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11 月 10th, 2023

世界看台灣》中國軍機擾台屢創紀錄 國際極關注

《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軍機擾台架次創新紀錄,促使美國發出警告。《彭博》報導,經濟部長王美花表明,大家應更重視台灣的安全,讓台灣可以穩定持續為大家做服務。

昨天(5)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自1日起,天天兩位數軍機大規模擾台,4日累計149架次,引發世界高度關注,美國從白宮、國務院到國防部都嚴正警告中國;而台灣的和平,也關乎全世界都極為敏感的晶片供應鏈問題。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中國對台壓力日增,但台海和平對確保晶片供應至為關鍵。經濟部長王美花受訪時表明,大家應更重視台灣的安全,讓台灣可以穩定持續為大家做服務。王美花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台灣經過30年努力建立起半導體製造生態體系和聚落,半導體產業給予台灣經濟很大的支撐,也對台灣的安全有很大的幫助,而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要持續扮演一個可以信賴、可以合作的夥伴。對於晶片生產集中於台灣不利全球的說法。王美花反駁,荷蘭艾司摩爾(ASML)是半導體製造設備極紫外光(EUV)高階設備的全球唯一廠商,大家會說只能向ASML買很危險嗎?

王美花說,台灣專注將晶圓代工製造發揮到極致,但也需要依賴外國廠商,與全球各式晶片設計業者攜手合作,並進口先進製程設備與尖端材料。台灣與國際廠商是共生共榮。台灣已非常盡力在協助解決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台積電車用晶片產量已較去年提高60%,但近期市場上的供應瓶頸,是馬來西亞封測廠因為疫情而無法運作所致。

在中國對台軍事恐嚇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中國軍機擾台架次創新紀錄,促使美國發出警告。報導指出,中國在10月前3天派出93架次軍機擾台,創史上最大規模。台灣空軍在聲明中表示,台灣空軍已派遣空中巡邏兵力應對,予以廣播驅離,並以防空飛彈追監;並發布影片回應此類入侵活動,附上戰機和飛行員的照片。

國際對於中國對台灣威脅的擔憂日益提升。美國與G7元首6月的公報中提及,重視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並鼓勵和平解決兩岸問題。美國海軍已加強在台灣海峽及其附近的航行自由任務,法、英等西方國家的海軍也執行類似行動。美國國務院2日發布聲明重申對台承諾。台灣外交部發布聲明表示,將加強與美國的合作,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白宮稱正就台灣問題進行接觸。報導指出,白宮發言人莎琪(Jen Psaki)5日表示,拜登政府正在就中國所採取與台灣有關之行動進行私下溝通,而這也許是表達這些訊息的適當場合。

《路透》另報導,中國外交部回應美國聲明表示,美國軍售台灣、戰艦例行通過台灣海峽,美方才是挑釁並傷害區域和平的一方。還嗆聲,搞台獨是死路一條,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決粉碎任何台獨圖謀。陸委會則呼籲中國立即停止不負責任的挑釁行徑。台灣方面透露,中國飛機可能對美國航母實施模擬攻擊。日本防衛省則透露,美國美國航空母艦「雷根號」(USS Ronald Reagan)、卡爾文森號(USS Carl Vinson)曾在沖繩西南水域進行多國聯合演習,除美國、日本外,英國、荷蘭、加拿大、紐西蘭的船艦也參與了演習。

包括美國《美聯社》(AP)、《彭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蘇格蘭泰晤士報》(The Times Scotland)、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奧地利《新聞報》(Die Presse)、荷蘭《荷蘭廣播基金會》(NOS)、法國《法新社》(AFP)、捷克《今日日報》(MF Dnes)、西班牙《ABC》、《先鋒報》(La Vanguardia)、《道理日報》(La Razon)、義大利《新聞報》(La Stampa)、印度《印度人報》(The Hindu)、智利《水星日報》(emol)、「Tele13」、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澳洲廣播公司」(ABC)、日本《朝日新聞》、《西日本新聞》等,均大幅報導,中國對台破紀錄的軍事騷擾。

包括美國 《NBC》、荷蘭《電訊報》(De Telegraaf)、希臘「運輸資訊網」(naftemporiki.gr)、《網路報》(iefimerida)報導,美國因中國的恫嚇台灣,提出譴責與警告。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德國《世界報》(Die Welt)刊登評論,分析承繼的中國問題。評論指出,中國已是獨裁國家,但德國總理梅克爾都堅持走經濟和解路線。評論以加拿大公民遭中國劫持,互換孟晚舟,指稱北京從來沒有試圖給人一種不是劫持人質的印象。中國加強與民主政府的談判地位。類似黑手黨的訊息是,劫持人質、敲詐勒索、骯髒交易。梅克爾任內沒改變對中政策,讓德國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已成德國經濟的致命弱點。中國對澳洲的貿易衝突凸顯,中國利用懲罰性關稅、進口壁壘,對付不友善國家。

評論指梅克爾錯失帶領德國展開辯論的機會,這是新聯邦政府必須著手之處。美國找到的最佳方式,是提出自己的地緣政治方案,在太平洋地區做出值得信賴的努力。下屆聯邦政府必須為包括習近平終身制等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中國與美國的衝突可能升級、台灣海峽可能爆發戰爭、恆大破產可能導致金融危機。柏林必須為完全不同的情況做好準備。

奧地利《新聞報》(Die Presse)報導,德國聯邦資訊技術局開始調查小米設備。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The Toronto Sun)刊登評論指出,派運動員參加北京冬奧既不安全也不明智。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