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5 月 29th, 2024

歐盟

外交部: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18日至21日訪台晉見蔡英文 | 政治 | 三

正能量 69%

31% 負能量

外交部今(16)日表示,歐洲議會「國貿委員會」(INTA)籌組官方代表團,將於18日至21日訪問台灣,期間將晉見總統蔡英文,同時也將就台歐盟雙邊投資協定(BIA)等議題,與台灣政府各部會交換意見。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世界看台灣》美國軍援台灣百億美元 歐盟為立陶宛控訴中國 國際關注

昨天(8)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進行進機儀式,宣示擴大投資美國;美國將提供台灣5年百億美元的無償軍事援助,美國通過對台軍售飛機零件;歐盟就立陶宛貿易爭端在世貿對中國提訴。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彭博》(Bloomberg)、《亞利桑納共和報》(Arizona Republic)、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巴西《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Paulo)、韓國《全球經濟新聞》(G-ENEWS)均報導,台積電亞利桑那州新廠,投資將提高至400億美元。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美國軍售法以高達100億美元增進台灣防禦。報導指出,參眾兩院的軍事委員會公布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的折衷版本;納入「台灣增強韌性法案」(Taiwan Enhanced Resilience Act)內容,美國將自2023年至2027年,每年為台灣提供高達20億美元的龐大軍事撥款援助。也包含新的外國軍事融資貸款擔保和加速台灣採購武器,以及打造新訓練計畫以改善台灣防禦等其他措施。

民主黨籍議員梅南德茲(Bob Menendez)表示,美國對台灣人民承諾的深度和力度比以往都更強大。

美國《美聯社》(AP)、希臘《資本電子報》(capital.gr)、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軍報導,拜登政府通過4.25億美元對台軍售,內容為飛機零件。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兩岸緊張關係升高,台灣將延長兵役期。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外交部長吳釗燮表示,中國可能將台灣當作反封控抗議之代罪羔羊。印度《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報導,澳洲國會議員不顧中國警告仍赴台訪問。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報導,2023歐洲政治報年度歐洲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黃代表鈞耀入列。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聯社》報導,歐盟就立陶宛貿易爭端在世貿對中國提訴。報導指出,歐盟7日宣布,針對北京對立陶宛實施的進口限制,已開始在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採取法律行動。

立陶宛2021年准許台灣以「台灣」名義在維爾紐斯設立辦事處。中國除召回駐維爾紐斯大使,還驅逐立陶宛駐北京大使,立陶宛因此關閉在北京的大使館。中國今年對立陶宛的貿易減少80%。歐盟執委會表示,中國對立陶宛出口產品及含有立陶宛生產內容物的歐盟出口產品採取歧視及脅迫措施,因此正在世貿採取行動。

歐盟執委會表示,中國海關當局拒收自立陶宛進口的若干產品,且突然對立陶宛輸出的酒類、牛肉、奶製品、木材和泥炭全面實施進口禁令。今年之前,立陶宛每年約外銷2億歐元農產品至中國。

歐盟執委會尤為關切整個歐洲市場所受到的衝擊,因中國採取的措施可能會降低企業與立陶宛做生意的意願,以免自身產品受到管制。現已要求世貿成立專案小組裁定爭端,並預期世貿將在本月20日或明年1月底回應其要求。世界貿易組織可能要1年後才會做出判決。

《華爾街日報》、《路透》、法國《法新社》(AFP)均報導,歐盟就中國對立陶宛的貿易報復向WTO提起訴訟。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報導,高科技業對反中國法案發出警告。

《路透》報導,日本國防預算提高,自民黨稱不會排除任何財源選項。報導指出,日本執政黨自民黨政務調查會長萩生田光一7日表示,有鑑於國防預算提高,日本政府不會排除任何可能擴大財源的措施。但不會在下個財政年度增加賦稅。而是縮減其他領域的花費,並嘗試所有方法。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已宣布在5年內將國防支出從目前約為GDP的1%水準增加至2%的計畫。日益專斷的中國、難以預測的北韓、烏克蘭危機、台海緊張所升高的地緣政治風險,都是日本提高國防支出的原因。岸田文雄已指示,政府將未來5年的國防軍力建設中期計畫預算訂在約43兆日圓。

政府消息來源表示,為確保財源,日本將考慮採取各項措施,包括縮減既存的支出計畫、動用外匯儲備特別帳戶的非稅收盈餘、防疫基金餘款,以及發行更多債券等。

加拿大《國家郵報》報導,美國將增加輪駐澳洲的美軍部署,並邀請日本加入。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報導,歐盟尋求保持巴爾幹國家整合,以對抗中國和俄羅斯。

《彭博》、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西班牙《歐洲新聞通訊社》(Europa Press)均報導,中國防疫引發的騷動,以及清零政策快速被取消。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經濟脅迫立陶宛 歐盟正式向WTO控訴中國

中國因立陶宛准許台灣設立代表處,展開一連串的貿易報復,甚至波及歐盟鄰國。歐盟昨(7)正式就此,以及中國限制專利持有人權益,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要求WTO成立仲裁小組審理。

歐盟執委會聲明指出,中國這些措施都對歐洲企業造成嚴重損害。在立陶宛案,中國措施已擾斷歐盟內部貿易和供應鏈,影響到歐盟內部市場的運行。歐中貿易爭端升級之際,歐盟正重新評估與中國的關係,從市場開放到人權等問題。

聲明指出,中國自2021年12月起對立陶宛產品、含有立陶宛製造材料的歐盟產品,實施歧視性和強制性措施;中國以檢疫為由無預警全面禁止從立陶宛進口酒精、牛肉、乳製品、原木、泥炭,卻未能給出合理解釋。中國貿易禁令不只影響立陶宛,跨國公司也受波及。

在專利爭端方面,中國法院2020年8月頒布「禁訴令」(anti-suit injunctions),禁止歐盟高科技專利持有人向歐盟法院尋求保護其專利智慧財產。歐盟執委會指出,片面強加有利於本國企業的規則,卻損害了WTO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多邊體系,違反WTO「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協議」(TRIPS)。

歐盟執委會表示,中國製造商利用這項禁令向專利權所有人施壓,要求讓他們以更便宜的價格獲得歐洲技術;受影響企業包括行動通訊技術製造商在內。

今年年初,歐盟已將2起爭端提交給WTO,雙方2度進行協商,仍未獲解決。

WTO爭端解決機制(DSB)將在2022年12月20日的下次會議,討論歐盟提告中國2案的相關請求,中國可以反對設立仲裁小組1次,隨後歐盟若重新提出請求,仲裁小組將在2023年1月30日的DSB會議上成立,訴訟審理最長可能持續1年半。

記者鄭信貞

馬克宏被美國擺了好幾道 遭美《通脹削減法》掏空 歐洲人這回決定不忍了 |

正能量 56%

44% 負能量

因日前法國總統馬克宏前幾天對美國的國事訪問,被認為是歐、美避免走向貿易戰的最後機會。但依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貝恩德·朗格的觀點,如今看來,想要靠談判避免危機已然徒勞,歐洲可能要發起反擊,到世貿組織狀告美國了。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於幾個月前頒布,《通脹削減法》(IRA),從風力發電等清潔能源投資到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美歐關切中國挑釁 芬蘭總理籲勿依賴中國

民主國家對中國的疑慮愈來愈深。美國副國務卿雪蔓(Wendy Sherman)、歐盟對外事務部秘書長薩尼諾(Stefano Sannino)在美國華府舉行「中國議題高階對話」與「高階印太諮商」,重申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關切中國對台灣的挑釁。赴澳洲訪問的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2日也提醒民主國家,不要依賴中國等專制國家。

馬林2日訪問澳洲,與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會面。她在「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演說中坦言,歐洲現在並不夠強大,如果沒有美國,會有麻煩。

馬林也以芬蘭依賴俄羅斯能源為例,力促民主國家不要依賴像中國這樣的專制國家,我們的依賴關係已經比想像得還快、且在社會更重要領域,成為我們的弱點。

雪蔓、薩尼諾2日完成「中國議題高階對話」後發布聲明,強調中國的挑釁行為,增加台海危機的風險。

聲明提到,在環境、氣候變遷、健康與糧食安全等議題上,對於與中國實質性接觸抱持開放態度,然而就俄國侵略烏克蘭事件,美歐兩方憂心中國進行訊息操弄,擴大俄國入侵烏克蘭中,親俄方的虛假消息。

雙邊強調台海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稱這和美國及歐盟有明確的利益關係,因此他們擔憂中國的挑釁行為,會增加台海危機的風險,破壞兩岸和平,並對更廣泛的區域產生嚴重影響,進而危及全球繁榮;重申在台灣議題上的立場沒有改變,包括各自的一中政策。

美歐雙邊還提及新疆、西藏、內蒙古和香港的人權問題,也說到中國正在進行的抗議活動,聲明指出,每個人都有和平抗議的權利。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蔡英文籲支持者續投執政黨 歐洲理事會主席將訪中 國際關注

昨天(25)世界怎麼看台灣?蔡英文總統指出,地方選舉是對其領導力的公投;台灣表示,3奈米以下的半導體製程根留台灣;歐洲理事會主席12月1日赴中國會談;菲律賓要求中國就近期海上爭端提出解釋;中國防疫,導致富士康廠員工騷亂。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經濟方面。英國《路透社》(Reuters)報導,蔡英文總統稱地方選舉是對其領導力的公投。報導指出,蔡英文24日表示,本週末的地方選舉是對其領導力的公投,並稱投給她所屬的政黨就是投給她,以及投給她顧好台灣與確保兩岸和平的承諾。

蔡英文透過催票影片,將競選活動主軸拉到兩岸關係。拜託支持者把這票投給她,投給她推薦的候選人。她很認真、負責地讓台灣在國際上站穩腳步,也致力於維持台海的和平穩定。

台灣主要反對黨國民黨則對中國抱持投降主義。前總統馬英九說,投給民進黨將帶來戰爭,支持國民黨將確保和平。

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經濟強調,3奈米以下的半導體製程根留台灣。《朝鮮日報》報導,台灣的大學也禁用中國製資通訊產品。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12月1日赴中國會談。報導指出,米歇爾將前往中國與習近平會談,以解決兩大貿易巨擘之間的經濟不平衡、中國與俄羅斯和台灣的關係。

歐盟官員24日表示,米歇爾12月1日在中國進行1日訪問,將試圖尋求兩者之間的平衡。此行適逢台灣局勢引發高度緊張,且聯合國甫發布報告指出中國迫害新疆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人權的行為形同犯下違反人道罪。

米歇爾也會試圖改善歐盟在中國此的立足點,目前歐盟每年對中國商品與服務貿易赤字約達2300億歐元。歐盟希望能在科技設備及用於製造微晶片、電池和太陽能板等產品的原物料上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路透》、法國《法新社》(AFP)、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均報導,歐洲理事會主席即將訪中。

《路透》另報導,中國商務部長盼中美關係重回穩定發展軌道。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Il Sole 24 Ore)報導,美中防長關係解凍。加拿大《國會山莊時報》(Hill Times)刊登評論指出,對杜魯道與習近平交流的反應,表明黨派之爭勝過一切,甚至國家利益。日本《共同社》報導,日中峰會後 兩國政府就早日啟用防衛熱線進行協商。

《美聯社》報導,菲律賓要求中國就近期海上爭端提出解釋。報導指出,在菲律賓佔領的中業島(Thitu)外海,菲國海軍士兵20日透過長焦相機發現中國火箭殘骸在離岸約800碼的沙洲附近漂浮,該處海浪強勁。他們搭小船取回漂浮物,並開始將其拖回中業島。菲律賓武裝部隊西部軍區司令卡羅斯(Alberto Carlos)中將表示,他們在折返途中,發現中國海警船5203號正在接近他們的所在位置,並隨即2度阻擋其預訂航線。該中國海警船接著派出充氣小艇,艇上人員切斷連接在菲國海軍士兵橡皮艇的拖纜,搶奪漂浮物。菲國海軍士兵決定返回中業島。

菲律賓外交部發言人瑪莉亞‧德雷莎‧達沙(Maria Theresa Daza)24日表示,已向中國發出外交照會,要求中方澄清此次事件。中國海警船過去曾經在爭議水域阻礙菲律賓補給船運送物資給菲國部隊,但從海軍手中搶奪物品是更加厚顏無恥的行為。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1日表示,菲律賓方面率先發現了這個漂流物,並準備打撈拖走。經過雙方友好協商後,菲律賓方面已經向中國移交該物體,中方為此表達感謝,現場並不存在攔截搶奪的事情。

菲律賓首席國防官員佛斯蒂諾(Jose Faustino Jr.)力挺菲國海軍人員的說法,即中國海警粗魯地從他們手中取走殘骸。菲律賓已針對中業島居民週日通報聽到無法解釋的爆炸聲響一事另行展開調查。

對該爭議區域提出主權主張的菲律賓和其他較小國家受到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支持,這些國家就中國在該繁忙水道日益具侵略性的行動表達抗議,並提高警覺。菲律賓外交部表示,光是今年,菲律賓就因領土爭議向中國提出189次外交抗議。

《美聯社》、荷蘭《電訊報》(De Telegraaf)、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加拿大《加拿大電視台》(CTV)均報導中國防疫擴大封控,引發富士康廠暴動。

記者鄭信貞

艱難的冬天》歐盟下調經濟預測:通膨惡化、成長停滯-風傳媒

正能量 70%

30% 負能量

歐盟本周五下調了對2023年歐盟範圍的經濟預測,警告歐元區可能在今冬陷入衰退。而通貨膨脹在今年年底達到峰值後,將緩慢回落。歐盟執委會表示,能源價格的上漲和巨大的不確定性將使歐元區和歐盟大多數成員國的經濟在今年最後一個季度陷入衰退。”經濟活動的萎縮將在2023年第一季度繼續。預計歐

新聞來源:風傳媒

世界看台灣》台灣首度投資立陶宛、英貿易部副部長訪台引中憤怒 國際關注

昨天(9)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首度投資立陶宛、英國貿易部副部長訪台,雙雙引發中國憤怒;台灣遭受中國軍事威脅的氣氛愈來愈濃厚,軍機擾台屢創新高;中國介入加拿大選舉,並安插間諜。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10月出口下降,但晶片需求仍強。報導指出,台灣10月出口連續第2個月下降,但高效能運算晶片、車用晶片的需求持續強勁,降速小於預測。10月出口較去年同月減0.5%,達399億3,000萬美元。此數據優於預測的-6%。9月下滑5.3%,是兩年多以來首次萎縮。

台灣對中國出口,繼9月較去年同期減13.3%後,10月年減9.2%。對美國出口增長3.1%,9月萎縮2.1%。

財政部表示,因高效能運算晶片、車用晶片和資料中心晶片需求的支撐,科技產品的出口維持良好。10月的電子元件出口總額增長15.9%、169億美元,其中半導體出口較去年同月增長19.4%。聯華電子報告稱,10月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月增長27.1%。

財政部預計,在年終採購旺季到來之前,對科技產品晶片的需求雖有助於維繫出口動能,但全球通膨、貨幣緊縮、美中緊張、俄烏戰事將持續加深對國際經濟前景疑慮。

《路透》另報導,台灣智慧手機晶片製造商聯發科推出新晶片。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台灣防空洞暗喻的戰爭意涵。瑞士《自由報》(La Liberté)、澳洲《Channel Nine》均報導,在台灣感受到的戰爭氣息。美國《彭博》(Bloomberg)、西班牙《歐洲新聞通訊社》(Europa Press)均報導,中國軍機擾台屢創新高,台灣強烈譴責。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中國反對台灣在立陶宛投資生產晶片。報導指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8日表示,北京堅決反對台灣勾連外部勢力及追求獨立的任何企圖。此番言論係回應有關台灣本週宣布將在立陶宛投資1000多萬歐元生產晶片之提問。

包括西班牙《歐洲通訊社》、希臘《每日報》(H KAΘHMEPINH)、《資本電子報》(capital.gr)、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均報導,立陶宛在台灣設立貿易代表處,台灣也首度投資立陶宛。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台美啟動談判以深化經貿關係。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比利時《布魯塞爾時報》(The Brussels Times)均報導,英國國際貿易副大臣韓斯高調訪問台灣。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均報導,台灣志願兵在烏克蘭戰死,讓烏克蘭對中政策陷入兩難。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國《法新社》(AFP)報導,上海貿易展原定播放歐盟高層的開幕致詞影片,因審查問題突遭取消。報導指出,上海「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4日開幕典禮展原定播放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預先錄製的開幕致詞,因審查問題突遭取消。

歐洲外交官透露,中方想審查米歇爾部分演說內容。布魯塞爾傾向於直接取消整段演說。另名歐洲外交官表示,中國當局希望審查米歇爾演說中談及烏克蘭危機的所有內容,因這對北京而言是敏感議題。中國試圖在這場危機中將自身定位為中立國,卻對其戰略盟友俄羅斯提供外交支持。

米歇爾的發言人萊茨(Barend Leyts)指出,米歇爾獲邀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致詞。確實依中國當局要求提供了預先錄製的影片,但結果並未播出,並透過常態外交管道表達意見。

由於中國涉及在新疆地區迫害人權,去年中歐相互進行貿易制裁,雙邊關係迅速惡化。之後,北京幾乎對立陶宛所有商品實施貿易禁運,以回應維爾紐斯與台灣深化關係。自俄羅斯2月入侵烏克蘭後,歐盟領袖遊說中國譴責莫斯科的行動並收回對俄羅斯的支持,但徒勞無功。

韓國《中央日報》報導,G7外長會議聯合聲明籲台海穩定,中國叫囂別干涉內政。報導指出,G7外長會議於11月4日在德國明斯特(Münster)舉行,會後發布聯合聲明,再度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強烈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手段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日叫囂,這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趙立堅並針對日本正式加入北約網路防禦中心表示,北約違背了不謀求地區擴張的承諾,咆哮日方應該認真汲取歷史教訓,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不要做破壞地區國家間相互信任、損害地區和平穩定的事。

包括美國日本、荷蘭共同參與晶片限中令,英國國際貿易部副大臣韓斯(Greg Hands)訪台。趙立堅也不斷鬼吼鬼叫。

加拿大《環球新聞網》(Global News)、《加拿大廣播》(CBC)、《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均報導,加拿大總理表示,正面臨來自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侵略性遊戲;10名加拿大人中有8位認為中國對國際事務有負面影響。

荷蘭《荷蘭日報》(Nederlands Dagblad)評論,德國總理不想開罪中國。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中兩國正在磋商舉行領袖會談。

記者鄭信貞

歐盟外長喊話降低對中依賴 示警台海緊張對歐中關係有破壞性影響

G7外長4日發表聯合聲明,關切台海和平穩定。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7日也表示,歐盟要實現能源轉型,須努力降低對中國的過度依賴。並強調,台海緊張進一步升高,可能會對歐中關係有破壞性效應,歐盟須為可能的不同情況做好準備。

波瑞爾指出,中國在許多供應鏈上扮演關鍵角色,我們的綠色轉型戰略上,現在對中國的依賴高於對來自俄羅斯的化石燃料之依賴。歐盟的鎂、稀土需求量,各有90%靠中國,歐盟使用的太陽能板也有80%來自中國。歐盟必須讓在中國的歐盟企業能在公平基礎上營運,需要努力降低這些過度依賴,處理漏洞,並且強化韌性。

波瑞爾說,中共20大後顯然正在加強其強勢政策,尤其台海緊張進一步升高,可能會對歐中關係有破壞性效應,歐盟必須為可能的不同情況做好準備。

波瑞爾提醒,中國人權的危急情況,是歐中關係最分歧的議題;歐盟呼籲中國依照其國際承諾和法律義務行事,新疆、西藏、蒙古,是歐盟首要關切議題。

對歐盟而言,中國依舊同時是重要經濟夥伴、全面的競爭者、體制對手;歐盟需要管控在各領域與中國的競爭,同時在可能以及符合歐盟利益之處建設性合作。

記者鄭信貞

恐有人權危機!波蘭法院判引渡台人赴中 歐洲人權法院一致喊停

歐洲各國以往依據引渡協議,將台灣人引渡赴中國受審,未來已經行不通了。台灣公民劉宏濤(Liu Hongtao,譯音)因涉嫌網路詐騙,遭波蘭法院判定須引渡至中國受審;但歐洲人權法院(ECHR)於10月6日一致認定,此舉可能使當事人陷入遭受虐待、酷刑的重大風險,應予停止。此次的判定可能成為未來歐洲各國停止引渡嫌犯至中國的先例。

國際人權組織「保護衛士」(Safeguard Defenders)指出,波蘭最高法院先前同意,將劉宏濤引渡至中國受審,但劉成功上訴至ECHR,指控波蘭法院的決定違反「歐洲人權公約」有關酷刑、虐待,以及有關剝奪公平審判的權利。

ECHR在10月6日一致認定劉案確實存有相關風險。判決將自10月6日起3個月後生效,劉即可獲釋。

劉宏濤生於1980年,涉嫌參與在西班牙境外運作的大型網路詐騙集團,在2016至2017年間由西班牙和中國聯合偵破。西班牙法院隨後不顧人權疑慮、台灣抗議,同意將208名台灣籍嫌犯引渡至中國受審。

「保護衛士」提到,劉案的判決結果極具影響力;這是ECHR審視有關引渡嫌疑人到中國相關案件的首起判例。而ECHR具法律約束力的判決將帶來影響,所有成員國引渡至中國的案件,都應被否決;相關國家司法部會首長應停止接受中國的引渡請求;已獲同意、還沒執行的引渡案件應立即停止。全歐洲除白俄羅斯、俄羅斯外,46個成員國均須遵守ECHR的判決結果。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