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1 月 17th, 2024

世界看台灣》台灣以選舉結果拒絕中國 諾魯與台斷交 國際關注

《朝鮮日報》社論指出,台灣未屈服於中國戰爭威脅。《NBC News》報導,美國代表團拜會台灣總統當選人之際,諾魯外交轉向。

昨天(16)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選舉結果,民進黨勝利,國際解讀是台灣民主的勝利、對中國無所畏懼;中國不滿世界各國祝賀中國,美日高層訪台;中國挖角台灣邦交國諾魯。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方面。法國《世界報》(Le Monde)報導,賴清德當選台灣總統,面對中國將有波濤洶湧的未來。報導指出,賴清德於1月13的大選中獲勝。「國際危機組織」(ICG)中國及台灣事務研究員郭艾薇(Ivy Kwek)表示,中國料將對賴清德的當選做出某種形式的反應。

1995年,台灣第一次總統直選前,中國解放軍向台灣發射飛彈。賴清德競選辦公室發言人趙怡翔表示,這就是推動賴清德參政的契機。賴清德1998年當選立法委員,嗣後在2010年當選台南市長。是全國最受歡迎的地方首長。2016年取得政權的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總統,於2017年任命賴清德為行政院長。

新總統身邊的人都清楚他冷靜、完美主義並致力於真理。而這些特徵也反映在他的政治選擇。但中國將對台灣施加更大的軍事、外交及經濟壓力。如何頂住中國的壓力,繼續融入國際社會,將是賴清德面臨的巨大挑戰。

北京方面對他的態度比對蔡英文的態度要嚴厲得多。反對黨候選人竭盡全力將這次投票描述為和平與戰爭間的選擇,大多數台灣民眾與包括美國在內的大多數國際社會都贊成維持現狀。賴清德在整個競選過程中堅持預期的模式,主張「維持現狀」、及「尋求對話」;同時未停止譴責中國政權。

美國宣布將在台灣大選後派遣半官方代表團赴訪台北。雖賴清德承諾將繼續推動台灣軍隊現代化,以嚇阻中國,但他的每份軍火訂單、每一句話都會被海峽另一邊視為挑戰。

韓國《朝鮮日報》社論指出,台灣未屈服於中國戰爭威脅。社論指出,具獨立傾向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在13日的台灣總統大選勝出,此係以反中、親美政策於2016年執政的民進黨,繼2020年後第二度執政。

習近平政權在台灣大選前曾公開揚言,稱賴清德當選可能引發戰爭。中國官媒《央視》亦聲稱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和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將挑起兩岸緊張和衝突,將台灣打造成戰爭危險地區。中國公然宣告,若台灣人投票選擇民進黨,就會陷入戰爭的慘禍之中。

台灣總統大選前,中國派軍機侵擾其防空識別區、發送偵察用氣球飛越台海中線,還發射衛星飛越台灣南部上空,以致台灣發布國家級警報。中國商務部還針對台灣農水產、機械、汽車零件等發布關稅減免中止措施方案。

儘管如此,台灣人還是選擇沒有主權的和平,就與香港一樣是假和平的賴清德。美國《紐約時報》分析,台灣選民不理會中國的警告。

美國《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NBC News》、《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值得網路報》(Axios)、《CNBC》、《CBS》、《ABC》、《Fox News》、《國家評論雜誌》(National Review)、《亞特蘭大新聞憲政報》(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彭博》(Bloomberg)、《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美國之音》(Voice of America)、《自由亞洲電台》(RFA)、《全美公共廣播網》(NPR)、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BBC》、《天空新聞》(Sky News)、《衛報》(Guardian)、比利時《歐洲商業評論》(European Business Review)、《晚訊報》(Le Soir)、荷蘭《RTL Nieus》、《電訊報》(De Telegraaf)、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每日日報》(taz)、《第一公共電視台》(ARD)、《時代週報》(Die Zeit)、《世界報》(Die Welt)、《第二電視台》(ZDF)、丹麥《基督日報》(Kristeligt Dagblad)、《政治報》(Politiken)、瑞士《時代報》(Le Temp)、《日內瓦論壇報》(Tribune de Geneve)、《每日廣訊報》(Tages-Anzeiger)、《二十分鐘》(20 Minuten)、《公共廣播電視台》(RTS)、波蘭《選舉日報》(Gazeta Wyborcza)、《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烏克蘭《基輔郵報》(Kyiv Post)、芬蘭《赫爾辛基日報》(Helsingin Sanomat)、西班牙《ABC》、《國家日報》(El Pais)、葡萄牙《葡新社》(Lusa)、愛爾蘭《愛爾蘭獨立報》(Irish Independent)、以色列《今日以色列報》(Israel Today)、《以色列時代》(The Times of Israel)、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阿根廷《號角日報》(Clarin)、《國家日報》(La Nacion)、《布省資訊報》(infobae)、哥倫比亞《時報》(El Tiempo)、《週刊政論》(Semana)、《加勒比海之聲》(vozcaribe.com)、《環球報》(El Universal)、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維恩調頻電台》(WinnFM)、海地《新聞人報》(Le Nouvelliste)、《Haiti24》、史瓦帝尼《史瓦帝尼觀察家報》(Eswatini Observer)、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日本《西日本新聞》、《日本經濟新聞》、《產經新聞》、《東京新聞》、《讀賣新聞》、韓國《東亞日報》、印尼《爪哇郵報》(Jawa Post)、《泗水之聲》(Suara Surabaya)、《迪斯威》(Disway.ID)、《指南網路新聞》(Kompas.com)、印度《興都斯坦快報》(Hindustan Express)、《新印度快報》(The New Indian Express)、《德干記事報》(Deccan Chronicle)、泰國《泰叻報》(Thai Rath Daily)、《標準報》(The Standard)、《曼谷郵報》(angkok Post)、緬甸《十一媒體集團》(Eleven Media Group)、蒙古《isee.mn》、《isee.mn》、《Zangia news》、《蒙古新聞通訊社》(Montsame News Agency)、科威特《科威特時報》(Kuwait Times)均關注台灣的大選結果。

面向包括台灣拒絕中國、國際事務可能的走向、中國怒斥世界對台灣的恭賀、賴清德宣示維持蔡英文路線、台灣守護住自由民主、民進黨喪失國會優勢。

秘魯《一號報》(Uno)報導,台灣2023年順差805.6億美元創紀錄。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NBC News》報導,美國代表團拜會台灣總統當選人之際,諾魯外交轉向。報導指出,由前美國官員組成的代表團15日在台北拜會蔡英文總統及其新當選的繼任者。太平洋島國諾魯同時宣布改與中國建交。

台灣官員表示,此舉係北京對民主的公然挑戰。北京稱台灣不該有自己的總統,並抨擊數十個祝賀台灣成功舉辦選舉的國家。中國稱賴清德為分裂分子及「麻煩製造者」,並警告選民不要支持賴清德。

美國兩黨代表團14日在美國在台協會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率領下抵達台北,成員包括小布希總統的國安顧問海德利(Stephen J. Hadley)及歐巴馬總統的副國務卿史坦伯格(James B. Steinberg)。海德利在總統府拜會蔡英文時,祝賀台灣成功舉辦大選,並表示美國對台承諾「堅如磐石」。

賴清德在黨部告訴代表團,其政府將延續蔡英文政策,持續捍衛台海和平穩定,並希望美國繼續支持台灣。美國和台灣官員表示,此次代表團訪台與過去的作法一致,中國並未將先前此類代表團視為局勢升級。

中國外交部表示,台灣選舉是中國的「地方事務。中國外交部抨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發表祝賀賴清德的聲明,是向台獨勢力發出「嚴重錯誤訊號」。中國歡迎並讚賞諾魯與台灣斷交、轉而承認中國的決定。

諾魯表示,為了國家及其1萬2500位人民的最大利益,將與北京全面恢復外交關係。此前,諾魯曾在2002年至2005年間承認北京,之後改而承認台北,台北透過發展援助等誘因與北京競爭諾魯政府的支持。台灣外交部表示,宣布的時機點意在冒犯台灣,感覺就像突襲。

諾魯承認北京後,台北只剩下12個邦交國,其中大部分位於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CNBC》、《Fox News》、《南卡州報》(The State)、《國會山莊報》(The Hill)、《華盛頓時報》、比利時《晨報》(De Morgen)、《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瑞士《20 Minuten》、《阿爾高日報》(Aargauer Zeitung)、德國《德國廣播電台》(Deutschlandfunk)、荷蘭《電訊報》、約旦《阿拉伯聖城報》(Alquds Alarabi)、《新阿拉伯人報》(The New Arab)、秘魯《一號報》、日本《西日本新聞》、泰國《泰叻報》報導,美國高階代表團訪台。

《產經新聞》、《朝日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日華懇會長古屋圭司拜會賴清德,日本表態支持台灣。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韓國政府就選舉結果表示,期許台灣海峽維持和平穩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社論探討台灣周邊微妙的地緣政治平衡。

美國《CNN》、比利時《晨報》、《歐洲動態新聞網》(EurActiv)、《自由比利時報》、約旦《阿拉伯聖城報》、加拿大《環球郵報》、日本《產經新聞》(東京新聞)報導,諾魯與台灣斷交,與中國建交。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中針對台灣的攻防升高,5月總統就職大典為焦點,美國因總統大選在即而對中強硬論調。德國《世界報》評論德國的怯懦。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