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11 月 12th, 2023

癌症

得乳癌怎麼辦!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死亡率第2 醫曝全方位新知 | ETto

正能量 67%

33% 負能量

花蓮慈濟醫院在7月1日下午,舉辦「慈濟365.健康又幸福」系列講座「乳果早知道:乳癌的預防與治療」,由乳房醫學中心主任張群明、血液腫瘤科醫師朱崧肇、中醫部副主任王健豪、心血管暨粒線體相關疾病研究中心博士林佑融,從自我篩檢、手術選擇到中西醫治療方式等全方位的為病友及家屬分享乳癌相關保健新知。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美研究:變胖恐增腸胃癌症風險 2年齡層最危險「年輕人小心」 | ETto

正能量 47%

53% 負能量

因為飲食過剩,幾乎每個人都有想要減肥的時候。統計顯示,約有20%的癌症和體重增加有關,不過,什麼年齡層發胖跟胃腸癌症有極度相關呢?研究顯示,年輕發胖和老年發胖和胃腸癌症關聯性最高,想要預防胃腸癌症,趕快控制體重!

新聞來源:ETtoday探索

癌症年奪逾5萬條命!3癌死亡率增 醫揭「共同特點」:發現多已晚期 | E

正能量 45%

55% 負能量

根據衛福部公布2022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癌症持續蟬聯41年冠軍,去年奪走5萬多條寶貴生命,其中「攝護腺癌、胰臟癌和卵巢癌」的死亡率有成長趨勢。醫師指出,這3種癌症的共同特徵就是發展早期幾乎沒有症狀,若無定期健康檢查習慣,當發現時多半已是晚期,已錯失治療先機。

新聞來源:ETtoday健康雲

糖尿病罹「8種癌」風險更高! 醫示警5種檢查一定要做 | ETtoday

正能量 51%

49% 負能量

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台約有221萬名糖尿病患,平均每10位就有1位,儼然成為新國病。醫師提醒,癌症是糖尿病常見的共病之一,容易增加許多癌症發生的風險,且有許多研究指出,罹患肺癌、大腸癌等癌症風險是一般人的兩倍以上,因此建議大家有5種檢查一定要定期進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新聞來源:ETtoday健康雲

獨家/喘、沒食慾、易累竟是「心臟科的癌症」 心臟衰竭有「4大警訊」 |

正能量 28%

73% 負能量

癌症和心臟衰竭選一個,不知道你是否寧願選擇後者?如果不幸罹患癌症,我們可能會擔心自己時日無多,事實上心臟衰竭的凶險程度不下於惡性腫瘤,沒有好好治療的話,5年存活率平均只有一半。(記者:陳弋)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十大癌症排名「肺癌最兇」!死亡時鐘快轉3秒 疫情釀72萬人中斷篩檢 |

正能量 26%

74% 負能量

衛福部統計處今(12)日公佈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癌症持續蟬聯41年冠軍,佔所有死亡人數的24.9%;前十大死因癌症依序是(1)氣管、支氣管和肺癌(2)肝和肝內膽管癌(3)結腸、直腸和肛門癌(4)女性乳癌(5)前列腺(攝護腺)癌(6)口腔癌(7)胰臟癌(8)胃癌(9)食道癌(10)卵巢癌。癌症死亡時鐘也較去年10分10秒快轉3秒。推估與疫情期間將近72萬人中斷篩檢有關。(記者黃仲丘)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最新十大死因分析結果出爐!新冠首度進前3、癌症居冠 | 生活 | New

正能量 13%

87% 負能量

衛福部公布了2022年國人的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去年共有20萬8438人死亡,其中癌症仍然是最主要的死因,已經連續41年居冠。另外,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去年有1萬4667人死於新冠肺炎,這是國人死因中的第3名,也是首次進入前10名。衛福部表示去年的死亡人數增加了13.2%,多了2萬4266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癌症死亡時鐘快轉3秒!72萬人疫情影響「中斷篩檢」 這癌掉最多 | ET

正能量 30%

70% 負能量

衛福部統計處今(12)日公佈111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其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位居前三名,癌症更蟬聯41年冠軍,去年奪走5萬1927條人命,佔所有死亡人數的24.9%,死亡率與標準化死亡率均有增加。去年癌症死亡時鐘再度快轉,平均每10分7秒就有一人喪命,較去年的10分10秒快轉3秒,另分析主要原因。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科學報告》研究:新冠重症診斷患有癌症風險增加31% | ETtoday

正能量 48%

52% 負能量

英國權威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一項最新研究揭示新冠重症患者可能面臨的另一個風險。該研究結果表明,感染新冠病毒並接受重症監護的患者,在接下來幾個月內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風險增加了31%。這項研究首次建立新冠病毒感染重症與未確診癌症之間的聯繫。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9月大嬰竟得罕見惡性腦瘤 質子治療救回一命!北醫大曝療程 | 生活 |

正能量 46%

54% 負能量

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兒童腦瘤團隊召集人黃棣棟教授今表示,「非典型畸胎橫紋肌樣瘤(ATRT)」是非常罕見的惡性腦瘤,通常好發3歲以下幼童,而台北癌症中心收治一名才9個月大ATRT患者,當時腫瘤幾乎佔滿後顱窩中央,分2次手術切除後再搭配腫瘤部位質子及藥物治療,目前該名病童恢復良好。台北醫學大學質子中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美癌症缺藥潮燒進台灣?食藥署澄清:美最缺兩藥物國內「夠用到年底」 | 生

正能量 32%

68% 負能量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近日公布14項化療藥品缺貨清單。食藥署今(6)日強調,美國的缺藥清單,台灣近年有使用的有12項,但目前供應正常。在美國最缺的癌症藥品,Cisplatin」及Carboplatin兩大類,主要是受到印度製造廠Intas Pharmaceuticals,品質不佳所影響。國內兩款藥品國內共有6張藥證,由於沒有用到來自該廠製造的藥品,國內庫存供應到年底都不受影響。(記者黃仲丘)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美國14項癌症用藥爆短缺「12項台灣有用」 食藥署曝最新調查結果 | E

正能量 48%

52% 負能量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公布14項癌症治療用藥短缺,其中12項於我國臨床端使用,也讓醫師憂心患者權益受損。食藥署表示,經查藥品許可證持有商及醫院均供應正常,美國短缺最嚴重的Cisplatin為印度製造場生產,因GMP不合格遭暫停輸入,台灣並未使用該產地藥品,同成份許可證也有6張。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癌細胞擦擦就沒了!史丹佛大學大突破 : 改造細菌CD8 T可用來殺死腫瘤

正能量 58%

42% 負能量

一直以來,癌症是人類努力攻克的難題。近期一項關於治療癌症的實驗取得重大突破。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項實驗,可能會帶來新的癌症治療方法。科學家測試,透過改變皮膚微生物和細菌的基因組來對抗癌症。改變後的微生物被擦拭到患癌症的小鼠身上,其腫瘤開始消散。根據《大紀元時報》報導,研究對象是一種從老鼠的皮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醫學期刊證實:隔夜飯助減重又抗癌!「抗性澱粉激增2.5倍」是關鍵 | E

正能量 69%

31% 負能量

所有的澱粉類食物冷藏後都會使抗性澱粉增加,由於難以消化,因此具有瘦身效果,國際期刊《亞太臨床營養學雜誌》也指出,煮熟的米飯冷藏24小時後再加熱,此時的抗性澱粉會大幅增加2.5倍,更有助於減少熱量攝取。不只如此,國際醫學期刊《癌症預防研究》也指出,抗性澱粉還可預防食道癌、胃癌、胰臟癌等消化道癌症。但專家也提醒,食物冷藏會有細菌滋生的疑慮,建議還是要多加小心。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