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12 月 9th, 2023

世界看台灣》賴清德宣示加速國防改革、立陶宛加強對台關係 國際關注

《路透》報導,賴清德矢言加速國防改革。《歐洲政治報》報導,立陶宛抗拒中國壓力,發布的新亞洲戰略宣示加強對台關係。

昨天(7)世界怎麼看台灣?副總統賴清德宣示,會繼承蔡英文維持現狀路線、加速國防改革;立陶宛公布新亞洲戰略,加強對台關係;台積電表示,中國限制出口稀有金屬不致對生產造成衝擊。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報導,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台積電表示,:中國限制出口稀有金屬不致對生產造成衝擊。報導指出,中國近來對鎵、鍺實施出口管制,台積電6日表示,不致對其生產造成任何直接影響。

台積電發布聲明表示,經評估後認為稀有金屬鎵、鍺的出口管制,不會對台積電的生產造成任何直接衝擊。經濟部長王美花亦淡化新出口管制的衝擊,4日表示,台灣進口的是精煉過的原料,所以短期影響有限;會密切關注出口管制在價格和供應上對國際市場的長期影響。

據歐盟執委會2020年的報告,中國生產的鎵占全球8成。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賴清德矢言加速國防改革。報導指出,調支持度領先的台灣總統候選人賴清德6日表示,將加速軍事改革,以提升軍隊機動性及存活力,但仍盼確保戰爭是「無法想像的選項」。

賴清德與駐台外國使節會面時表示,增強台灣的嚇阻力是關鍵;將繼續加速這些關鍵改革,並深刻體認到強大的國防實力可以減少武裝衝突的風險。將加強具成本效益、機動性及存活力的非對稱戰力。最明確目標就是,台灣必須確保戰爭對各方而言,永遠都是一個無法想像的選項。

賴清德重申,將努力不懈地支持兩岸現狀,在日益詭譎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台灣必須保持穩定。

台灣反對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本週表示,將取消明年1月生效的義務役恢復1年政策。

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希臘《警報新聞》(OnAlert.gr)報導,中國對美國向台灣出售武器表示不滿。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報導,立陶宛抗拒中國壓力,發布的新亞洲戰略宣示加強對台關係。報導指出,立陶宛將主辦北約領袖峰會,並於5日公布的印太新戰略,抗拒中國要求改變路線的龐大壓力,強化與台灣建立緊密經濟關係。

新戰略指出,與台灣發展貿易關係是其戰略優先要務。立陶宛的戰略將中國描述為全球經濟與軍事大國,對內加強使用日益嚴苛的專制控制手段,對外則採行漸趨激進的外交政策,以向外部投射力量。

立陶宛正與北京陷入嚴重的貿易和地緣政治爭端,成為首個退出由中國領導、以前蘇聯國家為主的「17+1」,且2021年允許台灣在維爾紐斯新設貿易辦事處。中國以經濟霸凌戰術針對立陶宛,迫使歐盟採用新的反脅迫貿易武器。

立陶宛外交部發布的戰略指出,北京的脅迫未奏效。中國對立陶宛施加經濟和外交壓力的企圖宣告失敗,證明國家只要建立社會韌性並擁有可靠的合作夥伴,便能承受經濟勒索。並指出,立陶宛盼與台灣加強務實合作,肯定台灣是理念相近的民主國家,也是該地區重要的經濟和技術夥伴。

該戰略強調恪守「一中政策」;但指出,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戰爭提供軍事支援,或動武、脅迫改變台海現狀,都是紅線。為遏止中國及其對台灣施加的訊息壓力助長俄羅斯散播假資訊,與印太社會合作至關重要。

荷蘭《大眾日報》(Algemeen Dagblad)報導,荷蘭冒著與中國爭端的風險,眾議員訪問台灣。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將從明年開始向1萬名外國大學生提供4年的獎學金。日本《朝日新聞》報導,立法院長乘船訪與那國島,參與會談眾議員肯定能牽制中國。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美國氣候特使凱瑞將訪中期進行氣候談判。《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美中期望再次修復關係。《歐洲通訊社》報導,在取消訪問行程後,中國表示方便時會接待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荷蘭《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報導,中美出口限制縮限自由貿易。

美國《美聯社》(AP)報導,索羅門群島總理訪北京,凸顯美中在太平洋對立加劇。《路透》報導,航經台日周遭水域之俄羅斯戰艦往訪中國港口。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加拿大嚴詞譴責香港政府追緝香港民主運動人士。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