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六. 6 月 1st, 2024

中國

CHINA都還在 華航新塗裝貨機傳首航香港遭中國打壓

華航在立法院決議要求下,更改新塗裝,卻引來部分台派批評改得不夠多,仍保有CHINA等字樣。即便如此,傳出華航新塗裝貨機今(6)日原定首航香港,卻遭中國打壓而停飛。

華航日前完成777 F機隊新塗裝。機身「CARGO」的C字內藏台灣圖樣,縮小CHINA AIRLINES並移到機尾。但有人痛斥這有改等於沒改、改得幅度太小、還有CHINA、用中國的C框住台灣等等。

即便如此,外傳新塗裝貨機原定今日飛香港,但昨深夜突遭取消,連帶的使後續飛往中國上海、深圳、廈門、廣州及鄭州的行程也泡湯。華航最後決定改飛原有舊塗裝的波音747F。

華航今表示,今日777 F依原定班表派飛泰國曼谷、紐西蘭基督城。777 F貨機具備省油高效能的優勢,以派飛北美貨機航點為主,搭配亞洲等區域航點,目前已飛航日本東京、越南胡志明市及河內、紐西蘭基督城等航點。美國營運許可也已提前取得,預計1月7日起派飛洛杉磯。

記者鄭信貞

兩岸問題怪台灣歷史教育? 國民黨智庫學者:要修改課綱

國民黨想把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教育改回以中國為主體?國民黨智庫副研究員劉新圓3日出席紅統雜誌《海峽評論》舉辦的「海峽評論三十年:台海形勢與和平統一」座談會。竟表示,應修改當前讓台灣學生產生文化認同危機的歷史課綱。

《海峽評論》3日在銘傳大學舉辦30年社慶座談會。

劉新圓回顧台灣中學歷史課程的變遷,她宣稱,目前台灣的中學歷史教育存在三個隱憂和危機。包括文化認同危機、歷史知識會弱化、埋下兩岸對立與衝突的因子。

她強調,中華文化是台灣的根,要挽救文化失根的危機,根本解決之道就是修改課綱,並且增加歷史課的分量。

馬英九2008年當選總統後,就在中國的授意下,指派《海峽評論》創辦人王曉波修改即將上路的歷史課綱。但在台大教授周婉窈示警下,引發台灣社會關注,最終無法將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教育,翻轉回以中國為主體。

馬政府眼見無法竄改課綱,隨於第2個任期內展開「課綱微調」,大幅更動課綱內容,於2014年引爆更強烈反彈,甚至導致高職生林冠華自殺抗議,才急忙喊停。「課綱微調」在2016年民進黨取得國會優勢後,隨予廢除。長期主導歷史教育中國化的王曉波,則於2020年7月病逝。

記者鄭信貞

腦子凍壞!?中國威脅台灣 統派學者:台灣挑釁

紅統雜誌《海峽評論》3日舉辦「海峽評論三十年:台海形勢與和平統一」座談會。統派色彩強烈的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張麟徵竟表示,民進黨和美國不斷抹黑中國,而且美國多次對台灣軍售,是對中國非常嚴重的挑釁。

《海峽評論》3日在銘傳大學舉辦30年社慶座談會。政大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魏艾表示,當前兩岸關係陷入僵局是因為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還不斷採行「去中國化」的政策。他指出,若要達成和平統一,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兩岸共同市場的經濟整合,是重要途徑。

張麟徵表示,民進黨與美國在2020年不斷抹黑中國,而且美國還多次對台軍售,雙方不斷提升交流層次,這對中國來說都是非常嚴重的挑釁,為台海帶來風險。她認為,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解決台灣問題是必須跨過的坎。

記者鄭信貞

假的!傳中芯獲美成熟製程許可 炒股假訊息啦!

中國真是充滿各種假訊息。明明中芯國際已遭美國制裁,但中國網媒「集微網」日前卻報導,中芯已獲得美國商務部許可,可採購成熟製程相關材料與設備;另家網媒「芯智訊」則指出,那根本就是為了炒股的假新聞。

去年12月30日有消息指出,中芯已得美國商務部採購成熟製程材料和設備的許可證;「集微網」證實這項消息屬實。中芯的A股股價在30、31日大漲20.3%、9.8%。

然而「芯智訊」質疑,中芯遲未公告相關訊息,進一步查證後發現,這可能是為了操縱中芯國際港股的股價,而捏造出來的假新聞。

但「科創板日報」4日又稱,中芯的成熟製程關鍵供應已獲許可證,包括EDA、設備和材料等。顯然又是假新聞。

中芯香港掛牌的H股因此在4日下跌,只是上海A股仍續漲0.9%。

記者鄭信貞

用別家!國際制裁發威 華為跌出2021年5G手機前5大

國際社會對華為的制裁果然有效。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最新報告,受到美國禁令影響,華為2020年智慧型手機產量跌落到第3、僅剩約1.7億支,落後三星及蘋果;今年預估年產量剩4500萬支、年減逾7成,下滑到第7,5G手機市占率更從30%大減到8%,排名落到第6。

報告指出,去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受到疫情衝擊,全年生產總量僅12.5億支、年減11%;前6大品牌排名依序為三星(Samsung)、蘋果(Apple)、華為(Huawei)、小米(Xiaomi)、OPPO及Vivo。

集邦指出,榮耀(Honor)品牌正式自華為拆分,就算後續華為禁令解除,華為也難以回到昔日市占規模,預估華為智慧型手機產量排名將大幅跌落至第7,5G手機市占更將掉到剩8%。

今年全球排名依序三星、蘋果、小米、OPPO、Vivo及Transsion(傳音),前6名涵蓋全球近8成市占。

記者鄭信貞

類公害!恐危害國安 中國商人申請澳洲永久居留遭拒

中國人在澳洲的存在,彷彿已成為公害。「澳洲安全情報組織」(ASIO)發現中國商人劉輝峰(Huifeng Liu)曾於解放軍服役,可能對澳洲國家安全造成威脅,已拒絕其永久居留簽證申請,甚至會將他驅逐出境。

澳洲廣播公司(ABC)4日報導,住在墨爾本的劉輝峰是澳洲自由黨的捐款者,與聯邦國會議員廖嬋娥、國庫部助理部長蘇卡爾(Michael Sukkar)有聯繫。澳洲聯邦警察證實,正與ASIO反海外干預工作小組聯手調查劉輝峰。

劉輝峰表示,只因他是「澳大利亞緊急互援協會」(AEAAI)會長,才被ASIO進行國安風險調查。

但ABC取得的機密文件指出,中國領事館曾承諾提供資金給AEAAI,AEAAI也同意聽命大使館指示,並通報涉及中國公民,且需要中國領事協助的刑事、緊急或意外事件,以及有關「安全威脅」的資料。

AEAAI表示,廖嬋娥與該會沒有關聯,但曾公開協助宣傳該會;廖嬋娥和劉輝峰則有緊密聯繫,曾幫助劉輝峰和維多利亞州警方建立聯繫。

澳洲旋濱科技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中國專家費茲傑羅(John Fitzgerald)認為,雖然中國使館有責任保護本國公民,但沒有責任或權力干預澳洲華人社區事務,如果他們支持保護華裔澳洲公民的組織,可能被視為逾越領事權限,因為這是澳洲聯邦或當地警察的職責。

記者鄭信貞

太閒? 全國缺煤寒害頻傳 習近平卻只要解放軍隨時能戰

中國是吃飽太閒嗎?中國全國都傳出缺煤、寒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卻在昨(4)簽署中共軍委2021年1號命令,向全軍發布開訓動員令。要解放軍確保全時待戰丶隨時能戰。。

中國官媒《新華社》報導,習近平於開訓動員令指出,中國今年要堅持以習近平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圭臬,貫徹其強軍思想,加強共產黨對軍事訓練的領導力,聚焦備戰打仗,深入推進軍事訓練轉型,構建新型軍事訓練體系,全面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和打贏能力。

動員令提到五個突出,突出以戰領訓、突出體系練兵、突出對抗檢驗、突出打牢基礎、 突出錘煉作風;四個訓練,深化實戰實訓、聯戰聯訓、科技強訓、依法治訓;指示共軍須堅決完成共產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

中國窮兵黷武的舉動,美國也看在眼裡。美國陸戰隊近年備戰的焦點已轉為中國,而將日本成為美國對中戰略樞紐的最前線;美軍陸戰隊近來實施一連串演習,去年12月就在群馬縣榛東村「相馬原駐屯地」,實施模擬島嶼防衛的野戰演習。

駐沖繩美軍陸戰隊第三遠征軍准將艾里森(Kyle Ellison)表示,美軍正在試驗如何與美國海軍、日本2018年成軍的陸自「水陸機動團」協調合作,而且是每天都在訓練。

記者鄭信貞

英學者投書倡議 支持台灣符合世界利益

英國智庫「亨利傑克遜學會」(Henry Jackson Society)亞洲研究中心研究員薩金特(Gray Sergeant)2日投書印度《週日衛報》(Sunday Guardian),呼籲全世界應致力捍衛台灣在世界舞台代表的新舊利益,包括戰略地位、科技實力和民主模範。

薩金特以「支持台灣符合自由世界的利益」(Supporting Taiwan is in the interest of the free world)為題撰文。中共堅信台灣屬於中國,頻派軍艦、戰機擾台、官媒播出進犯台灣的模擬畫面;習近平還在2019年初宣稱,台灣問題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呼籲世界各國應留意中國併吞台灣的企圖。

薩金特引述麥克阿瑟的說法,不能把台灣奉送給中國,成為向西太平洋投射軍力的不沉航空母艦。

不只戰略利益。薩金特說,台灣還是世界級晶片製造大國,且自1990年代起就是生氣勃勃的民主國家,世界各國當然有支持台灣的道德責任。

薩金特認為,除了美國以外,其他自由國家領袖在回應中國對台海的挑戰時顯得怠慢。他強調,支持台灣符合民主領袖尋求的利益,他們也必須這麼做,因為習近平一定會展現其決心。

記者鄭信貞

中國喊想加入CPTPP?日相菅義偉直言很難

中國日前曾喊要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不過日本首相菅義偉受訪時強調,CPTPP要求很高水準的市場開放,中國目前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恐怕難以參加。

菅義偉日前接受政評家櫻井良子專訪。櫻井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表態有意加入CPTPP,這很危險,經濟力是中國建立霸權的最大武器,未來也很可能繼續使用這項武器說服日本。

菅義偉表示,CPTPP的規則要求成員國必須具有很高水準的市場開放,這對中國而言是很高的門檻,以中國目前的政治和經濟體制,恐怕難以參加。

菅義偉指出,日本將對中國加入CPTPP持慎重態度,未經所有成員國同意是不可能加入的;尤其今年是日本擔任主席國,日本在美國退出後主導11個成員參加的CPTPP,日本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記者鄭信貞

認知戰開打!國防院示警:共軍將掀無硝煙戰爭

國防部長嚴德發上週才公開表示,我國已受中共「戰狼式」認知作戰威脅。軍方智庫國防院去年底發布中共政軍報告指出,中國透過網路五毛黨,釋放社群假訊息,製造認知迷惑混淆。我國安單位應注意這種「沒有硝煙的戰爭」。

國防安全研究院去年底發布「2020年中共政軍報告」,針對中共「認知作戰」手段與意圖進行分析。報告指出,中共師法俄羅斯,將各式做法混合搭配,欲對全球華人社群、尤其是台灣、香港遂行認知作戰。

該報告分析,中共強力放送假訊息的「大外宣」,因防疫等負面反彈而大打折扣,致使中共轉為「戰狼式」認知作戰行徑。透過官方發言人、大外宣各式「融媒體」管道、外圍「五毛黨」,粉專,藉由YouTube、TikTok、臉書、推特等,大張旗鼓出征友台或讚揚美方反制中共者,意圖製造恫嚇心理效應。

雖中共在2020總統大選期間的認知作戰沒奏效。選後積極採軍機擾台搭配網路假訊息、駭入總統府網站竊取竄改文件後,再以網路散佈混合戰方式,續對台施行認知作戰。

記者鄭信貞

韓第一大報驚嘆 台灣不靠中國就經濟成長世界第一

台灣去年在全球經濟因武漢肺炎而重挫時,因防疫成功而經濟表現亮眼。韓國第一大報《朝鮮日報》驚嘆,台灣將中國拒於門外後,靠著2357餘萬人口,竟創全球經濟成長最佳的優異表現。

《朝鮮日報》報導,武漢肺炎爆發後,台灣是世上第一個阻止中國旅客入境的國家。相反地,韓國至今完全沒有採取任何措施,放緩與中國的聯繫。

因此,韓國確診人數約台灣的75倍、病死人數約台灣的126倍,即便韓國人口約台灣兩倍,還是韓國防疫完全失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20年10月預測台灣2020年的經濟成長為0、韓國-1.9%、中國0.9%。然而,台灣行政院2020年11月將2020年的經濟成長率從1.56%上調至2.54%。

台灣2020年10月和11月的出口額還創下單月新高,經濟出現超乎預期成長,台灣將會創下1991年後,首次超過中國的紀錄,還在全球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主要國家居冠。

IMF在2021年經濟成長預測中,台灣以3.2%超過韓國的2.8%;等於文在寅2017年上任開始,除2018年贏過台灣,之後連續3年都輸給台灣。

《朝鮮日報》認為台灣逆轉勝的關鍵在於對中國的態度。台、韓都是高度依賴中國的國家,但在過去4年當中,台、韓和中國的相處模式截然不同。

台灣總統蔡英文於2016年5月上任後,積極推動台商返鄉政策,結果吸引102家公司撤出中國並投資台灣,總投資金額達新台幣5047億元。

然而文在寅2017年底前往中國訪問,支持中國成為世界強國;但直到今天,中國仍為薩德飛彈防禦系統報復南韓。

《朝鮮日報》指出,假如文在寅政府繼續把2021年的希望放在中國,將會造成經濟惡化,且逐漸被台灣拉開差距。

記者鄭信貞

澳議員投書日媒:絕不犧牲主權 討好中國

中國、澳洲關係持續緊張,澳洲眾議員Dave Sharma近日投書《日經新聞》強調,中國不惜缺電、價漲也要抵制澳洲煤、鐵,就是要傳達「中國不容批評」的訊息。但澳洲絕不會犧牲主權和中國做生意。

Dave Sharma投書指出,中國抵制澳洲大麥、牛肉、葡萄酒、木材、煤炭、龍蝦,理由千奇百怪,目的完全是政治性的。

中國駐澳洲官員甚至還惡人先告狀,提出對澳洲的14申訴清單。然而,澳洲對武漢肺炎爆發起源進行獨立調查的提案,是130多國在WHA發起,一致通過。

Dave Sharma說,中國抵制鐵礦砂,造成現貨價格飛漲。澳洲的農產品品質優異,具有成本競爭力,所以也將找到新市場。反而中國正因煤炭短缺陷入限電狀態。

Dave Sharma認為,中國的侵略性和侮辱性外交,讓許多國家的輿論更團結,也加快貿易多元化發展;糾正了澳洲過去太仰賴單一市場的不健康狀態。

Dave Sharma歡迎美國拜登政府重返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且澳洲內部也有聲音呼籲與台灣建立自由貿易協定。而澳洲很少有人會主張,該為恢復與中國的貿易而犧牲主權或原則。

記者鄭信貞

製造防疫破口?新黨籲中國入境免隔離 指揮中心打臉回絕

中國、國民黨、新黨最近又蠢蠢欲動,極力鼓吹台商回台免居家檢疫14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昨(2)表示,現階段「防疫泡泡」並不適合。民進黨立委林俊憲更砲轟,這是防疫「吳三桂」。

新黨主席吳成典昨呼籲政府因應農曆春節將至,為讓許多台商、台生、台胞回家過年,協商建立兩岸「防疫泡泡」,以金門為據點,恢復停班的小三通航線,讓兩岸同胞可藉篩檢、承認疫苗施打等,免去14天隔離。

包括國民黨、親中媒體,近來也不斷鼓吹類似觀念。

莊人祥昨明確表示,因全球疫情仍嚴峻,且遼寧、北京等地都有疫情,現階段「防疫泡泡」並不適合。至於恢復小三通,則已超出指揮中心的能力範圍。

林俊憲則指出,台灣之所以能有現在的防疫成績,就是因為不相信中國官方的說法;台灣現在並沒有禁止旅居中國的國人入境,而入境旅客同樣要接受居家隔離14天,沒有差別待遇,為何要針對中國放寬檢疫標準?當然是政治考量。

他痛斥有類似想法的,都是從內部大開城門引疫情入關的吳三桂們,可惡至極。

記者鄭信貞

川普否決沒用 參議院通過挺台抗中國防授權法

獲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的「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NDAA),遭川普總統退回後;美東時間1日獲參議院壓倒性多數通過,加上眾議院也在28日通過。這項包含對台保證的法案將正式生效。

「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涉台相關條文為1260條以及9724條。1260條表達國會對確認「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為美台關係基石的意見、1260A條涉及對台軍售、1260B建議美台醫療安全夥伴關係,9724條則保障台灣公民在國際金融組織的公平僱傭規範。

法案亦確立「太平洋威懾倡議」,預計撥款22億美元,強化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威懾和防禦能力,對中國釋放美國承諾防衛印太地區利益的訊息。

美國總統川普23日否決後,連遭眾議院、參議推翻。意即「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將正式生效。這也是川普任內,國會首次推翻其否決。

記者鄭信貞

不滿歐中協定 美轟歐盟連遮羞布都不要

歐盟無視美國的質疑,趕在30日與中國「原則上」完成歐中投資協定的談判,引來華盛頓痛批。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批評,歐盟的妥協是很糟的交易。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更痛斥歐盟,連「遮羞布」都不要了。

《美國之音》1日報導,博明在向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The Inter-Parliamentary Alliance on China)發表講話時嚴厲痛批,歐盟不顧中國踐踏人權,就匆忙與北京合作,等於是連「遮羞布」都不要。有些歐洲官員和評論人士愛罵川普政府阻礙了跨大西洋合作的深層合作,現在看起來,都是歐洲官員們做的事情。

納瓦羅則在接受福斯電視台訪問時批評,這是歐洲對中國做出的妥協,是一個糟糕的交易,等於無視新疆的集中營人權問題、中國對香港民主運動人士的鎮壓。

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里施(Jim Risch)認為,儘管歐盟與中國簽署這些協議,但美歐仍面臨中國政府的政策和做法所導致的大量經濟、貿易和技術方面的挑戰。要確保這些承諾得到執行,以及若中國不履行時該採取行動,才是最困難的部分。

里施強調,大西洋兩岸必須這些問題上維持一致立場,歐中投資協議不能成為美歐的合作障礙。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