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3 月 2nd, 2024

加工

50歲男擔心有脂肪肝,就醫檢查發現早已確診肝癌!醫師揪出背後兇手,竟是常

正能量 44%

56% 負能量

不少職場上班族工作繁忙,為了圖方便常以即食食品解決一餐,台灣就有男子因此而患上肝癌。醫生指出,為了避免危害健康,平時應盡量避開8大類「超加工食品」。[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吃過多微波食品,台灣男子患肝癌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鄭以勤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案例,曾有一名年

新聞來源:風傳媒

比加工食品更傷身!營養師曝1種食物千萬要少吃,研究證實連吃2週下場超驚人

正能量 66%

34% 負能量

不論是為了健康或體態,近年民眾多會避免加工食物,不過加工也視程度有所不同,其中「超加工」更是建議民眾盡量別吃的類型。簡鈺樺營養師分享食物分類,取得平衡更有助健康和瘦身![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食物視加工程度也分等級?營養師:「超加工」真的少吃!簡鈺樺營養師表示,平時諮

新聞來源:風傳媒

現代人健康殺手「超級加工食品」!吃太多男性腿結腸癌機率恐飆升三成! |

正能量 46%

54% 負能量

現代人追求方便快速的飲食,尤其是上班族,常常以超商的微波食品、泡麵等加工食品草草解決一餐。但美國卻有一項研究表明,大量食用「超級加工食品」的男性,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高出29%,這對男性而言無疑是一記警鐘。在許多咖啡店和西式早餐店裏,都有這樣一道「美式早餐」,餐盤裏往往堆滿香腸、培根、火腿。大口咬下去,油花滋滋地冒出來,雖然美味無比,卻也暗藏風險。研究表明,吃下太多「超級加工食品」的男性,患結腸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香腸含硝酸鹽易致癌?陽明交大:飯菜更多「對健康利大於弊」 | ETtod

正能量 54%

46% 負能量

不少民眾相當喜愛香腸與培根等加工肉品,但因其中添加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擔心吃太多致癌,而根據陽明交大今(11日)公布最新一份針對42類國人常吃食物進行調查,發現青菜、白米飯才是台灣民眾攝取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主要來源,遠大於加工肉品,而且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益,遠大於所造成的健康風險,故對健康影響是「利大於弊」。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堅果健康又涮嘴?醫揭「飲食地雷」:小心甲狀腺抗議 | ETtoday健康

正能量 32%

68% 負能量

一名本身患有甲狀腺亢進的女性,長期吃藥控制症狀穩定,但因認為堅果很營養,長期吃堅果當零食,沒想到脖子囊腫日益長大,就醫才知道堅果類是甲狀腺患者的地雷食物。醫師指出,很多甲狀腺疾病都是吃出來的,堅果的屬性偏燥,容易刺激甲狀腺結節和囊腫,患者如果要吃,要選未加工堅果,且每天不可超過20至30公克。

新聞來源:ETtoday健康雲

加工食品一定不健康、對人體有害?背後製程差異大揭密,破解大眾長久以來的迷

正能量 44%

56% 負能量

加工食品能夠在市場上屹立不搖,且不斷推陳出新與它的便利性、適口性等有關,但加工食品也經常會被消費者認為不健康,但會有這樣的既定認知,可能與產官學界的分類相關,也因為如此,有越來越多新的分類與標籤方式出現,可望解決產學之間溝通的語言落差。想到餅乾,你認為是健康的食品嗎?再仔細想一想

新聞來源:風傳媒

陳吉仲指進口豬約7成加工用 國民黨促公布流向

正能量 65%

35% 負能量

國民黨今天表示,今年到4月 16 日止,進口豬肉等可食部位總量已超過2萬噸,但市面上進口豬肉標示極為稀少,「消失的進口豬」去哪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稱進口肉品6、7成用於食品加工,應公布進口豬的細部流向。農委主委陳吉仲 19 日表示,台灣人食用豬肉一年約 90 萬公噸,9成由國產豬肉供應,1成來自國外,其中 60 %到 70 %用於加工。國民黨今天召開記者會,質疑陳吉仲的依據是從何而來。

新聞來源:芋傳媒 TaroNews

陳吉仲指進口豬約7成加工用 國民黨促公布流向 | 政治 | 中央社 CN

正能量 50%

50% 負能量

國民黨今天表示,今年到4月16日止,進口豬肉等可食部位總量已超過2萬噸,但市面上進口豬肉標示極為稀少,「消失的進口豬」去哪了;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稱進口肉品6、7成用於食品加工,應公布進口豬的細部流向。

新聞來源:中央社

銷往中國的鳳梨缺口能補?林俊憲樂觀提1數據:應很快可以化解 | 政治 |

正能量 62%

38% 負能量

中國上周突如其來宣布,禁止台灣鳳梨進口,引發討論,總統蔡英文及行政院長蘇貞昌則不斷呼籲民眾採買鳳梨,並要農民不要擔心,農委會則表示,截至2月28日,全台認購鳳梨的數量已突破2.5萬公噸。對此,民進黨立委林俊憲認為,銷往中國的4萬噸鳳梨缺口應該很快可以化解。林俊憲表示,中國上週五突然宣布停止台灣鳳梨進

新聞來源:新頭殼 Newtalk

農超對接 劉建國力促合作共贏 – Yahoo奇摩新聞

正能量 83%

17% 負能量

加拿大最大零售商羅布勞公司(Loblaw)旗下大統華生鮮超市,日前由李佩婷總裁帶領集團生鮮部門高階主管一行十餘人,在立法委員劉建國協同下,參觀雲林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李總裁聽取簡報後,參觀溫控分級包裝場、物流理貨作業及農業企業ERP信息化管理模式,更豎起大拇指稱「讚」,對於台灣農產品截切加工技術更是肯定,多次進入加工現場,深入了解加工技術,並與作業人員一起操作加工流程,李佩婷總裁表示,對於台灣農業安全的要求及農產品加工技術非常值得借鏡與學習。立委劉建國指出,羅布勞公司在全球擁有約1500家分店,年營業額超過300億加元,而旗下的大統華超市最主要銷售大中華地區及亞洲食品的連鎖超級市場。台灣漢光果菜生產合作社成立已屆三十年

新聞來源:Yahoo奇摩新聞

少吃紅肉防癌?專家教你這樣吃 – 生活

正能量 48%

52% 負能量

紅肉會致癌、增加心血管和糖尿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的研究機構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甚至將紅肉列為2A級的致癌物(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各國的飲食也都建議少吃紅肉。但近期有一個分析研究推翻這樣的說法,認為吃紅肉跟疾病沒有顯著的關係,因此不用刻意少吃。風險低到不用在意,真的嗎?這項由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及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負責分析紅肉會致癌、增加心血管和糖尿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的研究機構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甚至將紅肉列為2A級的致癌物(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各國的飲食也都建議少吃紅肉。但近期有一個分析研究推翻這樣的說法,認為吃紅肉跟疾病沒有顯著的關係,因此不用刻意少吃。風險低到不用在意,真的嗎?這項由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及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負責分析,由14位各領域專家,包括研究方法專家、營養流行病學家、營養師、家醫科及內科醫師,組成跨國營養研究團NutriRECS撰寫飲食指南,分析54篇、共計54,000人的綜合分析研究集結而成。研究結果發現,紅肉和加工肉品如火腿、培根與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沒有顯著的關聯,並刊登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中。其中指出,如果1,000人中,每週減少3份紅肉或加工肉,分別持續以下時間,則會出現:●持續一生:因癌症死亡的情況會減少7例●持續11年:因心臟疾病去世的情況會減少4例如果1,000人中能夠每週減少3份不同肉類攝入情況持續7年,則情況如下:●減少紅肉: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情況會減少6例●減少加工肉: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情況會減少12例研究者之一約翰斯頓(Bradley Johnston)是戴爾豪斯大學社區健康與流行病學(Community health and epidemiology)助理教授,同時也是NutriRECS共同創辦人,他指出,這項發現並不是認為吃紅肉和加工肉品沒有風險,只是證據相當薄弱,減少紅肉攝取能降低疾病的效果很小,不如繼續食用。而基於環境保護因素對於攝食紅肉的建議則不納入研究範圍。研究也指出,以往的飲食指南建議減少或不吃紅肉,都是基於觀察性和回溯性的研究,每個致病因子相互混雜,無法得到真正可能的致病原因,此外這些組織或協會的建議都沒有經過嚴謹的系統性分析,而且受限於與業者的利益關係。這番言論和世界衛生組織、英國國民健康署、美國癌症協會和美國心臟協會等國際健康組織機關的飲食建議大相逕庭,引起許多專家的反駁。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家凱伊(Tim Key)指出,已經有充足的證據顯示加工肉品和紅肉會造成大成直腸癌,所以WHO才在2015年把紅肉、加工肉列為致癌物。哈佛大學陳曾熙公衛學院營養學系主席胡教授(Dr. Frank Hu)說,該研究的方法不適當,是一個相當不負責任的飲食建議,甚至表明,他不願看到美國人民遵從NutriRECS的飲食建議,重新吃會傷害身體的食物。研究反覆莫衷一是,紅肉究竟能不能吃?紅肉跟癌症有關,流行病學上的研究是從病人回溯其飲食習慣,發現紅肉吃得比較多。但紅肉跟癌症真的有直接關係嗎?芒果社企執行長、營養師林雅恩指出,如果單只有紅肉,是不成立的,只能說有關連而不是因果關係。聯新國際醫療、聯新營養總營養師呂美寶也指出,營養學研究相當複雜,許多因素如生活習慣、烹調方式等等會影響結果,不能一篇研究就斷定該怎麼吃,「該飲食建議是分析其他研究而來,但這些研究受試者是怎麼吃紅肉的,其實不清楚。」現在紅肉如豬、牛、羊肉之所以被認為較不健康,是因其所含的飽和脂肪酸較白肉多,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和中風的風險;白肉如魚、雞肉油脂較少,魚類的油脂也是人體所必需的好油,「如果以1份蛋白質30克來計算,1份牛肉大約有10~15克脂肪;1份雞肉大約只有5~7克,」林雅恩說。各國的飲食指南大都沒有建議不吃紅肉,而是少吃或改吃植物性蛋白如豆類、菇類,而少吃的用意除了健康考量,更多的是碳排放,「飼養家畜需要更多農作物,加上運送、飼養中造成的汙染,所以有些程度是為了永續發展。」但加工肉品如培根、火腿等是高鹽的食物,加上必須添加其他化學物質防腐、保色,所以更建議應少吃,「比起吃加工肉品,吃新鮮的紅肉致病風險較低,」呂美寶說。紅肉仍然是良好的營養來源,富含蛋白質、鐵、鋅和維生素B群,但要怎麼吃才不會疾病上身呢?呂美寶表示,根據世界癌症研究組織(WCRF)的建議,每週只能攝取350~500克紅肉或加工肉品,等於每天只能吃50~70克。烹調方式也應該選擇涮、煮、滷、燉,少油炸或燒烤,「紅肉經過高溫烹調,會產生雜環胺和多環芳香烴,這些都是致癌物質,」呂美寶說。許多人認為食用部位和致病或致癌有關,林雅恩認為這毫無科學根據。他指出,以往認為豬脖子、雞脖子是注射藥品的地方、不要吃,但藥品注射後是全身都在作用,不會只停留在脖子;第二,注射藥品是為了預防疾病,但人力、藥物成本會提高,因此現在畜牧業大多以改善環境、增強飼料營養的方式來預防疾病。「與其挑部位吃,不如挑油脂少的地方吃,」林雅恩指出,例如豬肉就買瘦肉、少吃豬腳、五花肉,雞肉不要吃皮、牛肉則是避免牛腩,買牛腱、牛肩、里肌、腰內肉等,油脂較少,吃起來較健康。呂美寶也建議少吃富含脂肪的部位,「動物脂肪是容易累積毒素的地方,有新聞報導過有孩子喜歡吃肥肉導致賀爾蒙失調的案例。」此外她也建議吃草飼牛而非穀飼牛,紐、澳的草飼牛油脂中omega-3比例較高,較不容易引起發炎;但美國榖飼牛的的脂肪和omega-6比例高,攝取過多會引起體內慢性發炎。紅肉不是不能吃,而是要注意攝取量和部位,這麼一來不僅能吃到紅肉所富含的營養,更能享受到美味;人工肉則是建議少吃,如果要吃也應該盡可能少量,或用新鮮的紅肉代替。資料來源:Annal of Internal Medicine、BBC

新聞來源:中時電子報

少吃紅肉能防癌?新研究顛覆認知 專家教你怎麼吃才健康 – Yahoo奇摩

正能量 52%

48% 負能量

紅肉會致癌、增加心血管和糖尿病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屬的研究機構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甚至將紅肉列為2A級的致癌物(對人體致癌的可能性較高的物質),各國的飲食也都建議少吃紅肉。但近期有一個分析研究推翻這樣的說法,認為吃紅肉跟疾病沒有顯著的關係,因此不用刻意少吃。 風險低到不用在意,真的嗎?這項由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及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負責分析,由14位各領域專家,包括研究方法專家、營養流行病學家、營養師、家醫科及內科醫師,組成跨國營養研究團NutriRECS撰寫飲食指南,分析54篇、共計54,000

新聞來源:Yahoo奇摩新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