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3 月 1st, 2024

世界看台灣》美參院外委會通過挺台法案 跨國推動制裁中國 國際關注

《路透》報導,美參議院外委會推進提升美台關係法案。另報導,台灣在華府接待數十名跨國國會議員以推動制裁中國。

昨天(15)世界怎麼看台灣?美國參議院壓倒性多數通過挺台法案;台灣接待「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議員,推動制裁中國;中國、俄羅斯兩獨裁領袖將會面,撼動國際秩序。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若中國進犯,台灣將效法烏克蘭訊息傳遞模式,幽默對抗謠言。報導指出,台灣數位發展部長唐鳳14日受訪指出,研究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的經過,發現全世界都可以即時知道當地發生的事情。烏克蘭有效向世界傳遞訊息,顯示維持高品質的即時通訊至關重要。

為使通訊在中國攻擊時仍能保持暢通,唐鳳的計畫包括在未來兩年進行5.5億元的衛星實驗計畫,以確保全台網路服務不中斷。計畫目標是維持社會穩定,並透過立即切換替代通訊形式,例如中低軌道衛星,以維持台灣指揮系統運作。若干台灣公司正與國際衛星服務供應商洽談,希望這類服務在台灣合法化後能成為合作夥伴。

唐鳳協助製作台灣針對疫情的公共訊息平台,使用「迷因」(memes)和幽默來對抗假訊息。就像從烏克蘭例子中看到的,有些人甚至運用喜劇的想法,散播團結人民的訊息。

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因香港鎮壓決定反北京。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參議院外委會推進提升美台關係法案。報導指出,美參議院外委會14日以17票同意、5票反對,通過「2022年台灣政策法案」(Taiwan Policy Act of 2022)。內容包括,將該島視為重要的非北約盟友,在4年間提供台灣45億美元的安全協助,並支持其參與國際組織。

外委會民主黨籍主席孟南德茲(Robert Menendez),必須看清楚我們面對的是什麼。外委會共和黨首席參議員芮胥(Jim Risch)表示,若想要確保台灣在戰爭中有一線希望,必須現在採取行動。

中國在該法案於6月提出時表示,若華盛頓採取傷害中國利益的行動,北京將被迫採取堅決反制措施。

台灣實質駐美大使蕭美琴表示,有與美國會討論如何整合嚇阻手段、更廣泛探討運用不同工具,以確保維持台海現狀的必要性。已就此法案向國會表達感謝

包括美國《彭博》、《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法國《法新社》(AFP)、韓國《新聞通訊社》均報導,美參議院外委會不顧中國反對,審查通過台灣政策法案。

《路透》報導,台灣在華府接待數十名跨國國會議員以推動制裁中國。報導指出,台灣實質駐美大使蕭美琴13日接待約60名來自歐洲、亞洲、非洲的國會議員,他們都參與「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並簽署聲明,承諾敦促各自的政府就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等脅迫行動進行更有力的嚇阻。聲明並指出,北京無權置喙這些國家與台灣的關係,各國將推動與台灣增加國會議員互訪。

消息人士指稱,華府正在考慮對中國實施制裁,以遏阻北京侵略台灣;而歐盟則面臨來自台灣的外交壓力,要求其跟進。

蕭美琴對賓客表示,我們無意挑釁惡霸,但也不會屈服於他們的壓力。並對兩名烏克蘭代表表示歡迎。希望國際社會與烏克蘭站在一起,也與台灣站在一起。

日本《每日新聞》報導,台日專家在研討會中針對台灣海峽緊張局勢進行研討。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報導,歐盟情報首長在中國得知其秘密出訪台灣計畫後取消訪問。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報導,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表示,以武力改變台灣地位不可接受,並主張加強與台灣合作。荷蘭《Het Parool》報導,台灣駐海牙代表歡迎荷蘭訪問。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立陶宛代表團訪問台灣。

美國《ABC News》報導,台灣成為香港人追求自由的目的地。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教宗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在哈薩克交會。報導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的海外之旅,將與教宗方濟各訪問哈薩克時間重疊,不過,梵蒂岡表示,兩人沒有見面計畫。

教宗表示,沒有任何關於會見習近平的消息,但隨時準備前往中國。兩人過去曾在相同地點出現但未見面。梵蒂岡和中國將在本月底續簽2018年的主教提名協議,教廷官員預期該協議將會繼續。

自從共產黨在1950年代要求中國的羅馬天主教徒斷絕與梵蒂岡的關係以來,中國與梵蒂岡就沒有外交關係。民眾只能在隸屬於黨控制的天主教愛國會進行禮拜。中共拒絕教宗在中國遴選主教或管理教會時發揮任何作用。雙方在2018年達成協議,該協議賦予教廷對北京提出的主教人選有最終決定權,但細節從未公布。北京長期堅持,將批准任命視為國家主權事務。梵蒂岡則堅持,教宗擁有選擇基督使徒繼任人選的神聖權柄。

梵蒂岡官員表示,希望2018年的協議能改善中國天主教社區的情況,而不僅是著重於主教提名。人權團體批評此協議,表示代價超過了其所帶來的任何好處。

中國人權捍衛者(Chinese Human Rights Defenders)研究與倡議協調員倪偉平(William Nee)表示,為了維持中梵協議繼續執行所需的正面外交,梵蒂岡不願譴責中國政府持續針對維吾爾人的反人類罪行和在香港鎮壓人權。

在習近平統治下,為全面限縮宗教自由,中國近年來對基督教展開鎮壓,這也影響到伊斯蘭教的信徒,並對佛教和道教造成程度較小的影響。中國推動宗教「中國化」,並將最終控制權賦予共產黨而非宗教領袖,導致非正式教會面臨關閉的高度壓力。基督教信徒目睹自己的教會遭到搜查,並受到審訊和監視。警察逮捕與這些教會有關的牧師和神父。

包括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彭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哥倫比亞《經濟電子報》(Economia.com)、《週刊政論》(Semana)、《新世紀報》(elnuevosiglo.co)均報導,習近平與普丁兩位危險人士將在中亞會晤,克里姆林宮表示,兩人將討論烏克蘭和台灣問題。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