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 6 月 3rd, 2024

國際財經

WHA本月登場 美國國務院帶頭 各國挺台聲浪不斷

第74屆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24日登場,各國挺台作為逐漸浮上檯面。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發起「#LetTaiwanHelp」活動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也在「推特」發文挺台,各國挺台聲浪不斷。

普萊斯推文,台灣控制疫情表現出色,同時也對外捐贈個人防護裝備(PPE),凸顯台灣對全球公衛的巨大貢獻,且台灣也擁有全球最頂尖的抗疫專家,我們必須在世界衛生大會上聽到台灣的聲音。

美國在台協會(AIT)轉貼「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為聲援台灣參與WHA所製作的影片,有來自美、歐、北美與澳洲共12議會、15位議員在片中發聲,力挺台灣參加WHA;各國議員在片中肯定台灣的防疫成果,讚揚台灣在疫情期間捐贈醫療物資,以及台灣對全球衛生倡議的貢獻。

關島議會15位議員也一致通過挺台成為世衛觀察員的決議文。

外交部昨(30)指出,「#LetTaiwanHelp」自4月37日起,3天內已吸引全球超過50國、250多位政要熱烈響應。外交部呼籲,WHO應正視國際間強力支持「讓台灣幫忙」的聲音,儘早邀請台灣出席本屆WHA。

記者鄭信貞

去年聽到台灣就斷線裝死 世衛加籍顧問今改口讚台灣

世衛(WHO)加拿大籍高級顧問艾沃德(Bruce Aylward)去年被香港記者問到台灣時,不但裝死,還斷線,舉世譁然。義大利眾議院外委會副主席弗門提尼(Paolo Formentini)28日在視訊會議中再度追問台灣議題,艾沃德這次就改口大讚台灣防疫表現。

艾沃德去年3月底接受香港電台(RTHK)記者唐若韞視訊訪問談到台灣會籍問題時,他一度裝作沒聽見並切斷視訊,重新接通後,艾沃德被問到台灣問題時依舊避談,甚至突兀地稱讚中國防疫做得很好。

義大利眾議院外交委員會28日舉行「全球合作對抗2019冠狀病毒」聽證會,弗門提尼直接質問艾沃德,台灣防疫成果出色,可以貢獻國際社會,為何仍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大門之外?

艾沃德稱讚,台灣當然具有豐富的疫情管控經驗,擁有重要知識來分享如何對抗疫情大流行。現已經看到台灣在管理疫情大流行方面獲得巨大成功,病例數非常少,且有效處理隔離和其他問題,即使疫苗接種率較低,台灣的防疫結果還是很好的。

艾沃德表示,台灣與許多國家之間有技術合作,台灣專家已成為很多WHO專家小組的成員,可共享防疫資訊,並建立其他機制來確保技術小組可使用從台灣獲得的防疫知識。

但艾沃德表示,台灣加入WHO成員顯然不是技術層級的決定,並非WHO秘書處可逕自決定,而取決於WHO的成員國。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到台灣的危險》日防相岸信夫:台灣有事 日本也遭殃

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已是國際矚目的焦點。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昨(30)接受TBS專訪時強調,台灣若發生緊急狀況將對日本造成直接的影響。目前各界也在討論「台灣有事」時,日本依和平安全法案能怎麼做,這些均為假設的狀況,以他的立場不便置評;但不管發生什麼事態,政府都會確實掌握狀況,保護國民的安全。

岸信夫在專訪中,對於台灣和尖閣諸島情勢有深入的分析。岸信夫表示,日本列島、台灣、菲律賓是中國進出太平洋的阻礙,目前中國只能穿越沖繩宮古島附近的海域;他認為中國希望掌握更確實的進出路線,所以強調台灣為其領土、核心利益,並增加對台施壓的行為。

對於美國印太司令認為台灣的情勢緊迫,未來會更為緊迫。岸信夫表示,日本也要確實關注,畢竟中台間的軍事嚴重失衡,朝著中方傾斜,而且差距年年增加。

岸信夫直指,中國試圖以軍事力改變現狀,已經不是東海、南海等沿岸國家的問題,連歐洲的英、法、德、荷等國均感到危機;法國今年首次參與5月將舉行的日美聯合演習,英國也派航艦參加。

岸信夫說,他在小學5、6年時首次出國,就是和家人到台灣旅行,當時對台灣留下非常愉快的好印象。岸信夫對於4月中前往與那國島表示,與那國島距離花蓮僅約110公里,台灣若發生緊急狀況,將對日本造成直接的影響。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到台灣的危險》美國家情報首長直言 若戰略轉變將朝台灣更獨立方向

中國對台灣的威脅,已是國際矚目的焦點,也迫使美國思考是否轉向戰略清晰。美國家情報首長海恩斯(Avril Haines)29日表示,若美國改變對台海的「戰略模糊」方針,會使台灣更朝獨立方向前進。

海恩斯29日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談論台海問題。她指出,若美方在中國侵台的可能性上更明確地表達護台立場,那北京政府會認定局勢走向「高度不穩定」;如果美國從戰略模糊轉變為明確阻止進犯台灣,可能會導致北京以更激進手段削弱美國全球利益。

海恩斯也分析,美國的戰略轉變會使台灣更朝獨立方向前進,且台灣目睹在香港的事情後,一定程度上也加深了獨立傾向。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昨(30)對此跳腳回應,稱美方應謹言慎行,不向「台獨」勢力發出錯誤訊號。

汪文斌還宣稱,美方應充分認識「台獨」的危害性和危險性,確實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以免嚴重損害台海和平穩定和中美關係。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到台灣的危險》蔡英文:政府有能力管控來自中國的威脅

雖然台灣遭遇中國的威脅長達數十年,但因最近國際能見度大增,最新期《經濟學人》以封面報導,稱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蔡英文總統昨(30)指出,雖然中國對台灣的威脅確實存在,但政府絕對有能力來管控各種可能風險,為台灣建立安全的屏障。

蔡英文在臉書表示,《經濟學人》封面報導,提及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引起許多對於台灣安全議題的討論。這篇報導凸顯了中國的軍事擴張,對台海及鄰近地區的威脅。希望北京當局能瞭解,解放軍的相關作為,完全悖離了其所謂「和平崛起」的政治宣示,讓國際社會的疑慮越來越深。

蔡英文表示,雖然中國對台灣的威脅確實存在,但政府絕對有能力來管控各種可能風險,為台灣建立安全的屏障。她指出,這幾年來,我們掌握國際供應鏈變化的趨勢,強化台灣和國際經濟、國際安全的連結,我們也積極強化國防,尤其是不對稱戰力,並善盡國際責任,維持區域和平穩定。

蔡英文說,我們抱持著「遇到壓力不屈服,得到支持不冒進」的態度,讓台灣被國際公認是印太地區內負責任的良善力量。台灣位於民主前緣。面對威權主義擴張的挑戰,只要台灣人民團結一致、謹慎判斷局勢、堅守民主自由價值,一定可以克服挑戰。她期待,全世界關心民主自由的國家,既然看見了潛在的風險,更要攜手合作,共同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民進黨發言人謝佩芬指出,這篇文章指出了台灣每天面對的中國威脅;只是之前很多人認為,這僅是台灣和中國之間的問題,現在全世界都意識到,中國已經變成全球的威脅,是中國害得這個區域變得危險。

謝佩芬說,因為中國,台灣成了世界上最危險之地,美國和中國必須極力避免戰爭,這考驗著當政者的智慧,身為台灣人,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台灣在蔡英文政府的領導下,正走在正確道路上,台灣將在國際間成為更關鍵角色。

記者鄭信貞

首季GDP成長8.16% 創十年半新高 專家估第2季有望雙位數

台灣經濟又有超優異表現。主計總處昨(30)公布今年第1季GDP成長率,由於出口動能強勁,加上民間投資也優於預期,由6.2%大幅上修至8.16%,為2010年第4季以來新高;全年GDP年增率可望跟著上修至5%以上。

主計總處表示,第1季GDP年增率大幅上修1.96%,主因國內產能擴增及積極投資態勢延續,商品出口及投資優於預期所致;經調整季節因素後,第1季GDP季增年率為12.93%。

上次GDP有如此高成長率,是在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台灣陷入史上最嚴重的衰退,一度跌至-7.88%;終於在基期太低之下,在2009年第4季達8.58%,接著連4季破5%。

經濟部指出,這是因為遠距商機與宅經濟持續發酵,帶動資通信及電子產品訂單非常旺,且全球景氣逐漸復甦,以及新興科技應用需求延續,不僅傳產貨品買氣增溫,廠商的海外接單也不斷締造紀錄;像今年3月外銷訂單,就創下536億美元的歷年同月新高。

國發會分析,投資面而言,國內廠商擴廠、5G網路布建及綠能設施加速設置,本季資本形成實質成長8.3%,對經濟成長貢獻2.03%。消費面而言,受景氣回升及股市創高激勵,以及宅經濟持續熱絡,本季民間消費成長2.1%,對經濟成長貢獻1.02%。出口面而言,受惠全球景氣復甦及新興科技應用需求保持暢旺,我國電子零組件等產品出口表現優異。本季輸出成長率達19.6%,淨輸出對經濟成長貢獻4.53%。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指出,去年台灣經濟谷底約落在第2季,基期因素下,今年上半年經濟表現亮眼,預期第2季有望出現雙位數成長。若以產業面觀察,今年來電子業持續受惠於遠距商機,傳產、內需服務業、營建業也在景氣復甦下,整體表現都很好。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中國威脅台灣 全世界都在看

昨天(30)世界怎麼看台灣?中國對台灣威脅超過數十年,卻在這幾天突然成為全球焦點,各國主要輿論都關注台灣所遭受的威脅。更關注美國、日本、澳洲能如何應對。

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著重台灣的軍事防禦力量,強調台灣要有不對稱防禦能力,擁有潛艦更迫在眉睫。《彭博》(Bloomberg)更刊登專文,斥責西方國家對烏克蘭、台灣的「戰略模糊」,只是優柔寡斷的結果 。《美聯社》(AP)報導,中國認定美國增加軍事活動,是劍指北京。《華爾街日報》(WSJ)呼籲,美國必須捍衛價值,起身組成促進全球利益的新聯盟。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以封面故事報導,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路透》(Reuters)報導,台灣新海巡艦下水,用以對抗中國「灰色地帶」威脅 。英國「天空新聞電視台」(Sky News)外交部長吳釗燮,也是著重台灣將如何抵抗中國的軍事威脅。

澳洲《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高度支持強硬的對中政策,強調澳洲應拿更大棒子保護自己,也肯定內政部秘書長的警告。

德國則關注梅克爾政府的親中,未來是否會影響德國政局。《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指出,梅克爾任內最後德中政府諮商會議,希望不是兩國的最後諮商。《每日日報》(taz)抨擊,德國對中政策是膽小怕事《每日鏡報》(Tagesspiegel)也評論,德國將告別梅克爾的中國。

不過中國還是在匈牙利大外宣,《匈牙利民族報》(Magyar Nemzet)刊出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齊大愚的嗆聲,要美國應管好自身內政,匈牙利政府是挺中國的。

隨著世界衛生大會(WHA)將於5月召開,支持台灣與會的輿論也愈來愈強烈。美國《華盛頓觀察家報》(Washington Examiner)報導,美國以台灣援助印度為例,呼籲讓台灣重返WHA。《路透》報導,台灣將援助印度抗疫物資。

奧地利《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刊登代表張小月投書,呼籲讓台灣參與國際合作,共同對抗武漢肺炎。駐智利代表劉聿綺也在多家智利報刊投書,疾呼台灣應加入WHO。

貝里斯的《貝里斯快報》(Breaking Belize News),報導貝里斯國會支持台灣參與WHA。捷克「捷克通訊社」(CTK)報導,捷克參議院通過決議,籲政府應支持台灣參與WHO。愛爾蘭「Gript」也報導,「對華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呼籲邀請台灣參與WHA。菲律賓《人民日報》(People’s Journal)也有評論指出,WHO需要台灣共同對抗疫情。

《彭博》專欄作家Andreas Kluth撰文抨擊,西方國家對烏克蘭、台灣的「戰略模糊」,只是優柔寡斷的結果。

Kluth坦言,戰略模糊是外交手段最微妙的工具,比戰略清晰實現更多的外交政策目標;但在錯的情況下,戰略模糊會適得其反。目前哪種情況適用於烏克蘭、台灣海峽的僵局。美國、歐盟近來採取的戰略模糊,比較像是內建的機制,而非精心的設計,這必須改變。

Kluth指出,台海情勢原本是戰略模糊的成功原型。美國向來只承認「一個中國」,與北京建交後,同時又通過「台灣關係法」,關切任何以非和平手段決定台灣未來的企圖。美國針對是否回擊中國攻台行動,刻意維持戰略模糊,讓台灣海峽維持40年的和平。

但這只有在各方都認為時間對其有利的情況下才有效。例如,中國長期認為自己必須在軍事上變得更強大後才能挑戰美國,北京也希望透過增加兩岸經濟合作和承諾賦予政治自治,說服台灣人自願與中國統一。

但北京愈來愈覺得,若與美國爆發一場小型的局部戰爭,自己能夠獲勝。且中國擔心台灣人民正逐漸發展出獨特的自我認同;習近平也知道,他背叛香港自治的行為,已使台灣人相信和平統一絕對不會對其有利。

這就是為什麼華府出現越來越多呼籲美國戰略清晰。「外交關係協會」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認為,美國必須明確表示願意捍衛台灣,以繼續嚇阻中國並防止戰爭。維持戰略模糊反而可能令其他盟友,特別是日本、韓國感到害怕,從而促使他們透過建造核武來維護自身安全。

Kluth說,現在東亞有充分理由從戰略模糊轉向戰略清晰。但憂心西方的戰略模糊,似乎愈來愈像是優柔寡斷的結果,而不是出於戰略考量。

記者鄭信貞

存款逾3780萬!央行總裁楊金龍坦言:年輕時也買不起房 | 財經 | 三

正能量 50%

50% 負能量

台灣房價居高不下,不少人抱怨越來越買不起房,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30日赴立法院備詢時表示,從房價所得比來看確實是有一點攀升,但買不起房這件事早就存在,還提到自己年輕時也買不起房子,引發各界討論。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央行「雙層三明治」解密 避稅天堂這樣玩!  | ETtoday財經雲 |

正能量 69%

31% 負能量

跨國大企業設法避稅時有所聞,尤其利用「避稅天堂」,中央銀行今(1)日在臉書粉絲專頁上,用「雙層愛爾蘭夾荷蘭三明治」(Double Irish with a Dutch Sandwich)解釋「避稅天堂」的運作模式,上下兩塊麵包是設在愛爾蘭的1家實體子公司,與1家總部設在免稅天堂的空殼子公司;夾心是設於荷蘭的空殼子公司,利潤會在這3家子公司間進行移轉,進而規避大額稅負。

新聞來源:ETtoday財經雲

風評:當沖降稅的「戒斷症」 發作,取消吧-風傳媒

正能量 62%

38% 負能量

當沖降稅措施將在年底到期,金管會向財政部提出稅式支出報告,建議降稅措施延長5年。這應該是主管單位擔心讓降稅措施落日,會導致股市下跌,因此提出「最安全」的建議;某個角度而言,這是擔心「戒斷症」發作,不過回歸初心看,當沖降稅當然該取消。[啟動LINE推播]每日重大新聞通知2017年行

新聞來源:風傳媒

台灣被封「地球上最危險地方」 謝金河:外界不知我國股市水漲船高 | ET

正能量 53%

47% 負能量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以斗大標題標示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指一旦爆發戰爭,將成為大災難,總統蔡英文也在臉書回應,台灣位於民主前緣,面對威權主義擴張的挑戰,只要團結一致、謹慎判斷局勢一定可以克服挑戰,引發全球熱烈討論,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在臉書指出在這場世紀大棋局中,主角是中國,地緣政治牽動未來經貿發展,過去全球目光都聚焦在中國,現在大家不知道的是,在一些地區面臨資金出走,股市往下的趨勢時,「台灣是水漲船高」。

新聞來源:ETtoday財經雲

華為歐洲再受挫 最大客戶義大利電信將解約

華為5G在歐洲又踢鐵板,而且是向來親中的義大利。《路透》報導,義大利電信(Telecom Italia)正計劃取消與華為簽署的合約。因義大利電信是華為在歐洲的最大客戶,這將重創華為。

消息人士透露,義大利電信已向華為發出信函,告知華為取消與雙方所簽署合約的意向書。義大利電信準備將合約轉由愛立信、諾基亞平分。

報導指出,義大利政府並未徹底禁止華為,但目前立法要求政府對與非歐盟供應商簽署的5G合約設定嚴格條件。

消息人士稱,義大利電信已排除華為參與其5G網絡核心的建設,去年就未邀請華為參與投標。

報導稱,美國以安全隱患為由,要求世界各國禁止使用華為設備;至今只有英國和瑞典禁止在歐洲使用華為設備。

記者鄭信貞

因應中國威脅》歐洲議會反制歐中協定 籲支持台港民主

中國因不滿歐盟就新疆人權議題實施制裁,於3月大舉制裁歐洲官員、議員、智庫。逾30名歐洲議會議員28日在議會上輪番痛批中國,並揚言將封殺去年底簽署的歐中投資協定。

《南華早報》報導,歐洲議會28日首度論辯該制裁。比利時歐洲議會議員艾蓮娜(Maria Arene)說,如果歐洲議會不能討論對香港或台灣民主權利的支持,那麼這個議會什麼都不能討論了。她警告,歐中投資協定已「遭擱置」。

法國歐洲議會議員默瑞爾(Emmanuel Maurel)說,如果想徹底展現歐盟不是一家超市,而是有原則的組織,就必須採取一些可行的行動;這意味必須否決該投資協議。

縱然歐盟外交事務首長波瑞爾(Josep Borrell)說,他與遭制裁的議員「完全團結在一起」,但還是有許多議題上必須與中國互動;沒有中國,氣候變遷、疫情、緬甸、伊朗核子協議等,將無法有效處理。

不過,歐洲議會已有多數主要政黨宣佈,不撤制裁,不支持協定。即使是最大政黨歐洲人民黨(EPP),黨內也對制裁的立場分歧。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