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日. 4 月 28th, 2024

德國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德擬阻半導體化學品輸中

民主國家對中國半導體的封鎖,可能要從美國、日本、荷蘭,擴及到德國。德國執政聯盟將對限制半導體化學品出口中國進行討論,以降低中國可能對德國經濟帶來的風險。

《彭博》報導,知情者透露,德國蕭茲政府正在討論切斷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生產所需的材料與服務;該措施將限制默克集團(Merck KGaA)、巴斯夫(BASF SE)等德國公司將部分相關產品出售中國,這將切斷中國已相當有限的供應鏈,且阻礙中國推進半導體產業的能力。

雖然德國沒有先進晶片製造技術,但默克、巴斯夫提供全球企業生產半導體所需的關鍵化學品。默克的產品或服務幾乎遍布全球所有晶片;巴斯夫則是歐亞相關市場的龍頭。

消息來源指出,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指示經濟部官員制定措施,以強化德國在特定領域上的經濟韌性,並降低單方面依賴中國、抑制對中國的曝險程度;實施晶片化學品管制就是該整體計畫之部分。

實施該出口管制最快、最實際的方式就是將有關產品與服務列入德國的國家軍民兩用名單上;透過國際清單、條約等其他方式將費時過久。

中國商務部則緊急聲明,正訪問柏林的商務部長王文濤向哈柏克對有關出口限制措施表達關切,雙方也討論營造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美英破獲中國海外秘密警察 先進國家警覺中國破壞現狀 國際關注

昨天(20)世界怎麼看台灣?G7高度關切台中國對台灣的威脅,警告勿破壞現狀;歐盟、德國、英國紛紛警覺中國企圖破壞現狀的野心。美國、英國破獲中國的海外秘密警察;荷蘭、英國警示中國竊密。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財經方面。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報導,中國企圖扼殺台灣晶片產業。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台積電向美國尋求高達150億美元補助晶片廠,但對美方條款提出異議。韓國《時事雜誌》報導,2/3以上台灣民眾不接受「一個中國」。

在台灣遭遇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韓國《先鋒經濟日報》報導,美國派遣100名現役教官赴台。《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台灣向美軍購飛彈。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產經新聞》、《每日新聞》社論均探討G7外長會議為台海穩定負起責任。德國《第二電視台》(ZDF)報導,德國政論節目討論台灣與中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中在台灣議題上的緊張局勢給歐洲帶來壓力。

瑞士《20 Minuten》、希臘《頭條報》(Proto Thema)、《公共電視台》(ERT)、保加利亞《保加利亞通訊社》(Bulgarian News Agency)報導,瓜地馬拉總統宣布訪台。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德國外長透露,中國行令人極度震驚。報導指出,德國外交部長貝爾柏克(Annalena Baerbock)19日稱她日前的中國行有些部分令人極度震驚,稱中國日益成為系統性對手,而不只是貿易夥伴和競爭者。

貝爾柏克指出,中國欲以自身規則取代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還要求德國支持台灣統一。她未詳細說明令人極度震驚的部分為何。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這不代表北京也是德國最重要的貿易夥伴。德國不希望重蹈覆轍,例如透過貿易改變的想法。

英國《衛報》(Guardian)報導,英國外相表示,台灣問題不是中國內政,但英國不應停止與中國交流。比利時《布魯塞爾晨報》(Brussels Morning)報導,歐洲議會、歐盟均對中國產生疑慮,將對中國採取一致戰略。

美國《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報導,紐約中國海外警察站案對美國具有警示作用。報導指出,美國司法部17日宣布逮捕兩名在曼哈頓運作中國政府警察站的相關人士。紐約東區聯邦檢察官皮斯(Breon Peace)在記者會上表示,這些被告在中國公安部的指導下暗自地替中國行事。同時宣布起訴數十名中國公安,因為他們騷擾、恐嚇、監視在美國的中國異議人士。

兩名被告分別是盧建旺和陳金平,都曾在紐約「美國長樂公會」中擔任領導角色。該組織自稱是為了自中國福建省移民來美的民眾而存在的獨立團體。然而該公會與福州公安局合作,於2022年初設立警察站。

盧建旺與中國政府有長期的信任關係,於2015年應中國外交官的要求,針對法輪功學員籌劃給薪的抗議活動。盧建旺還幫中國公安部找到居住在加州的中國異議者,並參與騷擾行動以迫使中國通緝犯返回中國。

起訴書還概述與中國公安部官員和中共統戰部的一系列互動。

儘管中國長期滲透,但聯邦調查局似乎是在「保護衛士」的報告之後才啟動調查。去年秋天,紐約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和其他本應了解情況的官員參加了美國長樂公會的晚會。

雖然國務院在川普政府時期已將「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認證為中國政府代表機構,但拜登政府明顯拒絕進一步進行此類認證。政府團隊甚至不再使用「惡意影響」指稱北京的活動。布林肯則急於重整他訪問北京的計畫。布林肯應該下令驅逐所有已知協調北京與統戰組織作為的駐美中國外交官,中國駐美國休士頓總領事館於2020年就因持續參與間諜活動曾被迫關閉。

美國《時代雜誌》(Time)、《國家評論》均報導,美國司法部破獲中國祕密警察。英國《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法新社》(AFP)報導,中國商人與秘密警察站在英國引發不安。

《法新社》報導,荷蘭情報單位指控,中國企圖取得航太技術。報導指出,荷蘭軍事情報和安全局(MIVD)局長史威廉斯(Jan Swillens)19日警示,中國設法規避出口限制,企圖向荷蘭航太產業採購設備與專業知識。他直指,荷蘭仍是中國亟欲進行間諜活動的目標,尤其在半導體、量子技術、航太、海事產業。

荷蘭軍情局指出,中國正極力增加衛星發射次數,以期將1年內的發射次數,從2020年的40次增加為100次。中國的目標是開發全球尖端量子通訊網絡,以成為太空領域的先驅。其通訊形式更難以攔截,將為中國帶來重大軍事優勢。

荷蘭情報與安全總局(AIVD)17日警示,中國對荷蘭經濟安全構成最嚴重威脅。

《路透》、《泰晤士報》報導,英國警示中國的安全威脅。荷蘭《媒體要聞》(Media Monitor)報導,中國指責荷蘭冷戰思維。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報導,中國力量威脅黃英賢的現狀。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G7關注中國破壞現狀 美艦航經台海 國際關注

昨天(18)世界怎麼看台灣?台灣面對中國軍事威脅,美國售台400枚反艦飛彈,美驅逐艦航經台海;G7高度關切台中國對台灣的威脅,警告勿破壞現狀。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因應中國威脅,台灣將購買400枚美製反艦飛彈。報導指出,貿易團體領袖和知情人士透露,台灣將購買多達400枚岸置魚叉反艦飛彈。五角大廈於4月7日宣布11.7億美元、出售400枚魚叉反艦飛彈的合約,但未公布買方身分,並稱生產預計於2029年3月完成。而該買方就是台灣。

五角大廈拒絕直接就此軍售案置評,稱美國讓台灣可以取得維持充足自我防衛能力所必需的美國務院軍品清單(USML)和服務。台灣於2020年表示,計劃購買由波音公司生產、從陸地發射的魚叉反艦飛彈。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說,由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代表台灣與波音簽約,首次訂購機動陸基型的魚叉飛彈。台灣過去曾購買艦載型魚叉反艦飛彈。

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中國軍演結束後,美戰艦航經台海。報導指出,在中國結束環台軍演後,美國海軍首度派遣戰艦穿越台灣海峽。美國第七艦隊發布聲明表示,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米利厄斯號」(DG-69)16日穿越台灣海峽係屬例行性任務。該艦穿越台灣海峽廊道,該水域並非任何沿岸國家的領海範圍。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發言人施毅發布聲明表示,中國17日抗議此次穿越,並稱美國公然炒作,東部戰區隨時準備好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區域和平穩定。

17日抵達台北的法國議員博多黑(Eric Bothorel)表示,若台灣發生甚麼事,這將改變世界。這是為什麼上週會有例如法國軍艦,出現在台灣海峽。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法國《法新社》(AFP)、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瑞士《公共廣播電視台》(RTS)、《時代報》(Le Temp)均報導,美軍艦穿越台海。

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智利《水星日報》(El Mercurio)、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均探討,台灣遭受中國強烈的軍事威脅。日本《產經新聞》、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National Radio)報導,中國發射衛星,殘骸落入台灣海域。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Fox News》報導,拜登對台政策須更明確。另報導,美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因台灣議題遭中國制裁。

德國《世界報》(Die Welt)評論,台灣也與德國息息相關。日本《共同通信社》專訪法國外長,表明反對以武力改變現狀。比利時《布魯塞爾時報》(The Brussels Times)報導,歐盟的一個中國政策是與台灣友好,無需外交承認。加拿大《加拿大廣播》(CBC)報導,加國國會議員就外國干涉內政,請教台灣。以色列《晚禱報》(Ma’ariv)報導,史上首次援助朋友組織與台灣簽署人道合作瞭解備忘錄。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昭和天皇訪台百週年,語言及文化至今仍為台日友誼之橋。菲律賓《菲律賓每日詢問者報》(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報導,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主席強調,在台菲籍移工安全。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資深官員表示,G7將力抗中國任何脅迫行為。報導指出,美國國務院高層17日表示,G7均同意有必要挺身對抗中國任何脅迫行為或其控制台海的意圖。中國對台灣和更廣泛的印太地區日益強硬的立場,是此次G7外長會議焦點。

美國國務院高層官員透露,G7各國所欲傳達的訊息一致,希望在中國準備好的領域展開合作。G7一定會挺身對抗任何脅迫、任何市場操作、任何改變台海現狀的行為。

作為G7唯一亞洲成員國,日本極為憂心北京可能對鄰近的台灣採取行動。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在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雙邊會談後表示,台海和平穩定本來就會對日本造成影響,但它對更廣泛的國際社會安全也是重要因素。

德國外長貝爾柏克(Annalena Baerbock)17日在G7會議場邊表示,中國日益企圖以其自身規則取代國際規則。她上週在北京會晤中國外長秦剛,稱中國日益企圖以其自身規則取代具約束力的現行共通規則。

美國《彭博》、《法新社》、比利時《國家廣播電視台》(RTBF)、日本《NHK》報導,G7外長會議一致反對中國片面改變現狀。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西班牙《ABC》報導,中國想動搖跨大西洋團結,企圖收買巴西、法國。紐西蘭《紐西蘭先驅報》(New Zealand Herald)報導,紐西蘭副總理低調處理中國議題。

記者鄭信貞

得道多助!G7外長會議 一致同意對抗中國在台海任何脅迫行動

G7外長會議自16日至18日於日本輕井澤舉行。美國務院高層表示,G7外交部長一致同意,有必要對抗中國在台灣海峽的任何脅迫行動,以及想控制台灣的企圖。

《路透》報導,國務院高層透露,G7正傳達同個訊息,希望在中國準備好合作的領域,與中國攜手合作。但當然反對任何脅迫與市場操縱,以及任何改變台海現狀的企圖。

G7外長希望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發表涉台爭議言論後,對中國的擔憂發布口徑一致的訊息。身為G7唯一亞洲成員的日本,更是密切關注北京可能對台採取的任何行動。

日本外務大臣林芳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舉行雙邊會談後表示,台海和平與穩定對美、日的影響是個已知事實,但這也是影響國際社會更廣泛安全與防衛的關鍵因素。

林芳正透露,法國外交部長柯隆納(Catherine Colonna)在會中重申,法國深感必須尊重現狀、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也指出,大家都強烈感受到,中國希望用自己制定的規則,取代現有、具共同約束力的國際規則。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歐盟、德國打臉馬克宏棄台論 中國發射衛星影響台灣航班

昨天(17)世界怎麼看台灣?法國總統馬克宏附和中國的涉台言論,德國外長帶頭打臉,歐盟也表示對中國的態度取決於台灣問題;中國在對台灣進行完3天軍演後,還利用發射衛星想劃設禁航區;台灣高度警示中國的武力威脅。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財經方面。哥倫比亞《共和報》(La Republica)報導,美國從台灣購買設備數量創新高,以製造電腦晶片。美國《彭博》(Bloomberg)、韓國《NEWS1》報導,台灣分析,中國採經濟封鎖可能性大於戰爭。

在台灣遭受的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台灣因中國發射衛星延誤航班。報導指出,中國16日發射的衛星運載火箭殘骸掉落於台灣北部外海,導致多架航班遭到延誤。台海緊張居高不下,上週末中國出動200多架次戰機侵擾台灣,其軍艦則圍繞台灣周遭海域。

台灣國防部在媒體發布聲明,稱於上午9時36分偵測到中國自西北地區的酒泉基地發射衛星,部分火箭殘骸墜落台灣北部外海警示區,對國土安全未造成影響。

中國宣布在東海部分海域劃設27分鐘的禁航區,時間短於原先宣布的3日禁航。台灣表示對中國的禁航通知表達強烈抗議,使得中國將禁航時間縮減為週日上午的簡短時段。禁航令仍影響自台北松山機場前往日本的旅客。

《彭博》、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中國發射衛星導致火箭掉落,影響台灣的民航。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比利時《自由比利時報》(La Libre Belgique)、匈牙利《全球政經週刊》(HVG)、葡萄牙《快訊週報》(Expresso)、日本《產經新聞》、《讀賣新聞》均報導,中國對台灣的軍演與軍事威脅,國際高度關注。

美國《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外洩情報顯示,倘遭攻擊台灣難抵中國空優。《路透》報導,副總統賴清德稱,若爆發戰爭,中國也難以承受。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歐盟政策首長表示,歐中關係將取決於北京的行為。報導指出,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16日在日本G7外長會議開幕式上發表遠距演說時,強調對中國採取一致作法的必要性,及對台海局勢的關切。

波瑞爾表示,台灣發生任何事都與歐洲切身相關,強調與中國交流及保持溝通暢通之必要性。中國是夥伴、競爭者、系統性對手,歐盟傾向於與中國維持哪種關係,取決於中國的行為。

不具名外交部官員表示,G7議題圍繞中國事務。日本外務大臣說,與中國維持關係需要坦率開放的交流,其他外長深表認同。G7外長同意就台灣政治地位尋求和平解決方法。

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的發言凸顯歐美在中國事務上可能存在的分歧,勿因美國的節奏和中國的過度反應而捲入台海危機。此言引來抨擊,歐盟外交政策官員14日採取強硬立場,敦促北京勿對台動武。

德國外長貝爾柏克(Annalena Baerbock)試圖強調G7會員國的團結。她發布聲明指出,作為民主國家,唯有世界各地的夥伴與朋友對我們有信心,才能夠成功地與專制勢力進行系統性競爭。必須避免外人將G7的團結誤判為分歧或出現新裂痕。

立命館亞洲太平洋大學國際關係教授佐藤洋一郎表示,日本可以透過G7這個平台指出,烏克蘭戰爭並非唯一需要關切的安全議題。將中國列入議程不僅對日本至關重要,對美國亦然。

《路透》另報導,中國希望德國支持兩岸和平統一。報導指出,德國外交部長貝爾柏克(Annalena Baerbock)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時表示,中國任何試圖控制台灣的行動都是不可接受的,並將為歐洲帶來嚴重後果。歐盟外交暨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呼應貝爾柏克的言論。

中國外交部15日發布聲明表示,王毅希望德國將支持中國與台灣和平統一,稱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後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台灣外交部高度肯定貝爾柏克的涉台言論,感謝包含德國在內的眾多國家行政部門高層官員聲援台灣。

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荷蘭《忠誠報》(Trouw)、西班牙《ABC》、智利《Diario BioBio.cl》、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均報導,德國外交部長貝爾柏克當面警告中國,不應武力改變台海現狀。

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報導,超過半數美國人支持美國協防台灣抵禦中國。韓國《今日錢報》報導,美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訪台 遭中國制裁報復。葡萄牙《快訊週報》報導,葡萄牙議員團訪台並捍衛台灣民主生活。

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經濟學人》、荷蘭《金融日報》(Het Financieele Dagblad)、《忠誠報》、瑞典《尼瑞克日報》(Nerikes Allehanda)、波蘭《共和日報》(Rzeczpospolita)、哥倫比亞《公事包報》(Portafolio)、韓國《文化日報》均報導,法國總統馬克宏日前的棄台論,引起廣大反感,包括英國首相蘇納克、波蘭總理、法國政界,都強烈反彈。

荷蘭《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探討,面對台灣衝突可能發生,歐洲必須自我強化、蓄積自主實力。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中國在非洲援助設立政治學校。紐西蘭《紐西蘭先驅報》(New Zealand Herald)探討,是請中國離開的時候了。

記者鄭信貞

國際聯手防中霸權》德國將清查5G網路使用中國零件

德國也準備追隨美國、英國腳步,禁止華為5G。德國內政部部長費瑟(Nancy Faeser)透露,現正在檢查已安裝在德國5G網路中的所有中國零件。

《路透》報導,費瑟16日接受德媒《Bild am Sonntag》訪問時表示,必須保護德國的通信網路;內政部審查的3個優先事項是識別風險、扭轉危險、避免依賴,對德國的關鍵基礎設施來說尤其如此。

早前有德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德國政府考慮在國內電信網路禁止華為(Huawei)、中興通訊(ZTE)的某些零件。但德國政府始終避免明確點名華為。

有人擔心這些公司與北京安全部門的緊密關係,若把它們嵌入未來德國的行動網路,恐讓中國間諜、破壞者取得出入德國重要基礎設施的管道。

記者鄭信貞

CNN關注美軍彈藥放台灣:為阻止中國入侵,需要什麼武器、儲備多少才夠?-

正能量 52%

48% 負能量

中國實施環台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以報復總統蔡英文本月5日在加州會見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北京派出一艘航母和12艘軍艦模擬包圍台灣,並出動了100多架戰機侵入我防空識別區,咄咄逼人的軍事回應引起全世界關注。[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中共稱這場演習為「模擬聯合火

新聞來源:風傳媒

得道多助》無畏秦剛暴怒叫囂 德外長當面警告勿對台動武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不苟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的親中反美棄台論,訪中前夕就發表聲明強調台海和平的重要性。昨(14)在北京與中國外長秦剛會晤,無視秦剛叫囂,中國堅決捍衛主權和領土完整,領土一寸都不能少;貝爾伯克當面警告,台海軍事態勢升高的危險性。

貝爾伯克、秦剛昨在北京舉行「中德外交與安全戰略對話」,貝爾伯克提出對人權問題的關切、警告台海情勢惡化會出現的可怕局面。

貝爾伯克在聯合記者會直言,亞太地區安全和歐洲有直接關係,若台海軍事情勢升高,將衝擊歐洲乃至全球經貿,會是對整個世界的可怕局面;衝突須以和平方式解決。片面、尤其是武力改變現狀,不會讓歐洲人接受。

秦剛說,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並將台海局勢緊張歸咎於台獨分裂勢力在境外勢力支持和作用下搞台獨分裂活動。

對於俄羅斯侵略烏克蘭。貝爾伯克指出,中國作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對協助終止衝突負有特殊責任,但不禁懷疑目前為止中國所處的地位,為什麼不包括對侵略者喊話停止戰爭?

秦剛則敷衍,中國不會向有關衝突方提供武器,並依法依規管理和控制軍民兩用物項的出口。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為發射衛星劃禁航區 德國外長打臉馬克宏棄台論 國際關注

昨天(14)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在對台灣進行完3天軍演後,還利用發射衛星想劃設禁航區,遭到強烈制止,台灣高度警示中國的武力威脅。法國總統馬克宏附和中國的涉台言論,德國外長帶頭打臉;加拿大國會議員訪問台灣,展現支持。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財經方面。比利時《國家廣播電視台》(RTBF)、瑞士《新蘇黎世報》(Neue Zuercher Zeitung)、西班牙《歐洲通訊社》(Europa Press)、日本《產經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朝日新聞》報導,民進黨決定由賴清德代表參選總統。《朝日新聞》報導,中國調查台灣對陸貿易限制,是否因蔡英文總統訪美對台施壓?

在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中國以火箭殘骸墜落為由,禁止船隻航經台灣周邊水域。報導指出,中國海事局13日表示,由於可能會有火箭殘骸墜落,列出禁止航行的區域座標,禁止船隻於週日上午9時至下午3時駛入。

台灣政府指出,中國原訂於4月16日至18日劃設禁航區,在台北抗議後,中國將禁航區時間縮短至於週日上午實施27分鐘。禁航區將影響33架航班。交通部表示,海事通知與先前的通知不同,已警告船運業者於中國宣布的日期及時間範圍內遠離該區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4月3日表示,希望在4月中旬發射「風雲三號G星」氣象衛星。

日本《西日本新聞》、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紐西蘭《道明郵報》(The Dominion Post)、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新聞報》(Arab News)均報導,中國於台灣北方劃設禁航區。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海底電纜遭切斷後,台灣尋求衛星替代方案。

《法新社》、哥倫比亞《新世紀報》(elnuevosiglo.co)報導,台灣在中國軍演後舉行防災演習。

美國《政治報》(Politico)、瑞典《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比利時《國家廣播》(RTBF)、《商業時刻》(Business AM)、瑞士《時代報》(Le Temps)、匈牙利《新聞電視台》(HirTV)、西班牙《歐洲通訊社》、科威特《Arabic》、日本《產經新聞》、韓國《韓國放送電視》、《文化日報》均報導,中國對台灣的武力威脅,以及台灣對世界的示警。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德國呼籲降低台海緊張。報導指出,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3日抵達中國進行官方會談之際,呼籲降低台海緊張。

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薩斯(Andrea Sasse)12日在柏林表示,具威脅意味的軍事舉措升高意外軍事衝突的風險;呼籲區域內所有夥伴降低台海緊張,同時也與我們的國際夥伴為此共同努力。

德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新聞報》(Arab News)均報導,德國外長抨擊中國軍演具威脅性。

《路透》、哥倫比亞《週刊政論》(Semana)報導,中國制裁日前訪台的美國資深議員麥考爾。美國《Fox》探討,中國若武力犯台將如何影響美國。

加拿大《國家郵報》(National Post)報導,加拿大國會議員訪問台灣,與盟友共同展現對台支持。報導指出,眾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馬凱(John McKay)領軍。馬凱指出,此行目的是在台灣面對中國侵略威脅時,表達加拿大對台灣的持續支持,並稱台灣總統蔡英文對代表團往訪表達感謝。

馬凱指出,代表團曾考慮此次訪問是否會損害加中關係,但最終決定對台灣表達支持更為重要。絕對不能屈服於霸凌作法。

蔡英文會後發表聲明,對此次訪問表達感謝,並稱台灣是加拿大捍衛民主原則和價值觀的夥伴。

加國總理杜魯道12日被問及國會代表團訪台時表示,加拿大對世界各地的民主價值觀和原則表示支持很重要。中國在台灣海峽和台灣周邊的侵略性行動造成問題,希望該地區的緊張局勢能夠緩和。將繼續堅持價值觀,繼續支持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因為這是加拿大民眾對我們的期望。

美國《CNN》、《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英國《衛報》(Guardian)、荷蘭《國民日報》(De Volkskrant)、《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比利時《現實週刊》(Le VIF)、丹麥《JyllandsPosten》、希臘《頭條報》(Proto Thema)、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廣播》(Canal Caracol)、日本《產經新聞》、《讀賣新聞》、韓國《新聞通訊社》均報導,馬克宏的棄台論,在歐洲引發反彈。

美國《彭博》(Bloomberg)社論呼籲,CPTPP不應讓中國便宜行事。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法新社》報導,美菲在歷來最大規模軍演中試射標槍飛彈。

記者鄭信貞

不苟同馬克宏 歐盟最高外交官、德外長、德國會外委會主席均強調台海和平重要性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日前結束訪中之旅,語出驚人地表示,歐洲應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台海戰爭,引發舉世譁然。包括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德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羅思(Michael Roth)相繼表示,台海局勢並非與歐洲無關,北京能否維持台海和平及促使俄羅斯軍隊撤離烏克蘭,是歐盟對中國恢復信任的關鍵。

波瑞爾原訂在13至15日與貝爾伯克共同訪中,但因確診武漢肺炎而暫緩成行。波瑞爾於是上網公布原訂14日在北京「中國與全球化智庫」演說的全文

波瑞爾表示,共同處理全球議題,是歐中恢復已磨損的信賴關係的重要方法,但此信賴必須奠基於能促進「衝突的和平解決」,也就是台海情勢。歐盟絕不接受任何欲以武力改變現狀的企圖。且若中國無法貢獻於「以俄國撤出烏克蘭領土為基礎的政治解決方案」,歐中要恢復信賴將極度困難。

貝爾伯克13日在中國天津接受德國媒體聯訪時表示,台海情勢緊張並非跟德國和歐盟無關,每天全球的貿易量有50%、半導體有70%經過台灣海峽,台海保持自由開放符合德國利益。台海軍事升級將是最糟的情況,德國致力與夥伴合作降低台海緊張。

羅思接受《每日鏡報》(Der Tagesspiegel)專訪時指出,美國為了歐洲表現出高度責任感,不要忘了烏克蘭最初遭俄羅斯入侵時,德、法遲遲不肯軍援,沒有美國支持,烏克蘭早已戰敗。馬克宏的言論讓人沮喪,他將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羅思舉例說,馬克宏可能因此惹惱日本、澳洲等夥伴。台灣並非位於遙遠的星球,而是與歐洲有直接關係。且對中、東歐國家而言,只有美國能保證自由和安全,他們不相信德、法能辦到,強大、自主的歐洲不可能背棄美國。

羅思說,美國對台灣安全原本就有承諾,立場沒有變,真正改變的是中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統治的中國對外愈來愈具攻擊性,對內獨裁和以意識形態治國,變化幅度相當大。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欲對台灣劃禁航區 民進黨提名總統參選人 國際關注

昨天(13)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在對台灣進行完3天軍演後,還想劃設禁航區,遭到強烈制止;法國總統馬克宏附和中國的涉台言論,引發全歐質疑。民進黨提名賴清德為總統參選人;美25家軍工業公司睽違4年計劃訪台,擬在台灣生產美規軍火。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內政與財經方面。美國《美聯社》(AP)、《彭博》(Bloomberg)、《日本》報導,民進黨提名賴清德為總統參選人。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經濟指出,台積電在台投資計畫不變。

在台灣遭受中國的軍事威脅方面。《路透》報導,台灣說服中國縮減禁航區時間。報導指出,台灣交通部12日表示,北京最初告知台北,將在4月16至18日間設立禁航區;在該部抗議後,已縮減為僅於16日上午禁飛27分鐘。韓國表示,劃設禁航區是因為有物體自衛星發射載具掉落。

台灣政府高層透露,台北已透過外交、情報及航空單位等多方管道,知會可能因中國要求受到影響的相關各方,包括部分G7國家。台灣國防部情報次長室顏有賢次長指出,禁航區將落在台灣的防空識別區內,約距離沿岸85海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此事時,表示不了解情況。

對於中國對台舉行的3日軍演,國防部指出,在結束後仍偵測到35架中國軍機和8艘中國軍艦。蔡英文總統接見加拿大國會議員時表示,我們向國際社會再次傳達台灣守護民主自由的決心,也獲得民主夥伴的回應和支持。

《彭博》、英國《衛報》(Guardian)、保加利亞《保加利亞通訊社》(Bulgarian News Agency)均報導,台灣表示在抗議後中國縮減禁航區計畫。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美與台灣協商生產無人機,25家軍工業公司睽違4年計劃訪台,強化台灣自衛能力。報導指出,美國知名軍工業也是會員的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透露,超過20家美國軍工業公司計劃5月訪台;此為睽違4年的大規模訪團,將協商無人機及彈藥的共同生產。美國政府也鼓勵歐洲支援台灣軍火。在美國國內軍武生產能力有限的狀況下,以官民合作方式加速強化台灣自衛能力。

預估此團約25家公司參加,由曾任美軍太平洋海軍陸戰隊司令的魯德(Steven Rudder)擔任團長。據悉台灣不僅對飛行用無人機,對水上型、海中用無人機也表達出興趣。美企將探求提供台企技術或共同開發的機會。

美國對於共同生產態度積極,理由是美國國內的生產能力已無法應付國內外增長的需求。美國政府已同意的對台軍售之中,總額約190億美元的軍火延遲交貨。雖然烏俄戰爭讓美國軍工業轉向提升生產能力的策略,但要實現仍相當費時。

拜登政府也協助台灣軍購管道多元化。美國政府高層官員受訪表示,拜登政府普遍認為,台灣應該從廣泛管道取得武器。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德國譴責中國恐嚇性環台演習。報導指出,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訪問北京前夕,12日指控中國近期環台演習加劇緊張情勢。德國外交部發言人薩斯(Andrea Sasse)表示,恐嚇性軍事姿態這類措施,會增加意外軍事衝突的風險。

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CBS》、《彭博》、《亞特蘭大新聞憲政報》(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英國《泰晤士報》(The Times)、《路透》、比利時《最新消息報》(Laatste Nieuws)、瑞士《20 Minuten》、《瓦森網路版新聞》(watson.ch)、西班牙《ABC》、智利《水星日報》(emol)、哥倫比亞《週刊政論》(Semana)、《哥倫比亞廣播》(Canal Caracol)、《觀察家報》(El Espectador)、《時報》(ELTIEMPO.COM)、秘魯《共和報》(La Republica)、《祕魯廿一日報》(Peru 21)、《日本》(每日新聞)、《西日本新聞》均報導,台灣嚴厲譴責中國的軍演,憂心中國可能對台開戰。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法新社》、比利時《歐洲政治報》(Politico Europe)、《歐洲動態新聞網》(EurActiv)、《歐盟觀察家》(EUobserver)、《布魯塞爾時報》(The Brussels Times)、《迴聲報》(L’Echo)、荷蘭《鹿特丹商報》(NRC Handelsblad)、《艾塞維爾雜誌》(Elsevier)、瑞士《公共廣播電視台》(RTS)、德國《每日日報》(taz)、西班牙《國家日報》(El Pais)、《ABC》、希臘《Athens 9.84》、智利《水星日報》、日本《NHK》、韓國《每日經濟新聞》均報導,馬克宏的反美親中棄台論,引發全歐洲的反彈。

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美國今年也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等聯合國體系及其他國際組織。加拿大《溫哥華商業週報》(Business in Vancouver)報導,聯邦眾議員訪問台灣。美國《Fox》報導,中國對台美間互訪的反應顯見其不安。紐西蘭《紐西蘭先驅報》探討,台海緊張原因及其對紐西蘭之影響。

日本《日本經濟新聞》評論,習近平、王滬寧兩人均謝絕會晤,對台灣及馬英九牌的保鮮期為何?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日本《讀賣新聞》報導,日本新版外交藍皮書稱後冷戰時期已經結束,強調將與新興國家合作。《產經新聞》報導,美菲著眼台灣進行合作,最大規模聯合軍事演習啟動。

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National Radio)報導,是否加強與北約關係,尚未有定論。

記者鄭信貞

打臉馬克宏!德外長:全球貨運量一半經台灣海峽 台海非與歐洲無關 | 國際

正能量 45%

55% 負能量

中共不滿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日前再度發動破壞兩岸和平的環台軍演。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上週訪問中國後卻發表「歐洲不該因台灣和中國起衝突,不為美國附庸」的言論,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在中國反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德國外交部長訪出中國前夕 發言人表態批中共環台軍演加劇緊張局勢 | 國際

正能量 42%

58% 負能量

中共不滿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日前再度發動破壞兩岸和平的環台軍演。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上週訪問中國後卻發表「歐洲不該因台灣和中國起衝突,不為美國附庸」的言論,引起各界抨擊,而在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德媒邀「台灣大使」談中共軍演 謝志偉:北京冷血編導的衝突升高戰略 | 政

正能量 77%

23% 負能量

中共為報復蔡英文總統與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8日起至10日再度展開破壞兩岸和平的環台軍演,引發國際關注。對此,我國駐德代表謝志偉10日接受德國大報「畫報」(Bild)採訪時曝台灣失守「後果」,呼籲自由民主陣營聯手對應專制中國,壓制中國囂張霸凌姿態。中國人民解放軍東

新聞來源:Newtalk新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