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三. 2 月 14th, 2024

微生物

糖尿病跟高血壓都是吃出來的?專家曝「健康飲食4原則」:這1油對大腦跟腸道

正能量 49%

51% 負能量

自二千多年前希波克拉底寫下標題這句話以來,人類就一直試圖透過所吃的食物來促進健康,但成效不彰。在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度發表做為公共衛生措施的正式飲食建議,八十年之後,我們的現代社會則由於高脂肪、高糖分的飲食,而被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所困擾,事實上,這三者的結合被稱

新聞來源:風傳媒

感染管制學會成立30載!抗微生物製劑抗藥性控制三箭 守護全民健康 | 名

正能量 44%

56% 負能量

自古以來感染症對人類健康及生命的威脅不曾消失。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教授指出,身為感染專科醫師,和所有的醫師一樣,是針對就醫民眾給予個別的治療及預防的建議。而感染管制自1970年代因為醫療進步加上集中式醫療興起,而開始被重視,則是透過醫院系統性先期規劃,透過跨科部整合,整體的措施來確保病人安全與維持醫療品質。而台灣在2003年受到新興傳染病SARS重創所學習到的寶貴經驗,政府、醫界及民眾重視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全球50歲以下癌症發病率上升!癌症年輕化:越來越多年輕人患「這種癌」 |

正能量 42%

58% 負能量

癌症,這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名字,早已不是「老了才會得得病」,反之,癌症年輕化在全球範圍內是越來越普遍,這種現象早在20世紀90年代便初露端倪。根據外媒Health Day的報導,全球多國50歲以下人群癌症發病率不停地在上升,這可能與生活方式及環境的變化相關。研究顯示,從美國和加拿大,到瑞典和英國,再到厄瓜多爾、烏干達和韓國,不同國家的年輕成年人中,14種癌症的發病率每年都在逐步上升。這些癌症的範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誰說養蝦一定要用藥?西班牙海鮮公司開發新技術,不需用藥、換水背後關鍵揭秘

正能量 55%

45% 負能量

為了確保白蝦的健康,某些情況養殖業者會使用藥物或抗生素,儘管在符合法規的前提下,食用這些蝦子是沒問題的,但若過度使用抗生素仍可能帶來會對環境、生態帶來危害。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西班牙海鮮公司NORAYSeafood開發「微生物養蝦技術」,養殖過程完全任何藥物且能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新聞來源:風傳媒

日贈疫苗有問題?食藥署強調未進台灣 阿中籲文件勿外傳 | 國際 | 三立

正能量 45%

55% 負能量

日本贈與我國的新冠疫苗有問題?近日網路流傳一份食藥署資料,揭露有一批疫苗有微生物超標的問題。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外部的確有資料在流傳,但這批微生物超標的疫苗,跟台灣進來的疫苗是完全不同批。(記者:簡浩正)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健康網》酪梨不只降低心臟病風險 研究:改善腸道健康 – 新知傳真 – 自

正能量 71%

29% 負能量

口感綿綿的酪梨常用來搭配牛奶,營養又健康。近期美國一項研究表明每天吃酪梨可改善腸道健康,使腸道中有益微生物增加,且糞便中排出的脂肪量也較多。研究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研究作者湯普森(Sharon Thompson)表示,大眾知道吃酪梨可產生飽足感並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濃度,但卻不知道酪梨如何影響腸道

新聞來源:自由時報電子報

爆Re: [新聞] 洗手的歷史:這個19世紀醫生曾呼籲這個

正能量 35%

65% 負能量

99%

1%

作者:jfsu (水精靈)
時間:2019-10-05 19:41:42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
: ※ 當新聞連結過長時,需提供短網址方便網友點擊
: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49875057
: 6.備註:
: ※ 一個人一天只能張貼一則新聞,被刪或自刪也算額度內,超貼者水桶,請注意
: 長知識了
: 不過記者文筆好爛

我想,底下簡短地聊一下微生物與滅菌的歷史。因為這些無所不在的微生物影響著
人類的健康,而且一直到19世紀末,才證實了微生物和疾病的關係
翻開近代醫學史,微生物可說是一些惡疾與疫病的元凶。

在上古時代,民智未開,人們往往將疾病歸咎於鬼神作祟與精靈附體,甚至是上天
降下來的災禍與懲罰,於是請巫師、術士作法來祭饗鬼神,祈求疾病速速離身。
因此,醫療與宗教是脫離不了關係;即使到了現代,在世界各地仍可以看到巫師、
術士cosplay成醫生的角色來進行疾病的醫治,一如電影還願中的那句耳熟能詳的
「恭迎慈孤觀音、渡世靈顯四方」

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這個現象一直到西元前四、五百年,才在黑暗中露出第一道
曙光。中國最偉大的醫學著作《黃帝內經》用大自然的陰陽五行來解釋人體五臟之間
的關係,而疾病的成因來自於人體陰陽失衡所致,並提出順應時節的養生之道。

在西方,希臘人希波克拉底提出「體液論」,認為人體由空氣、火、土、水等4種
元素所相對應的體液所組成,主宰著人體的健康與情緒,生病的原因則是與體液的
失衡有關。為此,所採取的保健策略為注重環境與體液的平衡,包括飲食(蜂蜜檸檬水)
與住所的選擇、空氣與水的流通等方式。

不論是陰陽五行還是體液論,此時疾病不再由天邪寶寶的神祕力量所引起,而是改以
自然因素來解釋。

時間進入到中古世紀後,歐洲社會不斷地發生大規模的傳染病,如麻瘋病與黑死病,
這使得人們不得不積極尋找更有效的治病方法。而在文藝復興運動之後,科學快速地
發展,醫學知識也與日俱增。

致病微生物的發現標誌了近代醫學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串起微生物與疾病之間的關係。

1546年,義大利醫生法蘭卡斯特羅提出疾病是由「疾病的種子」—一種肉眼看不見的
微粒狀物質所引起,這種物質可以在病人體內繁殖,從而引發疾病,並在人與人之間
傳播。在今日,他所謂的微粒狀物質指的就是微生物。這是最早的微生物致病論。

到底什麼是微生物呢?一般而言,微生物是指難以用肉眼直接看到到或看不清楚的
一切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放線菌、真菌、病毒等原生動物與單細胞藻類等等。

早在37億年前,微生物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一直到17世紀,列文胡克則用自製的
顯微鏡,觀察並記錄了這些前所未知的小生物。1854年,倫敦發生霍亂流行,
著名的白雪王子斯諾(John Snow) 在疫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利用統計的方式,推論
疫情是經由飲水傳染。

18世紀中葉,外科手術上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麻醉與細菌感染的控制,大大地增加
手術的成功率。麻醉的部份,前面已經說過了,接下來談談細菌感染。

當時很多醫院的產婦產後都難逃產褥熱的死劫。所謂產褥熱,是微生物致病論出現
之前的一個通稱,許多產婦在生孩子之後(也就是所謂產褥期)會發燒,這是除
了瘟疫之外,在一般疾病裡,婦女的第二大殺手。

有些病人進到醫院治病,卻因感染其它疾病而死,以目前的眼光來看,這無疑是
醫療事故,家屬可是會抬棺抗議。但不可思議的是,當時的醫生並沒有「病原」
與「感染」的概念。

1850年,匈牙利醫師塞麥爾維斯(Semmelweis)正為院內產婦的高死亡率苦惱著。
他注意到如果產婦是在解剖室旁的產診室,當醫生或是實習生在解剖屍體完就去幫產婦
接生或產檢,產褥熱就高居不下;反觀是在助產士教學病房內由助產士照顧的話,
產婦的死亡率非常低。

於是塞麥爾維斯要求自己所在的產科醫生,在給下一位產婦接生或檢查之前,尤其
是作完屍體解剖後,必須用肥皂與漂白水仔細洗手,並刷洗指甲底下的汙垢。

這樣一個簡單的洗手動作,讓產婦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但也引起守舊派醫生的敵意
與抨擊,連病房主任也說是因為醫護同仁們用心禱告的結果,跟什麼洗手沒有關係。
由於因為當時歐洲的醫學還是在承襲希波克拉底和蓋倫的體液說,認為疾病是體內的
體液是失去平衡所引起的,加上醫師袍上的血污是賣力的象徵,是向人炫耀的證明。
殊不知,病人卻因此感染而死。

塞麥爾維斯因此被視為異端,遭到鋪天蓋地的抹黑,後來精神錯亂被送進
不正常人類研究中心。不像火雲邪神那麼幸運,他受到院內人員的棍棒毆打,
兩周後因傷死亡。

多年之後,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顯微鏡下找到了鏈球菌的蹤跡,醫學界也確認
這就是引發產褥熱的致病菌,院內的交叉感染和缺乏消毒則是傳播原因。另一位醫師
科霍(Rober Koch)也陸續找出了引起炭疽病的炭疽桿菌、造成肺結核的結核桿菌,
及造成霍亂的霍亂弧菌,證實了微生物與致病間的關係。

巴斯德與科霍的研究,讓人們瞭解到微生物能使人類致病的事實,從而發展出各種
殺菌和抗菌的方法,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因為他們兩人的努力,醫學界終於認識到自然界存在著微生物,而微生物能讓人生病
(即微生物致病說),塞麥爾維斯所倡導的方法才受到重視和推廣,洗手也成為醫療常規。
他因此被後人稱之為「Savior of Mothers(媽媽救星)」

有了巴斯德與柯霍的研究成果,1865年,有「外科聖手」之稱的名醫李斯特,終於
將消毒觀念帶進病房與外科手術中。在這之前,開刀房可是細菌與病原的溫床。
手術器械用完後連清洗都沒有就遭到放置play,醫生身上的衣服往往沾滿病人的血液
與污物,縫合用的縫線更是常掛在鈕扣上,病人因此遭受到致命的感染。

他偶然發現到,化學工廠排放含有苯酚(又名石炭酸(Carbolic acid))的廢水竟然讓一小
段流經市區的河流變得清澈,加上吉普賽人的祖傳秘方似乎也是使用這種液體清洗傷口,
他因而用石炭酸來進行消毒,包括手術器械與醫師袍,連開刀房也必須完全潔淨。

當時李斯特開了35檯截肢手術的刀,16位病人在術後死亡;但當他引入消毒法之後,
3年之中他開了40檯刀,只有6人死亡。

李斯特的抗菌革命,使得醫生得以對付難纏的術後感染,但也再次引起了守舊派醫生
的敵意與抨擊,他們認為李斯特是對他自己的手術缺乏信心,而且這些消毒滅菌方式
只會讓外科醫生分心,最重要的是「醫生是紳士,紳士的手是乾淨的。」

李斯特因此遭到了醫界的抵制,直到多年之後才被接受。

以上

Reference
1.怪才、偶燃與醫學大方現
2.外科大歷史
3. 致 自由

對流血一週仍然不死的生物千萬不能大意……。

112
1
16

新聞來源:Ptt 批踢踢實業坊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