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11 月 27th, 2023

世界看台灣》國際關切中國是否進犯台灣、哈佛北京書院棄中擇台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William A. Galston專文,評論美國會出兵保衛台灣嗎?《美聯社》報導,哈佛北京書院移師台灣。

昨天(14)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10月起接連對台文攻武嚇,掀起國際的挺台風潮,在中國態度依舊強硬下,世界開始憂心是否中國會進犯台灣、美國是否援助台灣?棄中擇台重大指標,哈佛北京書院決定逃離中國,遷往台灣。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William A. Galston專文,評論美國會出兵保衛台灣嗎?專文指出,西方沒有開火就贏得了冷戰,但對中國沒這麼簡單,中國軍機擾台創下新紀錄,敲響警鐘。中國2010年至2020年,國防支出成長76%,五角大廈進行多次兵推,美國幾乎每次都輸。

美國印太司令部情報處處長史都德曼少將(Rear Adm. Michael Studeman)曾表示,中國侵台只是時間問題,而不是會與不會的問題。幾十年來,美國對中國可能攻台維持「戰略模糊;若宣布美國會出兵保衛台灣,將破壞「上海公報」與「建交公報」。許多專家認為,戰略模糊政策已過時,應該以保衛台灣免受攻擊的硬保證取而代之。但若習近平確實因為美國不會馳援台灣而考慮採取軍事行動,美國明確表態會起嚇阻作用。若習近平只是為了國內目的,透過煽動民族主義情緒,那明確的安全保證會讓他失去對民族主義情緒的控制。

「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海權中心主任克羅普西(Seth Cropsey)認為,美軍應該保留目前大部分水面艦隊,每年增加30%海軍造船預算;美國及其盟友提高台灣的防禦能力。美國必須證明他們不是背棄盟友的衰落大國。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台灣議題將有爆發衝突的危險。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刊登專文,強調美國必須遏止中國侵略台灣。

美國《彭博》(Bloomberg News)、英國《路透》(Reuters)、加拿大《環球郵報》均報導,台灣國防部嚴正警告中國,如果軍機更靠近,台灣將更強硬回應。日本《朝日新聞》報導,蔡英文總統表明絕不屈服於壓力。加拿大《多倫多太陽報》(The Toronto Sun)刊登評論呼籲,加拿大現在必須支持台灣。

在台灣的經濟文化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哈佛北京書院移師台灣。報導指出,哈佛在北京開設的暑期密集語言課程計畫「哈佛北京書院」將於2022年夏季移師台灣。台大13日證實,該計畫2022年夏季將遷至台北,為期8週,學生人數約60人。

「哈佛北京書院」負責人劉力嘉(Jennifer Liu)表示,該計畫都會慶祝美國獨立紀念日,但北京語言大學2019年表示,無法繼續舉辦此活動。北京語言大學並未提供單一宿舍給全部的學生入住。哈佛聲明表示,移至台灣的計畫已衡量許久,牽涉到廣泛的運作因素。台大表示,兩所大學自2019年開始討論遷台事宜,預計從2020年開始實施,但因為疫情而延後。台大將安排學生造訪故宮、夜市、陽明山。強調能在自由的學術風氣下,為優秀的哈佛學子奠定堅實華語基礎。

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也報導,哈佛將中文進修課程從北京遷往台灣。

加拿大《國會山莊時報》(Hill Times)報導,多名專家鼓勵政府支持台灣加入CPTPP,並質疑中國能否符合CPTPP之標準。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刊登評論指出,台灣處於超級大國競爭之核心地位。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刊登專文指出,習近平對台武力恫嚇是為了鞏固國內權力。緊張局勢造成台海騷動。中國派遣越來越多的戰機越過海峽中線並進入台灣的防空識別區,迫使台灣空軍做出回應。專文指出,中國的軍事挑釁除了恐嚇台灣,還因為中國將於2022年召開第二十屆全國代表大會,習近平需要中共允許他續任總書記。儘管他大權在握,但不具備毛澤東、鄧小平擁有的地位和正當性。中國還面臨缺電、自然災害危機,以及恆大債務危機。如果習要為續任提供正當理由,仍需要改善自己的形象,所以台灣仍是問題。

習近平需要警告台灣、指責外國,激起民族主義熱情。動員愛國主義情緒有助壓制批評聲音並鞏固他自己的地位。台灣海峽乃至整個亞洲沿岸地區的局勢都將在未來幾個月內保持高度緊張。

德國《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刊登專文探討中國危險的戰略。專文指出,中國最近派遣150架次軍機擾台是嚇阻的升級。這不是預告攻台,而是習近平要鞏固領導,確認明年黨代表大會再連任5年。習近平相對於中國之前的領導人,願意承擔風險,且身處個人崇拜,可能導致錯誤評估與狂妄自大的危機。民族主義已取代經濟成長為他最重要的法統基礎,台灣成為中國民族主義的祭品。不過這樣的做法,是激起台灣人抗中的反效果。

獨立是北京最明顯的紅線。中國全力孤立台灣的國際空間。只要有外國政要訪問台北或送出支持台灣訊號,該國也會受到威脅。結果不只美國,好幾個歐洲國家最近增進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

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報導,習近平正利用台灣來分散對其內政問題之關注,與普丁對克里米亞如出一轍。德國《世界報》(Die Welt)報導,北京增加對台壓力。比利時《竅門周刊》(KNACK)刊登評論指出,北京有意拿下台灣,只待萬事俱備。

《美聯社》、瑞士《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均報導,中國聲稱軍演和軍機侵擾是捍衛對台主權必要之舉。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