣布額外提撥數百萬美元援款,投入氣候、安全與經濟計畫。並承諾太平洋島國,絕不會因為氣候危機喪失聯合國的地位或會員資格。

此為繼去年之後第2度舉行太平洋島國峰會,但此次會議的真正目標,是在中國為主要對手的太平洋地區,推動美國成為區域國家夥伴。拜登表示正派遣華府第1艘海巡船至該區域,為太平洋島國提供訓練並相互合作。

庫克群島、紐埃人口相加不及兩萬,但共同組成廣褒的南太平洋經濟區。兩國均為與紐西蘭維持「自由聯盟」關係的自治國家。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評估與中國建立太空軍熱線的可能性。另報導,韓國接待日本和中國,試圖安撫北京。美國《彭博》(Bloomberg)、《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中國在南海設置漂浮障礙物引發菲律賓憤怒。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正視中國威脅 美國重啟水下反潛偵察網

有鑑於中國不過況大海軍,並頻繁於台海、南海活動,嚴重威脅世界和平。美國正針對冷戰時期的反潛艦監視計畫「整合水下監視系統」(IUSS),進行冷戰後最大規模重整,因應中國威脅。

《路透》報導,重振這項計畫主要出於3大因素。首先是中國海上軍力迅速崛起,其船艦有攻擊台灣或者破壞重要海底基礎設施的潛力。再為烏克蘭成功運用相對便宜的無人艇攻擊俄國軍艦、橋樑,曝露出大型水面艦的弱點;美國海軍為攻擊、防衛都有必要掌握這種技術,也凸顯出若與中國發生衝突,潛艦戰的重要性。最後是更靈敏的水下感測、人工智慧、無人艦艇等技術迅速進步,正助長美中之間的偵察能力軍備競賽。

中國現正推進其水下監視計畫「水下長城」(Great Underwater Wall),包括在南海海床部署裝備聲納監聽感測器的纜線,打造水下、水面無人艦隊。

3名消息人士透露,相關的重整包括將傳統海洋偵察工具微型化、全球化,部署一支無人艇艦隊監聽敵方船艦動態,可攜式「水下衛星」感測器掃描潛艦活動跡象,並於最近3年對冷戰時期鋪設的全球水下監聽纜線網,進行擴大和更新感測器,以能更精準定位敵方船艦,強化美國軍方對敵偵察能力。

美軍「整合水下監視系統」(IUSS)在美國太平洋艦隊潛艦部隊下運作,原針對蘇聯潛艦活動,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縮小規模,如今只剩兩處偵察站。

海軍相關負責人拒絕評論此事,太平洋艦隊潛艦部隊發言人說,因行動安全理由,無法討論細節;證實相關系統已隨著水下技術的開發,及防禦優先性的更新而成長和重整。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機單日百架擾台 中不滿德外長稱習獨裁 國際關注

昨天(19)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軍機17日逾百架擾台,創新紀錄;德國外長稱習近平獨裁者,惹怒中國。布林肯在聯大場邊會晤韓正;美前副總統彭斯稱中國快要成邪惡帝國。太平洋島國下週將與拜登舉行第二次峰會。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國派103架軍機擾台,數量創新高。台灣國防部宣布,中國在17日派103架次軍機擾台,數量創新高;如同往例,這些軍機在抵達台灣前即折返。40架次軍機飛越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的象徵性中線,其中包括30多架戰機及空中加油機。台灣亦偵獲9艘中國軍艦。呼籲北京當局負起責任,即刻停止此類破壞性行為。

近期的活動或許是為了左右台灣明年1月的總統大選。中國領導階層厭惡在台執政的民進黨,偏好支持與中國合作的在野黨候選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叫囂,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不存在所謂海峽中線。

英國《路透》(Reuters)、比利時《公共廣播電視台》(VRT/RVI)、《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國家廣播電視台》(RTBF)、瑞士《公共廣播電視台》(RTS)、《20 Minuten》、《24 heures》、《觀點報》(Blick)、《日內瓦論壇報》(Tribune de Geneve)、《晨報》(Le Matin)、《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加拿大《新聞調查局》(The Bureau)、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韓國日報》、泰國《曼谷郵報》(Bangkok Post)報導,中國軍機17日逾百架擾台,創新紀錄。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曼谷郵報》報導,台灣反擊馬斯克對兩岸問題之主張。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友邦巴拉圭表示,不排斥中國投資。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不滿德國外長稱習近平為獨裁者,中國外交部召見德國大使。報導指出,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4日訪問美國時表示,若普廷戰勝,將對全球其他獨裁者透露出甚麼跡象,像是習近平?中國國家主席?所以烏克蘭必須贏得戰爭。

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證實,貝爾伯克此番言論導致德國駐中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遭到召見。

德國政府發言人拒絕評論總理蕭茲(Olaf Scholz)對貝氏言論的看法。但指出,顯然中國是由共產黨統治,是一黨專制政權,這顯然與我們對民主的概念不相符。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此嚴重侵犯中方政治尊嚴,是公開的政治挑釁。

這是北京第3度召見德國駐中大使。德國教育部長3月訪台後,北京也曾這麼做。綠黨籍的貝氏呼籲德國採取更強硬的對中立場,更關注人權,隸屬社民黨的蕭茲則支持採取對貿易友善的立場。

《路透》報導,美中關係緊繃之際,布林肯在聯大場邊會晤韓正。另報導,角逐共和黨2024總統大選提名的美國前副總統彭斯稱中國快要成為「邪惡帝國」。《時代雜誌》(Time)報導,中國的部長級官員失蹤顯示中國的不穩定及習近平對權力的掌控。

《路透》報導,太平洋島國下週將與拜登舉行第2次峰會。報導指出,「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普納(Henry Puna)、美國副國務卿韋瑪(Richard Verma)18日表示,太平洋島國領袖下週將與拜登總統舉行第2次峰會。

普納說,高層官員目前正與華府交涉下週會見拜登總統時欲達成的結果。相信峰會結果將轉化為具體行動,因為眼下太平洋地區面臨許多問題和挑戰,除氣候變遷外,還有疫後復甦等問題。必須認清,如今享有的戰略利益和關注不會永久存在,要妥善加以利用,以確保本區域及區域人民未來數十年的永續利益。太平洋島國的立場相當明確,將與任何願意與我們合作的夥伴交流。

庫克群島總理暨「太平洋島國論壇」輪值主席布朗(Mark Brown)表示,該區域盼華府峰會能促成其與美國之間的具體交流,以透過改善運輸路線及增加貿易來推動經濟再成長。氣候變遷是低窪國家最大生存威脅。

韋瑪指出,華府決心成為印太地區島嶼永久的夥伴,決心回應貴區域的優先事項,決心協助貴區域解決21世紀的挑戰及善用新機會,決心與貴區域所有國家共同合作。

拜登去年首度與14個太平洋島國舉行峰會。其政府在峰會上誓言協助該區域抵擋中國經濟脅迫,也承諾與盟友及夥伴更努力解決島國的需求。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沒寄望外國的軍事協助 中國滲透引發全世界反感

昨天(3)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產業鍊快速逃離中國;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台灣會自救,沒寄望外國軍事協助台灣;巴拉圭總統由親台派候選人當選。美國反制中國滲透南太平洋,將在東加開設新的大使館;加拿大關切中國的干涉;拜登與小馬可仕確認美菲安全關係,對抗中國威脅。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專訪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提及台灣產業鏈已快速撤離中國。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吳釗燮表示,不清楚誰會在戰爭中幫助台灣。報導指出,吳釗燮4月28日接受澳洲《天空新聞》專訪時表示,台灣必須捍衛自己,不會要求其他國家為它作戰。在被問及哪些國家可能在台海戰爭中與台灣並肩作戰時。吳釗燮回答,台灣必須自我防衛,人民必須捍衛台灣這個國家,不會要求其他國家幫台灣打仗。

美國駐中國大使勃恩斯(Nicholas Burns)2日表示,華府對台政策向來一致,台海分歧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美國必須確保能提供防衛武器給台灣,讓台灣當局具備適當的防衛能力,也能協助台灣建立遏阻力;這既是美國的義務,也符合美國的利益。如果台灣具備足夠遏阻力,且全球其他國家支持和平解決兩岸問題,或許能讓中國了解在台海動武的後果。

吳釗燮被問及台灣是否注定要打仗時表示,希望不會。戰爭會帶來破壞,不僅受攻擊的一方遭殃,其他國家也可能被波及。即便緊張持續升高、衝突日益逼近、和平愈來愈難維持,仍須竭盡所能防止戰爭發生。

除了向美國採購外,台灣也振興其本土國防產業,並大舉改革訓練計畫。

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報導,吳釗燮表示,不清楚誰會在戰爭中幫助台灣。盧森堡《言報》(Contacto Luxemburger Wort)報導,台灣發現中國軍機艦騷擾。韓國《YTN》報導,台灣天弓三型防空飛彈,通過戰測後規劃量產。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世界報》(Le Monde)報導,中國成為台灣總統大選的核心議題。韓國《首爾經濟新聞》評論,台灣的光芒與陰影。

比利時《突破電子報》(Doorbraak.be)探討,是否爭取歐洲承認台灣?應重新考慮歐洲在台灣之貿易利益。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Fakti)報導,法國加強與台灣的關係。

日本《西日本新聞》、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新聞報》(Arab News)報導,巴拉圭總統由親台派候選人當選。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本月將在東加開設新的大使館。報導指出,美國國務院亞太助卿康達(Daniel Kritenbrink)2日向聯邦參議院外交委員會表示,美國本月準備在東加開設新的大使館;美國也持續與萬那杜、吉里巴斯接觸,討論在當地開設新的大使館。

美國國務院3月表示,計劃在萬那杜開設大使館。萬那杜目前是由美國派駐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外交官處理。時隔30年,美國今年重啟在索羅門群島的大使館。

儘管如此,索羅門群島3月仍宣布其價值數百萬美元的荷尼阿拉國際機場升級合約由中國國營公司得標。

華盛頓也持續試圖更新與馬紹爾群島、帛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簽署的協議。美國負責這些島國的防禦,並取得進出大片太平洋海域的專屬權。拜登政府向國會爭取在未來20年提供這些國家71億美元的經濟協助。美國正安排拜登於5月22日過境巴布亞紐幾內亞,是美國加強參與太平洋島國區域事務的行動一環。

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社論探討,中國干涉的警鐘日益響亮。社論指出,根據「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的文件指出,北京特工試圖在2019和2021年的加拿大聯邦選舉扭轉某些選區的選舉結果。CSIS另份外洩的最高機密文件再度報導揭露,中國情治人員2021年將目標對準保守黨籍國會議員莊文浩(Michael Chong)的家人,藉此加以恐嚇。

加國國會2021年2月通過決議,譴責中國對新疆穆斯林的不人道待遇,而莊文浩是投下贊成票。他之所以成為目標,是因為他在香港有家人。中國情報部門正在尋找有關莊文浩「可能在中國境內的親屬資料,可能對其實施進一步制裁。1名駐加拿大的中國外交官參與了這項企圖讓加拿大民代噤聲的行動。

這個令人不寒而慄的例子具體顯示中國企圖藉由恐嚇來影響加拿大人,包括民代。令人震驚的是,情報部門所提供有關北京密謀恐嚇現任國會議員的資訊,顯示加拿大政府似乎未採取任何行動。政府的不作為無疑讓中國特務更加深信,在加拿大開展行動不必擔心後果。目前唯一知道的是政府毫無作為。

美國《彭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在中國威脅下,拜登與小馬可仕確認美菲安全關係。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提醒,亞洲存在風險,歐洲必須提高晶片產能。比利時《歐洲動態新聞網》(EurActiv)探討,法國的歐中戰略自主之路。《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報導,義大利的中國問題,希臘屈服於中國,以及「反間諜法」恐懼加劇。

荷蘭《NIS News Bulletin》、《忠誠報》(Trouw)報導,荷蘭大學對中國獎學金計畫發出警告。

記者鄭信貞

反擊中國滲透!拜登將會太平洋島國領袖

中國近年積極布局、深入太平洋島國,引發美國的高度警覺與反制。美國太平洋島國談判特使尹汝尚(Joseph Yun)表示,美國必須加速深化與太平洋島國的外交關係;外傳美國總統拜登下月將首度拜訪巴布亞紐幾內亞,尹汝尚說這還沒確定,但太平洋島國將會歡迎拜登的到訪。

《路透》報導,美方智庫28日問尹汝尚有關拜登5月22日出訪巴布亞紐幾內亞計畫。尹汝尚答覆,華府目前尚未做出確切決定,但如果拜登真的去了,相信太平洋島國會歡迎拜登。

據消息人士指出,拜登5月結束位於日本舉辦的G7領袖峰會後,將前往澳洲雪梨參加美、日、澳、印度四國領導人組成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途中將於22日到訪巴國,於首都莫士比港(Port Moresby)停留3小時。

消息人士更透露,拜登除會見巴紐領導人,預計還會見其他十幾位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尹汝尚坦承,美國現在需要加速追趕中國在太平洋島國區域的外交進展。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晶片四方聯盟啟動 美揭中國犯台能力 國際關注

昨天(1)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發起的晶片四方聯盟,首度召開資深官員會議。美國指出,中國對是否有能力犯台產生質疑;美國偵察機飛越台海,引發中國抗議;美國將擴大對台軍事訓練;台灣發現中國氣象氣球闖入。中國挺俄,卻兩面手法喊調停,全世界都不買帳,並質疑中國援俄武器。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證實「晶片四方聯盟」召開首次資深官員會議。報導指出,台灣外交部2月26日以美國為首的「晶片四方聯盟」(Fab 4,美國、台灣、日本、韓國)已於16日召開首次資深官員視訊會議,討論重點為供應鏈韌性。

美國2022年9月召開該工作小組的首場會議,討論如何強化半導體供應鏈。台灣外交部表示,經過多月來的協調,於2月16日召開首次資深官員視訊會議。主要聚焦在如何維持半導體供應鏈的韌性,以及探索各方未來可能合作方向。外交部並未透露與會官員名單。

「晶片四方聯盟」成員擁有全球晶片代工龍頭台積電、韓國記憶體晶片大廠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日本半導體材料和設備供應商。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晶片四方聯盟」討論供應鏈問題。哥倫比亞《時報》(El Tiempo)、《前鋒電子報》(El Heraldo)、韓國《首爾新聞》均報導,台灣擬提供補助吸引觀光客。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美中情局長透露,中國對犯台能力有所疑慮。報導指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26日接受《CBS》的「Face the Nation」專訪時表示,美國情資顯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下令軍隊在2027年以前做好侵台「準備」,但有鑑於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的經驗,他目前可能對侵台能力有所疑慮。

伯恩斯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和歐洲盟友對烏克蘭提供支持,目前此事對中國官員而言,可能是一種震懾,但犯台風險只會愈來愈高。當他們看到俄羅斯在烏克蘭的經驗,這可能加強了犯台的疑慮。這顯然是美國非常、非常謹慎關注的事情。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情局長表示,中國對其犯台能力仍有疑慮。《美聯社》、《新聞週刊》(Newsweek)、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均報導,美偵察機飛越台灣海峽,引發中國抗議。

美國《CNN》、《彭博》、《沙加緬度蜂報》(The Sacramento Bee)、比利時《晨報》(De Morgen)、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智利《水星日報》(El Mercurio)、韓國《中央日報》均報導,美國擬增加在台兵員數以加強訓練台灣軍隊,台灣低調回應。《彭博》報導,美國表示未因武裝烏克蘭延後對台武器交付。

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評論,俄羅斯的入侵,為中國招致「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的政治宣傳災難。法國《費加洛日報》(Le Figaro)報導,總統大選在即,台灣緊張局勢日益升高。

日本《讀賣新聞》報導,在東海執行任務的中國無人機遽增,可能是針對台灣有事進行演練。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Fakti)報導,台灣懷疑中國蓄意破壞連接本島與馬祖的海底電纜。比利時《國家廣播電視台》(RTBF)、《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報導,台灣再度於領空發現氣球,疑為中國氣象氣球殘體。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每日鏡報》報導,台灣外長訪美國華府。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報導,布林肯支持台海和平穩定。日本《產經新聞》、韓國《朝鮮日報》報導,蔡英文總統8月前訪美,展現緊密關係。台灣否認相關內容。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美國年底主辦之舊金山APEC領袖會議視台灣為正式成員。

巴西《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P)報導,將睽違8年,再度於台灣駐點。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之首場聽證會,將聚焦於人權問題。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文分析,美中爆發戰爭將是美國前所未見的局面。

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報導,拜登政府限期30天確保政府裝置無抖音。《國家日報》(El Pais)、《ABC》報導,歐盟禁止雇員使用抖音。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戰機在南海尾隨美國軍機。《美聯社》報導,菲律賓總統敦促軍方聚焦南海。《路透》報導,泰國主辦美國部隊參加的年度「金色眼鏡蛇」演習。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日相岸田表示,日本將向美國採購戰斧飛彈。

《路透》報導,台灣友邦諾魯接任「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報導指出,「太平洋島國論壇」18個成員國2月24日明年由台灣友邦諾魯接任論壇之最高外交官。

庫克群島接替斐濟成為輪值主席國,並同意由諾魯前總統瓦卡(Baron Waqa)於2024年起出任秘書長。諾魯是台灣友邦,且瓦卡曾與中國外交官發生衝突。

各國領袖在斐濟召開會議,以敲定吉里巴斯重返論壇。而美國與中國在此戰略地區緊張同時升高,北京去年企圖與論壇中的10個邦交國簽署貿易與安全協議未果。台灣的14個友邦中,有4國是「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

論壇各國領袖同意考慮在美國成立特使辦公室。美國承諾對該區域的援助將增加兩倍。

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西班牙《ABC》均報導,美國嚴密監督中國向俄國輸出武器。

《彭博》、《紐約時報》、荷蘭《忠誠報》(Trouw)、《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奧地利《新聞報》、西班牙《國家日報》、《ABC》、希臘《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post.gr)、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日本《產經新聞》均高度質疑中國提出來的烏克蘭和平方案,砲轟中國玩兩面手法。

西班牙《ABC》報導,美國能源部報告指出,武漢肺炎病毒可能從中國實驗室外洩。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想以警務滲透太平洋、防疫陷崩潰 國際關注

昨天(23)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評估,這次選舉中國介入沒往常明顯;美國防長就台灣問題警告中國,美國副總統訪問菲律賓時抨擊中國不負責任;中國想在太平洋國家進行警務滲透;中國防疫,導致富士康廠員工騷亂。

在台灣遭受中國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保加利亞《保加利亞通訊社》(Bulgarian News Agency)、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均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指出,這次選舉中國的介入沒往常明顯。美國《CNN》報導,台灣以貪污、危害國家安全等罪名起訴陸軍上校。西班牙《道理日報》(La Razon)報導,面對中國攻擊,台灣仰賴矽盾。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台灣稱拜習會後對美方立場安心。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洛克馬丁據報與台灣中信造船達成協議,將造艦提供東協國家。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西班牙《ABC》、希臘《自由新聞網》(liberal.gr)、韓國《朝鮮日報》均報導,美國防部長當面警告中國,不要在台採取危險行為。西班牙《ABC》報導,賀錦麗在訪問菲律賓時稱北京不負責任。

《路透》報導,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官員討論警務合作。報導指出,中國22日與幾個太平洋島國舉行視訊會議,討論警務合作。中國5月試圖和10個太平洋島國簽署安全與貿易協議,引發華盛頓、坎培拉對北京在該區域軍事野心的擔憂,並促使西方增加援助。

中國公安部長王小洪首次與部分南太國家就警務合作進行部長級對話。由索羅門群島警政部長維克(Anthony Veke)共同主持。維克是該場視訊會議中唯一出席的太平洋島國部長。中國聲稱,包括斐濟、萬那杜、吉里巴斯、東加、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警察機關首長均出席本次會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與會島國代表希望同中方深化警務執法合作,促進本地區安全、發展和繁榮。

但東加警方發言人表示,警察局長、身為澳洲公民的警察總長都不克出席會議。巴布亞紐幾內亞警方發言人表示,警察總長未出席會議。

索羅門群島警察機關官員23日在荷尼阿拉的國會聽證會上表示,來自澳洲、紐西蘭、斐濟、巴布亞紐幾內亞、中國的警察均提供支持,以維持法律、秩序和警察訓練。巴布亞紐幾內亞正與澳洲就簽署防禦協定展開協商。斐濟上月與澳洲簽署協議,允許兩國軍方在彼此境內活動。

《路透》另報導,德國經濟部長指出,與中國貿易必須謹慎。報導指出,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23日表示,北京對關鍵產業的投資須受嚴格檢視。德國經濟完全不可能很快地與中國切割,但不能蒙蔽自己的眼睛,希望情勢不會變得困難。對於關鍵產業,我們判斷並防止關鍵投資的戰略影響。

德國正試圖降低對北京的依賴,且正在研擬新的對中策略;但德中分別是歐亞最大經濟體且兩國貿易關係深刻,這可能會有些棘手。哈柏克表示,在華府通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後,歐洲也在努力解決與美國的貿易爭端。以歐洲觀點視之,該法案違反世貿規定,長期下來不可能被接受。

德國挹注2000億歐元以在2026年前進行產業變革,包括氣候保護、氫技術及擴大電動車充電網絡。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國對中國醫療產品延長關稅豁免。加拿大《渥太華公民報》(Ottawa Citizen)報導,加拿大首席選舉官宣稱對中國干涉的指控不知情。德國《世界報》(Die Welt)、瑞典《哥特堡郵報》(Goteborgs-Posten)均報導,中國積極拓展外交觸角,不容忽視。

《路透》報導,富士康iPhone手機廠爆發新進員工騷亂。報導指出,數百名員工在富士康鄭州廠區加入抗議活動,一些男子砸碎監控攝影機和窗戶。這象徵著對中國極端嚴苛的防疫規定,以及對全球最大代工生產商無能處理的不滿,已累積到危險的程度。23日清晨爆發的抗議活動,引爆點似乎是延遲支付津貼的計畫。

工人口中高喊「付我們工資」,他們被身穿全套防護衣的「大白」包圍,其中有人手持棍棒。其他影片顯示發射催淚瓦斯和工人推倒隔離圍欄的畫面。工人抱怨稱,他們被迫和陽性的同事同寢。

鴻海聲明表示,已按合約內容支付津貼,且在園區宿舍安排確診的同仁與新進員工混住的報導並非事實。對於暴力行為,公司會持續跟員工以及政府做好溝通,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11月的iPhone手機的出廠量可能減少達30%,富士康的目標是在本月下半月前在當地全面恢復生產。蘋果已警示,高階iPhone 14機型的出貨量料將低於此前預期。內部人士指出,騷亂對生產造成的干擾,尤其影響到為填補勞動力缺口而聘用的新進員工。原希望新進員工是否能在11月底前上線,但發生了騷亂後,可以確定到11月底我們都無法恢復正常生產。

富士康占全球iPhone手機出貨量的70%。自該蘋果供應商在全球最大工廠實施所謂的閉環系統後,對嚴苛隔離規定、公司對遏制疫情的無能和配餐數量不足等惡劣條件的不滿,導致員工在10月下旬逃離廠區。有數千人逃離廠區。在騷動發生前,鄭州廠聘用約20萬名員工。為保留老員工並吸引更多新人,富士康不得不祭出獎金和更高的薪資。

地方當局也介入提供協助,一些官員敦促退役軍人和政府工作人員擔任臨時工。

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加拿大《加拿大電視台》(CTV)均報導中國的防疫亂象。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鬆綁國境 巴拉圭與台灣外交沒交換條件 國際關注

昨天(30)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赴駐日、韓,拉攏盟友,圍堵中國。台灣宣布將鬆綁國境;台灣、巴拉圭駁斥不實報導,強調兩國關係不以新投資為條件。美國擴大對太平洋國家的支持,防止中國見縫插針
。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台灣將自10月13日起結束對入境人員之檢疫規定。報導指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10月13日起,結束對自海外入境人員之強制性檢疫規定,改為7天自主防疫。王必勝表示,每週允許入境台灣的15萬人上限也將逐步放寬;防疫規定仍將繼續放寬,而台灣將透過不斷的自律學習與病毒共存。這與中國的強硬「清零」政策形成強烈對比。

台灣是全球少數幾個在整個疫情期間,對入境人員維持檢疫規定的國家之一。台灣現已放寬措施,目前要求旅客入住旅館隔離3天,然後於自宅隔離4天。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將取消入境檢疫。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口罩禁令最快11月分階段鬆綁。

《路透》報導,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任內不會管控外匯。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巴拉圭表示,與台灣的關係極佳,不以新投資為條件。報導指出,巴拉圭外交部表示,巴拉圭仍與台灣維持極佳外交關係,而且不以額外投資為條件。雖然巴拉圭總統阿布鐸(Mario Abdo)鼓勵台灣進行更多投資,但沒有交換條件,巴拉圭與台灣維持極佳的外交、政治和友誼關係,長達60多年。

《金融時報》引述阿布鐸說法表示,該國正向台灣尋求10億美元的投資以維持關係。

台灣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29日表示,雙方官員已進行過討論澄清事實,並重申兩國關係沒有附帶條件。政府將會持續鼓勵台商前往巴國考察投資。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巴拉圭總統呼籲台灣投資10億美元以鞏固邦交。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均報導,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呼籲加拿大推動與台簽署貿易協議、繼續派遣軍艦通過中國附近海域。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報導,台灣示警中國威權主義對民主自由世界造成史無前例的威脅。

日本《週刊文春》報導,日本外務省揣測外長林芳正訂立基準,而不讓台灣參加安倍國喪代表與岸田首相會面。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哥倫比亞《週刊政論》(Semana)均報導,美國副總統賀錦麗亞洲行,著重拉攏日韓,共同對抗中國,並著重台海情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美國呼籲中國重切斷的溝通管道。

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引述「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指出,世界多國對中國反感度高。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因應中國影響力壯大,拜登加碼援助太平洋島國。報導指出,美國總統拜登29日在華府與太平洋島國領袖舉行峰會時,宣布加碼援助當地8.1億美元,並誓言與該區域加強夥伴關係。拜登暗指中國在亞洲的崛起,太平洋島國是形塑未來一股重要的聲音。

美國諸多承諾中,包括提供2000萬美元給索羅門群島開發旅遊。6億美元將分10年配發給南太各國,用於清潔與開發汙水,以支持鮪魚產業。美國也會加強協助各國應對氣候變遷。

拜登另宣布美國將承認庫克群島及紐埃。此舉將讓美國得以增加與庫克群島和紐埃的外交往來。

拜登並任命利德(Frankie Reed)為美國首位太平洋島國論壇特使。也會在東加、吉里巴斯新設使館。美國國際開發總署將於2023年9月前在斐濟成立太平洋地區辦公室,和平工作團志工也會重返斐濟、東加、薩摩亞、萬那杜、索羅門群島。

拜登政府日前與澳洲、紐西蘭、日本和英國組成「藍色太平洋夥伴」(Partners in the Blue Pacific)。加拿大和德國也會加入,法國、歐盟、韓國、印度也會以非會員身分參與。

《法新社》另報導,拜登外交政策在歐洲支持率比美國高。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副總統挺台 美尋求日韓共抗中霸權 國際關注

昨天(29)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副總統賀錦麗赴駐日美軍基地,抨擊中國,支持台灣;美國尋求日、韓共抗中;美國召集太平洋島國峰會,共同抗中;台幣貶值,政府介入。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內政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財政部長指出,台灣資本流出應為短期現象,台灣能維持市場穩定。另報導,為阻止新台幣貶值,台灣上半年賣匯82.5億美元。

《路透》報導,經濟部次長表示,台灣晶片企業正與歐洲國家洽談赴當地投資,政府樂見台灣公司和民主盟友合作。捷克《捷克通訊社》(CTK)報導,台灣、捷克將在半導體領域進行合作。《路透》另報導,波音公司與台灣華航敲定787客機訂單。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探討,中國對台新武器,形成軍事微侵略。韓國《文化日報》(Munhwa)報導,若中國入侵台灣,駐韓美軍可能派兵支援。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賀錦麗譴責中國行徑令人不安。報導指出,賀錦麗28日探訪橫須賀海軍基地,在美軍驅逐艦「霍華德號」(DDG-83)演說,抨擊中國正在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中重要元素,利用其軍事和經濟力量來脅迫及恫嚇鄰國。已目睹北京在東海、南海、台灣海峽的挑釁行為,這些行徑令人不安。

賀錦麗表示,美國預期中國會持續採取侵略性行動,美軍仍將在該區域無所畏懼地執行任務。持續反對任何片面改變現狀的行為,持續支持台灣的自我防衛,將繼續深化台美之間的非官方關係。賀錦麗29日將前往參訪分隔兩韓的非軍事區。

橫須賀基地共派駐2.4萬名軍人與民間雇員,也是航母「雷根號」(CVN-76)母港。

《彭博》、希臘《警報新聞》(OnAlert.gr)均報導,賀錦麗稱美國將深化與台灣關係,公開挑戰中國。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前加拿大工業部長訪問台灣,談中國日益激進的外交政策。希臘《新財富雜誌》(NewMoney)報導,台灣投資希臘初創企業。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灣代表團出席安倍國葬。另報導,應盡快準備好台灣遭侵略時的外交應對。韓國《新聞通訊社》報導,美國運輸部長呼籲讓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儘管韓日關係緊張,美國仍尋求統一戰線。報導指出,因台灣問題而加劇的緊張局勢,美國威嚇中國的計畫核心取決於處於緊張狀態的盟友。韓國、日本被賀錦麗描述為美國亞洲戰略的關鍵、基石,但兩國一直關係不睦。韓國認為其有權獲得日本的額外賠償以及更充分的認罪,日本表示這類議題已經解決。美國正促使雙方達成妥協,試圖重新調整其聯盟的重點。

資深政府官員表示,賀錦麗在與韓、日領導人會面期間,鼓勵他們推動談判,但美國能發揮的角色有限。日韓關係應該看起來怎樣,不是由美國去調解或協商或斡旋的。

韓國總理韓德洙28日在安倍喪禮進行過後與岸田會面,並描述他們的國家是共享民主價值和市場經濟原則的近鄰和合作夥伴。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亞洲計畫副主任戈維拉(Kristi Govella)表示,如果韓國和日本不能共同合作,美國將難以達成其目標。3國擁有共同的關切,但3者的行動意願和能力不總是一致。

美國企業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庫伯(Zack Cooper)表示,可能因台灣而發生嚴重危機的感覺正在迅速增長。東吳大學政治學教授陳方隅表示,美國盟友之間的裂隙可能破壞任何對入侵採取的應對,如果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不好,那麼就會有麻煩。

外界憂慮,如果韓國法院批准清算日本公司當地資產的程序,日本可能採取進一步的經濟報復。這將破壞美國在盟國拓展電腦晶片製造、強化脆弱供應鏈和對抗中國技術投資的希望。日本堅稱,所有戰時賠償議題已根據1965年兩國正常化的條約解決,包括由東京向首爾提供數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和貸款。目前這些國家能達成何種妥協仍不明確,因為韓國原告拒絕接受自韓國政府而不是日本政府獲得賠償的想法。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因應中國觸角伸及太平洋,美國歡迎區域島國出席峰會。報導指出,美國28日歡迎前往參加峰會的太平洋島國領袖,美國承諾在海洋安全、疫後復甦和氣候變遷等領域提供更多援助及外交往來。

這場為期兩天的峰會,共有12個島國領袖及另2國代表與會。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以午餐歡迎各國領袖,呼籲維持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讓不論大小的所有國家都有權選擇自己的道路。該峰會將發布文件,提供未來工作的路線圖。

《澳洲廣播》報導指出,索羅門群島已私下表示不會為峰會聲明背。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表示,相關討論已有顯著進展。

美國和平研究所(US Institute of Peace)旗下研究團體近來發布的報告指出,太平洋島國或許比其他地區提供更多機會,讓中國能夠以低投資、高回報的方式,在其追求的全球議題中取得象徵性、戰略性、戰術性的勝利。

拜登將於29日會晤各國領袖。美方官員希望此舉將有助於華府在其長期視為理所當然的太平洋重建美國二戰以來的主宰地位。美國將任命史上首位太平洋島國特使,並在該區域新設3個外交使館,使當地的美國駐館從6個增加為9個。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北京正改造已陷入困境的一帶一路倡議。《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臉書及IG母公司Meta已發現並制止中國影響美國期中選舉的行動。

加拿大《環球郵報》報導,專家促渥太華敦加強與印太地區的貿易和軍事聯繫。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美主導太平洋島國峰會 布林肯批中日益獨斷

美國主導的太平洋島國論壇28日開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強調,美國將與太平洋島國合作,維護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暗指中國於該地區日益獨斷。

太平洋12個島國領袖在華府出席為期2天的峰會,2國派代表出席,澳洲、紐西蘭以觀察員身分出席,這是華府首次舉行這類峰會。

峰會預計提出「美國-太平洋夥伴關係宣言」。內容包括,承諾美國與太平洋島國會合作面對日益惡化的氣候危機與日趨複雜的地緣政治環境;美國會完成和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帛琉在有關「自由聯合協定」(COFA)上的談判。

然而,索羅門群島駐聯合國代表宣布,不會支持該區域外交協議。索國今年4月才與中國達成安全協議,引發美、澳等國擔心。

布林肯向太平洋島國領袖承諾,可以指望美國與他們合作,該地區各國無論大小為何,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道路。暗指中國於該地區日益獨斷。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國對台政策轉變中 美加軍艦聯手穿台海 國際關注

昨天(21)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總統拜登第4度明確表態會在中國軍事侵略實出兵挺台,美國輿論觀察,這凸顯美國政策改變。美國、加拿大軍艦首度聯手穿越台海。蔡英文向國際表態,台灣應該參與國際,國際應該警覺中國的霸權興起;太平洋島國現在是圍堵中國的前線。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加軍艦在台海執行例行穿越任務。報導指出,美國海軍聲明,伯克級飛彈驅逐艦「希金斯號」(DDG-76)、加拿大海軍哈利法克斯級巡防艦「溫哥華號」(FFH 331)在台灣海峽非屬沿岸國家領海的航道進行穿越。這類合作是維持區域安全與繁榮的主要方式。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拜登矢言防衛台灣凸顯美國政策改變。報導指出,拜登3度以總統身分表示,如果中國入侵台灣,美國將保衛台灣。白宮官員事後每次都辯稱,拜登並沒有改變美國長期以來的政策;現在第4次發表相同評論讓白宮官員更難辯駁。

在18日《CBS》「60分鐘」節目的採訪中,拜登的立場非常清楚,如果中國對台發動前所未有的攻擊,美國將會出兵。並再次確認。而且拜登還說,應該由台灣自己決定是否要獨立。

康乃爾大學中國與亞太研究教授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說,這樣的言論只會更增強北京的緊迫感,而非加大對中國的威懾。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的活動表示,總統的發言很清楚,政策是一致的、沒有改變的。

不管如何解釋,美國對台政策已經轉趨鷹派。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剛通過法案,承諾提供台灣更多支持。知情人士表示,在今年中共二十大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台灣的看法只會變得更加強硬。

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表示,不明白白宮為什麼要對「台灣政策法」某些方面提出反對意見,因為拜登已表示假使中國入侵,他會派兵捍衛台灣。共和黨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指出,白宮再次收回拜登的評論。

但有外部分析人士認為,美國對中國攻擊台灣的立場更加明確和強硬將有助於威懾北京。「2049計畫研究所」(Project 2049 Institute)資深主任易思安(Ian Easton)表示,戰略模糊通常會導致北京的不良行為,並以犧牲台灣自由和負責任的政府為代價,使中國共產黨合法化。現在發生嚴重誤判和惡夢的可能性已經大大降低。

包括美國《ABC News》、荷蘭《改革日報》(Reformatorisch Dagblad)、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葡萄牙《大眾報》(Publico)、希臘《他新聞》(Efsyn.gr)、保加利亞《即時新聞網》(news.bg)、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溫哥華星報》(The Star Vancouver)、秘魯《經營報》(Gestion)、《真理報》(La Razon)、《郵報》(Correo)、哥倫比亞《週刊政論》(Semana)、《Radio Santa Fe》、《多網路電子報》(RED MAS.com)、《新世紀報電子報》(elnuevosiglo.co)、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韓國《東亞日報》均報導,拜登第4度發言表態美軍會保台,引發中國暴怒。

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新聞週刊》(Newsweek)、《路透》均報導,蔡英文受邀於Concordia峰會演說,談論台灣協助烏克蘭,示警中國對民主世界的傷害。

《路透》報導,太平洋島國是美國防堵中國野心的重要軍事緩衝區。報導指出,「美國和平研究所」(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20日發布報告指出,中國視太平洋島國富有重大戰略利益,美國應強化其對北太平洋島國的承諾,以維繫此關鍵的軍事緩衝區。報告撰寫人包括前美國印太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前美國國務助卿史達偉(David Stilwell)。

美國總統拜登下週將與12個太平洋島國領袖會談。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帛琉於1980年代晚期簽署協定並組成「自由聯繫邦」(Freely Associated States)。協定將於2023、2024年到期,現正重新協商續約問題。報告警告,若協商失敗,這些國家可能轉而向中國尋求資助。若北京成功將任何國家拉入其陣營,將危害美國在此戰略重要地理指揮區的軍事能力,並對更廣泛的區域架構重新排序敞開大門,其影響所及將超越太平洋地區。

中國試圖在整個太平洋地區擴大其使用港口及專屬經濟海域的管道、打擊美國投射軍力的企圖、提升情蒐與監視能力、減少台灣的外交夥伴、推廣中國的政治與經濟發展模式。報告指出,華府必須提供有別於中國經濟援助的替代方式,以阻止北京利用該區域認為被美國忽視與遺棄的情緒。

報告指出,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日前同意讓美國新建軍事設施,帛琉則要求美國在當地建造機場跑道、港口、基地,華府應慎重考慮,以滿足前述防衛需求。

《路透》報導,馬紹爾群島敦促美國更妥善處理核試遺毒、氣候變遷。

《讀賣新聞》專訪日本首相輔佐官岸信夫,稱日本應保有反擊能力以發揮嚇阻力。《彭博》報導,聯合國如何袖手旁觀全球最大衝突熱點。

《路透》報導,英國首相特拉斯在首次出訪中承諾支持烏克蘭。巴西《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Paulo)報導,俄羅斯與中國在冷戰2.0時代擴大軍事合作。瑞士《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報導,中國正試圖擴大其對全球媒體的影響力。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拜登軍售台灣11億美元 美邀太平洋島國峰會 國際關注

昨天(5)世界怎麼看台灣?拜登政府通過對台軍售11億美元,創任內新高;台灣首度擊落中國空拍機,中國8月擾台創新高,頻頻挑戰台海中線;外交部長吳釗燮對世界喊話,注意中國軍事威脅;美國邀集太平洋島國峰會,美國持續對中懲罰性關稅,印度啟用首艘國造航艦。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受中國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台灣擊落無人機為適當做法。報導指出,蘇揆3日表示,台灣擊落逼近離島的中國無人機是最適當做法,中國應該保持克制。台灣已一再警告,要求中國不要侵門踏戶。

台灣軍方說法,該無人機在進入獅嶼附近的禁限制水域上空後遭到擊落,並墜入海中。金門防衛司令部3日表示,其部隊偵測到的另外2架無人機,在守軍射擊信號彈警告後「迅速」飛返廈門。國防部並發布,金門部隊持台灣研發的SKYNET干擾槍,該武器可切斷無人機的控制訊號,迫使其降落。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台灣企圖渲染緊張局勢,當中並無意義。中國國台辦描述擊落無人機之舉為極其荒唐可笑,台灣企圖升高對立對抗。

包括美國《彭博》(Bloomberg)、希臘《天空電視》(ΣΚΑΪ)、保加利亞《事實電子報》(Fakti)、巴西《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Paulo)、秘魯《一號報》(Uno)、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均報導,台灣首度擊落中國無人機。《彭博》、《讀賣新聞》均報導,中國8月頻頻侵擾台海,挑戰台海中線。

《路透》報導,美國對台軍售引發中國憤怒。報導指出,五角大廈2日宣布,批准價值11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美國國防安全合作署(DSCA)表示,此次軍售案包括可用來執行空對空及地面攻擊任務、價值856萬美元的響尾蛇戰術(Sidewinder)飛彈,3億5,500萬美元的魚叉(Harpoon)反艦飛彈,約6億6,540萬美元用於支持台灣偵蒐雷達計畫。

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發言人劉鵬宇發布聲明表示,美國對台軍售嚴重危及中美關係以及台灣海峽的和平穩定。

拜登政府表示,此軍售案已斟酌多時,期間曾與台美議員進行磋商。白宮兩岸事務資深主任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表示,隨著中國繼續增加對台灣施壓,包括透過加強在台灣周圍的空中和海上軍事部署,並試圖改變台灣海峽的現狀,我們將提供台灣維持自我防衛能力之所需。匿名的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這些對台軍售案係對台灣持續推動軍隊現代化及維持可靠防衛能力的例行性支持。

台灣國防部表達感謝,本次美方宣布對台軍售項目,有助於該島應對軍事壓力;同時亦是彰顯協助台灣強化整體防衛戰力,共同維護台海及印太區域安全與和平。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表示,反對對台軍售的有限作法。台灣需要許多不同的能力,若阻礙該島建構全面防禦的決心,長此以往,台灣防禦將出現新的缺口。

包括美國《美聯社》(AP)、《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日本《朝日新聞》均報導美國對台11議員軍售。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台灣欲加購海馬斯火箭。

包括美國《ABC-TV News》、《彭博》、《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西班牙《道理日報》(La Razon)均刊登吳釗燮專訪或投書,提醒全球關切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韓國《亞洲經濟日報》報導,蔡英文總統向亞利桑那州長表示,將加強與美國合作產製民主晶片。美國《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導,從教會槍擊案到美國眾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如今身為台裔美國人是什麼感覺。

《路透》報導,台灣派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特使,出席先教宗若望保祿一世榮列真福品大典。

希臘《頭條報》(Proto Thema)、瓜地馬拉《時報晚報》(La Hora)均報導,瓜地馬拉與台灣強化雙邊關係。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拜登政府將維持對中關稅,同時繼續進行審查。報導指出,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日表示,已收到公司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的要求,維持於2018年和2019年實施的「301條款」(Section 301)關稅,會維持對價值數千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課徵關稅,同時繼續對前總統川普實施的關稅進行法定審查。拜登政府一直在考慮是否取消部分關稅,盼能減少通膨壓力。不過因為裴洛西引發中國的軍演後,已擱置相關考慮。

《路透》報導,拜登邀請12個太平洋島國領袖出席月底於華府舉行的峰會。報導指出,白宮2日表示,美國總統拜登將邀請太平洋島國領袖出席9月28、29日在華府舉辦的會議。該峰會將反映美國在氣候變遷、疫情因應、 經濟復甦、海洋安全、環境保護、增進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等關鍵議題上擴大及深化合作。

白宮已邀請12個太平洋島國與會,包括4月與中國簽署安全協議的索羅門群島。其他獲邀與會的國家分別是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吉里巴斯、巴布亞紐幾內亞、萬那杜、薩摩亞、東加、斐濟,及台灣14個外交友邦之中的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吐瓦魯。

白宮未詳細說明哪些國家已證實會出席峰會。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8月訪問太平洋地區時,曾暗示此峰會為優先要務。美國已加強與太平洋島國的互動,除派遣若干高官往訪外,還宣布將在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東加設立大使館。

吐瓦魯總理拿塔諾(Kausea Natano)3日抵達台北,展開為期一週的訪問。

紐西蘭《紐西蘭先驅報》(New Zealand Herald)報導,索羅門的行為讓人警覺中國影響力擴張。《讀賣新聞》探討,「印太經濟架構」將建立供應鏈與中國對抗。《美聯社》報導,印度啟用新航母,反制日益壯大的中國海軍。

包括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加拿大《溫哥華星報》(The Star Vancouver)、哥倫比亞《週刊政論》(Semana)均報導,聯合國公布中國侵犯維吾爾族人權報告,中國反彈,美國要求中國必須面對。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