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2 月 1st, 2024

斯洛伐克

國際挺台浪潮》歐洲議會挺台、吳釗燮訪歐 中國崩潰罵「竄訪」

歐洲議會20日以580票支持、26票反對、66票棄權,壓倒性通過「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案,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即將出訪斯洛伐克、捷克、波蘭、比利時等國,加上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率領的經貿訪問團正出訪中、東歐。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22)崩潰痛罵,正密切關注有關人員「竄訪」動向。

「歐盟-台灣政治關係與合作」報告案重要內容包括,支持歐盟會員國密切合作強化與台灣的政治關係,並追求全面且更穩健的夥伴關係。鼓勵歐盟及會員國與台灣進行經濟、科學、文化、政治及人際交流,包含最高層級的互動。

報告敦促歐盟盡速展開影響評估、公眾諮詢、範疇界定等啟談「台歐盟雙邊投資協議」的程序。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世衛、國際民航組織、國際刑警組織、UNFCCC。並建議歐盟駐台機構名稱由現行的歐洲經貿辦事處(Europe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in Taiwan)正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European Union Office in Taiwan)。支持台灣在立陶宛設立「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譴責中國經濟制裁立陶宛。

吳釗燮下週將由歐洲司長陳立國陪同出訪歐洲,除應邀在斯洛伐克、捷克專題演說,還會訪問波蘭。至於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在G20峰會前舉辦的對應會議,吳釗燮擬從比利時視訊連線。

龔明鑫也於20日率經貿投資考察團訪問捷克、立陶宛、斯洛伐克。

蔡英文總統大讚這是歷史性的一刻。她感謝所有支持台灣的歐洲議會議員,不論受到任何壓力,在表決時依舊挺身支持台灣。並肯定歐盟是台灣重要的民主夥伴,此時此刻,國發會也正率團出訪中、東歐,吳釗燮部長也將在月底出訪。

汪文斌則氣急敗壞地表示,正密切關注有關人員「竄訪」動向,將採取正當和必要措施,堅定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任何人都不要對此心存幻想。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歐洲議會強勢挺台、吳釗燮訪歐 中國跳腳崩潰

昨天(22)世界怎麼看台灣?歐洲議會強勢通過挺台報告,支持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呼籲歐盟啟動歐台投資協定談判、證明歐駐台代表處;同時,外交部長吳釗燮密集訪中、東歐,引發中國的崩潰跳腳,成為國際輿論重點。

在台灣安全遭受中國脅迫的部分。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刊登前國安顧問波頓專文,表示美國僅憑軍事力量不足以支持台灣抵禦中國。波頓直指,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是真實的,成功的戰略必須不僅是消除對台「戰略模糊」,還需要闡明台灣地位、其在印太政治中的關鍵地位、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美國對台灣安全的軍事貢獻至關重要,但需要在國內外取得強大的政治支持。首先要確認台灣是主權、自治國家,而非中國省份;華府、東京和其他國家,完全有理由將外交承認及其隨之而來的合法性擴大至台北。

承認台灣的獨立國家地位,將有助於擴大政治軍事聯盟,支持台灣防禦中國。包括由台、日、韓、美成立「東亞四方安全對話」,補強現有的日、印、澳、美「四方安全對話」。台灣在南海的領土主張,也可能成為與越南、菲律賓、新加坡等國建立更密切關係的籌碼。與太平洋島國展開類似合作也將提升台灣做為好鄰國的聲譽。經濟議題則對區域內的國家、歐洲非常重要,他們可能不太願意參與軍事行動。應提醒這些國家注意中國威脅。

波頓強調,對台灣投入更多軍事支持固然重要,但若缺乏更全面的美國戰略願景,並爭取美國人民和其他理念相近國家的支持,那麼可能徒勞無功。

美國《Fox》報導,中國對台挑釁作為是測試美國對台承諾的決心。《華爾街日報》另報導,中國戰機頻繁入侵讓台灣人開始思考如何因應中國的攻擊。《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刊登專文探討,美國在台灣問題上陷入外交政策三角關係,有何解方?《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刊登評論探討,美國應該準備為台灣開戰嗎?

英國《路透》(Reuters)、阿根廷《國家日報》(La Nacion)均報導,英國警告中國在台周圍從事危險軍事行動。比利時《歐盟政治報》(Politico.eu)報導,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指出,中國對台灣之威脅對歐洲亦造成風險。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歐盟議員推動深化與台關係,激怒中國。報導指出,歐洲議會21日以580票同意、26票反對,壓倒性通過決議,強調歐盟必須深化與台灣的關係,並展開洽談投資協定事宜,也要求將位於台北的「歐洲經貿辦事處」重新命名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表示「強烈譴責」。歐盟去年和中國簽訂投資協定,但已遭擱置數月;在北京因人權爭端對歐盟議員實施制裁後,歐洲議會便暫緩批准此協定。歐盟2015年將台灣列入適合洽簽投資協定的貿易夥伴名單內,但迄今尚未展開談判。台北積極想與歐盟簽訂投資協定。

葡萄牙《葡萄牙電視廣播新聞》(RTPNoticias)也報導,歐洲議會要求強化與台灣雙邊關係。

《路透》另報導,吳釗燮訪問東歐之行惹怒中國。報導指出,吳釗燮將於25日起出訪斯洛伐克、捷克,並於羅馬舉行的論壇上發表視訊演講。首站將於26日出席斯洛伐克當地智庫舉辦的論壇,然後前往布拉格會晤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s Vystrcil)、布拉格市長賀瑞普(Zdenek Hrib)。也會於29日羅馬舉行的「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峰會視訊發言。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表達強烈不滿,並敦促歐洲邦交國不要傷害雙邊關係的政治基礎。不過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立陶宛均向台灣捐贈疫苗,且立陶宛與台灣將於今年年底前在對方首都互設事實上的大使館。

捷克《捷克通訊社》(CTK)、日本《讀賣新聞》均報導吳釗燮即將訪歐。

荷蘭《電訊報》(De Telegraaf)刊登投書指出,荷蘭應支持台灣。加拿大《亞洲太平洋郵報》(The Asian Pacific Post)社論指出,是該讓台灣加入國際刑警組織。日本《產經新聞》專訪政務委員鄧振中,表達期盼日本支持台灣加入TPP,並對中國阻礙感到擔憂。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報導,美國駐中國大使被提名人勃恩斯(Nicholas Burns)對中立場強硬,稱北京行為具「侵略性」。報導指出,曾擔任美國駐北約(NATO)、希臘大使的勃恩斯表示,中國在與台灣、越南、日本、菲律賓是強硬欺壓的那方,他對中國在5G技術等問題上的意圖持懷疑態度。

但勃恩斯表示,對美國充滿信心;美國的軍事、外交、教育體系優於中國。中國沒那麼神。他指中國軍機擾台尤為惡劣,美國需要加倍努力防止中國侵犯台灣。美國的責任是要讓台灣成為難以撬開的堅果。勃恩斯認為,美國的優勢是擁有聯盟網絡,中國幾乎沒有可依賴的朋友或盟友;並讚前總統川普、國務卿龐佩歐重振與印度、日本、澳洲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刊登專文探討,拜登如何取得對中優勢。另刊登評論指出,中國的霸凌行為已經對世界及其本身構成危險。

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刊登評論指出,第二次冷戰已經展開。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社論、《ABC》均聚焦於澳洲在世貿對中國提出指控。

記者鄭信貞

吳釗燮月底訪捷克、斯洛伐克 受限行程及防疫 未訪義大利

外交部今(21)證實,外交部長吳釗燮將於本月下旬出訪捷克、斯洛伐克;但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在義大利G20峰會前的活動,受限行程及防疫,將不克出席,改以其他方式致意。

在外交部正式對外說明前,捷克參議院外委會已透過決議,歡迎吳釗燮27、28日赴布拉格;斯洛伐克智庫「全球安全智庫」(GLOBSEC)發布,吳釗燮將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IPAC則宣布G20對應會議已邀吳釗燮和港疆藏人同台;

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今證實,吳釗燮應斯洛伐克GLOBSEC邀請,將於26日在首次舉辦的台灣論壇發表專題演講,主題為「疫情之後:韌性與全球經濟合作」。歐洲司長陳立國將陪同赴訪。

吳釗燮隨後將轉往捷克首都布拉格,接受捷克參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首度頒發參議院「國際貴賓獎項」銀質獎章。也將會晤布拉格市長賀吉普(Zdeněk Hřib),並應邀出席由捷克國家科學院(Czech Academy of Science)亞非研究所、捷克智庫「解析中國」(Sinopsis)共同舉辦的研討會。

至於IPAC於29日針對G20召開的對應會議,原以邀請吳釗燮出席。因吳釗燮28日還在捷克,歐江安說明,除行程非常緊湊,且須配合各國防疫相關規定,因此不克親自應邀前往義大利;還是會設法以電話或視訊方式向IPAC聯盟的成員致意。

歐江安說,近來我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持續深化,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繼去年捷克參議長韋德齊(Miloš Vystrčil)率團來台進行歷史性訪問後,中東歐國家也展現民主國家團結合作的精神,共捐贈我國將近85萬劑疫苗,不僅見證良善力量的循環,以及患難中相互扶持的情誼,同時也開啟雙方更多的合作契機。例如昨晚剛出發的經貿考察團,以及吳釗燮緊接著訪問斯洛伐克及捷克。

歐江安說,我方期盼強化台灣與中東歐民主國家的戰略夥伴關係,堅守民主自由的戰略前線,守護人權法治核心價值,共創疫後經濟繁榮復甦的美好願景。

記者鄭信貞

國際友台不斷》國發會中東歐經貿團啟程 吳釗燮確定出訪捷克、義大利、斯洛伐克

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領軍的中東歐三國經貿投資考察團,昨(20)晚搭乘專機啟程,將依序在斯洛伐克、捷克、立陶宛進行為期9天的訪問;訪團成員包括產官學各界代表共66人。外交部長吳釗燮也將出訪捷克、義大利、斯洛伐克。

中東歐三國經貿投資考察團由國發會、經濟部、科技部、財政部、外交部共同規劃;團員除跨部會的政府官員,另有研究機構、公協會以及各類產業代表,包括資通訊、精密機械、智慧城市、金融與新創科技、雷射產業、生物科技、智慧醫療、綠色能源及觀光產業等領域。

訪團將於21日至23日訪問斯洛伐克;23日至26日訪問捷克,召開第5屆次長級台捷雙邊經濟諮商對話;26日至29日訪問立陶宛,舉行台立貿易投資論壇。訪團將與3國相關部門及產業代表、廠商就經貿投資商機、產業媒合與對接、供應鏈合作等議題進行深度交流與對談。

外交部說,斯、捷、立等國捐贈台灣疫苗,展現民主夥伴的友好情誼,且雙邊均有高度意願擴大合作。由於我國廠商在斯洛伐克、捷克深根佈局,已建立經營基礎,可作為我國前進歐洲市場的重要據點。立陶宛與台灣將相互設處,彼此互補的產業優勢具有極大合作空間。

吳釗燮本月將訪問歐洲多國。包括捷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通過決議,歡迎吳釗燮27、28日參加於布拉格舉辦的會議;「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將於G20峰會登場前夕舉行會議,要求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立場,也宣布邀請吳釗燮與會;斯洛伐克智庫「全球安全論壇」(GLOBSEC)昨也宣布,吳釗燮將出席26日探討疫後韌性的會議。

「全球安全論壇」是總部設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第斯拉瓦(Bratislava)的智庫,主要活動是自2005年以來每年舉辦的布拉第斯拉瓦防衛峰會,現已是全球5大安全論壇之一。

「全球安全論壇」指出,吳釗燮將親自出席會議,發表專題演說。會議將進行兩場次研討,第一場次將聚焦討論疫後世界的復原力,第二場次則將討論全球經濟合作和供應鏈。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吳釗燮訪歐、中國迫台未鬆手 全球關注

昨天(20)世界怎麼看台灣?圍繞在中國脅迫台灣日益強化,國際輿論持續高度關切,不只美國將如何應對,也要求各自國家積極面對,給予台灣力量。外交部長吳釗燮將出訪捷克、歐洲,也獲國際關注。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發表專文,分析台美中三角問題。

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外長和商業代表團將訪問布拉格。報導指出,捷克台灣商會19日表示,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23日至27日將和商業代表團訪問布拉格。代表團也計劃訪問鄰近的斯洛伐克、立陶宛。商業代表團由國發會主委龔明鑫率領,聚焦於高科技合作。吳釗燮則於27日抵達布拉格。這使捷克更遠離澤曼總統所推動的友中外交政策。

德國《世界報》(Die Welt)刊登專文分析,台灣問題成為拜登的困境。專文指出,中國軍機10月起密集擾台,台灣總統蔡英文強調不會屈服於北京的壓力。美國國內明確支持台灣的呼聲愈來愈高,支持台灣的安全、與北京保持最穩定關係、阻止台灣獨立,已經難以同時實現。美國無分黨派均認為,與中國的競爭是市場經濟民主制度與國家資本主義威權模式間的鬥爭。拜登將民主國家反對威權國家的自我主張,置於其外交政策的中心。

而美國對台政策的傳統元素已經不合時宜,華盛頓對威脅的看法正在加劇。愈來愈多的人擔心、預期中國軍事力量朝向有利於其方向轉移。美國對台灣實行「戰略模糊」,讓國會兩黨的壓力愈來愈大,要求美國明確承諾保衛台灣。

但美國與台灣之間日益增長的政治關係及北京日益增長的自信,是否會誘使中國創造對於台灣的既成事實?

瑞典《每日新聞報》(Dagens Nyheter)報導,蔡英文領導一個不斷遭受外敵威脅的國家。《新佛蘭日報》(Nya Wermlands-Tidningen)刊登挺台評論,支持台灣抗擊中國侵略。《尼瑞克日報》(Nerikes Allehanda)報導,綠黨決議將為瑞典正式承認台灣而努力。

法國《快訊週刊》(L’Express)報導,面對北京,蔡英文態度強硬。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社論指出,台灣位於目光焦點。阿根廷《國家日報》(La Nacion)專文探討,中國、台灣與自由的拉扯。澳洲《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專文分析,為什麼台灣可能變成下一個全球引爆點。「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發表專文探討台灣的三角困境問題。

在台灣的社會力方面。日本《朝日新聞》連串專題報導,介紹台灣政黨與青年的連結、保障女性參政的有利制度。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刊登專文分析美中新冷戰。

美國《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報導,人權活動人士呼籲抵制北京冬奧。報導指出,人權人19日呼籲國際政府、贊助商和運動員抵制中國的「種族滅絕賽事」。國際西藏網(International Tibet Network)執行總監馬凱恩(Mandie McKeown)在雅典的記者會表示,再次目睹了國際奧委會的偽善。他們把奧運聖火傳遞給如此背離奧運理想的主辦政府。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World Uyghur Congress)計畫和倡議主任阿金(Zumretay Arkin)表示,如果這場記者會在中國舉行,他會關進集中營,可能還會面臨性侵和凌虐。

中國對待新疆地區維吾爾穆斯林、對香港抗爭者的鎮壓、對其西藏、台灣的政策一直受到國際批評。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Thomas Bach)強調,奧運會政治中立立場必須加以尊重。拜登政府已經認定中國鎮壓維吾爾人及其他少數民族的立場係「種族屠殺」。在6月的G7峰會,也順利將批判中國使用強制勞動力和其他人權侵害行為納入聯合聲明。

阿金敦促G7透過抵制北京奧運會來跟進。自由西藏學生組織(Students for a Free Tibet)的宣傳主任多馬(Pema Doma)表示,國際奧委會犯了天大的錯誤。怎會有人認為全世界有任何地方沒有種族滅絕的紅線?

荷蘭《大眾日報》(Algemeen Dagblad)評論,中國大秀軍事肌肉,西方只能怪自已短視近利。澳洲《澳洲財經評論報》(The 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分析,中國膽大妄為申請加入CPTPP之背後原因。日本《朝日新聞》報導,CPTPP正面對中國考驗,即使是強硬大國也得遵守自由貿易原則。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刊登專文指出,加拿大也許不需要核潛艦,但急需亞太戰略。

在中國的軍事方面,包括美國《彭博》(Bloomberg)、《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西班牙《國家日報》均高度關切,中國發射極音速飛彈。

記者鄭信貞

善的循環》斯洛伐克贈台16萬劑疫苗運抵 府院重申感謝

繼昨(25)有第5波日本贈台50萬劑疫苗運抵,今早再迎斯洛伐克贈台16萬劑疫苗。包括疾管署署長周志浩、外交部歐洲司副司長陳詠韶、斯洛伐克駐台代表博塔文(Martin Podstavek)、副代表蘇可娜(Michaela Šuláková)共同在桃園機場迎接。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均代表台灣人民,再次致謝。

斯洛伐克原於7月宣布贈台1萬劑AZ疫苗,24日宣布加碼為16萬劑,並連同防護衣,立即啟運台灣。斯洛伐克經濟部副部長加雷克(K. Galek)聲明感謝衛生部、外交部在捐贈疫苗上通力合作,得以比原本計畫增加數倍的捐贈量,幫助台灣及其人民度過疫情的關鍵時刻。

外交部表示,斯洛伐克此次捐贈我國疫苗,該國外交部、經濟部、衛生部均特別重視,強調我國是「非常重要的友好國家」(Very important friendly country)。再度展現台、斯兩國政府間的密切互動,共同抗疫的決心。

外交部形容,斯洛伐克數倍愛心所帶來的溫暖,就像林務局出版的阿美族作家桂春·米雅自然繪本《樹上的魚》,經過兩國文化交流的機制,斯洛伐克文版已經在斯國書局上架,繪本中傳達出友誼與互助的強大力量,證明台斯即使彼此相距遙遠,兩國可以一起創造國際間更大的良善循環。

蔡英文發文感謝斯洛伐克16倍的支持力量。台灣會繼續和國際夥伴相互扶持,在共同對抗疫情上,創造更多善的循環。

蘇貞昌指出,去年疫情初起時,台灣共捐贈斯洛伐克70萬片口罩。斯洛伐克贈台的16萬劑疫苗也在今晨抵達國門。我們將會持續加深與國際友人的疫情互助,行政團隊也誠摯感謝斯洛伐克的協助。

記者鄭信貞

斯洛伐克贈16萬劑AZ 蔡英文:感謝16倍支持、供第2劑接種 | ETt

正能量 75%

25% 負能量

斯洛伐克原先計畫捐贈我國1萬劑AZ疫苗,日前宣布擴大捐贈至16萬劑,並於26日上午6時15分由長榮航空BR66班機運抵桃園機場。總統蔡英文26日中午也透過臉書表達感謝,並表示斯洛伐克的16萬劑AZ與日本捐贈的50萬劑AZ都優先提供第2劑接種。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善的循環》斯洛伐克也加碼贈台疫苗 1萬劑變16萬劑 今啟運

歐洲各國友台不斷。除原已捐台2萬劑AZ疫苗的立陶宛,22日宣布將再贈台23萬5900劑AZ疫苗。原宣布贈台1萬劑AZ疫苗的斯洛伐克則宣布,今(25)將啟運16萬劑AZ疫苗給台灣,是原先的16倍。外交部與總統府同聲表示感謝。

斯洛伐克經濟部副部長加雷克(K. Galek)昨聲明感謝衛生部、外交部在捐贈疫苗上通力合作,因此增加數倍的捐贈數量;這批疫苗將幫助台灣及其人民度過疫情的關鍵時刻。

除了AZ疫苗,斯洛伐克Fibrochem公司也同時贈台手術防護衣。

加雷克在聲明中提到,台灣去年疫情期間捐贈70萬片口罩給斯洛伐克,很高興斯洛伐克能以捐贈疫苗的方式回報台灣,在台灣急需疫苗時伸出援手。

外交部以斯洛伐克語的謝謝「Ďakujem」表示由衷感謝。大讚中東歐國家近來與台灣持續深化友好關係,也展現全球民主陣營團結防疫的決心。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總統府再次誠摯感謝斯洛伐克的真摯友誼,國際民主夥伴對台灣的支持,以及團結抗疫的互助行動,相信台灣人民備受感動。從原先的1萬劑至現在的16萬劑,再次展現台灣與斯洛伐克的堅定友誼,也再次印證民主夥伴共同抗疫的「善的循環」。台灣會與斯洛伐克持續深化合作夥伴關係,增進兩國人民福祉,也為國際社會持續貢獻良善力量。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台灣將率團訪中東歐、駐美處正名案 國際關切

昨天(15)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與國際互動愈加緊密,日本5度贈台疫苗、美國政壇高度關注台灣、台灣將率團出訪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均引發世界高度關注。美國眾議員預計訪台,也獲重視。

在台灣的防疫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均報導,日本再捐130萬劑AZ疫苗給台灣和其他亞洲鄰國,其中台灣就佔50萬劑。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美國共和黨眾議員費茨派垂克(Brian Fitzpatrick)擬訪問台灣。報導指出,費茨派垂克13日出席眾院外委會聽證會時,提及他正在擬定訪台計畫。他向向國務卿布林肯表示,剛從烏克蘭回來,接下來要去台灣。外交部對此答覆,台灣政府一向歡迎國會議員來訪,若有進一步消息,外交部將適時對外宣布。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讚許,費茨派垂克極為友台,支持台美洽簽雙邊貿易協定,也力挺台灣重返世界衛生大會。

《新聞週刊》另報導, 布林肯出席阿富汗撤軍聽證會時,再稱台灣為國家。日本《產經新聞》報導,美國透過支持立陶宛,向中國對抗。《大阪日日新聞》、《神戶新聞》均報導,拜登政府考量「台灣」代表處正名案,引發中國反彈。

《路透》報導,國發會主委龔明鑫10月將率投資代表團出訪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感謝疫苗捐贈之情。報導指出,外交部14日宣布,台灣10月將派龔明鑫率投資代表團前往這些國家,強化商業關係。全團多達65人,10月20日出發,30日返國。台灣與這3國的關係持續提升,除疫苗捐贈外,去年捷克參院議長也曾訪台,而立陶宛也同意與台灣互設代表處。訪團成員將特別納入科技公司代表,包括電動車製造商。蘋果主要供應商鴻海已在捷克、斯洛伐克設廠。但歐盟尚未回應台灣重啟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的要求,只是歐盟試圖在半導體生產上加強合作,台灣就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製造國之一。

包括法國《法新社》(AFP)、波蘭「奧波雷電台」(Radio Opole)、加拿大《國家郵報》均報導龔明鑫將率團出訪中東歐國家。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新聞週刊》刊登評論指出,中共全面對台展開文宣戰。評論指出,中共還企圖透過聲稱台灣與美國的戰略夥伴關係毫無價值,藉以打擊台灣人民的士氣。《中國日報》稱台灣只是美國「隨時可以放棄的棋子」。《環球時報》用了類似的說法,將台灣現任執政黨比喻為「美國的戰略棋子」。《環球時報》總編輯還警告台獨勢力,休要跳入拜登隨口吐出的一口痰中游泳。《環球時報》稱,一旦海峽爆發戰爭,島上的防禦將在數小時內崩潰,美軍也不會來幫忙。

中國媒體的報導顯示,北京準備為台灣開戰。中共官媒有時會明確闡述戰爭的威脅。其他時候,中國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說法,毫不掩飾其將動用武力。台灣海峽存有許多不確定性。但中國國營媒體表明,中國已充分做好與台灣發生衝突的準備。

《路透社》引述《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歐盟關切中國影響力,盼深化與印太地區關係。《路透社》另報導,美國強調支持面臨中國施壓的立陶宛。

記者鄭信貞

善的循環》龔明鑫10月率團出訪斯洛伐克、捷克、立陶宛

中東歐的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等國近期與台灣關係密切,也相繼贈台疫苗。外交部、國發會今(14)宣布,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將於10月20日至30日,率領約65人規模的「經貿投資考察團」,搭乘國籍航空包機,訪問斯洛伐克、捷克、立陶宛,加強與歐洲的經貿交流合作。立法院民進黨團表示,樂見外交單位和經貿單位組團前往這3個國家訪問。

外交部歐洲司長陳立國、國發會綜合規劃處處長張惠娟今宣布,依據政府擘劃的外交及全球經貿戰略,在國發會、外交部、經濟部、科技部、民間企業和工商團體通力合作下,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將於10月20日至30日,率領約65人的「經貿投資考察團」搭乘國籍航空包機,訪問斯洛伐克、捷克和立陶宛3個中東歐國家。

陳立國說,近來我國與中東歐國家關係逐漸深化,自捷克參議長韋德齊去年率團訪問後,今年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和波蘭等國家,先後宣布捐贈我國疫苗,展現國際民主夥伴的團結及友好情誼。尤其台灣和立陶宛正規畫在今年相互設處,將進一步強化台灣與中東歐國家的連結。

陳立國表示,這次的疫情讓我們了解供應鏈韌性的重要,這次訪團的定位就是經貿投資考察,團員除政府官員,也將邀請國內優勢產業代表和工商團體幹部參團,主要是來自資通訊、精密機械、電動車等產業的重要企業代表。

陳立國強調說明,因是在疫情期間出訪,外交部和指揮中心保持密切聯繫,確保團員健康以及防疫安全。此次也將有疾管署防疫官隨行,確保訪團在任務當中能夠確實貫徹執行防疫規定。

張惠娟補充,此次訪團以智慧機械、智慧城市、數位經濟、新創和生技等產業為重點主題,我們也思考如何對接我們的需求和他們的需求,也將就我方較有經驗的部分和他們討論合作方式,行程還在協調當中。

立法院民進黨團幹事長劉世芳表示,感謝立陶宛、斯洛伐克和捷克從6月開始送給台灣疫苗,深厚的友誼,代表台灣感謝這3個國家,台灣的行政單位也劍及履及,民主同盟國家分享民主自由價值外,經濟貿易的連結也可以深化,樂見外交單位經貿單位組團前往這3國互相訪問。

記者鄭信貞

友台成潮流》歐洲國家挺台不只因為美國 學者分析:商業利益更實際

只因立陶宛同意台灣設立代表處,中國除召回大使、驅逐立陶宛駐中大使,並接連施以經濟制裁。包括美國、歐洲多國,陸續發聲力挺立陶宛。學者指出,包括立陶宛、斯洛伐克等歐洲國家紛向台灣靠攏,不只是在美中角力中選邊站,與台灣打交道能帶來實際的商業利益。

學者丘琦欣(Brian Hioe)在《外交家》(The Diplomat)撰文分析,雖台灣在其他國家的代表處,都為轉為正式的外交承認,但從中國對立陶宛的聲明可以得知,中國不滿的是設立的代表處名稱為「台灣」,而非一般慣用的「台北代表處」,這讓中國憂心,此例一開,恐怕會導致中歐等國一連串「挺台」效應。

文章指出,目前台灣僅有15個邦交國,而歐洲只剩梵蒂岡;但台灣與中歐國家近期因疫苗外交而關係升溫,日前立陶宛、斯洛伐克、捷克就接連宣布捐贈台灣疫苗,某種程度上已釋放出外交訊號,說明中歐國家對美中角力抱持著何種立場;透過挺台,間接表明願與支持台灣的美國為首等西方國家結盟。

文章也指出,台灣與中歐國家的貿易關係,也是立陶宛等國願意捨棄中國、支持台灣的關係;對中歐國家來說,與台灣加強貿易連結能獲得經濟利益,或許是讓這些國家與台灣建立更穩固關係的原因之一。

記者鄭信貞

世界交朋友》台灣斯洛伐克簽署刑事司法合作協議 建立官方直通管道

台灣外交又有斬獲。駐斯洛伐克代表李南陽與斯洛伐克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博塔文(Martin Podstavek)昨(3)視訊簽署「台斯刑事司法合作協議」;法務部長蔡清祥表示,未來將建立兩國司法部門的官方直接溝通管道。

外交部昨宣布,由外交部長吳釗燮、法務部長蔡清祥共同見證,李南陽與博塔文分別在斯洛伐克首府布拉提斯拉瓦(Bratislava)、外交部,以視訊方式完成簽署「台斯刑事司法合作協議」並立即生效。

斯洛伐克國會友台小組主席暨外交委員會副主席Dr. Peter Osuský、司法部國際法司總司長Dr. Michal Kotlárik也在線上觀禮並致詞祝賀。

外交部說,這項合作協議自2017年起開始推動洽簽,兩國歷時4年3個多月的協商,終獲得共識並成功簽署。內容包括交換兩國法律與刑事司法合作相關資訊、分享彼此實務合作經驗、舉行定期諮商會議等。相信將有助強化台斯共同打擊跨國犯罪的機制化合作。

斯洛伐克是繼德國、英國、波蘭、丹麥、瑞士後,與我國簽署刑事司法合作類協議的第6個歐洲國家。

蔡清祥指出,本協議追求兩國在刑事司法互助及引渡領域的合作。相關合作除考量互惠原則,並充分尊重現行法秩序的規範及原則,更重要的是,法務部將與斯國司法部建立官方的雙邊諮商及直接溝通管道,展現兩國深化國際司法合作及打擊跨境犯罪決心。

記者鄭信貞

捐台1萬劑疫苗! 游錫堃曝斯洛伐克5月做這事:堅定友台 | 政治 | 三

正能量 82%

18% 負能量

斯洛伐克感念台灣去年贈送70萬片醫療口罩,近日宣布捐贈台灣1萬劑疫苗,讓國人備感暖心,立法院長游錫堃表示,這再次印證,自由民主國家間總是充滿著良善與感動的力量,聽到歐洲聯盟(EU)公布真的相當感動,謝謝斯洛伐克;他也強調,期待兩國揮別疫情後,能進一步深化彼此的交流互動。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