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 4 月 12th, 2024

世界看台灣》台灣與索馬利蘭深化關係 台灣解禁日食 國際關注

《美聯社》報導,不畏外交孤立,台灣、索馬利蘭深化關係。《路透》報導,台灣認為與歐盟在半導體產業有廣大合作空間。

昨天(10)世界怎麼看台灣?索馬利蘭外長率部長團大陣仗訪台,深化兩國關係;澳洲支持立陶宛抗中,台灣睽違11年宣告解禁日本福島食品,美國拜登政府二度宣布對台軍售,烏克蘭情勢連動台海局勢。均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與索馬利蘭深化關係方面。美國《美聯社》(AP)報導,不畏外交孤立,台灣、索馬利蘭深化關係。報導指出,台灣與索馬利蘭是最被外交孤立的兩國,索馬利蘭外長瑞格薩(Essa Kayd)9日會晤台灣總統蔡英文,稱此行為了兩國共同利益而致力於提升、拓展、深化友誼及合作的共同決心和堅定意念。瑞格薩表示,索馬利蘭是主權國家,有權與其他國家建立和平而且友好的外交關係。樂見兩國在農業、漁業、教育和能源領域持續加強合作。

索馬利蘭1991年脫離索馬利亞,迄今尚未與任何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台灣則僅14個邦交國,但仍和美國和大部分大國維持堅實的非正式關係。台灣於2020年8月在索馬利蘭首都哈爾格薩設立實質大使館,索馬利蘭則於9月在台北設立代表處。

中國則盡其所能地破壞台灣的外交安排。台灣於2021年2月和蓋亞那簽署的互設貿易代表處協議僅維持24小時,在中國施壓下喊停。2021年12月,尼加拉瓜改而承認中國。近期,中國禁止和立陶宛的貿易,威脅報復和該國做生意的外國企業。對於台灣與索馬利蘭的交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叫罵,台灣在破壞別國獨立和統一。

英國《路透》(Reuters)、加拿大《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均報導索馬利蘭外長率團訪台。

包括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葡萄牙《大眾報》(Publico)、印度《印度快報》(The Indian Express)、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新聞報》(Arab News)、南非《公民日報》(The Citizen)、韓國《韓國日報》均報導,美國拜登政府二度宣布對台軍售。

包括日本《日本經濟新聞》、《每日新聞》、《時事通信社》、《沖繩時報》、韓國《NEWS1》、波蘭《WNP.PL》、斐濟《斐濟時報》(The Fiji Times)均報導,台灣解除日本福島5縣食品的進口禁令。

在台灣的外交關係方面。《路透》報導,台灣認為與歐盟在半導體產業有廣大合作空間。報導指出,歐盟提出「歐洲晶片法案」,擬減少對美國及亞洲供應商的依賴,台灣政府表示在半導體領域與歐盟有廣大的合作空間。外交部在其聲明中表示,樂見台歐盟近來在雙邊經貿及投資方面展現強勁的動能,也歡迎歐盟對台灣的看重,台灣與歐盟在半導體等全球供應鏈重組、產業復甦及強化民主韌性上,具有廣大的合作空間。

歐盟在計畫中,稱台灣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台積電及其他主要半導體公司所在地,為理念相近夥伴。台積電上月表示,在歐洲設廠仍處於初步評估階段,拒絕對歐盟的晶片法案發表評論。而台灣環球晶圓原擬以43.5億歐元收購德國晶片供應商世創(Siltronic),但本月宣告交易破局。

法國《法新社》(AFP)、澳洲《ABC》均報導,立陶宛外長訪問澳洲,呼籲各國抵抗中國脅迫。《路透》報導,澳洲表明不尋求變更台灣代表處的名稱。

在中國對台灣的威脅方面。美國《彭博》(Bloomberg)刊登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戰略專家布蘭茲(Hal Brands)專文,探討烏克蘭情勢攸關台灣和中國。布蘭茲指出,從烏克蘭危機中記取的教訓,有助於華府為台海危機做好準備。

若習近平決定攻打台灣,大多是出於與烏克蘭情勢無關的原因,而是因為西太平洋地區的權力平衡出現轉變,或因中國和台灣的政治發展軌跡。對美國來說,台灣比烏克蘭更重要,拜登政府希望避免在歐洲陷入更深糾葛的原因,是希望能更專注於中國。

烏克蘭目前的情勢,像是在為西太平洋危機預做彩排。如果中國攻打台灣,美國將需要協助台灣在最初的攻擊中存活,同時還需號召多邊軍事聯盟並讓北京付出沉重代價。

烏克蘭危機的事件凸顯出華府可以做的因應。美國必須預先部署並不斷精進雙速制裁作法,最嚴厲的制裁達成廣泛共識是極為困難;所以拜登政府開始強調可實施單邊制裁。如果與中國發生衝突,美國可能需要帶頭施加單邊制裁,同時召集更廣泛的經濟聯盟。

其次,加強美國軍事部署程度的最佳時機是在危機開始前。對台灣而言,美國海軍陸戰隊打算將台灣附近的日本島嶼作為陣地,將它們變成能夠打擊中國入侵艦隊的火力基地。為降低在關鍵時刻的癱瘓風險,美日應加強軍演並定期部署此類軍力。美國甚至可以考慮在台灣本身部署更多部隊。如果俄羅斯持續對烏克蘭發動網路攻擊,那麼華府和台北將需要在網路防禦上加強合作。最後,美國和台灣將需要建立更密切的日常關係。

華府不需要重新審視其「一個中國政策」,可以拓展軍事關係、加強政治和外交互動、建立危機溝通程序。烏克蘭危機揭示美國如何才能防止台灣發生更大災難的教訓。

日本《朝日新聞》專訪美前國務助卿史達偉,認為中國對台戰略為「不戰而勝」。美國《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法國《費加洛日報》(Le Figaro)、日本《每日新聞》均報導,中俄聯手形成專制新軸心,對美國是重大挑戰。

記者鄭信貞

Facebook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