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 5 月 2nd, 2024

立陶宛

接見歐洲十五國記者團 蕭美琴:當選後首要任務是增強台灣韌性-風傳媒

正能量 75%

25% 負能量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6日接見捷克巴卡拉基金會(BakalaFoundation)和來自歐洲15國的資深記者訪團,針對台歐關係、國際合作、區域安全、經貿連結及深化民主人權價值交換意見。蕭美琴於會中強調,未來將與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共同致力於提升台灣的韌性,在國防、經濟及民主三

新聞來源:風傳媒

中國惹人嫌》立陶宛禁軍職人員不友善國家 擬列中國

立陶宛國防部近日提案修法,擬擴大禁止軍職人員基於非公務目的前往「不友善國家地區」,新增國家包含中國。立陶宛國防部表示,相關禁令是考量國家安全利益。

《立陶宛國家廣播電視》(LRT)報導,新法令預計在2024年1月生效,屆時軍職人員除非有公務需求,將不得前往明文列舉的「不友善國家地區」。

根據立陶宛國防部擬定的清單,「不友善國家地區」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克里米亞(Crimea)、白俄羅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喬治亞阿布哈茲(Abkhazia)、南奧賽提亞(South-Ossetia)地區、摩爾多瓦聶斯特河沿岸(Transnistria)地區、中國。

根據修法提案,政府部門有權訂定准予非公務訪問的個別例外情況,以及相關審查與許可核發程序。

立陶宛外交部7月發布「印太戰略」,提到中國的對外政策日益具侵略性,且為達目的,中方不惜動用經濟、政治、外交及其他類型的多樣脅迫手段。中國對人權、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及國際組織的態度,皆足以對自由開放的民主社會構成重大挑戰。

立陶宛並尋求強化與台灣在科技、研究、產業、貿易、投資、觀光旅遊,以及國家韌性建構、民主推展等領域的實務合作。與台灣發展經濟關係既是立陶宛經濟多元化政策的一環,也是立陶宛戰略優先要務之一。動用武力或脅迫手段以改變台灣海峽現狀,是立陶宛的紅線。

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11月下旬提到,中國已減緩對立陶宛的經貿施壓,而立陶宛企業也認識到中國將經貿活動視為施壓工具。與中國協商重點之一是緩解、排除立陶宛面臨的壓力,而台灣代表處相關議題不在與中方討論範圍內。

記者鄭信貞

自知站不住腳?中國取消貿易禁令 立陶宛外長示警:不能掉以輕心

中國因不滿立陶宛2021年允許台灣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對立陶宛實施貿易報復,引發歐盟反彈,並告上世貿組織(WTO)。立陶宛外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27日透露,中國已取消對立陶宛的貿易禁令,但仍提醒立陶宛企業與中國進行貿易仍持謹慎態度。

《彭博》報導,藍斯柏吉斯表示,立陶宛向WTO投訴中國的「經濟脅迫」措施已經結束了,包括將立陶宛從海關系統刪除,致該國企業不能向中國出口。

藍斯柏吉斯表示,雖中國已取消對立陶宛的貨物封鎖,但該國企業對於與中國進行貿易仍持謹慎態度。對於中國政府、中國企業仍存在巨大的不信任問題,沒有人知道中國是否會再來1次。

中國海關數據顯示,中國與立陶宛雙邊直接貿易幾乎沒有恢復,與2021年同期相比,今年前10個月中國從立陶宛的進口金額下降逾70%。2022年1月中國僅從立陶宛進口價值6萬美元的商品,年減99.8%。

歐盟指出,向WTO投訴中國的案子仍在審理中。

藍斯柏吉斯指出,立陶宛政府近2年來持續與中國就外交關係正常化進行談判,如果有耐心,這可以提供些機會。

台灣外交部歐洲司表示,台灣駐維爾紐斯代表處的名稱並未改變。

立陶宛2021年因允許台灣設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而捲入與中國的爭端,北京當局認為此舉侵犯其主權,之後中國除了召回駐立陶宛大使,並對立陶宛實施有效的貿易禁令。中國和立陶宛仍未恢復駐對方的外交官。

記者鄭信貞

吳釗燮訪立陶宛 連晤立陶宛國父、與捷克外長

外交部長吳釗燮本週出訪波羅的海三國。10日應立陶宛外交部之邀,出席「民主之未來」(Future of Democracy)高階論壇發表專題演說,並於席間會晤捷克外交部長利帕夫斯基(Jan Lipavský),並拜會被譽為「當代立陶宛國父」的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Vytautas Landsbergis)。

吳釗燮指出,立陶宛是同意我國以「台灣」之名設立代表處的首個歐洲國家,帶給長期面對艱困國際環境的台灣人民莫大感動。立陶宛也是在我國疫情艱困時刻捐贈疫苗的首個歐洲國家,許多政要公開訪問台灣並為我國發聲。立陶宛雖然國土面積不大,但對台灣而言,絕對是個道德超級大國。

吳釗燮表示,台灣與立陶宛的連結根植於共同致力維護自由、民主、人權和法治的精神。兩國都處於民主陣營的前線,也都生活在威權擴張主義的陰影之下,但兩國均無所畏懼地為民主夥伴的和平、穩定和繁榮共同努力。

吳釗燮指出,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時,全球民主陣營未能有效反制,以致助長俄羅斯的野心,對民主國家是一重要教訓。印太地區同樣面臨日益加劇的威權擴張主義,中國在台灣海峽、東海和南海等地區不斷進行灰色地帶活動,與台灣、日本、菲律賓、越南等國的關係越發緊張。

吳釗燮強調,團結就是捍衛民主的真正精神,印太民主國家攜手歐洲夥伴共同抵抗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歐洲夥伴也告誡中國停止侵略,透過民主夥伴的共同合作,打造出人民可決定自身命運、免受壓迫或恐懼的世界,讓我們能繼續昂首迎向未來。

吳釗燮也在場與帕夫斯基交流。捷克智庫「歐洲價值安全政策中心」(European Values Center for Security Policy)主任楊雅嚳(Jakub Janda)分享吳釗燮與利帕夫斯基握手照片,提到吳釗燮在演講時盛讚捷克與立陶宛都是道德上的超級大國。

吳釗燮則發文表示,很榮幸能與當代立陶宛的創立者藍斯柏吉斯教授見面,他奮戰不懈地讓母國於1991年重獲獨立。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為立陶宛外交部長藍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之祖父,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2021年11月18日開館時,維陶塔斯.藍斯柏吉斯也特地到場恭賀。

記者鄭信貞

世界看台灣》吳釗燮訪波海三國 美參議員促提升電池產能 國際關注

昨天(7)世界怎麼看台灣?外交部長吳釗燮訪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美參議員敦促政府採取行動,提高電池產能以應對中國。美中舉行核武管控對話。中國航艦山東號結束太平洋演訓後在南海現蹤。獲國際高度關注。

在台灣的國際外交方面。英國《路透》(Reuters)報導,吳釗燮6日至12日將訪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報導指出,台灣外交部6日表示,外交部長吳釗燮將於11月6日至12日訪問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吳預計出席在立陶宛舉行的論壇,並在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發表演講。該聲明續稱,吳部長將會晤政界人士,但並未透露細節。

韓國《聯合新聞通訊社》報導,台灣媒體報導稱愛沙尼亞同意其設立代表處。比利時《迴聲報》(L’Echo)報導,台灣與比利時生技園區簽署諒解備忘錄。泰國《公共電視台》(Thai PBS)報導,吳釗燮接受專訪,評估中國對其動武可能性。

在中國的國際外交方面。《路透》報導,美參議員敦促政府採取行動,提高電池產能以應對中國。報導指出,聯邦參議院情報委員會主席華納(Mark Warner)、能源委員會主席曼欽(Joe Manchin)敦促能源部採取行動,提高美國電池產能,並推進下一代電池的研究,以應對中國在該領域的主導地位及出口管制。兩人引述專家說法,稱美國在電池科技商業化方面落後亞洲10至20年,並提及全球逾75%電池係由中國製造。而五角大廈認為鋰離子電池對數千種武器系統而言至關重要,包括手持式收音機和無人潛水器,還有雷射、導能武器及混合動力戰術車等未來技術應用。

兩位參議員寫道,美國必須成為電池及電池組件製造產業領導者,同時確保組件原料的供應鏈無虞。美國生產的鋰離子電池在2022年占比不到10%,到了2035年,相關需求預計成長逾7倍。該信要求在12月1日前,就當前下一代電池科技研發」向委員會進行簡報。

能源部長葛蘭何(Jennifer Granholm)發言人並未立即回應置評請求。

法國《法新社》(AFP)報導,美中罕見地舉行核武管控對話。報導指出,美中6日罕見地舉行核武管控對話。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巴特爾(Vedant Patel)表示,持續呼籲中國實質參與核武管控及降低戰略風險。此次交流將延續相關作為,以負責任地管理美中關係,並確保雙方競爭不致演變為衝突。

參與核武對話的官員,為美國國務院軍控、核查與合規事務助理國務卿史都華(Mallory Stewart),及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孫曉波。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北京表示,雙方將就國際軍控條約履約、防擴散等廣泛議題進行對話交流。

五角大廈上月在國會要求研擬的報告,稱中國研發核武的速度高於美國先前預期。報告指出,中國2023年5月握有的可發射核彈頭數逾500枚,2030年前可能超過1000枚。

美國總統拜登料下週在舊金山APEC峰會場邊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此為全球兩大經濟體領袖1年來首度會面。

《路透》報導,APEC峰會前民調,美占上風。《法新社》報導,美財政部長、中國務院副總理將於APEC峰會前會面。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美財政部長葉倫將與中國副總理何立峰舉行經濟會談。

《路透》報導,日本指出,中國航艦山東號結束太平洋演訓後在南海現蹤。報導指出,日本防衛省6日表示,山東號等海軍艦艇結束在太平洋為期9天的起降演訓後駛向南海。10月28日至11月5日,山東號在日本宮古島以南、菲律賓以東的太平洋海域執行了約420次戰機起降及150次直升機起降。台灣軍方10月底表示,將密切監控進入太平洋的山東號航艦編隊群。

韓國《週刊朝鮮》評論,從熊貓外交起點的台灣,看半世紀外交的終結。

《路透》報導,美國將派高層代表團至澳洲出席AUKUS會議。加拿大《國會山莊時報》(Hill Times)報導,前加拿大安全情報局官員在「五眼聯盟」公開會議後表,整體國安觀念正在改變。

記者鄭信貞

立陶宛國會議長赴台南參訪超快雷射中心 宣布兩國已達消除雙重課稅共識

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率團訪台,24日受邀在立法院議場發表演說後,下午隨即前往台南參訪經濟部補助工研院與立陶宛14家雷射產業廠商合作在工研院六甲院區成立的「超快雷射研發創新中心」;當晚並見證兩國雙邊簽署醫衛合作備忘錄,並宣布兩國已就消除所得稅雙重課稅與防杜逃稅及避稅協定達共識。

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工研院與立陶宛雷射產業14家廠商9月在工研院台南六甲院區成立超快雷射研發創新中心,協助台灣設備商在半體導、醫療、精密機械等領域搶攻30億元的「超快」商機。

希米利訪團24日下午在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陪同下參訪超快雷射研發創新中心。她樂見工研院與立陶宛雷射產業合作,立陶宛相當重視與台灣在其他創新技術方面的合作,希望此次與商務代表團在台灣的訪問,能促進更多的雙邊合作。

工研院資深副總暨協理蘇孟宗指出,六甲院區已是台灣重要的雷射研發基地,近年持續加強與國際鏈結;2021年與德國創浦共同成立先進雷射應用服務中心;去年起也透過立陶宛雷射協會整合許多飛秒雷射技術的領導廠商,由台灣及立陶宛雙方各出資150萬歐元建置超快雷射研發創新中心。從今年9月啟用以來,已陸續吸引數家國內企業用戶前來測試、洽談合作機會。

外交部表示,外交部長吳釗燮24日晚間台北賓館款宴歡迎希米利特訪團。吳釗燮、希米利特共同見證兩國簽署醫衛合作備忘錄。立陶宛財政部政務次長瑪維契娜(Vaida Markevičienė)、財政部政務次長阮清華並宣布台立「消除所得稅雙重課稅與防杜逃稅及避稅協定」已達成共識,雙方簽署實施後,將創造雙邊企業投資更為友善的環境。

希米利特表示,自22日抵台後感受到台灣人民的熱情及溫暖友誼,更加體認民主夥伴必須團結合作,攜手對抗目前面臨挑戰的自由、民主、人權和法治等共同價值。

記者鄭信貞

立陶宛國會議長立院演講 讚兩國共同展現民主國家的潛力

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率團訪台,昨(24)受邀在立法院議場發表演說,並獲立法院長游錫堃頒授「國會榮譽獎章」。她表示,儘管台灣、立陶宛距離遙遠,卻擁有共同信念和立場,人民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且歐洲議會決議文強調,台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的民主盟友,可做出積極貢獻。

游錫堃率朝野4黨團總召、外交部長吳釗燮,共同迎接立陶宛訪團抵達。游錫堃並頒授希米利特「國會榮譽獎章」,表彰立陶宛國會對支持台灣的巨大貢獻。

希米利特獲贈獎章後,也回贈陶瓷畫作。畫作背後說明「On the Crest of the Wave: Human’s Iife is just like a rolling sea – full of ups and downs, never getting qulet. However, everyone want to have a lot of those moments when everything goes well, wishes come true and it seems that the life puts you on the crest of the wave.」(浪尖端上:人的一生就像波濤洶湧的大海,充滿坎坷,永不平靜。然而,每個人都希望擁有很多這樣的時刻,一切順利、願望成真,而這似乎是生活推使你處於波浪的尖端)。

希米利特表示,當民主機構韌性與價值遭遇挑戰,國力不只限於經濟影響力或領土大小,而是其蓬勃發展的民主精神;儘管台灣和立陶宛距離遙遠,仍擁有共同信念和立場,人民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兩國也有共同目標;面對越來越混沌不明的世界,全世界民主國家間的強健關係比過去來的重要,相信共享價值可拉近最遠的距離。

希米利特說,歐洲議會決議文強調,台灣不只是重要夥伴,更是歐盟在印太地區民主的盟友,而且台灣堅持的民主、科技進步的經濟,都可以做出積極貢獻,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社會秩序,對抗強權逐漸增加的壓力;該決議文中也提到,歐盟和台灣在各階層都要發展夥伴關係和合作的重要性。

希米利特抨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違反領土的完整或地緣政治利益的擴張,也挑戰建構社會的基本價值,並攸關人民選擇未來生活在自由民主社會的權利,身為國會議員更應積極制定政策以面對現在和未來的挑戰,呼籲大家採取行動支持烏克蘭和其他各地的自由。

希米利特期盼台灣與立陶宛的關係可展現民主國家一起行動的潛力,透過夥伴關係互相尊重,可以面對世代的挑戰,並且建立充滿力量、韌性和進步的傳奇。

記者鄭信貞

立陶宛國會議長立院議場演說 大讚台灣是歐盟民主盟友

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率團訪台,今(24)受邀在立法院議場發表演說,並獲立法院長游錫堃頒授「國會榮譽獎章」。她表示,儘管台灣、立陶宛距離遙遠,卻擁有共同信念和立場,人民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且歐洲議會決議文強調,台灣是歐盟在印太地區的民主盟友,可做出積極貢獻。

游錫堃率朝野4黨團總召、外交部長吳釗燮,共同迎接立陶宛訪團抵達。游錫堃並頒授希米利特「國會榮譽獎章」,表彰立陶宛國會對支持台灣的巨大貢獻。

游錫堃指出,希米利特是首位訪問台灣的立陶宛議長,也是台灣史上首位在立法院議場發表演說的波海三國議長。立陶宛以小搏大對抗強權,支持台灣、支持烏克蘭所展現出的無比勇氣與決心令人敬佩,台灣一定會與愛好民主自由的盟友站在一起,共同對抗危及民主自由、威脅印太和平穩定的險惡勢力。

希米利特表示,當民主機構韌性與價值遭遇挑戰,國力不只限於經濟影響力或領土大小,而是其蓬勃發展的民主精神;儘管台灣和立陶宛距離遙遠,仍擁有共同信念和立場,人民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兩國也有共同目標;面對越來越混沌不明的世界,全世界民主國家間的強健關係比過去來的重要,相信共享價值可拉近最遠的距離。

希米利特說,歐洲議會決議文強調,台灣不只是重要夥伴,更是歐盟在印太地區民主的盟友,而且台灣堅持的民主、科技進步的經濟,都可以做出積極貢獻,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社會秩序,對抗強權逐漸增加的壓力;該決議文中也提到,歐盟和台灣在各階層都要發展夥伴關係和合作的重要性。

希米利特抨擊,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僅違反領土的完整或地緣政治利益的擴張,也挑戰建構社會的基本價值,並攸關人民選擇未來生活在自由民主社會的權利,身為國會議員更應積極制定政策以面對現在和未來的挑戰,呼籲大家採取行動支持烏克蘭和其他各地的自由。

希米利特期盼台灣與立陶宛的關係可展現民主國家一起行動的潛力,透過夥伴關係互相尊重,可以面對世代的挑戰,並且建立充滿力量、韌性和進步的傳奇。

記者鄭信貞

立陶宛國會議長連會蔡英文、賴清德 肯定兩國關係值得他國仿效

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率團訪台,昨(23)接連拜會蔡英文總統、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陳建仁,並召開訪台記者會。她表示,立陶宛能成為台灣通往歐洲的門戶,也肯定兩國關係的成功故事如試金石,值得其他國家仿效。

希米利特先赴總統府拜會賴清德,中午與蔡英文午宴,下午拜會陳揆,傍晚舉行訪台記者會。

賴清德表示,在印太情勢升高之際,希米利特以行動表達對台灣的支持,顯得格外有意義。去年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國隨即在台海周邊軍演施壓,希米利特隨向國際社會表示,沒有人可以威嚇或阻止民主社會進行交流,未來會考慮訪問台灣,以行動支持台灣。他要對希米利特議長言出必行及不畏威脅的勇氣表達欽佩。

賴清德指出,台灣與立陶宛共享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期待未來能加強全面性合作。立陶宛雷射科技舉世聞名、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受國際社會肯定,台灣工研院已與立陶宛電子製造商Teltonika展開合作,另台灣與立陶宛合作設立的「超快雷射研發創新中心」(Ultrafast Laser Technology & Innovation Center)也開始運作,希望未來能有很好的合作成果。

蔡英文指出,台灣和立陶宛有許多實質關係進展,像是完成互設代表處,也積極拓展雷射產業及生物科技等領域合作,並協助立陶宛建構半導體產業能量,成為和台灣緊密關係合作的夥伴,讓雙方產業有更多交流機會。面對地緣政治改變,台灣持續運用「中東歐投資基金」,深化和立陶宛經貿關係,立陶宛今年7月提出的印太戰略報告中也提到,立陶宛正尋求加強與台灣的務實合作關係。

希米利特表示,立陶宛珍視與台灣的關係,是理念相近、共同站在前線的民主夥伴,雙邊合作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上,包括互信及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等共享價值,當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面臨威權主義政權挑戰的此刻,民主國家更應該跨越地理上的距離,團結在一起。

希米利特指出,台灣和立陶宛積極發展合作,幾年以來已取得一定進展,相信雙邊合作能帶來更多收穫,並實現真正的互利互惠。雙方在商業及經濟上,尚有許多具潛力的合作領域,此行她率商務訪團來台,相信台灣是半導體及雷射等高附加價值領域的重要合作夥伴,同樣地,立陶宛也有許多可以貢獻的地方,尤其是科技及創新領域正迅速發展,能成為台灣通往歐洲的門戶。

希米利特認為,台灣與立陶宛的合作關係可以成為一個成功的故事,雙邊的合作是歐洲許多國家的試金石,相信,彼此的努力能證明民主國家團結一致,可以增進彼此力量,並為雙方人民的共同利益帶來實際成果。她強調,與台灣良好合作並強化關係,是立陶宛的優先事項,希望此次訪問為雙邊的成功故事帶來另一個突破。

記者鄭信貞

立陶宛議長希米利特接受蔡英文午宴 盼深化半導體等領域夥伴關係 | 政治

正能量 93%

7% 負能量

蔡英文總統今(23)日午間宴請立陶宛國會議長希米利特(Viktorija Čmilytė-Nielsen)訪問團,感謝希米利特以及立陶宛政府多次公開支持台灣國際參與,展現對民主夥伴的堅定相挺。她相信,台灣和立陶宛相互信任以及共同努力,一定能強化彼此經濟韌性,也能持續深化夥伴關係,一起為全球繁榮和平更盡一分心力。希米利特表示,雙方在商業及經濟上,尚有許多具潛力的合作領域,此行她率商務訪團來台,相信台

新聞來源:三立新聞網

蔡英文站「2公尺巨人」中間開球 IG粉絲狂刷:最萌身高差太可愛 | ET

正能量 81%

19% 負能量

總統蔡英文22日前往新莊體育館,觀賞FIBA世界盃2023熱身賽,立陶宛對戰拉脫維亞的比賽,並且擔任開球嘉賓。相關照片PO上在IG上之後,許多粉絲看到蔡英文站在2位超過200公分的巨人球員中間開球,直呼「最萌身高差,太可愛了!」

新聞來源:ETtoday新聞雲

波海三國外委會主席會蔡英文 願與台攜手共抗威權主義

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等3國的國會外委會主席訪台,昨(10)接連拜會蔡英文總統、行政院長陳建仁。愛沙尼亞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馬侃(Marko Mihkelson)說,沒有任何民主國家應單打獨鬥,波海三國及台灣都是民主的燈塔,也各自面臨巨大且具侵略性的威權主義鄰國,都了解要守護自由多麼具挑戰性,也會攜手面對這些挑戰。

訪團由梅馬侃、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季格 (Žygimantas Pavilionis)、拉脫維亞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柯理和(Rihards Kols)聯合組成。這是波海三國國會近年首度籌組外委會主席聯合訪團。

蔡英文說,近年波海三國國會以及政府多次在國際上為台灣發聲,包括今年5月世界衛生大會的總討論中為台灣仗義執言,她要代表全台灣人民表達誠摯的感謝。台灣與波海三國都歷經威權統治以及追求民主的歷程,如今也都面對威權主義以及網路資安攻擊等威脅,對於彼此的處境特別能夠感同身受。

蔡英文指出,俄烏戰爭發生以來,波海三國對烏克蘭不但堅定支持也全力援助,這種捍衛民主精神及行動,非常令人敬佩。台灣民眾對於烏克蘭捍衛自由的立場,也展現強力的支持,去年政府及民間總共捐贈5800萬美元,以及超過700噸的人道救援物資,未來台灣會持續與波海三國及其他國家合作,協助烏克蘭的復原及重建。

蔡英文說,這幾年來台灣與波海三國在各領域的交流愈來愈密切,希望3位主席能夠協助促成台灣參與設於波海三國的3個卓越中心,包括愛沙尼亞的CCD-COE(北約合作網絡防禦卓越中心)、拉脫維亞的StratCom COE (戰略傳播卓越中心)、立陶宛的EnSec COE(能源安全卓越中心),將有助於台灣與波海三國在國防、資安以、全民防衛等領域不斷深化合作。

陳揆指出,烏俄戰爭爆發已1年半,波海三國對烏克蘭的堅定支持以及援助,在歐洲各國中名列前茅,充分展現維護「以規則為基礎」國際秩序的信念和勇氣;而台灣長年遭受中國外交孤立、軍事威脅,對波羅的海三國、烏克蘭處境感同身受,俄烏戰爭爆發後,更凸顯亞歐區域安全關聯性,以及民主同盟攜手合作的重要性。

梅馬侃表示,此行希望能更加認識台灣,並探索雙邊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一起推動民主聯盟的團結,也了解到台灣與波海三國在數位、資安、經貿及創新科技等領域有許多合作的可能。

梅馬侃強調,沒有任何民主國家應該單打獨鬥,波海三國團結幫助烏克蘭,因為這些在前線作戰的烏克蘭人是為了所有人的自由及以規則為基礎的世界秩序而奮戰。波海三國及台灣都是民主的燈塔,也各自面臨一個巨大且具侵略性的威權主義鄰國,都了解要守護自由多麼具挑戰性,也會攜手面對這些挑戰。

記者鄭信貞

波海三國外委會主席訪立院 籲民主社群團結 因應比二戰更巨大威脅

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等3國的國會外委會主席訪台,昨(8)接受立法院長游錫堃午宴,並參訪立法院。愛沙尼亞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梅馬侃(Marko Mihkelson)說,我們現在正處於動盪時代,全球民主社群應更團結一致,共同面對比二戰時期更為巨大的威脅。

訪團由梅馬侃、立陶宛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帕季格 (Žygimantas Pavilionis)、拉脫維亞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柯理和(Rihards Kols)聯合組成。這是波海三國國會近年首度籌組外委會主席聯合訪團。

游錫堃強調,波海三國仍然站在力抗俄羅斯及中國強權的前線未曾退縮。未來,只要我們團結努力,一定能夠遏止威權體制洪流,使民主在全球遍地開花。

梅馬侃代表致詞說,這次是波海三國外委會首度組團訪台,主要目的是希望更加認識台灣局勢。我們現在正處於動盪時代,全球民主社群應更團結一致,共同面對比二戰時期更為巨大的威脅。

梅馬侃接著表示,正當會談的同時,數以萬計烏克蘭人此刻正在奮戰,對抗俄羅斯野蠻入侵及殺戮。俄羅斯不只要消滅烏克蘭,更想重寫歷史、改變全球秩序,其目的和中國一樣。全球民主陣營應更加警惕,尤其現有的國際秩序是小國賴以生存的基礎,衝突與戰爭只會帶來災難,而我們都在二十世紀見證過,因此民主陣營更應團結站在一起,確保威權主義政權不會成功顛覆世界秩序。

前愛沙尼亞總理安席蒲(Andrus Ansip)昨在凱達格蘭論壇中演講指出,台灣愈來愈受到歐洲各國重視,很後悔自己過去擔任總理時,對愛沙尼亞和台灣關係做的努力不夠。現在他更認識、更欽佩台灣自由的人民,呼籲全球民主國家都應挺身支持,緊密團結與台灣站在一起。

安席蒲盛讚,台灣的存在,讓專制政權聲稱民主和自由經濟不適合亞洲的說法不攻自破。儘管戰爭危機讓歐洲開始思量戰略自主,但這不代表著孤立或保護主義。他認為,民主國家之間反而該更密切合作,平衡對獨裁依賴的情形。他回顧,愛沙尼亞從50年的共產佔領中重新獨立時,誓言不再孤單,任何民主都不應該孤單,我們必須齊心協力對抗侵略者。我們必須與台灣站在一起。

記者鄭信貞

中國外交、經濟打壓都無效 立陶宛議員喜呼:我們贏了

立陶宛因退出中國主導的中東歐國家「17+1」,並同意台灣以「台灣」為名設立代表處,中國自2021年底起,動用所有資源全面打壓立陶宛,並引發歐盟的反彈,直接向WTO申訴。但立陶宛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瑪竇(Matas Maldeikis)表示,立陶宛頂住壓力,贏得這場較量,為其他國家如何與中國打交道提供典範。

《美國之音》報導,中國因台灣在立陶宛設處,除經濟制裁外,還召回駐立大使,將大使館降級為代辦,並迫使立陶宛駐中大使等官員離開中國;甚至壓迫德國企業禁與立陶宛往來。

馬瑪竇受訪表示,中國最初打壓立陶宛時,是想以閃電戰展示北京的力量,認為立陶宛政府在強大攻勢下會垮台或做出讓步,結果出乎意料,北約(NATO)在立陶宛舉行峰會,立陶宛經濟在中國制裁後的1年半裡成長45%。

馬瑪竇指出,立陶宛並不急於改善與北京的關係,倒是北京不得不找到擺脫困境的途徑,想辦法使他們的大使返回維爾紐斯,裝作像什麼都沒發生過。

馬瑪竇提到,立陶宛歷史有反抗強權之傳統,不會因為中國的市場而出賣自己,也不會為了向中國市場出售產品而說什麼都沒有發生。中國近年來採取的「戰狼」外交也讓立陶宛人感到不滿,聯想到莫斯科過去的欺凌行為。以及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後,中國竟連在維爾紐斯大教堂廣場的抗議行動都要介入,讓立陶宛人開始對中國有新的看法。

記者鄭信貞

最新文章

Secured By miniOrange